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睡过的床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文林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前言

宅在路上文林应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相约共同上路的好旅伴,他单人匹马游走外出,甚至不是某些人定义中的“旅行”。这就好。一个人,以及我们身处的社会,如果算得上是成熟的话,贵在有选择,能选择,敢选择。文林这个不一样的旅人,似乎从出门的第一天,就很懂得避开兜转,很清楚地直奔自己的目的地,且能够把这短暂寄居之处以及其近距离小范围转化成为自宅——一个长期在路上在他方的宅男,算是异类少数。相对于他的与年龄不符的通透淡定,我这一年到头在街头巷尾肆意迷路而且跑跳雀跃的无休中年,忽然成了一个有过分活跃症的幼儿园低班生。如果要用4个字来形容文林这些年来走路的姿态,大抵就是一意孤行吧!也因为孤,因为宅,就更能钻进空间时日的缝隙,在生活的明亮与幽微中仿佛缓行。至于如何坐,如何躺,如何睡,如何doing nothing,他绝对有资格开班授徒——一不留神文林已经丢出面前这一本“宅在路上”的体验教材了,你翻开看了,然后动,还是不动?

内容概要

  《那些我睡过的床》为旅途中的你挑选一张最满意的床。
  27家风格酒店的细腻体验。27段关于洁癖、瘾、恋物与美学的私旅行。
  香港人气作家欧阳应霁推荐并作序,作家阿Sam、张朴诚恳推荐。
  《那些我睡过的床》作者文林,一个极其挑剔的完美主义者,30岁出头,睡过全球各式风情的床,采访过大量个性迥异的时尚界名流,与世界顶尖设计师有过不同程度的艺术碰撞,眼光不逊于“半个设计师”。
  经他严苛甄选出来的每一张床,一定能够征服你。

作者简介

  文林,四川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厦门《搜街》杂志主编。现居上海,任《外滩画报》资深编辑。

书籍目录

代序1 :宅在路上_欧阳应霁
代序2 :生命总是需要谈谈情、旅旅行 _ 阿Sam
代序3 :岁月流金,从来就未曾离开过 _ 张朴
起初
南国故梦
西洋住家味 / 厦门21 Howtel+46 Howtel
钻石楼新生 / 厦门那宅酒店
住进美术馆 / 台北怡亨酒店
东区的况味 / 台北好样公寓
延伸阅读:在台北遇见理想的生活街区
江南当下
看见老上海 / 上海客堂间
第二个起居室 / 上海璞丽酒店
红是另外一种黑 / 上海宝丽会馆
消失在400米之上 / 上海柏悦酒店
去那园中听风 / 扬州小盘谷
商务新风格 / 苏州亚致酒店
水墨色江南 / 杭州富春山居
异城潜行
故宫之现代派 / 北京皇家驿栈
四合院新方式 / 北京演乐酒店
跳一段舞 / 香港前水警总部酒店
超现实狂欢 / 香港帝乐文娜酒店
金钟绿洲 / 香港奕居酒店
红磡学院派 / 香港唯港荟酒店
不歇的夜店 / 香港W酒店
设计探索 / 香港 JIA Hong Kong
延伸阅读:25个问题了解设计师Philippe Starck
山野风声
入山一出空城计 / 深圳菩提宾舍
艺术的存在感 / 桂林夏朵酒店
深入白玛多吉的藏地 / 香格里拉松赞林卡系列酒店
卡瓦格博对照记 / 香格里拉季候鸟雪山旅馆
歇在束河边 / 丽江悦榕庄
王江的自我趣味 / 大理天籁酒店
小径分叉的花园 / 昆明柏联温泉酒店
最后

