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金潮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大前研一  页数:205  字数:150000  译者:张真  
Tag标签:无  

前言

为大前研一《大资金潮》中文版序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1916年9月,孙中山先生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一直流传至今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实际上不仅社会发展如此,金融市场的运行也有类似的规律,一种资金流动的大趋势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强大的惯性,需要参与者及时把握这种趋势,了解这种趋势背后的逻辑,从而顺应大趋势来进行投资决策。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大变局之中,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大的资金流动格局、大的金融运行格局正在发生趋势性大变化的时期,所谓金融危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资金流动趋势转换的动荡期。因此,了解这一趋势,不仅是一个有理论探讨价值的问题,同样还是一个具有很强使用价值的问题。大前研一先生的《大资金潮》,正是尝试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思考的一本值得参考借鉴的著作。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董事,是知名的企业咨询顾问,也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学者,因为其在日本以及全球战略界的影响力而称其为“日本战略之父”。纵观其各种成果,全球化思想可以说是大前研一先生的积极倡导的发展理念之一,在其此前的代表性著作如《战略家的思想》、《无国界的世界》、《看不见的新大陆》等著述中,均有程度不同、角度不同的体现。在《大资金潮》一书中,大前研一先生从资本的全球化流动角度着手,探讨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主张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促进经济金融的繁荣。 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与资本配置效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背景下,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本投入的因素,不但受本国政府宏观政策的影响,也同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密切相关。早期的传统国际经济理论认为,贸易决定资本的流动。但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开始出现明显分离,而表现出以资本收益率为指引的显著倾向。在实际运行中,一国和他国利率、汇率、投资回报率的差异等,都会影响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进而影响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会流入某些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区域,反过来,又会促进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循环关系。这种新的资本流动特点,推动了产业的国际间转移,并促进了新的经济秩序的形成。吸收外资对东道国来说,不但外资所投企业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增长,通过产业链的传导作用,与这种新投资相关的产业和公司,也间接受益。不仅如此,通过技术外溢等方式,还会提升东道国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带来产量的上升和就业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较低,大量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促进了这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国FDI总额2011年达到12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这些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业部门,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产业转型推进,在服务业领域也有较快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贡献明显。同时,这些外商投资所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国际资本流动在给予一国发展资金的同时,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也有可能对一国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外资流入可能影响一国幼稚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或对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结构产生不良影响等。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资本不但包括长期投资资金,也包括短期“热钱”。这些短期“热钱”更热衷于短期投机交易,而并非参与到实体经济中,其大进大出往往容易对一国的金融经济体系造成显著的短期冲击。大前研一先生的《大资金潮》一书,以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线索,剖析了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失效,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具体来说,在封闭的状态下,利率降低时,投资会增加,经济增速会加快;但在金融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果本国的资本回报率较低,资本会流出,经济仍然会处于衰退中。反之,当利率上升时,国外资本可能会流入,经济增速不但不会放缓,反而可能陷入过热境地。因此,为繁荣和稳定经济,应该认清当前世界经济的格局和特点,重视资本流动的作用,放弃“封闭、内向”的思想,以全球化的战略视角,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促进经济的增长。大前研一先生在这本书中也具体分析了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资金宠儿的原因。金砖四国和维生素等新兴国家,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而老龄化的发达国家以及因石油价格飞涨财富暴增的OPEC等国,储备着过剩资金,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却很低,高投资回报率的机会很少。将资金投放在发展趋势猛烈的新兴国家,便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新兴国家如果能够灵活地使用这些资金和技术,经济上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果说,国际资本流动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大前研一先生在书中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虽然更多着眼于日本本国,针对近年来日本的衰退和保守,希望其在未来能具有更开放的视野和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吸引外资的流入,和更为主动地寻找有利的对外投资机会,但对其他国家来说,也一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实际上,更好地利用全球资金市场,既是当前一国经济发展可供利用的策略,也是难以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大致如此。