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凡卡•雷马斯瓦米 弗朗西斯•古雅尔 页数:262 译者:王虎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荐序一思想互联下的创新回顾网络经济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慨叹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变化的同时,也一直在苦苦追寻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希望能够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经济带来的尘埃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幸好在这近20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积攒了对未知新领域探索的宝贵经验。本书作者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了“群体创造”这样一种共性的趋势,并阐述了建立“群体创造”模式的要点和基本思路。这不论对那些急于走出工业经济暮霭的人,还是对那些迷失在网络经济迷雾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理解,这本书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新经济创新模式的典范。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联系纽带就是信息的传递,当信息联接模式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生态系统必然会发生彻底的变化。这一点在印刷术、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充分体现。所以对信息联接模式的分析是了解社会生态系统演变的基础。互联网发展早期,我们对其带来的信息联接模式变化的认知主要在速度和范围方面,认为它不过是对工业经济某种程度的拓展和加速。但随着社交网络等一系列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证明了这样一次信息联接模式的变化远不止于速度和范围,而是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一次彻底的革命。因为借助于互联网,我们实现的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的互联、人的互联,而是思想的互联。在思想互联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价值都可以得到尊重,这些来自不同智慧头脑中的思想可以互相碰撞、借鉴、补充、启发,从无序到有序、从散乱到集中、从微小到宏大,从而迸发出我们在工业经济时代无法想象的力量,并带来“群体创造”这样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环境下,社会经济的主体已经逐渐从侧重物质生产的企业向人类思想的根本源泉——个体的方向转变。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传统的思维已经让我们习惯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模式,但无论企业表现得多么重视消费者,传统的做法往往还是在背离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已经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不管你愿不愿意,他们事实上已经融入你的企业:通过微博、论坛、社会网络,以及每一个企业中的每一个年轻员工的思想。消费者已经不会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接触点来接触你的企业,所以,那些传统的营销模式正在坍塌。面对这样的主体变化,最为重要的就是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人,包括企业所有的合作伙伴,努力建立一种更好地促进实现每一个人思想价值的新模式,并在让每一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的过程中,实现组织的价值。推动这场变革的力量也不再是单纯的物质追求,如果在一个物质生活尚不富足的地区,是很难实现群体创造这样一种商业模式的。“群体创造”这样一种价值创造形式所依靠的是人对美好世界的更为本源的追求,也就是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正是由于这些非物质的个体因素的生产力化,才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群体创造的过程中来。本书所阐释的理念将为我们开启一个不同的视角,从而让我们能深刻思考技术进步、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问题。书中精选的案例覆盖范围广泛,从传统制造行业到新兴服务产业、从商业模式到企业运营、从教育到科研、从企业管理到社会管理,每个读者都能发现自己熟悉的案例,从而深入领会作者所探讨的群体创造的精髓,思考我们所处环境即将发生的变化。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意识到大众参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类社会的下一步发展必然是基于对个体的尊重以及个体能力的释放。当所有人都能通过网络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所倡导的群体创造理念就能够发挥真实而强大的力量了。衷心希望本书能够进一步激发每一个人对新经济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让我们把思维互联,共同书写人类社会的新篇章!朱岩2011年8月于清华园推荐序二这本由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文卡特•拉马斯瓦米和资深全球顾问弗朗西斯•高哈特合著的《众包2:群体创造的力量》是一部开创性著作。本书将最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方法论提升到更加高效的层面。“群体创造”,即指企业与其各种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新的方式和途径群体创造价值。它为企业管理者介绍了在21世纪如何将这种群体创造产生的价值,转变成新的企业竞争力。本书创作基于一个基本前提:企业内部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够解决企业所遇到的全部问题。