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行者 页数:245 字数:12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一行者:孤独里呈大气素黑 香港心性治疗师、作家2008年,认识了行者。那年,他23,我39。我们都曾放下一切出走,那年,他16,我28。他没有长大,我没有长大,可我们在成长。认识至今,他一直在浪流,追随内心的呼唤,把最珍贵的青春压上去。出走是他和我修行、出家和安家的共同点。他说:“心安处便是家,外逐无非更替。”我说:“离家不过是回家,哪里感到安心,哪里就是家,流动好,停留好,无须执著。”他曾跟我分享他出走的点滴:“在石家庄的一个农村,白天打发时间,晚上坐在村外的田地里看星星,思想宇宙、人生、个体、社会、历史的关系,没有答案……”他在早期的流浪中曾把自己绑在树上睡觉,在东莞走去深圳的路上基本都在附近村民的坟墓边借宿过夜,在无人区和沼泽地几乎绝命,遇到一个酿香水的人,还曾借宿一户农家帮他们一起接生小猪。种种事迹,其实生活和野人无异,若无食物随缘而取,若无住处有安全的地方便睡。以手代枕,踏遍天涯,以流浪的方式历验生命,保存童真。我羡慕行者,男人独行总比女人方便和自由。我常想,假如我是男人,我不会是个作家。那年,行者用一首歌的最后一个字,决定了要出走的城市,就这样走了很多年。类似的出走方式,似曾相识。20年前,我和Y在早餐桌上,轮流说出两个字的地名,最后选了最喜欢的名字便出发,穿过超越时空的树洞,发现别有天地的破码头。18年前,我带了照相机,跟面前的C说:给我一个脑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地名吧。他说了,我欣然出发,发现安睡半山的墓地,拍了很多安魂的照片。14年前,心里跳出英文字母B,于是选择开往英国南部海边小镇Brighton的公交车,经历了前半生最重要的改变。行者是我的心灵挚友。跟我靠近的心灵挚友,大概都拥有两个特点:第一,跟尺八有缘;第二,还散发着童真,没长大地成长着。行者有次笑我看起来像20多岁的女孩,我确实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已回到19岁,大概还要退到9岁。他说自己在成长,却在人群的社会里丝毫不懂人情世故:“说自己年轻,可现在已经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还有许多时间可以浪费和挥霍的少年。但这颗童真的心是天性,学多久怕也是难以忘却的,忘形时总不免有小孩子的一面。”2010年他当国学杂志的编辑,替我做了一次深度专访,两个小孩一起深谈关于修行、尺八、孤独和爱欲的人间事。他最后引用了《无量寿经》中的话:“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嗯,这不也正是素黑式的自爱信仰吗?我们平时不多话,能交心,正因为我们都深切地明白尊重安静和孤独的神圣。大概行者和我都一样,深感说话和文字太虚弱,无法表达出走的宽度和空静。要用文字把半生经历记下来是艰巨和孤独的工程。他花了五年时间写成这本半自传小说,大概也是不得不停笔,不然没完没了无法对自己交代,反正流浪的路还在一直走下去。而我却还没开始写,只想靠近更单纯的音乐。文字就是思想,思想难免太复杂,纯粹一点可以吗?可以的,于是,我们更多是分享尺八和古琴。在国内,行者是我认识的尺八朋友中,最单纯地爱护和尊重尺八的人,吹完尺八会微笑,心满满的样子。第一次见面,在北京,他带了尺八来,我们几乎没说其他,反正什么都不重要,我干脆给他吹我的长管黑尺八,他也用他的松韵尺八吹了一曲《虚铃》给我听。我们还即兴交融了一阵子,单纯得像两棵竹子的相遇,遗忘时间、遗忘地方、遗忘对方、遗忘自己,只剩下竹子和声音的共振。因为尺八的纯粹,因为我们愿意保存尺八的纯粹,我们变得更纯粹。他常说:“我想回到山里去。”属于原始,跟城市无关,难得单纯的幽人活在这个复杂的世代,确实有点不可思议的时空错置。他一心只想着修行、出家和中华传统文化。他偶尔传诗集给我看,传尺八音乐给我听,还说也许以后可以教我一直想学的古琴。虽然宁愿远离人群,对世俗人情并不关心,但异于一般粗心自我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行者待人接物温暖和细心,少说话,多用心,懂得照顾朋友。怕我人在异乡又是迷路狂,他会确保我安全回旅馆才离开;下雨了,他会在电话里温柔地叮嘱我要打伞,小心认路。我笨手笨脚时,他会在旁边替我照顾好尺八。对这个超现实的年轻人,暗里我一直怀着心愿:希望他能好好保护自己的单纯,希望大家别只把眼睛放在他干净的外表和传奇的故事上,正如也别把关注点放在我的黑上一样,我们不过在诚实地活着,分享生命的单纯和美好。我们都需要私密的空间,跟安静在一起。可是,我和他一定程度上都活在被标签的媒体世界里。某次我们感慨媒体文化的浮躁,他说:“我不大喜欢标签和定义,因为城市中一切都很快,忽略一个人很容易,认识一个人也很容易,但是认识对一件事情和一个人很难。我希望这样表达自己:我是一个吃喝拉撒的人,从生到死扬起又落下的灰尘,和任何人都一样。只有在修养自心的时候,我才认为自己是一个衣食住行的人类,一个且行且歌的行者。”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行者要分享的,是他对生命、理想和单纯的敬爱,而不是他的个人标签。他的传奇,来自一股属于生命的,超越年龄、性别、思想、国度的干净能量,属于出走的勇气和修行的谦逊。别人也许看他很自我,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看到的行者,却是在小我里怀大气。一直记着他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没必要担忧现在,放眼看现在不过是几十年人生中的一小步,这样也过不去的话怎能走下去?该来的自会来,先做自己随性想做的事。”孤独乐活并不难,胸怀大气却不易,需要单纯的心,边修边行。行者的修行人生,孤独里呈大气。2011年4月10日素黑于香港序言二天地行者,自在人生春树 作家、诗人、美国《TIME》封面人物行者穿着汉服,穿过北京最繁华、游客最多的南锣鼓巷,穿过游客和胡同居民好奇打量他的目光,来到我的寓所和我聊天。