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老焕 页数:262
前言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首批推出的20部不同体裁的作品,记录着农村改革30年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广袤大地的泥土芬芳,令人为之振奋120部图书中,有农民作家的小说14部,农民诗歌、散文、剧本、民间故事选各1部,农民书画集两部。这些不同体裁、不同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从不同侧面忠实记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通过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30年来在我国农村发生巨变的现实,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的集中出版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笔下的作品是当代农民记录农村改革开放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30年的改革风云,是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是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历史嬗变,它的伟大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阔农村的深深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30年的改革使中国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农民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巨变的深度内涵。他们诉诸笔墨,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憧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作品是改革在场者农民自己的切身感受。 首批出版的20部图书也是中国农民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作品,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土语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协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挖掘、抢救、保护农村民间、民俗文化精品,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项意义非凡之举措,我很高兴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内容概要
《黑牛》故事发生在晋西山区,小说围绕着农民黑牛和秀花的悲欢离合,记叙了一个山村人家坎坷而曲折的经历,展示了当代农村在改革开放前后数十年间的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农村重大的历史变迁。浓郁的地方特色,诙谐的冷色幽默,使人在如临其境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壮。小说对农村生活的历史,进行了颇有力度的现实主义描写,对农民的人性深度,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开掘,生动地揭示了农民和黄土地的血肉关系。
作者简介
老焕,本名曹天庚,1950年生,山西省乡宁县人,初中文化程度。1970年参军,1973年退伍后回乡务农。酷爱文学,创作小说、小品、相声多篇(部)。中篇小说《搭伙计》刊发于《西山文苑》。长篇小说《黑牛》1987年开始构思,七易其稿,倾注了作者数十年心血。
书籍目录
引 子第一章 咫尺天涯第二章 风波迭起第三章 骑虎难下第四章 山重水复第五章 柳暗花明第六章 风云突变第七章 恩恩怨怨第八章 暗吞苦果第九章 同床异梦第十章 劳燕分飞第十一章 作茧自缚第十二章 雪上加霜第十三章 祸起萧墙第十四章 明争暗斗第十五章 土地争端第十六章 雨夜求生第十七章 峰回路转尾声
章节摘录
引子 在欢天喜地的婚宴上,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个“黑人”。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撂下了,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说清,席也没吃成就偷偷地溜走了。其人其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老后山里,有一条弯弯扭扭的长河,叫黑水河。黑水河边有个小村子叫双龙湾。双龙湾人口不过百,土地几十亩,全是不打粮食的烂干泥坡,早就没人耕种,全都荒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龙湾的人不种地,一年到头吃啥呀?别熬煎,村子附近有两个县办煤矿,这就是人们的饭碗子。只要你手脚勤快,煤矿上杂活多得是,见见日头就是钱。所以,人们吃穿不愁,日子过得挺不错气。 四月半头,地里的小麦正在扬花的时候,村里有个姓郑的人家说媳妇过事,隆重的婚礼在十里八乡出了名。主家安排了一百八十多桌席,“八八到底”盛摊子,好烟好酒搬了几十箱子,馍馍蒸了七八天,猪羊杀了六七条。红红火火,好不气派! 这天,日头刚刚爬上山尖,纳礼的客人们就陆续到达了。赶到中午这一阵,行人、车辆就像潮水一般,快把整个村子淹没了。县里和其他几个乡镇的头头都来了,小卧车在村口甩了一大溜,自行车子撂得哪搭都是,日头一照,明光闪亮。 咚!咚!咚!铁炮一响,地动山摇,噼噼啪啪,鞭炮一挂接一挂。高音喇叭里,蒲剧名家的乱弹吼得一股劲,隔好几里远都能听得见。院里,两班子吹鼓手憋足了劲猛吹猛打,一争高下。十几孔新窑、八间瓦房里人挤得实实的,立的、坐的、跑的、走的全都是人。客人们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受苦的,见了东家郑光礼老汉,全都恭恭敬敬地向他问好、道喜,叔叔、伯伯、爷爷唤得不停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描写晋西山区农民人生命运的小说。作者苦心写作多年,把一生的心血和才华全都凝结在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较长时间的跨越,对社会真实的描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坎坷曲折的人物命运,展示了黄土高坡上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追求,是我国农村也是作者风雨人生路的真实写照。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方言土语运用得当,乡土味十足,具有鲜明的黄土风情特色。在某些方面,对当下的乡土文学创作有一定的超越。 ——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杨占平
编辑推荐
心血十载,七易其稿,山西农民作家老焕,讲述晋西山区农民黑牛的曲折人生路。 乡土文学的深刻广西,现实主义的人性挖掘,黄土风情的另类展示,风雨人生的别样纠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