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当前对外投资的主导力量仍然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虽然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力量依然相对单薄。中国由于资本流出限制较多,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规模等,依然较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演进,下一步如何积极促进资本合理的双向流动,不仅仅强调引进和利用外资,同时要顺应产业调整的需要,支持企业对外投资,重视资本有序流出,把握中国资本对外投资的方向和策略,大力拓展资本对外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也是全球化时代资本国际流动框架下,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如大前研一先生在这本书中提示的,在一些经济和技术落后于中国的国家,转移国内成熟产业,在获得合理回报的同时,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投资于石油和矿产等能源、资源类项目,为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储备;投资于航天、生物科技及信息技术等海外技术先进性的项目,获得技术进步;等等;都是有利的投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配合中国的产业转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书的作者大前研一先生,一直被公众和日本企业界认为是为数不多的个性爽直而鲜明的日本学者。英国《金融时报》描述大前研一先生是“坦率无忌型名人非常稀缺的国度里的一个名人。当绝大部分日本人还在小心翼翼不敢冒犯别人时,大前研一却是生硬直率,有时还单刀直入般地粗鲁……”读过此书,读者可以发现,在依然有一些一以贯之的“生硬直率”、“单刀直入般地粗鲁”的背后,是大前研一先生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家的开放务实的态度,和有独特视角的见解。读者自然会对书中探讨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前研一的这种分析角度确实值得我们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借鉴参考的。2012年10月24日于北京前言回顾最近10年时间,我真正踏上美国国土的机会只有1次。准确地说,是从日本出发,以美国为目的地的行程只有一次。虽然也有几次从美国转机前往中南美洲的经历,但那只是字面上的“踏足”,并非真正的前往。当年,修完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课程后,我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了23年,也曾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兼任教授,这期间我访美的次数不下400回。美国50个州当中有49个州,我都曾造访过。然而这几年,我却与美国渐渐疏远了。究其原因,正是全球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日资企业充分展示其力量的舞台在美国。事实上,发展到现在,美国市场上90%的日资企业都已建立起运作良好的赢利机制。与欧洲的企业相比,可以说日资企业的表现更加优秀。要说原因,这不外乎是战后日本企业为了在美国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拼死努力的结果。另外,进入21世纪后,打入中国市场成为日本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然而,就在日本人为将来究竟是美国还是中国主宰全球经济不知所措时,全球经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遗憾的是,能看懂这幅由衰退中的日本、美国以及新浮出水面的新兴国家群组成新世界地图的日本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本书就是要做一面指南针,指引大家看清楚未知的未来。

内容概要

  为什么超级大国已走向衰落?
  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一再挫败?
  为什么维生素十国将成为全球资金的新宠儿?
  如何应对中国泡沫经济的危机?
  如何把握全球游资的走向?
  全球企业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经处于加速多元化的状态之中。全球经济无国界化、资金流动模式的彻底改变,国际游资的流向等经济新格局,都决定着未来各国经济的风云变幻。
  作为全球管理大师的大前研一,这次再度为我们带来了具有前瞻性的全球经济趋势分析。他深度解读了为什么曾经的超级大国美国及日本,已从繁荣走向衰落;而转型后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其过快的转型速度带来的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等问题,将如何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同时,全球游资引发的价格泡沫,将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这种形势之下,欧盟又该如何应对,并解决自身的欧债危机。
  大前研一从宏观角度,做出全球经济趋势大预测: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每个国家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命运,而加速经济多元化发展、洞悉资本的流向及运用则是重中之重。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金砖四国,都已不再是全球经济主体;作为新兴经济体的“维生素十国”,将更多吸引资本的流向,重新书写全球经济新规则。
  世界的资金版图已经变化,唯有认清其中的内核,才会在危机中重生。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
  1943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科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原子力学工科博士学位。
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1994年辞职。之后从事跨国公司和亚太地区国家经济顾问执业,期间大胆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等观点。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有《无国界的世界》、《心理经济学》、《M型社会》、《思考的技术》、《专业主义》、《OFF学》、《知性力》、《低智商社会》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著作。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世界经济格局的大演变
 第一章 美国:经济危机与虚假繁荣的终结
  被误读的全球经济格局
  奥巴马政府的救市政策有效吗?
  奥巴马的声东击西引资策略
  建立在房地产泡沫之上的虚假繁荣
  盲目追逐收益的末端投资者们
  个人消费的萎缩将终结美国的繁荣
 第二章 中国:大国崛起与经济泡沫的膨胀
  出人意料的经济转型速度
  消费欲望拉动内需增长
  中国企业的市值大幅攀升
  经济泡沫何时会破裂?
第二部分 全球资金的流向已经发生变化了
 第三章 “游资”背后的暴利和巨大风险
  巨额“游资”是从哪里来的?
