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19 出版社:中信 作者:陈真,赵卜成 页数:225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荐序1运用卡内基方式培育杰出子女李开复数年前,我和两位作者相识, 而陈真女士也一直坚持在我创办的“我学网”上为年轻朋友指点迷津,担任着成长顾问的角色。我对“卡内基训练”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向持支持态度,“卡内基训练”重视正向态度,借由热忱,提升沟通与人际关系的品质,帮助学习者活出最好的自己。他们的很多理念和我对年轻人的成长建议是一致的。最近他们告诉我一个通过正向引导方式处理青少年问题的案例:两位男同学在教室嬉戏时,一位同学把另一位推撞到墙壁,撞出一个大洞,损坏严重。“卡内基训练”北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学员家长,告知他的孩子在教室里损坏墙壁的事情,工作人员要求这位同学担负所犯错误的责任,并建议由该同学的父母督促其在家劳动3天。家长非常支持“卡内基训练”北京办公室的建议。于是,这位同学生平第一次认真地在家打扫卫生,完成3天的家务。“卡内基训练”责成青少年勇于担负责任的良性做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导方式。陈真和赵卜成两位“卡内基训练”资深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共同撰写这本有关“父母如何运用卡内基方式培育杰出子女”的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这本书将对国内的父母有更好的启发,希望父母们阅读后,能够学习借鉴到很多方法,帮助中国的孩子成长为勇于负责的高情商年轻人。推荐序2好家长不是天生的申敬红有幸能在新书出版之前读到陈真老师的书稿,获益良多,也希望借此机会与父母们分享我的阅读感受: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20多年的教师、10多年的家长,两种身份都时时让我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相信你和我一样,在认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认同家长很难当,难在有时无法与孩子沟通、难在有时不知孩子所想、难在教育效果欠佳,难在无法理性思考家长的责任等等。难解的问题,本书却能够引领父母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好家长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后天的修炼。本书的第一章就首先从塑造家长自信开始谈起,建议家长明确自己的优点,更要接纳自身的缺点,以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的积极态度,和更坚定的信心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家长细读的,有营养的好书。这其中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家庭教育的好建议和好方法,有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的妙策良方。推荐序3成长路上亲子并行台湾师范大学心理辅导博士 郑玉英读着这本亲子沟通书,打心底感动着。一方面,同意书中的见解,一方面,由字里行间见出陈真这位多年挚友的身影。打从17岁开始的记忆全都一股脑地回来了。那时,我们都初中毕业,我来自台湾北端基隆雨港,陈真长在台湾中部温暖小镇,那年盛夏,我们带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同时踏进台北都会,住在同一寝室内。我们有缘,不但同学而且是室友,开始了3年的朝夕相处。在一起分享了首次的独立与想家的酸苦。是的,她正如文中所描述细细高高、足踏厚重飞机皮底鞋、深度近视眼镜、耳上一公分的学生头,用发夹硬生生压住天生蓬松的头发,掩饰了一切美丽,超级爽朗地大声笑着……我们见证了彼此的青春、青涩与成长。诚如意大利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说: “凿开大理石,让天使飞出来。 ”岁月与生命历练凿开了陈真这块美玉佳石,本书作者展现的是成熟温润的智慧与优雅的魅力。这形成了本书的特色,作者真诚坦率地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和养育一双儿女的经验,加上卡内基的金科玉律,使得本书站在众多亲子书中如同鹤立鸡群,独一无二。这是一位成熟女性的著作,不是乍出茅庐的学者,文中没有抽象的理论,全是合乎社会时代实情,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原理原则。是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如此,造就身边人,留下美好回忆。尤其父母留下给孩子的,将在他们身上影响深远且代代相传。而时代变迁迅速,我们由上一代学来的早已不实用,必须不断学习。亲情,是本能正确的养育,却需要重新学习。活在这时代,眼见经济起飞、竞争激烈、电子网络的惊人传播、全球化的趋势。