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线

出版时间:2011-11-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查尔斯•杜马斯  页数:232  译者:蔡蓓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简介:查尔斯?杜马斯总是与众不同。在我们全力解救全球金融体系时,他却在《断裂线: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冲突线》一书中指出了关于未来发展道路上必然会遇到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实。
  美国又回到了债务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只不过这一次负债主体换成了政府。随着风险的不断攀升美国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也逐渐减少。而中国也正走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和巨额盈余的发展模式……
  作者还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规模过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通货膨胀。尽管美国是世界公认的市场经济发源地,但中国的通货膨胀似乎对经济过热(和萧条)更加敏感。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度的国内投资,中国所需要的是消费的增长。投资浪费已经触目惊心。中国的病根是过度储蓄推动了低效的投资,降低了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浪费,另一个就是泡沫。
  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速度已经令世界叹为观止,但如果中国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能被激发出来,其经济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将更加均衡。
  《断裂线》一书将全球化的内在冲突作为论述重点,认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这是一本必读书。

作者简介

  查尔斯?杜马斯
  自1998年以来,查尔斯?杜马斯一直是朗伯德街研究所这一全球服务机构的主席,也是全球一流的宏观经济学预测专家之一。他曾担任过《经济学人》的记者,通用汽车和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以及摩根大通并购部总经理。

书籍目录

前言 VII
第一章
 最根本的“冲击”:全球化
 “自由和限制总是相互依存的。”当全球化突然席卷而来之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这句至理名言,无规则、无限制的行为受到鼓吹,全球化被过度利用直至突然崩溃。
第二章
 中国的巨额储蓄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随着中国所占出口市场份额的上升,促使其市场份额加大的汇率制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将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
 杠杆化时期:1982~2007年
 家庭债务的累积及面临的压力
 金融衍生产品:既迷惑了投资者也迷惑了银行自身
 企业负债:1989年、1999年和2007年的泡沫
 始于1998年的欧亚储蓄过剩
 固定汇率制度:储蓄过剩国家的政策
 过失:银行家、评级机构、监管机构、投资者
第三章
 危机:政策失误、危机爆发及经济复苏
 2010年年初,世界经济站在了持续复苏和新一轮下跌的岔路口,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前全球经济十分脆弱。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美国的政策失误年
 金融危机开始了
 量化宽松:金融市场的恢复
 欧亚储蓄过剩国家的政策失误
 经济复苏政策:政府赤字
第四章
 断裂越来越深
 中国公众抱怨说美元就像是个温柔的陷阱,但2009年美元的贬值给中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人民币随之贬值,使得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得以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加入了储蓄过剩国家的队伍
 巨额政府赤字的不确定性
 政府赤字能轻易获得融资
第五章
 中国的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令人欣慰的是,从对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重要性相当于德国及周边那些中北欧储蓄国家的4倍,相当于日本的15~20倍。
第六章
 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步入通货紧缩
 不可否认,国内生产总值的过快增长将会导致经济过热,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正是中国目前发生的情况。可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否达到过热的程度?
第七章
 欧洲的断裂线
 德国、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储蓄过剩国家都面临着自由贸易体系变革的风险。我们或许能够在不遭遇经济极度衰竭的情况下度过此次危机,但此后的出口市场将更加严峻。
 欧洲失衡加剧,危机暗流汹涌
 地中海俱乐部国家及爱尔兰:欧洲病夫
 欧洲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经营困境
第八章
 日本:无法遏制的经济下滑
 在今后几年内,依靠政策变革拉动消费以实现日本经济复苏的愿望将无法实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经济形势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相反,经济衰退很可能在一两年内“二次探底”,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加剧,经济下行的趋势不断被强化。
第九章
 美国、日本、英国到底借了多少钱
 走出全球失衡的最佳途径是储蓄过剩国家采取措施刺激国内消费,降低储蓄余额;而美国则需要使其经常账户实现平衡或盈余,以达到经济合理发展、家庭储蓄充足、婴儿潮人群得以退休安享晚年、政府负债趋于稳定的状态(即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日本不断探试政府负债的极限
 美英两国政府负债的飞涨
第十章
 我们应该做但没有做的事
 中国在过去10~15年中爆发出的经济潜力使其迅速跻身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列,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主要的经济问题。
附录
 附录1.抵押支持债券:内涵复杂的字母组合
 附录2.欧亚地区储蓄过剩探析
 附录3.金融监管未来之路
 致谢

