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盐野七生 页数:380 译者:谢茜
Tag标签:无
前言
给中国版的序文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生活在当代中国的读者,如果读了我写的《罗马人的故事》,对书中的内容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若细细品味读者的感受,必将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作者我最关心的事情。盐野七生2011年夏 于罗马王石推荐序:为什么是罗马?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是为序。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巍推荐序: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多年前,在朋友处看到台湾出版的一本书《我的朋友马基雅弗利》,借来后一口气看完。文笔的清美,布局的平实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作者起笔的角度真是别开生面:马基雅维利看到了什么? 由此展开了佛罗伦萨的当时历史背景和事件马基雅维利做了什么? 由此展示了马基雅弗利一生的经历和事变马基雅维持利想到了什么? 由此发掘了马基雅弗利的成就和遗憾这是一本历史,也是一本游记,还是一本政论,更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就这样让我铭记在心.。她年轻时就爱上了意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写了很多书,获了很多文学奖,在日本有几百万的铁杆粉丝,近年来在英语世界也声名大振。大陆读者久闻大名,翘首以待。感谢当年资深书友衣锡群兄专门从香港带回两大袋书,这便是台湾版的《罗马人的故事》全集十五本,我如饥似渴的读完。掩卷长思,深深敬佩。一个日本女人这样如痴如狂地写古罗马,发掘两千年前往事,娓娓道来.她的细腻描写让你身临历史其境,她的逻辑铺陈促你遐思当下因缘。我读过许多不同作者的罗马史,只有盐野七生女士真正带我走进历史。我去过意大利四次,也自驾游过西西里岛两次。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意大利作为政治国家的历史很短,不足二百年,作为文化国家的历史却波澜壮阔地上溯到三千年。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意大利有两次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是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强盛帝国。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它直接启发并推动了全球现代文明的兴起,而这个复兴就是以回归古罗马为道德旗帜。此后一代代的意大利人梦寐以求地希望光荣历史得以重演,统一意大利的民族英雄马志尼如此期许自己,不到四十岁便一举颠覆了民主政府的墨索里尼也这样激励自己。此外,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俾斯麦都以古罗马的恺撒大帝自居。条条大路通罗马,地球上各个角落的部落都这样厘清自己的文明坐标。古罗马成为意大利人的永远图腾,也成为欧罗巴大陆高度默契的文明血脉。继承希腊文明的古罗马的法典礼仪艺术建筑等构成了当下西方世界主流价值的表达,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华文明的演进。百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始终在希腊文明中捕捉思辨的知音,在印度文明中寻求失落的安慰,但却是在罗马文明中锲而不舍地吸收普世价值体系。我有趣的注意到,日本作家盐野女士不断用东方的思维来考究古罗马的蛛丝马迹,体现了类似的精神焦虑。阅读盐野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两千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尽管语言、宗教、习俗、体质和自然环境有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思辨、伦理、行为、愿景和组织制度却可以彼此熟悉和理解的。