章节摘录

深入白玛多吉的藏地香格里拉•松赞林卡系列酒店马灯亮起来!香格里拉晚上8点,透亮的天光足以看清楚低空白色的浮云,高耸的松赞林寺金色屋顶似乎吸收了太阳过多的能量,在月亮初升的时候释放出夺目的光华。相比之下,与松赞林寺一田之隔的半山上的松赞林卡酒店显得清冷许多,只有微弱的地灯像星空一样慢慢地亮起来,那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沿路点马灯,马灯一盏一盏亮起来。酒店向晚的风景,就全在这一片零碎斑驳的灯光里。乡野晚来无生活。出了房间来,沿高低的石头路散步,5分钟即穿过酒店的边门,行至青稞麦田,从庄稼里一条泥土路往松赞林寺的方向缓慢地走,空气很清新,视野也很清净,田野里的青稞架自成一片风景。穿过麦地的时候,就可以看见酒店的全貌了。这是一片全部依山势而建的石头建筑,24栋,上下两层的格局,错落有致。老板白玛多吉是当地出生长大的藏族人,常年在北京工作生活,开酒店的机缘来自于10年前他为了装修在北京的房子去潘家园淘藏柜时,意外收获了大量不可多得的藏式老家具。作为对藏族文化的全新理解和传播,白玛在2000年开始了第一家酒店松赞绿谷的经营,这家开在松赞林寺旁边、由自家住宅改建而成的小酒店,虽然已成为香格里拉地区最具口碑的精品酒店,但它远远不能表达白玛想要全面阐释藏族文化与精神的想法,于是这家拥有75个房间、在一片山地上花3年时间全新建成的松赞林卡,就成了白玛一次相当透彻的藏式文明表达。藏式民居有两种主要的建筑形态,与香格里拉当地比较多的土木结构建筑相比,用石头砌的碉楼建筑(主要在西藏、四川藏区)在白玛看来更适合这一片山地。也正是因为这一最基本的决定,整个酒店的建筑,几乎汇集了尼西和塔城地区所有还掌握一定石墙建筑技艺的工人。最多的时候,现场有300个工人同时开工。就近开采来的大理石材,要手工碎成小块,然后砌出规整的四面墙身——规整的重要性,就在于大小石块要契合得具有美感,并且采用干砌,水泥浆不能露出墙体,全要收在里面,最最重要的是,整面墙身石块的外沿相当整齐,棱角方正利落,看起来充满艺术的工巧。灰黑色大理石与红色的窗框、柱栏相搭配,更有一种精致隽永的美感,这就是白玛选择这种建筑的重要原因吧。远远地看,因为周边再无别的建筑,这一丛石头房子,仿佛从土里生长出来,充满生命的张力。与石头的外观形成反差的是,房间里面的材料则主要是木材和铜。木头是另一种具有温度的材料,也是能从传统工艺、装饰等方面更多元展现藏式文化的细节。白玛收购了180座当地藏人拆掉的老房子,酒店所使用的木材就全部来自于这些老房子中可以再利用的材料,从地板、屋顶梁柱,到榻榻米式大床、浴桶,以及部分重新设计制作的家具,老木材的温良质感,为房间营造出温和的生活气息。铜器的运用本来是藏族人家的生活传统,面盆、盥洗台面,以及楼梯的包边都有铜的大量运用,连上作为装饰的糌粑盒、地毯、挂毯、唐卡画,甚至卧室的藏式顶幔,让人很自然地进入藏式生活的氛围里。事实上,酒店的设计处处为这种精致的藏式生活提供了绝佳的沟通途径——阳台,不管是套房还是标准间,阳台都成为松赞林卡连通外围环境的重要部分,将酒店所处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拉入眼前,让每一个房间都有相当独特的风景。为了保留这种非常真实的原生态风貌,酒店除了在房间将现代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外,其他地方作了大量的减法。我最喜欢的设计是没有路灯,我喜欢看着那些萤火虫一样漂浮在地面的马灯,就像从天空里坠落下来的繁星,点亮从城市来的人寻求平静的内心。开酒店或许是会上瘾的,或者说这是一件让人无法适时收手的理想事业。松赞林卡对于白玛而言,只是理想版图上最重要的一步。事实上,在松赞林卡创想之初,一个更庞大美好的构想已经在白玛的计划之中,这个构想也就是以香格里拉为中心,开辟“丽江—塔城—茨中—梅里—奔子栏—中甸”这样一个环行的小酒店群。“我们不是在做酒店,我们是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旅行,而把酒店布在了这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地方以前很不方便去,很不容易去,是因为没有好的酒店,吃饭都不方便,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白玛说。所以就下足工夫,把酒店全部建到乡村里去。在这样偏远的山区里,要解决相关配套,繁复是不言而喻的,“比如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网络、供水、污水处理,所有的配套系统工程都得靠自己,依靠不了任何现有公共资源,这个代价是很大的”。花了3年时间打造,这个环行小酒店群规模初具。除了丽江和茨中,塔城、奔子栏和梅里3家酒店在因修路多次延迟后,终于在2011年同时开业。我第二次拜访白玛多吉是在2011年7月的雨季,从松赞绿谷酒店出发,先去松赞塔城。5个小时的车程,在大雨中抵达位于奇别哈达村里的酒店。现在看来,记忆的要点无他,唯有雨,在这个孤身于田野中的酒店里似乎只有三件事可以做,那就是看雨、听雨以及在雨声中睡去。这恰恰是我最喜欢的旅行状态:无所事事。被雨困在酒店里,在几乎找不到任何消遣的时候,人却意外地得到与自然真切相处的机会。位于小山坡上的松赞塔城只有9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设计了巨大的阳台,乡野的壮阔风景如画卷般,很自然地在窗外展开,高山、树丛、梯田、农舍……烟雨蒙蒙里远、中、近景层次明显,彼此和谐相生,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真实纯粹的自然了吧。并且雨中的这一切只得益于一个颜色,那就是绿,湿透了的绿洁净如洗,铺天盖地,看得人双目透彻,内心平静。或者就坐在阳台的竹椅上,翻开一本书,在雨声的伴奏中安然阅读。整个世界只有落雨声,落在稻田里,落在阳台外的屋檐上,落在楼下的树叶上,远近听来,各有旋律。闭目养神更好,听得出一方万籁俱寂的空灵来。三毛说:“我喜欢这适度的孤独,从不愿与人分享。”这适度的孤独,确实是旅行中最让人享受的部分。松赞塔城之美好,就在于这意境之美好。老板白玛多吉在谈及酒店的选址时,极为盛赞的也正是这宛若世外桃源的风景。四季如春的塔城哈达村,藏在束窄的山体河谷中,山高林密,溪涧遍布,终年都是绿意盎然,丰饶的农田中,散落着傈僳族民居,这正是诗意田园的度假风貌。房间分布在1楼和2楼,建筑的外观沿袭了始于松赞林卡时期的石砌方式,不过不是藏式的碉楼样子,坡式屋顶让它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得更好。建筑内部全用温暖质地的木结构,挑高的楼面让采光更丰沛,居住自然更为舒适。房间内部格局清爽,家居全是依照现代居住所需而设计的木作,江南风格的窗棂,搭配的装饰画则为花鸟国画。白玛解释说:“塔城本身很有江南水乡的感觉,这个地方其实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做得比较有中式味道。”