我们算起来见面的频率不算低,上一次见面是几个月前,在他自己租的中央美院附近的房间,他给我吹了尺八,我们喝茶、聊天。这次他给我带了两盒茶,一盒是绿茶,一盒是他的朋友从英国寄来的红茶。因为他知道我最近想喝点茶,说自己对茶有着些许的了解。他现在潜心研究中国文化,自然对茶也有涉及,这或是件相辅相成的事。我们是多年朋友,对于对方的成长与成熟都看在眼里,那些痛苦和迷惘自然也逃不过对方的视线,我们更见证了彼此成长的关键时刻。但即使作为他多年的朋友,我依然对他的成长深感兴趣,因为他身上有太多传奇之处,有太多值得书写之处。早在几年前,我就为他写过一首诗。那是2005年,我们作为诗友第一次见面,他那时并不叫“行者”,而是叫另一个笔名。那天他穿着简单干净的蓝色衬衫和一条已经磨得粗糙的牛仔裤,在阳光下笑着向我走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那时他是一个行走各地的少年诗人,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写诗,像所有的年轻诗人一样轻狂、叛逆、特立独行和冲动,也有着死死不肯放手的执著历程。然而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还是独自流浪过大半个中国的少年。那天我们在西三环边上散步,他跟我讲述流浪全国的经历,那时他仅仅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男孩,只是要到处走。他做各种工作谋生,睡过街头、坟墓边、废弃的工厂、客栈、夜晚的森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也到过尼泊尔、越南等地。他那时长期用各地便宜的小饭馆里的快餐充饥,甚至只吃简便的白饭,饿极了偷吃别人门前橘子树上的小橘子和庙里供奉的水果来果腹,还吃过沼泽地的树叶和无人区的野果。在途中,他交各种朋友,喝各地的酒,四处奔波,四处逃离,肆意挥霍青春。他讲述着深夜里独自行走在未知的地方,饿着肚子在建筑工地拉砖,从“猪笼车”中跳下来逃跑,看到过大海雪山沙漠草原湖泊,注视过来来往往的过客与自己擦肩而过……我被他单纯而黑白分明的眼睛所吸引,更好奇于他这种生活经历,这与我所经历的城市残酷青春多么不同!同样是残酷,但却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生活。青春再残酷也有美好的一面,写作便是他抒情的方式或是理想。当时,他在广州和东莞工厂里看到现实的残酷无情,让他开始反思,他像小时候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本书时发出了一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世界?!工人们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往往加班到深夜,工资却只有三百多块钱。他工作的地方有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怀孕后自己到厕所生产,最后经理把她开除了。他去找经理据理力争,希望把女孩留下,结果经理奚落道:“你以为你是救世主吗?!”这段经历被他写在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天上大风》中。“我那时才开始真正了解这个世界。”行者边喝着茶边对我说,“当时我一直思索,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苦?”“离开南方后,我去了青海,想一直走,走遍全国。那时我开始认为文化中的真善美可以改变人。必须要有真正的文明的教化,才能够改变这个社会。但后来我到了北京,见了几个有名的前辈诗人和作家,我发觉自己的想法并不十分可行。” “为什么?”我问。“因为他们也还解决不了自己人生的诸多问题,只是专注于那种所谓的文化成就。但那却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流浪了那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只是很想重新回到内心的纯净,并找到人生中美好的价值,与更多的人分享。自立立人,并非只为博取一些孤独的江湖虚名。”2006年,这位年轻的诗人离开北京,来到石家庄的一个村子,自学哲学和社会学,决定要再度找到人生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踟蹰了大半年,依然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后来意外地读到一本关于佛学的书,他忽然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2007年,他借住在太湖边的一个寺院,一边吹奏尺八,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边跟着寺院里的僧人上早晚课。寺院中的老法师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妙德”。我去寺里看他,短住一个星期,也得了一个法名“妙霁”。我们的关系已由诗友变成了师兄妹。年末,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行者”,从此便用了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志向。他把以前写过的数百首诗,只删剩下了四句:“天地山水,疗我伤痕,给我音风,渡我隐忍。”2008年,已经成为“行者”的他又陆续去了许多地方游历,并最终在云南束河古镇的正福草堂停留了下来,跟随他的两个诗友继续潜学中国传统文化。在束河隐住的时光里,他最常做的事就是背诵古诗词、喝茶和练习尺八。夜晚的青龙桥上、九鼎龙潭边、河边的吊桥上、石莲寺中、松云村竖着高大木架的晒粮场上,时常会有他的足迹。我曾去看望他,我们彼此称呼对方“妙德”和“妙霁”。2009年后,他重新回到城市。为了生计,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去过一家地理旅行类的杂志社工作。