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出版时间:2013-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李玉霄,王崴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1为活着,也为每一天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初看到这段话时,想了几分钟。好像我自己也已经落入了这样的圈套。从业于新闻媒体,兀自发现包围在身边的是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人群分出诸多阵营,彼此打量、挑剔、苛责、仇恨;生而为人的责任转化为理所应当的压力,喘息难平;“淡定”这个词只存在于纸面上,并未根植于心里,一种黏腻的无奈在心房中攀爬蔓延,牵扯不清。欢乐的情绪能够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脑中留下的是一片混沌的灰影。我相信鄙人的这种情绪能套用给很多人。从它萌芽开始,我们就变成自己的影子了,不断重复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对纯真的情感越来越缺乏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上,我希望《活着》栏目能更持久。创办于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着》栏目,宗旨简单明朗:用专业影像关注普罗大众,反映社会现实,不回避真实存在的苦难。“活着”两个字,本就披覆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但如果仔细翻看《活着》每一期图片故事的读者评论,你会逐渐发现一个颠覆常人印象的事实:纪实的篇章并没有令观者沉溺于痛苦中无法自拔,反而使他们在窥视到最隐匿的角落之后,自然而然地与自身生活作对比,进而懂得珍惜,更加热烈地去“爱”。有一位读者在评论中说:“我是一个曾经想放弃自己生命,但又因为看到《活着》而继续活着的人。谢谢你们每一期的素材,它们让人找回活着的勇气。”我不愿栏目成为苦难的贩卖者,如果故事偏重于悲情,那正是现今生活的倒影。影像的责任在于,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难中发现人性之美。当目睹《九旬慈母》中的母爱、《挖出我的“丰衣足食”》中的乐观,以及《钢笔爷爷》中的坚守,人性中可贵的情感、仁爱和坚韧浸染了观者的视线。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里,我们能读到世间最本真的美好,最永恒的爱意,最坚实的意志。不记得多少次在评论中看到观众的泪水,不记得多少次被“请一直将这个栏目做下去”的“坚持系”评语所鼓励。栏目做不做、如何做,已经不仅是腾讯的事情,而是依存于所有认真生活的读者们。更令人感怀的,是影像与观者的互动。读者们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更不是绝望的抱怨者,他们易感、仁爱,是草根公益的行动者,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普通人。《割皮救女》故事发表之后,3天之内,可爱的读者们就为小迎春捐献了50万元。借用一句电影评论中的话语:“无论生活如何跌宕,我们仍然本能地生存下去。这生存本身,足以打动任何人。”前途仍长。“我来过,我看到了”。为活着,也为每一天,加油。王崴腾讯新闻《活着》栏目责任编辑

内容概要

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腾讯网新闻中心著名栏目《活着》集结成书,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品。
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23个图片故事,每张图片都传递出事实的体温。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难之中发现人性之美,给人以生存的力量。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每一帧照片都有发人深省、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林克的镜头走进大凉山,去触摸那块土地的温度。洞悉人生,洞察生活,真实反映底层的作品,可以触摸人心,触动生活的作品!
——杨锦麟在腾讯微博上评论《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这是一位网友评论《活着》时发的感慨。看着腾讯的《活着》,心里总会一震一震的。正当我们这群传统纸媒工作者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的时候,网络媒体已经活出了另一番儿的精彩。……《活着》的读者“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更不是绝望的抱怨者,他们易感、仁爱,是草根公益的行动者。”我说,当读者因你成为行动者,你也必将因行动者成为领导者。
——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李舸
《活着》激活了摄影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是一个奇妙的场,摄影者与读者通过照片相遇,读者与读者之间也有照面,产生诸多化学反应。原本在纸质媒体上已经濒临末路的"图片故事"再度复兴。
—— 中国人民大学摄影系教师/知名摄影评论家 任悦
网友评论:
腾讯北京市网友 空谷幽兰 评 《活着》两周年特别策划:
第一次来腾讯评论,活着,不容易,活着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每当我抱怨生活艰难时,就会从《活着》汲取精神力量。好的栏目不需要哗众取宠,默默的,真实的,踏实的做自己,群中就会把它捧得很高,很高……
腾讯宁波市网友 竹悦居士 评 《活着》两周年特别策划:
图文合璧,相得益彰,这是《活着》最大的亮点与震撼之处。现代人匆忙的步伐常常让那些寓意深刻的文字行走在消逝中,但影像的力量就在于如闪电般驰骋而过却烙下心痕的震撼力。
腾讯网友 豆浆油条 评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感谢腾迅!感谢腾讯让我们看到社会中《活着》真实的一面!
腾迅深圳市网友 丫 评《活着:没有爸爸的这一年》:
我感动地哭了……《活着》这个栏目,请做下去,一直做下去。
腾迅南京市网友 mgasd 评 《活着:暗命》:
《活着》这个栏目做得很好,每次都看得潸然泪下,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崇高的使命,感谢摄影师让我们看到真真切切的世界的很多面。
腾讯重庆市网友 陌生人 评 《活着:指尖的阳光》:
偶然间点到了《活着》,只看了一季就让我下定决心,每季都看,并开始关注腾讯出品的内容。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个人所缺失的东西。
腾讯南昌市网友 Smile 评 《活着》一周年特别策划:
这个栏目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念头!

