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2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韩秀云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前言
《推开宏观之窗》是一本普及宏观经济知识的书,它写于2003年中国经济大起之时。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于是我在2008年,对本书第二版作了修订。该书印刷了十几万册,至今销量仍在不断攀升,可见国人对经济知识的渴求。时间又过去了3年,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我对该书作了第三次修订,希望读者能看到最新的内容,接受最新的知识。本书力图写得浅显一些,希望更多的人能读懂它。2008年,美国爆发了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这个世界的金融系统一旦发生问题,立刻就会波及全球经济,世界各国都难以幸免。眼下美国经济虽然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美元还在贬值。2009年,各国政府用印钞和发债的方式来救市,都想让本国经济走出这场危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货币的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的高企,以及人们手中财富的缩水。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了。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借的债太多了,财政赤字巨大,政府没钱还债了,它们要求压缩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欧洲在动荡,欧元面临危机。2011年,非洲国家发生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由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首先是埃及政府被推翻,接下来是利比亚的卡扎非政府,到处轰炸平民百姓而遭到盟军的炮轰。现在非洲多国处在一片动乱之中,这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特大海啸,福岛核电站出现了核泄露,日本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和危机。日本经济将出现新的衰退。在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政府全力以赴救市,2008年财政投入4万亿人民币,银行贷款9.5万亿元人民币,把我国经济拉了起来,2009年我国GDP达到8.7%的增长速度。到了2010年、金价涨、油价涨、原材料价格猛涨、国外输入型通货膨胀和国内经济过热的通货膨胀困扰着每一个人。政府该如何调控?我国的物价指数能降下来吗?如果CPI还在继续攀升,那人们手中的钱该怎么办?房价会掉下来吗?如果房价真的掉头向下,那我国经济会二次探底吗?政府在短期内可以控制房价,但它能够改变房价的长期走势吗?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百姓可以多买一些黄金放着吗?人们都知道黄金价格在涨,但有谁知道黄金价格什么时候会跌?大家都知道,人民币在升值,但它会升到什么程度,人民币升值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政府该怎么出招,企业该如何应对,国民又将如何面对?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开始从紧,中央银行拧紧了闸门,多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未来还会不断加息。企业从哪里找到钱?我国的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未来宏观政策将如何变化,我国的经济走势如何,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员工的工资在涨,借钱的资金成本在上升,人民币在不断升值,都涨了,企业该怎么生存下去?如果楼市调控了,投资实业没钱可赚,那大量的资金会流到哪里去?还有,预期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纷纷流进中国,准备抄底中国,大量热钱又会流到哪里去?试问,这两年中国的股市会有行情吗?如果有,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读者懂一点宏观经济知识,你要学会看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利率、税率、汇率,知道政府宏观调控如何出招,知道经济周期是向上还是向下,面对通货膨胀你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本书就是告诉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首先需要你能够看得懂,其次还需要你作出合理的选择。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了日本,仅次于美国。预计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到那时,我国的国民素质需要提高,国人需要有经济头脑,要和崛起的大国相匹配。不懂宏观经济知识,你怎么理财,怎样抓住机会,怎样能在经济增长的大潮中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怎样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这辆快车。希望你能阅读这本书,推开一扇宏观经济之窗,推开一扇财富增长之窗。韩秀云2011年3月31日于北京清华大学
内容概要
