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的快乐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信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页数:167  译者:陈秀娟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段话正好道出本书的主旨。这项抉择很简单,即从现在开始至生命结束,你可以决定自己是生是死。   生物性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只要满足生理需求即可。但是,要活出奥登此处所谓的“生命”,却不能守株待兔,因为万事皆可能反其道而行,除非你能掌握方向,否则生命必沦为外力所控,转而追求不相干的目标。例如,生物性的本能会驱使你按照基因指示而行;文化会利用你发扬其价值观及制度;其他人也会设法撷取你的精力,达成他们的目的,完全不顾这种行为会对你造成何种影响。   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帮我们过活,必须靠自己发现生活之道。   依循这种脉络来看,“生活”究竟意义何在?毋庸赘言,生活不单指生物性的生存,它的意义更在于活得充实圆满、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契合相融。本书将尽量依据现代心理学、本人的研究发现,以及前人的各种智慧,探讨这种生活方式。   我将以最保守的态度,重新讨论何谓美好人生。既不谈先知预言,也不谈怪力乱神,而是针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尽量寻求合理的证据支持。   ……   ——截选自引言

内容概要

  画家拿起画笔,勾勒内心的美景;音乐家拨动琴弦,展现内心的旋律;作家奋笔疾书,书写内心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就流淌在绘画、演奏和书写的瞬间里,他们的快乐在于专注投入、浑然忘我的体验。
  《专注的快乐:我们如何投入地活》首次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当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时,你会浑然忘我、心无旁骛,全然忘却周遭其他事物和时间的存在,整个身心都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心流”状态。在身心合一、专注投入的情况下,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而且生活本身就会成为目标所在。作者从分析一般人日常的生活结构开始,帮你掌握那些美妙的心流时刻,让生命与志趣融合无间,收获更美好的人生体验。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专注,就能快乐。

作者简介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著有畅销书《当下的幸福》、《自我演化》、《创造力》等。前美国心理协会会长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积极心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

书籍目录

引言 如何活得更好
第一章 心流,生命的高潮 
第二章 不同的生活,相异的感受 
第三章 工作的悖论
第四章 休闲的利弊 
第五章 人家关系与生活品质
第六章 改变生活的状态
第七章 自得其乐的性格 
第八章 爱你的命运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向独来独往的人则易陷入忧郁或疏离的状况。凡因工作关系而必须独处者,比较常出现自杀行为,例如北美的伐木工人或精神医师,前者是生理上的独处,后者是心理上的孤独。倘若生活严谨规律,不容意识紊乱,这种情形也就不易出现。例如,极度社群化的潜艇官兵虽然一连数月过着毫无隐私的生活,却也没有不良的影响。在许多无文字社会中几乎见不到孤独,据人类学家瑞欧.福琼的描述,美拉尼西亚的杜布安人视孤独为瘟疫,避之唯恐不及。当杜布安人必须到灌木丛中如厕时,总要偕同友人或亲人一同前往,唯恐单独前往会惨遭巫师加害。落单者最易遭受巫术之害,这种想法自古有之,虽然解释上不过是一种比喻,但所描述的却是事实,也正是许多社会学家所注意到的:人在独处时的心灵状态较脆弱,易产生幻想及非理性的恐惧。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所谓生命的心流,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就是‘毫不费力的生活’的诀窍。所谓毫不费力,是相较于辛苦工作、聪明工作,到最后轻易工作的境界——怎么样用最少的时间跟精力去得到最大可能的成果,这就是精髓所在。我在拙作《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中,也提及如何在生活中鲜花自己想要事物的方法,本书又提供了另外一个视野,希望读者们在细心阅读之后,能看到生命的另外一扇窗户又被开启了。——身心灵作家张德芬

编辑推荐

《专注的快乐:我们如何投入地活》编辑推荐:积极心理学世界级领军人物,心流体验之父经典力作,身心灵小说家张德芬大力推荐。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你有多久没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了?你有多少次一边为工作冥思苦想,一边焦虑结果和最后期限?你有多少次心不在焉地陪家人吃饭,脑中却还想着工作的烦恼?你可曾想过,正因为没有投入,生活才会背叛;正因为没有专注,快乐才会远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专注的快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5条)

 
 