当青少年无可避免地经历电子虚拟世界时,更需要的是真实的人际智慧、情绪智商、自信心、责任感和精神层面的价值。最近地球暖化,一个接一个的天灾发生更提醒着我们,下一代需要具备悲悯之心和储备应付挫折苦难的能力。这一切要等学校教育稍微嫌迟,必须由家庭着手,从父母做起 。在这条亲子并行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要闭门造车,却要以开放心胸与人分享,不要忽略美好的金科玉律,更要身体力行,实践出来。我相信手上这本书将极有参考价值,也将借此书内容与同道朋友交谈分享而有更多斩获。特此为文作序,并为老友新书出版致贺,为读者祝福。前言关于独生子女这件事我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那时不像80年代后的大陆,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当时在台湾是绝对的少数。左邻右舍的孩子无不三五成群,即使打骂哭闹似乎都充满了生气。我们家却总是安安静静的,好像少了点儿什么。父母结婚多年未能生育,爸爸已经三十几了,好不容易盼来了第一个孩子,当然希望是男孩。虽然我的性别和他们的期望不符,不过有一就有二,以后还是有希望再生男孩的。想不到的是,我还未满周岁,妈妈就怀了第二胎,但是当时生活条件不好,她的健康状况又差,在第五个月时流产了,那胎儿已经能看出是个男婴。遗憾的是,从此妈妈未能再受孕。所以,我就“被独生”了。综合我作为独生女的经验,独生孩子有下面几个特点:1. 活在强力聚光灯下虽然当时家中只有父母两个大人,并没有其他长辈,但是,二比一我仍是少数。这表示你的一言一行,几乎完全在父母的关注下,无所遁形。当然这是因为父母实在太呵护了。可是当时我只觉得动辄得咎,耳边总是听到:“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吃饭时忽然会有人说:“你指甲太脏,叫你坐直,不要弯腰驼背,好好吃饭!”说着饭碗里开始堆满了菜肴,连米饭都看不见了,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吃饭成了苦差事,不记得有过饥饿的感觉,可能没来得及吧!我总是坐在那儿,无奈地拨弄着饭菜,大人看了哪能不烦恼,总是怕我生病了,越催促越是吃不下去。终于他们等不及先离桌了。我挑出碗内绝对无法下咽的肥肉丝,趁他们不注意时丢到窗外院子里,更小的话,直接塞进桌边的缝隙里,希望不要被妈妈发现。由于担心我受伤,一直到小学二年级,我连剪刀都不会用,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煤油炉。妈妈每天一早起床做早餐,甚至连牙膏都帮我挤好。可是,我睡眼惺忪一根一根地数着面条,咀嚼半天也吃不完早点,眼看就要上学迟到了,妈妈只好放我出门上学去,又担心待会儿我会肚子饿,便在我书包中塞进一个面包。我一出家门,犹如出笼的小鸟,快乐地到学校找小朋友玩,上课时常常跟左右同学说话,以致老师帮我换了许多次同桌。即使是男生,我也不放过跟他说话的机会。下课铃响,我就立刻冲到操场疯玩,放学回家时忽然想起书包中原封未动的面包,为避免挨骂,把它丢过篱笆给隔壁的鸡吃,没想到邻居的鸡居然不识货,不肯吃,害得我后来东窗事发,免不了受一顿指责。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十分紧张,只是当时谁也没听说过亲子关系这门学问。凡事都有两面,独生孩子享有足够的关注,从来不需要与他人争宠,也不需要特别做什么来争取父母的关心,因此,独生孩子常有不计较、少用心计的单纯个性。按照我个人的经验,也从不玩办公室政治,我觉得这样更容易交到好朋友,这也算是一种优点吧!2. 肩负父母巨大的期望 妈妈常说:“我可没有把你当女孩养!”这表示他们期望我像男孩一样光宗耀祖,可是我终究不是男孩,渐渐长大后,妈妈也没有免除我做家务的女孩本分,可是手脚不灵活的我,常常令她不满意,觉得我笨手笨脚的。功课好更是中国父母最基本的期望,终究在那个年头,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小我就感受到成绩的重要性,成绩好你就配得到父母的好言好语,成绩差则可能几天都看不到好脸色。在缺乏亲子缓冲的家庭气氛中,成绩这件事确实是十分沉重的。父亲学的是化工,自然期望我念理工科,可是初中一接触化学,我就无法进入状态,可感受到他的期盼以及他平时的威严,我又不敢问问题,化学成绩不能见人,注定要令他失望了。当时念个好成绩、做个好学生不为别的,就只是因为父母期望你如此。如果问我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不但当时我无法回答,就是到了中年都还意识模糊。我真的活到很大年纪,才知道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刚好能够满足于父母对他的期望,那就好办了。万一不能满足,就必须花费极大的心力,去探索这个重要的人生问题。3. 过早被推入成人世界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独生子女虽有些被宠坏了的小毛病,但是,心理研究证明他们往往成为相当负责任的成人。独生子女独占父母全部的注意,不需要与其他的手足争取父母的爱,也就习惯比较自我。结婚后,我发现自己需要的个人领地范围比较大,在我自己的空间中,不喜欢秩序被打乱,也不习惯分享空间或用品。吃东西时习惯吃最好的,而且很有安全感地把最喜欢的食物留到最后吃,从不担心可能被人抢了去。另一方面,我又惯于察言观色,希望能取悦父母,让他们感到满意。因此,对于他人的情绪反应也十分敏感。