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伊丽莎白·库蒂里耶 页数:255 字数:140000 译者:谢倩雪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还记得13岁那年的难忘经历,那是在圣保罗•德旺斯的玛格基金会(Foundation Maeght a Saint-Paul-de-Vence)。在面对贾科梅蒂(Giacometti)那些如幽灵般的雕塑的瞬间,腼腆懵懂的少女便感觉一个大跨步就走进了地中海的蔚蓝的空间,还有搭建在巨大的松树之间的卡尔德的金属板(les toles de Calder),就像卫兵一样锚定在地上,将它们那坚定的影子投射在我满心的疑问上。至于米罗(Miro)那颜色艳丽而且只有在高处才能看清全貌的画作,则触发了我身上莫名的得意扬扬。那时候,这些艺术家已经是现代艺术的翘楚,但是他们却并不是同出一辙。20世纪70年代末,一股前所未有的自由之风吹拂着艺术的创作。在我初入巴黎时,我有幸结识了收藏家鲍勃•卡雷(Bob Calle),他的公寓里充满了当代艺术作品,那里也是他与很多艺术家会面的地方。这样私下的会见,我欣赏到了这样一些作品:有阿曼(Arman)的“垃圾箱”(Poubelle),有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手工制储物柜,有罗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波普绘画,丹尼尔•布迈勒尔(Daniel Pommereulle)的尖利组合道具,甚至还有马夏尔•雷斯(Martial Raysse)用粉扑和口红组成的作品。我从而发现了视觉艺术这一代和前辈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这些新时代作品的思考,我明白了当代艺术家们为什么能够从超市中获得泉涌般的得灵感。艺术家们对艺术提出新的问题,有的通过瞬时性的实践,运用最低限度的艺术语言来创作,有些则重新拾起画笔和重塑雕塑来制作让人血脉贲张的巴洛克作品。自从着迷于当代艺术以来,我从没错过任何一个分享我的激情的机会。这种分享的欲望从何而来?这些的作品所表达出独特情感和智慧,在我看来无与匹敌。我深信艺术没有不可逾越的普遍标准,人们可以不保留、不矜持、无界限地谈论它,人们可以观察它浅显的表象,也可以探索它至高的关怀,甚至超出它自身所能表达的意义。今天,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日俱增。然而,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仍是不可破译的。很多人想要入门,但是从何开始?如何避开陷阱和障碍?因此,我认为掌握一些关键点和标准,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作品而不是看着它们口出狂言,是必要的。当代艺术从开始就把艺术变成了一个刺激的游戏,我们进入这样一个区域:敏感、未经探索、扑朔迷离甚至令人揪心;形状的多种多样,探索的新奇领域,别出心裁的提议,同时还有幽默、讽刺和文字游戏,这些特质使当代艺术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神经振荡器。当代艺术作品的出现让人思想沸腾。我不认为有必要从头开始了解自1920年以来的所有细枝末节,也没有必要收录一张20世纪以来的艺术活动以及普及流派的列表。但是解释当代艺术为了什么和它怎样运作确实是必要的。究竟是什么魔法使小便盆、汽车或者电视变身成为一件艺术作品,并出现在美术馆里?我也希望,通过欣赏那些当代艺术世界里灯塔般的作品,我们能够弥补那些让我们的时间坐标和视觉密码混淆的缺口。看它们是如何从一代到另一代,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着我们的想象、冲动、焦虑和喜悦。然而谁又知道呢,也许今天的艺术对于你和我来说会变成同一个样子:一个诗意的海滩,一个自省的避难所,一个矛盾情绪的开放空间,然后,最终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能量载体(vecteur)。伊丽莎白•库蒂里耶
内容概要
《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是其中的第一本。Elisabeth
Couturier希望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她在当代艺术方面的知识——那仍被认为是深不可测的谜——以便扩大读者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多样性的艺术作品往往会推翻人们以往对美丑的既有观念,而在传达着瞬间与永恒的观念。是一套实用艺术指南性书籍。旨在帮助读者逐渐发展和培养起他们理解和欣赏艺术设计的能力。全书充满了趣味性和激情,具有循序渐进的讲解过程,大量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他们在这个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库蒂里耶(?lisabeth
Couturier),毕业于美术专业,记者、艺术批评家与电视制作人。曾在法国著名的《巴黎竞赛》杂志(Paris
Match)工作了15个年头,并经常为《艺术出版》(Art
Press)等其他一些艺术杂志撰稿。此外,她还曾经为法国文化电台制作了一套关于当代设计的节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当代艺术:是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叫“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源自何时?
