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郑实  
Tag标签:无  

前言

很少有人因为去过巴黎而后悔,大家都承认,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都市。但很多中国人感到失望,除了拍很多照片,买很多香水、手包、电脑笔记本之外,待在那里很快就会烦,就会越来越想家。建筑当然很漂亮,但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走了三个地方就觉得没意思了。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大陆的,从小到大,很少有机会了解欧洲。所以经常是,坐十几个小时飞机,花了很多钱,好不容易千辛万苦到了巴黎,面对这个繁华之都,却不知它真正好在哪里。而且通常时间有限,加上语言不通,简单转了几个地方,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回国了。在悠闲而浪漫的巴黎,最匆忙的身影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旅行团。就好像不管什么美味佳肴,急急忙忙吞下去,吃也吃了,但究竟吃的什么,味道如何,就不知道了。这样的旅行其实很浪费,也对不起自己这么辛苦一趟。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玩得更有趣,更开心呢?品味了好吃的,能满口余香,心满意足地回到家,给亲朋好友把见闻一说,大家一起分享,甚至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是很快乐的回忆,这样的巴黎之旅才算不虚一行。去卢浮宫或奥赛美术馆时,同行的人想让我给他们讲讲。看着浩如烟海的展品,我不知从何说起。那时起,我就想写本书,尽我的所能,让到欧洲的中国人玩得更愉快。这样的书,当然绝不能摘录、拼凑。我要尽我的心来写,一字一句都是我从巴黎和相关的书籍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个目标一旦确定,我发现,对挣人民币的人来说,巴黎高昂的消费相当吓人,书和各种资料也非常昂贵。所有博物馆里有版权的明信片至少都要1欧元一张,相当于人民币近10元。买了它们,就舍不得花钱吃饭,所以我两三天或更长时间才吃一顿正餐。(以致回国后每天能正常吃饭了,觉得食道已经变窄,食物只能很艰难地向下滑动。)所有需求能省就省,几个月只穿一双可怜的鞋,踏着它丈量欧洲的大街小巷,脚上起了泡再磨成膙。但在欧洲学习、旅行,收集信息和材料,回来整理、写作,给了我极大的快乐。这就是巴黎,只要尝到了它的美妙,其他的都可以忽略和忍受。我相信这也是世界上向往巴黎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我把这种热爱之情尽可能写到这本书里,传递给我们中国的读者。尽管关于旅行的书铺天盖地,但需要帮助时,我发现它们至少对我大多用处不大。目前大陆出版的旅行书经常只是依据西方人的旅行指南进行缩编和摘抄,而西方人提供的信息,并不完全适合我们中国人。所以只有真正到了巴黎,才知道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而这些东西,不认真花费精力和心血是得不到的。能够这样认认真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是我的愿望。我把书献给大家,希望它对你有用,哪怕只是一点点帮助,都是我的荣幸。但这本书里涉及浩繁的法国历史和文化,我不敢保证所有都准确无误。我是读着前一批到欧洲去的学者、作家写的书成长的。等到了欧洲,我发现他们的书也有失误和缺陷。我希望读者也能在我这本书里发现错误,纠正它们,然后,决定自己去写更好的书。这个过程让我们对欧洲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巴黎、法国以及整个欧洲都值得我们去探索、欣赏、享受和思考。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巴黎。没有机会,要想各种办法,至少这一生中去一次,去了一次还会想再去。尽管巴黎的地铁比北京的破旧、气味难闻,巴黎的物质生活没有北京花样繁多,但在巴黎我并不想念北京,而回到北京我常想念巴黎,像得了一种很奇怪的思乡病。世界上有那么多丑陋的城市,那么多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地方,也有像巴黎这样竭力保持优雅情调和生活方式的大都市,有法国这样珍视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旅行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感受不同的文化,重新看待世界和以往的生活。你绝不会后悔到过巴黎——尤其看了这本书之后。

内容概要

《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内容简介:人们常说,游览巴黎最好的方式是慢慢欣赏,就像品味一杯醇酒。而去巴黎旅行的我们,往往行色匆匆,没有足够时间品读它的悠闲与浪漫。常常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千辛万苦来到世界上最美的都市,却茫然迷失于语言不通的异国陌生文化。为什么不做好功课,多了解一些巴黎和法国的历史再出发?这是第一本专为中国读者撰写的真正意义上的巴黎文化之旅指南。作者精心设计的巴黎经典游览路线,将带领读者穿越2000年起伏跌宕的法国历史,同时感受到古典面纱之下这个世界之都的当代脉搏。不管是行前准备还是随身枕边指南,《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都是你探索巴黎秘密的一把万能钥匙。
随书附赠《巴黎历史文化人物手册》,汇总逾40位法国名流的生平轶事。