现代人往往以仍然蓬勃发展的中华文明与曾经衰落的罗马文明进行比照,发掘出许多文明之谜和文化冲突的理念。不过,从更高的时空立场上看,罗马文明仍然是一波波地前行,荡涤着不同社会形态的隔阂。同样,中华文明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进化成长,与前者共同汇成当下全球文明的主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读盐野的罗马人故事,看到了主导当时文明的精神特质,也是传承至今的进化基因,更是鞭策中华文明的动力。我也希望读者能与我一起用心体验至少这样几点:自信与宽容:罗马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异教对外族的接纳与吸收。竞争与开放:罗马人的生存立场和对制度对风险的尝试与面对。人性与权利:罗马人的生命价值和对快乐对自由的追求与捍卫。去年在东京本来有机会见到盐野女士,索尼集团的前董事长出井伸之先生与她是好朋友,愿意安排见面。得知她正在赶下一系列关于十字军故事的书稿,我惶恐无知会浪费她的时间,借口推脱了。感谢花了大气力将盐野女士的这部书稿介绍到大陆出版社的王宇女士,有机会写上几句,真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期待我能将这部中文版亲手呈给盐野七生女士。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内容概要
公元前49年,恺撒渡过卢比孔河,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地控制整个意大利半岛,继而进攻马赛,出击西班牙,平定地中海西部,随后转战马其顿,追击庞培,最终在北非战线彻底降服以庞培为首的元老院派,为将罗马帝政化而进行全面改革。本册充分展现恺撒的理性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以现代的观点,重新诠释恺撒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以及西塞罗的情、义关系,栩栩刻划恺撒故事性的一生。恺撒一贯宽容败者的精神,是罗马史上最动人的足音。
作者简介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书籍目录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给中国版的序
致读者
序
关于封面的银币
第六章 壮年后期(Virilitas)
公元前49年1月—公元前44年3月(恺撒50岁—55岁)
越过“卢比孔河”后
庞培放弃首都
科菲尼昂开城投降
庞培放弃罗马本土
西塞罗的对策
首都罗马
西进
马赛战役
西班牙战役
逆转
投降
罢战
北非战线
恺撒出任执政官
战斗力的比较
进军希腊
第二拨军队终于来了
会师
都拉斯战役
包围网
激战
撤退
诱敌战
大决战开始
公元前48年8月9日
追击
庞培之死
克里奥佩托拉
亚历山大港战役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表出处一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越过“卢比孔河”后 从卢比孔河到国境边的小城里米尼,直线距离不过15公里,以罗马军团五公里时速的行军速度,大约早上10点就能到达。本为意大利北部属州的里米尼虽说是意大利与罗马本土的分界地,却早在150年前就已经罗马化,因此罗马中央政府在此只布置了一支不到600人的警备队。当恺撒率领第13军团到达时,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入城了。身为护民官不能出国境的安东尼与另一位护民官卡西乌斯正在城中等待恺撒军队,而与安东尼一起逃离首都的库里奥,凭借元老院议员可自由出入国境的特权,很快就与恺撒在拉文纳会合,并跟随恺撒一道渡过了卢比孔河。 尽管恺撒近乎零损耗地入了城,但此时他手上只有第十三军团中的十个大队,由于无法补充兵员,原本6000人规模的大队,实际不过只有4500人左右。庞培和元老院派没想到恺撒如此果断敢为,竟然以如此疲弱的兵力,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冒着严冬率兵穿越卢比孔河。(罗马法律规定,任何指挥官皆不可带着军队渡过卢比孔河,否则就是背叛罗马——译者注)恺撒完全推翻了对手的预测,当机立断、义无反顾地迅猛出击。 恺撒将五个大队的兵力——相当于其一半兵力——交给安东尼,命令他率兵越过亚平宁山脉,进攻阿雷佐。将三个大队交给刚归来的库里奥,命他率兵进攻分布在亚得里亚海南部周围的佩扎罗、法诺和安科纳。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两个大队驻守里米尼。