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完美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信  作者:金正男  页数:195  译者:千太阳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史蒂夫•乔布斯让计算机、美国的动画影视、软件零售、手机等行业重新崛起。为影视创作、录音、修图等领域提供软件的苹果公司,其领军人物史蒂夫•乔布斯,在自己所涉及的行业中,一直都是最特别、最有影响力的男人。——布伦特•施伦德(Brent Schlender),摘自2007年《财富》杂志在这个被叫做地球的星球上,有很多讲述史蒂夫•乔布斯的书和描述他传奇故事的作者,笔者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去关注他,花如此多时间去了解他的故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男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群雄争霸的年代,能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男人,在这个星球上唯有史蒂夫•乔布斯!他用苹果II型电脑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而他的麦金塔电脑(Macintosh,简称Mac)是革命性图形用户界面(GUI)的首次商业应用。他以麦金塔电脑和激光打印机(LaserWriter)这一组合统治了桌面出版领域,用iPod和iTunes重新激活了长久以来萎靡不振的音乐产业。他一手创造的iPhone系列手机一直都是手机市场上最耀眼的产品,而他的iPad系列更是开启了平板电脑的新时代。此外,乔布斯的皮克斯(Pixar)工作室更是给动画影视产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史蒂夫•乔布斯被《财富》杂志选为“10年最佳首席执行官”,他最大的对手—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也表示,乔布斯是他们最尊重的男人。软银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表示,乔布斯是当代的达•芬奇,并且说,“几百年之后,乔布斯将与达•芬奇齐名”。而著名的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James Collins)则称赞说,史蒂夫•乔布斯是经营领域里的贝多芬。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作为一个被好心人家收养的孤儿,他白手起家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有意思的是,一直都给人高高在上感觉的乔布斯,曾经也有被苹果扫地出门的经历。但坚忍不拔的乔布斯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最终“衣锦还乡”,回到了苹果公司,而且再一次带领苹果公司到达巅峰。乔布斯的这一段经历广为流传,但作者本人一直没有在市面上看到一本集中描写乔布斯创想力的书,这恰恰也是笔者创作本书的理由。当今社会,无论经营什么企业都应该把创想力放在第一位,创想力是企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笔者认为,渴望成功的人有必要通过乔布斯去学习成功人士的创想力。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处于高增长时代,生产力比任何环节都重要,产品供小于求,因此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畅销品。再加上知识人才的匮乏,只要是大学生,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饭碗。但是,随着制造商变得越来越多,产品的供给慢慢大于需求,企业领导人意识到营销这一环节变得尤为重要。他们开始调查市场,研究顾客的需求,然后再制订一系列的产品生产计划。可以说营销时代的来临,让厂商们意识到以生产力决胜负的时代已经结束。营销时代到来之后,商家开始对顾客群进行仔细分类,针对不同顾客群的需求制造出不同的产品,因此顾客的选择面也比之前大了许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每个商家制造出的产品差异性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商家都用同样的方式去研究顾客,所以做出来的产品只能是越来越相似。不过,消费者需要的可不是各种山寨产品,而是富有个性的产品。然而富有个性的产品,通过市场调查是制作不出来的。市场调查研制出的产品只不过是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再追加一部分创新而已。