当代艺术有所参照么?
第二章 当代艺术:为了什么 ?
向火星出发
靠近危险区域
投射进另一个维度
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
从欢笑到泪水
让大脑工作
第三章 改变看法:别再说……
艺术必须是美的——错!
艺术,需要像个东西——错!
艺术,就是绘画和雕塑——错!
艺术,是项工作,需要动手——错!
艺术应该被所有人接受——对和错!
艺术家必须获得灵感——对和错!
当代艺术家,不管什么都做!——错!
第四章 如何靠近当代艺术
如果你喜欢有女性的陪伴,可以选择女性艺术!
如果你喜欢田园风光,就选择大地艺术和贫穷艺术
如果你喜欢城市,那么请选择城市化的艺术干预。
如果你喜欢旅行,请选择来自别处的艺术。
如果你喜欢性的话,那么为情色主义欢呼吧!
如果你喜欢政治,请选择实践主义!
如果你喜欢史前文明,请选择野蛮艺术(原始艺术)和涂鸦
如果你喜欢未来,请选择新技术艺术。
如果你喜欢娱乐,那么请选择互动艺术
如果你看了这么多,你仍喜欢绘画!
如果你还是喜欢雕塑!
第五章 和过去连线
同一主题的变型
引用
改编
再生
第六章 了解关键词
第七章 记住几个关键日期
1816
1895
1950
1958
1964
1969
1971
1972
1986
1989
1990
1994
1995
2002
2004
2005
2008
2010
第八章 他们是首创
1910:第一幅抽象画
1912:第一副拼贴作品
1915:第一件成品艺术
1918:第一副单色画
1959:第一件偶发艺术作品
1963:年第一件录像作品
第九章30件关键作品
埃亚-丽莎?阿提拉(Eija-Liisa Ahtila)
吉尔斯?巴尔比耶(Gilles Barbier)
凡妮莎?比克罗夫特(Vanessa Beecroft)
瓦莱里?贝琳(Valerie Belin)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丹尼尔?布尔伦(Daniel Buren)
让-马克?比斯塔芒特(Jean-Marc Bustamante)
苏菲?卡尔(Sophie Calle)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
菲利普?卡萨尔(Philippe Cazal)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凯瑟琳?弗里奇(Katharine Fritsch)
贝尔纳?弗里茨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et George)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 forester)
安德里亚?古斯基(Andreas Gursky)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皮埃尔?于热
贝尔特朗?拉维耶
克洛德?莱维柯(Claude Leveque)安妮特?梅莎洁(Annette Messager)
布鲁诺?潘纳多(Bruno Peinado)
吉赛帕?帕诺内(Giuseppe Penone)
菲利普?拉美特(Philippe Ramette)
安利?萨拉(Anri Sala)
谢利?桑巴(Cheri Samba)
皮埃里克?索兰(Pierrick Sorin)
塔蒂安娜?杜薇(Tatiana Trouve)
泽维尔?维扬(Xavier Veilhan)
邱志杰
附录
你对当代艺术感兴趣?