“群体创造”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组织内外各个层面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分权,由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方法演变成与其客户、用户群体、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员工团队积极互动和参与的集体价值创造的方法。本书介绍了一系列成功运用“群体创造”方法论并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如:耐克、星巴克、戴尔、苹果商店、乐高、雀巢、诺基亚、思爱普和俱乐部旅游观光株式会社。“群体创造”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施:由内及外和由外及内,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厚的回报。“群体创造”不仅能够提高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而且较之于其他创新方法成本更低。通过生动而清晰的描述,作者讲解了如何确定内部和外部“群体创造”的性质和范围,同时分享了“群体创造”的整体蓝图和具体步骤。“群体创造”,即企业通过组织和激励不同角色的人群运用新方式互动,以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传统的理念认为企业由上至下地控制着创新流程,但是“群体创造”的基本理念是:创新应该作为一个公共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群体的力量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革命性理念和方法将为众多中国企业带来极大的启发和影响,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创造力并实现创新价值。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中央积极推动七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能源储备、环保产业以及下一代信息技术等。政府旨在推动中国的工业重心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与服务产业,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创新将作为这次经济转型的关键。因此,本书中文版本的发行对于中国读者来讲恰逢其时。中国的商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依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快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定位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商业成功。”理解并应用“群体创造”能够帮助企业加快前进的步伐。本书的第十章介绍了开放式战略,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整合多种需求和观点,运用“群体创造”的方法来制定战略,融合战略规划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员工、客户、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领先的中国企业已经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论有效地执行其战略。过去10年中,许多成功经验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工具。在设计和梳理企业战略的过程中,企业的中层和高层管理团队通过研讨战略地图的方式统一战略思想和具体目标,并在分解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发挥核心骨干成员以及中层管理团队的力量,共同设计企业各职能和业务部门的战略重点。很多知名企业(包括宝钢、青岛啤酒、新奥集团等)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和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收益。第八章中提及的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通过“群体创造”的方式建立了平衡计分卡体系,广大的中国企业会发现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新方法。我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运用“群体创造”的理念去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并实施转型,最终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众包2:群体创造的力量》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实用著作,运用鲜活案例为中国读者带来战略性的收益。书中分享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原则将帮助我们在当今和未来共同努力实现战略性创新,取得经济和民生方面的双丰收。孙永玲博士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合伙人,博意门咨询公司创始人
内容概要
群体创造的到底有多么大的魅力?苹果运用群体创造提高了创新的速度,扩大了创新的规模,两年内为它的应用程序商店合伙开发人赚取了十亿多美元利润,在市场价值方面甚至都超过了微软;星巴克推出了在线平台来挖掘消费者的创意,快速高效地完成了经济的转型;联合利华利用群体创造重新设计了生产线(比如夏士莲洗发水),重振了经济增长;耐克通过群体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个计划让一百多万参与者能够彼此互动,并与公司互动,实施计划的第一年就增加了10%的市场份额。
企业究竟如何做到群体创造?
群体创造包括重新定义企业和个人的互动(个人包括消费者、企业员工、供应商、合伙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让他们投入到价值创造的过程当中,感受多种体验,并制定新的突破性战略、设计有趣的新产品和服务、改变管理流程、降低风险和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忠诚度和回报。
在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两位作者与很多世界著名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体验,该书中提到了许多世界一流企业运作群体创造的详尽实例,让你彻底明白,企业如何利用各类“参与平台”、如何重建内部管理流程,以便发挥出群体创造的力量。
你所在的企业还在固守传统的质量和精益思想的流程图吗?还在担心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利润吗?现在,你需要的是一种新的视野和新的实践——群体创造!