作者简介

郑实,女,70年代生于北京。曾在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索尔韦商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商学院学习,并曾独自游历欧洲十国。

书籍目录

前言巴黎: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蜗牛巴黎导览一级推荐VII卢浮宫(G4)4塞纳河与桥22巴黎圣母院(H5)30皇家圣礼拜堂(H5)36凯旋门(D3)42埃菲尔铁塔(D5)50先贤祠(H6)56荣军院(E5)61杜伊勒斯宫(G4)65奥赛美术馆(F5)71蒙马特高地(G2)79二级推荐孚日广场(含雨果故居)(I5)88加尼耶歌剧院(G4)94蓬皮杜艺术中心(H4)101拉雪兹神父公墓(J4)108克吕尼中世纪博物馆(G5)114王宫(G4)119圣丹尼大教堂(见郊区图例)124巴黎古监狱(H5)128卡纳瓦莱博物馆(H5)132三级推荐玛德莲娜教堂(F4)138橘园美术馆(F4)143小宫(F4)147蒙巴纳斯墓园(F6)150罗丹美术馆(F5)154万塞纳城堡(L6)160夏乐宫(D4)165卢森堡公园(G6)169玛摩丹美术馆(C4)173四级推荐圣厄斯塔许教堂(H4)178巴尔扎克故居(D5)182圣日耳曼-杜普雷教堂(G5)186圣埃蒂安纳教堂(H5)189圣叙尔皮斯教堂(G5)192市政厅与贾克塔(H5)195动植物园和巴黎清真寺(H6)200地下墓园(G6)203五级推荐巴士底广场(I5)208旺多姆广场(G4)211浪漫生活纪念馆(G3)213莎士比亚书局(H5)217德拉克洛瓦纪念馆(G5)220莫罗美术馆(G3)223查德金纪念馆(G6)226著名的咖啡馆228下水道博物馆(E4)236巴黎周边凡尔赛:一个复仇计划枫丹白露:皇家度假村古城夏特尔:中世纪的怀想奥维:梵•高的终点吉维尼:莫奈的梦中天堂附录名流眼中的巴黎巴黎七大纪念地标巴黎地铁:廉颇老矣?巴黎:本书涉及的大事年表巴黎导览索引人物手册帝王谱:从弗朗索瓦一世到拿破仑(1515~1815)弗朗索瓦一世:大鼻子情圣3亨利二世与凯瑟琳•美第奇:一对不幸的孤儿,一对恩怨的夫妻8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末代国王三兄弟13亨利四世:一代天骄17路易十三:母子恩怨到地府21“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的神话缔造者25路易十五:辉煌的延续31路易十六:命丧断头台的“好人国王”36拿破仑:从士兵到皇帝42名流传黎塞留:铁血主教49富歇:永远不倒的政客52桑松:妇孺皆知的“巴黎先生”55布朗基:“无法打交道的人”59戴高乐:一切荣辱源于国家利益63乔治•蓬皮杜:放弃幸福的人66米勒:与巴黎抗衡69马奈:巴黎的“黑猫”74德加:从来不笑的“公证人”78雷诺阿:画坛“教皇”82卡米耶•克洛代尔:天才之殇86布朗库西:农夫雕塑家91夏加尔:梦幻迷醉者95奥芬巴赫:绝不当“轻歌剧之父”99柏辽兹:一幅名副其实的漫画103比才:一部歌剧一个神话107艾迪特•比雅芙:小麻雀的玫瑰人生111蒙田:“我已像我希望的那样富有”115莫里哀:缔造法兰西喜剧118拉•封丹:路易十四时代的“黑马”122大仲马:永不止歇的“超人”126维克多•雨果:一个老木匠,老瓦匠129左拉:勇于树敌的人133普鲁斯特:法国现代派的招牌138波伏娃:最遭憎恨又最被爱戴的女人142居里夫人:“玛丽小姐不知汤是什么做的”146伏尔泰:法国最精美的装饰150狄德罗:一只过热的炉子154卢梭:平等之父157商博良:另一个埃及征服者160科克托:不可或缺的人163巴赞:法国电影的河床167特吕弗:卑微而独立的手艺人170戈达尔:电影“化学家”174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和时间跳舞、和时间搏斗178