苹果公司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根本不作市场调查。因为史蒂夫•乔布斯说过:“在把产品直接拿到消费者眼前之前,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所以不需要作市场调查。”在现在这样一个制造技术平均化的社会里,像普通厂家那样,一边向消费者调查询问,一边制造新商品的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只要是消费者能想到的产品,无论哪一个企业都能很快地制作出来。随着个性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大,站在时代前沿的、具有划时代性质的商品支配市场的时代来临了。为了推出可以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产品,需要的不是市场调查,而是创意性的能力,而这些创意性的、可操作性的技巧可以从史蒂夫•乔布斯那里学到。本书集中讲述史蒂夫•乔布斯的创想力。伟大的产品成就伟大的事业,不少企业的技术与制造能力已经是世界级的水平,但具有创意性、革新性的产品却相当的不足,这是由于创想力没能成为企业坚实的后盾。创想力比技术落后的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并没有把创想力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那些对制造、技术、市场调查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的企业也将创想力排在了后面,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而且,比起通过革新与创意来决一胜负,很多企业更注重通过标杆管理法追加产品的几个功能来开发新产品,所以拥有创想力的人才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意性。笔者希望通过苹果公司的声望强调创意的重要性,使创想力所占的比重能够逐渐增大。由于苹果公司没有工厂,所以我们不能以生产技术来对它进行评论。其他比iPhone、iPod的技术更优秀的产品也有很多,但苹果公司却成为世界最强的企业之一,正是由于乔布斯的创想力在起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乔布斯的创想力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本书主要讲述乔布斯商业思维的极度活跃以及他超凡的创想力。乔布斯以他的创意、人才招揽、设计、口才、谈判能力、营销以及对于生活的洞察力为基础,充分发挥了他超凡的创想力。笔者集中分析他的这7项能力,并详细说明他的创想力。本书与其他已有的描写乔布斯的书籍有所不同,它从不同的角度更深层地去了解这位叫乔布斯的伟大人物,同时也重新了解革新时代所必需的创想力的重要性。创想力并不仅仅是对决策者的要求。像乔布斯超凡的口才以及谈判能力,对所有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创想力是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创想力是指设计创新战略,将战略具体化并付诸实践的一种能力。它不仅是决策者,也是其他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担负着公司经营职责的首席执行官们以及领导团队的项目经理这样的管理层来说,他们的创想力是决定公司盛衰兴旺的一种必要能力。担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乔布斯是如何取得这么大成功的呢?正是因为他具有超凡的创想力。他的其他能力都可以看成是他创想力的一部分,如果真的想从乔布斯那里学到一些东西的话,就必须学习他的创想力。

内容概要

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谈何容易?
  乔布斯却7次颠覆世界。
  他从不停止前进,直到离开……
  AppleⅡ、Mac、Laser
Writer,皮克斯,iPod,iPhone,iPad……乔布斯如何能创造出颠覆全球的产品?如何一次次改变电脑、游戏、音乐、通信、软件行业?
  因为他追求完美,并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想。
  创想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力,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创想变成现实。
  本书从创意、人才挖掘、设计、口才、谈判、营销,以及他对人生独到的洞察力这7个方面,通过生动讲述乔布斯的事迹和轶事,深入探讨他以追求完美为核心的创想力,让读者体会乔布斯作为一位创想家所拥有的力量,同时也学习乔布斯那种也拥抱创想、实现创想的方法。

作者简介

  金正男(Kim