本书是《金融海啸与我何干》、《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作者韩秀云的又一部经济知识普及作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身处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宏观经济知识,看不懂汇率、利率、税率的变化,不知道GDP、消费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就无法投资理财,无法选择职业,无法经营好企业,甚至无法调控好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认为,每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必须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知识,了解一些经济规律,学会一些经济指标,进而可以自主判断出股市、商品市场、汇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顺应经济的大势,减少风险,保护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本书共23章,结合中国的国情、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的生活,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生动浅显地展示给读者。作者旨在通过这本书,为读者打开通向宏观经济知识的一扇窗户,学习一些必备的宏观经济知识。
作者简介
韩秀云,就职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1978~198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198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师从古书堂、蔡孝箴教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底至1991年底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1991年底至1993年公派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1993~1995年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回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的MBA、企业总裁、政府官员已逾万名。
主要研究领域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清华大学学报》、《南开经济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课题6项。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顾问及经济频道首席顾问、《经济日报》总编室经济顾问。
个人学术专著有:《宏观经济分析》、《推开宏观之窗》、《宏观经济学教程》、《名家论坛》之《宏观经济》24集电视讲座光盘、《经济评书》166集、《身边的经济学》两集电视讲座光盘、《看不懂的中国经济》、《金融海啸与我何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推开宏观之窗
第二章 听宏观经济的故事
第三章 一国经济是怎样平衡的
第四章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第五章 经济增长与和谐发展
第六章 市场失灵
第七章 政府扮演的经济角色
第八章 财政财政有财方能行政
第九章 财政赤字和国债
第十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三农”问题
第十一章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供给的
第十二章 信用是经济运行的基石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起什么作用
第十四章 央行治理经济的思路是什么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第十六章 金融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第十七章 从宏观视角看股市
第十八章 股市泡沫是怎样产生的
第十九章 金融风暴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十章 汇率是宏观中的宏观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出台
第二十二章 我国经济中的难点问题
第二十三章 懂宏观多机遇少风险
章节摘录
第十六章?金融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什么什么是金融市场?它起什么作用?在前几章我们谈到过货币、信用、银行,由货币产生了信用,在信用的基础上出现了银行,银行又在更大的基础上创造了信用,由此形成了资金的融通,即金融。为这些金融活动提供的场所,就叫金融市场。怎样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呢?还是让我们举几个形象的例子吧。前面已经谈了这么多经济学理论知识了,你是否相信我也具备一个企业家的才能?你是否愿意给我投资?我想办一个公司,把我的宏观经济讲座制作成光盘,向社会传播宏观经济知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宏观经济,知道该怎样规避投资风险、金融风险,怎样找到投资机会,怎样理财,怎样去炒股、买楼等。是否有人愿意给我投资?我的公司规模不大,所需要的资金也不多,有50万元就够了。我答应一年内还你本金,并付给你15%的利息,比存银行合算多了。你肯借钱给我吗?事实上,在我讲过课的那些总裁班上,很多企业家表示愿意投资。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是基于对我的信任,对我人格、对我讲课能力的信任,同时看好这个项目的市场前景。当然也有人不愿意借钱给我,因为感到不放心,没把握,他们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那么,最后我是否去找过这些承诺给我投资的学员们筹资呢?告诉你,没有。我如果真的想办一个企业,我也不会找大家借钱。为什么呢?因为我只需要50万元资金,找大家借钱的成本太高,还把我自己的信誉押进去了。我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是做买卖。如果我真去办企业,应该使我的筹资成本最低才合适。所以,我决定不找大家借钱。那我找谁借钱更合算呢?想来想去,我决定去找银行借钱。于是我就来到银行,准备多借一点,先借500万元吧。银行经理听了我的介绍,看了我的项目评估报告,对我的信誉和实力了解之后,愿意借钱给我经营,当然要履行正规的贷款原则和法律程序。银行相信我,是看好我的项目。这时候,我从银行借钱,我的融资成本是不是相对低呢?我不必付给银行更高的利息,只要贷款到期,能够还本付息就行。你看,从银行借钱我获得资本的成本是不是少一些?这就是现代社会银行业如此发达的原因,因为它使融资者获得资本的成本降低了。