是不用拉上窗帘睡觉的,我觉得。甚至可以开一点儿窗,因为饱含负离子的空气能让睡眠更安稳。另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早上在进入房间的第一缕阳光中醒来,然后听见远近相异的鸟声,天晴后昨天雨声的合奏,变成了鸟声与风声的协奏。只有三件事情可以做的昨天,到了新的一天也有三件事情可以做:在酒店配备的专属管家的陪同下去附近的村子、农田徒步,走进农家买蜂蜜买腊肉买一切感兴趣的农家特产;或者去附近的滇金丝猴保护区爬山赏猴,顺便采回大量野花回酒店,和服务员一起布置公共空间;或者去酒店露天泳池那一汪墨绿的水中畅游,那个高山环绕、树林掩映的泳池,在晴空下宛若一枚绿宝石,躺入水中的刹那,人是感觉完整地融入了塔城之绿,这是一场盛大的绿,一种最有力的回春术。在塔城呆到第三天,按计划要去奔子栏,因为大雨引起塌方而无法进山,只好改行程先去梅里。车沿着金沙江岸往北走,浑浊的江水带着大量泥沙安静地流动,碎石路不算很差,往来车辆极少,我觉得我们像是在去往一个未知的旅程。翻过白马雪山海拔4 292米界碑的山口时,司机洛桑丹曲说还有大概两个来小时的路程吧。加上先前走的6个小时,我想这真是一趟“劳其心志”的朝圣。香格里拉去往德钦的山路整修工程进展缓慢,不过路况较以前来说已大为改善。矛盾的地方在于现代人总是希望坦途,希望路好走,而太容易抵达的话,对于雪山的朝圣意义又何在?洛桑丹曲一路唱着藏歌,带我们穿行于峡谷山峦,一点点征服海拔,一点点远离灼热的城市文明。雾霭中的白马雪山,为整个旅程提前注入一丝兴奋感,而一个多小时后拨云去雾的梅里雪山,则是在旅程的终点给人带来了抚慰心灵的犒赏。在并不是很容易见到雪山真面目的7月,我们幸运得像是获得了某种心理慰藉。看见雪山的第一眼,我就无法控制地去拿相机。洛桑丹曲说其实不用急着下车拍照,在酒店的房间里,就可以很近地看到梅里雪山。松赞梅里酒店矗立在正对着雪山的一个小山口,背后的峡谷绿地,是只有5户人家的藏族小村古久浓。像是为艰苦的行路历程作了个完美收梢,这个开在僻远山林里的精品酒店,无疑为旅途的舟车劳顿提供了最及时的舒适照顾。这是白玛多吉香格里拉环形小酒店群最北的一处,可以说也是最有精神高度的一家。17个房间分布在两栋楼里,南面主楼的13个房间全部朝向雪山,而北楼则面向独特的山谷林地,各有风景。建筑外观依然是采用松赞系列酒店经典的藏式碉楼,充满现代设计细节的大堂简单而气派,像是藏族大户人家的客厅,壁炉的温暖在进门的刹那迎面而至,还有祛寒的姜茶及时奉上,都属于恰到好处的妥帖。换酒店布鞋上楼,木梯在脚底下发出厚重的声响,煞是好听。房间南北通透,我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奔去窗口,果然,梅里雪山群峰正端端如画般南挂,任是再美的工笔,也不及这天成美景。在其他松赞酒店鲜少见到的小飘窗设计,显然是为了方便坐在上面喝茶赏山,大部分房间床的摆放也是枕北面南,为的也是清晨五六点钟躺在被窝里就能看到日照金山。藏民传统家用的铜制器皿在酒店仍被大量使用,比如铜牌门匙、花器、盥洗台的铜盆等等,房间里都配有烧木柴的壁炉,很适合冬日窝居。大概是因为室外风光已然太好,房间的墙面却是再没有任何装饰的挂画,麻质的壁布充满自然的肌理,和整个空间的木料感及铜的色泽搭配得很和谐。与房间的规模相比,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显得奢侈多了,1楼的大厅其实是个很理想的茶室,2楼还有可以容纳二三十人的餐厅,4楼的图书吧风格西式,既可以看书写字,也可以喝咖啡啤酒,同时也是酒店吃早餐的地方——这也是客人最主要的室内活动区域,因为有一个连通的露台,这里成为眺望雪山最理想之地。兴致好时移步室外,晒太阳看云雾中雪山的时刻变化,是极为放松的静修之选;或者站在栏边,看旁边高山来雾,瞬息而至又转眼散去的迷幻境象,感受雾气浸润整个谷地。在这样一个寂无人烟的地方,日日面对自然与自己,看书和写作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晚上下楼在院子里参与酒店员工的锅庄晚会,一直到有凉意的时候才回房间睡觉。如果真的要找点儿事情做,可以去附近的明永冰川、雨崩村等峡谷、村落一走。我在某个午后选择了酒店推荐的徒步路线,从古久浓村的后山顺着当地人常年行走踩出来的小径,穿梭于林间,一路行至山顶,挖了一会儿贝母,然后在草地上躺下来晒太阳,呼吸不算稀薄的高原空气。天高云淡,一切很远。感觉阳光走开的时候,起身下山。3天后启程回中甸,经过奔子栏时,通往酒店的路已经抢修出能通车的窄道,于是顺道开进去吃了一顿午饭。奔子栏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作为香格里拉到西藏的必经之地,这个以盛产漆器木器而在藏区相当有名的地方现在也依然是各地游客去梅里雪山、西藏必然的歇脚之处。这也是白玛选择在这里开一家精品酒店的原因。奔子栏松赞酒店所在的别仁村,村口开在214国道上,窄小,好像就是山体滑坡后挖出来的一个口子,往里走转个小弯却是豁然开朗,芳草丛生的景象与山体的粗陋形成鲜明对照。别仁村里的木顶白墙民舍错落散布在峡谷之中,山坳上的经幡和白塔让这个只有16户人家的藏族村落显得寂静安宁,与沿着214国道而展开的奔子栏小镇的热闹喧嚣形成强烈反差。事实上这正是奔子栏的风格,村子大都深藏在山谷之中,不为人知,自得其境。松赞酒店在这个村中比较显眼,酒店的远景是一条溪流,有水则灵,溪流很自然地为峡谷带来了丰沛的草木,而前景则是酒店自己拥有的一片玉米地,背后是蔬菜园子,番茄、黄瓜、四季豆一茬接一茬,完全足以供应酒店自用。南面的果园里,如果你赶上恰当的时节,可以吃到的水果有李子、桃子、黄果、樱桃、杏子……住店客人像是栖身于自家农田中一样,可以随时去摘两颗来尝鲜。酒店建筑采用的依然是石砌藏式碉楼,想来也没有比之更适合这个地方的建筑形式。内部的材料全为木头,并有一部分是旧木再利用,搭配得很和谐。换了酒店专用的布鞋,踩着肌理温和的楼梯上楼,一路留下浑然足音,刹有古风。廊道墙上所用的装饰皆是拆解后的马鞍坐垫,呼应着奔子栏著名的马帮文化,穿插搭配的饰物则是巨幅的藏式挂毯,以及同样具有浓烈藏文化特色的唐卡。藏式风格的老家具可以说是空间里的点睛之笔,彼此的融合为整个酒店带来自然舒服的藏式氛围。相比较于塔城,奔子栏没有太好的自然环境,所以房间的开窗小一点儿,更适合在室内搞点气氛。所以就有了具有天主教堂元素的彩色玻璃附在窗口作为装饰,可以说为房间带来了神秘的味道,倒也很吻合奔子栏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不过因为开窗小,透过小窗看出去,正好完整地看到窗外盎然的绿意,这也是一种巧妙的设计。酒店的10个房间分布在2楼和3楼,1楼除了lobby的区域,就是一个巨大的餐厅,3楼的阅读室同时也是喝喝小酒发发呆的地方,连带一个露台,朝南面向村口山坳的经幡白塔。我喜欢坐在上面望尽往来人情风声,坐得久了,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在内心里凭空揣测着奔子栏的前尘往事。