Jungnam),韩国著名专栏作家,擅长以简洁有力的笔法犀利地分析IT企业及其管理者。他在自己的博客“快乐的撰稿人”中专门与网友分享对IT产业的分析内容,表达自身独到的见解,因而成为韩国点击率最高的个人博客之一。2008年荣获韩国著名网站Daum评选的“年度IT
–科技产业博客记者奖”,2009年名列韩国博客产业协会评选的“最具影响力博客Top100”。
  出版的著作有《IT三国志》、《苹果成为业界传奇的秘诀》、《全球九大顶尖数字领导人的故事》、《决定游戏软件命运的创想力与策划》等。

书籍目录

前 言
序 言 创想家的完美典范
第一章 乔布斯的创意激荡法
创想第一步,创意性构思
变身海盗
不要被过去的成功所羁绊
打破自己的传统
在失败中学习
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成为炼金术大师
与人交流
第二章 创想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把对手也拉入自己的阵营
乔布斯对人才的大力发掘
描绘蓝图,激发动力
组建顶级团队
追求合作
最大化地挖掘潜力
父亲般慈爱的后援者
第三章 完美设计是如何诞生的
以成果定胜负
以开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创造平等的企业文化
以设计和设计师为中心
极简的美学
追求极致的细节
第四章 口才魅力动人心
口才是实现创想所必需的
用身心去号召
强化自身形象
活用比喻
适当的引用让语言更有力量
令你欲罢不能的乔布斯式口才
眼见为实
幽默的力量
第五章 乔布斯出色沟通的秘诀
创想是无止境的沟通过程
能让危机瞬间化为动力的谈判力
厚脸皮、爱流泪的乔布斯
主导谈判
谈判就是寻找共存之路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
变成自己人
第六章 产品热卖还需营销助力
市场营销左右创想的成功
苹果,营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苹果的“1984”
营销革新带来“非同凡想”
让全世界都谈论苹果
乔布斯的星级市场营销
第七章 将创想与自己的生命相连
创想,靠的是经验
变化造就伟大
结 语 乔布斯的10个信念
附 录 乔布斯年谱

章节摘录

第三章完美设计是如何诞生的“大家说说苹果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乔布斯说完后,几名员工欲言又止。乔布斯突然大声喊道:“问题就出在产品本身!可是,你们当中有谁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产品的哪个部分吗?!”几名员工刚想开口说话,乔布斯直接打断他们,高喊一声:“我们的产品太烂了!苹果公司造出来的东西不能吸引顾客的眼球!”——摘自《商业周刊》以成果定胜负创想是为实现目标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激发员工动机和激情的愿景及完美的计划、支持计划的策划案是创想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仅占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而已。创想是要达成某个目标,必须要有完整的成果。所有的创想都会以成果来分胜负。本章要讲述的正是乔布斯如何创造伟大设计的。和制造产品或者服务行业无关的人,或许会觉得本章对自己的启发意义不大,其实不然,乔布斯开发产品的哲学将启发和唤醒每一个人的洞察力。乔布斯认为,伟大的商业始于伟大的产品。因此,他致力于创造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一个组织想取得非常优秀的成果,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口号和努力,还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乔布斯并不是单靠说创造伟大的产品,而是真正形成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乔布斯首先关心的是开发产品的人员。创想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协助。如果你觉得产品开发最重要,你就必须尊重产品的开发人员。他为了创造伟大的产品,自己先做到以产品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行动,为了创想的正常实施,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且营造宽松氛围。他的这种形象堪称创想家的典范。即使不从事开发产品或者服务的行业,以产品为中心来考察商业也是必要的。对设计追求完美的乔布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一说到设计,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外观,但是乔布斯则用更宏观的视角看设计。开发游戏的时候,负责策划的人叫做Game Designer。“design”(设计)一词从拉丁语“designare”而来,具有指示、表现、成就等意思。