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詹成付 编  页数:343  

前言

  民政乃国政,连着国计、系着民生,是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古老而常新的工作。6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长与壮大,我国民政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发挥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知往鉴今。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新中国民政事业》丛书,全面总结60年来民政工作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主要任务与推进思路,对于不断深化对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前瞻性部署,团结和鼓舞各级民政部门和民政下部在新起点上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继续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60年民政事业发展历程,最大的成就是构建了解决基本民生的网络体系,从制度上破解了困扰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百姓温饱难题。——社会救助逐步实现了全覆盖。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编织成形,困难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内容概要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 历史上的基层政权建设一、乡制的历史沿革二、乡制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层政权建设一、土地革命时期的乡镇政权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基层政权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基层政权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层政权建设一、1949年-1957年的乡镇政权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乡镇政权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基层政权建设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政权二、乡镇机构改革时期的乡镇政权第二章 乡镇政权建设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二、乡镇人大和乡镇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准备四、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五、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七、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八、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一、乡镇人民政府的产生二、乡镇人民政府的性质三、乡镇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四、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五、乡镇党委的性质和职能第三节 民族乡政权一、民族乡的建立和发展二、民族乡建立的基本原则三、民族乡的特点四、民族乡政权五、民族乡的作用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建设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和设立一、村民委员会概述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过程三、村民委员会的设立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一、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含义、意义二、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三、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过程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二、村民委员会三、村民委员会下属各委员会、村民小组附录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的情况附录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情况附录三: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投票程序实例第四章 村民自治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一、村民自治的萌芽时期(1980年-1988年)二、村民自治的试验时期(1988年-1998年)三、村民自治的普及时期(1998年至今)第二节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一、村民与村民自治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三节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创新一、“海选”创新二、“两票制”创新三、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创新四、村民民主恳谈制度创新五、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六、村级“一制三化”制度创新七、村级财务管理“五牙子章”制度创新第四节 村民自治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一、村民自治的主要特点二、村民自治的基本经验第五章 城市街道工作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1949年-1979年)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街道体制的探索二、街道办事处的法定化三、城市人民公社运动四、“文革”时期五、对改革开放前30年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的分析六、街道办事处基本特点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30年历程回顾(1979年-2008年)一、街道办事处改革的必然性分析二、第一轮改革:“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三、第二轮改革:“街道社区化第三节 街道体制变革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一、城市街道体制变革目标价值取向二、街道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三、街道体制改革创新的保障措施第六章 居民委员会建设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的创立和发展一、居民委员会的创立二、居民委员会的发展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一、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起源与发展二、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意义三、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法律制度保障四、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表现形式五、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特点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建设一、关于居民委员会的建立二、关于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三、关于居民委员会的规模四、关于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府和所在地单位的关系五、关于与居民委员会有关的资金问题第四节 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一、关于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领导、指导和主持二、关于选民资格的确认三、关于候选人的条件、提名和确定方式四、选举方式和形式的选择五、等额、差额与差额的幅度六、选举有效条件和当选条件七、辞职、撤换和补选第七章 城市社区建设第八章 农村社区建设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吸收了试行十年的成功经验,完善了“四个民主”的基本规则。在民主选举上,特别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对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直接提名、差额选举、秘密写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罢免都作了规定;在民主决策上,确立了村民代表会议的合法地位;在民主管理上,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在民主监督上,突出强调和规范了村务公开制度。修订后的法律内容更丰富、程序更具体、保障更有力,成为一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指导村民自治跨人新世纪的重要法律。它的实施给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村民自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对农村的宏观政策导向和村民自治所依存的宏观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废除农业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村级组织运转费用,影响了国家、农民和村级组织的关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村庄形态发生变化,乡镇合并、村组撤并、“村改居”和土地征占大量发生等。这些变革直接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施和村庄治理效果。从后果看,有机遇也有挑战,如自治范围或者变大也可能变小;自治事务或者变多也可能变少;选举竞争性或者增强了也可能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变得更为重要但实施起来也更难。种种变化使村民自治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增加了领导、组织、参与的难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