后记

跟大部分身边的朋友一样,我的现实生活恰恰如同住酒店,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心情从一种风格到另一种风格,27岁以前是喧哗,27岁以后渐渐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到了下一个10年,或许才开始进入内心平静之境?没有住过混居的国际青年旅社,倒也真的从宾馆、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去逐步升级住的品质。就像生活本身,一点点在时间里有了起色,寻找到存在感。但终究还是荒芜的,就像大部分身边的朋友一样,生活一直在辗转流离中进行着,没有办法在一个固定的住所里安定下来。一直在巨鹿路搬家。在那之前,从厦门搬去福州,从福州搬回厦门,从厦门的银龙公寓搬到康乐新村,从康乐新村搬到大唐世家。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却又去到上海。自己的家里,住的是别人。一直在巨鹿路搬家。在不停搬家的时候,不停参与着不同酒店的空间见识。而那些关于理想居住空间的想法,却是在这种辗转流离中越来越远。现代人的漂浮感,从头到尾袭击着我,在每一个地方住着,内心里怀揣着的,却是一种将去的不安定,无法如人愿的中国式住宅,加上细碎的烦躁、强迫症般的移动,我觉得理想的栖居,终究只是一个理想。身边热爱生活的朋友,都有着对于家的重视与建设热情,那一定是被他们视作内心淡然的所在。的确,走多远的路,最后我们都是要回到家中。我一直在买各种零碎的小物件,在不同的旅途上。也一直在试图局部性地改善“家”的美学氛围,这倒反衬出内心的不甘。但人生果然还是绝望的时候比较多,城市人总是被各种窘迫的现实所挟持。很多东西都回不到过去的简单,因为做减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好像都太难了。那么只好通过有限的外出,去筛选挑拣我们的目的地,去想象和发生。我想这是我将这些年来在《外滩画报》工作时采访的酒店整理成为一本书的主要原因。我一直都过于懒散,才让这本书从有了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完成,花了两年的时间。我在不同的航班上构思,在不同的酒店里动笔,最后还是在2012年的春节,关在上海的家中半个月,才真正把字一个一个写出来。我身边的好朋友都写出了他们内心的书,关于人生、旅行、城市文化的,某种程度上,要感谢你们无形的“鞭策”——阿Sam、张朴、竹林……另外,要谢谢中信出版社的王菲菲,我们在上海和北京见面时都会聊到关于这本书的想法,最后还是在你的督促下完成的。以及中信的编辑彭婷,容忍我的散漫和拖延。谢谢欧阳应霁老师从米兰回香港的航班上写的代序,谢谢同事小武、覃斯波,书中有不少好看的图片都是来自你们的快门,还有路摇、包子,帮忙拍摄了书中的一些插图。谢谢白玛多吉、许晓东。冯鹏的设计,让这本书充满了“就算阅读内容不堪但也可以翻一翻”的美感,谢谢你。感谢各酒店提供图片版权使用许可,图片部分特别鸣谢:叶孝忠(P62)、张洪兵(P136)、蔡代征(P172)、庄芳(P302)以及香港的摄影师Timmy。

媒体关注与评论

相对于他的与年龄不符的通透淡定,我这个一年到头在街头巷尾肆意迷路而且跑跳雀跃的无休中年,忽然成了一个有过分活跃症的幼儿园低班生。    至于如何坐,如何躺,如何睡,如何doing nothing,他绝对有资格开班授徒——一不留神文林已经丢出面前这一本“宅在路上”的体验教材了,你翻开看了,然后动,还是不动?    ——欧阳应霁

编辑推荐

《那些我睡过的床:中国27家风格酒店手札》编辑推荐:文林是一个坚定的、执拗的、带有轻微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他对旅馆的挑剔,对生活风格的钟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文林说:“旅馆,必须成为一种致命诱惑。” 比如,推窗摘龙眼,在一个世纪前的老洋房里。 比如,坐在Philippe Starck设计的高脚椅上吃早餐。 比如,藏式马灯漂浮在地面,像萤火虫一样。 …… 他想告诉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如何,请永远不要放弃,找到一张床,能让你: 睡到自然醒,懒眼看晨光。

名人推荐

相对于他的与年龄不符的通透淡定,我这个一年到头在街头巷尾肆意迷路而且跑跳雀跃的无休中年,忽然成了一个有过分活跃症的幼儿园低班生。至于如何坐,如何躺,如何睡,如何doing nothing,他绝对有资格开班授徒——一不留神文林已经丢出面前这一本“宅在路上”的体验教材了,你翻开看了,然后动,还是不动? ——欧阳应霁 原来一个旅馆并不是短暂栖息之地,更是你临时的家,我想应该没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家,而在文林的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理想的家,那些世界的床啊,我还没有机会上的时候都已经被他上了,可是这漫长的旅途啊,总希望是可以有人来分享,毕竟酒店还是要两个人住的,这是我经常和他的对话:“那么好的酒店,那么好的风景,可惜只有我一个人。” ——阿Sam 文林始终是克制的,缓慢,柔和,收放自如,他的文字是我烦躁时候的镇静剂,而他笔下流淌的丰盈,又是剧烈、空鸣和透彻的,即便如他所说缺乏旅行的热情,文字之于文林,秉承了文化人的温良品格,落笔是日常生活的描述,空谷幽兰处则是冥想的自我审视和严苛的自我重建。 ——张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些我睡过的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5条)

 
 