关于创想的大部分业务都要把想法和构思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表现出来,指派每个组员完成具体任务,共同成就某件事情。我们从超越产品开发的角度、把所有热情投给设计的乔布斯的形象中,不妨认真想一想设计是什么,这也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解追求极简和精细的乔布斯的开发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追求极简的特性可以创造出极好的产品,对完美的追求造就了苹果和其他公司的最大差别。极简和精细,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两者是可以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咒语”。作创想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追求复杂的倾向,制作产品的时候也不例外,他们总想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却不会想到简单化。制作策划案的时候也不能跳出求“繁”的思维定式,比起单纯的报告书,几乎都想用分量来分出胜负。极简其实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复杂的策划案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构思。在本章中,我们将来探讨一下乔布斯的极简美学和追求极度精细的风格。以开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1997年,《商业周刊》曾对话乔布斯,问他在苹果公司学到的是什么。乔布斯回答说,他学到了公司内部要培育以开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他说,即使带领着伟大的工程师和绝顶聪明的人,也还是需要互相牵引和鞭策。以开发为中心的文化,需要做的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公司的目标。乔布斯不会把公司的目标设定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或者是最能赚钱的公司,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出世界上最伟大的产品,其次才是创造利润。也只有这样才能再次创造伟大的产品。乔布斯把创造伟大的产品当做最高的价值,同时他确信,以开发为中心的任务是要运营公司。他认为,之所以那些曾经威风凛凛、几乎垄断市场的强大公司开始衰落,就是因为掌握主导权的并不是可以创造出伟大产品的人物,而是只会在拉丁美洲等地区扩张事业的销售人员。有趣的是,乔布斯用这样直接的例子指责过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乔布斯和鲍尔默从骨子里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鲍尔默曾担任过宝洁的销售,他的主要业务就是销售。从着装上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引导项目组的乔布斯平时穿牛仔裤上班,鲍尔默则穿西装。乔布斯每天见的人以研发者居多,周围的人几乎都穿牛仔裤,而鲍尔默约见的人都是和他一样穿西装的销售人员。乔布斯非常关心研发者。在麦金塔开发中负责软件业务的安迪•赫茨菲尔德在自己最信任的上司被解雇后,受到打击,想离开苹果公司。当时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斯科特想留住他,这时赫茨菲尔德要求转到麦金塔项目组。斯科特安排当时负责麦金塔的乔布斯和赫茨菲尔德相见。正式会面后,乔布斯决定让他加入麦金塔项目组。乔布斯不是只通知他去报到,而是直接走到赫茨菲尔德的办公桌前,把电脑电源拔掉,亲自将其放到自己汽车的后备箱内,载他到麦金塔项目组的办公室,并在开车过程中,对麦金塔进行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演讲。到了办公室之后,他又亲自把电脑搬到赫茨菲尔德要办公的桌子上,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种情况下,作为研发者的赫茨菲尔德对乔布斯产生了好感,更加埋头苦干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乔布斯只要有自己想要的研发者,必定把他带来。在苹果公司内一度流行史蒂夫•卡普斯(Steve Capps)亲自设计的叫做“爱丽丝”(Alice)的游戏。虽然乔布斯不大喜欢“爱丽丝”这款游戏,但是他知道了制作游戏的卡普斯的实力。卡普斯起初在丽萨项目组工作,乔布斯一看丽萨电脑上市,就直接把卡普斯带到自己的组里。从乔布斯与比尔•阿特金森之间发生的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乔布斯一切以研发者为重。