他向我说起第一次去编辑部面试时,由于很少生活在城市,他居然用了二十分钟都不懂怎么乘坐写字楼的新式电梯,直到其后跟随着别人,才上了电梯。那段时间他常问自己:“那孑然一身选择流浪的自己,想成为一个诗人的自己,退出了诗歌圈去寻求终极真理、接触佛学又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的自己,赤脚单衣初识尺八借住在寺院的自己,辗转到正福草堂着汉服喝岩茶听友人抚琴、同师父习养传统文化的自己,行走于四面八方,聆听于天地山水,如今回到了城市,那曾经的人还是我吗?”三个月后,他工作的杂志因为金融危机停刊,他发现即使生活节俭,还是交不起一季度房租3000元钱。他继而在不同的机遇下尝试性地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文化讲演、举办尺八演奏会等,甚至被一些人推为提倡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实际上,如果他稍知变通或者妥协,生活会好过得多。然而在他看来,现在的一些高端文化,尤其是成功人士所追求的“灵修”或者是“有机生活”,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奢侈品,无论是否附庸风雅,他自己并不适合去做那样的事情。至于如今流行的“禅”究竟是什么?他认为应该像是禅寺所说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先行做好自己,然后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在真实的生活中修行自己。他的生活极其简朴,住处只有书、尺八、古琴、床、两三盆植物,几乎不需要其他任何的东西。他办尺八演奏会和讲演,拒绝商业赞助,做主持人则从不问薪酬,终日闭门在房子里读书、写作、练习尺八。陌生的朋友给他汇钱,他交过房租后,依据数年中读过的弘一大师著作,决意去行走弘一大师生平的重要足迹,借以继续积淀和检验自己。在北京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又离开了北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行遍五省四十余地,直到在厦门某山寺路边的一块碑刻上,看到一幅弘一大师的书法:“种种恶逆境界,看作真实受用之处。”这句话让他心有所悟,为他的人生再度指明了一个更为博大的方向。2010年回到北京后,他将21岁之前流浪全国的生涯整理总结,完成一本写了很久的半自传小说。他将这本书发给我看,我惊讶地发现,他的文字比起之前成熟了许多,整本书就像武侠小说一样跌宕,又是一本如实反映现代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成长日记。2010年冬,他开始学习古琴。2011年,通过对行者读经会的提倡,行者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文化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里什么身份的人都有,有书画爱好者、作家、歌手、银行高管、美国华人、英国公司的亚太区副总裁、正在高考的高中生等,这让他也逐渐对自己的信念和坚持有了更多的信心,先在苹果社区22艺术街区帮朋友设置了一个书院,继而又准备独立来做一个更为完备的行者书院。他陆续接受到更多的邀请,包括在北京大学等地做了多次讲演,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慢慢成长为一个且行且歌的行者。穿汉服、吹尺八、练古琴,这几个关键词放在谁身上都会吸引到好奇的眼光。但被他的外表所吸引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身着汉服的英俊男孩并非在哗众取宠,他身上最可贵的就是他的独立自由的人格和理想主义者的纯粹。行者的许多朋友也是由此而来的。“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是少有他这样坚持内心,按内心所想而活,没有被饿死、冻死、病死,并且活得自在、逍遥的人,更少有这样年轻就找到自己路的人。他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想为任何人和任何利益而改变自己。他对我说,相对于做一个作家或艺术家、旅行家,他更愿意做一个自立立人的行者。他早就下定决心“可以默默无闻,可以潦倒四方,但是绝不把自己作为交换的商品”。“没有独立自由的人格,不可能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先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和行动,然后才能有特立独行的人生。”我的朋友行者将这句话重复了几遍,他的脸仍像几年前我们刚认识时那么年轻、英俊,只是他的目光中比当年多了坚定,那是多年的历练形成的冷静的、坚韧的思维。不变的是他一直有颗赤子之心。2011年4月28日春树于北京
内容概要
《天上大风:一个行者的流浪人生》是行者的半自传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流浪故事,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16岁那年,一个少年诗人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只带了三十多元钱,离开大学校园,独自一人外出流浪。在5年的时间里,他做过各种艰辛的工作维生,随处睡过街头、坟墓边、废弃的工厂、夜晚的森林,流浪了大半个中国,以及越南、尼泊尔,也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最终,在无人区的死亡经历中,他在一片虚无澄净的天地间,找回了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作者简介
行者,号妙德,原名孙明辉。作家、尺八传习人、古琴学子。祖籍洛阳,生于一九八五年。少年志于建立自己的人生,弃学开始流浪。杂事诸工,辗转文字。十年间两次遍走中国各地,及越南、尼泊尔。目前暂居北京。