  •   曾有闺蜜相约同去南方沿海城市,谈到怎样安排旅游行程时,我说:“选一家精致的酒店,然后睡到自然醒,发发呆,再然后去海滩走走,吹吹风……”闺蜜很是吃惊。她之所以感到惊讶,是因为她是一个典型的背包客,她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街区,她认为一段好的旅程应该被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不是随心随性;酒店只不过是一个暂时休息的地方,不是重点,沿途风景才是主要,怎能睡到自然醒而耽误了探访、采风。我与她不同,我喜欢宅在路上。
    所以,这本《那些我睡过的床》适合我,而不适合她。作者文林不喜欢旅行,却永远都在路上;他不爱美景奇观,却钟爱有风格的酒店。这本书就是他细细品评了几个城市的27家特色酒店后所做的手札。文字细腻,并配有图片,温暖贴心,很是喜欢。
    从厦门那宅酒店到上海客堂间、苏杭富春山居,从北京皇家驿栈到香港W酒店、台北好样公寓,从深圳菩提宾舍到桂林的夏朵酒店再到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卡系列酒店,从云南大理的天籁酒店再到丽江悦榕庄、昆明柏联温泉酒店等……这几大迷人城市的风格酒店作者都做了详细的解读与推荐。其实,一个旅馆亦或是酒店并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栖息之所,它更像是一个临时的家。应该没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家。所以当你推开酒店房门的那一霎,能在这短暂的时间找到片刻的温存,就足矣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与作者有类似的经历。我并不是一个喜爱出门远游的人,但总是出差在路上;我也不是一个喜欢驻足观光的人,我爱静,所以闲暇时间总是宅在酒店。因此,酒店的品质是我所在意的。正如序中所写:“文林的叙述里裹挟的那些追求、趣味、文艺、灵动和挑剔自然是会打动有缘的人。”感同且深受。因为旅途中那处能够承载私密、享受温馨甚至是宣泄压抑的小小房间,不仅仅是除却奔波、短暂休息、发呆睡觉的一隅,更是长途疲倦之后与内心对话的静谧空间。作者对于风格酒店的精挑细选,和你我分享。于是,再长久的旅程,再孤单的入住,都可以被温润的情节和细节软化,可以温暖地宅在路上。
  •   曾和一位友人聊旅行,友人说自己不喜欢旅行,不过倒是很喜欢度假。她的意思是不喜欢背包客的极限挑战,不喜欢徒步者的风沙雪雨,不喜欢沙发客的凄苦漂移,不喜欢一切以苦为乐的举止动作;相反,她喜欢度假时的那种轻松闲适的感觉:拎上一个包,住进一家酒店,吹吹风,看看天,再发发呆,慢慢消磨一天好时光。----这有点把背包客旅程中短暂的安顿放大为整个旅程的暇逸。这也与我理解中真实意义上的旅行有很大差别,旅行不就是要走入大自然,走入另一方天地,或者走入另一番心情吗?如果旅行就是住酒店,即便再有特色的酒店,怕也不能取代一颗张望世界的心,不能取代那些扑面而来的他乡景致吧?眼见为实,若是什么都看不到,体验不了,那又算是哪门子的旅行呢?对度假及其酒店的不理解,在阅读文林的《那些我睡过的床》之后,让我有所解惑,文林说“相地于充满着辛苦和未知的旅行,静观其变是最理想的自我探索方式。”
      
      出身巴蜀的文林,求学厦门,又辗转上海,在世界的角落奔走。在《外滩画报》工作时采访过各具风格的酒店,从中精选出27家别具特色的酒店汇集为《那些我睡过的床》一书。书名虽俗,文却不俗。既有文林关于城市心灵的主张,也有带着静观与剖析的视角对艺术人文、空间设计方面的人文思考。
      
      因工作的停歇总是与酒店起居有关,而住店心情,又呼应着笔下城市空间的再创造。文林和他体验感受到的酒店便成为不可分割的正反两面。对立且相互吸引,甚至在这种自我与对立面的酒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清醒地踏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成就他如同旁观他人生活的一系列理念:“那些安静地待在酒店里的时间,恰好是靠着旅行与自我相处的一种理想方式。”于是,他将旅途视为“一种学习和修行”,而“度假则是一种消化和重建”。在他眼里,度假不是中产生活的方式,而“是在一个有着某种洁癖的酒店里,与自我相处”。
      
      文林是收敛又内秀的。跟随着他的脚步,既可踏尽风光霁月的酒店,亦可追思旧物惜物与内心最终的归宿。跟随他,可上南国寻旧梦,亦可回首望江南;既可在异域慢潜行,亦可回归山野闲听风。在他舒缓、柔软地倾述旅中的自省与思考中,已不仅仅是各地精品酒店的一次精细邂逅,更是他关乎自我的一次集中书写,自己的青春痕迹、成长的过往以及城与城间迁移的那些细碎的发现与情绪。
      