麦金塔的软件研发者比尔•阿特金森出了车祸,听到此消息后,乔布斯立即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奔向医院。在此之前,阿特金森和乔布斯有过多次冲突。有一天,在开会途中,阿特金森突然站起来大骂乔布斯,然后直接走出会议室。但是这一事件之后,乔布斯还打电话给阿特金森,约好一起吃晚饭,之后两人的关系更亲近了。《Byte》杂志上报道丽萨电脑时,阿特金森因没有看到有关自己的内容后大发雷霆,向乔布斯提出强烈抗议。乔布斯解释说这可能是某人的失误,不以为然,随后便去参加与60多名麦金塔研发者的聚会。但是阿特金森挡住他的去路,并且向他大吼,无法忍受的乔布斯也像精神病患者一样冲着阿特金森大喊大叫。一番争执后,乔布斯为了参加聚会,先行离开。即使发生了这么过激的事件,一星期后乔布斯还是安排公司人力资源的人和阿特金森会面,而且阿特金森还被评为“苹果公司特别员工”(Apple Fellow),这是苹果公司给予研发者的最高肯定,此外,他还在与乔布斯吵架之后,获得了认股权。另外一个例子与乔布斯的保密主义有关。乔布斯以严格的保密主义来管理公司而出名。他极度讨厌泄露公司的机密,连测试高保真扬声器的时候,也是在家一个人用黑布遮住进行测试。保密主义原则是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开始强力抓起的,此前苹果处于危机状态的原因之一就是机密的泄露,因此这是理所当然的措施。有一次,一个职员用电子邮件把苹果正在准备中的“非同凡想”广告宣传活动计划发给了自己的朋友,结果这个计划在叫做《Dave Net》的网络杂志中公开了。被惹怒的乔布斯亲自审问那个发电子邮件给朋友的员工,并且严厉追究其责任,那一时期还传出过有人和乔布斯一起乘坐电梯后被解雇的谣言,可见当时严格的保密风气。按照常理,把公司机密泄露给外部的员工,肯定会被解雇,但是那个员工却可以一直上班,因为他是苹果最具代表性的软件Quick Time的研发者。乔布斯如此爱惜研发者,是因为这些研发者掌握着公司全部的运营。苹果为消除中层管理者而努力着。大部分管理者都是研发者出身,所以对技术非常了解,对项目所需资料也非常熟悉。苹果的管理者阶层和实际研发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互相尊重的企业文化流行开来并得到高度认同。曾在苹果上班的阿嘎沃尔说,知道自己的经理也是工程师出身后,他更加努力工作了。以设计和设计师为中心苹果不仅给IT行业带来了变化,而且给设计领域带来了很大影响。开启家用电脑时代的苹果Ⅱ型电脑的成功,归功于采用了彩色图形技术。除此之外,苹果Ⅱ型电脑是PC历史上第一台使用塑料外壳的电脑,使它像家电一样让人们感到亲近,这种设计也是苹果Ⅱ型电脑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苹果Ⅱ型电脑成功之后,电脑行业争先恐后地选用了塑料材质的电脑外壳。麦金塔之后采用了所谓“白雪公主”的独创性方案。“白雪公主”是对产品的形状、颜色、字体、素材、制作方式等方面,按照严格的指南进行的苹果独有的设计方式。以“白雪公主”标准设计的苹果产品受到了盛赞,而且电脑行业也受到了苹果设计的影响。“白雪公主”还作为设计的教科书,给了家用电脑行业一个灵感。但是打破风靡一时的“白雪公主”设计,开启另一个新时代的又是苹果。1997年登场的iMac以看起来糖果般的蓝色透明设计,受到了广泛的爱戴。iMac的成功,让苹果唱起了复活颂歌,不仅在IT行业,在整个行业都引起了透明设计的潮流。自从进入便携式机器的市场后,苹果的设计力量越发强大。电脑是在家里使用的,所以不能向其他人展示和炫耀,但是iPod和iPhone是便携式的,就像手袋和钱包一样,可以一直带在身边。iPod和iPhone因自身宝石般美丽的设计,与精致的手袋和钱包一并列入时尚产品的行列。它们的杰出设计使苹果公司的品牌效应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成为高档名牌和艺术的代名词。苹果之所以在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正在于乔布斯对设计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支持。开发产品的时候,乔布斯完完全全是从设计的角度切入。他认为设计是人类创造产品的灵魂,他对设计与其说是喜爱,不如说是狂热。很多公司大多认为设计只是产品的外表而已,但乔布斯对设计的所有部分却掌管得非常彻底。1996年,他在《连线》的采访中曾谈过对设计的看法:设计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词。有些人把设计单纯地与产品的外表相连。但是再进一步了解的话,其实它意味着产品的运转过程。麦金塔的设计指的并不是单纯的外表。当然也包括外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运转方式。真想作好设计的话,大家必须先清楚地了解设计的含义,也就是说要完全精通产品的本质,不能停留在仅仅懂点皮毛。为了完全理解产品,必须献出你的全部热情。然而大部分人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这种事情上。从上面这段话来看,对于乔布斯而言,说设计就是产品的本质也不为过。