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当湖十局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陈祖德  页数:540  
Tag标签:无  

前言

总序吴清源我的助手牛力力从中国带回了祖德先生的消息,得知他正在研究和讲解清朝的古棋,这令我十分喜慰。回思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川端康成先生的对话,我曾比较过中日两国在两三百年以前围棋发展的盛况。那时的日本围棋,在德川幕府的治下,出现了划时代的名人——道策,他的棋力超群,有“十三段”的美誉,更创制了“道策流”,开启了近代布局的先河,可以说是棋界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中国的座子围棋,也达到了巅峰,或者可以更准确地说,中国围棋最强的时代,就是在三百年前左右的乾隆时代。当时的中国,名家辈出,其中更有像黄月天(龙士)、施定庵(襄夏)等超群拔俗的强手。但两国的翘楚,道策先生以及后起的丈和先生,与清朝的黄月天、施定庵、范西屏三位棋圣,并没有在盘上一争短长的机缘;道光、咸丰年间,争夺名人碁所失利的幻庵因硕,曾有意来华,与当时中国的大国手周小松切磋棋艺,然也因海路不通而作罢。但清代大国手的棋力,我以为是到达了非常了不起的程度的,应相当于日本的名人一级的水平。我是根据从清朝流传下来的棋谱集,而得出这一判断的,五十年前我对川端先生如是说,时至今日,我仍然抱持这样的信念。但清朝并没有幕府将军为棋士提供禄米,也没有“名人碁所”、“御城碁”这样严密的制度作为支撑,而只有贵族或富豪不定期主办的棋赛,中国顶尖的名手,于是依赖悬赏的奖金获得收入。在康熙时期,黄月天独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抗衡;到了乾隆年间,则是施定庵与范西屏两人并立的时代。“但是不知何故,两雄之间的对弈局数很少,全部不过十二三局而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富豪所举办的十局赛,这十局棋被称为千两之棋;也就是说,一局就相当于一百两的价值,而当时的一千两,以今天的价值来看,应该相当有一千万元(指上世纪50年代的日元。———编者注)吧?此二人就可以说是相当高强的专家棋士,并且一生就是以围棋为职业而持续地下棋。”“其中还有名为‘血泪篇’的黄月天与徐星友之对弈谱流传于世。徐星友当时虽然已号称国手等级,但是其棋力还是比不上黄月天,两者当时的局差是先二左右,但是黄月天却说实际上可以让徐星友三子,于是徐星友非常愤慨,真的就和黄月天下受三子的十局赛。当然,最后这个十局赛是黄月天输多胜少,不过还是有几局棋是黄月天漂亮地获胜,所以被称为‘血泪篇’,是非常精彩的名局。”但到了清朝的末年,中国的围棋水准急剧地衰退,到达了谷底。我的老师顾水如先生、汪云峰先生,与中国最后一位大国手周小松,可能要以“先二”的棋格才能与之相抗。此后,中国围棋的水准慢慢回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达到今日的光辉兴盛局面。中国清代的围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既有清末中国围棋急剧衰落,在一般人心目中造成了中国古棋不如日本围棋的深刻印象,又有那时的战法,与现代的围棋大大不同的原因。因为,“即使看了乾隆时代的古谱,也无法应用到现代的下法中,因此不受到重视,也很少被拿来研究”。但围棋的玄妙、幽深,又非一时一地、一人一局所能勘破。三百年前的下法,在今人看来,已经有了不甚满意的地方;三百年后,后人看我们今天的棋,是否也会抱持同样的看法?我们虽然不得而知,但以事理推断,明矣。祖德先生发思古之幽情,整理国故,他的着眼点,想来也在此处。此举善莫大焉,于是欣然草文,以为响应。序常振明祖德先生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交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文化界、围棋界的一件盛事。我与祖德先生的交谊已经有几十年了,因为在入读大学以前,我曾经是北京市的一名专业棋手。在棋上,祖德先生是我的前辈,在国家队一起训练或比赛时,我常有机会向他请教。在年龄上,祖德先生长我十二岁,温文尔雅,待我如同兄长一般。我在棋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一段浓厚的记忆,常常令我回味。那时候,我们的国家队基本上还是以日本为师,耳濡目染的是日本棋界所开发出来的下法,如小目的定式,木谷实与吴清源的新布石,运筹布子讲究棋理和棋形,等等,并且在棋手中间,有一种赶超日本的气氛,于是,对我们的前辈,明清时代的国手所遵循的下法,当时并没有余力过多地涉猎。