作者简介

李玉霄,曾任《南方周末》记者、《东方早报》特稿部主任、《南方人物周刊》主笔等职,2006年加盟腾讯网,现任腾讯网副总编辑。王崴,现就职于腾讯网新闻中心。《活着》栏目创办者与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栏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制作等工作。栏目创办至今,已与上百名国内优秀摄影师有过成功合作,并将《活着》运作为中国互联网知名品牌栏目。

书籍目录

序言1 序言2 目录页 尊严挖掘最后的尊严 孤独捕鱼者说 乐天挖出我的“丰衣足食” 母爱九旬慈母的使命 责任微笑妹妹 青春卖菜女孩的夏天 梦想二当家 坚守钢笔爷爷 平和雪山牧牛人 存在没有身份的群落 赌注挺进美利坚 慰藉被雪藏的抗日老兵 用心孩子是我的太阳 隔绝太古之民独龙族 疯狂血石 留守小候鸟 陪伴晚年孤独 习惯我的家在报废汽车上 留念大上海的老弄堂 贫穷给我一点温暖 病痛目睹自己美丽地死去 无助失独余悲 漂泊蚁居天台

章节摘录

插图:挖掘最后的尊严2013年4月20日清晨李安全为了不吵醒还在熟睡中的父母,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用开水泡了昨天的剩饭剩菜,简单吃了两口便出门了。此时,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格早坪还没有完全醒来。他推出自己的摩托车,往山上走时,看到一位堂妹正蹲在门口生炉子准备做饭。堂妹大声喊他:“哥哥,要不要在我家吃了早饭再走?”和往常一样,清晨的格早坪下起了小雨。李安全的合作伙伴天还没亮便打来电话,询问修路的事情。李安全为了给自家承包的林子种树,与村民凑钱,坚持与同伴合伙修路。这个季节正是种植树苗的关键时期。连续的雨天,道路有可能被冲毁,影响种树,李安全还是有些担心,决定上山看看。2013年4月20日8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从山上跑下来的村民说,没有看到李安全,怕是出事了。2013年4月20日上午大儿子李文超一路飞奔到父亲修路的位置,眼前的场景让他惊呆了。郁郁葱葱的山体好似被利刃从中间劈开,自山上滚落下的土石堆积成了几座新的小山,将李安全年初刚刚修通的道路完全覆盖。村民纷纷赶来救人,大家发现了李安全那辆被山石砸得面目全非的摩托车。村民们决定先从摩托车附近开始搜寻。李文超用双手拼命地挖着堆积的泥土,手指都挖出了血,但进展十分缓慢。2013年4月20日12时30分得到有人被埋的消息,成都军区某炮兵团的一支24人先遣部队强行军赶到现场,马上展开搜救工作。由于通往格早坪的道路被阻断,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为了不耽误搜救时间,指挥员王韬把营救人员增加到84人,这已经是王韬带进太平镇兵力的1/6,但这84名官兵只能依靠铁镐铁锹展开救援。李文超也在奋力挖掘,短暂歇息时就蹲在悬崖边,或是将脸深深地埋在膝盖里,或是表情凝重地望着挥锹铲土的士兵和村民。“弟弟3岁时,妈妈患病去世了,我们兄弟俩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总说没有什么可留给我们的,希望趁着自己还有力气,给我们多种点树,等他百年,还能为我们留下点什么。我和爸爸平时话很少,最近一次说话也是在十天前,他下山来买东西,看见了,也没有说很多。”李文超蹲在那里,好像自言自语一样,说着他对父亲的回忆。“记得有一次,爸爸去外地时带回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字画,结果弄丢了,他特别难过。这几年,家里的日子一直挺困难的。去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弟弟李小龙娶了媳妇,家里整个布置了一番,栏杆和门柱刷成了鲜艳的红色,门窗也贴上了大大的红色喜字。那以后家里才开始真正好起来。爸爸觉得能把孩子的婚事办完,负担就都没了。”降雨仍然持续,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滚下铅球大小的碎石,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两名年轻的哨兵是所有搜救人员的“眼睛”,一旦哨声响起,所有参加挖掘的人员要迅速向两边散开,紧贴岩壁以躲避山上的滚石。大多数人都认为李安全生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但负责搜救的营教导员彭勇却说:“只要家属不提出来,我们绝对不会放弃。”也有人质疑花这么大力气来寻找一个可能已经失踪的人是否值得。一个年轻的战士说:“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因为我们穿了这身军装。”就这样,搜救一直持续着。2013年4月24日搜救的第四天,从外镇调来了挖掘机,速度加快了。但直到晚上7点半,依然没有李安全的下落。2013年4月25日13点30分李安全的遗体终于被发现了。李文超和李小龙冲进土坑,拼命用双手挖掘着。兄弟俩被拉上来,开始徒手挖掘,避免损伤遗体。按照当地的风俗,村民和两个孩子开始点香烧纸。就在士兵们小心挖掘时,头顶上的岩石因为松动开始滚落,虽然哨声迅速响起,但还是有两个战士没能及时撤离,被岩石砸伤。最终,士兵们把李安全的遗体抬到了他妻子的墓旁,这是李文超最大的心愿,10多年后,他的父母终于能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李文超希望能找到父亲的照片,但大都比较模糊。最后,他终于找到一版6张的标准照。李文超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到上衣口袋里,紧紧贴在胸前,父子俩从未这样接近过。文字整理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4月26日04版,原文标题《生命的天平》。