说来矛盾,在过度的呵护下,独生子女还是不能予取予求,也还是无法忽视父母充满期许的眼光,就算有时情愿他们不要如此高度期望,但是,内心深处,我们还是要求自己活出父母的期许。正因为如此,独生子女有时不免感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加上我的父亲早逝,在我16岁时他抛下我们母女俩,死于肺癌。失去叛逆机会的我,加上原来的早熟与独生女负责任的个性,没有异议地承担起家中支柱的角色。我自己这一生保持着童心未泯,也许就是因为太早被迫脱离童年所产生的逆转现象吧!人生中的事并无绝对的好坏,身为独生女也是如此吧!4. 处理人际关系占劣势由于家中缺少平辈,我甚至没有表/堂兄弟姐妹,在人际互动上过分地简单化,成天面对的只有父母。在我成长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还是采行比较传统权威的教养与教育方式,除了做一个品行良好听话服从的乖宝宝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也就是说,我在与人互动的能力上缺少练习的机会。近日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位母亲,她听到4岁的儿子跟自己说“妈妈,我觉得孤独!”时吓了一大跳。我倒是与那个小男孩心有戚戚焉,只是当我4岁时,还没有现代小孩的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说不出自己的这种感觉。上学是唯一能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非常渴求友谊的我,有时做出非常愚蠢的举动,包括过于讨好别人,甚至不惜把自己的玩具送给朋友,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父母非常不谅解这种败家行为。我这一辈子,最重视情感,其他的一切,对我而言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这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甚至影响到择偶、结婚成家,真正能够伤害我的也只有感情而已。过于简单的家中人际互动,减少了培养这方面能力的机会,却是个不争的事实。5. 对异性的认识较少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只有父亲一位异性,他的形象又较为不苟言笑,因此从我懂事后就有点怕他。他的期许成为我沉重的负担,儿时的撒娇耍赖早已收敛。母亲当年是父亲努力追求自由恋爱成婚的,因此,家中生气发脾气的总是母亲,轮不到我来耍小姐脾气,很多人都以为独生女娇生惯养,其实不见得。父亲是我生命中第一位重要的异性,我常下意识地想讨他的欢心。有一阵客厅里总笼罩着一股子难闻的气味,连着好几天都没有散去,甚至还变本加厉了。一天下午父亲决定好好找出这个臭味的来源,于是他检查了每个角落,终于找到臭味是来自沙发底下,这时他需要有人帮他把沙发翻转过来,母亲却早已躲到院子里去了。当时念小六的我,自告奋勇地帮爸爸把沙发翻转过来,果不其然发现有一只死耗子在沙发弹簧间。父亲设法将它取出丢弃后,母亲才从院子进屋来,问道:“你们怎么不觉得臭啊?”在家中没有与异性接触互动的机会,使得我面对异性异常羞怯尴尬,发育期间我很快就长得比同龄女孩都高,更增加了自惭形秽见不得人的奇怪心态,见到其他男孩更是害羞不自然,连正眼都不敢看一下,完全没有应对能力。这个问题一直如影随形无法改善,而且我们初中就开始男女分校,又完全剥夺了接触、了解异性的机会。以前总是为自己的外表自卑,因为从小近视,到了小四已经戴上400度的近视眼镜,到了初中已升到800度,当时光学科技不发达,人人戏称高度近视眼镜为酒瓶底,我当时就是带着酒瓶底眼镜的四眼田鸡,加上牙床过小,牙齿长不整齐,当时也不流行戴牙套整牙,实在很像搞笑电影中的丑女。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当然不希望我过早交异性朋友,因此,特意不打扮我,丑点儿倒还省心些。对于外表的自卑感,深信自己不讨人喜欢,一直到上大学,都深深地影响了我结交异性朋友的能力
内容概要
现代的父母在教导青少年孩子时,常常怀着挫折感,而青少年子女与父母沟通时却又常常带着压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这些状况已成为现代父母在教养孩子时的一项挑战。
本书中,作者从自己身为独生女的角色出发, 再从母亲的角度回顾亲子关系, 融合卡内基的有效理论与方法为家长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养方法,
目的在于能让读者采取相应的具体行动, 来改善自己身为家长的态度与能力, 以期在面对家中唯一的宝贝时, 能够发挥自己更大的影响力,
并能够为原有的困惑找到满意的解答。
作者认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变革”的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不断的调适自我,用不同的方式教导孩子,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父母在赢得了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青少年从自信、自励到自我管理,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养成成功人士的高情商与成功习惯。
作者简介
陈真,现任卡内基训练?