这个安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占领阿雷佐意味着控制了首都罗马以北的主线路卡萨亚大道街道,占领佩扎罗、法诺和安科纳意味着罗马以南的主线路阿皮亚大道道尽在掌握,而驻守里米尼则是控制了另一条前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弗拉米尼亚大道。 33岁的安东尼和年龄相仿的库里奥都没有辜负恺撒的信任。在渡过卢比孔河、进驻里米尼的当晚,也就是1月12日,恺撒就收到捷报:库里奥率领的3个大队已攻占30公里以南的佩扎罗。第二天接着传来占领法诺的消息。第三天拿下了百公里外的安科纳。第四天,安东尼率领的五个大队也顺利地攻下阿雷佐。恺撒军队如破竹的攻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庞培的事先毫无防备和事后的迟缓应对。而被攻占城中的民众,对早已在高卢战争中声名显赫的恺撒表现出了无比狂热的拥护,不仅不抵抗,反而热烈欢迎恺撒军的到来。恺撒迅速地掌握了卡萨亚、弗拉米尼亚以及罗马南面的交通要道,由此,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发,恺撒军都能在三天内直达首都罗马。 《内战记》中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前后内容的推测,大约在1月15日前后,恺撒正在里米尼等待安东尼和库里奥战报时,迎来了传达元老院的决定的两位罗马公使。元老院的决议大意是:我们为什么现在才来,是因为你的每一步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个决定出台时,恺撒尚未发动进攻,对于庞培和元老院贵族们而言,这或许是通过正式程序警告恺撒的好时机。然而恺撒的迅速出击,使得这个带恐吓性质的决议成为了一个笑话,原本应当在卢比孔河以南的拉文纳(国境外)提出的控告,现在出现了卢比孔河以北的里米尼(国境内)。 两位公使一位是现任罗马法官罗西维斯,另一位是恺撒年轻的堂弟但归顺了庞培的卢奇斯?恺撒,这两人带给恺撒的是1月7日元老院会议的“元老院最终劝告”,内容是:命令恺撒解散军队立刻回国,如果恺撒不服从命令,那么即刻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恺撒为国家的公敌,并将其手中权力移交给庞培。艾诺巴尔布斯接替恺撒成为高卢总督。除了元老院的公开决议,堂弟卢奇斯还带给恺撒一封庞培的亲笔密信,大意是: 自己已经决定接受恺撒的军事指挥权,但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和恺撒的私人恩怨,而是出于对公众的责任。本人一向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私人关系之上的,希望恺撒也能够顾及目前的地位和尊严,从公众的角度考虑,为了国家摒弃个人的嫌怨,免得满腔怒火伤害敌人时也伤害到国家。 位居独裁官之尊的庞培写下的这封密信,其口吻完全是在以一个资历深厚的长者教训不懂事年轻人。但他在信中却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解决办法。针对庞培来信,恺撒写了一封大意为“以庞培为榜样抛开私人恩怨,怀着公共责任的崇高理想,把罗马从悲惨境地中救赎出来的对策思考”的回信,嘱托罗西维斯和卢奇斯转交。按照恺撒的写作习惯,他在信中将自己“拯救罗马”的建议进行了分项列举: 第一,庞培必须前往就职地西班牙。 第二,庞培和恺撒都解散各自的军队。意大利实现非军事化。罗马恢复和平时期的政治体制,即不以武力威胁公民,公民可以自由地参加公民大会,一切政治活动恢复正常。(而一旦政治体制回到正常程序,庞培和元老院就必须认可恺撒的候补执政官职位。) 第三,如果庞培对以上建议感兴趣,双方可以进一步磋商实施细节,并以合同形式立约。因此,庞培有必要前往恺撒所在地,或者恺撒前往庞培所在地进行会谈。 第三条提议被称为“卢卡会谈”。这个重新以首脑会谈形式解决冲突的提案,印证了10年前的“三头政治”体制并不是恺撒的一时兴起,也成为恺撒的反对派们最为诟病的一点。 带着这封回信,两位公使从里米尼出发迅速地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赶回罗马,然而等他们到达首都之后,却没法把信交给任何人了,因为庞培和当任两位执政官以及多数元老院贵族们早已逃离了罗马。 庞培放弃首都 就在庞培派两位公使前往恺撒所在营地后,罗马剧变骤临,种种意外纷至沓来。 先是传来恺撒率领军团渡过卢比孔河进驻里米尼的消息,接着又收到恺撒军团陆续占领 佩扎罗、法诺、安科纳、阿雷佐的战报。