  •   在人的意识中,欲望、意图及思绪很多时候都是相互抵触的,人们很难化解它们滴分歧,让它们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何为‘专注的快乐’?就像滑雪者从高级雪道疾驰而下,他滴全部精神都放在身体滴动作、滑雪板滴方位上,虽然疾风呼啸着刮过脸颊,雪道旁滴静物一闪而过,丝毫不能影响到滑雪者滴注意力,就这样,全神贯注滴滑雪者,陶醉于自身优雅、潇洒滴飞驰而下,在陡峭而蜿蜒坡道上,留下纵横捭阖、优美飘逸滴身影。或者就像卡拉OK,歌者全身心滴投入,纵情演绎,歌由心生,心灵与歌声共鸣,歌唱者内心完全充满和谐、相容滴感受,欲望、意图与思绪协调一致,这样滴境界,这样滴时刻,作者称之为‘心流体验’。所谓‘心流’,就是人们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举重若轻不费吹灰之力滴感觉,也就是运动员所谓滴‘巅峰状态’,艺术家和音乐家所说滴‘灵感泉涌’这种状态。
    充实滴巅峰体验来自于成长滴过程,其中会涉及到自我与环境滴默契配合,这时,‘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之间一致,‘我想要’和‘我必须’之间协调。在这种境界中,人能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全心全意滴拥抱自己滴志向。人滴命运就是自己滴选择及意愿。不论是自我激励还是外部压力,热爱命运,就是接受自己滴行动主宰权,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祥和愉悦滴感受,我想就是那种我心飞翔滴美妙,和我要飞得更高、我会飞得更高滴快乐追求。
  •   人生是有差别的,虽然人生而平等。但人生的差别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与智力的高下。为什么有人成就非凡,而大多数人却庸碌无为。并没有其它的诀窍。因为生命的一维性和必死性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那么造成差别的仍然在于我们个人,在于个人对生活中的事物的专注程度。专注,所以有了效率,所以有了深入。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心流”概念,是进入专注和享受专注的重要体验。他还是一个冲浪高手,在运动中体验生命的专注。
  •   一直想买《生命的心流》,没货,后来才知道专注的快乐是另一个书名
  •   朋友推荐的,专注的快乐,达到宁静的巅峰、禅定的状态
  •   朋友推荐的,感受一下专注的快乐
  •   专注是快乐的前提,这本书,让我对快乐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言之有物的一本好书!
  •   提出了心流这一重要心理学概念,似曾体会过,厉害
  •   很轻薄,作为21天游记,我每天把它带在包里。言简意赅,轻松受用。不再迷惑,与自己联结的快乐!
  •   工作、学习、休闲,皆快乐之源
  •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内容有点学术,有一点古板。慢慢的读进去以后,觉得真是不错。按着一些方法去做事情,果真就多了一些的快乐感。关于被动休闲和主动休闲的定义,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   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我们的日常生活……受益匪浅!
  •   帮朋友买的,但她说这书非常不错,可以送朋友
  •   改变了我对闲暇和工作的认识
  •   还行,大师的作品就是不同凡响,如果是英文版就更好了
  •   请找到适合的词汇描述,用中文表述flow
  •   有些参考意义
  •   给室友买的,挺好的书
  •   不错,看的挺有用的。
  •   替同事买的,一直信赖当当。
  •   这本书很快就看完了,内容和当下的幸福差不多,都是讲心流的
  •   虽然很薄,但是通俗易懂,内容也很好,值得一看,推荐给爱读书的朋友们
  •   朋友推荐的,一下子买了好几本。专注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
  •   ——阳宝猪猪

    其实我更喜欢将这本书的名字改为“专注的幸福”,快乐一词可能太过于自我,但幸福却是关系和围绕着很多人,而专注的力量并非只辐射到个人,更多的是会影响他人,让团队,让家庭更讲究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质。

    书不厚,只有百来页,却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的“事实”和“道理”;书不难读,但真正读懂还是需要一定的阅历和深度的,作者点到为止,该书首次提到“心流”的概念,解释的心流让我们顿时感觉很亲切,当人们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时,你会浑然忘我、心无旁鹜,全然忘却周遭其他事物和时间的存在,整个身心都发挥到极致。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我们在极端专注的情况下,不论是观察力,思维力和精神集中程度都是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身心合一、专注投入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效率百倍。

    其实我们不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都需要这种专注,这种心流,当心流划过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寻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和我们能够到达的终点,专注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幸福,来自于工作上的成就和满足,来自于生活中的和谐和圆满。我记得一位育儿大师讲过,孩子与生俱来都有“专注”这种能力,之所以我们至今仍旧在提及专注,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引导,但是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对于“专注”和“心流”并不陌生,哪怕是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家伙们,他们之所以对网络游戏陶醉,其专注力可见一斑。只不过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沉迷,我们需要正面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其他不正当娱乐、嗜好的人,如果能够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对社会,对家庭有积极面的地方,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因为专注而获得幸福。

    记得读书的时候,经常都会因为做作业而忘记了时间,当将作业全部完成时,方才发现天已经很黑了;当我专注于一本小说,忘情于故事主角的悲欢离合时,突然发现一个晚上都过去了,黎明的拂晓都开始亮了……是啊,这些都是专注,我们不是陈景润,没有达到为了攻克一道数学题或是哥德巴赫猜想而能连饭都忘记吃,也不是爱迪生,为了科学试验,可以试上千万遍,我们只是在普通的生活中不断上演着平凡的专注,但却不失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几分效率和真诚。