  游资助增股市与房地产的价格泡沫
  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四章 欧洲:欧盟成立于欧债危机的爆发
  美元霸权的式微与欧元的异军突起
  欧盟面临债务危机的考验
  德国与英国:勇敢的拯救者
  欧元不得不应对的做空风险
 第五章 新兴市场国家:全球资金的新宠儿
  从“金砖四国”到“维生素”十国
  跨国资金的民间流动
  大政府经济政策的暗淡前景
  为何资金开始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印度尼西亚——潜力股
  机遇良多的东盟国家
  土耳其——连接中东与欧美的桥梁
  俄罗斯——丰富的创造性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亚洲经济领头雁
第三部分 21 世纪的全球经济新气象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为何一再失效?
  在无国界的世界中,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适得其反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准时制生产”
  免费的时代
  复合型经济时代——神枪手的个秀场
  新经济时代房地产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升级的市场更容易吸引投资
 第七章 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经济该如何走出不好不坏的状态
  日本国债暴跌的巨大风险
  国民的金融资产被谁盗走了?
  对经济一窍不通政权更迭频繁的日本政府
第四部分 经济再度繁荣的契机与策略
 第八章 如何在新兴国家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在新兴国家凭借“传统手艺”大展拳脚
  公共事业私营化
  将技术与经验输出国门
  满足新兴国家企业客户的需求
  “便宜无好货”的看法已经过时了
  企业社会责任与赢利目标的融合
 第九章 让日本经济再次腾飞的处方
  下调所得税率更容易刺激经济增长
  给出一个足够吸引人投资的理由
  恢复经济景气的资金从哪里来?
  将你的国家或城市推销出去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经济危机与虚假繁荣的终结被误读的全球经济格局说起来在2009年,我们的确常常听到“G2”(两国集团体制)这个说法。然而,当时的成员国之一,曾经被誉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现在却渐渐衰落。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有识之士们曾经立下豪言壮语:“美国的繁荣还将持续半个世纪之久。”谁知道仅仅10年之后,小布什总统便让美国的形势急转直下。现在,深信“变革”的人们寄希望于奥巴马政府,然而美国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却不得而知。美国人开始自问“美国究竟会怎样”。2010年11月3日的美国总统中期选举,共和党赢得了标榜“小政府•强政府”的茶叶党(Tea Party)的支持并大获全胜。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外干涉的机会将进一步削减。冷战结束后,美国受国内犹太人的利益驱使,将对外方针从美苏对立转向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这正是错误的根源所在。这样的美国不仅无药可救,未来也是一片迷茫。在欧洲,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已经对立了上千年之久,现在继续这种对立,根本毫无建设性意义。况且,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如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约占5%。因而,从内政的角度来说,也很难采取反对穆斯林的政策。话题再回到美国。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历经了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四届政府近20年的时间,各届美国政府接二连三地发动着错误的战争,毫无意义地消耗着自己的实力。在经历了“雷曼事件”的噩梦之后,世界经济的格局显然已发生了大幅度的“范式转移”。然而,对于这种趋势的把握,如今仍然沉浸在“世界警察”的自我幻想中无法自拔的老牌霸权主义国家,只能说是完完全全地误读了自己和世界。美国政府不计后果地增加财政赤字、继续放松银根,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10%的高失业率,国家债务也在不断地刷新历史纪录。虽然美国政府拼尽全力依靠美元贬值政策鼓励出口以维持就业率,然而其效果并不显著。完全看不到经济复苏的苗头,这情景着实让人觉得可悲。奥巴马政府的救市政策有效吗?2008年9月,美国大型证券公司雷曼兄弟破产。在经历了所谓的“雷曼事件”之后,原本在11000点的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急速下滑,到2009年3月6日这一指数已暴跌至6469.95点。然而,随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此后又开始急剧反弹,仅仅两个月之后便突破8000点。之后便一路保持猛增的势头,时隔一年之后于当年的10月重返10000点。进入2010年,尽管受到希腊财政危机的影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有过大幅跌落的局面,但总体上仍维持在10000点之上。这究竟是否意味着,美国就此已经摆脱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呢?答案是否定的。股价的回升不过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声东击西”巧计带来的结果。奥巴马在200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不断强调“为了重振美国经济将不遗余力,向私有制企业注入资金也在所不辞”等。