书籍目录
序言一 行者:孤独里呈大气 素黑
序言二 天地行者,自在人生 春树
楔子
第一章 一天
第二章 可以走的路
第三章 以手代枕的流浪人
第四章 自由
第五章 十七岁的生日
第六章 世界是如此的广阔
第七章 每一刻的变化
第八章 生命没有止境
第九章 西边以西的世界
第十章 千年以前的月亮
第十一章 香水
第十二章 七枚叶子
第十三章 天命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天叶远影醒来,看到车厢里乱糟糟的,到处堆扔着拖杆箱、背包、编织袋和食品。火车上满头满尾都是人,倒的、坐的、蹲的、靠在别人身上的,似乎仅有个支点能撑住身躯就行,连洗手间和车厢接口处也被无处站脚的人占领了。他揉揉惺忪的眼睛,差点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猛然往窗外一看,天已经微微黑了,飞驰的车窗外有轻微的雨雪黯然落下大地。他忆起中午的时候,用身上仅余的365元钱请了几个认识的朋友去了“在水一方”喝酒,回校后在地图上找了七个很不错的城市,然后用一首歌的最后一个字,决定了其中的一个南方城市,就冲动地到火车站买了张硬座票,上了火车。现在醒转过来,这仿佛有些荒唐,但他这些天着实已经厌烦了不久又将开始的学校生活。回过神来,正在纳闷火车上怎么这么多人的时候,压靠在身旁的一个中年妇女冲他笑笑,那意思是说:你能往里面坐点儿不?他回之一笑,让了一小块座位,搭话说:“大姐,今天车上的人怎么这么多?”“人多,今天还算好哪!大家都还有蹲的地方,不用叠罗汉。”中年妇女说。他奇怪地问:“什么是叠罗汉?”“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往地上躺,没地方的话就躺别人身上。”中年妇女说完,便挤着坐在了他的座位上。叶远影开始担心了。这么多南下的人,下车之后该去哪里呢,怎么办?自己是不是太盲目了。可是他现在已经在火车上了。播音员隔一段时间就报一次站名:许昌、信阳、武汉……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他开始想象着这些陌生的城市里发生的事情,但越想心头越是凌乱,更不知道这次要去的城市广州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生活下去,又将会遇到些什么样的事情。他一会儿恐慌,一会儿又不断告诉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事情。在火车进入湖南地界的时候,他上厕所的时候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手机不见了!赶紧又摸,果真没有了。一定是睡着的时候被人偷去了!叶远影的心里顿时一阵冰凉,赶忙四下打量周遭的人。火车里依然是乱糟糟的人堆,坐着的、躺着的、靠在车座上的,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过。他着急地寻觅了一阵子,一边懊悔着自己太不小心,一边试图发现某个人就是偷他东西的贼。但好长时间过去,他什么也没发现,什么办法也没有想出来,只得冷静地又坐下去,考虑着手机丢失之后要面对的事情。在越来越慢的时间中,流浪的第一个夜晚,就在他不断的想象、假设和反复心理中度过了。上午十点,火车进入广州地区,很快就抵达了广州站。出车站后,叶远影先是被火车站广场前像电影里逃难一样的拥挤人群所震撼,接着又镇定下来,开始观察附近的环境。由于不知何去何从,他干脆将背包和箱子放在了广场前的台阶上,看周围的人都往哪里去,然后再决定去向。大约半小时后,他看到几个大学毕业生模样的外地人,在附近商量像是来广州找工作,就大胆地跟了过去,想从他们身上摸索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可转瞬一听人家说话,傻了,原来他们说的并不是普通话。人家叽里呱啦地有说有笑,上了一辆公交车,汽车向前驶去。他只有沮丧地转过身来,重新回到广场前的台阶上。待意识到必须找个工作安身,他摸出身上购买火车票后剩余的三十多元零钱,去报亭买了一份报纸,在招聘版寻找合适的招工信息。看完后,他自觉有两个公司还不错,而且不限定文凭,只要求吃苦耐劳,心想或许是不错的机会,反正这是自己选择的命运,现在也已经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了,无所依靠。几分钟后,他又到报亭买了张十元钱的IC电话卡,准备打个电话问问。古怪的是,刚走到公用电话亭前,还没去拿电话,电话铃就自动响了起来。他看附近又没有什么人,心想可能是有人打错了,却还是不自觉地拿起电话说:“喂,你好。”电话那端一个男音说:“你穿白色上衣是吗?是你的朋友让我来接你的,我现在在西都大厦正门……”他不禁哑然失笑,若果真是来接自己的,那就好了。挂电话后,他拨通了报纸上其中一个招聘公司的电话号码,数次无人接听。他又换拨了另一个招聘公司的电话,这次是一个女人接了电话,用很清晰的普通话直接问他:“你多高多大,能吃苦吗?”他说能。“那好,你明天来我们公司面试吧。”对方说完就挂了电话。——没想到如此容易!他赶忙拿出报纸,撕下有地址的那一小块招聘广告,塞入上衣的口袋保存,又拿出临走时同学塞给他的一张大幅地图就地铺开,查找明天面试的路线。时至中午,叶远影在地图上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看了半天,几乎把每一条路的重要标记都认了出来,却还是找不到明天面试公司的所在地。踌躇良久,他意识到机会有时并不代表结果,决定先行迎接眼前的困难和挑战,背起包拖着箱子离开了火车站。很久很久,他沿路一直往前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了,也没有见到一家正在招聘的公司或者店铺。这时天色已近傍晚,他停在一个路口,四周全是旧楼区,密密麻麻的电线在暮色中交织着,经过他的路人不时地扫过来一眼,旁边的便利店老板和卖水果的小贩更像是不怀好意地对他上下打量着。他慢慢感到了恐慌,这么长的一条路,竟没有任何可借助的希望。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他稍微休息了一下,又拖起疲惫的身体向前走着,心中已全然不知该怎么办。城市的路灯下一切越来越陌生难测,似乎周遭都是危险的地方。