温柔的方式:
激烈的方法
到哪里看当代艺术?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代艺术,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20世纪之初,现代艺术是没有源头的新型艺术:画家康定斯基的系列抽象画作品《什么也不代表(Qui ne represante rien)》,毕加索(PICASO)鼻子和嘴移位的立体主义(Cubistes)肖像画,蒙得里安(Mondrian)将一个空间严格地进行几何分割,总是使用源色(红、蓝和黄),还有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用废弃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这些创作驱使着艺术爱好者们重新考虑美术的定义。纵观近几十年的艺术作品,我们需要放下固执的偏见,接受惊喜、震撼和困惑。因为当代艺术是怪异学的冠军,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期待和它相遇,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不期而遇。今天,一场当代艺术的展览就好像一个跳蚤市场,在那里我们能想象到的一切都能找到,反之亦然:荧光屏堆成的金字塔和电视机机器人,成排的吸尘器、餐具、灯罩、包装用的纸箱、花园小矮人(一种花园用装饰——译者注)、钢琴、长宽不等的条纹帆布。还有花盆、白瓦片、彩色霓虹灯、黄铜球阀、生了锈的铁质饼干盒、桌子、椅子、包裹着地毯的沙发、滑板、台灯和性爱秋千。甚至还有蓝色的刷碗海绵、墙壁纸、坏了的风筝、垃圾桶和镀金的超市推车、软塌塌的电池、巨型的桌上足球游戏台和一床会呼吸的被子。有的时候它像是一间奇异的时装店,展示还未发布的、可变形的、多功能的流行趋势:一顶既可以变成上衣又可以变成裙子的帽子,麦片和饭豆做成的头发,一个超大的铁质胸罩,以及纸壳做的婚纱。有时候它像是一顿奇妙的自助大餐:八角帐篷下面的贻贝,红蓝绿甚至橘黄色的菜单,金宝汤(Soupe Campbell)的罐头盒子,布满贝壳的画板,被夹在脚指头中间的酸黄瓜,90公斤糖果堆成的小山。有时候它又像一个充满奇怪生物的动物园:梦游的猫,文身的猪,将头埋在地板里的鸵鸟,12匹活蹦乱跳的马,巨型的蜘蛛,几只尾巴被绑在一起的超大号老鼠,长了狗头的狐狸,被拦腰切开的母牛妈妈和她的牛宝宝,用珍珠和金叶子来织茧的蚕……还有浣熊!一场当代艺术展览,也是一块被重建的城市用地,用于建设的材料有:广告牌和颠倒的指向标、压扁和压缩成团的汽车、圆顶雪屋、帐篷、红色立方体房子、很多间卧房、爆炸的棚屋和石灰岩造的小路,还有漏洞的建筑物墙壁、铜色的树木、残破的海报、灯光标牌、标语、字母、日历……或者是一间奇妙的画廊:颠倒的肖像,连环画中的对话框、幼稚的画、足印、涂鸦,泼洒、喷溅,撕裂和烧坏的画面还有编造的神话故事。又或者:对好莱坞大师杰作的重新制作,一组声效混音、纪录片的备份文献、黑白相片、彩色相片、浮雕化照片、3D相片、照片组合、拍立得、纪录片,以及数码化的并且有艺术家签名的影像、电影动画、色情动画片……这样的东西也不是不可能的:脑袋变成番茄的男人、穿比基尼的名模、倒立睡觉的小丑、一次整形手术、两个耳光,以及一次艰难的觉醒。为什么叫“当代艺术”“当代艺术”这种表达方式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比如当我们路过一个展示怪异玩意儿的橱窗或者面对一幅奇怪的图画而陷入困惑时,我们会说:“这是当代艺术,别费劲了!”相反的,当我们希望表示我们有所了解的时候,我们会说:“知道吗,当代艺术,超级棒,相信我,有空你该看看的!”近十几年,视觉艺术的广泛使用使这个字眼随处可见,“当代艺术”确实比“先锋艺术”好(太专业);也比“活艺术”好(太像自然历史博物馆);更比“当前艺术”好(太具时间感了)。称其为“当代艺术”足以涵盖所有那些没有统一风格、形式和专业技术的艺术作品。种类的混合、方式的扩展、多样的过程、多方的参与,让“当代艺术”看起来很像一个永远不会完工的工地。材料多样、结构异常、技术混合和分散的元素,这些特点给喜欢统一的思想和笛卡儿的逻辑的我们带来了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艺术经常超越它本身的定义。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当代艺术虽然包括了大量的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内涵:当代艺术不断进行新的艺术实践,探索新的领域,重建已有的形式。总而言之,它总是在变化的。重复过去存在的形式是不会被当代艺术接纳的,当然,除非这种重复是特意而为之。分延和二次制作填补了中间的空白,举例来说,美国艺术家谢丽•莱文妮(Sherrie Levine)在一次创作中混合了米罗(Miro)、德加(Degas)和杜尚(Duchamp)的风格。