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已先后向美国国际集团(AIG)、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以及通用、克莱斯勒等企业注入了大量的政府资金。之后,他还向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下达将养老金债务、劳动债务等转成股权的指示,要求投资基金进行认购,并公开点名批评认购不力的基金,无一不在显示着强权的威力。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向私有制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等投入资金这样的事情还真是闻所未闻。1979年,李•亚柯卡(Lee Iacocca)出任濒临经营危机的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时,美国政府也只不过提供了15亿美元的担保贷款而已。而像这次,以保护国内资本和就业为名目,不顾国家形象出手挽救私有制企业的美国,已经不能再称其为自由主义经济了。顺便提一句,回顾过去,依靠目前美国这种办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曾经有过将本国私有制企业国有化的举措,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换言之,奥巴马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很明显是超出常规的举动。当初,他之所以能够获得非常高的民众支持率,无非是因为经济危机下人人自危,他们纷纷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寄希望于强势的政府来拯救自己。奥巴马的声东击西引资策略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奥巴马总统筹措资金的方式。当时,面对已经超过GDP(国内生产总值)6%的巨额财政赤字而苦苦挣扎的美国政府,应该没有任何余力负担70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增税应该是一个办法。然而,奥巴马从一开始便答应民众要减税,一旦增税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因而“增税”是万万说不出口的。如果像日本那样,个人金融资产达到1400万亿日元的话,政府就可以颁布“德政令”将其作为财政融资的资金来源。但是,美国民众估计没有如此丰厚的积蓄,因而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那么,一边让印钞机飞速运转,一边拼命花钱又如何呢?这样的后果便是美元价值顷刻之间暴跌,美国经济遭遇前所未闻的通货膨胀。总而言之,美国政府是摆明了要出手挽救本国的主要企业,但显而易见,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都办不成的。那么,美国总统奥巴马采取了什么方法呢?他声东击西,制造假象,将“徘徊”在世界各处的游资(无国籍的金钱)吸引进美国,用这笔资金来拯救本国的企业。接下来,我详细地解释一下奥巴马的“声东击西”策略。2009年5月7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FRB)等美国金融部门公布了针对19家规模最大的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银行经营稳健性检测)。测试结果判定,共有10家银行需要增强资本,需要筹募的资金总额高达746亿美元。其中,资本不足的美国银行、富国银行、通用汽车金融公司(GMAC)的资金缺口分别为339亿美元、137亿美元和115亿美元。这些银行需要通过政府直接注资,或者靠自己从市场筹措资金等方式填补资金的缺口。而这正是奥巴马的“声东击西”策略。将问题锁定在资本不足这一点上,采取“资金缺口仅仅只有这么多”这样的表述方式,如此一来,投资家们就会以为资金缺口已经见底,并因此感到安心。事实上,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务绝不仅仅只有这些。以花旗银行为例。压力测试判定其资金缺口为55亿美元,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55亿美元既不包括事先设定的“发生损失将由政府进行补偿”的80%左右的高风险资产,也不包括表外记账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商品、消费者贷款证券化商品等庞大的不良资产。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美国财政部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相继发言,声明“美国经济已到谷底”、“已出现信心恢复的征兆”等,也是为了吸引游资流入美国的战术之一。结果,这招“声东击西”非常奏效,美国吸引了在世界各地“徘徊”的大约4000万亿日元的资金。之后股价回升,借此机会得以重生的通用公司也万分幸运。虽说政府如果想收回注入的资金,至少每股要达到55美元,而目前每股只有35美元,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但不管怎么样,奥巴马的策略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正因为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还没有收获最终的成果,因而民主党才会在中期选举时受到共和党攻击,遭遇史无前例的惨败。建立在房地产泡沫之上的虚假繁荣将世界各地的闲钱聚集起来—这个战略,事实上并非奥巴马首创。回首过往,早在21世纪初叶,美国的繁荣就如同建立在游资这堆泡沫之上的空中楼阁。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员罗伯特•巴特利的话来说,那是“如梦一般的8年”;而此前克林顿时代的魔法,依靠高利率吸引全球游资,也是相同意义的伎俩。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时代,美国住房的价格比10年前涨了3倍(2006年)。然而仔细想想的话,你会发现这很奇怪:美国扛着超过国内生产总值6%的巨额财政赤字,按理说经济应该已经陷入极其窘迫的境地,没有道理出现这样的繁荣景象。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一切都是泡沫使然。而泡沫的始作俑者就是贷款。