罗马向来有非战时不设军的传统,所以当恺撒大军进攻消息传到,在罗马的庞培及两位执政官手中却无兵无将,而另一位元老院推选的恺撒继任者,艾诺巴尔布斯则远在南意大利招募军队。 庞培之前认定恺撒不敢僭越法律渡河,悠哉得在罗马等待恺撒的回信。而当恺撒军队突然杀到,毫无防备的庞培只能舍弃罗马,逃往有两个军团兵力驻守的加普亚。正当庞培的两位信使带着恺撒的回信一路快马加鞭地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南下时,1月17日,庞培放弃了首都罗马。 被恺撒强势渡河及其后续雷霆攻势吓得望风而逃的,绝非庞培一人。两位彻底的恺撒反对派——执政官马鲁克鲁斯和雷托鲁斯,在“靠山”庞培撤离之后的第二天,也赶紧逃离了罗马。此外,在庞培“继续留在罗马将视作亲恺撒派予以惩罚”的威胁下,许多元老院的议员也随庞培撤离。这些放弃罗马的人脑中一定浮现出了30年前苏拉进攻罗马的情形:贵族们都在动员家眷、驱赶奴隶,为撤离做准备,家里情形混乱不堪;为了装载大量的行李物品到处搜集拖车,又使整个罗马混乱不堪。这些逃亡的人,名义上是难民,实际上全都是有钱有势的人。 执政官也只想着运送自己的财产,等想到国库中的还有大批物资需要运送出城时,整个罗马已经没有可以用的拖车了,也没有任何人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把车捐献出来。两位执政官也丝毫没有为国库物资的运送问题减慢自己出逃的速度。他们匆匆而去,留给守城者的只有一道“设法将物资运出城”的命令。阿皮亚大道往南的路上,出逃的执政官和元老院议员们拖家带口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首都罗马早被他们抛在身后。公元前49年1月18日,在恺撒大军渡河后的第六天,在恺撒攻下卡萨亚、弗拉米尼亚、瓦雷利亚,控制了从北到西进入罗马的交通要道后第三天,在庞培弃城后仅仅一天,罗马“沦陷”了。而由于找不到可以运送物资的办法,以及原本负责运送物资的官员们集体出逃,国库物资仍完好无所地留在了罗马。 高级官员的集体出逃行为,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失误,不如说是政治决策上的错误。 首先,作为比恺撒职务高级的执政官们,不仅没有留守都城尽全力抵御,反而主动放弃了抵抗和指挥权,这无异于主动放弃了正统政府的地位。 其次,罗马的公民,也就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的投票主体,都认为庞培和支持其的元老院贵族放弃了他们,这无异于失去了民心。 两位公使回到罗马,发现执政要员们都走光了,也赶紧沿路去追赶庞培。当他们沿着阿皮亚大道在加普亚追上庞培和两位执政官,已经是1月23日了。除他们两位外,恺撒以前的副将拉比埃努斯也到达加普亚投靠庞培。这位恺撒“左膀右臂”的投诚,让庞培喜出望外。有一个人却让庞培倍感头疼,那就是西塞罗。西塞罗虽然跟庞培一起逃离罗马,但他对庞培的态度却很模糊,沿着阿皮亚大道行走两天后,就停留在途中的福尔米亚城别墅。西塞罗和庞培都是56岁,因此以年龄为理由拒绝逃徙大概是行不通的。但西塞罗不愧是西塞罗,在半路他想出了这样一个“中途下车”的办法。 恺撒这一方,在回信提出解决建议后,军事行动速度却丝毫未见停滞。1月20日,库里奥率领三个大队攻下安科纳之后,杀入内陆直奔古比奥城。从里米尼沿着亚得里亚海南下到达法诺,就进入了直达罗马的弗拉米尼亚大道,而古比奥城是这个弗拉米尼亚干道上的军事要地。掌握了古比奥城,意味着不论是从弗拉米尼亚干道还是卡萨亚干道,恺撒大军到达罗马都仅仅只需两天时间。 但恺撒并没有挥师入都,他早就接到线报,知道庞培和执政官们已经逃离都城。于是,恺撒又一次抢先行动。 恺撒从一直坐镇的后方司令部里米尼出发,由于不准备前往罗马,所以没有取道库里奥控制的弗拉米尼亚干道。在命令库里奥前往与安东尼汇合后,自己亲率军队经由库里奥控制的佩扎罗、法诺、安科纳向亚得里亚海的南部进发。在安科纳,恺撒收到了庞培的回信。 庞培的回信,与其说是庞培的个人意愿,倒不如说是他身边保守的执政官及元老院派的集体意志。信的内容大致是: 一、恺撒军队即刻从所占城池撤退,率军退回卢比孔河以北,在那解散部队,交出兵权。 二、在上述事项完成前,庞培及元老院派会继续增强军事力量。 三、但上述事项完成后,恺撒会当选为候补执政官,并在首都为其举行凯旋仪式。 四、一切完成之后,庞培离开首都,前往任职地西班牙。 虽然是匆忙逃离,但庞培团体在信中依然语气强硬,对元老院派仍是现行体制的中坚力量以及元老院的“最终劝告”仍然是现行体制的尚方宝剑,这两点深信不疑。但对恺撒而言,信中所言事项是他无法接受的。 首先,在恺撒看来,之前在信中提出的两方会谈提案完全被庞培派无视了。其次,元老院派坚持只让恺撒一方解除兵权的立场并没有改变。第三,虽然规定庞培要离开首都,前往西班牙,但是却没有规定出发的具体时间。这说明庞培仍然可以保持现有兵力继续住在国内。