章节摘录

巴黎很像一只蜗牛。虽是世界最繁华的都市,这里的生活却相当悠闲。下午5点,几乎所有商家都把门一锁,然后往街头的餐厅或咖啡馆一坐,半盘薯条、半盘兔子吃的菜叶子上浇点橄榄油,再加一杯啤酒、半包香烟就可以边吃边聊到入夜。我们所说的巴黎情调就产生在这种不紧不慢地享受每刻好时光的生活节奏中。所以人们都说,游览巴黎最好的方式是慢慢品,就像品味醇酒,但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风格。几十年来,我们天天听到的是“大干快上”、“效率就是一切”、“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时间就是金钱”。的确,在巴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耗用人民币换取的欧元。我们没法和挣欧元的人们一起坐下来光吃生菜叶子打发时间。但法国餐馆里的焗蜗牛,不管爱不爱吃,出于好奇至少尝一尝,它很独特,是法式餐饮一个奇妙的符号。巴黎更像蜗牛的地方,是它的地图。巴黎市区从最中心的卢浮宫和王宫开始,一圈一圈往外,被分成20个区,很像一只蜗牛的壳。【图,巴黎分区图】巴黎人一看某个地址的邮编就知道其大概位置。旅行者住的地方区号越大,离中心区越远,但这并不意味着出行就越不方便。巴黎的地铁比地上交通要省时省力,重要的景点附近有地铁站,而且蛛网一样密布的地铁线路,站和站的距离也不远。除了一些线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人较多,地铁通常不太挤,经常有座位。在巴黎,只要手里有一张地铁线路图,即便不会说外语,也不会找不到地方。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巴黎针对旅游者的服务非常完善。飞机一落地,你就能找到咨询窗口,可以询问各种问题。所有的地铁站都免费赠送大大小小不同版本的地铁线路图。所有正规旅馆和景点都设有一个架子,摆放几种语言的地图和旅游信息。旅馆的服务人员,也许英语说得不好,中文只会说“你好”,但都会想办法帮你解决问题,而且态度很诚恳,绝不是装出来的。除了针对旅游者的偷窃——所有大都市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巴黎,我的感觉是很安全。如果你不招惹别人,就不会有什么麻烦。相反,需要帮助时,礼貌地求助过路人,经常会得到令人温暖的回答。也许有人给你指的方向不对,但绝不是故意的。如果你坐下来吃东西,有个过路人微笑着跟你嘟囔一句话,在你不知所措时,他(或她)就走了。他说的可能是“祝你胃口好”。虽然这种情况不经常发生,但也没什么奇怪的。当然,无论多小的事,只要和别人交谈了,最后说句“谢谢”是应当的。需要别人让路,或和人有肢体碰撞,哪怕很轻,甚至根本没碰到,通常对方会向你道“对不起”。如果是包车出去,下车时,欧洲人通常每个人要和司机说“谢谢”。对于前来主动搭话的人,不想多说,随便应付一句就走,一般不会被纠缠。巴黎的街上尽管熙熙攘攘,但大多数人不会大喊大叫,除非喝多了。在地铁、景点、街上、公园、餐馆甚至教堂里,中国人的说话声通常是最大的。这没办法,我们在国内嚷嚷惯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试着享受一下安静。你会发现因为父母很少大声说话或斥责孩子,那里的孩子也比较安静。有时狗会被领到公共场所,即便身形巨大的狗,也很安静。在巴黎街头,你能看到几乎地球上所有的人种,穿着各式漂亮或不漂亮的服装。这是在其他地方欣赏不到的,即便是欧洲其他大都市也不会有这么丰富的时装秀。有些人不喜欢巴黎人,西方的旅行书上就这么说。巴黎人的确自视较高。有些法国人觉得不会说法语不可理解,简直就是缺陷。地铁售票员听你一张嘴不是法语,可能立刻就皱起眉头。他们生活在这么“牛”的地方,自己也变牛了。但我们不是冲着他们去的,所以也无所谓。我觉得,不会使用刀叉吃饭,是再正常不过了。西方人也不会用筷子,我们从来不会笑话他们。除非你决定长期生活在欧洲,天天吃西餐,否则只要能吃到嘴里就可以了,无论是怎么吃的。大多数中国人在巴黎一定要购物。有的季节我们的人去得太多,某一名牌竟会断货。几个大商场都逛过一遍,有的人累得不想动了,有的人觉得巴黎还有别的东西没看到。是的,巴黎可看的太多了,下面让我来作些介绍。 早在四五百年前,巴黎就是欧洲最大的都市,也是帝王将相轮流出场的政治舞台。说巴黎是被血雨腥风洗刷出来的,(世界上哪个城市没有血腥的历史?)一点也不过分。像弗朗索瓦一世这样的国王,童年时就在权力角逐中历经磨难。几乎所有的皇室婚姻都是权力交易和政治平衡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国王都在婚姻之外寻找寄托。