北京成真企管公司合伙人,美国卡内基训练?的讲师培训师。接受过陈真老师培训的学员都认为她是一个最有价值的良师益友,她经常能够在与学员的互动回应中让学员主动发现自己成长的空间。在她的引导之下,学员都乐于采取行动提升自我素质。译作包括:《如何克服忧虑,开创人生》,《卡内基每日一智》,《卡内基新世纪领导人》,以及《飞向成功》。
赵卜成,博士。美国卡内基训练?北京、天津地区的负责人。现任北京成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卡内基训练?的高级资深讲师。教授卡内基训练?已有22年经验。他培训过两万名以上的中高层经理人,接受过赵老师培训的学员一致公认赵老师的人生经验、阅历以及引导学员的“教练”能力最深受学员的敬重,也正是因为赵老师的这项优异的能力使学员们能够在培训上获得重大突破。
书籍目录
自序 亲子关系的“变革”
推荐序1 运用卡内基方式培育杰出子女/李开复
推荐序2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申敬红
推荐序3 成长路上亲子并行/郑玉英
前言 关于独生女这件事
缘起
第一章 好父母具备健康的自信
1.1 不批评, 不责备, 不抱怨——父母自信的特征
1.2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父母表达感情的自信
1.3 好父母用不着是超人——接纳自己缺点的自信
1.4 努力作最好的自己——对生命美好本质的信心
1.5 享受与孩子快乐相处——容许享乐的信心
1.6 营造安全包容的家庭氛围——父母开放的自信
1.7 如何增强身为家长的自信
第二章 奠定孩子自信的基石
2.1 父母的评价决定孩子的自信基调
2.2 有效的赞赏与肯定——孩子自信的维生素
2.3 犯错时信心最脆弱——孩子自信的再保证
2.4 修补孩子受到伤害的自信
2.5 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弱点
2.6 建立孩子自信的核心——价值感
2.7 善用高期许——父母手中的仙女棒
第三章 亲子沟通超畅通
3.1 怎么说和说什么同样重要
3.2 以问问题敲开孩子的心门
3.3 积极聆听是了解孩子的先决条件
3.4 延迟判断才能得知真相
3.5 如何将亲子沟通优质化
3.6 以结果为导向才是有效沟通
3.7 如何帮助孩子接纳异见
第四章 强化孩子的情绪智商
4.1 引导孩子以语言表达情绪
4.2 多与孩子探讨人际互动
4.3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4.4 培养孩子团体沟通的能力
4.5 引导孩子发挥影响力与领导力
第五章 辅导孩子对自己负责——向溺爱宣
5.1 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负责任
5.2 自律是孩子负责任的基础
5.3 教导孩子为行为过失负责
5.4 网游时代提高孩子自控能力
5.5 培养孩子处理问题与压力的能力
第六章 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6.1 创造有利学习的家庭氛围
6.2 学习之门只能由内往外打开
6.3 功利心态是学习乐趣的杀手
6.4 帮助孩子养成总结心得的习惯
6.5 开发情商与软实力永不终止
附录: 青少年的困扰
附记1 妈妈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
附记1 倾听拉近了我和父母的距离
《你好,青春期》
父母篇
父母爱唠叨
父母爱抱怨
父母不听我说话
父母总把我当小孩
父母容易生气
父母老拿我跟别人比
父母常吵架
父母只关注分数
我犯了错, 父母冷落我好多天
师长篇
回答不对时, 老师语带嘲讽
老师偏心
朋友篇
好朋友不知为何忽然不理我
不敢表现自己或说出自己的想法, 怕招人笑话
进了初中, 成绩相对落后, 自己很难接受
自己怕冲突, 只会当老好人
章节摘录
好父母用不着是超人——接纳自己缺点的自信很多没有自信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反倒由于心怀歉疚,又不知如何处理,或用溺爱弥补,或自行将行为合理化,于是,逐渐累积成为情绪上的负担。日后在别的事情上作出令人难解的反应,把亲子互动复杂化。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在孩子全心信任的眼神下,要承认自己不完美却也不容易。我记得女儿小学时上家政课,带回来一些布块要做一件围裙。由于工作非常忙碌,我是个糟糕的家庭主妇,做家事只求效率,只要有饭菜下肚、家里基本维持清洁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非常整齐。晚上盖在身上的棉被,早上起床就不要浪费时间去叠了,身为公司的副总,职务繁忙,家中又有两个幼子,加上高堂身体欠佳,常常需要请假照顾家中老小,一天24小时恨不得某处能生出几小时,才能完成一天的各项任务。当时的我,从事卡内基培训工作,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心中常有各种事务的优先顺序表。帮女儿完成家政作业排不上重要事项,因此,我先是要她自己去搞定,当然她一个八九岁的小孩确实搞不定。在她的全心期盼下,我不得不挑灯夜战做围裙。原本欠佳的手艺加上急于交差的心态,第二天女儿看到她得带这个成品去交给老师,十分失望与为难。不能满足她当时心中对我的期盼,其实我也小有遗憾,但是,早点儿让她对我的美好幻想破灭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终究,她得接受她的母亲不够能干,有很多事其他同学的妈妈铁定做得比我更好。