章节摘录

  如果危机的根源是各式各样的行为方式和国家政策,那么全球化就是孕育这些根源的温床。在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成员国间的经济相对均衡,资本和劳动力的匹配较为合理。并且,曾一度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过度通货膨胀也已经被击退。在此形势下,前苏联集团、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拥有12.5 亿人口的中国和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进入了全球自由市场。西方国家劳动力的议价能力受到了影响,平均到单个劳动力的国际资本数量也随之减少。这对发达国家的低收入人群来说简直就是一场人间悲剧,但这也为既有资产(股票和不动产)的大幅升值埋下了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资本家们从中获得了巨额的收益。  全球化是自由市场主义的胜利,这里所说的自由市场主义指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非各式各样的国家调控经济体系,比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其他计划经济体系等。我们从反面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一直奉行的自上而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恰恰是其过去20年中经济显著失败的根源;而在欧洲,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欧洲核心国家经济受阻,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然而,对进入自由市场早有准备的英国来说,即使算上此次危机的影响,其相对收入仍呈增长态势。  自由市场法则就像一个严厉而又多疑的君主,他所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但是,即便是在美国自由市场法则也尚未完全实现。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必须具备完全的流动性,即:  ·货物贸易的自由流动  ·服务贸易的自由流动  ·资本的自由流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总体来看,各国均允许货物和服务的自由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执行方面进展神速(当然也有例外,以农业最为显著)。然而,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却远远没有达到自由流动的程度。一些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比如中国)和一些采取“铁腕”手段降低劳动力价格的国家(比如德国),利用部分管制的汇率制度破坏了比赛的规则-它们喜欢毫无阻碍地进入他国市场,但是却不肯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支撑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现阶段,最接近自由市场流动性要求的要素是“资本”,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例,日本巨额储蓄可以在美国的任何领域投资(这些投资能或多或少地补偿日本国内经济的损失)。然而,仅仅在美国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是远远不够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很少能做到完全的对外开放,对外资进入其资本市场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限制。  流动性限制最为苛刻的无疑是人口要素。这虽不是本书所要论述的观点,但其与全球化的其他问题的关联性却值得研究。以下是1990年左右的一些情况:  (1)收入和工资差距极为悬殊。  (2)巨额的生产性资本被人口总数约为8亿至9亿的发达国家占有,而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和拥有12.5 亿人口的中国所占有的生产性资本少得可怜,甚至连俄罗斯、马来西亚等这样的新兴国家所能支配的生产性资本也极其有限。  (3)除农业以外,其他领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对自由。  (4)相对稳定的人口要素和极具流动性的金融资本的组合有能力使任何资产流动起来。  与此同时,美国人还沉浸在冷战胜利后“战无不胜”的情绪当中,这一情绪使他们产生了“凡是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得到”的错误观念。这一观念对他们来说蕴含着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无限的风险。  此次全球化“冲击”所产生的大多数结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全球化带来的高资产回报率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大量资本涌入中国、印度和东欧国家,为其技术革新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一些壁垒的存在延缓了这一发展进程,如果没有这些限制,全球所有的储蓄都可投资到高回报领域,那么欧亚大陆的储蓄过剩问题将不复存在,而西方国家和政府也就不再需要采取“借钱消费”的方式引入赤字来消耗这部分储蓄,但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通货膨胀的命运。  阻碍前苏联集团国家经济正常增长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就不再作详细论述。在中国,政府控制着能源领域、金融领域以及房地产领域中的基础环节,也存在着贪污腐败、法制建设不健全以及出口垄断等问题。虽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速度已经令世界叹为观止,但如果中国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能被激发出来,其经济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将更加均衡。在印度,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劳动力和农业受到法律的限制,这些都阻碍了其制造业和大多数服务业的发展。在此经济背景下,这个拥有世界最贫困劳动力的国家在制造业上的增长更多的是靠资本密集而非劳动力密集。印度10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7%,但就其经济发展潜力来说,完全有可能实现接近10%的增长。  由于各种原因,欧洲和日本那些成熟、增长缓慢的经济体一般很少有移民进入,在满足自身的投资需求后还有储蓄盈余。在理想的或者是理性的世界里,这些储蓄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必要的资本,这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来说都是有益的。但在过去的10年里,情况却并非如此。最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的储蓄率远远超过其投资率。在印度,本国储蓄全部被用于弥补政府无效率的巨额赤字上,因此该国几乎没有外债。毫不客气地说,储蓄过剩严重扼杀了极其贫困人群改善其生活水平的机会。  基于上述各种经济失衡的事实,世界经济突然从繁荣走向泡沫,又从泡沫走向破灭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全球金融系统的创造力也已经逐渐从服务经济发展为掩盖问题。由于过剩的储蓄缺乏可供获益的投资渠道,美国“不储蓄”人群日益壮大,这些人坚信“未来能够打理好一些”。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如意解决,人们为什么还要储蓄呢?这场危机已经清楚地表明:美国式的“不劳而获”是有限度的,而其他地区没有具体目的的储蓄也是有限度的。  ……

