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社会  作者:谭红丽  页数:235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剧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内容概要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草编》,为您详细介绍了草编的缘起与历史、草编的分类、草编的原料与加工、草编的编织方法、草编制作范例以及草编制品的种类、主要产区及艺术特色等。

作者简介

谭红丽,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染织专业,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三部。战国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编辑,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两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草编的缘起与历史第二章 草编的分类草编藤编粽编麻编其他类型的草编第三章 草编的原料与加工草编原料草料的选取与加工第四章 草编的编织方法挑压法编辫法缠绕法绞编法收边法盘花法编结法第五章 草编制作范例麦草编制品芦苇编制品蒲草编制品玉米皮编制品棕编玩具……第八章 草编制品的种类、主要产区及艺术特色草编制品的种类草编制品的主要产区及艺术特色后记

章节摘录

草编的缘起与历史草编是中国最古老的编织工艺品之一。如果为草编技术正本清源,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从蜘蛛结网得到启示,发明了渔网。他教人们结网捕鱼,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他也被后世奉为神灵。伏羲编织的渔网想来一定粗陋,材料也无非是野草、藤蔓之类。传说中的有巢氏,据说也是由原先的穴居,后来受到鸟巢的启示,以树枝草藤之类编筑成类似鸟巢的住所。以草藤编结搭成的草棚是人们早期房屋的一种形式,这种杆栏式建筑至今仍在我国西南某些地区有所遗存。这种看似简陋的草房却有许多合理之处,其中的草藤编结自然已大为进步。在北方,这种以草藤编结、以泥土拌和草料筑成围墙的房屋,也常常用来储藏物品或看瓜房。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同时,从大量的实物考古资料可以得到证实,我们祖先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利用草、藤做成草绳,串入骨针,缝拼以树叶、草丝做成“裙片”。这也就是人们早期御寒遮身的衣服了。从带有编织纹的陶片或陶器可知,人类早期草编储盛用器用具的出现至少不晚于陶器时代,或者说要早于陶器时代。因为陶器的诞生是人们在掌握了用火之后,而编结或许更早。由于编织材料不易保存,目前难以看到原始社会遗留的编结实物。据说,印纹陶是人们以草藤等编结和遗留的编结实物。据说,印纹陶是人们以草藤等编结成器皿,然后糊上泥巴,将猎获的食物如鱼、鸟、兽肉等放在里面,再用烧热的石头烙熟。此即所谓的“石烹法”。后来又直接在涂有泥巴的草编容器下烧煮食物,待草藤编织品化成炭灰后,泥巴却变得结实起来,成为带有编织纹的陶器。后来,人们的审美心态或许成为主导,索性以编织品作为胎模,做成美感性较强的陶器。或者以黏土做坯,在胎坯表面印筐、篮、席等编织物纹样,成为印纹陶。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在出土的6000余件文物中就有编织纹陶片。西安半坡遗址中,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可以清晰分辨出“八字纹”、“辫纹”、“缠结”、“棋盘格”等各种编织纹。山东龙山文化遗址黑陶的镂空纹样,其格式就是细心刻画的编织图案。其中出土的“红陶鬻纽把”缠纹,即是柳编工艺中的“三股绳形耳”编织法。在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编。200余件竹编遗物中有篓、篮、簸箕、谷箩、竹席,及渔业、养蚕和农业的各种工具。竹编大都是用刮光加工过的篾条,编出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十字纹等各种花纹。还有些器物的主体部分用扁篾,边缘部分用“辫子口”。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时期编织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殷商到战国时期,虽然青铜冶炼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青铜器被大量使用,但是草编制品仍旧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广泛流传,大量的席、篮、草帽、草鞋、草衣、草篓、草袋、筐等草藤制品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需求。商朝开始种植麻、桑。初期,麻纤维和丝也是用来结网捕鱼的,网结得密了就类似于“布”了,可以用以遮蔽身体。从长期编结网布实践发展到真正的织麻布,其实正是在草编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的。河南省大司空村殷墓曾发现过一块“花布”,是一段较粗的麻布残痕,黑白相间的纹样还可以看出类似饕餮的图案。在柳编工艺中出现了“剪压式柳线混编法”。这种编织工艺是以“线经”代替“柳经”,变纬编为经编,使麻线所具有的强拉力与柳条的韧性、弹性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这种工艺长盛不衰,在现今的农村,仍可见到这种柳线混编制品。据《礼记》记载,周代以莞(即蒲草)编织莞席已很普遍,并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竹编工艺在战国时期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湖北江陵一带的楚墓中,曾出土有编织精细的彩色竹席和竹箧,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草编技艺的发展水平。著名思想家孟子在书中曾有“柳条编织杯椿”的确切记载。“杯椿”是当时柳制器皿的总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草编技艺继续发展,而且在人们的编织实践中不断发展新工艺,发现新材料,创造出新的草编制品。汉代草编的种类十分丰富,《说文》中载:蔺革可以为席。《范子计然书》中载:“六尺蔺席出河东,上价七十;蒲出三铺,上价百。”这都是草编制品的确切记载。另据考古资料表明,汉代以前浙江境内就有大量的竹编、苇编、麻编等。在杭州湾以南的四明山区和慈溪南部山麓之间的狭长河谷平原,以及余姚河姆渡村等地就出土有距今七千余年以前的苇席残片。

后记

草编是中国最古老的编织工艺品之一。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天然植物进行编织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材料和工艺层出不穷,许多曾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生产生活用品,诸如陶器、青铜器、漆器等或者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或者只是单纯地作为装饰工艺品而存在。然而,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的今天,草编制品却依然顽强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兴起,批量生产的、廉价的工业产品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到了近代,电子系统、网络渗透到人类生活空间的每一角落,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长距离通信以及计算机革命的渗透,宣告着“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和机器的丛林中,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机器。正如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所说:“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及技术逐渐从工作场所转移到家庭。高技术的家具反映出过去的辉煌的工业时代。厨房里的高技术,它的高峰是食物处理机的出现,使我们的厨房也工业化了。最低限度主义使我们的起居室变得毫无人性。”现代工业文明在给人物质上的富足与舒适的同时,也使人们生活在冷漠的工业环境里。现代人越来越多地感到孤独与失落、苦闷与茫然。于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了人们共同的心理诉求。于是。草编制品以其清新、质朴、亲切、自然的特质,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草编技艺师徒相承、世代相传、缺乏广泛交流的特点,加之天然植物编织被认为粗拙、低劣、产品陈旧的观念还有影响,许多编织技艺和加工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因而,在立足传统、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草编技艺加以研究、开发,就显得颇有必要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唐家路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紧促,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深入民间和生产一线搜集第一手资料,加之受本人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与失误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及读者不吝指正。编者2007年9月

编辑推荐

《草编》立足于传统,从草编基础技艺入手,对草编的历史、原料、编织方法、产地等做了阐述,并对传统草编的现代价值做了详细的分析。传统的手工技艺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科的学技术观念、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草编是民间沿袭的一项手工传统工艺,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花色各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传统的谷草、麦秆、棕丝等编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草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对草编的技法详细描写了,但我更喜欢图解多的东西
  •   内容很好,就是附带的图片太少,我希望看到的是有各种草编技术的图书,而且附带图片让所有草编爱好者一看就能明白的书籍。
  •   这本书讲了草编的历史和最基本的各种草编理论知识,对初入行的人士非常适合,唯一觉得美中不足就没有详细彩图教程和步骤.
  •   订的16开的版本,给的是32开版的,价格比定价还贵!
  •   喜欢,介绍的有理有据,但是有的地方看不懂的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