没有哪代宫廷不充斥着阴谋、背叛、流言飞语和争风吃醋。但是在残酷的生存游戏中,宗教和艺术始终给他们以别样的安慰。所以,即便只是为了炫耀,帝王们也愿意成为艺术的赞助人和保护者。作为魅力和智慧的象征,巴黎女性一直在法国生活中举足轻重。被雕像装点的广场在恐怖年代曾树立着断头台,当年的巴黎人像过节一样围观犯人遭受酷刑而死;路边一座安静普通的房子,当年可能是某个巴黎名媛的沙龙,发现了氧气的化学家和刚刚写完剧本的诗人在那里争相吸引聪慧的女主人;脚下的马路边一个不起眼的排水口,连接着庞大完善的巴黎下水道系统,会吸引无数好事者到巴黎的地下迷宫一游——那里可是世界上最臭的博物馆啊。真的是名不虚传的臭!地下的巴黎和地上的城市一样错综复杂,你脚下的坑洞里可能正在追捕逃犯或者举行秘密仪式。 其实欧洲旅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然景观,欧洲人的环境保护观念很强,爱惜周围的草木清风,知道要传之子孙,即便很普通的景色也因为清新的空气、繁茂的自然植被、周到合理的服务设施、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旅行者感到轻松惬意。如果是名山大川,景色特别秀丽,就更是愉快难忘的旅行了。另外更多的就是有历史故事的地方。这样的景点,会让我们中国人强烈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多么珍惜。他们不仅尽量保护修复,而且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哪来的,发生过什么事,都有专业人士很仔细地研究,并且会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和活泼的形式传播给大众,告诉来参观的人们。而中国游客最吃亏的,就是时间来不及,或者语言不通,没办法充分享受这些精心准备的服务。我曾经被人领着这样去玩过一些地方,只是匆匆看一下表面的样子,不知其所以然就离开了,让我觉得自己完全像个大傻瓜,白白耗费时间、体力和宝贵的金钱。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关于巴黎的ABC,无论你跟随旅行团还是自由行,这些都是你去巴黎前需要大概了解的故事。到达巴黎后,你也可以按照书中的线索寻踪探访。当然,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时间或财力出游,读这本书会敦促你出发,去追寻一个远方的梦境。本书将巴黎的景点分成五个级别,根据它们的知名度和观赏性推荐给读者。一级推荐的景观都是中国游人通常必到的,参观时间大约需要一周。如果可以再多停留5天到7天,二级推荐的9个地方是首选。和第一级相比,它们的知名度略逊,但无论其历史地位还是文化内涵都很重要,是巴黎的精华所在。而且这些地方游客少些,安静,内涵一样丰富。比如圣但尼大教堂,其哥特式建筑绝不逊于巴黎圣母院,几百年来是王族的墓园,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很多精美的雕像等艺术品。 三级推荐的是更深入了解法国文化的景观和博物馆,内容更专,规模稍小。其中的教堂、美术馆和公园不仅是景点,也是法国人日常文娱活动的一部分。如果可以继续停留一周左右,建议您以悠闲的心态观赏它们,恰逢当地的宗教或文化活动,也可静静旁观或参与其中。四五级推荐其实是补充。宗教文化是西方的特点,巴黎有大大小小近百座教堂,各种宗教文化汇聚于此。四级推荐中重点介绍了几个教堂,都是很有历史、很知名的。而地下巴黎更是神秘的所在。如果您还有三五天时间,漫步其中,每一个地方都会有惊喜的发现。五级推荐是对整个城市各方面的补充。巴黎精致的小广场、文人雅士聚会的遗存、现代嬉皮艺术家取暖交流的咖啡馆、书店以及巴黎人颇感骄傲的地下排水系统,亲临一见定会让人终生难忘。巴黎周边有5个地方,都很值得一去,每个地方至少要一天时间,才能从容往返。在我看来,巴黎最大的特点是丰富,它是世界上最有文化包容性的城市。巴黎之所以有魅力,也是因为一些最有个性、最有才华的人都汇聚到这里。他们生命的精华也留在这里,他们的人生也因巴黎而精彩丰富 。这多么让人羡慕!而到巴黎做文化旅行,就会处处遇到他们的名字。街道、地铁站、餐厅、建筑、地区名等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非常多,街上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雕像、浮雕、胸像和喷泉以纪念他们。