如果接受这些条款,那么冒险渡过卢比孔河对恺撒而言就是做了一次无用功,在庞培和元老院派眼里,这也只是一个狗急跳墙的行为。因此,这封信的到来,反而更加坚定了恺撒继续攻打的决心。 2月3日,恺撒率军亲征。他从安科纳出发,进入南面十公里外的奥西摩。奥西摩往南,是庞培的属州,也是“宗主”庞培的“藩属”家族聚集地。恺撒亲率军队南下的目的,除了想抢在前头拦截庞培外,也想借机摧毁庞培赖以招募人员补给的地盘。 庞培确实也打算回到自己的地盘。在给恺撒回信后,庞培舍弃了路程短较为安全的阿比亚干道,取道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卢克利亚。但是恺撒的快速攻势,完全打乱了庞培的原定计划。 自傲的恺撒,认定凭自己的名望和实力足可以一抵百,因此早就将手中的5个大队和另3个大队分别派给了安东尼与库里奥,而身边只留下了2个大队。由于安东尼和库里奥都没有追上,因此进入庞培根据地时,恺撒身边只有大约900兵力。 从庞培落后的准备看来,恺撒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如果庞培自1月17日逃离首都时,就派人在属州开始重新招兵买马的话,恺撒的进攻或许就不能如此轻松,但庞培没有这么做。他的迟缓行动,不仅在后来没法组织起兵力,也让一直支持他的“藩属”感到被抛弃的绝望。 接下来,庞培启用了两个他一手调教出来的两位大将拱卫根据地的大门奥西摩城。这两位大将,一位是担任过非洲属州总督的特雷特易乌斯?瓦尔洛,一位是原百人队首席队长,曾追随庞培参与东方战役的卢奇维斯?普比。在庞培未下令之前,两位大将就意识到了事态紧急,已经开始自发地招募军力。但那时正值隆冬,两人都没预料到恺撒敢在冬天跨过卢比孔河。 当恺撒突然出现在奥西摩,不仅两位大将,连城中的百姓都大吃一惊。百姓们认为从形势上看,庞培是靠不住了,因此选出代表前去与两位守城大将交涉。百姓们主要认为:庞培和恺撒之间的争斗孰是孰非自己判断不了,但是不能将在高卢战役中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恺撒拒于城门之外。 瓦尔洛和普比是明白民心向背的,于是他们带了刚刚招募的士兵就匆匆离城了。恺撒自然不会任由他们逃走,两位将军手下的士兵们只有少数稍作抵抗,随后便被全部俘虏。 恺撒让被俘的他们自由选择去向,大多数士兵都是临时加入军队的,因此最后都选择了卸甲归田,而也有部分人愿留在恺撒军中效力。后来恺撒并没有记录这次留用的具体人数,或许是因为这个数目并不多吧。恺撒也给予了瓦尔洛和普比自由选择权,两位由庞培一手调教的守城将军,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庞培的身边。 为什么恺撒这次处理俘虏的方式和高卢战役中完全不同呢?或许是因为这次对着的是自己的同胞。恺撒兵不血刃入城后,立刻召集了奥西摩城的百姓,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离奥西摩不远,有个叫钦库利的村庄,是恺撒原“左膀右臂”拉比埃努斯的故乡。平民出生的拉比埃努斯在出仕后,总是带着一份“衣锦还乡”的情怀,将自己的财物捐给村里。钦库利的百姓听说了恺撒对待宽厚对待奥西摩之后,也派了代表与恺撒商谈。钦库利的代表转达了归顺恺撒的意愿,恺撒则希望钦库利能够为自己提供兵力援助。其实恺撒也知道,钦库利只是一个小村庄,并不能提供太多士兵,他这么做,不过是对背叛者拉比埃努斯的一次报复。所以恺撒没忘记写下这么一句话: “他们信守诺言,把士兵送来了”。 两天后,也就是2月5日,恺撒率军进入了奥西摩南面40公里外的费尔莫城。离庞培的地盘越来越近了。 此时,格里亚冬营地的第十二军团——恺撒在过卢比孔河之前招募的两个军团其中之一——经过长途跋涉已与他汇合了。于是恺撒率领着一直跟随他的第十三军团和刚到的第十二军团向阿斯科利皮切诺进发。有10个大队拱卫的阿斯科利皮切诺是庞培属州的中心城,也是庞培派的雷托鲁斯——公元前57年的罗马执政官——所驻守的要地。恺撒为了攻打这个地方,才舍弃沿海平坦的道路,改走内陆路线。 然后事情却出奇地顺利。雷托鲁斯收到恺撒逼近的消息,赶紧逃走了。他原本想带着驻城的十个大队离开,但大多数的士兵不愿意逃离,最后只带走了几十个人。逃跑途中,他遇上了庞培派来支援的维布利乌斯?卢夫斯。卢夫斯将雷托鲁斯身边的士兵收编到自己麾下,却任由雷托鲁斯逃走了。 被恺撒逼近的消息吓走的,不只雷托鲁斯一个。6个大队里的士兵、刚招募到的士兵、乃至去招兵的官员中,都有人逃走。面对军队建制混乱,卢夫斯只好把13个大队重新收编,带着他们前往科菲尼昂。此时,接替恺撒成为高卢总督的艾诺巴尔布斯早已率领20个大队,按照原计划到达了科菲尼昂。庞培派终于要在离罗马不到两天路程的瓦勒利亚山脉中的小城科菲尼昂,对恺撒进行大规模地还击。 庞培这边有33个大队,规模相当于他手中三个军团中的一个军团。