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马未都 页数:209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收藏于我本是私事,可一来二去成了公事。尤其做了电视节目,大众媒体传播又快又广,百姓的需求又多又杂,许多话说了就忘了,连自己想看看自己怎么说的都成为奢望。恰好出版社找来,击掌为庆,节目成书。但这不是节目的文字实录,需要增删改动完善,工作量比想象的大,补充知识,补充图片,为的是让读者多些阅读乐趣,在乐趣中对收藏对文化有所斩获。收藏是一个话题,社会上相关新闻天天会有,用心吸引百姓的眼珠,挑动百姓的内心。但凡稍有心动,就会解囊,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大部分人会手足无措,喜欢而不敢喜欢,这种滋味早期谁都会有,很正常,原因是文化对我们构成的诱惑太大。这种诱惑会长久缠绕。我们生在长在这块文化土壤中,不管你在意与否你都会受其营养滋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强壮身心。一个中国人,真的有资格自豪,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各种文明的证物随处可看甚至可取,这不是中国人的福气么?!儿时听过句老话: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过去国家穷,每个国民跟着穷;我们这一代乃至上一代人都受过罪,那时收藏和文化都成了奢望;今天国家富了,国民也跟着富,真到了享福的时候这个福就大了,多少有些让人享受不了;这个大福就是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浩如烟海,那么好,我们一同慢慢享受吧!是为序。马未都
内容概要
《醉文明》是一部马未都先生最新出炉的收藏知识文化读本,《醉文明》分为瓷器篇、家具篇、玉器和漆器篇、杂项篇四个大类,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近50种风格各异、极具收藏价值的宝物,生动地讲述了这些经历上百年历史的宝物背后的传奇故事。
同时,《醉文明》还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介绍了50件宝物涉及的历史知识、民俗文化,让人深切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听马未都说收藏,历史仿佛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的细节和穿越时空的质感,让人畅快淋漓、意犹未尽。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瓷器篇
晕染江山花鸟瓶
瓶里乾坤话葫芦
嬗变之美观金鱼
对酒当歌话梅瓶
皇家珍宝景泰蓝
五彩缤纷尽雅俗
轻粉软彩映太平
市井风情说瓷枕
第二章 家具篇
一物两用万历柜
离席高就坐上宾
官位权势说交椅
唯形为尚多宝格
案头拾珍文房品
人间百态百宝嵌
第三章 玉器和漆器篇
君子比德高古玉
安居乐业农耕玉
春蒐秋狝话玉器
千年不朽话漆器
捉刀代笔现漆器
第四章 杂项篇
空谷香韵话茶道
品茗论茶说明清
不爱红妆爱素妆
淡妆浓抹两相宜
洗尽铅华仍何郎
重阳喜话福禄寿
内有洞天鼻烟壶
主题歌《醉文明》歌词
章节摘录
插图:我们一直说“文化说事、明白做人”,其实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有文化的,离我们非常近。同样,这里要提及的这个粉盒也有文化,这是一种历史很长的化妆文化。这是一个唐朝的粉盒,年代很老了。先注意它的颜色。这个在古代的设计中,大胆地使用了两个颜色——蓝色和黄色。蓝色是冷色调里最冷的颜色,黄色则是暖色调里最暖的颜色,一般从设计师的角度讲,他特别忌讳把这两种颜色混搭。好像西方印象派的绘画当中,才初次把这个冷暖两色用在一起混搭,不过我们这个盒子可就早了他们上千年了。这个颜色搭配,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儿眼熟?你们见过金刚鹦鹉吧,那个蓝和黄的搭配,那是自然大师的手笔,但是这个是人工混搭的。这个盒子比较小,我们可能不能看出它很好的效果,我们已经把它制成了一款丝巾,大家看到这个丝巾就会有一种感受。这个粉盒的表面处理得非常光洁,细节做得一丝不苟,这有很细的线,非常清楚,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准——这不是我们今天的工艺水准,是一千多年以前唐朝人的工艺水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粉盒去想象那个时候的生活。宋代的时候生活中各种盒子也特别多,现在都统称为“粉盒”。粉盒其中有一部分可以明确地知道就是化妆用的,跟现在的妇女化妆的是一样的,里头有胭脂、口红,都能分出来。粉盒量非常大,唐代就开始明显地增多,到宋代,那时候乘船泛舟用的都是这盒子,而且非常漂亮。