    作者一直在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激励,这种积极心态是人人都需要的,不仅能让世界少了很多痛苦、抑郁、疾病等,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因此而产生的精神病、伤害、自虐、轻生等,如果整个社会都能这样乐观而积极的活着,该是多么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恋上专注的幸福!
  •   关于这本书,关于作者契克森米哈赖,最惹人关注的一个词就是:心流。

    多少知道一点王阳明的心学,至于心流究竟为何物,让人好生迷惑啊。不得不问了一下百度,百度答曰:心流:(flow)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注:翻译有差异,此书译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表述,看上去很明晰,实际上有点复杂化了。从心流发生的活动特征不难看出,所谓心流不过是:因为投入而获得了快乐,因为感受到了快乐而更加投入。

    个人理解,心流的体验也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普通人都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获得过这样的快乐。如果能够达到浑然忘我、心无旁骛的境界,自然是心流的极致状态了。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身心合一、专注投入。然而,究竟要拿捏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才能身心合一呢?显然不好定式。或许只有体验过这种极致状态的人,才会有切实的感觉。

    如此说来,专注地投入如果不能达到产生心流的极致体验,亦可作为普通的励志导向。一种积极的心理导向,对于快乐体验总是会有帮助的。事实上,很多的行为活动的产生并不是以快乐或者不快乐的心理体验为转移的。那么,这就需要人为的给力,让它由不快乐转变为快乐。专注便是这种人为的给力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改变可以从点滴开始。我们对于生活有种种的期许于渴望,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致使我们没有好好地体味过。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投入地活,专注地活,不求忘我,但求快乐!
  •   寻找一种相对快乐的生活,可以说是大千世界中不同的人们除去一日三餐之外唯一相同的诉求。

    快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怎样才能够拥有快乐的生活?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获得快乐生活的秘诀?这样的问题很多很多,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所谓见仁见智吧,每一个人又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

    当一个人“因心(heart)、意(will)、念(mind)的同步而内心涌现宁静”的时候,也是这个人获得快乐的时候。这是我在读过《专注的快乐》后的最大感受。一个人的“意识中,欲望、意图及思绪总是相互抵触,我们很难化解其中的分歧,使它们齐步前进。”于是,如何有效地化解这种矛盾与分歧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也就具备了重大意义。

    少年时代曾经因为专注于一部儿童剧而浑然忘我听不见母亲的斥责;学生时代曾经因为一道难解的习题而废寝忘食至终于获得其解;青年时代曾经因为一部言情小说潸然泪下久久难以自持……这些都是专注的不同表现吧,是的。当我们面对了一套相对清晰的目标,而此目标又需要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努力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完全沉浸于一种完全封闭且明细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一个人的会全神贯注于这个明确的目标之上……这就是《关注的快乐》努力转达给读者的“心流”概念体系。既通过这样一种心流的传递过程,达到一个人工作执行力的最高效的运动状态,从而获得一种轻易接近目标或抵达目标的完美结果。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与认知体系构筑各有不同,他所能接受的体验方式与演进过程也各有不同,我们知道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事业、家庭等的心流体验的方式也会各有不同……这样的不同很多很多,《专注的快乐》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开始由各种不同的专注方式趋向于一个相同的快乐诉求的阐述的。也就是积极地对自己说:“我专注,我快乐!”然后专注地做每一件事。再去发现专注带给我们的快乐。在这样一个奇妙的过程,势必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境发生,当然它可能是事半功倍的高效,也可能是心智洞开的澄明……它们并不矛盾,它们绝对统一。
  •   
    说起工作或者日常生活.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于投入非常充分的时候,我们再苦再累都不会觉得累,反而还十分享受这个过程以及对过程后的结果也非常的快乐.本书就是专门论述对于专注的做事情的快乐.

    本书是著名心流学创始人契克森米哈赖先生的著名作品,它是对于心流探索的一个简单论述,里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对于心流对于专注的论述,读来浅显易懂,而且相当有趣.

    读过作者的另一本学术型著作<当下的幸福>都知道作者强调"自我",什么叫自我,就是本我与超我后的自我.它不是本能,不是"我需要""我必需"的东西更能的是一种自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下对于事物的专注也正是一个自在下的自我兴趣或者个性使然,它没有功利性,所以专注下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

    也正是对于专注过程的享受才能体验到心流状态,它是一种自觉自发的状态.但是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力的掌控以及管理时间.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想体会到这种心流与专注快乐,要注意养成专注的习惯,发挥我们的好奇心与兴趣.让自己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对于注意力的掌控更得注意,我们生来,受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要想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得学会通过方式方法来保持这种注意力的集中,以让自己能专注达到心流的快乐.