作者简介
凡卡?雷马斯瓦米,密西根罗斯商学院行销学教授。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宣扬、教授、讨论群体创造,并对许多想成为群体创造型企业的机构进行了指导。
弗朗西斯?古雅尔,“群体创造合作体验”的主席兼创始人。作为咨询师和导师,他帮助了世界上很多机构实施“群体创造”;他参与编写的《企业转型》广受赞誉。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第一部分?价值的群体创造
第一章 成为“群体创造”的企业
耐克:“群体创造”的企业
星巴克的企业转型
群体创造:从现在就开始
第二章 “群体创造”的原则
俱乐部旅游观光株式会社中的现场会议
戴尔的顾客参与
苹果公司零售店:零售体验转型
乐高积木的实体体验和数字体验
iPhone手机:移动参与平台
雀巢和诺基亚的客服中心转型
葛兰素史克的非处方减肥药阿莱:利用私人社区空间
印度斯坦联合利华、思爱普和英图易公司对公共社区空间的开发利用
第三章 群体创造型创新
Camiseteria:消费者作为设计主力军
华歌尔开启产品研发大门
创意无界:Orange
挖掘各方智慧:摩斯拉和意诺新
苹果内部的群体创造
IT的群体创造型创新:印孚瑟斯
商业新机遇:IBM和壳牌
第四章 群体创造带来商业网络的革命
兄弟:经销商参与到商业网络中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合作伙伴与小企业的互动
丰田赛恩:搭建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桥梁
美国压榨园葡萄酒厂:“群体创造”生态系统
第五章 用群体创造构建社会生态系统
印度烟草公司的“电子乡村会所”
小型企业的参与:BEME
环境和社会效应:ABB(阿西亚布朗勃法瑞公司)
非营利性公民领域:爱创家协会
第六章 搭建群体创造的平台
扩大体验空间
扩大互动的范围和规模
扩大平台链接
扩大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共同设计”的崭新一页
第二部分 管理中的“群体创造”
第七章 “群体创造”中的企业转型
法国邮政零售部门的群体创造型革新
企业转型新观
第八章 引领“群体创造”的企业
思科的管理改造
印度计算机有限公司:围绕员工体验的组织设计
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成长所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 超越传统企业流程:群体创造参与体验
Predica保险公司:“群体创造”的新产品管理模式
群体创造的新战线
第十章 开放企业战略
凯泽化工的“群体创造”战略
企业战略:一个“群体创造”的发现过程
第十一章 “群体创造”制度变革
察亚纳瓦拉银行:“群体创造”慈善事业和公民银行
首尔:市民参与决策制定
南里奥格兰德的2020议程
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寻找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平衡点
结束语 “群体创造”声明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察亚纳瓦拉银行是西班牙的一家储蓄银行,总部设在西班牙南部纳瓦拉省的首府潘普洛纳。和西班牙其他的储蓄银行一样,察亚纳瓦拉银行是一家地区性的非营利银行,其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作出社会贡献、支持当地社区。察亚纳瓦拉银行从建立之初就有着金融和社会的双重任务,也会将部分赢利分配给社会建设和福利事业。西班牙的储蓄银行都是以“具有社会目的的私人基金”的法律形式成立的,它们的税金可以全额抵免,可以自由地开展业务,并和西班牙发达的银行系统中的其他金融机构展开竞争(西班牙银行系统为4 500万人提供服务)。在这个“后大型国际银行”时代,误导性业务层出不穷,西方民众对此极为愤怒,察亚纳瓦拉银行的赢利能力和顾客参与度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效仿的。察亚纳瓦拉银行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戈尼于2002年走马上任,并致力于让察亚纳瓦拉银行在西班牙银行系统中脱颖而出。西班牙银行系统中有60多家储蓄银行,所有这些银行都会投资一些社会事业(一些大型银行会投入其收益的1 7%至30%不等)。当时,察亚纳瓦拉银行的社会事业投资和其他所有储蓄银行遵循着同样的模式:银行董事会决定投资去向,作出高度政治化的决策。戈尼为董事会提出建议,将察亚纳瓦拉银行的社会事业投资交到顾客的手中,他说道:“以往作决定的人现在要把决定权交出来了。”2004年1月,一项名叫“你选择,你决定”的计划新鲜出炉,该计划允许顾客在察亚纳瓦拉所支持的七项社会公益事业中进行选择,表达自己的偏好。察亚纳瓦拉银行还将顾客的信用卡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显示顾客的选择,增强他们对该计划的认同感,也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系。
后记