编辑推荐

  《断裂线: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冲突》拯救全球经济,查尔斯·杜马斯的解决之道发人深省:  美国需要降低私有部门的非金融负债,降低其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降低失业率。  中国需要重新定位其经济导向,将国内消费打造成与出口同等重要的需求调控因素。中国在过去10~15年中爆发出的经济潜力使其迅速跻身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列,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中国选择采用最优的经济政策和行为才是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最佳途径。  日本的形势极其危险,但日本的命运对全球经济整体来说并不重要。  德国需要的是增长而非停滞,要将其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地投入到改善居民消费和福利事业当中。将类似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降至次要地位,将类似欧洲政策联盟等政治目标弃之门外。  英国同美国一样都需要在控制失业率的前提下削减其私人部门负债,但其政策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依赖度也在加深。  地中海俱乐部国家需要重拾对经济政策的控制力。尤其是货币贬值政策,这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未来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断裂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拯救全球经济,查尔斯?杜马斯的解决之道发人深省:
      ◆ 美国需要降低私有部门的非金融负债,降低其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降低失业率。
      ◆中国需要重新定位其经济导向,将国内消费打造成与出口同等重要的需求调控因素。中国在过去10~15年中爆发出的经济潜力使其迅速跻身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行列,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中国选择采用最优的经济政策和行为才是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最佳途径。
      ◆ 日本的形势极其危险,但日本的命运对全球经济整体来说并不重要。
      ◆德国需要的是增长而非停滞,要将其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地投入到改善居民消费和福利事业当中。将类似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降至次要地位,将类似欧洲政策联盟等政治目标弃之门外。
      ◆ 英国同美国一样都需要在控制失业率的前提下削减其私人部门负债,但其政策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依赖度也在加深。
      地中海俱乐部国家需要重拾对经济政策的控制力。尤其是货币贬值政策,这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未来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断裂线——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冲突”
    可以看
  •   快递速度以及书的质量都不错
  •   不一定要很深的经济学原理基础。适合休息的时候看
  •   开始只是想试试购买 到手以后觉得此书很值!
  •   还没有看好呢,不过蛮有感触的
  •   给别人买的 应该ok
  •   从全球的视眼看相互联系的各国经济发展,在冲突中发展,在平恒中进步,也许是历史的必然.
  •   书本没有发现错别字;
    内容描写的让人有所触动;
    但纸张质量有待改进!
  •   该书从另个角度说明了次贷危机
  •   EEEEEEEEEEEEEEEEEEEEE
  •   本书有专门介绍中国的章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