    本书虽然不是专门论述其心流的著作,但是也非常好,至少把它的学术作品以浅显的方式体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流与专注.也正如最后一章的名字一样"爱你的命运".我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可以有其它方式来让自己快乐,但是对于命运我们要学着去改造它,去享受它,让自己快乐.快乐的活法很多,作者的专注与心流学说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有意者可参研.
  •   书挺好,我们学会了专注的投入生活中,那么快乐自然会有心底升起。
  •   学会专注的快乐,嘻嘻
  •   看过本文作者在TED上的演讲,翻完了这本薄薄的一本书,没有太多的感动与触动,只有心流的概念大体的了解了一下,总感觉是一本可以图书馆借阅一下,而没有购买的一本书,内容确实太少,性价比不高
  •   理论性还是蛮多的。。。
    对于不喜欢理性的书的人来说就是很闷
    我是这样觉得
    不过其中你慢慢研究还是会发现其中生活的哲理:如何去快乐地生活!
  •   实用。不做作。翻译的也还可以。
  •   《专注的快乐》

    以前看过《生命的心流》,里面介绍过心流的概念,不过这本书的作者才是心流概念的阐述者。看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然后不久就看到了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类似的书,原来中国人采用拿来主义的还是挺多的。

    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人生的意义,这都是困扰人类多少年的老问题了。也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让我们有了哲学,宗教,其实可能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想过这些问题,都曾经给出过自己的答案。不过很少有人会把这些问题列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当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来做。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别吧,中国人很务实,对这些虚幻的问题,并不太在意,而西方人一根筋,遇到问题非要想办法解决不可。

    如何研究人生呢?作者想出来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为那些参加试验的人员佩戴上一种计时装置,定时提醒,当提醒你的时候,你就要记录下来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数据积累到十万人的时候,从中你会得到很多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数据来。我们的时间最多的一部分用来工作,排第二的是生活,最后才是休闲和娱乐。那么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才感觉到最开心最快乐呢?其实并不是休闲和娱乐的时候我们最高兴,而是想反,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作者叫做心流,一种心灵的兴奋与感动,好像什么东西流进了你的心里。凡是出现心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你专注的做着某些事情的时候。

    休闲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式休闲,一种是被动式休闲。看电视就是被动休闲,读书运动就是主动休闲。两种休闲的方式很不一样,而在主动休闲的时候才能够更容易的体验到心流。

    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都是热爱工作的人,都是专注于工作的人,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喜欢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并且在专注中得到了回报,这个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首先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心流,这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也就是说,当你热爱你的工作的时候,你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休闲。你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专注才能够产生心流,专注才能够创造出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奇迹。专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有质量。专注的工作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当然这个工作并非一定是我们想象中的工作,也可能是你喜欢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当做一种工作,当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项事业,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生命的心流,获得生命的意义。
  •   不实用,全本书,只要记得专注的快乐就行了
  •   灵魂的悦动,心流的畅快,让人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幸福的平和。
  •   最近遇到不开心的事,借此书让自己快乐起来
  •   又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理论之作,实用性很小~不喜欢
  •   看完了才评论的,全书只讲了一点,就是要专注,但对如何专注并没有给出建议。说教成分多,多是大家都知道的简单道理,实用性不强。
  •   很讨厌看成功学的东西 总觉得都是一些侃侃而谈的大套话 此书我是 想了解“心流”而买的 还算不错 书很薄 对心流有一定的了解 不过封面很难看 本应该是心理学的专业著作 弄得好像成功学的感觉 不过 专业也不算 很想买英文版 心流 对于我们很重要 让自己多一点心流体验 你会获得更投入
  •   这书太牛逼了 能看进去建议看一下
  •   书不错,还没看完。不过翻译的好像不是很好,有些地方翻译的不好理解
  •   提出心流理念。虽然在具体做法上没有太多指示,但毫不影响它的吸引力,抬起来就放不下~
  •   还行,只是内容枯燥了些。
  •   书看了都是有点做用的 但是这本书 看了没啥感想 就是让我乐在工作中 在工作中更能体验心流 但我看完了 都搞不清心流是什么
  •   最精华的就是个标题。我觉得内容不是很吸引我。
  •   这本书和《生命的心流》一模一样,只是标题改了而已…气死我了
  •   喜欢这本书的副标题,我们要投入地活着
  •   副标题真好,怎么投入地活着,我们要好好学习!
  •     《生命的心流Finding Flow-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美国1997年、中国2009年出版)是积极心理学领军人物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匈牙利裔美国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的名作。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个将“心流”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心理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超过2500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实践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禅宗使用“心流”来决定其表现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
      
      开始我以为此书文风会类似于许多身心灵作品(尤其是华人系的)的灵巧自由的主观经验,却发现:虽“心流”观来自东方宗教思想,此书却完全是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与写作姿态,含有大量扎实的实证调查(ESM经验取样法)和心理学语言,读起来并不“禅意”,却给人以扎实可信、客观务实的印象。
      