而正向科菲尼昂逼近的恺撒的兵力也不差,有自卢比孔河时期就跟随他的第十三军团,有从高卢赶过来的第十二军团,加上在之前各战役中的降兵和及招募的新兵(具体数目是多少,恐怕连恺撒自己都不清楚)。总之,等恺撒率领着训练有素的两个军团和不确定数量的新兵赶到科菲尼昂时,已经是2月15日了。此时已经进入真正的寒冬时节。不过,对于冬天曾在北方高卢打过仗的恺撒部将来说,意大利南方的冬天并不怎么可怕。所以一进入科菲尼昂,恺撒的兵将就开始为构筑工事忙碌起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古罗马从共和制进入到帝制的阶段里,恺撒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成为现实。而我们后人则从罗马之后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并伴随着法律而创造的一段和平、安定历史中,目睹了恺撒理想的实现。——《读卖新闻》罗马 “宽容”的治世基本方针,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对手的无条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当处理和对手的“差异”时,认真考虑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通过与对方的不断沟通、对话来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和对手产生这样的差异。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差异”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试图为超越这种“差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日本经济新闻》
编辑推荐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编辑推荐:1、恺撒时代,罗马帝国最精彩的华章,是15册最为精彩的部分。《罗马人的故事:恺撒时代》(上下)两册在日本被改变为舞台剧走进剧院,走进大众;2、日本受男性欢迎女作家,执笔一生,定居罗马40年,15年笔耕不辍写作只为恺撒;3、恺撒有着卓越的领袖素质和常人不可企及的军事才能,领导者必读;4、更让人称奇的是恺撒借贷巨款的能力和他的一掷千金;5、他在知天命之年渡河,明知会遭遇暗杀命运,仍全速奋斗推进改革;6、他与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有着怎样的一段恩怨纠葛,这是一段怎样的人生传奇;7、他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他超越了时代,也是一个时代不能理解的孤独者!
名人推荐
如果说一定要给现在的年轻人推荐书,我想非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莫属。该书以详细的原典和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加上了作者富有观察力的分析,堪称是精致、格调高雅、不落俗套的历史著作。书中将扩张罗马的英雄——恺撒的高卢战争,及名将汉尼拔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进行的布匿战争等场景描述地淋漓尽致。此外,该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一个意大利半岛小国成为世界强国并持续了1300年的辉煌历程描绘地栩栩如生。罗马虽是“帝国”,但仍是一个民主主义很强的国家。“重视人性、尊重他人”、“宽容接纳异民族、文化、宗教”、“维持家族•社会•国家秩序”这些价值观,都是后来“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出现的理念,且至今并未褪色。作者就罗马政治体制内的紧张关系、有力却规模小的军力、依法治国方针、罗马街道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的经济政策及稳定的税制、举贤任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分析。作者认为支持罗马繁荣最重要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建设、帝王能力和公民等。 ——日本九州经济产业局局长 橘高公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