结束语:“群体创造”声明以下是对“群体创造”理念中重要概念的总结,这些概念贯穿于全书所列举的例子之中。1.“群体创造”的企业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它们注重所有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的体验,而它们的体验源自与产品和企业流程以及人的互动。“群体创造”的企业通过参与平台与众多参与者共同设计上述互动。新的体验和体验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是这一过程结出的丰硕成果,而参与平台就像是孕育果实的树木。2.“群体创造”有三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它们是:参与平台、人的体验以及与个体群体创造的协作过程。3.参与平台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产品本身、现场会议、网站、零售商店、手机、客服中心、私人社区空间、开放社区空间等。这里,相对于技术来说,推动参与过程的理念更加重要。某些网站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但仍“以企业为中心”。比较之下,面对面的会议反而有更高的“群体创造”性。而要向“群体创造”的模式过渡,就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因为大规模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很高的成本。4.人的体验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管理者把体验当做价值的基础,就会按照“群体创造”的模式设计企业的产品、流程、管理职能,以改变互动的性质,使体验变得有意义、有价值。管理者需要采纳一种体验思维模式,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注重产品和服务。5.由于体验的价值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人是不一样的,企业必须和个体一起群体创造价值,包括顾客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有企业员工和其他内部参与者。“群体创造”产生的巨大力量,其源泉是一个综合体,它集合了参与平台、人性体验和一个集深度见解、知识、技术和创新于一体的协作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个要素都得到了相应的价值。6.人的体验的总和(不管是现在的还是未来可能的)超越了任何一家企业对体验的设想。在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里,不管多么注重共同参与者的体验,仍需要通过实时的可视化体验以及针对体验的对话获得一些见解和启示。而这些启示会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让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人性体验。7.人们常用的“用户”这一术语限制了人们潜在的创造性作用,同时也限制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意义。管理者通常使用“用户”一词,这也加强了他们的一种思维定式,那就是“企业、产品为中心”,而非“以人为本、以体验为中心”。而后者才是“群体创造”的根本。8.参与平台的设计必须不断发展成“群体创造”过程的一项职能。群体创造的设计理念对保持参与平台的活力至关重要。在企业开放创新过程,吸纳全球各地的人才的同时,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群体创造”的设计理念而变得更好、更有效。关键在于将创新的过程视为一个“群体创造”的互动过程,与顾客和参与者展开互动,利用视觉化体验的优势,给企业带来新的启发,让其体会到究竟产品、体验的哪些方面是有价值的。9.“群体创造”的设计理念在持续不断地打破企业内部平台设计者针对体验的思维定式,让设计者们从参与者那里得到启发,从而在产品和流程的设计中作出更有意义的改变,扩大共同价值。从长期来看,“群体创造”的设计模式会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效力,同时也会降低企业和社会风险。10.与众包和集体协作相比,创新的“群体创造”更胜一筹,它与参与者一同开发创新过程。此外,“群体创造”的创新过程融合了企业内外部人力和人才的体验。无论企业最终的产品是标准的、定制的还是个性化的,这一创新过程都始终奏效。全方位地提高参与度,“群体创造”的创新过程将蔓延至整个企业网络。11.协作工具、信息网络和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推动企业开发商业网络中的新型参与模式。价值链中的各方参与者群体创造、改善、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往往要借助于一个“节点企业”的领导力和执行能力。企业的商业网络中的各方要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交流互动之中。这些“群体创造”性的互动会为提高商业网络中的共同价值开辟新的道路。12.成功的节点公司会为商业网络打造参与共享平台,一方面吸引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参与,另一方面也把终端顾客和用户吸纳进来。这些公司将“群体创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把价值链上游的群体创造和下游的群体创造联系起来,并从供应方和需求方两个方面改变创造价值的模式。13.要想在企业生态系统中通过“群体创造”获得最大收益,就需要构建参与平台,让多种多样的参与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加入参与平台之中。“节点公司”在这些平台的设计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领导作用。将不同参与平台的体验持续不断地联系在一起,将会释放出各种不同的共同价值。14.“群体创造”致力于让各种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参与者持续不断地进行接触,以构建社会生态系统。“群体创造”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并为企业创造了可持续增长的广阔机遇。