当代艺术家重新定义了事实,回答了那些不可言传的期待,扰乱了惯例,改变了观点。它将我们向一面镜子拉近,探测我们的欲望,捕捉那些是是非非,投影出一种遥不可及的变化。“艺术作品是对未来的震动”,诗人安德烈•布雷东(Andre Breton)如是说。这些打着“当代艺术”烙印的作品,考验着关于好坏品位的观念,美与丑的观点,稀有和平常的准则,有时甚至是新颖和先锋的概念!然而,如果不再有规则,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怎样才能不迷失?艺术的边界又在哪里?我们不能在这样的问题上犯错误:多元化的当代作品并不意味着不明所以地胡作非为。怎样验证一个步骤是否恰当,一项工作是否正确,一次实践是否高质量?我们衡量的标准是:西方艺术史。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为我们的行为、动作和所需承担的风险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美学建议,众多的当代艺术家以它为参考。整个艺术史也不过是一场危机、一个断层、一段落差,是揭发和回溯的延续。而这些质疑往往伴随(或者先于)历史的转折点:战争、革命、经济体系转型、重大科学进步、信仰和思潮变迁,这些质疑同时给养了艺术的发展和复兴。艺术总是提出同样问题:我们是谁?生存在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将去往何方?我们有什么不同?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认知水平的艺术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艺术史就是这些频繁的转化形式的回音阁。这丰富却混乱的传奇形式,对其加以评论已经是非常困难,为其排序更是难如登天。如果您还未掌握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那么请相信专业人士。他们懂得甄辨才能,赋予每一个步骤应有的价值。他们掌握着选择的密码、基调和准则,不断地更正和重塑,他们帮助我们来读懂艺术和它的历史。当代艺术源自何时对当代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艺术形式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过去和现在!它的左边放着昨天和前天的作品,右边则属于今天。但是这个时间的界限必然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后退的。很明显,1930年所说的“当代”,在2000年看来就名不副实!但是这样的区别并不是日期的问题。完成于“昨天”的作品,有时却比当下的来得更加“当代”。它们颠覆的潜力完全没有随着岁月苍老,也没有因为被反复地琢磨而变得苍白,仍然能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指明正确的方向。大约20年前,美术馆曾以1950年作为区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分水岭,现实是艺术的依据,战争对于现实的改变,使它对艺术产生了无法忽略的影响。以纽约为首,美国的巨幅抽象表现主义画作,成为了面向世界舞台的自由旗舰。艺术运动和潮流产生并传承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甚至,数年间,欧洲的艺术创作都受到一股新动力的影响,美国的主流趋势长时间持续着:在纽约,那些著名的大拍卖行,特别是苏富比和克里斯蒂,每季度都会举办一场又一场的国际专场拍卖会。大约在15年前,大多数美术馆当代艺术部的负责人都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坚持1950年这个日期。他们最终弃弃它而选择将当代艺术的起始时间定在1970年。仍是苏富比和克里斯蒂拍卖行做出的选择。因为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艺术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美学变形。作品形式的变化尤为明显:易碎和无结构。它们需要新的保存和展示方法,所以围绕着国际网络而形成的市场,渐渐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五月风暴”前后是一个艺术创作蓬勃发展的时期,其最大的特点是艺术运动的剧烈膨胀,它们互相连接、融会贯通、相互矛盾却互为补充。它们分享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更新创作、突破规则、改变视界、反思现实、与社会机制保持距离。