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邓显皇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邓显皇 页数:183
前言
三峡自古美名传,文人墨客留经典,源起“水经”后“朝辞”,字字句句行里间。历史厚重的三峡,一坝筑成新热点。三峡库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开发区,也成为学术研究的高度关注区。我1992年研究生毕业从上海来到万州后,正逢三峡工程修建和三峡大学的前期筹备建设。在重庆三峡学院工作期间,我对诸多三峡问题产生兴趣,并继而展开一系列思考与研究。与显皇的相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当时对万州的历史地理和盐文化极具见解。出于浓郁的三峡情结和矢志的学术追求,我和显皇的联系日渐增多。今显皇邀请我为他的大作《三峡方舆考》写序,我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一方面,三峡库区历史地理学研究将有一项新的成果面世。在时下学风不纯、学术“浮夸”的环境下,能出现这样一部据实考证性著作极其不易。
内容概要
《三峡方舆考》以三峡库区的渝东北地区(即原四川省万县市辖区)沿革地理为重点,梳理、考证该地区历代政区建置沿革、驻地迁徙和地名的由来含义及其演变,同时兼顾区域盐文化和北周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大起义专题研究。
书籍目录
三峡库区历史地理研究喜获新成果(代序)/陆远权一、研讨篇重庆古代盐业对文化的影响/3下川东名称由来溯源/25关于渝东北地区县级政区建置沿革若干问题的思考/26渝东北地区历代县级以上政区命名、更名规律初探/37避讳与渝东北地区古代政区的命名/41对“李白在万县”的思考/43漫谈古代之“万州”/51巴蔓子墓址之我见/53云阳故陵究竟是楚陵还是巴陵/56瞿塘峡、巫峡名称由来、含义之我见/59二、考证篇西晋南浦县地望考/65忠州得名考/71关于巴蔓子墓址的再思考/74忠县故城考/76云阳县建置沿革考/78古大昌县治迁徙考/83万顷池地望考及其他/89三、新探篇“四川”由来之我见/101涪陵得名之我见/103梁山县徙治时间新探/107巫山由来新探/109县名“人复”、“民复”解谜/113撩开旧史的面纱还历史以公正/116四、附录附录一:渝东北地区政区建置沿革述略/125附录二:渝东北地区政区建置沿革简表/164附录三:宋末渝东北抗元名城一览表/172附录四:历代正史《地理志》关于渝东北地区政区建置沿革的记载/174后记/183
章节摘录
插图:在云阳县,战国秦昭王时因云安盐业置朐忍县,北周改为云安县,自今云阳县旧县坪迁治汤口(今云阳县云阳镇),进一步加强了对云安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的控制。北宋于产地设云安监(曾改为安义县)。在万州区,汉末即于长滩井置羊渠县。晋初,产地受到少数民族侵扰,盐业一度受创,羊渠省遂省人南浦县(治今湖北省利川市南坪)。东晋永嘉后,南浦县形同虚设,只好北迁,侨置于今万州区长滩井。南北朝中后期,长滩井盐业日渐衰落(隋唐一度恢复),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省南浦侨县,置鱼泉县(治今万州区长江北岸苎溪河口)。在奉节县,战国秦昭王时因碛坝盐业置鱼复县。由汉至清,这里一直是渝东北政治、经济中心,设置过路、府、州、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里处荆楚进出巴蜀之门户,军事上有夔门天险可恃;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长期被人们忽视,这就是此地有一个以今奉节县为中心的盐泉区,这个产区对国家税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此外,临江县(今忠县)因井盐业而设置;唐初万岁县由今开县榨井坝移治温泉镇县坝,目的在于有效控制盐业。在彭水县,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置涪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置汉葭县(涪陵县已移治今彭水县汉葭镇)。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省奉州改置黔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置为黔安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黔州。
后记
1985年7月,我自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由组织分配到四川省万县地区行署机关,此后从事区划地名工作长达15年,与三峡(万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对三峡尤其是万州(即渝东北地区)历史地理探讨情有独钟,业余笔耕颇有收获,《三峡方舆考》就是我在1985年至2000年期间的主要思考成果。本书得以出版,承蒙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支持,有关单位鼎力赞助,我的挚友陆远权先生在百忙中应邀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加之资料匮乏,书中某些观点尚有待进一步考证或出土文物来印证,错谬之处也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因为时间仓促,有的引文未详细注明出处,祈予谅解。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使用资料的时限,原则上截至2000年底(国务院于2000年6月25日行文撤销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原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的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由重庆市直管)。
编辑推荐
《三峡方舆考》是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