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潘鲁生,苗红磊 著 页数:197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内容概要
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现在,一般民间将纸剪或纸刻而成的装饰花样或图案,称为剪纸艺术。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从根本上决定了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稚拙古朴、粗犷浑厚,简洁灵活、自然风趣,充分展现着自身特殊的艺术魅力。这种处于农业社会的古老艺术,经过广大人民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演化成为中国乡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民间民俗情趣和民间艺术特色。本书为《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简要的介绍了剪纸的历史和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
作者简介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导、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民艺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出版学术著作18部,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科委项目等12项。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剪纸的起源 最早的剪纸 唐宋剪纸 明清剪纸 近现代剪纸第二章 剪纸与民俗文化 “女红”与剪纸 传统节令与剪纸 人生礼仪与剪纸 民间传说与剪纸 民间戏曲与剪纸 民间歌谣、谚语与剪纸第三章 剪纸的题材与样武 剪纸的表现题材与吉祥寓意 剪纸的样式分类第四章 剪纸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 剪纸的工具与材料 剪纸的方法与步骤 剪纸的基本纹样 剪纸的表现手法第五章 剪纸的地域分布与艺术特色 黄河流域的剪纸艺术 长江流域的剪纸艺术 东北地区的剪纸艺术 华北地区的剪纸艺术 东南沿海地区的剪纸艺术 西南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第六章 剪纸艺人与作品 陕西旬邑库淑兰 陕西安塞曹佃祥 河北蔚县王老赏 安徽阜阳程建礼 江苏扬州张永寿 山西新绛苏兰花 浙江乐清林邦栋 贵州台江王安丽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的起源剪纸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我们已无从考证剪纸最早出现的那一刻。若要追根溯源的话,必须要从其工艺与材料的演变谈起。剪纸工艺其实质是对材料的镂空技术。在漫长盼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求得自身生存的同时,开始了对各种材料进行“透空镂刻”的实践。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山顶洞人,就已经能利用兽牙、贝壳或砾石块进行雕磨、钻孔,穿连成串,制成装饰品;这说明人类当时已经有“美”的要求。原始人在制作贝壳、石珠等装饰品时的“穿孔打眼”活动,可以说迈出了雕镂的第一步。之后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上的雕刻纹饰和镂空技术,可以说与剪纸艺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剪纸是在平面薄片上进行镂空成图的艺术。纸没有发明以前,在其他材料上进行镂空的技术,与剪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考古资料来看,商代已有用黄金和白银捶打成薄片作为装饰品,用来表现器物的精美华丽.,如在河南郑州附近的商代墓葬中曾出土过一件夔风纹金箔片,以及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镂空刻花弧形银饰片,其造型都是使用镂空工艺。汉代,在器物上用镂雕金银薄片进行装饰,已非常普遍。如在陕西兴平县汉墓中出土的金箔片,造型生动,在箔片的边缘有明显的刀刻痕迹;在河南正定县东汉墓出土的金、银饰片,线条流畅,图案也更为复杂。汉代还发明了一种“金银平脱”的技术来制作漆器。这种装饰工艺是将金银熔化,制成箔片,并镂空成各种花纹.然后贴于漆器表面,涂上数层漆,待干事经过研磨,金银便从漆层中显露出来,形成一种平面的装饰纹样。
编辑推荐
《剪纸》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中国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