总不能流落街头吧,还是先回火车站附近找个最便宜的旅馆住一夜,明天再去找寻那个面试的公司?他乐观地鼓励了一下自己,准备辨认火车站的方向再往回走。高高低低的城市建筑群和车流中,一条条道路在黑夜中变得异常遥远和漫长。他忽然感觉每一条路都似曾走过,又似乎完全陌生,不禁暗骂自己,只顾盲目往前走,却把走过的路忘记了。可只一瞬间他就又坚定了起来。在人的视线里,路总是看不到尽头的。但在城市中,每条路与每条路之间交叉着,连接着,又是相通的。根据这个道理和印象中火车站附近有飞机低低掠过的景象,叶远影终于在走了两个小时之后又走回了火车站。一个拿着住宿牌子的中年妇女过来问:“要住宿吗?”他看牌子上的标价只是写着10~180元,就问:“多少钱?有便宜的吗?”中年妇女扫视了他一下,好像是在辨识他的衣着和身份,说:“120元一晚上,住不?”他摸摸上衣口袋最后的二十多元钱,无奈地笑笑说:“不住。”中年妇女立刻一脸恶相,如同有仇一般,嘴里嘟囔着骂了两句不知什么地方的土话,又拿着住宿牌子去问其他的人。 他略微冷静了一下,又往火车站的广场继续走。一个男人突然跑过来拿着一张地图硬塞到他手里,恶狠狠地说:“拿着,身上的钱快给我掏出来!”接着一个50来岁的老男人和两个女人也围了上来,一并威吓他说:“叫你拿就快些拿出来,这儿艾滋病、肺炎、海洛因什么都有,听见没有!”——太背了!一下子就被四个人围住敲诈,口袋中最后的钱给了他们,自己怎么办?叶远影一时想和他们动手。他曾是练过一段时间武术的,在学校常打篮球和跳街舞,也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有力。但这里是广州啊,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连一个去处都没有,谁知道被这几个人纠缠会是怎样的?他定了定神,看到十来米远处有个临时搭建的警亭,心中一动,说:“我的钱和手机在火车上被人偷走了。”塞给他地图的男人继续恐吓说:“别给我耍滑头,快拿出来!不然你今天别想着走!”“真的,不信你们搜一下,我的钱和手机真的在火车上被偷了!”他特意猛地加大了声音,装作害怕的样子说。火车站虽然人多嘈杂,不过附近的警亭还是有值班警察察觉到了像有什么事情发生,不断地往这边瞅过来。塞地图的男人很快也明白了过来,往警亭方向看了看,发现有个警察正走过来,急忙瞪了他一眼,向同伴使个眼色,骂了两声,说道:“给我小心着点!”四人迅速分开钻入了人群。他的聪明举动让自己逃过了一劫,可顾不上欣慰就开始害怕了——在警亭旁边都有人敢明目张胆地敲诈,那接下来呢?他避开人堆,找到一处人少的地方随地坐了下来,心里盘算着能否先找个角落随便躺一晚上,也好为明天省钱,免得完全失陷在这个陌生又危险的城市里。张目四望下,他看到售票厅门口有几个民工躺在那里,心想那里应该会安全些,就走了过去,把背包压在头下当靠枕,箱子垫放在背下,缓着身子躺了下去,准备等到深夜火车站人少的时候再睡。只是他实在累极了,一躺下眼睛就再也难以睁开,等不及深夜,便睡着了。晚上十点,一辆警车从火车站广场上缓缓地行驶过来,穿过人群,停了车。车上下来三个穿警服的男人,很快地走到叶远影身边,把睡在他旁边的几个民工叫醒,一同押着往车前走去。车是常见的五十铃加厢货车,但车厢已被漆成了警车,后门上只有一个一尺见方的铁栅窗。一个警察先走过去打开车门,其他的几个警察把押过来的民工强行推搡进车里,又回到他和另外两个民工身边。他在睡梦中也似乎感到了什么危险和不测,一睁眼,隐约地看到三个警察正站在面前看着他。其中一个警察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赶忙说:“我来这儿找同学的。”警察说:“我不管你来这里找谁,把你暂住证拿出来。”暂住证?他像是在火车上听身边的人说起过有这么个证件,还和什么“猪笼车”有关,却没想到现在真有警察问他要暂住证。他极快地思索了一下,转念想起车上还有人说过,只要是刚到某地前三天,可以用车票代替暂住证出示证明,就大胆地对警察说:“我没暂住证,是今天刚到广州的。同学说来接我,一会儿就到。”说完他试探地掏出火车票,递给警察。警察不耐烦地看了看,训告他说:“三天内要尽快办理好暂住证,不然下次看见你就抓你上车,还要找人拿钱赎你出来。”说完把他身边的几个民工推搡着押上了改装过的五十铃加厢货车。他看车票果然管用,心里稍安,这会儿已是晚上十点一刻。未料售票厅又有了新广播:售票厅门前的人请注意!不买票的人请不要在售票厅附近停留,我们马上要开始清理门前的人了,请自觉离开……他只好提着箱子和背包站了起来。接二连三的麻烦事搅乱了他的心头,看到火车站附近只有广场尽头的人还少一些,他就走到左侧广场尽头的花坛边抽烟,考虑着怎么再找个地方过夜。他刚准备坐下来,直觉仿佛有人在盯着他小声说话。他转过头来,竟然真的看到两个年轻男人小声说着话向他这边走来,他心里不禁怦怦直跳起来,连忙运用全部的身体部位来提高警惕和防范。但事情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可怕,两个年轻男人中一个黑瘦的男人平静地走到他面前,几乎是很小声地搭话说:“兄弟,哪里来的呀?”“洛阳。”他说。黑瘦男人问:“回家是吗?”“不是,来找同学的。手机被人偷了,同学的电话号码找不到,又没钱了,想在这里找份工作。”经过大半天的折腾,他似乎学会冷静下来应付了,虽然心里还有些忐忑。他的话音刚落,旁边的另一个男人把他从头到脚地打量着,阴着长脸不动声色地说:“有胆子在外面混吗?”他一口回绝!年轻男人对着他说了一句:“洛阳人真没胆!”就骂骂咧咧地走开了。他也不理会,看他们走远了,心想这些人用的是激将手段,如果不上他们的“钩”,其实也没多可怕。他还暗自给自己找乐子:好歹我也是从人杰地灵的中原走出来的!谁知才一会儿工夫,又有两伙人接连地走到他面前问他“敢不敢跟我们混”,连哄骗带威胁的。他都一一应付几句,匆忙拒绝。可若没完没了地遇到麻烦,谁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些什么呢?他想到这里,立刻失去了主意。时间已快到晚上十一点,火车站广场又再度广播禁止所有的人在广场前停留过夜了,有一批值班警察和治安员正在大规模地清场,驱赶过夜的旅人。他唯有再去寻找一个新的可以停留的地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模糊的,火车站的广场前面是天桥和公路,通向黑夜里遥远的城市深处。能往哪里去呢?他背着背包提着箱子,默默地往广场上一处人比较多的地方走去,这里警察暂时还驱赶不到。几分钟后,他在广场的边缘角落停了下来,这里看起来或许是安全的。但即使是这样,接下来呢?他一个人面对着这个偌大的城市,这可能是他在学校和故乡一生也不会遇到的事情。无奈之下,他犹如无处安放的一个黑夜魂灵。该怎么办,怎么办呢?时间已近深夜,再过一会儿,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此时的他,臆想中流浪的浪漫诗情早已被一天来的种种遭遇毁灭得荡然无存,仅有眼前的景象终于令他明白:投身在未知的远方,从来都没有已知的前路。唯一能做的,或许只能是走一天算一天。