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后加入花旗集团的前财政部部长罗伯特•鲁宾、前财政部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现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统一口径,对外打出“美元依然强劲”、“美国经济坚如磐石”等宣传口号,通过推销高利息的美国国债,成功地从全球吸引到了大笔资金。当然,当时美国经济的繁荣并非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虚假繁荣,在计算机、金融、医疗、生物工程等实体领域也萌生了不少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克林顿和小布什执政时期的美国,凭借他国的金钱缔造了美国自身的繁荣,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另外,房价的攀升使美国人民日益富裕,也渐渐助长了超前消费的风气。原本,美国白领在还清买房贷款或者偿还一半贷款之后,会考虑将该住宅或包括余下未还清的贷款作为抵押,再购置一套更好、更大的住房。平均来讲,他们一生当中购置房产的次数为4次。与此同时,房价还在急剧攀升。如果已购置的住房继续升值,那么它作为抵押品的价值也在不断升值,这样一来“房子如同自动提款机”的效果就产生了。看到这样的情形,那些一直以来只能租房居住、年收入仅有2万~4万美元的中低阶层也开始加入购房大军。众所周知,房屋的购买价格应该控制在年收入的5倍以内,这是常识。然而,这群人却打算购买价格在20万~40万美元的住房。在美国,抵押贷款最多能贷到80%,也就是说40万美元的住房最多可以申请32万美元的抵押贷款,剩下的8万美元只能靠自己来准备。而真正的低收入者是没有能力支付这笔钱的。然而,在小布什执政时期,大部分富裕阶层由于房价攀升的利好而拥有多处房产,金融机构一心寻找更多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开始将目标锁定在这部分低收入阶层。美国金融机构最高能够提供100%的抵押贷款,不需要支付任何首付款项,甚至引入类似日本的住房抵押贷款,在最初的5年内可以享受低息贷款。按照常理分析,中低收入水平的人是没有能力偿还40万美元贷款的。但金融机构认为,即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卖掉作为抵押的房屋的话,贷款仍旧是可以收回的。而作为抵押品的住房无论如何都会升值,关于这个神话,金融机构深信不疑。不仅仅是低收入者,一些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比如在12个月内有超过两次以上延迟还款30天的人;在24个月内有超过一次以上延迟还款60天的人;在24个月内有被诉讼经历、抵押品被查收、担保遭收回或不还贷等行为的人;在5年内有过自主破产行为的人;信用风险计分值在规定值以下的人等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借款人,甚至已经上了黑名单的人,都成为了住房贷款的对象。可以说,全美上下都处于一种近似疯狂的状态中。盲目追逐收益的末端投资者们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借方与贷方之间的问题。但实际上,问题远远不只如此。住房贷款公司不会自己亲自去回收债权(次级债),而是将其转卖给专门负责回收贷款的公司。这样,专门负责回收贷款的公司将这些次级债集中起来按照风险评级,分为A级、B级等,再按照规模不同将其打包然后小额证券化,生成抵押贷款证券(MBS)这样的金融衍生品。MBS属于资产支撑证券(ABS)的一种。比方说原本贷款的利率为12%,减去4%的呆坏账风险及一些佣金费用作为回收公司的利润,那么还剩下8%的收益率,这便是它作为商品的卖点所在。这一次,正在寻找游资用武之地的基金公司如饿狼一般扑了过来。基金公司将MBS与其他证券组合起来使其再证券化,生成另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担保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并作为一种具有高回报率的金融商品进行发售。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将小额证券化的次级贷款与同样小额证券化的优质贷款按照1:4~1:8的比例混合生成CDO,搭上金融保险公司对其进行的保险之后,将整个产品巧妙地伪造成一个AAA的评级,然后在全球公开发售。毕竟,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大多数都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的高材生,通过复杂的概率计算将各类证券混合在一起的事情,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高盛集团也将这类次级贷款混在其他金融商品中开发出一种新的基金,开玩笑似的取名为“世界性股票投资的机会”,发行规模大约为1万亿日元。就这样,民主德国的某银行开始认购这只基金并在窗口进行销售。这种三流银行几乎没有什么商品,只需稍微一提“这是回报率高的新商品,而且发行方是大名鼎鼎的高盛集团,评级还是AAA”之类,就不难想象德国那些偏远乡村的有钱人会兴高采烈地纷纷投入巨资购买。当然,金融商品都会附上投资说明书之类,仔细一读就会发现上面载有“该商品内含次级贷款的B部分(即垃圾债券)”等提示。然而,我估计没有人会耐心地将几十页写满小字的投资说明书逐行仔细读完。顾客看到的无非是写有“平均8%的回报率”等字样。就这样,通过反复的组合和再次商品化,连卖方也已经渐渐搞不清商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即使顾客要求他进行细致说明也毫无用处。一旦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这些含有次级贷款等垃圾债券的金融产品将相继变成一张张废纸,这是必然的结果。个人消费的萎缩将终结美国的繁荣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繁荣只不过是靠借款支撑起来的泡沫。国家凭借发行国债向海外借钱,个人依靠贷款和信用卡向未来借钱,举国上下的消费水平已远远超出了实际的消费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全世界的人对于“美国经济强盛”、“美元将持续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幻想深信不疑。诚然,在计算机、金融、信息科技等领域,美国的确领先于世界水平,不断涌现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或者人才。