所以苹果的产品开发方式是以设计部门为中心的,这也是苹果和其他公司之间最大的区别。乔布斯和设计部门的乔纳森•伊夫天天见面,探讨关于产品的问题。在公司内经常看到两人在一起的身影,职员们把他们称为“Jives”①。苹果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曾在“Cult Of Mac”的采访中讲过苹果和微软在设计方面的差异。斯卡利的朋友因为业务原因,访问过苹果和微软的总部。在苹果的办公室,正在讨论中的员工们一看到设计师进入房间,会立即停止谈话。这是因为设计师在苹果公司内,是最受尊重的人。而且乔布斯本人也亲自与设计师面对面进行工作。斯卡利说,首席执行官亲自听取设计师报告的公司估计就只有苹果一个。相反,微软在这方面截然不同。斯卡利的朋友访问微软时举行了一次会议,参会的人员当中,没有一个设计师,全都是搞技术的人员在那里讨论有关设计的方案。斯卡利说这种方式将铸成灾难。如果不像苹果一样,公司的上层没有掌控设计的话,即使微软雇用多么优秀的人才,也只会被官僚主义所埋没。即使讨论出卓越的设计方案,中间肯定也会有些管理者不予批准,最终产品将成为妥协的产物。苹果的新对手谷歌对设计的看法和微软差不多。谷歌在创业7年后,还没有一位真正的设计师,只有一位接受过此方面正规教育的道格拉斯•鲍曼被聘用,但是他不大赞同谷歌对待设计的方式,所以在工作3年后选择辞职。照他的话说,整个谷歌公司都由工程师组成,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想用工学方式来解决,因为他们把各个问题都转化成单纯的逻辑问题,排除了所有的主观性,只用简单的数据来看待问题,所有的决定过程过于依赖数据,所以在设计需要作出大胆的决定时往往产生障碍。被谷歌的设计环境折磨得精疲力竭的他,最后选择离开了公司。乔布斯为了让设计师主导产品开发,统合运营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设计组、硬件组、软件组在一起研发制作产品的过程,这与传统的开发方式大大不同。乔布斯之所以坚持主张统合性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从概念车得到了教训。在车展上以杰出的设计引以为豪的概念车,在几年后以实际产品上市的时候,销售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一个明明拥有优秀的设计、胜利在望的公司,最终却还是面临倒闭。乔布斯在分阶段的工作方式中找到了原因:设计师把非常不错的设计方案拿给工程师看,而工程师却可能说研发不可能实现。从这时候起,情况就开始有些糟糕了。再拿给负责制造的人员,他们也会回答做不出来,结果产品的设计变得更糟。乔布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准备了从一开始就让所有部门都能参与和协作的统合性作业流程。因此,他从开发阶段就让设计师引导整个开发过程,给予他们权力,同时也给设计师创造了最佳的创意环境。设计师的入职年薪是20万美元,起薪就超过同行业平均50%。具有顶尖装备的苹果设计组的办公室位于公司内部的隐蔽处,是一个保障独立性的空间,连苹果员工也不能擅自进出。苹果的设计组彻彻底底排除了外部的干涉,与其说是身在苹果的办公室,倒不如说是小规模的设计公司更为恰当。苹果的设计组获得崭新想法的源泉在于素材。乔纳森•伊夫常说学习设计的时候,不要总依赖3D电脑技术,要直接利用材料来制作产品。充分理解素材才可以画出产品结构的框架,这是伊夫的想法。苹果设计组也是以这种想法,不断集中研究和分析素材,并进行试验。实际上,苹果正是利用塑料、铝、玻璃、钛、镁、聚碳酸酯等各种素材,创作出了苹果独特的设计。使用塑料素材制作高档的半透明外壳的想法造就了iMac。而MacBook Air苹果笔记本运用了铝素材的设计,采用了一种革新的一体成型工艺。因为外壳只用铝材质制造,所以非常薄、非常有品质感、非常结实,而且还有防止环境污染等附加效果。苹果设计组人员迈克尔说,苹果在决定用哪种设计之前,会先制作出与实际一模一样的模型。而为了制作实际模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可以提前避免以后将发生的失误,从而创造出完美的作品。苹果的设计师可以无任何约束地制作自己想要的10个实物模型。这10个实物模型经过数月的研究后,会归结为3种方案,最终再从中选择一个设计。而且设计师每周都会参加两种会议。一个是头脑风暴会议,在会上可以不受限制地说出自己的任何意见,研发者们也会提出一些疯狂的建议;另一个是制作会议,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会在制作会议上谈论如何把头脑风暴会议中提出的疯狂想法实现。在苹果,设计师并不是单纯提出新想法的群体,这也是苹果和其他公司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当确定了思路之后,设计师会直接前往工厂,为了把自己的设计付诸实践,设计师将亲自主导制造流程。其他公司会按照现有的生产线进行设计,但是苹果不会受到生产设备的阻碍,决定设计之后,苹果公司会根据需要直接更换生产线。慧眼选中乔纳森•伊夫并一度引导苹果设计组的罗伯特•布伦纳曾说过,苹果设计者构思新想法和绘图等倾注于设计业务的时间只占10%,其他90%的时间都用在实现自己想法的制作流程中。