      寻找一个安定的所在,或者在孤岛般的自我体系里与自我和解,虽然文林对理想栖居的答案是否定与失望的,但当“酒店变成了旅行的终点,变成了旅行的全部内容”,这时,文林和他诗意栖居的酒店便成为慰藉和让心安定的所在,便是他的家与他的一张床。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家,心之所在。心之所安处,无处不为家。
  •   这世界本是多元的,人的选择也是多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便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也有各自的看法,比如糖,有人喜欢的是味道、有人爱的是包装;又如见到蜡烛,有人想到的是蛋糕,有人想到的是皮鞭;再如旅游,大多数人喜欢玩在路上,而偏偏有那么一些人,却更愿意宅在旅店,巴蜀才子文林便是这样的人,他去过很多地方,却对美景奇观不感兴趣,而是将自己进过的店、住过的房和睡过的床细细品评,为我们展示了在他眼里中国最有特色的二十七家风格酒店,在山林间、在茶园里、在海岸线上、在古胡同中,独在异乡那一张张陌生的床,成为作者享受自我、探索人生的绝佳场所,也让他提炼出一种很有个性生活方式,这些情绪聚集起来,便成了这本带有宅男Style和Life Style的《那些我睡过的床》。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安然面对自我,作者是一个对自己内心负责的人,对于一个城市他追求的是“恒定的力量”,也就是亲身生活此间而产生出的亲近感和归宿感,它是融入其中、习以为常的情绪,是把零散在街角各个角落的记忆慢慢收集的情怀。这种感觉,任何深度游都很难达到,更不用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旅游。何况作者的每次外出都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business trip”,他也不是一个恰当的旅人,爱旅游的人内心总是葆有对陌生的向往,对未知的热情,所以,对陌生环境和文化接受很慢,却不得不穿梭于各个城市的作者,更愿意记录那些在异乡的停留之处,独特的房间、别致的摆设和睡过的床。窗外是美景奇观、红尘万丈,室内是一个人和一屋子的寂静,静得只有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趁着这个空档,让自己好好的放松,与自我好好相处,享受路程中这短暂的宁静,可以说宅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
    因为宅,所以对临时住宅的品读才会很深很细,《那些我睡过的床》里作者将商业化的旅店人文的一面,也看到了在人性化设计里包含的市场化元素。不同的城市里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市场需要及生活习惯,这些旅店这些除了将标准的人性化功能融人设计里,也必须要有文化的铺陈,要知道旅店是一个融洽各国各地不同人种的一个综合功能的地方,实用的内核外应该加上文化的纹理,毕竟一家旅店不仅仅是用来休息的,也是一些人用来栖息思想和灵魂的私人空间。
  •   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书,想起书名就想笑。《那些我睡过的床》,听到这个名字,我真不知道本书要讲什么,不过看了小标题这才知道,这也是一本和旅行相关的书。
      旅行的书没少看,可是像这本《那些我睡过的床》一样的,却是头一次见到。
      全书九万多字,三百余页,十个印张。书中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大量的照片。对于一本讲旅游的书来讲,照片是相当重要的。这本《那些我睡过的床》带给我们的照片却是那些酒店中最真实的一面。
      我也喜欢旅游,看着本书《那些我睡过的床》中提供的旅游线路,确实有一种羡慕之感。不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自己出去的机会很少。这个时候,这本《那些我睡过的床》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我虽然没有机会,没有钱财去这些地方游玩,但是这本书却可以把作者游玩这些地方的经验分享给我,让我也体会到作者旅游时的快感。《那些我睡过的床》我虽然没有睡过,但是读过之后,也可以算是睡过了。《那些我睡过的床》也就真的成为那些我睡过的床了。
      另外一点,就是这本书极富有知识性。《那些我睡过的床》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城市的特点,其实也为我们介绍了城市里这些酒店的特点,更是这些睡过的床的特点。我们从中真的可以学到太多太多,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喜欢旅游的人们来讲,《那些我睡过的床》中提供的知识确实是我们最为好奇的。
      酒店是旅行的驻足地。我虽然旅游的次数并不多,但是酒店还是住过一些的。对于这些酒店,我也很有自己的心得。当然,我住的多是一些价格便宜的快捷酒店,对于这种有星级的,又或者是有特色的酒店,我是从来没有去过的。这本《那些我睡过的床》真的是为我们这些草根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近距离去接近这些比较有名的酒店。其实,自己住的那些都不是酒店,只不过是小旅店罢了。虽然我住不起总统套房,甚至也没有去参观五星级总统套房的机会,但是读读这本《那些我睡过的床》,也算可以过过干瘾了。
      书读起来比较轻松愉快,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就像自己大学教学楼对面的旅馆上面写的八个字:宾至银海,胜似归家。
  •   特别钟意这本书的原因,正是新周刊在今年三月做的一期专题“不是家的感觉,真好”!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人们越来越爱追求身体的流浪,熟悉的环境、程式化的生活、看够的嘴脸,敦促身体迁徙流浪,只为寻找一个安定的所在或是更为安全的现实。相比行走的艰辛和疲累,静处一隅反而更能探索行程中的所得,生命这一路,恰恰更是如此。
    于是旅途中那些可以承载私密、宣泄压抑、享受温馨、包容梦想、提供惊艳的驻足之所,成了路上行走之外与内心对话最重要的场合。我们需要旅途释放,更需要停留在某处沉淀、整理,仿佛,只有这样行走中的见闻感想才有定论,未来的方向才能明确。旅行是一种学习和修行,休憩便是适时地消化和重建。
    我们爱上了在不是家的地方做和家里同样的事情,又为了体验和家相同又完全不同的感觉,甚至更为奇妙、美好的感觉,于是,在这种碰撞和对比中,渐渐想起了我们在生活中忘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样与家拉开距离的地方,才能更容易端详家的样子、更深刻求索家的感觉、更接近家的所在。
    这是一种旁观自我的绝佳方式,它给我们的不是走向未来的启示,而是看透过往的契机,突然厌倦了和大众追逐同样物质成就的自己,转而爱上了21HOWTEL窗口探进的浓荫、好样久违的四柱床、客堂间记忆中的圆窗插销,亚致随时变身的沙发凳......这个似家不是家的所在,一边是枯燥生活的调节剂,一边又是走回内心的随意门。
    时而做个“逃家的小孩儿”吧,找个地方放空自己,沉醉在“生活在别处”的梦境里,在那些别出心裁的设计中重新发现生活的韵味和世界的转机,我们真的常常需要一些新鲜的刺激,在留连忘家的所到之处,偷乐一把:不是家的感觉,真好!
  •   《那些我睡过的床》(中国27家风格酒店手札) 书很好,但拿到手就降价了,郁闷,
  •   作者从他独特的角度评价那些曾造访过的酒店,为数不多的题材,喜欢他的特别,让我有冲动也想去睡一下这些床,究竟有什么理由让它们从云云酒店中脱颖而出,写入书内。
  •   忙碌的工作,繁杂的生活,总感觉自己被推着前行,忘了体会,忘了思考。看了这本书,觉得并不是生活中存在了很多情趣,只是我们忘了去发现。文字很轻松,插图很漂亮,让人有种也想要外出旅行并体验这些“床”的冲动。
  •   一生中,要躺过多少张床,才能找到最舒服的那张?