      此书基于现代心理学,结合宗教智慧、哲学家们的观念、与历史与今天的人类生活状态,配合现代方法的大量调查与分析,探讨了:1))美好人生的含义、2)如何获得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心无旁骛、灵思泉涌、处于巅峰的“心流”状态、3)如何提升生活品质。读完此书,我还将继续阅读该作者的另一名作《幸福的真意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一、生活的意义
      
       生活不单指生物性的生存,意义更在于活得充实圆满、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契合相融。
      
      除非人能掌握方向,否则生命必沦为外力所控,转而去求不相干的目标,例如,生物性的本能会驱动你按照基因指示行事;文化会利用你发扬起价值观及制度;其他人也会设法攫取你的精力,达成他们的目的,完全不顾这种行为会对你造成何种影响。
      
      生存就是在行动、感觉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年复一年,体验的内涵决定我们生活的素质。改善生活品质的方法是:妥善规划生活,从中获得最有助益的体验和感受。
      
      生产、维持及休闲类这三类活动构成了人的日常活动。人同时也是群体动物,不论生理或心理层面,都需要相互为伴,行动与情绪也常受别人左右,就算这些人不在场也一样。而与陌生人、工作伙伴或同学的交往、与家人的交往、独处这三种人际交往构成了人的社交形态。
      
      二、快乐与美好生活的不同
      
       快乐是正面情绪的原型。人类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快乐本身就是目的!调查表明:1)只要不是十分贫穷,再多的财富也不见得能提高人们快乐的程度。人们自述的快乐程度也与个人特质有关。2)健康、外向、自尊自重、婚姻稳固的人,更可能有比相反的人表示自己很快乐。
      
      但生活目标不仅取决于快乐,也包括我们为快乐而做的事。如果人不能设定目标,不能充分运用心智,他所获得美好感受,不过只是人类潜能的一小部分。这种生活便称不上美好。
      
      三、情绪、意图(目标)、动机、思想、专注
      
      情绪源自人的内在意识状态。忧伤、恐惧、焦虑或无聊等负面情绪,会在内心产生“精神能量趋疲”,导致我们无法集中精神处理外在事物,也无法恢复内在主观情绪的常态。快乐、力量或机敏等正面情绪则是“反精神能量趋疲”,既不必费心思量,也无须自艾自怜,精神能量自然畅通无阻,进入你所有的思想及行动中。
      
      意图、目标及动机属于快乐、力量或机敏等正面情绪的“反精神能量趋疲”的呈现。当我们决定将心思投入特定工作,就是兴起一股意图,替自己设定一项目标。意图所需的精神能量是短期的,目标所需的则是长期的;至于循着目标前进花了多少时间与力气,则又牵涉到动机的强烈度;不论行动的目的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的动机,肯定都比漫无目的的行动来得好。
      
      在集中心力、设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后,意识就能产生井然有序感。若无法全神贯注,意识便会陷入混乱,情绪也会瞬间趋于恶劣。所以想要提升心智运作的层次,将先天的才能转变成充分发展的智力,就必须学会集中注意力。
      
      几方面都会影响注意力:1)“情绪”借助好恶,动员全身,以集中注意力;2)“目标”靠想象内心期待的结果,集中注意力;3)思想透过相互关联(如因果关联)的、一连串有意义的意象,将精神能量汇整,从而控制注意力。
      
      人的意识中,欲望(动机)、意图、思想、情绪始终相互关联、交互影响,但又往往相互抵触,我们往往很难化解其中的分歧,使它们起步前进,后果是注意力的不集中。只有在情感、意志、头脑都同步时,内心才涌现宁静,充满相容、和谐的感受;感觉、希望与想法在此时协调一致,这就是“心流体验”。
      
      四、心流
      
       “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份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运动家的“巅峰”,艺术家的“思如泉涌”。心流发生时,人必须投注全副精力,心无旁骛,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协调和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或情绪,此刻自我意识已消失不见,时光飞逝而不觉,但感觉却比平日强烈,生命获得极致的发挥,生活本身就变成目的。虽当时不觉得快乐,但完成任务后回顾时,心生感激与快乐之情。
      
       所需的条件:1)清晰的目标。2)较为清楚的行动准则。3)有立即回馈,让人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完成每一步骤后,能够立刻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4)当事人对所做的事具备高技巧,同时面临高挑战。5)当事人尽全力接受挑战。
      
       “心流”以外的状态:淡漠(低能力低挑战)、担心(低能力中挑战、焦虑(低能力高挑战);无趣(中能力低挑战)、惊悚(中能力高挑战)、松懈(高能力低挑战)、掌控(高能力中挑战)、心流(高能力高挑战)。
      
      心流与快乐的区别:人无需体验心流也能感到快乐,比如一些消极的休闲体验,晒太阳、人际关系和谐愉悦、身体放松的情况等。但这类快乐十分脆弱,需借有力的外在环境方能产生。唯有从心流而来的快乐,是自己塑造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才有助益。比如让人“惊悚”状态者学习新技巧、或让“掌控”状态者提高挑战难度。
      