但是重点是,希望她慢慢不再把自己的妈妈去和同学的妈妈比较,就像我也从不把她跟其他孩子相比一样。其实,孩子很早就知道了父母绝非超人,幻想也许破灭得早了点儿,但是时间点本来就不好控制,迟早要面对的事,我倒不想延长他们的妄想。围裙成绩果真不怎样,女儿说了其他同学妈妈的作品多么出色,试图引发我不尽责的罪恶感。真奇怪,人似乎生来就知道可以借助罪恶感,来达到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我的母亲擅长制造罪恶感,因此我对这种游戏可说知之甚详,当下“打了一套太极”,就把这给推了回去。对不起,你妈的家事就是见不得人!既然已经早早在孩子心中脱下了超人装,承认自己有许多不懂的事及做不好的事,甚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否则,随着孩子日渐懂事,你的光环越晚褪除,孩子越觉得受了骗,越容易对你产生不满。在那个当下,父母反而觉得更难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觉得自己必须端起架子以维持尊严,否则可能会赔上孩子对自己的尊敬。其实,孩子总是成熟得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更早些,特别是现代科技助长了孩子从小就经由各种渠道,接受许多的刺激与轰炸,他们的认知发展比上一代,甚至比10年前、5年前都来得更快。因此,现在的一代,并非如以前所定义的10年为一代,现在可能3年、5年就算一代了。看看高科技产品的一代是多么短,就可以想象“一代”的定义将越来越短。这表示父母过去所受的教育,到孩子这一代就有很多已经过时了。很多过去花费大量时间背记、考试的知识,现在可能只沦为一条信息而已,随便上网就能查找到,完全不再有背记的必要。新的电脑运用程式、奥数,父母有时根本帮不上忙。现代的父母需要更高的情商,要判断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永变的。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考虑到他当时的生存年代,不能不彻底折服于他的先知先觉。我们现代人真的可以承认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多。今天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明天都不再管用了。当然,这不表示我们可以不学习或停止学习,刚好相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发挥价值。而犯错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个历程,我们实在不用过于介意。能容许自己在合理的范畴内犯错的父母,才能容忍孩子犯错,并能教导孩子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这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自己是在痛苦的状况下,才体会到这点的。我成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受过大学教育,比较开放一点,但是在我真正能认识他之前就去世了。母亲也接受过高中教育,但是她的人生在23岁时被连根拔起,随着父亲移居台湾,从此除了父亲及我以外,再无其他任何亲人。作为独生女的母亲,她兢兢业业地独自挑起养育的责任,按照直觉以及过去对上一辈印象中的记忆,扮演着母亲的角色。长达十几年的岁月,她是在不断努力做人(想再生个男孩)与不断的失望中度过的。母亲这个角色对她毋宁是苦多甜少吧?以至于一直到我四五十岁,每次我的生日,她都不忘提醒我说那是她的受难日。当时的母亲非常重视自己的权威与尊严,为了维护这份做母亲的架势,她情愿牺牲更为美好的母女互动。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感觉到气氛凝若冰霜,她寒着脸坐在摇椅上,忽然一个本子朝着我的脸摔过来,掉到地上,她骂道:“给你请个家教,你还嫌累呢!”原来那是我在日记上写的词句。由于每日通车上学来回要两个多小时,回家吃完饭已经7点多了,还有家教要来,他走后再写作业,实在不胜负荷。但是,母亲不觉得小孩日记有什么不能看的,更不觉得小孩也会有自己的感觉想要表达。因此,她也自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虽然我当时只有12岁,心中却非常不服气。这不过让我学到了口服心不服,不要把自己心中真正的感觉与想法表达出来,因为那样是不安全的。我也学会了只说她想听的话,把心事留给自己甚至要好的同学,我开始自己一个人去看牙医(用积存的零用钱),因为蛀牙必须抽神经(当时还没有根管治疗),其实很痛很可怕,可是我情愿一个人面对,也不想有一个唠叨责备的母亲陪同在旁。我们母女之间的这种距离,至今仍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父母从不承认自己也会犯错,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典范。我们变得很怕犯错,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成人后在工作场所。在权威教养下长大的孩子,都很难面对错误。因为我们从小就没有看过父母好好承认过自己的错误,更不要提道歉了。好不容易等自己长大了,为什么该轮到我们来承认错误呢?犯错成了一件见不得人、无法原谅的事,承认错误就更丢脸了。