无论是远古神话,还是新进口号“爱与和平”,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性融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去,其中有昙花一现的行为艺术,有易损的作品,甚至还有来自画廊门墙之外的参与。偶发艺术、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地景艺术、贫穷艺术和观念艺术,只举这几年最为成果斐然的艺术运动为例,他们打破了“工作室—画廊—美术馆”的商业循环模式,只有档案、备份文献、影像材料和照片以及类似的其他文献能向我们证明这些越来越非物质化的行为和艺术手法,它们同时证明了这些匿名的、短暂的、不易察觉的事件的存在。足迹、痕迹、标志和符号代替了作品本身。这些年的艺术奠基,其目的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总结:让艺术靠近生活,从而消除作品的神圣感。我们赞颂日常生活的平庸:“艺术,是让生活变得比艺术本身更有趣”,自诩为“无才的天才”的艺术家罗伯特•费列欧(Robert Filliou)如是说。20世纪70年代的艺术家首先呼吁伦理,继而是美学。立足现实、带着批判的态度、创作行为艺术、亲自组织展览、向公众提供感性的体验、成立艺术公司、煽动神经、活跃思想,对政治和社会冲突公开表态或进行干预等等。自20世纪80年代起,这个关于当代艺术革命前夜的传说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若欲放,须先收。后现代派的艺术家们决定休息一下,重整行囊,开辟新路。总之,他们以陈制新,从其他的学科和专业中汲取独特的行为、技术和机能。他们从周遭世界汲取了广告、时尚和媒体的恬不知耻的轻佻品位、廉价的诱惑以及刻板的喜好。他们冷漠地从一种艺术转向另一种:作画,也涂鸦;搞装置艺术,也做行为艺术;还有电影。这种学科之间界限的消除还体现在派系、学校和运动中。在一个求同存异的同时,绘画艺术迎来了又一个凯旋的时代。那个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水火不容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这个时代的指挥棒指挥着发明性的混合、重新解读地毁坏和创造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确认了这个对图像的痴迷的存在。与装置艺术平行发展,情景艺术却依靠着视觉摄影在艺术世界的舞台上领先一筹,因为后者所创造的巨大的照片可以像绘画一样被装裱并挂在墙上,当然它同样得益于我们口中的“会动的图画”,这个概念涵盖了影片、投影以及多媒体装置。今天,艺术家的工作间里已经不见笔刷和碳棒的踪影,看起来更像是实验室。艺术家们使用电脑创作。作品先通过视觉设计,如果需要的话,再通过复杂的工厂作业。还有些创作者,依靠新科技展现多媒体空间、感官环境和复杂的互动,所有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工程师甚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为了展示和销售这些新式的作品,一个崭新的网络应运而生。近20年来,专为当代艺术而开辟出来的地点数量扶摇直上,而在这些地方展开的活动和会晤也是不计其数。然而竞争是残酷的:一件作品的发行必须严格地遵守市场秩序。有时候这个过程好像抛售一件过度炒作的产品。后现代派的艺术家需要面对一个新的挑战:管理自己的事业、抵抗外界的压力、避免过度曝光,还有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影响是,“国际舞台”扩大了。从十几年前开始,当代艺术美术馆接受来自不同的新的地理区域的作品。我们见证了俄罗斯、韩国、非洲以及中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编辑推荐
《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是一本语言简洁,风趣幽默的当代艺术鉴赏指南,解答了普通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诸多疑惑。书中囊括了当代艺术发展至今的著名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并对主要的艺术流派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尽可能全面的梳理了当代艺术的知识,近似于一本当代艺术风格简明词典。对于畏惧当代艺术、急于了解当代艺术、对当代艺术充满疑惑的读者来说,《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提供了一种简单明了的“三步式”当代艺术观赏诀窍,让逛画廊、游览美术馆不再枯燥,是当代艺术入门的必备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