       调查结果显示:“心流”多集中在偏爱的活动上,如主动式娱乐(运动、电影、游戏等兴趣爱好),大多数情况下,其专注度不如工作和学习,但动机度、快乐度和心流度高于工作和学习。工作和学习的挑战度和应变能力要求都很高,而且目标明确、回馈迅速,感觉一切都在掌握中,并需维持很高的专注度,所以通常也是心流发生的时刻,且越接近心流状态,精神越专注,感受也越正面。心流在被动消极的休闲活动(如看电视和消遣式阅读)时最罕见。
      
      五、工作的悖论
      
      调查表明,成人生活的心流多出现在工作时期,而非闲暇时刻。当人处在高挑战高技巧的状态下,且自觉十分专心,深富创造力,相当满足之时,多半是在工作时间,而非在家中。只要工作难度与工作者能力能相符,其实工作比我们成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更接近游戏,有明确的目标及实行规则,能得到上司的评价获得回馈,让人全神贯注,也给人不同程度的掌控力。所以,工作体验总比我们预期的要正面。
      
      工作是否有助于个人生活的提升,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态度是否是兴趣和热爱。生产力及创造力极高的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及科学家的工作体验,大多类似我们狩猎时期的祖先,工作与玩乐密不可分,将工作完全融入生活。但不同于祖先的是,创造力强的人并不故步自封,反而懂得善用古今知识,发掘光明的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往往说:“我一生每分每秒都在工作,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从未工作过一天。”
      
      在工作中享受心流,对职业的热爱与奉献,将工作融入生活,并不意味着需成为工作狂,也可兼负其它责任与目标,如家庭。创造性人物大多拥有稳定、具情绪回馈性质的婚姻关系,论及一生最感到骄傲的成就,往往提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许多人献身工作,却仍拥有多彩的人生。
      
      六、休闲的利弊
      
      拥有自由时间也不见得能提升生活品质,除非当事人知道如何有效运用空闲时间,但这份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孤独、工作不顺利的人、或在生活中无法觅得心流体验的人,常以被动式娱乐(看电视、悠闲地读报纸杂志、悠闲地聊天、发呆、休息等)打发时间。被动式休闲的习惯既是问题的结果,也可成为一种原因,断绝当事人增进生活品质的其他道路。对于一生奉献给工作的人而言,退休也常导致慢性忧郁症。
      
      想让闲暇得到最妥善的运用,就得付出工作般的专注与才智。主动式休闲(读书、运动、电影、游戏等有不少挑战的兴趣)有助于个人成长,但过程却不轻松,可人能其中,获得大量“心流体验”。
      
      人们如何避免因工作不自由、休闲无目的而觉得失去生活意义的两极化危险?1)有创造力的人热爱工作,将工作融入生活。2)如果某人的工作确实无可救药,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让空闲时间变成真正的心流时刻。这个世界绝对充满值得人去做的趣事,借以开发自我及环境的潜力。唯有缺乏想象力或精力,才会构成问题。
      
      七、人际关系与生活品质
      
       人际互动对意识的平衡稳定十分重要。若想充分享受人际互动,让心念常保持条理分明,体验完美互动关系带来的心流感受,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找出自己与别人目标的一致性。2)必须愿意关心别人的目标。友谊应该给双方益处,也不应由外在约束,导致一方受剥削;彼此关系平等,目标互不冲突;彼此带来崭新的情绪及知识的激励;也可一起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发展出新的态度、想法和价值观。
      
      即便是最日常的碰面寒暄,仍具有防止意识紊乱、精神崩溃的基本功能。一般人和朋友相处时,不论做什么,快乐程度及动机都比平时明显,朋友可带给人十分正面的体验与感受。遇事如有至少五名可相互商量的朋友,这种人“非常快乐”的几率比他人高处六成。在酒吧闲聊能让人快乐。但若想拥有真正的成长,还是需要找能提供意见、具有智慧的人。这种友谊不仅可提供及时的情绪回馈,也是个人潜能开发的大好机会。人际关系中互动越亲密,技巧与挑战难度也会上升,也具有许多心流特征,需要不断投注精力。
      
      总体而言,家庭可说是个飞轮,带动一天的情绪起伏。完美的家庭体系十分复杂,一方面要鼓励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成为有情有义的群体。规矩与纪律的必要性,是为了避免在协商上浪费过多的精力。避免争吵争辩所节省下来的力气,便可转投到个人目标的追求上。同时,每位成员也知道,必要时可拥有家庭集体力量为后盾。
      