企业可以利用“群体创造”的发展模式更好地处理经济效益、环境管理和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公民部门的“群体创造”能够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的体验更有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志愿者的积极性。15.要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会生态系统就必须超越“以企业为中心”的“行善得福”的传统观念。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要有发言权,也要获得利益。所谓“多赢”战略是和他人一道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群体创造”模式的本质正是“多赢”,“群体创造”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降低社会风险。“群体创造”最终会提高所有企业的社会正当性,无论是私营企业、社会企业,还是公共企业。16.成功的企业改革是与改革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创造”而实现的。企业向“群体创造”范式的转型会有不同的形式:由内而外、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领导改革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就是在“员工或内部的群体创造”、“顾客或社区的群体创造”和“合作伙伴或企业网络的群体创造”这三者之间构建桥梁。17.大多数知名企业的领导者大可不必“翻江倒海”,而只要认清“群体创造”的机会源泉,这种源泉对企业有着战略意义,为企业向“群体创造”企业的长期转变培养关键能力,比如试验、学习还有执行“群体创造”管理流程的能力。18.各方参与的创新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组织性和社会性挑战。创新的“群体创造”过程需要技术支持,将创意付诸实践也需要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必须能够灵活适应大规模的群体创造的交流互动。19.企业领袖必须采纳一种分散式的战略观念,使各方参与者能够参与到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设定广泛的主题和支持计划,鼓励实施群体创造的战略。支持计划和项目要在企业和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人群之间展开,他们是顾客、企业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而他们也会为企业带来创意,赢得效益。20.企业越来越需要将自身重新定位,脱离“单一公司的业绩表现”的模式,向“基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业绩管理体系”转变。通过参与平台,众多利益相关者可以“群体创造”出“共同业绩模式”。21.如果企业将个人置于管理流程的中心位置,那么重要的个体和公司就可以“群体创造”出个人业绩计分卡。个人的目标可以“自下而上”地融入企业的整体计分卡之中,最终形成一个群体创造的业绩管理系统。22.跨越传统界限,学习、培养、分享和运用知识,这种组织能力将会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群体创造”能力,这对企业的战略性风险管理至关重要。23.“群体创造”企业的战略性参与结构是基于企业的互动能力和各参与平台之间的联系的,参与平台囊括了顾客、员工,以及其他所有企业内外部相关人士。企业的战略结构必须强调企业内部人力资本之间社会联系的重要性。企业要想“群体创造”出独特的顾客体验,就必须在企业内部“群体创造”出独特的员工体验。企业内部管理的“群体创造”必须对顾客参与发挥支持作用。外部价值的“群体创造”和企业内部管理的“群体创造”,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会为企业带来持续和弹性增长。24.政府治理也必须向着“群体创造”的方向发展,齐心协力,公开透明,扩大共同参与,建立共识,创造联合的解决方案。政府逐渐脱离“单向”体制,不再单纯地把法律强加给公民,为公民提供服务,而是朝着“群体创造”的体系迈进,在这里公民、公司、公民组织可以一起创造共同价值。公私之间的“群体创造”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之间的平衡点,也能实现公民对反应更加迅速的政府的期望。25.“群体创造”的企业有能力改变个体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向“群体创造型经济”的进化基于私人、社会和公共企业之间的交融,营造丰富而有意义的人性体验,发掘和实现人类无限的潜能。当众包开始时,有一点很重要:要将任务分得尽可能小。法律学者和作家尤查•本科勒在他的书《网络的财富》中把这称为“模块化”。他把“模块化”定义为“某个项目的属性,是指解决一个项目时自上而下把项目分成若干模块,直到不能再继续分解,在被组装成一个整体之前,每个模块能独立制作”。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大众很蠢,而是因为他们很忙。本科勒写道:“尽管很多人有取之不尽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但他们的空闲时间和注意力不是这样的。”这体现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业已形成的工作方式:比如,博客内容可以短到只有一个链接,也可以长到写成一本书。这个基本的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类众包当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运用“鼠标工作项目”测量环形山,并将它分解为5秒钟一个的小任务。