某些部分或许不能说是泡沫;但整体来看,美国的繁荣必定充斥着大量泡沫。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3754点飙升到11497点,增长了3倍之多。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根据指数(类似日经225指数等平均指数)购买股票的话就一定会赚钱,于是纷纷购入纽约股票,以致股价继续攀升。与此同时,购买国债的人也增加了,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小布什政府时期,住房价格之所以能够实现三级跳,无非因为海外的投资者连同美国国民一起轻信了美国经济将继续升温这个无稽之谈。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无论日本还是中国乃至欧洲,无一不受惠于美国人民在泡沫经济下不断增长的消费所带来的好处。雷曼事件使得美国经济的泡沫破灭,国民消费水平顿时下降50%。除去泡沫的部分,自然只能过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生活,然而美国人民现在却如同海葵收起了触角一般,连最基本的消费欲望都没有了。这一点从储蓄率的变化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目前美国的储蓄率已经超过6%,远远超过急剧下降至2%的日本。美国的个人消费一旦缩水,依附于此的国家的经济势必会受到打击。从日本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给其造成的直接影响虽然微乎其微,但间接影响仍然不容小觑。比如日本丰田汽车自创业以来遭遇到第一次经济赤字,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就连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毫发未损的极少数人之一,全美最大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比尔•格罗斯最近都有如下发言:“美国的成长将终结,世界市场会缩水。”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个人消费也不太可能会有戏剧性的回升。由于还款日益困难而将住房抵押给银行的案件,在进入2010年之后,数量仍丝毫不见减少。最终,估计仍将有1000万所房屋难逃被拍卖的噩运。按照目前每个月最多处置6万所房屋的速度来看,至少需要10年才能将上千万所房屋处置完毕。如果要想尽快处置完,那么市场有可能会遭受到房价再次暴跌的“二次灾害”。继住房贷款之后,商业房地产贷款的不良债权也开始增加,在这个经济恢复景气无望的时期,人们开始担心可能会有更大的金融机构倒闭。美国政府为了援助私有制企业,接二连三地出台了货币宽松政策,竟然不知不觉地追随了日本的步伐,结果让初次尝试采取美元贬值对策的美国经济,更平添了一层混乱的色彩。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曾宣称“绝对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而事实上,美国正在原封不动地沿袭日本曾经走过的弯路。

后记

2009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奇在会上提出:“这一次是最后一次八国集团会议,希望今后能够发展扩大为20国集团。”在之后的2009年8月,萨科奇再次发言表示应再加上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埃及等国家,今后的首脑会议应该扩大为14国集团。这番话十分具有现实的意义。2010年11月,20国集团首脑峰会成功地在韩国举行。    要说原因,在于如果金砖国家或者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南非等国家没有参加世界首脑峰会的话,那么即便是讨论世界经济、金融、环境等全球规模的问题,对于今后也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只有日本外务省,直到今天还依旧顽强地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依旧继续对八国集团的时代深信不疑。或许因为八国集团没有包括中国,而这一点对于未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日本而言具有安慰的作用。并且,亚洲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加入了八国集团,正因为如此,日本便可以拍着胸脯说“只有我们才算得上是亚洲的代表”。    不过,八国集团的时代早已终结。    雷曼事件之后,日本如果继续衰退,那么我不得不遗憾地说,40年后,日本将只是一个存在价值相当于世界经济的1/20,中国经济1/10的国家。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到了2020年,中国的GDP就会增长为日本的两倍,再过10年恐怕连印度都会超过日本。到那时,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肯定也会奋勇直追,随时都有赶超的可能。总之,日本早晚会被摘下“经济大国”的帽子。    只要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今后日本企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应该做什么,我想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应该再将目光局限在日本国内了,现在是时候转换战略思维,将目光投向海外了。    正在全球彷徨着、寻找着投资对象的4000万亿日元的游资,它们所到之处,当地的经济便为之沸腾。企业如果想要有所发展,那么利用这批游资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先预测一下这批游资会流入哪些国家或者地区,然后趁游资流入之前先将分公司开到那里或者进行投资以便等待时机到来,一旦时机来临,就可直接享受经济腾飞带来的利润。尤其是目前日本经济持续通货紧缩,国内市场日益萎缩,必须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在海外投资上面加大火力。    不过,大多数日企不知道为什么从一开始认为“海外市场艰难”,从而放弃开拓海外市场,转而将目标锁定国内。