媒体关注与评论

腾讯网友空谷幽兰:    第一次来腾讯评论,活着,不容易。活着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每当我抱怨生活艰难时,就会从《活着》汲取精神的力量。好的栏目不需要哗众取宠,默默地、真实地、踏实地做自己,群众就会把它捧得很高,很高……    腾讯网友竹悦居士:    图文合璧,相得益彰.这是《活着》最大的亮点与震撼之处。现代人匆忙的脚步常常让那些寓意深刻的文字逐渐消逝中,但影像的力量就在于如闪电般驰骋而过却烙下心痕的震撼力。    腾讯网友Z.sky:    一直关注《活着》,纪录者以最人性化的方式描写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有时候看得心里揪住一般。希望能看到更多令自己感动,同时受到启发的百姓故事。希望这个系列的作品继续下去。我会一直支持。    腾讯网友秋风拂过心头:    感谢腾讯,感谢《活着》专栏,你们让读者在这里看到活着的意义,还有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活着,活的很累很苦,却很快乐。在今天的社会里,压力非常大,活着需要勇气,活着需要能力。我支持,期待你们更好的作品和专刊。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活着》编辑推荐: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23个图片故事,每张图片都传递出事实的体温。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难之中发现人性之美,给人以生存的力量。让镜头聚焦民众,直面真实的苦难,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活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腾讯网的活着栏目,很鲜活的人,一个一个故事看完,酸甜苦辣人生百态,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苦,自己很累,痛苦的昨天,抱怨今天,迷茫的明天,那就来看看活着吧,祝福所有人,幸福就是痛并快乐着!
  •   俺很不高兴!因为:封面的照片,没有一张跟本书有关系,太坑人了,这是其一。其二,俺从来都不喜欢这类以挖掘苦难为乐的故事集。只管揭露问题,不管解决问题,根本就是为了自己赚稿费,这是十分自私甚至相当恶心的行为。其三,作者太不负责任了,好几张大照片的人脸都被牢牢地封在了书脊里,压都压不出来,付印的时候不知道书会从中间装订么?另外,本书用的不是铜版纸,照片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这倒是次要问题了。
  •   书的内容很好,很受感动,非常满意这本书!谢谢亚马逊!
  •   总之我是不会再买任何中信出的书了,首先是没有内容,其次是装订差劲,最后一点是标价虚高。
  •   书很不错,很多图片都震撼人心,非常喜欢,不过封面的照片,书里都没发现,算上一点遗憾吧
  •   很好看,就是味道不太好闻。
  •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日益繁荣昌盛的国家,依然有很多人,过着与时代发展极不相符的日子,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当然这本书是腾讯视频栏目《活着》的文字版,希望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去搜索这些视频,真的做的很不错
  •   真的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记录了许多普通人生活的艰难,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读了它,你会知道什么叫生活,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书中的图非常多,让我比文字更直接的了解到故事
  •   内容尚可,图片与文字排版不是很合理,如果做成铜版精装的效果会好一点
  •   物有所值!质量非常好!
  •   这本书很有意义,..
  •   世间百态 ,感触颇多!
  •   我很喜欢!图片不错,内容要是在详细些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