巴黎还精心保留名人的出生地、故居、墓地,重要的都建成小型博物馆,其余更多的是用各种小牌子指示出来。所以对游人来说,了解法国文化名人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法国人把这些人当做他们的财富来向别人炫耀。人的故事其实比参观建筑和博物馆本身更有意思。虽然我一直对西方历史、文学史和艺术史很有兴趣,读过一些书,但第一次到巴黎还是发现知道的太少了,遇到这些纪念性的东西很茫然,和我同去的读书不多的同伴更是看什么都不知所以。回国后,我用一年时间搜集了更多资料和书籍,把在巴黎记下来的材料一一查对。在收集到的上百种书籍中,中文简体译本很多都是由法国外交部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傅雷计划”资助出版的。法国对于宣传他们的文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受其恩惠。所以第二次再去巴黎就好像做了个眼睛手术,终于能看清东西,在大街上不是盲人摸象了。本书之外赠送的小册子,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些人物故事,作为文化之旅的背景知识。除了介绍人物的历史地位和成就,我力图把他们的个性通过有趣的细节展现出来。本书的一个原则是尽量不参考网上百科资料,如百度和维基,希望在大众轻易能获得的资讯之外再补充更多样化的信息。其中每个人物虽然只有两千字左右,但都是从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传记中提炼的,为此有的书我不止读了一遍,有些人物的传记我读了不止一本。白天读过写过的人物,有时夜里会在梦里相见。这样有意思的经历,我希望在书中和你分享。皇家圣礼拜堂:巴黎的珠宝盒法国人说皇家圣礼拜堂(Saint-Chapelle)是巴黎的彩色珠宝盒。因为在中国它不如巴黎圣母院知名,虽然和圣母院只隔一条大街,去参观的中国人不多。没有去过,无法想象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但只要一迈进去,人们都会倒吸一口气。它太精致太漂亮了,真的像珠宝盒一样色彩斑斓、华贵艳丽。一时间,人们甚至不知该往哪里看。所以参观的人,经常仰着脖子,半张着嘴,在原地转圈。皇家圣礼拜堂分上下两层。下层原来是这个教区的教堂,供王宫仆役和住在王宫的朝臣使用。上层才是供国王、皇族和贵客用的。因此下层比上面要简陋,而且下层对整个建筑起支撑作用,不能有太多玻璃窗,光线要差一些【图1】。但是从图上你可以看到,它也相当华丽。下层大门口,矗立着圣母玛利亚的门像柱。注意看旁边的墙围,是由两种图案交替组成的:一种是百合花,是法国皇族的标志;另一种是城堡,代表的是西班牙的卡斯提尔,是法王路易九世(Louis IX)的母亲布朗什(Blanche)的封地。进入教堂后,你会不断发现这两个图案。红色背景上都是城堡图案,蓝柱子上则是百合花【图2】。但这些已经不是13世纪的原物了。19世纪奥斯曼男爵请当时法国最好的中古建筑专家进行了全面整修。皇家圣礼拜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而也正是在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成就达到顶峰。皇家圣礼拜堂是顶峰的代表作。12、13世纪的法国,仅次于意大利,是欧洲最富强的国家,大量的金钱被用于建造宏伟的宗教建筑。法王路易九世的父亲一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娶了卡斯提尔的布朗什,并生下了这个儿子。布朗什有皇家血统,才艺兼备。路易九世即位时才12岁,因此由母亲摄政。人们称她是“贤明王后”(Blanche la Bonne Reine )。9年后,路易九世亲政时,交到他手中的是一个强盛的国家。路易九世是非常虔诚的教徒。当时拜占庭皇帝为了筹措军费,拍卖耶稣受难的圣物。路易九世花费巨款购买了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后来又买了十字架的残片。虽然从来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两件物品的真假,但路易九世亲自护送它们来到巴黎,并修建了皇家圣礼拜堂存放圣物。当年存放圣物的大圣物柜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烧毁了,圣物则由巴黎圣母院保存。路易九世同样善于治国,在位期间法国进入黄金时代。