不过,就算我们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成人,不表示我们日后应该重蹈父母这方面的覆辙,因为,时代变了。现代父母身为孩子的榜样,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只有接受、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立即道歉,才能让孩子对于犯错有正确的认识,体会犯错并不会减损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人人都会在行为上犯错,重点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并尽快向受到伤害的人表示歉意。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家庭教育了。下次当你一时冲动不能控制,也许是因为从办公室带回来的坏情绪,而对孩子发了脾气,甚至口出恶言,没有关系!等自己平静一点,就要当面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对,可以说:“我刚才不应该那样说你,其实我今天情绪不好,因为公司里出了一点状况,那当然不是你的错,妈妈很抱歉!”你的孩子不但不会轻视你,减少对你的尊敬,刚好相反,他会学习到大人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而犯错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发觉自己做错了,能立即道歉,请求别人的原谅,同时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让自己走向成熟,这才是真正有自信的表现。很多没有自信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反倒由于心怀歉疚,又不知如何处理,或用溺爱弥补,或自行将行为合理化,于是,逐渐累积成为情绪上的负担。日后在别的事情上作出令人难解的反应,把亲子互动复杂化。只有人类才有的爱恨交织的情绪,通常都是由于对于犯错的不当处置引发的。因此,培养勇于承认错误的自信,正是父母的必修功课。我的女儿曾经这么说过:“ 你生我,养我,可是却像朋友一般对待我!”她似乎觉得由于生育之恩,我理应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可是我自己愿意从神坛走下来,因为,我不要那种距离。如果人生是一趟火车旅行,作为父母,我们早了几站登车,孩子晚几站上车,有缘身处同一个车厢,甚至比邻而坐,对于生命中掠过的种种景象可以一路互动交流,对我来说,就是最为美妙的经历了。积极聆听是了解孩子的钥匙孩子渐渐长大,并没有哪个明显的分水岭可以告知家长他思想成熟了,该是认真听他说话的时候了。父母以为可以从什么特定的时间开始改变自己单向沟通的方式,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开始掌握双向沟通的诀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大部分领导人及管理者都是说得多,听得少。”作为父母,更是如此。有一次在飞行旅途上,看了一部好莱坞电影《天伦之旅》(Everyone is Fine),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他饰演一位新近丧偶的父亲,想让孩子回家团聚,大家却各持理由地推拒出席。深感失落的他,决定自行前往每个孩子的住处探望他们,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结果不但没有惊喜,却让父亲发现了他们各自的问题,都是做父亲的他从来不知道的。 原来父亲引以为傲的艺术家长子,其实连一幅油画都从未卖出过,却染上了毒瘾;小女儿试图掩盖其未婚生子的现况;小儿子罗伯特则根本不是音乐家,更不是乐团指挥,而只是一个打击乐手。父亲带着更大的失落感回了家,尤其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告诉他。纵然以前他们确实都是跟妈妈谈得比较多,讲电话也是跟妈妈说得久,但是当时他并不以为意。当他向小女儿提出这个问题时,女儿回答:“因为妈妈是个很好的聆听者,而你是个很好的训话者。”大部分父母都习惯于说教,孩子从小长大,确实有很多事是要由父母来一一教导的。孩子的童言童语,我们很少放在心上,通常也都不当一回事。问题是孩子渐渐长大,并没有哪个明显的分水岭可以告知家长他思想成熟了,该是认真听他说话的时候了。再说每人个别差异极大,有的孩子成熟得早,有的很晚,也许有的一生都未能真正成熟。父母以为可以从什么特定的时间开始改变自己单向沟通的方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开始掌握双向沟通的诀窍。聆听,正是双向沟通最常被忽略的一种能力,甚至很多人并不认为它算得上是一种能力。终究耳朵是无法关闭的,我们以为聆听就是保持沉默不说话罢了,这是最大的误区。积极聆听是卡内基人际关系金科玉律的第七条,可见其重要性。但是“积极聆听”到底指的是什么,其中包括那些具体的能力?要想掌握积极聆听的能力,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保持目光交流当你进入一家餐厅,只要仔细瞧瞧周围,就能分辨出哪两人是热恋中的情侣,哪两人已经结婚多年,哪两人关系冷淡。关键就在于两人的目光交流,感情好的总是在交谈时深深地注视着对方,即使不说话时也喜欢四目相望。