但是从2005年起,我们的年轻棋手常昊、罗洗河、古力,包括中信北京队的孔杰等,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从顶尖棋手的层面以及整体厚度的层面,可以说,我们不仅超过了日本,与以前的“苦手”韩国相比,也占了一点上风。在这样的形势下,回过头来研究古代围棋,从我们的古谱中汲取营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确是非常好的时机。唐太宗曾经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这面镜子,不仅记载了过去,从中也可以推知未来。像我国的古代围棋,经历了魏晋、唐宋,到明清时达到了顶峰,但从清末至民国,随着国势的衰退,围棋的水平也大大地倒退。只是在新中国,由于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提倡,围棋才重新步入了兴旺的局面,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回到了我们的祖先曾经达到的“盛世景象”。抚今追昔,令人感慨。围棋的盛衰、兴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里边起作用?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叫做“国运盛,棋运盛”,说的是外部的环境,国家的繁荣,是围棋事业兴盛的主导条件;另一方面,棋手们是否有开阔的胸襟、前进的动力,乐意于从方方面面汲取养分的谦虚态度,我以为也是重要的内部因素。围棋是我们的国粹,凝聚了先人们杰出的智慧。对它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围棋的人都无可推卸的责任。中信集团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着围棋事业的发展以及围棋文化的传承。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第九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中信集团曾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在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创办之初,中信集团组队“中信大三元”,连续四届参加了比赛。2009年,中信集团再度与北京围棋队联手,更名为“中信北京队”,重返围甲的大舞台。此外,对于围棋团体的成长、青少年棋手的培养,中信集团也曾稍尽绵力。中信出版社以前曾经推出过吴清源大师的作品,如他的自传《中的精神》,以及他的棋谱选集《人生十八局》等,获得了一些好评。这次与祖德先生携手,把目光转向我们的传统文化——明清时期的古谱,制作一个大系列,以此来传承和发扬国故,也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自序陈祖德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来发明,世界上至今也不会有围棋。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人们经常提四大发明,其实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何止这四项?譬如围棋,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围棋的历史悠久,远远早于四大发明,而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四大发明固然了不起,但只是我们比其他民族先走了一步,如果我们不发明,其他民族早晚也会发明。唯有围棋,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来发明,那么,世界上至今也不会有围棋。围棋深奥莫测、变化无穷。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发明围棋,数千年后的我们,怎么想都想不明白,都觉得不可思议:先祖有怎样的聪明怎样的智慧才能发明围棋?难怪有人认为围棋是外星人发明的。还有不可思议的是,历史无情,只要跟不上历史的发展,不符合时代的节拍,历史必然将它淘汰。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不知淘汰了多少东西。