后记
这本书前后写了五年,中间颇费心力。我不同时期的眼界、思想、笔法也有所不同。前面因是早年的杂事,大抵是随意的,将力求保持原来的文字。后来的文风随着如今的眼界会有所更改,但应是顺其自然的……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记载和叙述的人。是写自己,但不为写自己。希望书中人物的人生起因、所见所感、阅历和思索、沉浮和变化、信念和历练,能起到砥砺人生的作用,也让读者思索自己的生命和梦想。 这是我的写作目的。 然而,回忆又毕竟是一场伤感,而我要把回忆记录下来,去回想每一次发生和离开。我用最强大的力量把我要做的事情完成。我曾经不顾一切地找寻,得到后又一次次怀疑,直到怀疑掉一切,另一个世界水落石出,原本那么自然平常。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是行动者。因为有理想不去行动,就成了虚无。 有一次,在琴歌中听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两句唐诗,总想去天山山脉隐住一段时间,真正进入到古时候的境地。记得五月初,适逢新疆克拉玛依的朋友说天山下有一个游人很少的大草原,可以在那里居住下来,打动了我的心念。 六月下旬,在我决定放下北京越拖越久的事情后,准备了几件衣物,就匆匆预定了隔日上午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出行之前,我曾选列出了两条新疆最美的路线,西线是伊犁~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等,有高山湖泊、草原风情、熏衣草花田、传说中的野果林和“乌孙公主”遗迹。东线是天山一喀纳斯一白哈巴村一禾木,有神秘的天山、喀纳斯湖、阿尔泰山、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的原始村寨。基本都在北疆范围。可是当飞机掠过连绵的雪峰和灰秃秃的地面,抵达乌鲁木齐后,我才发觉自己准备的路程和时间范围并不相合。 新疆人有句谚语:“不来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来新疆,不知中国之美”。这对未曾到过新疆的人而言,或是无法真切感知到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指新疆有着沙漠、雪山、草原、戈壁、绿洲等丰富的地理景色,更是在说新疆的疆域之广。新疆古称西域,今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有中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同时也是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陆地。我在乌鲁木齐机场默念完我想要去的地方,觉察到只是从西线的伊犁到东线的喀纳斯就有1000公里的距离,几乎相当于从北京到江南一带那么远。在我六七天的返程期限中,根本只有坐车的时间,唯有临时放弃西线,精简其一,前往东线的喀纳斯流域。主意既定,下午,在乌鲁木齐的青年旅馆中稍作休息后,我一边向几位陌生朋友打听着新疆目前的风土人情,一边买好了前往喀纳斯必须要转车的布尔津县的车票,等待着傍晚的车次。中途克拉玛依的朋友来了电话,她因考试无法和我同行,所以托了一位善良的朋友丹妮先接待我。 丹妮告诉我六月的天山很热,天池的景色也不如喀纳斯,如果时间较少,不去天山也好,她则是要去伊犁。随后在又一次行程的精简中,原是最初引我前来新疆的天山,看来也要弃行了。晚上八点,我和丹妮告别,先行背着登山包和尺八,登上了前往布尔津的卧铺班车。一夜整整十多个小时,汽车行驶在沿途的城市中、茫茫戈壁中、草土相间的漠地中、沙漠边上……车窗外的夜色和气温不断地变换着,所有的乘客都在狭窄脏乱的卧铺车中沉沉睡去。天将明亮时,汽车在一个边防站停了下来,有边防警察上车查身份证,在车上挨着床铺索要完毕,径自拿下了汽车,良久,才把身份证还给司机,尚未回还旅客,司机就开车了,让车上的人自行传递和取拿。有些担心的我取回身份证,偶然看向车窗外,一刹那周围全是荒漠景象,让原本对美景抱有极大憧憬的我颇有些始料不及。 上午六点左右,汽车缓缓开到了布尔津车站。作为最后一个下车的旅客,刚出车门,仍有几拨人前来揽客。大概布尔津只是去往喀纳斯的中转站吧,本身的景色并不著名,同行的司机们对客人的争抢度更强。我在一个新疆男人的劝说下,上了他的依维柯客车,等了将近一小时,车才开动,终点是喀纳斯景区的贾登峪。这次行进的沿途中,虽然前半程还是沙漠和戈壁,但绿色的树草和河流已经开始渐渐多了,不时还能看到路边风力发电站的白色风车林。待到后半程的喀纳斯区域的时候,当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雪峰、游牧人的帐篷和牛羊出现在我的眼前……历时一天一夜的赶路后,我的心情也大好了起来。 随着车进入喀纳斯景区,气温逐渐降低,周围的雪峰和树林相互映衬,空气更是显得好极了。再经过一段路程的颠沛,我终于在贾登峪下了汽车,真正的抵达了第一个必到之地——喀纳斯售票处和区间车站。而在购买了全额230元的景区门票后,我只喝了一瓶纯净水,就又再度登上了通往图瓦新村的喀纳斯景区区间车。在不停地坐飞机、换车的奔波中,我想在那里落脚下来,作为我第一个宿夜地。 这时沿途的景区风光,已是非常美丽了,天空、湖水、森林和雪峰有些像是云南的香格里拉(中甸),却又让人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根究起来,这是有着略微区别的,大抵本地更多的是图瓦人和哈萨克人的帐篷的缘故,香格里拉则是藏区的人文风貌。