当我们回忆起谈恋爱的感觉,就是这种对方时时关注着自己,对自己很感兴趣,自己被全心接纳包容的感觉,就是这种被爱的感觉,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其中眼神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只可惜,很少夫妻能够持续保持这种行为习惯,以至于两人渐少目光交流,这种现象说明夫妻关系不再亲密,觉得对方是本翻烂的书,了无新意,不值得关注。目光接触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令人吃惊。一个这么微小的身体语言,却造成沟通结果的重大差异。当我们自己只是因为手上还忙着其他的事而未能注视对方,或者没有看着别人说话的习惯,就会让对方觉得未受到重视,或者让他觉得自己所说的,你不感兴趣或觉得不重要。由于沟通是以对方的了解为准,而非以表达者的感觉为准,因此,我们常会觉得有人说话似乎言不由衷,或者让你觉得不足为信,主要是因为如果没有目光交流,再深情真挚的表白,也都显得苍白无力。在亲子沟通中,最常见的画面是,年幼的孩子一回家就缠着妈妈说个不停,妈妈也许正在厨房忙着准备晚饭,一面切菜一面敷衍地应付着,或者一面折叠内衣,一面叫他别说了快去做功课,爸爸常是面对着报纸或电视,有时甚至连敷衍都懒得敷衍,理由是上班一天太累了理应休息。然后,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忽然发现孩子进门只叫一声:“妈,我回来了!”就钻进房间,有的还关上房门,他们好像忽然之间什么也不想说了,连问他话也尽量简短回答。这时父母惊觉若有所失,不经意间有什么东西变了质,可能再也追不回来了。 晓君自从上了初中,妈妈就发现很难叫他开口了。“今天在学校好吗?”“还好!”“考试考得如何?”“还行吧!”“有什么有趣的事吗?”“没有!”“功课多不多?”“多!”真的不超过3个字的回答,令人难以继续这种谈话。可是晓君跟同学通电话可以讲上几个钟头,香港人说“煲电话粥”真是太形象了!如果人生能够像看DVD一样倒回去重播,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很喜欢跟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甚至巨细弥遗到了一种考验父母耐心的状况。父母常常在这个阶段,渐渐不再目视孩子专注聆听,取而代之的则是粗糙地应付或随意打发。于是,孩子马上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事并不感兴趣也不重视,很快地就放弃了主动找父母谈话的意愿。听来令人沮丧吗?好消息是,与孩子沟通时保持目光交流,是一个可以经过练习而改进的行为习惯。现代父母工作忙碌常常分身乏术,如果无法在每次孩子找你说话时,你都能放下手中的工作专注聆听,那么,你大可以告诉孩子,现在不是合适的说话时间,告诉他什么时候,你可以专心听他说话,然后真的拨出20~30分钟,放下手上所有的杂务,关掉电视,不看报纸,只是专注地看着他,用心聆听他要说的。你会发现,短短20分钟优质的聆听,其效果远远超过你虽然整晚在家,可是孩子却觉得你无心关注他们的事要好得多。保持目光的接触,帮助聆听者更为专注,并令孩子感受到充分被重视的感觉,这是一个很小的身体行为,却可以带来这么重大的效果,难道还不值得父母去努力做到吗?2. 给予同理心的回应 只要试试看一个人独白,或向着墙壁讲话,就能体会听话者毫无回应时,所带给讲话者的挫折感。如果谈话像是一个球,说话者发出了一个球,如果对方没有回应,这个球就像掉到地上没有人再传送回来,这个谈话游戏也就玩不下去了。具有能够理解对方情绪的同理心的回应,可以是简单但与对方谈话有相关性的回答,譬如:“噢,是吗?”“真的啊?”“哎呀,怎么会这样呢?”也可以是符合对方谈话情节的相同感情频率的回应,例如:“他那么说,你一定很难受吧!”“可以想象你当时多么惊喜!”“你一定乐疯了吧!”这种同理心的回应,是对谈话者最大的肯定与接纳,令他想继续跟你谈话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通过适当的回应,孩子可以感觉你了解他的感受。这种被了解的感觉,成年人并不陌生。我们有心事时,总会找某些朋友倾诉,就是因为这些朋友愿意花时间聆听我们,并能体会我们的心境。我们也知道某些朋友是不能找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好的聆听者。父母如果无法成为孩子的聆听者,就失去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孩子也只有另辟蹊径,去找朋友倾诉了。当有心事或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更不会找父母谈话寻求帮助。父母因此丧失了指引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有时更会造成某些遗憾,殊为可惜!在我从事卡内基培训工作中,接触过许多青少年的父母,常常听他们抱怨孩子什么事都不跟父母说,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其实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样的结果是过去的岁月中,父母未能掌握同理心聆听的能力与技巧,以至于孩子失去了与父母谈话的意愿。3. 聆听中提出相关的问题下面这段叙述是摘自北京《新京报》的读者投稿:前几天,我给一名小学生上课,他不断要求上厕所或喝水,我以为是自己讲课没有吸引力。谁知那小男孩却告诉我:“老师,不是我不配合你,我真的觉得太累了。我一早就去上学,下午5点放学,回来吃个晚饭,您就来帮我补课了。