设计组人员会常驻工厂几周时间,检查加工情况,问题一出现就可以立刻着手寻找解决方案。苹果的设计组为了体现iMac塑料外壳的透明质感,还专门访问了制造糖果包装纸的工厂。为了大量生产具有复杂工程的iMac,他们还和亚洲合作伙伴一起度过了几个月时间。2001年选用钛制作电脑,首次亮相之前,乔纳森•伊夫和设计组在旧金山的一个仓库中进行了6周的设计,之后还为了和制造厂家进行协商,亲自出差到亚洲。iPod是两种素材自然结合而成的产品,增添了一种高档感。这是采用了一种面上添加多种颜色的叫做“double-shot”的制造工艺。Double-shot是首次运用的新工艺,它是苹果经过几年的铸造技法研究而成的产物。Double–shot工艺法很难适用于iPod,但设计组通过不断研究、试制,终于研发成功。苹果的产品设计和乔布斯紧密相关,因为他会仔细检查设计师拿出的结果,并且迫使他们拿出更好的产品。他想要的不是好的设计,而是伟大的设计。虽然乔布斯没有画过一条线,但是他具有准确捕捉人们所需要的美感的直觉。这种敏锐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虽然没有正式学过设计,但是在开发麦金塔时通过自学,已经熟知有关产业设计的用语。在里德学院学过字体设计的他曾疯狂地探索印刷物的字体和颜色,还曾一度研究过有名的设计师。他仔细研究弗兰克•赖特等建筑大师,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同时也在自己工作的35年期间,亲自和设计师们沟通,完成了多种产品的设计且取得了成功,其实,已没有什么经验比这些更有价值了。乔布斯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自不待言的,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设计左右成功和失败的时代来临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设计的价值,并且努力提升自己对美的敏感度,能够区分具有美感的设计和糟糕的设计。要想像乔布斯一样创造出伟大产品,我们起码要具备能理解设计师专业术语程度的知识。极简的美学史蒂夫•乔布斯的所有行为和哲学都归结于极简。极简不仅是把乔布斯引向成功的箴言,也是理解他的一把万能钥匙。先看看他的打扮:从1998年之后,他一直穿黑色高领上衣、李维斯牛仔裤、新百伦运动鞋,因为它们没有纽扣和皮带,毫无疑问,这是极具简约感的着装。乔布斯的极简还表现在他的私人生活中。他会尽量回避外部活动,只把焦点放在工作和家庭两点上。在他年轻时生活过的房子里面,几乎没有家具和生活用品,仅有的就是椅子、床头灯、立体音响装置。成为知名的年轻企业家之后也是如此,房间里几乎没有装饰,仅有单纯的几件生活用品。乔布斯努力把组织变得简单化。无论谁看了苹果的组织结构都能够一目了然。他明确划分了每个人的责任和权限,把组织结构尽量变得简单,这样可以减少公司政治,也可以使公司像新创公司一样充满活力。他还把公司的目标也最大限度地简明化,这样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乔布斯指示下属的方式也非常简单。有一次他指示开发组制作用DVD储存数据的程序,接到指示的开发组利用3周时间制作样机,然后和乔布斯开会商讨。研发者详细整理出了如何运转程序,准备妥一切之后进入会议室。但是乔布斯连看都不看资料一眼,直接到白板前面,画出四角形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摘自2010年《快公司》):这里有个窗。然后把DVD文件拉到这个窗口,点击一下,就能复制。这就是我们想要制作的。乔布斯的极简也显示在产品的整合方面。当他重返苹果的时候,苹果有很多产品系列,包括当时销售的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掌上电脑等40多种产品,当时最大的问题在于麦金塔的型号太多。这种产品系列太混乱、型号太多的局面,最终甚至到了影响苹果制作如何选购麦金塔的宣传画的程度。这时乔布斯把麦金塔的产品阵容尽量缩小,将麦金塔分为便携式和台式两类,这两类又分为一般人用的普通电脑和专家用的专业电脑。把产品类别简化为4个领域后,相关人员说这是疯狂之举,但是这样一来解决了让他们最头疼的库存问题。他们不仅把库存从4亿美元减少到1亿美元,还增加了收益,从破产危机中起死回生。就像苹果的iPhone和iPad一样,一年只发布一个型号,尽可能地简化了产品阵容。苹果的设计也是出自极简的美感。2003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乔纳森•伊夫曾这样说过:我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极简性。给大家展现最坦然的单纯,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差异化不是我们的目标,制作和别人不一样的产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为创造极简产品为目标而探索的成果就能成就差异化。乔布斯推崇达•芬奇,深刻认同“极简就是无止境的优雅”之说。他与乔纳森•伊夫合作创造的苹果产品包含着他们追求极简的哲学。