这样下去,日本经济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黑暗。    不仅日本企业有着这种状态,就是日本的员工自身也有这种倾向。虽然他们强烈希望加入国际化企业,但是却又排斥,甚至拒绝被派到海外工作。即便是标榜放眼全球市场的松下,愿意被派遣到海外工作的人数也是少得可怜。    因此,该公司在2010年正式聘用的员工人数为1390人,其中日本人仅为290人,也就是说,1100人将直接在海外招募。虽说这也是十分正确的选择,但日本的年轻人不应默默地接受这个事实。其实,我更希望日本的年轻人能够打起精神,然后认真考虑如何使自己通过努力在全球人才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力所能及的就是为他们准备好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学校(大学、研究生院等)。目前,我们已经作好一切准备要让年轻人觉得“已经没有任何不努力的理由”了。    然而,从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就职企业排行榜来看,名列前茅的依然是像JR东海、JR东日本那种完完全全的国内企业。必须把整个生活全部搬到国外的派遣工作的确令人生厌,不过短期的、带着旅游心情的出差倒是挺不错的。正因为如此,提供短期海外工作机会的公司所应聘的人才也会络绎不绝。    在以前一旦被派驻到海外的话,那自然是好几十年都不能回国,那时候日本的商务人士甚至都作好了死在异乡的心理准备,只买一张单程票便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我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派驻海外感到恐惧的样子实在让我心生恨意。    据说,现在的这些日本年轻人被称为“草食系”,在我看来不仅日本的年轻人如此,所有的日本人都应该算是“草食系”。    我在好几年前就意识到年青一代的欲求在迅速地淡化,应该把他们叫作“无欲无求的一代”。房子、汽车甚至电脑,他们都不想要,也不想结婚,他们对于将来没有任何期待,也不抱有任何希望。这是当时我所分析的这一代年轻人的症状,如今或许已经扩散到全体日本人了吧。    尽管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货币而言,日元升值速度迅猛,但是日本国民的个人资产并没有流到海外,反而是安于仅有0.2%利息的日元存款。这种毫无霸气的程度真是异常。    到目前为止,日元受到了全球的“好评”,即便这只是表面现象,但也等同于世界对日本表示欢迎的态度。全球经济已经明确展示蓬勃发展的状态,为何日本人还迟迟不行动呢?如果不行动的话,即便是拥有“最厉害的武器”也是徒劳,白白浪费而已——等到火药受潮,就算是想要开枪射击也无济于事了。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当时日本首相在第一时间便跳出来喊道“我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但事实上,次贷危机并没有给日本的金融机构带来多大影响,即使实业经济有所恶化,但其恶化程度与美国、欧洲相比较可以说是非常轻的。正因为如此,不久后日元才会有如此强劲的表现。    为何全球的资金都看好日元呢?那是因为日本经济长期持续低迷的状态,泡沫反而很少。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那就是相对于美元、欧元来说,日元已经没有多少下跌空间了。    这个结果并不是按照“谁最有魅力”这种积极方针,才使日元当选的;而是对没有人气的货币投票的结果,投票选出“最危险的货币”。    不管怎样,在日本还有14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在沉睡当中。这样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果日本人民的消费情绪高涨起来,这部分钱都涌入市场的话,那么日本经济一瞬间便可以恢复景气。    另外,如果使用强劲的日元在能源、粮食、矿产、木材等资源大甩卖的时候买进,那么现在就能够轻松地收购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食品制造业的行业领袖美国康尼格拉集团等。或许,我们也可以换成资本参与的方式进行投资。    也就是说,雷曼危机之后的大萧条对于日本而言,绝对不是一场危机,更像是一个机遇。    当然,经济恢复景气是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实业经济的确还受到了危机之后余震的影响。恐怕今后全球经济还会再度陷入混乱,而关于各国财政的各种流言,也不绝于耳。根据这些流言,各国发展经济的步伐或许会随之加快,或许会随之放缓,如此反反复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应该摒弃“向内看、向下看、向后看”的习惯,必须勇往直前,学会“向外看、向上看、向前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前研一对日本、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素有研究,对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常见人所未见。《大资金潮》这本新著从美、中、欧、日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了2008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走向,是关心当前世界经济的各界人士值得一读的好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 林毅夫    《大资金潮》以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线索,剖析了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规律,也具体分析了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资金宠儿的原因。读过此书,读者可以看出大前研一先生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家,其开放务实的态度以及具有独特视角的见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经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欧洲还是泥足深陷,而以房地产主导的中国经济似乎仍不可自拔。为什么我们没有从这些泡沫中学到任何东西呢?是时候要认真对待此类“消费者的谎言”和“政策的谎言”了,因为这些积水成渊的谎言可能会导致国家经济衰退和政治风险!推荐此书!    ——著名天使投资人,网佳创投创始执行合伙人 唐滔