多少文化艺术才短短二三百年的历史,如今已无以存矣,或者是需要保护需要抢救矣,偏偏围棋越活越年轻。围棋的历史悠久,远远早于四大发明,而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围棋历经数千年,非但没被淘汰没成为老朽,相反,如今生机勃勃、热力四射、阳光灿烂。今天的围棋,在国内有长江后浪推前浪般的汹涌的爱好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爱好者;在世界上更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所喜爱。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却绽放出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最不可思议的。我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文人墨客都会下围棋,其中有很多对围棋情有独钟,甚至痴迷。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有关围棋的诗词赋文以及趣闻轶事。历朝历代对社会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群体,可能在交往和游戏间,就肩负起了围棋的薪火传承。魏晋唐宋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包括围棋蓬勃发展。围棋本身具有文化性和竞技性两个主要方面,而我国古代社会重视的主要在精神层面,好像觉得看重竞技看重胜负似有悖文化艺术的清雅脱俗。苏东坡的名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对胜负的一种洒脱,也是当时的一种人生态度。我国古代围棋水平真正的提高是从明末开始,至清康乾盛世达到了无限风光的顶峰。正如陈毅同志所说“国运盛,棋运盛”。祖国的千年前的精美棋具,只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馆“正仓院”。康乾时代,棋坛人才辈出,强手如林。令人可喜的是,留下了大量的棋谱和各种围棋著作。但同时我又感到遗憾和痛心,因为这之前留下的围棋史料太少太少。围棋最早的古谱是宋本《忘忧清乐集》,其中有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与吕范的对局,但这张棋谱的真假无从考证。围棋在春秋战国时已相当普遍,孔、孟曾多次提及围棋。但春秋战国时的围棋究竟怎么样?孔、孟的围棋又下得如何?想看到竹简时代的棋谱无疑是种奢望。然而秦代有了篆书,尤其是汉代有了隶书,文字已发展到书法艺术,当时留下围棋的棋谱应当是有可能了。但历代那些酷爱围棋的有名的君王、士大夫以及大诗人、大才子,如汉高祖刘邦、曹操和曹丕父子、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他的大将徐达和大臣刘伯温等等,还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韩愈、陆游、文天祥和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等家喻户晓的文坛北斗,他们为围棋留下了丰富的传闻和诗文,可就是未留下一张棋谱!这给人留下无限想象和无穷遗憾!我们的智慧而潇洒的先人呵!难道是历史太悠久了,反而不懂得历史的价值?难道是文化太丰厚了,反而不珍惜文化的遗存?不要说棋谱,就是棋具,远的不用说,就说最后一个王朝———清代,围棋如此盛行,可我却从未见过清代的棋盘棋子。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馆“正仓院”中,珍藏着两副唐朝皇帝赠送日本的棋盘棋子。棋盘由上好的紫檀木制作,棋盘的四周边上是精致的图案。对局双方可由棋盘边上拉开一个抽屉,其中各放着一个乌龟造型的棋盒。棋盒中每颗棋子均画有色彩艳丽的飞鸟。这两副棋具,材质优良、构思精妙、工艺极致,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我们的祖先怎么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棋具,如此超一流的工艺品?!望着这两副棋具,可以想象围棋在千年之前是什么样的水平。可是祖国的千年前的精美棋具只能在异国他乡才能见到,而在自己的祖国,不要说千年之前,就是百年历史的一般棋具都难以寻觅!我国最早的围棋文献《敦煌碁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我多么希望能够在故国故土一睹!