  •   sam的朋友,文林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细腻,到处都是温暖让人感动的细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
  •   不是家里床却伴着行走天涯的脚步和身躯。
  •   这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书。那不同风格的酒店、旅馆。都是人生大旅行中的美好风景,抑或成为一段温暖的印记。书了的图片陪着淡雅的文字,不需要一大段时间的苦读,也是可以零零散散,看的舒心的一本小书。
  •   一部很值得当代青年阅读的著作,喜欢文林的文字
  •   和作者有些相似的经历吧,我们都爱厦门,也都从遥远的地方去福建上大学,除了酒店也很喜欢这本书里的情感。
  •   其实看文字是很难去直观地感受这些酒店的,毕竟不是图片。但是文字却能更感性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怀。我是看重这本书的设计排版买的,喜欢。
  •   非常好! 介绍了一些普通人有距离的的设计酒店,帮助建立品味的图书
  •   介绍了很多酒店的内部 很好看
  •   自己没有看,先给妈妈看的,妈妈说勾起了她强烈的想去旅行的愿望
  •   那些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地方,在不能亲身经历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睡觉的享受。
  •   每次读这种书都有出去把书上说的地方都体验一遍的冲动
  •   精彩纷呈,带给你美艳体验。
  •   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   最喜欢这类型的书本,好书,超赞!
  •   这个还在看的过程中,目前是很喜欢,大爱
  •   不错!!!!内容也不错!!!值得一看!!!
  •   很久以前就知道这本书了,终于买来看。图文很精美。
  •   很有内涵的一本书。
  •   同学要买的,不错嘛
  •   很文艺 很温馨
  •   很好的书 获益匪浅~~~
  •   很小资的感觉,看了之后真心想去旅游
  •   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不过很喜欢。
  •   I have been to all the cities the book mentioned,Hongkong,Shanghai,Beijing......You can live in any of the 5-stars hotel in any city.But i think there is a symbol of each of the city,***e in beijing,there are a lo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uilding,thequadrangle dwellings,in Hongkong,there are a lot of the hi-tech,luxury and boutique hotels.So,this is a book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27 special ,design and boutique hotels around some hot travel destinations in China.Strongly Re***mand.
  •   看简介还蛮不错的题材,纸质精美,手感好,内容的话,只是大体翻了翻,还行吧
  •   这本书还是可以,就是图太少。
  •   不错的呢 发货也很快 快递也很快
  •   很赏心悦目的一本书。
  •   书很好!稍微看了下,很赞!
  •   驴友可以看看
  •   小资了解一下
  •   不是那种我想象的调调太高档了
  •   还没有看,不过收到时候非常喜欢
  •   向来不喜欢读密密麻麻的书,就冲着图文并茂的介绍买的这本。还没细看,翻了翻,是我想要的感觉,纸质不错。
  •   精选的酒店风格都不错,但,当中有几家是他朋友开的,略有做广告的嫌疑。
  •   写了自己住过的特色酒店,对于现在流行的泡酒店的人群,很有启发,这个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但是多数提到的酒店,价格都不便宜……好两难的选择!
  •   总体不错 有一点做作 故意强调自己的生活品味了 而且上网查阅后 书里酒店大部分是上千一晚上的宿处 和我想象是有些差异的
  •   这本书拿到就开始看了,虽然我的速度很是磨人。。。但是感觉书中的感觉是我喜欢的风格、
  •   书不错,不过不是设计类的哦!
  •   哈佛凌晨四点半第一页印刷倾斜,感觉很不正。不过从纸质和后面的印刷来看倒不像盗版
  •   很平静的文字描述。
  •   还可以,内页有错位的。
  •   书收到还没看,感觉不错
  •   没有外包装,书页有点皱,图片是彩色的~
  •   体会那种精简的心情 稍带去些地方
  •   住的酒店都是那种很小很难找或者大酒店,好羡慕作者可以借工作各处旅行。
  •   感觉上就是各家酒店的介绍,虽然华丽,但骨子里还是广告。
  •   看完这本书很想去旅行~
  •   装逼范必备小资书籍,跟孤独姚晨好时光的作者是好朋友 这俩人写的都不咋地 装逼,还不如写那些年我住过的旅馆,还睡过的床 吸引人眼球!
  •   书是旧的。直接书皮烂了
  •   可以翻着看看。
  •   发给我的怎么是一个二手书?
  •   拿到书,匆匆翻了一遍,被精美的排版以及漂亮的图片吸引,于是调整阅读计划,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必须承认我是个对美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喜欢所有美的东西。书中的图片很精美,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当属台北怡亨酒店以及香港W酒店,先不说文字,单是图片就仿若进入了童话世界一般;上海宝丽会馆我也喜欢,“川久保玲说,红是另外一种黑。这种干净的红色,像是一种沉稳的黑,抵消了唐突和矫饰的可能性,而现代设计笔触的运用,也如同黑色的沉稳,并未冲撞中国风格的肌理”。红与黑的冲撞,直观的视觉冲击,图片很美,文字也不错。作者不愧是资深记者,不得不说很多文字触动了我,当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还是:每一段旅程的最后都是无尽的伤感,那种被打回现实的伤感。而现实,是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的地方。现实无法逃避,但总要有排解的渠道,在无法旅行的时候,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只能住住经济酒店的时候,不得不说文林的这本小书,就像推荐语中写的一样,带我走了一趟关于洁癖、瘾、恋物与美学的私旅行,谁又能肯定自己未来一定没有机会到童话世界中走一走呢?去验证一下作者所谓精挑细选的27张床,是否魅力依旧?
