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刘晓云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刘晓云 页数:289
前言
本书主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对现代理论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由基本原理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组成,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知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理论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个理论部分的创新和发展,都必然对其他理论部分的发展程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性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整体研究。传统理论研究一定程度上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学说沿着多学科方向实现创新和发展。但是对于某一理论问题缺乏多视角、宽领域的思考,容易产生理论思维的片面性及其他行而上学的弊病。并且,这样的研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的文本意义。
内容概要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新论》是作者十多年来潜心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的思想结晶。全书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论、世界历史论、生产劳动论、市场经济论、所有制论、按劳分配论、所有权论等社会学说的研究,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学说的现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沦学说对现代理论的贡献。作者力图揭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学说与中国现实之间内在的一种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性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新论》观点独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刘晓云,女,1966年生,哲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报刊上发表了《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思考》、《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和唯物史观》、《论两种社会制度与现代化的关系》、《我国企业人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从社会主义奉质到“三个代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多篇学术论文。并荣获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马列研究会、辽宁省社科联、沈阳市社科联等部门的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描述与现实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第三节 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研究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论证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劳动理论与现时代意义第一节 在改造斯密的生产劳动理论中实现创新第二节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内容第三节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现时代意义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商品经济基本思想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兼容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第四章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所有制的基本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第二节 马克思公有制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的发展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关于公有制理论的探讨及实践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第五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第五章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变化第一节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及其依据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第四节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六章 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与现代产权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第二节 现代产权概念与马克思的所有权概念的异同第三节 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历史沿革与经营方式选择第四节 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重点及方向第七章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论第一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论第二节 世界体系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描述与现实第二节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前面所述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已被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舍此,就是丢掉了老祖宗的基本东西,就要走到邪路上去。但是,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中有些观点和结论同现实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差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地分析和理解产生两者差异的原因。一、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真理:任何科学理论在它最初被提出的时候都具有科学假说的性质。因此它的结论都必须接受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的检验。当理论上的科学假设所必需的一系列条件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时,理论与现实之间出现差异也就不可避免了。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领域经常出现,也好理解;但是,发生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里,对于有些人来说就不好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实际上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是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列宁对社会科学所揭示的规律有过精辟的论述。列宁指出,“规律指的是典型的东西,即马克思有一次称之为‘理想的东西”。列宁在阅读黑格尔《逻辑学》联系唯物辩证法时精辟地指出,“现象比规律丰富”,“规律等于部分”,“因此,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问题是属于未来学范畴。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具有预测性和抽象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理论具有预测性就认为它是空想或具有空想的性质。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并不是凭空预测未来社会的,而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现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神奇的预言是童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列宁曾精辟地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预测性的科学品格。他认为,“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当然,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既然是一种科学预测,也就不能把它当成是教条并以此来按图索骥。因为“理论上的解决和实际的贯彻是有区别的”。前已述及,任何科学理论也都要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具有的抽象性特点也是这个理论科学品格的体现。
编辑推荐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新论》主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论对现代理论的贡献。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描述以及与现实的关系。第二章深入解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劳动理论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独立的见解。第三章系统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所取得的理论创新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意义。第四章研究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所有制理论的经济学论证,并且深刻地分析了当代我国所有制理论的条件和原因。第五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并结合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研究形成的观点。第六章系统分析了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与现代产权思想,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独立的见解。第七章考察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