但再想想,《敦煌碁经》这部文献毕竟保留下来了。如果它不曾远渡重洋,依然在故乡,那它的命运又会怎样?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太多太多,但我们失去了多少多少?围棋有娱乐、教育、交流、健身等功能,何必都要挤上职业棋手这独木桥。新中国成立后,围棋得到以陈毅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心,得以很快复兴。我国围棋界以赶超日本为目标,精诚团结,自强不息,水平急速提高。围棋事业需要拿成绩来证明自己,人民大众需要成绩以得到鼓舞,祖国需要成绩来扬眉吐气。围棋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竞技性越来越突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忽视了围棋竞技性,而在这短短几十年中几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竞技性当然很重要,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当整个社会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竞技和胜负上,自然,文化性被忽视、被冷落、被遗忘,甚至被淡出。现在我国有很多孩子学围棋,不少孩子的家长为了把自己的宝贝培养成常昊、古力这样的世界冠军,大人孩子付出多少代价,使快乐的围棋变得那么的沉重。在北京集中了全国各地那些非常聪明优秀的小棋手,很有些孩子甚至宁可学业荒废,或者连小学都不上,只是希望成为职业棋手。这似乎是围棋的盛事,但总令人感到不是滋味,这是围棋事业发展的一个异化现象。围棋与生俱来地是多功能的。首先是娱乐功能,围棋充满着乐趣,魅力无比,能叫人乐此不疲,忘乎所以,用现在的流行语叫“乐活”。围棋有教育功能,围棋好的孩子数学一定好。围棋的核心是阴阳,充满着辩证法,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围棋所包含的哲理可运用到方方面面,可提升境界,启迪人生。尤其通过学围棋能使孩子的素质全面提高。围棋有交际功能,围棋有个别名叫“手谈”,下棋即交流,可能得到终生的好友。纹枰手谈心领神会有利于和谐社会。日本的“围棋五得”,头两条,即得好友、得人和。围棋还有健身功能,围棋能使大脑得到很好的锻炼,益智健身,下围棋的人大多长寿,我还未听说过下围棋的人患老年痴呆症。日本“围棋五得”的最后一条,即是得天寿。古人还创造出无数优美动人的围棋诗词赋文。当代有人收集整理出版了一本《围棋文化诗词选》,其中不少古代围棋诗词佳作,但我深信这只是历史上的一小部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围棋,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无穷乐趣!何必都要挤上职业棋手这独木桥。现在的社会功利性过强,这种功利性有意识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的棋手。如研究棋谱只看重韩国一线棋手的对局,日本的棋谱已不屑一顾,更何况我国的古谱。很多棋手根本没看过我国的古谱,恐怕连古代那些大国手的名字也全然不知。要知道中华民族有多智慧吗,围棋古谱告诉你。围棋水平的等级分为九段,这源自于日本,而九段的等级无疑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九品。我国古代围棋的等级和官员一样,也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居下。每个等级又有其很雅的名称,一品曰入神,以下分别是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多么有意思。古人给围棋取了很多别名,以形状命名的是方圆、纹枰,以颜色命名的是黑白、乌鹭。在晋代又给了围棋不少雅号,如手谈、坐隐、烂柯、忘忧,围棋太有趣、太吸引人,故又将围棋称为木野狐,等等。唐宋时代的围棋国手王积薪、刘仲甫写的“围棋十诀”、“棋经十三篇”,享誉海内外,至今常被人引用,说明其含义之深刻,影响之巨大。清代留下了很多精彩纷呈的棋谱。古代的下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在古代对局双方先在对角放上座子,此外要还棋头,即多一块棋多还一子。这两条决定了与现在下法上的差异。但棋理相通,技艺无异,我们研究古代棋谱,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而且可让我们欣赏古代优秀棋手的才华,他们构思的巧妙、计算的精确令人折服。