  •   那些我没睡过的床《那些我睡过的床》 书名很诱人的,一看就知道是介绍宾馆的,我也喜欢出门旅行,所以挺感兴趣的。等到书来了,打开一看才知道里面介绍的都是酒店,不是我这种背包客所能够承受得了的。 我想中国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出门旅行都是选择低档宾馆,只要干净一些就可以了,到了旅游区,在旅游的旺季,别说干净,就是能找张床都要谢天谢地了。其实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有低档的宾馆,一百元左右就能解决问题。对于背包客来说那些连锁的商务宾馆比如7天、锦江、汉庭、如家都比较奢侈,不就是睡一觉吗,能省就省了,毕竟在旅行计划中住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出。所以酒店就不在考虑之中了,其实在找不到宾馆的时候也住过酒店,发现小的酒店其实也并不是特别贵,遇到打折甚至和商务宾馆差不多。不过要是和星级酒店比,那差距还是很大的。 书中的作者是那种成功人士,空中飞人,出门讲究身份,一般都是公司支付房费,所以当然要住大酒店,出门次数多了,还要讲究酒店的品味。所以书里面的这二十几家酒店,并不是最大最豪华最奢侈的,而是最雅致最有特点最有品味的。 作者去的城市基本上都在南方,北方只有一个,就是北京。剩下的都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还有就是桂林和云南——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 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特色酒店,比如北京的那个皇家驿站,每个房间都用一个皇帝来命名,而且还赠送你一方刻着...皇帝姓名的印章,挺特别的。还有那个台北的美术馆一样的酒店,里面到处都是艺术品。还有厦门那栋用老房子改建的酒店,真的好漂亮。大理的天籁酒店,丽江的悦榕庄都是古代建筑和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要说有遗憾的是照片有点少,书里面介绍的很多精彩的内容都没有通过照片传递出来,比如北京的那个皇家驿站,据说用一个超长的沙发把所有的五十五个房间都连接到了一起,可以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沙发,可是这个沙发到底什么样子呢?看不到啊,挺遗憾的。 这些酒店我都没有去过,这些作者睡过的床我都没有睡过,也许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去睡,但是有了这本书,却可以让我们看看那些我们没睡过的床是什么样子的。 阅读更多 ›
  •   购买的是电子版,免费。看了不到半小时就看不下去了。作者玩的是小资,文章是中英文夹杂(也和旅店名有关),写的是自己的心态,但对于读者认识一个个陌生的旅馆无太多用处。文字在前,图片在后,可惜图片太少,有不少拍的也很差劲(既然写的是文艺范的文章,也得配配日系图片吧?)。做的太像一个酒店的软广告。也许我到某个城市旅行的时候会翻翻这本书做一个参考。但真的,不要被这本书名骗了。
  •   作为一个和酒店业相关的人,我承认我首先是被书题中的酒店字样吸引过来的~但是看着看着,真正留住我的是这些文字,和酒店无关~作者号称不是一个旅游者,但这些文字足以让我神游一番~厦门、上海、香港……一点点体会吧~
  •   很好的书,可以学习一下
  •   旅行,不光是看风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很习惯作者的这种风格,文字很美,图片也很漂亮。看完了就有一种想跟着这些文字走的冲动
  •   包装太过简单,以至于书有部分磨损,纸张不是我喜欢的纸张,显示不出书中插图的美!
  •   印刷质量很好,排版很舒服
  •   三年前一个九月的下午,上海静安区常熟路地铁站,气温21度,阳光如同酒后的微醺,带着些许温暖、慷慨地给所有行人镀上五毛钱般的光泽以及一个狭长的倒影。我掏出手机拨通号码:“你在哪呢?”于是发现一个同样拿着手机的瘦削男人站在我面前:不高,穿着貌似与年龄不相衬的COMME des GARÇON小红心板鞋,速写休闲西装外套,手里计算器外形的行动电话若隐若现,角矢甚治郎玳瑁框眼镜下的眼神飘忽不定。不用作过多的自我介绍,因为他的衣着就是很好的self-manifesto,这个人,就是文林。 那个下午,我们抱着放空的心态,漫无目的地在静安区晃荡。他号称静安区的人体GPS,而我是个极品路痴;他不吭声,我也不吭声,反正跟着走便是。当经过常德路口、静安公园旁的一座建筑时,他突然抬头且非常轻声地说道:“喏,这个就是Puli Hotel (璞丽酒店)。”半晌我才意识到他在和我说话,于是很敷衍地回了句“哦,是唷。”那时的莫名其妙直到今天读完这本书后才明了,原来文先生所深情眺望的璞丽酒店,居然是他的“第二个起居室”啊! 呵呵,他就是这样,恋物。 纳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而我们的初见,说不上美好,但也不算太糟。那次见面之后我们就改成了QQ联系。刚开始他会经常兴奋地展示自己在地球一端某酒店的意外发现,而我的回复,照样冷淡。慢慢地,他也...意识到我们不是一个星球的物种,进而又改成了纯粹的文字交流,甚至都是戏谑的调侃。三年如此,虽然不见面,大家也都各奔东西,但只要看到头像亮着,他或者是我都会不约而同地click两下。直到有一天,他说:嘿,我要写书了。我当时心里有些震惊,然后回道:好啊,到时候给我签名哦。但其实心里十分好奇,他一个略显木讷,不善言辞,绰号doing nothing专业户的人,写的书会是什么样呢? 就在前几天,这本书来了。 “会是本好看的书。”这是我拿到书的第一感。“好看”,浅层意义是指配图绝对惊艳,可以满足拜物教或者视觉系人类的需求。而当我细读文字时,平静的叙述风格,倒真是与他平日的style相仿,只不过更为细腻一些。 都说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有些人把他们变成色情和暴力,例如:酒店,旅馆,饭店,房间就必须和交配有关系;而就在文先生看来,这些却无不关乎于设计,关乎于生活方式,关乎于专心与自己相处的品质。 不同的人,不同的自处方式,选择不同的酒店。 文先生笔下的酒店都有鲜明的个性,有的如隐者,相忘于江湖;有的如美妇,绝色倾城;有的遗世独立,又有的文艺清新,仿佛都是具有人格的,但它们又都超越人格。人可能表里不一,但酒店总是把它所有的内在一五一十地展现在用心体会的住客面前。与某个未知酒店的邂逅,和每张床的投靠,更像是去了解一位真诚的朋友。在疲乏的差旅生活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呢?用此种视角审视这27家有血有肉风格酒店,读者就不难看出作者力图赋予它们的“人性”。 这很自然。我们都会因为对某一类人的偏好,所以努力成为或者和这一类人交往。因此,能体现这一类人“品位”的物,我们也会或者尽量去喜欢。与其说是恋物,不如说是恋人。于是书中文先生“钟情于单一品牌”也就可以理解;他认为“多看别的品牌一眼, 相当于不洁的外遇;要是斗胆买回加来,那跟撞破偷情现场差不多”也就可以理解。我猜,这就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单身男子对自己的品位的忠贞吧。也正是因为追求这份忠贞,所以他一直努力地被动旅行。 被动旅行?因为那是他的工作。 羡慕吧?那么他热爱旅行吗? 都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文先生,从18岁出川开始,他的身体就一直在路上,然而他却不喜欢旅行,还经常写旅行绝望笔记;相比之下,我向来擅长神游,但这些年却一直困囿在北纬30度,东经121度之间,渴望旅行。 不过神奇的是,生活总是把你钟情的东西给了别人,却把别人的挚爱给了你,如此一环接着一环,在相互分享彼此挚爱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完整了自己,还催生了相互依赖的朋友圈。我和文先生的友情,我想就是在这种共享的关系下茁壮成长起来的。 今年暑期,阔别三年,再次相聚静安。在一个惬意的café里,我们以熟悉的方式叙旧,发呆。他几乎没有改变,只不过穿衣风格比三年前更为年轻。呵呵,这难道就是过度旅行的side-effect吗? 挺好。 看完这本书,趁着青春作伴,我是不是也要背起行囊呢? 说走就走! Wait! 要带上《那些我睡过的床》。 阅读更多 ›
  •   还没开始看 不过应该不错
  •   读后感只有三个字:做作死。
  •   太少了 酒店数量 内容还行
  •   如书所写,尝试了几家,确实不错。酒店风格各异,怀旧的、世外桃园般的、精致灵巧的……
  •   让我知道原来旅行也可以有这样一种方式。不错。
  •   失望,需要的资讯太少。
  •   买的kindle版,书写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   下来看着玩的,一般。
  •   但是书中的那些床啊 桌子啊 装修风格我都是很喜欢的 以后可以借鉴一下
  •   设计师可以闲来没事!看着玩
  •   那些我睡过的床
  •   还没开封呢,书店翻过,应该不错
  •   好书!我都想去啦!
  •   一坨屎的包装和垃圾无敌的评论政策
  •   哪些我睡过的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