编辑推荐

在这个无法预知未来的时代,当美国还是中国将主宰全球经济成为世纪之争时,世界经济版图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经济坚如磐石的超级大国——美国——走向黄昏,欧盟陷入欧债危机,日本陷入“不好不坏”的状态,金砖四国和维生素十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全球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立足于全球经济新格局,洞若观火般解析了全球的经济新规则,阐释了在这一新规则中各个国家的优势与劣势,其经济地位的变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繁荣与衰落,并为处于高风险的国家提供了指点迷津的处方。世界市场缩水,没有一个国家会是受益者。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每个国家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命运,如何重塑世界经济新规则,如何在经济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洞悉资本的流向是重中之重。正如大前研一所言,“企业和个人如果不能够正确把握游资的性质和流向,那么游资在一夜之间就可以让你掉眼泪”。在世界经济巨变格局中把握全球资本流向,找好决策坐标,才能打破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自己的优势,才能立于世界经济的丛林。

名人推荐

大前研一对日本、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素有研究,对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常见人所未见。《大资金潮》这本新著从美、中、欧、日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了2008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走向,是关心当前世界经济的各界人士值得一读的好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 林毅夫《大资金潮》以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线索,剖析了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规律,也具体分析了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资金宠儿的原因。读过此书,读者可以看出大前研一先生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家,其开放务实的态度以及具有独特视角的见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经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欧洲还是泥足深陷,而以房地产主导的中国经济似乎仍不可自拔。为什么我们没有从这些泡沫中学到任何东西呢?是时候要认真对待此类“消费者的谎言”和“政策的谎言”了,因为这些积水成渊的谎言可能会导致国家经济衰退和政治风险!推荐此书!——著名天使投资人,网佳创投创始执行合伙人 唐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资金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本书描绘了全球游资的灵动性,破解了20世纪的经济理论为什么在新经济时代不适用,兼顾解释了一些现状的问题所在,挺好的。
  •   对于书中的前半部分,国内的许多财经方面的人都有过论述,对于已经关注过这方面的读者价值不是太大,后半部分对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国内的经济思考和建议,还是可以学习的。总体感觉还行。
  •   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你对整个世界的新格局有所了解
  •   大前研一的书很不错,仔细读很有收获。
  •   大前研一的好书
  •   书的内容不错,只是一本书,很就看完了。还有价格不算便宜,估计是书纸张太好了。
  •   好书,看了几十页,写得很好,分析得很到位。
  •   还没看 包装很好 - -
  •   看了会学到很多 虽然不全能对你有用 ,但至少能丰富自己
  •   居然忘记自己买过这本,好久没来当当了
  •   图书不错,送货及时.
  •   书包装质量不错的
  •   讲的内容不错啊,指导意义
  •   朋友推荐的,学习用
  •   还没看,先赞个
  •   这本书从资金流动的角度阐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说法,但同时对大前研一的创新思维极为敬佩。
  •   我稍微看了,大前研一的书应该可以买的。
  •   大前研一的书是应该看的
  •   试试日本人的视角
  •   这本书很好!非经济专业的也可以读懂。
  •   还好,还没看完,不过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   学会理财,不是那么简单
  •   前后皮加起来和书的内容一边厚。。
  •   不过全球视野是他的书的卖点
  •   通俗易懂,但是专业深度不够
  •   都被快递压坏了,很是快,昨天晚上6点多下单,中午就到了,很期待读一读
  •   适合学生做课外读物
  •   看完这本书之后,感到出版社对图书内容删改太多.大前研一先生的著作,被编辑如此修改,是否征得了作者本人同意.对中国经济的分析部分,将"批评"几乎全部删除,只剩下零散破碎的文字.看看胡乱删改后的文字,还有逻辑可言吗?经管类图书,思想见长,百家争鸣,如果按照这种删改的方法,那么,真不成体统.
  •   很好的一本书,仔细阅读,收获很大的。
  •   应该不错,只看了看序言
  •   大资金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