清代的围棋国手众多,每人风格不同,各有所长。最突出的是三位大国手,他们是康熙年代的黄龙士和乾隆年代的施襄夏、范西屏。他们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围棋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古代围棋的巅峰。有人可能会拿现在的棋理、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评判他们,感到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因而取否定态度。但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是片面的。不同的时代不能这样比较,正如不能拿吴清源同李昌镐相比较,正如再过数百年,或有人会指责今天的棋手这样那样的不足或不明棋理,因此否定今天的棋手,这又公正吗?明清的围棋国手众多,又传承了大量的棋谱。虽然有棋谱,但从未有人系统地评注。我曾出过一本《当湖十局细解》,仅此而已。把古代国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精彩的对局有系统地评注讲解,以此介绍给当今社会,这项工作工程很大,但又必须有人去做,不做对不起我们的先人,也对不起今人,对不起当前蓬勃发展的围棋大好形势。前年,我曾在天元围棋频道中讲解了一些古代国手的对局,越讲越感到有必要将这些古谱有系统地整理出版。我终于决心挑起这副重担,这副担子可能要压我多年,但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使命。吴清源先生得知我要从事这项工作,特意从日本发来长文,表示对我的支持。吴先生是我所景仰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棋士,他以九十六岁的高龄,写下这么多的文字,我既感到愧不敢当,又感到莫大的鼓舞。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好朋友、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的董事长吴远之先生,他不但将大益普洱茶办成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茶企业,而且他把那最大和最好的决心,投向了慈善事业,投向了文化事业。我目睹了他那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这些年来所做的善事,我觉得大受益和大感动!吴先生知道我要出一套古谱大系,鼎力相助,使我能安心地一步一步走进古谱。我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该出版社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中信集团多年来与围棋有不解之缘,对我国围棋事业作出很多贡献。现在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常振明先生年轻时是围棋高手,参加过不少重大比赛,并取得过出色的成绩。他对围棋的理解和热情使我决心并放心地将此书交给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曾出版过数本吴清源的书籍,很获好评。我相信这次和中信出版社的合作一定是愉快的。最后,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助手程天祥和黎剑。我虽然已退休,但工作依然繁忙,简直不亚于退休前,因此靠一己之力恐难以胜任,如今有了两位尽心尽力的助手,天助吾也。

内容概要

  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大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浙江平湖对弈,鏖战十余局,胜负相当。两先生的这些对局出神入化,技惊四座,显示出卓越的才华。李汝珍所评“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实为至当。“当湖十局”于是被推为我国座子围棋时代的巅峰之作。此次更订,陈祖德先生补阙拾遗,发其微芒,更见局中无穷之妙。

作者简介

  陈祖德