因此,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来决定分析多少环形山。Threadless网站的访问者可以自由决定为多少T恤投票,如果时间允许,他们还可以创造自己的设计。在iStockphoto,人们可以仅仅上传一两张照片,也可以成为“检查员”—每周花40个小时检查其他参与者上传的照片,确保他们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没有侵犯版权。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保证任务的本质够单纯。同样,这也不是因为大众愚钝,而是因为他们多样化。当人们问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为什么他的网络百科全书做得这么好时,他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知道维基百科的每一个条目该写些什么。试着将你的需要说得简单明了,就会极大增加人们想要参与的概率,比如,“寻找二流职业球队联盟的最佳投手”,或者“将这段话译成法语”。7.牢记斯特金定律因为潜在的受众数量(理论上也就是网民的数量)超过10亿,参加某个公开选拔的人数将不可估量,而大部分反馈的结果—比如亨氏公司、潮流电视网,或者本书中出现的其他例证—说好听点,无法达到你对质量的期望标准。斯特金定律认为,任何事90%都是垃圾。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采访的那些人认为,这还是保守估计。我已经论证过,科技有无数种衍生和扩散的方式,这导致大众在知识、能力和品位方面都会有所提升,但这种受欢迎的发展还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我怀疑,即使那时,真正的人才仍然是稀缺品。众包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为这样的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但慧眼识英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下一个法则的主题。8.牢记10%:对抗斯特金定律众包给了我们两个无价之宝:第一,提供了一个场所,你即使没有天资也缺少能力,仍然可以在这里打发业余时间。第二,将那些很少有人能看到的冒险之作掩埋,这是件既无情又慈悲的事。大众倾向于在网络上发布众多低质量的东西,如果说众包真有魔法,那就是纠正这种倾向的能力。换言之,如果你经常不顾质量,随意提交内容,别费劲去筛选了—采用方便又民主的方法,把这些交给大众去做,让他们在乱石堆里找到最好最璀璨的钻石吧。9.社区总是对的这是对“仁慈的独裁者”原理的补充。社区的确需要一个决策者(这个人同时也是助手、安慰者,偶尔还是某种纪律的监督人),但最终,正如尤查•本科勒在莱纳斯•托瓦兹的例子中说的,独裁者的权威是道德上的,有说服力的,但不是绝对的。你可以试着引导社区,但最后你还是得听它的。10.不要问大众能为你做什么,问问自己能为大众做什么我将这条法则留到最后是因为,如果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我的认识,那就是它:当某人或者某个公司给了大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众包的工作才能完成得最好。对这种说法的另一个理解是,成功的众包要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某件事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来参与,是因为人们需要满足一些心理、社会或者情感上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不会参与了。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转变一般雇佣关系中的思路。如果iStockphoto建立社区的目的是创造廉价的业余摄影师劳动力,它可能会失败。而利文斯通本来的打算是创造一个网上家园,热心的人可以在这里分享作品,给其他人的作品提提意见—哦,是的,可能还能顺便赚上几美元。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所阐释的理念将为我们开启一个不同的视角,从而让我们能深刻思考技术进步、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问题。 ——朱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实用著作,运用鲜活案例为中国读者带来战略性的收益。书中分享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原则将帮助我们在当今和未来共同努力实现战略性创新。 ——孙永玲博士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合伙人、博意门咨询公司创始人由于通信费用的减少和沟通的增多,如今人们已经可以给价值创造的过程注入更多的动力,实现自下而上的价值创造。这就是群体创造的变革,也正是这本书的作者们力图在书中解释和阐述的。在这个新的时代,社会日渐网络化,企业管理者们,读读这本书吧,你将受益匪浅! ——纳拉亚纳·穆尔蒂 印孚瑟斯集团董事长在乐高,我们也在进行群体创造,而目前它已成为实现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鲜活事例和指导原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以何种思维方式、切入点和手段来实现群体创造,而这也正是实现成功群体创造的关键所在。 ——约根·维格·克努德斯托普乐高集团首席执行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