苹果最具代表性的iPhone、iPod、MacBook是电池一体型,很多用户对此抱有不满,但另一方面,这恰恰表明了苹果为了设计的极简化,连一个小小的缝隙都不允许存在的执著。提到无缝设计,不得不说一体成型工艺。用整铝合金完成的一体成型设计很好地展现了追求极简的苹果独有的特征。乔布斯不大喜欢螺丝,所以在设计新型Mac的时候,他指示设计人员连一个螺丝都不能使用,当他在样机的把手下面发现了一个螺丝后,直接解雇了那个设计师。体现了极简主义、具有完美设计的典型产品就是第四代iMac。乔纳森•伊夫修改了现有的iMac后,完成了一款灵巧的设计。但是在乔布斯看来,设计没什么不好,但也没有特别优秀的地方。回家后乔布斯叫伊夫来他家,并在乔布斯夫人精心栽培的菜园内散步,聊着关于设计的话题。当时乔布斯说,就像庭院的花朵一样,所有的要素本身必须充实。乔纳森•伊夫明白乔布斯的意思,就是要尽可能地消除不必要的要素,于是他又着手构思新的方案。当时乔布斯举的是向日葵的例子,受此启发的伊夫花费了不到一天时间,就画出了向日葵形状的iMac G4的设计图。对简约的执著追求也展现在产品开发方式上。乔布斯在iMac中去掉了软盘驱动器,在MacBook Air中去掉了光盘驱动器。在2005年的特别活动中,他发布了苹果制造的遥控器。当时乔布斯展示了以苹果风格制造的仅有6个按钮的遥控器,他表示这个产品很好地体现了苹果是怎样的一个公司,并且还和按钮超过40个的捷威和惠普制造的遥控器进行比较。看看苹果的遥控器和其他公司的遥控器进行比较的照片,没有比这个更能展示苹果的设计理念了。对极简的不断追求成为苹果在用户界面上进行革新的原动力。苹果的界面是最大限度地去除复杂元素,不断反思和努力的杰作。用以图形为基准的操作系统武装全身的麦金塔,把现有的复杂界面转换成直观而单纯的界面。其他电脑用键盘上的众多按键来实施的命令,麦金塔只用一个鼠标就可以完成。iPod的成功要归于一次性寻找数千首歌的按钮。乔布斯指示设计人员把iPod的按钮最少化。只有减少按钮,才能容易操作。每当增加新的功能或菜单的时候,苹果就会不断地自问自答,看它们是否是必需的构成要素。为了除去不必要的部分,乔布斯会喊出1 000次的“不行”。这番控制的结果是,iPod没有电源按钮。乔布斯原本连菜单按钮都想一并除去,但是因研发者的一再坚持,才最终放弃此想法。iPhone也把极简的含义诠释到了极致。iPhone去掉了键盘和手写笔,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全部操作。这种简单的界面,给手机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有趣的是,iPhone初次亮相时,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取笑iPhone价格贵,而且没有键盘—这正是体现苹果和微软差异的一个实例。微软追求的是,只要有成功的产品,就会在此产品上增加其他功能的添加设计,但是苹果追求除去不必要功能的减除设计。这种特性在平板电脑的设计理念上也充分体现出来。2002年,微软展示了在现有电脑上增加触摸板和手写笔的平板电脑。而2001年,比尔•盖茨第一次介绍平板电脑的时候曾自信满满地说过,这将是5年内最畅销的平板电脑。当乔布斯带着他的iPad亮相市场后,盖茨对没有键盘和手写笔的iPad给予了漠视。但是iPad在上市8个月内创造了1 500万台的惊人销量,又一次改变了世界。这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能说比尔•盖茨的想法就是错误的。也许有一天,现在的iPad也会增加键盘和手写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追求极简的乔布斯是以除去某些东西来创造革新的,虽然我们经常听身边的人说他一定是疯了之类的话。

编辑推荐

《只为完美:乔布斯撼动世界的创想力》编辑推荐:他不断自我超越,追逐极限,他说:“我们只想做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产品。”微软的盖茨说,与乔布斯共事是无上的荣誉。谷歌的佩奇说,乔布斯一直激励着我。英特尔的欧德宁说,乔布斯是真正的天才。让改变世界的一群人交口称赞,乔布斯究竟有何不同?作为一个让人们生活更为丰富的管理者,乔布斯为何能创造出如此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因为完美,只为完美!当乔布斯的创想力插上完美主义的翅膀,世界因他而改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只为完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革新在这里已成了平常,追求完美已成了寻常。跟着心的指引走!
  •   完美主义者是如何撼动世界
  •   书还不错,大部分事情看传记什么的就行了,要了解的是他的创造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   孩子喜欢乔布斯,让她感受别人成功的乐趣。
  •   还不错 快递员蛮好的 由于家里没人,让他跑了蛮多次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