  1944年生,上海人。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国际围棋联盟副会长。我国建国以来的杰出运动员和教练员。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曾两次获得体育荣誉奖章。曾获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他是我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著有《超越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其中《超越自我》曾获“人民文学奖”。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书籍目录

总序 吴清源
序 常振明
推荐序 中国流,大格局 吴远之
自序 陈祖德
蜀蓉棋艺版 序 陈祖德
中华书局版 序 陈祖德
第一局 〇施襄夏 ●范西屏
第二局 〇范西屏 ●施襄夏
第三局 〇施襄夏 ●范西屏
第四局 〇施襄夏 ●范西屏
第五局 〇范西屏 ●施襄夏
第六局 〇范西屏 ●施襄夏
第七局 〇范西屏 ●施襄夏
第八局 〇范西屏 ●施襄夏
第九局 〇施襄夏 ●范西屏
第十局 〇范西屏 ●施襄夏
后记

章节摘录

后记范、施两先生的“当湖十局”,是我国清代座子围棋最高水平的代表作,这一点当是没有疑义的。从我个人的角度,因为与古谱的结缘,使我每隔若干年,便要近距离地研究它,体会它,而有了或许更深一些的感触。第一次与“当湖十局”面对面,是我十五岁那年,我一个人在上海围棋集训队打谱学习,可以算是初窥门径,具体的情况在“蜀蓉棋艺版序”中已经说到了。后来,我在《围棋》月刊发表点评文章,对“当湖十局”作了深入一些的研究。又过数年,因为蜀蓉棋艺出版社约稿,需要将月刊上的文章汇编成册的缘故,又对已刊发的“当湖十局”的评点文字进行了校勘和改写。当时不曾想到,这份“苦差使”还远没有结束——二十余年后,借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的机缘,我又再次投入了对“当湖十局”的解读。然而,这一次的增补和充实,并不能说对“当湖十局”已经形成了最终的评骘或意见,我想还是同以前一样,虽然在新的研究中有所发现,但仍只能定义为阶段性的成果,棋局中的某些难解、复杂的变化,仍要留待读者和其他棋手的进一步研究。我的体会是,“当湖十局”每一局都很精彩,不愧为那个时代大国手留下的瑰宝,一路研究下来,再次感受到这十局棋,一局比一局精彩,一局比一局复杂,简直是层峦叠嶂,青山又在青山外。具体说到哪一局最精妙、最好看,我实在是无所偏爱。评点这样的高棋,的确很伤脑筋。如果将来还有机缘再评一遍,很多变化需要重头来看,恐怕还要再伤一番脑筋。以上是这次研究中的一些体悟,下面谈一谈对局者范、施以及“当湖十局”的来历,或许还有别的一些旧闻。范、施两先生留传下来的当湖遗局,现今我们能看到的一共是十一局(据《海昌二妙集》)。清代棋谱辑录家蒯光典、黄绍箕认为,范、施在当湖的对战,当有十三局之数。然而另两局无考,在蒯、黄两先生编纂的《海昌二妙集》中未见收录(仅有十一局。如果两位先贤有所发现,当不致自珍,秘不示人)。而且,范、施的当湖遗谱,最早并不是叫做“当湖十局”,而是“范施十局”。据范、施的同乡钱保塘先生在《范施十局》的序文中交代:“无锡邓君纯丰(邓元鏸字纯丰)嗜弈,搜求近时诸家棋谱,得两先生对弈十局,今春刊之。以余为两先生乡人,询问二家事迹。余因取《海昌备志》、《经籍志》所载节略,附录卷首。”从中可见,范、施遗局之搜求,邓元鏸先生有大力焉。由于他的搜求并出资刊行,“范施十局”这一提法的流传,便也自邓先生而始。邓先生之前,已有《围棋近谱》、《弈妙》等先行者,搜罗了若干散谱断篇——此时,由于总局数未定,连“十局”的说法也不曾有(在邓先生之前,周小松曾将散见诸家的范、施棋局合并);邓先生之后,黄绍箕应是最早发现了范、施第十一局,他把该局编入《海昌二妙集》,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包罗范、施“全部”对局的版本。他在书中,第一次用到了“当湖十局”的提法:“近时弈家所称范、施‘当湖十局’。”云云。范、施两先生同是海宁人(同乡),少年时都拜入俞永嘉门下学棋(同学),二十岁后游历北京,三十岁左右同赴平湖(是谓同游),以常情来推断,他们之间的对局数量决不止此数。然而,以两先生在海内的大名,遗局竟然如此之少,搜罗起来又如此费力,这是何故?邓元鏸曾质疑:“二先生幼同里,长同习,对局传播宜多。”事实或是如此,但结果恰与此相反。钱保塘在《范施十局》序中称:“同治初年,石门徐君为余言:乱前曾至施氏,见定庵先生所遗棋谱,散佚甚多。时欲乞取少许,其后人靳勿与。乱后重至其家,见室与谱尽毁,慨叹久之。”据钱先生的记录,施襄夏本人当是收集了不少他与西屏的棋谱,然而这些遗物没有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藏于私室而不肯(也许是不能)刊行,后来又遭遇兵灾(太平天国运动),遗谱与室家俱遭焚毁。