尤其南宋,器皿都是迅速地跟北宋的技术接上了,当时可能北宋的很多工匠就跑到江南来避难,然后就地谋生,而且这边条件不错,浙江和福建,中国主要的窑址,这里就比较集中。在我们一般人想象中,粉盒不是给男人用的,但其实不是这样。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男人都很重视化妆。不像今天,今天我们主要都是干活,所以不化妆了,现在一说化妆好像都是女人的事,但是古代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汉代、唐代,甚至明清的时候,都有很多男子是化妆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妆,是很重的妆。那也是纯爷们儿——那个时候没有妆倒不爷们儿了。你们注意看汉代的佣,大量都是白脸的,那都是妆,是那时候的社会风气。我们一般说“盒”的概念,是指它有盖,可以开启。注意,在中国古代这个“盒”没诞生之前,大家不知道有盒的时候,这个概念是没有的,那么第一个概念是动作,叫做“合上”。盒子的“盒”和“合”不一样,我们在整个文明的进程当中,尤其是文字的进化当中,就把它由动词转化成名词的时候,往往会进行一番小的改造,比如说它属于一个器皿,就在它的底下加了一个皿,所以这个就成了一个“盒”字。这样既强调了它的动作,又强调了它的功能和本质。 •观复学堂•1、以下这四具盒子当中,哪一具是粉盒呢?A. B. C.D.马未都评:我们看这四个盒子,第一个盒子是一个香盒,你打开就会看得很清楚,它里头有一个台,这个台是可以搁香的。过去古人焚香有各种方式,最早有粉装、有柱香,一直到后来又有了盘香,香的方式非常多。第二个盒是一个香盒,是香薰,上面的孔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为了散烟用的。最后一个是一个果盒,果盒是干什么用的呢?它是明代的,明代茶道非常流行,在饮茶的时候,旁边搁一个盒,搁下一点儿干果,这个盒里主要是盛干果的。大家注意看,这个盖的中间是凹下去的,这是一个特征。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国王之间送礼物都可以送这种粉盒,它可作为外交礼物。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就曾送给他喜欢的女人自己做的粉盒,就是宋徽宗,他曾经就专门自己做过粉盒,做完了以后很诚心诚意地送给了李师师。答案:C2、胡粉指的是以下哪一种呢?A. 白铅粉 B. 大米粉 C. 珍珠粉 D. 滑石粉 马未都评:我曾经讲过关于胡床的一些事情,胡字大多都是外来的。那么是谁把外来的这个粉给我们带来呢?想一想,米粉我们自己有;珍珠粉有敷面的作用,我们自己也有,这也不是外来的;滑石粉,滑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石头,很软的一种石头,可以磨得非常细,我们小的时候都把滑石当粉笔用,用它来写字,滑石粉在我们这块国土上随处可见。那么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答案 “铅粉”,所以A是正确的。这个铅粉不是黑的,白白的、磨得很细的这个铅粉是由西域带给我们的,所以一开始叫胡粉,就是外来的。我们有一个词,其实生活中还在使用,古典小说中也大量使用,叫“洗尽铅华”,这个“铅华”指的就是胡粉、铅粉。铅粉的毒性是后来慢慢被人所认知的,古籍上也有记载,说是妇女敷了这种铅粉以后,慢慢地脸色会变得难看、变青。我们今天对化妆品中的含铅量要求非常严格,但在古代的时候不知道,没有这个意识,所以铅粉就引进了我们的国家,形成了我们在文化中一个独有的现象——“洗尽铅华”。曹植曾经对他的梦中情人说过“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漂亮得到头了,不需要再抹这个粉了。南朝的时候有一个记载,就是说有一个小伙子,暗恋一个卖胡粉的女孩,怎么办呢?也不好意思跟人家搭讪,于是就每天去买一包胡粉,回家就收起来,每天都去买,时间长了就跟这个女孩认得了。后来有一天鼓足勇气,向这个女孩表达了爱意,然后女孩还就答应了,这一答应男孩就受不了了,回家就崩溃了,就晕过去了,就死了,乐极生悲。家里人就说他怎么平白无故就死了呢?就翻他这点儿遗物,结果翻出一百多包胡粉,然后就顺着这个思路,就找了这个卖胡粉的女孩。这女孩一听说还有这事,就赶紧到这个男孩的家,搂着这男孩就哭起来了,这一哭,男孩就活了。后来两人就结成了秦晋之好,繁衍子孙,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这在中国的爱情故事里算最早的一种死而复生的,后来还有很多故事都受这个影响。答案:A. 白铅粉3、以下哪个男子和粉有关?A. 何郎 B. 潘郎 C. 周郎 D. 牛郎 马未都评:我们先说一下郎。“郎”是古代对青年男子的一个称谓,岁数太大了就不能叫“郎”了,比如说我就不能叫“马郎”。今天的文化中也不叫郎了,都叫“哥”,比较肉麻。我们这里提到了四个古代人物:何郎、潘郎、周郎和牛郎。我想大家可能最熟的应该是牛郎,牛郎织女的故事。年轻人特别爱过情人节,其实我们古代自己也有一个情人节,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以后咱们正经地过自己的情人节,人家一年才碰一回,你想这时候得多热烈啊。