      一般而言,人在独处时心灵状态较脆弱,易产生幻想及非理性的恐惧,较不快乐、不振奋、不坚强、更无聊、消极、孤单,唯一不降反升的经验与感受只有专注力。但艺术家、科学家、作家、或有嗜好及丰富的内在灵性生活者,独处不仅是必须,也会乐趣十足。能够享受孤寂的能力不易习得,但长远看非常有用。要学会既能在独处时忍受孤独,专注工作学习或冥想,又能拥有与人良好沟通互动的人际关系。
      
       灵活、富有创造力者可兼具内向外两种性格,但却不固定在其中一种,有大量独处的时光,却也十分重视接触他人、聆听意见、交换思想、与他人协作。许多人采取宁静内省和密集与人互动的交替方式,渡过日常生活。若局限于某一极端形态,仅由集体或孤独方式体验人生,都不正常,经验感受的范围势必大幅缩减,生活中得诸多乐趣也将无缘被发掘。
      
      八、改变生活状态
      
      虽然天生乐观的人,遇到再大困境依旧达观开朗,但如果我们把快乐定义为心流状态下不太醒目的生活乐趣,情况就不同了,并非总是天生乐观者,才能体验心流状态下的生活乐趣。对生活充满热忱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大都能达到心流境界。只要将精力投注在易于产生心流的活动中,便有可能改善生活品质。所以让我们下定决心,做些小改变,就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达到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心流境界。
      
      1)如果工作很简单重复,就需付出超过工作所需的思考及关注,以额外的精力,在工作本身以外获得衍生的意义。也可注意工作的每个步骤,在例行工作时,找出更高效合理更有价值的做法。总之给自己多点挑战,多动脑、多寻找意义。
      
      2)如工作繁忙挑战高,则首先设定工作优先次序,让纷繁的思绪整理妥当,就能让压力减轻一半。
      
      3)觉得某些任务力不从心,可以想:谁可以接手吗?有办法及时学会技巧吗?能找到帮手吗?能将任务转化或拆解成几个部分吗?通常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能导出解决方法。
      
      4)创意丰富的人可让工作符合自己的条件,大多不遵循眼前的事业途径,而是创造自己的工作。
      
      5)就算一成不变的工作,若能具备创意洋溢的形式态度,也能受益良多。如动脑筋妙用时间。
      
      6)在职场上不做贪得无厌的自我主义者,做利人利己的事。不同事互斗,擅长于上司下属沟通。
      
      7)不忽视家庭,也有伴侣理解支持。夫妻如能有共同的兴趣活动、相互关心,家庭生活的心流会增强。
      
      8)如何展开愉快的、进入心流状态的对话?在对话中,契合对方的兴趣、成就、及其努力的目标,应用自身的经验或专业知识在对方所提供的话题中,不喧宾夺主,只需应合接话即可。
      
      9)成为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他们不太需要物质财富、娱乐、舒适、权力或名望,因为所做的事本身已是一种回馈。
      
      九、自得其乐的性格
      
      “自得其乐”是指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并非为了日后达成某种外在目标而从事该活动。这种人不论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际互动、饮食甚至是独处时,都能感受到心流,因此不依赖外在的报酬行事,过着沉闷枯燥、了无意义的公式化生活。“自得其乐者”的显著特点:
      
      1)在生产性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力和自尊心,并十分肯定眼前所做的事对将来很有助益。
      
      2)不见得会更快乐,但因他们所做的事情比较困难繁复,因此对自己感觉更好,更自信。
      
      3)家庭能提供庇护,让他们在挑战中安然无惧地进行试验,无须害羞或担心输赢。
      
      4)创意洋溢的人通常也具有自得其乐的性格。有弄清问题、解决问题的热忱企图。但不完全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能将注意力适度转离个人的目标及野心,才有机会理解现实的本质。
      
      5)能分清轻重缓急、简化损耗精力的例行性事务。
      
      6)具备掌控注意力的能力。注意力与兴趣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建立的。我们所感受的压力,大半与掌控注意力的能耐有关,并非来自发生之事。例如,生理痛苦、金钱损失或社群关系恶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它的在意程度。再如,痛苦时正面相对,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尽快投入自己挑选的事情中,让自己忙得不亦乐乎,无暇他顾。年复一年,我们的经验都循着生理与文化的脚本演出,唯一可以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学会让精力与意图同步,将精神能量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
      
      九、爱你的命运
      
      生活艺术的真正挑战在于:你不但要化解周围的乱象,还要保持自己心灵的平和,使人在专心致志的同时,又得以自在无忧,无需胜利也可感到满足。
      
      1)人若找不到比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2)超越幼年形成至今的意识,学会了解自我,进而掌控自我,方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3)不仅是在有问题、或去除童年创伤时,进行反省,还要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就反省人生的习惯。人人都有机会将野心、被爱的需求甚至攻击性,改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4)明确的目标有助于体验心流。如对某项工作厌烦,可把它当做目标的一部分,感觉就会转变为较为“心甘情愿地去做”。人也只有通过目标来集中精力,避免分心。在脑海中排定行事的先后顺序,内心就足以产生安详和谐感。
      