绝代双骄的无数妙局,竟落得如此结果,真令人痛惜。钱先生叹道:“两先生以绝人之技,负海内盛名百余年,意其二人对弈之局,精深微妙,必有谱所不能尽者,乃今其谱亦不尽传,不亦深可惜哉!”钱先生又说,“本朝围棋国手,无虑二十余家。吾乡范西屏、施定庵两先生,尤出诸家之上。百余年来,海内翕然称之,无异辞也。”他问周小松,“近时棋谱何家为最善”,小松“以《桃花泉》对”。钱又问小松、陈子仙两人与本朝诸国手水平高下,小松答:“如遇范、施不能敌,余皆抗行耳。”周小松先生因为长寿(与他齐名的陈子仙早逝),成为了座子围棋时代最后一位大国手级别的名家,他对范、施的棋艺推崇之至,这的确是高见,然而“余皆抗行”一句,也将黄龙士先生笼括在内,与一般名手并列了,这对黄龙士的棋艺显然有低估之嫌。就三棋圣的遗局而言,龙士的棋局的确不如“当湖十局”精深高妙,然而,这不是龙士的问题,龙士在他的时代,棋力高出当时人一筹,如飞龙在天,矫矫不群,根本无法找到一个相当的对手,来激发他全部的才能。他的棋谱稍逊于范、施遗局(恰如独孤求败不敌绝代双骄一般),那也是无法可想之事。然而,比龙士逊出一筹的徐星友(见黄徐间分先棋谱),以老迈之年对抗血气方刚的程兰如,胜负基本相当,盛年程兰如分先对范、施,胜负咬得很紧,两先生也颇觉吃力。以此观之,龙士至少不当逊于范、施。可惜天不假年,三人恨不逢时而已。清人号龙士为“棋圣”,范、施为“亚圣”,吴清源先生表示认同,有专门的谈话向日本棋界推介——对此,我认为是有其道理的。因此,第二辑“四大家”之后,我打算把黄、范、施三人并列,评述他们对当时二手、三手、四手的授子棋,名为“棋圣之艺”,以向读者介绍三棋圣的出神之技。

编辑推荐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8卷):当湖十局》是第一套系统精解中国围棋古谱的系列丛书,三年陆续出齐,是对中国围棋智慧的总结和提升,给围棋专业、人士、围棋爱好者的精品珍藏礼物。中国围棋古谱很少有人系统诠释,陈祖德以一人之力,将最精彩的中国围棋古谱系统精解,让今天的围棋界人士顺畅了解和学习中国围棋古谱,是独一无二的重要工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当湖十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当湖十局》乃范西屏、施襄夏两位棋圣毕生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座子围棋的巅峰!此书集陈老数十年研究之大成,实乃鉴赏品读研究《当湖十局》的必备经典!
  •   《当湖十局》是我国古谱中的名篇,陈大师的解说更是给予了我们学习古谱的桥梁。陈大师在自序里说得好,围棋是一种文化,普通人学习围棋,是要得到乐趣,而围棋其实是充满乐趣的,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这本书我留心了很久,能以对折买下,物超所值!
  •   “当湖十局”,座子围棋的最高峰,乾隆时代的双子星,千古妙局。早就盼着陈先生更新修订了 蜀蓉棋艺版二十年后,修订版终于出来,而且是陈老在病床上完成的,太不容易了。 不可不读的经典,经典中的经典.
  •   当湖十局是古谱最佳,陈祖德名篇,再版多次
  •   陈老师编写的这三套书可称字字珠玑,我选择了里面最经典的四本:《黄龙周虎》、《血泪篇》、《襄夏战梁程》和《当湖十局》,里面的分析十分透彻精细,不用打谱,拿起书就可以细细品味。之前我曾经买到过陈老师的《当湖十局细解》,中华书局的那一版,今天拿到了最新修订版,我相信现在重新看施襄夏和范西屏的这十局棋,一定会继续有收获。再次感谢陈老师,祝您一路走好!
  •   清朝时的围棋巅峰,一想到这里就趁着折扣买了,印刷清晰纸质很好
  •   好大一本 经典的古谱 陈祖德名篇
  •   当湖十局不愧座子名局!书质量也非常不错,适合收藏!
  •   施襄夏、范西屏,清代国手也!陈祖德,当世国手也!眼底三人皆国手,此书安可不读?
  •   古谱中最经典的激战,古谱中最经典的激战
  •   很不错的一本书,经典古谱,讲解很详细,有启发。
  •   一直想买古装的谱子,一直买不到,一直缺货,如今拿到陈祖德先生的注本,很精致,字大图清,很满意。
  •   贵了点,但凝结了陈祖德心血。值
  •   无需赘述的经典名局。
  •   神人神谱,!质量真好!
  •   非常经典,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作
  •   第一辑出来后,有棋迷反应阿拉伯数字的问题。第二辑很快就调整好了,赞一个!书的内容没得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陈老师几十年心血的结晶,物超所值,值得拥有!