答A肯定是对的,这个“何郎”指的是何晏。何晏是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期的美男子,曹操收养他为义子。他长得非常漂亮、白净,以至于曹操的儿子,也就是魏文帝曹丕都怀疑他天天化妆,说他长得那么漂亮还化妆,所以曹丕就招待他喝热汤面,想要看他出了汗以后会出什么效果。我们今天画了妆最怕的就是出汗,一出汗这脸就成大花脸了。那么曹丕请了何晏来喝热汤面,何晏是一个大白胖子,就不停地擦汗,擦来擦去脸还那么白,这就让曹丕相信他是天生丽质,就是这么白。所以历史上一个固定的词汇叫“傅粉何郎”,就是说他非常漂亮,好像搽了一层粉似的,按今天的话说可能就是像化了妆的美男子,其实他没有化妆。这种傅粉呢,后来就跟一个词汇变得非常接近,叫“傅粉施朱”,这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就是说这个人很漂亮。这个词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们大部分的人感觉都是说,“朱”就是红色的意思,“傅粉施朱”就是擦粉、涂口红、涂胭脂。的确,我们今天的化妆术就是扑扑粉、画个红嘴唇,这是最简单的化妆,但是古代这个“傅粉施朱”,朱依然是粉,是一种带有红颜色的粉,跟胭脂的胭非常接近,但还不完全是。胭脂是有油脂在里头;这个粉是没有油脂的,是扑在上面的一种红颜色的粉,所以又有“红粉佳人”之说。答案:A 何郎4、以下的称谓,哪些是“胭脂”?A. 焉支 B. 燕脂 C. 燕支 D. 烟肢马未都评:这道题可以多选。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汉文化来说,胭脂是一个外来的音,所以它历史上的记载有多种多样,还不止这四种,这四种的准确发音都念“胭脂”。BC的“燕”都是燕山,北京就是燕山地方。这个字是双音的,所以选得越多就越对,四个都选上就都对了。这个胭脂是由匈奴带给我们的,匈奴有一个地方就叫胭脂山,所以当他丧失了这块土地的时候,他说了“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说得非常清楚。匈奴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但他的民歌又有这么优美浪漫的词调,对于我们来说,听完了以后,心里都是怦然一动。答案:A. 焉支;B. 燕脂;C. 燕支;D. 烟肢 5、北宋越窑粉盒上绘画的鸟是什么鸟? A. 鸳鸯 B. 鸂鶒 C. 凫 D. 鹦鹉马未都评:古人不是完全按照写实的方法去刻出这样一个纹样的。我们看这个鸟振翅飞翔的姿势,一看就是飞不远的姿势。鸳鸯是一种飞鸟,它的飞行能力是有限度的。我们都知道鸳鸯都是成对的在水里游行的——游行是一个古词,今天游行变成另外一个词了。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鸟,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我们没有确切定论的时候,我认为鸳鸯、鸂鶒都应该算对,因为这两个很接近,我们不能把它剥离出来。但是它一定不是野鸭子,一定不是鹦鹉。野鸭子的头是光的,它叫“凫”,我们过去有一个词,今天不怎么用了,比如我们今天形容大家高兴,叫什么呢?欢呼雀跃,对不对?这个词现在大量地使用,但是这它过去固定的成语是“凫趋雀跃”。所谓凫趋,“凫”就是野鸭子,“趋”是往一块去聚拢,雀跃跟今天的雀跃没有区别,“凫趋雀跃”就是形容人高兴的,可能这个话比较绕嘴,也显得比较文言,所以就变成大白话了,欢呼雀跃。其实你仔细想这个词,“欢呼”跟“雀跃”不是一个搭配得很舒服的词组,前面是一个很直接的、没有比兴的方法,就说你欢呼,后面是一个比兴的方法,雀跃。所以说历史上叫“凫趋雀跃”,查一下成语辞典都有这个词。答案:A. 鸳鸯 B. 鸂鶒……
编辑推荐
《醉文明》:●古人为何将癞蛤蟆尊为神物?●古人饮茶有什么讲究?电视剧中拿起盖碗刮两下的动作是粗鲁的表现?●古代美女额头点一个红点是做什么用的?●景泰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叫“景泰黄”或“景泰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百宝箱”到底是什么样的器物?●“交椅”如何从一件家具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权力的象征?●一个宋代青白瓷梅瓶,最多能盛下多少斤白酒?●金鱼的凸眼鼓肚长相是古人长期培养的结果吗?历史无声,物件明证博古论今,妙趣横生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智慧你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你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读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怀所打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