这也令我想起,人类不能改变自然的世界,但在相似的自然环境中拥有着各自的文明,这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车到卧龙湾,区间车导游让人们下车拍照,只见碧绿的喀纳斯河缓缓流过河滩和沙洲,不远处的天上翱翔着一只飞鹰,山路下的木道上寥落无人。游客纷纷拍照又纷纷上车,区间车再次向下一个景点开过去。月亮湾,神仙湾,游客们重复着刚才的事情。 克拉玛依的朋友忽然来了电话,他们得知我在赶往图瓦新村的路上,她的丈夫告诉我说,喀纳斯目前商业开发得过度了,向西的白哈巴村是个原生态的地方,还有喀纳斯东边的禾木,也许那边会更适合我。看着一车的游客,在区间车行将到达图瓦新村之时,我又犹豫了起来。车上的导游继续向游客介绍着路边一栋高大的绿色建筑,说这是当地的六星级厕所,也是喀纳斯景区最高最美观的建筑之一。继续的通话中,我已试着让克拉玛依的朋友帮我询问是否有转去白哈巴的马或车子。 ——我希望尽快找到一个世外之地,洗去一路的疲惫,而不是继续在一队游客的喧闹声中停留。 十分钟后,区间车在图瓦新村的湖边餐厅停了下来,导游带着游客悉数进入餐厅吃午饭。我通过克拉玛依的朋友提供的信息,联系到了白哈巴国际青旅的老板阿哈和叶尔歌。阿哈说他们买柴油去了,正好在经由图瓦新村回白哈巴的路上,若我要去白哈巴村,他们可以来接我,让我坐他们的越野车过去。 在新的路程抉择中,我再次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了纯净简明的目的地。半小时后,在图瓦新村的湖边,我眺望着流淌的湖水和静谧的森林,等到了阿哈和叶尔歌的越野车。他们同是乌鲁木齐的哈萨克族人,在越野车的行驶中,阿哈说他们由于喜欢旅行,来了禾木和白哈巴村开设国际青旅。禾木的青旅才刚刚建好,而白哈巴村是个没有水电的地方,又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中国的四国交界处,持有中国国籍的人,需要办理边防证才能进入,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居民,以及外国国籍的人则被禁人,所以生意并不很好。我一边听着阿哈的话,一边用相机拍摄着车窗外的蒙古包和风景。大风扑棱棱的吹动着大地,周遭的景物清晰地变换着,牛羊、花海、森林、飞翔的鹰,不知不觉中,我自由的心灵再度又翱翔了起来。 行到一处边防站时,阿哈把车停了下来,叶尔歌拿了我的身份证去办理边防证,我则去购买进入白哈巴村的门票。十分钟后,叶尔歌和我备好门票和出人证,越野车又快速行驶了起来。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一个村落,再经过一片小木屋,在村落后的山坡前停下了车。两根高高飘扬的彩旗下,阿哈开设的国家青旅就伫立在山坡上,左边和正前方是连绵的雪峰,附近是图瓦族人和哈萨克族人的木屋和帐篷,天上滑行着比沿途更多的飞鹰,几头牛羊和新疆天马悠闲地吃着青草。我在国际青旅做完旅客登记,挑选了一间能够眺望雪峰的木屋。放下行李,打开窗户,醒觉已是赶了两天一夜的路了。 木屋的窗下摇曳着一丛金黄色的油菜花,延伸到远处的异国边境线上,似乎我从极远的远方来到了这里,又恍惚我原本就是生长在这里的故乡人。躺在床上休息片刻,叶尔歌前来敲门,说是厨房已做好了饭菜,让我过去用餐。食毕当天的第一顿饭,时间已是下午四点。我尚未去村落中走动,就又疲倦地盖上薄被进入了梦乡。 傍晚醒来,正是八九点,但天地问还极为明亮。我随同所有的客人再次吃过一顿晚饭,四周忽然下起了小雨,一团雨雾笼罩下来,顿时天苍苍地茫茫,把整个白哈巴变得异常神秘。夜里一度没有电,我只有点燃起了背包中自带的蜡烛,在门窗前看黑暗中的万物。沉寂的陌生世界里,不远处的山脉在模糊的视线中时而像是混沌中远古的怪兽,时而又像一团虚幻的气雾,令人记不起来它白天的样子。在对人命的迅忽眇微有所感慨之后,我回到床上又一次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已到了夜里十一点,由于新疆和北京时间有着两个小时的时差,深夜的天边还有着一抹抹的云霞,令人感觉似梦非梦。 翌日上午,在休整过来以后,我先是和一位朋友去白哈巴村的后山,赤足游玩和静坐了一天。傍晚,在飞鹰盘旋过的流云下,我又取出尺八静静地吹奏着,直到晚霞在自己所吹奏的远阔音声中,渐渐地从明到暗,消逝以后,才回到房问安睡。又一日午后,我又和朋友租借了国际青旅的自行车,在白哈巴村毗邻哈萨克斯坦的山坡上,整整骑行了一个下午。期间,当我们骑行在广阔的草野上时,回头望去,宛如自己在油画中行进着,那感觉让我终生难忘。多年间我虽然走过无数的地方,可是真正的觉得自己和周围的景物融成了一体,却仿佛是第一次。所以,当一个黝黑的哈萨克男人骑马携刀(英吉沙短刀)赶着牛羊从我身边走过时,他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我反问他“你呢,要往哪里去呢”。他说他在搬家。我笑着问了他的年龄(30岁)相互别去,毫不觉得在这方天地之间,还有谁比我更加的自由。 夜里回到住处,有朋友面临人生的忧苦时,轻声问我如何面对。因当天没有蔬菜,吃了一顿新疆手抓饭的我也有些难受,就用白哈巴的甘泉泡了一杯岩茶,大略帮他理清了多数人的几种忧苦状态。没有钱的人常因生存而苦闷,有些钱物的人常因情爱而痛苦,看似有钱有婚姻的人又常会将心力用来追逐权力和名声,在成败更替中而冷暖自知,若说是人生的苦处无有止境,实则是人人向外追逐的私欲之心无有止境。假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关心的只有自己,人人只爱自己,都想借他人和他物来满足自己,他人和他物又无常性,生灭离合之间,种下的是不好的前因,却只执著于心中臆想的筵席,怎会不苦呢。况且,即便是好的筵席,何尝没有散开的一天! 不如将这一切看的淡泊些,任该来的来,任将去的去。通达天理,应乎自然,为自己成就一个世界。 第三天,我从另外一位青旅的朋友处得知,白哈巴有一位维护图瓦族文化的老人,或能前去拜访。这位朋友是留学新加坡的人类学博士,她来自哈巴考察旅游业对当地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以完成学业。在她确定好我们的拜访时间后,我又在她的提醒下,有所准备地去附近的木屋商店买了两瓶当地最好的酒。