  •   和第一辑四本一起买的,还没来得及看,相信陈老师,相信中信出版社!
  •   对战相当精彩,讲解到位,非常受用,学习三个月,从弈城2k打到2d
  •   还没拆开,但可以估计又是精品,这套书中最值得收藏的一本
  •   当当上买书一直挺满意,这次也一样,准备送给孩子作为圣诞礼物
  •   发书即时,准确
  •   经典,分析的很透彻,妙
  •   起码看着比前两版强很多
  •   看了只有感叹,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心胸
  •   看过电子书,买来主要要对的起老陈的家人;印刷不错,内容也很好,不过建议出一套简版的,价格还是有些小贵
  •   好书 一直在买这个系列
  •   买书的时候才知道陈老已经走了,呜呼哀哉!
  •   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也棒!怀念陈老!
  •   收到就看了,正版,好书,是值得收藏学习的!
  •   很好的一本书,宋老先生的大作
  •   千古绝唱 值得收藏
  •   赞一个,讲解非常棒
  •   古朴的包装,严谨的印刷,高级的纸张,丰富的内容,无需多说,漂亮的一本书,非常值得入手
  •   二年级儿子已经是二段,拿到这本书爱不释手,天天在家摆棋谱,还会跟古人较劲,有意思
  •   质量不错,适合收藏!
  •   十几年前买过一本,现在这本更加详细了,陈老的功德无量
  •   正版好书,价格超便宜。
  •   好书,必买
  •   陈老遗作,值得收藏
  •   给老公买的,包装挺好的,还不错吧!
  •   推荐这本
  •   反思历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围棋水平,还可以使我们更明智。
  •   铁杆粉丝。虽然水平不入流也忍不住感叹哈
  •   不买对不起陈老。值得收藏
  •   儿子正在学!希望有帮助
  •   内容挺好的,就是书角被挤坏了很心疼,包装如果能更好一点就好了。
  •   书本身还是很不错的,只是略微贵了些。。。
  •   拿到装帧华美大气的书,感慨很多。此书最早是在杂志上连载发表的,后来集结成书,出版社都换了好几家。应该说是凝聚了陈老后半生的心血,反复打磨修改,不断有新发现,新成果奉献。确实值得棋友们好好领会,好好吸取!古代名局经过陈老的发掘阐释,也能让业余爱好者们理解欣赏了,我自己看过很多次了,越看越觉得古棋有滋味。感谢陈老的无量功德!
  •   陈老师的名作,我觉得思念陈老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此书精读,谱全打。只有在里面才仿佛感觉到老师还在。
  •   8x年代还是小孩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重新拜读,纪念陈老师ps;我是书没到先评论,陈老的讲解实际上已经看过。
  •   8岁的儿子喜欢,自己看看不错
  •   不错,图谱很多,但文字讲解尚不够细
  •   陈老这套书 每本都是精品
  •   陈老通古论今,以一人之力使中国古围棋重焕青春,不愧大棋家、大著作、大贡献……学习,认真地学习!陈老永垂不朽!
  •   很喜欢陈祖德先生的围棋书
  •   陈祖德先生呕心沥血之作。读来收获很大
  •   该书是古谱中的精髓,是不可逾越的明珠。感谢陈老在病笃之际,再次重新整理了该谱。
  •   陈老的古谱系列确实不错,是个浩大的工程.8本书中我认为,惟有西屏战梁程的内容不是很好.但有当湖十局足以弥补.
  •   当湖十句,就这4个字以及和陈祖德先生的“标签”,这本书的价值,还须多言吗?
  •   没啥好说,就是好。大伙都知道。
  •   好书,评论也精当
  •   陈老走好!
  •   书好,包装扣分,好像和老版本比没加什么啊
  •   心里有说不清的惆怅感
  •   送货慢,书还没看,就闻听噩耗陈老师去世了
  •   经典的古谱
  •   很好看的书,非常不错
  •   当湖十局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