您走了,我还得练琴,练萨克斯。我讨厌培训班,还有培训班的老师,我们班里那些前几名的学生都参加培训班,听说我们班第一名的同学,都已经开始学初中数学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我最近考试总考不好,感觉老师及同学看我的眼神都和以前不一样了。老师,您还是每天来,就坐这儿陪我说说话就行了,我让爸爸照样付您钱,好不?”听了这名才四年级小朋友的怨言,我特别难过……这名学生的父母,不但自己忙于工作,同时也给孩子排满了各种学习活动,让孩子一刻都不得闲,再请个家教来家里,自己觉得更尽责更放心了。我想他们一定从来没有想到过孩子的感觉或心里的想法,因为父母自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栽培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可是,未来还在云里雾里,眼下的日子,孩子却觉得难挨得很了。也许父母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他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他在学校里过得开心吗?学习有收获吗?他喜欢父母为他作的这些安排吗?他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吗?再往深一层说,他了解父母对他的期望吗?他明白父母亲为了他而努力工作吗?他希望从父母那儿得到什么呢?当孩子选择跟家教老师诉苦,而非自己的父母,这现象背后代表着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做父母的深思。因此,在积极聆听的能力中,也包括了能适时提出与谈话内容相关问题的能力,它不但表示聆听者进入状态,并且能让说话者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借由谈话,整理连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思绪。聆听与提问,犹如双向沟通这枚钱币的一体两面。在聆听的部分,我们仍必须强调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不懂提问,即使父母想听孩子说话,孩子还不见得愿意说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两位作者撰写这本有关“父母如何运用卡内基方式培育杰出子女”的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父母们阅读后,能够学习借鉴到很多方法,帮助中国的孩子成长为勇于负责的高情商年轻人。——青年导师 李开复好家长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修炼。这本书中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家庭教育的好建议和好方法、有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的妙策良方。——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 申敬红 妈妈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 。即使母女两人目前住在不同的国家,妈妈仍是我想分享事情的第一对象。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更加体验到除了和父母成为一生的朋友,父母与我们的沟通方式更造就了许多一生受用的无形资产。 ——作者之女 赵群 哈佛大学硕士 UCLA大学公共卫生博士
编辑推荐
《成就孩子:给孩子一个高情商》编辑推荐:如果人生是一趟火车旅行,作为父母,我们早了几站登车, 孩子晚几站上车,有缘身处同一个车厢,甚至比邻而坐,对于生命中掠过的种种景象,可以一路互动交流,对我们来说,就是最为美妙的经历了。 不管你的孩子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这都是一部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阅读的情商培养实战手册。相信卡内基亲子沟通的金科玉律融合两位作者真实的教子经验定能帮助您在面对家中唯一的孩子时,发挥自己更大的影响力,为育儿路上原有的困惑找到满意的解答。陈真、赵卜成——结缘卡内基二十载的伉俪,他们不仅是卡内基最优秀的资深讲师,更培养出了一双出色的儿女。女儿赵群是哈佛大学硕士,UCLA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儿子赵煜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企管硕士,现任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工作。★青年导师李开复倾情作序推荐,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申敬红推荐阅读。★作者赵卜成、陈真以培养哈佛女儿的家教方法,改变了5000个中国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随书附赠青少年读本《你好,青春期》,为青少年期的种种不安与困惑答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