他乐善好施,每天给120个穷人提供饭食,并和其中3人一起进餐。他还亲自给麻风病人喂饭,给穷困的盲人洗脚,甚至不让他们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宗教虔诚到达极致,他常身穿粗布衣服,用小铁链鞭打自己。路易九世最终死于十字军东征途中,死后被加封为“圣路易”(Saint Louis)。路易九世仅花费6年就建好了辉煌气派的皇家圣礼拜堂。上层是举世公认的杰作,由15扇15米高的彩色玻璃窗组成,总面积有670平方米(不包括圆形玫瑰窗),其中有三分之二是13世纪时的原物【图3】。晴朗的时候,阳光透过这些巨大的玻璃窗,将五彩斑斓的光线投射到室内。大面积的玻璃窗使教堂显得特别轻盈,这需要非常巧妙的设计。别忘了,中世纪建筑材料是以砖石这样笨重的建材为主。支撑教堂巨大尖形拱顶的是大玻璃窗之间的一束束小圆柱。从视觉上,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精细不笨重。如果换成一根根大粗柱子,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大玻璃窗中间有一条是支撑砖石结构并提高玻璃窗抗风能力的金属条,它们做得很巧妙,不仔细看会以为只是组成马赛克彩窗图案的铁条。彩窗的图案是取材于旧约圣经故事、耶稣和先知的事迹以及圣路易运送圣物。彩窗故事是按从左往右、从下往上的顺序。但是上面的人物很小,越往上的部分越难看清。如果你想好好看,可以带望远镜。有备而来的西方游客到教堂参观经常带望远镜。如果你有时间去参观巴黎的克吕尼中世纪博物馆(Muse/e National du Moyen A”ge-Thermes de Cluny)(见“克吕尼中世纪博物馆”),能近距离见到18块整修时卸下后没安放上去的13世纪彩窗。彩窗之间还站着一些使徒和天使的雕像。因为年代久远,约一半已经搞不清具体身份了。雕像旁柱子顶上类似圆形的部位,都有彩绘。人们把这种四个花瓣形(其实是模仿苜蓿的叶子)的装饰叫“四叶饰”(quadrilobe)。下层则是三片组成的三角形,叫“三叶饰”(trilobe)。这里画的全是殉教者的故事,也就是教徒遭受各种中世纪酷刑而死的场面。这样的人死后名字前加个“圣”字,被追认为圣人。西方宗教艺术,除了圣母故事那样温和的女性题材,就是各种折磨人的残酷场面,包括他们常常表现的基督受刑过程,简直令人不忍目睹。教堂的半圆形后殿有一个圣物台。有六个天使的半圆拱门是19世纪负责修复工作的建筑师拉叙斯(Lassus)模拟中世纪风格修建的【图4】。如果你已经看过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就知道他们把圆形的彩窗叫“玫瑰窗”(Rose Window)。圣礼拜堂的玫瑰窗比其他彩窗要晚200年,经历的磨难却更多。19世纪初,礼拜堂被当做存储资料的仓库,为了沿窗摆放储物架,卸下了玫瑰窗4.5米高的下半部分,换成了砖。卸下的彩玻璃有的用于补其他彩窗,有的卖给了古董商。走出礼拜堂,别忘了从外面看看这个中世纪建筑杰作。精致的尖塔有33米高,已经是圣礼拜堂的第五个塔了,前四个毁于自然火灾和革命的烈火。目前的这个是19世纪拉叙斯负责整修时设计成15世纪风格的【图5】。圣礼拜堂晚上还举办一些音乐会。我第一次去参观时已经是傍晚,礼拜堂五点就关门了。但是附近贴着音乐会的招贴广告。我问了人,在马路对面的一家小商店买了票,不算太贵。音乐会演奏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小乐队和小提琴手好极了,教堂的音响效果也好极了【图6】。外面暮色四合,光影的移动使彩色玻璃的色彩也在悄悄变化,听着维瓦尔第清纯而激越的旋律,我觉得很幸福。现在想来还觉得幸福,建议你也去体会一次。实用信息地址: 4 Blvd du Palais, 1er乘车路线:地铁4号线Cite/站下车,出来正对的是巴黎法院前的五月庭院,左边就是入口开放时间:3月到10月,早9点半到晚6点;11月到2月,早9点到晚5点。

编辑推荐

《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是第一部全面解析巴黎历史文化景点的导览指南,一本书轻松读懂巴黎各大宫殿、博物馆和纪念馆,300幅精美图片,近50个经典目的地深度解读,特别设计5个级别的推荐景点,让你按照自己的时间选择最值得一去的经典目的地,看景点、读历史、学知识,一本书带你读懂文化巴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巴黎的天空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