上午十一点,我们沿着村落后的小径,走了两三分钟,到了一个白色的蒙古包前。推开栅栏的门,她走近蒙古包对面长凳上的一位老人对我引介说,这位就是索龙格老师。同坐在老人对面的还有一位青年人,是北京大学游牧人类学的博士生,也在将白哈巴村的自然文化特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我向健壮的老人问过好,并将买来的酒递了过去。索老师直爽地说是谁让你买的酒,谁说我们图瓦人就要喝酒,讲话很快,一时让帮我而来的朋友和我有些不知如何作答。随后,我们一起进了索老师的蒙古包里。 索老师在大床前坐下,北大的博士生在左边坐下,我们在右边坐下。索老师开始给我们演奏乐器,其中有一种箫类乐器叫做“苏尔”,共三个音孔,用当地产的芦苇所制,有些类似于古代的胡笳。索老师在吹奏的过程中,音频的振动极强,似乎可以用他的牙齿和嘴唇来调节发音,音质非常的浑厚和苍茫,让人联想到大地、朝阳和振动的翅膀。吹奏完后,我也给索老师吹奏了几分钟的尺八,并和他交流“苏尔”与尺八的共同处。索老师说,“苏尔”古老又难学,每支“苏尔”的使用期限一般是两年以内,用久了芦苇管就会坏掉,需要重新找材料来做。若是没有传承者,乐器本身的吹奏和制作方法都是极易失传的。但是现在图瓦族的年轻人,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已经很少知晓图瓦族的传统了。 感叹之余,索老师又从蒙古包左侧的毡壁上取下了一支铜笛,告诉我这是一个清朝人送给他祖先的礼物。我们轮换着来吹响它,研究它是否像竹笛一样,需要贴上笛膜,并相互谈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趋向和图瓦族历史的变迁。索老师的蒙古包内有他悬挂的多幅图画和图瓦人的地图,他就给我们讲述图画背后的故事:图瓦人或是蒙古族的一支,和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也有渊源。不过由于他们是游牧民族,图瓦语实际又和突厥语系比较接近,所以在根源上也较难分辨。在近现代史上,他们信奉成吉思汗和藏传佛教的班禅,更认为自己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索老师早期做过数学老师、哈巴河县教育局的副局长,他曾经在“文革”和改革开放时期,亲身经历过图瓦族的演变。在他看来,历史是没法回到过去的,人心也会因着自我权力的欲望而膨胀不堪。 临告别前,我特意看了一下索老师用过的弓箭,大的直径约有两米,让我诧异多强的臂力才能拉得动它,转而想到如今城市弓箭运动的衰弱。索老师表示这是图瓦人在传统比赛中的弓具和箭具,图瓦人的传统不知还能传承多久。谢过索老师后,北大的博士生给我和同来的朋友留了名片。我们一并退出索老师堪称“图瓦文化展览室”的蒙古包,外面已是再度下起了细密的小雨。 天晴之后,我行游过白哈巴周遭的村落和河流,傍晚再次看到了灿烂至极的晚霞。大片大片的火烧云映红了小半边天空,我像是置身于众神的世界中。 越两日,抵达乌鲁木齐。飞机起飞时,整个机舱随着飞机上升的高度远离乌鲁木齐这座城市,远离城市中正在忙碌的一切人们,渐渐飞入天空,令数十秒前还十分清晰的地面上的建筑群、流动的车辆、活动的人,变得模糊又遥远,继而又和视线里的世界分隔为二。回到自心的澄净中,我才终是如忘忽忆地渐悟到此行的全部意义。 ——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 谢谢那些在路上遇到过的朋友。谢谢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不会在城市中待很久的,早晚都会离开。 ——比尔·波特 美国作家、翻译家、汉学家 他的传奇,来自一股属于生命的,超越年龄、性别、思想、国度的干净能量。 ——素黑 香港心性治疗师、作家 他野性未驯,颠覆了我关于真正生命和生活的概念。他的故事不应该由我来写,应该出现在他自己的书中。最可贵的就是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和理想主义者的纯粹。 ——春树 作家、诗人、美国《TIME》封面人物 生命中最自由、最未知、最不可复制的一段经历,而这种经历叫做流浪。《天上大风》,流浪者的歌。 ——刘航 《旅游卫视》总制片人 行者是个神奇的存在。他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更新自己,于是也不断地成就自己。在这样的世上,有这样的存在,真好。 ——余志海 “多背一公斤”创始人 认识行者已经有几年,最欣赏的是他的质地纯粹。虽然我们的道路各异,但我相信都将抵达。早晚而已。 ——小鹏 旅行作家、《背包十年》作者
编辑推荐
《天上大风:一个行者的流浪人生》:时代是个局,他是局外人,一个年轻人独自流浪的体验,一部深度心灵之旅,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作家、香港心性治疗师 素黑;作家、美国《TIME》封面人物 春树 倾情作序!《空谷幽兰》作者 美国汉学家 比尔•波特、《背包十年》作者 小鹏 合力推荐!!!
名人推荐
他不会在城市中待很久的,早晚都会离开。 ——比尔•波特 美国作家、翻译家、汉学家他的传奇,来自一股属于生命的,超越年龄、性别、思想、国度的干净能量。——素黑 香港心性治疗师、作家他野性未驯,颠覆了我关于真正生命和生活的概念。他的故事不应该由我来写,应该出现在他自己的书中。最可贵的就是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和理想主义者的纯粹。——春树 作家、诗人、美国《TIME》封面人物生命中最自由、最未知、最不可复制的一段经历,而这种经历叫做流浪。《天上大风》,流浪者的歌。——刘航 《旅游卫视》总制片人行者是个神奇的存在。他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更新自己,于是也不断地成就自己。在这样的世上,有这样的存在,真好。 ——余志海 “多背一公斤”创始人认识行者已经有几年,最欣赏的是他的质地纯粹。虽然我们的道路各异,但我相信都将抵达。早晚而已。——小鹏 旅行作家、《背包十年》作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