      5)不论是自发或外在的压力下,热爱命运相当于接受自己的行动主宰权,个人因此成长的同时,获得祥和愉悦之感,扫除心理负担。
      --------------------------------------------------------------------------------
      给自己的Tips:
      
      1、寻找自己喜爱的工作,将乐趣与工作合二为一。2、在休闲时主要采取主动式休闲活动。3、采取宁静内省和密集与人互动的交替方式生活。4、建立鼓励个性发展,又有情有义的家庭,同时在家庭内设置必要的规矩与纪律,将争辩争吵时间节省下来,转投至个人目标的追求。同时每位成员也知道,必要时可拥有家庭集体力量为后盾。5、成为自得其乐型人,为了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的乐趣而活。6、将精神能量集中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7、学会了解自我,进而掌控自我。8、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就反省人生的习惯。9、人人也都有机会将野心、被爱的需求甚至攻击性,改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而不被他们牵着鼻子走。10、找到比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11、不论顺逆、内在还是外在压力下,都热爱命运,作为上帝对自己生活的最好安排,接受下来,靠智慧经营。12、将野心、被爱的需求甚至攻击性,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     
       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从观点到方法,再到成书都是美国试的。本书虽然是一本社会科学作品,而且大部分讨论的是个体的生命体验,但是却使用了科学的调查方法,叫做ESM——“经验取样法”,这也是作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调查方法。ESM采用呼叫器或者设定提醒功能的手表,定时提醒受试者按时填写随身手册中的问卷。呼叫每两个小时响一次,由每日清晨起算,至晚间11点或更晚。等呼叫器响时,受试者要写下所在位置、所做何事、所想念头、有谁为伴,再以数字描述当时的意识状态,例如快乐程度、专心程度、动机高低、自尊心强弱等。
      
       作者还发明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心流”。就是我们心灵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体验。只有在完成比较高的挑战性活动时才会有较强的心流感受。同时和自己的能力也有关系,当一个活动中要使用你比较强的能力时,你才会有比较强的心流体验。心流体验能够让一个人愉快,同时让一个人更快地成长和进步。如果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心流,那么这种学习将是最高效最成功的学习体验。
      
       接着作者论述了工作时、休闲时、人际关系、生活状态等等很多方面和心流体验的关系。很多观点都很新颖,有一定深度,而且看了以后会引发思考。和美国的畅销书一样,书也不是很厚,一般两三个小时就能很快就能读完,快的话一个小时也就够了。不过这将是你愉快的体验到心流的几个小时啊。
      
      
  •     《专注的快乐》
      
       以前看过《生命的心流》,里面介绍过心流的概念,不过这本书的作者才是心流概念的阐述者。看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然后不久就看到了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类似的书,原来中国人采用拿来主义的还是挺多的。
      
       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人生的意义,这都是困扰人类多少年的老问题了。也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让我们有了哲学,宗教,其实可能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想过这些问题,都曾经给出过自己的答案。不过很少有人会把这些问题列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当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来做。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别吧,中国人很务实,对这些虚幻的问题,并不太在意,而西方人一根筋,遇到问题非要想办法解决不可。
      
       如何研究人生呢?作者想出来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为那些参加试验的人员佩戴上一种计时装置,定时提醒,当提醒你的时候,你就要记录下来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数据积累到十万人的时候,从中你会得到很多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数据来。我们的时间最多的一部分用来工作,排第二的是生活,最后才是休闲和娱乐。那么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才感觉到最开心最快乐呢?其实并不是休闲和娱乐的时候我们最高兴,而是想反,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作者叫做心流,一种心灵的兴奋与感动,好像什么东西流进了你的心里。凡是出现心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你专注的做着某些事情的时候。
      
       休闲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式休闲,一种是被动式休闲。看电视就是被动休闲,读书运动就是主动休闲。两种休闲的方式很不一样,而在主动休闲的时候才能够更容易的体验到心流。
      
       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都是热爱工作的人,都是专注于工作的人,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喜欢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并且在专注中得到了回报,这个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首先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心流,这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也就是说,当你热爱你的工作的时候,你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休闲。你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专注才能够产生心流,专注才能够创造出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奇迹。专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有质量。专注的工作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当然这个工作并非一定是我们想象中的工作,也可能是你喜欢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当做一种工作,当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项事业,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生命的心流,获得生命的意义。
      
      
  •   mark, 谢谢,慢慢看
  •   写得超级好啊~
  •   最后的TIP不错ww,我觉得就算有LZ总结了全书,各位还是要去看原书,毕竟原书提供了更多的讲解,更能帮助理解。
  •   超牛逼~~分岔路口的一个指示牌
  •   这就是心流那书换了一个书名做了下重新包装而已,让我白多花了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