银行之所以愿意贷款给我,是因为它相信我的信誉,它相信我到时一定能够还本付息给它。就这样,我得到了500万元银行贷款的承诺,利率也很便宜。但是,我想了想,最终还是没要这笔贷款。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想,找银行贷款还不是最经济的,对我来说也不是负担最轻的。不管我的企业经营得如何,是盈是亏,银行都坐地收银,风险全由我一个人承担,我的负担太重,这包括我的心理负担、利息负担,而且我要兑现所有承诺。所以,我要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借钱途径。于是,我找到了股市,这不是一条更经济更合适的融资途径吗?我经营一个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我们做好了一个特别详细的公司上市申请报告,说明公司的市场前景、经营状况、利润状况、融资用途等,并找到相关券商的支持和协助,再到证监会去申请,争取到上市公司的资格,然后到股市上去融资。我发行的股票面值是每股1元钱,计划发行5 000万股。通过股市去融资,一旦发行成功,就可以融到数以千万计的资金。所以,我们可以有三种融资方式:第一,靠友情,靠原始的信任。大家虽然热情支持我,但我的融资成本相对也高,还有信息不对称,以及高额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问题。第二,找银行融资。虽然我没直接找你借钱,其实你已经间接把钱借给我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因为你把钱存在银行了。这里我要说的是,你不该借给我钱,因为你监督债务人的成本太高了。如果你有100万元,都借给自己的100个熟人,你就得监督这100个人,你忙得过来吗?你的监督成本不是太高了吗?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作为中介帮你往外贷款,我可能不还钱给你,但是银行保证会把钱还你。所以你的效率、你的收益、你的资金安全,都由银行来帮你完成了。银行创造了资金的流动性,它可以贷出很多笔资金,只要滚动着向前走,即使有少数贷款收不回来,但多数贷款都可以还上。只要有资金不断流入,银行就能向前发展。当一些企业效益不好、出现问题的时候,银行会冻结并会收回它们的贷款。这样,银行实际创造了一种流动性,可以把资金从夕阳产业转向朝阳产业,通过银行这只手,使资金流向有利润、有前途的行业,从而使得经济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第三,到股市融资。这样我的资金成本才最低,除了上市费用和以后给股东的分红外,关键是我不必归还本金。所以,如果我找银行借钱,叫做间接融资;如果我到证券市场去发行股票,叫做直接融资。这是两种不同的融资形式,一种融资形式有银行作为中介,是间接融资,如果我的经营出现问题,储户的钱银行一定会替我还上;但是到了股市就是直接融资,一个企业经营出了问题,投资者要风险共担的。你是自愿来买我的股票的,我们共担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看,你不愿意借钱给我,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却替你把钱借给我;如果你既不借钱给我,也不去银行存钱,结果你买了股票,也许你不知道,你买的可能正是我发行的股票。前者是间接融资,后者是直接融资,这是两条不同的融资渠道,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我应该如何去筹资,才能做到成本最低、负担最小呢?应该去银行,去债券市场,去股市选择最优路径。这不仅是我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是每个读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上面讲的筹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然而它又是现实的一个抽象。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故事的主人公不同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金融机构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第一是它使获得资金的成本最小,第二是它监督债务人的成本最小,第三是它分摊风险。比如一个银行贷款100笔,如果有90笔可以收回来,有10笔收不回来,这个银行不仅能照样运转,甚至还能赚钱。但是,如果你自己借出去一笔钱收不回来,那你就百分之百地损失了。因为你没长火眼金睛,很难分辨出谁不能还钱,这不是你的专长。但是,当你进入股市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这是一个直接的融资形式,赚和赔都是你个人的事,你要对自己负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等专业机构才应运而生,它们可以帮你挑股票,帮你理财。
后记
《推开宏观之窗》成稿,如释重负。不知是为自己多年的夙愿有了初步的交代而欣慰,还是为书稿完成在中国经济即将腾飞时而激动。把一个电视节目的录音稿件整理成书,本以为轻而易举,没想到竟用去五个多月的时间。这其中的自我挑战之多,绝不亚于录制电视节目时的困难。就连一个序言,区区千字文,竟然让我苦思冥想了许久都写不出来。这才知写书的艰辛,才知教书的不易,才知读书的重要,才知道世界上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达到目标。我深知,书稿仍然存在缺陷。它还难以完整再现课堂互动教学的精彩,也难以跟随课堂每天最新的信息更新,其中部分资料还不够翔实。但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我只能捧着这部书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让它与大家见面了。应该说我最热爱的,是我教过的那数千名MBA和总裁班的学员们。是他们的激情,他们的求知欲,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苛刻挑剔,让我不敢懈怠,让我不断改进教学,让我有了写作的激情。本书脱胎于对他们多年教学的实践,他们是本书最想感谢的人。电视媒体的力量之大,这是我从来不曾想到的。记得一位电视导演这样对我说过:“电视,是属于老百姓的艺术。”正是24集《宏观经济》电视节目的播出,使得我普及宏观经济教育的梦想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为此,我非常感谢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名家论坛》栏目组的邹群柱、侯纲、王锋、何雨先生,还有韩莉、高晓燕、孙今华小姐。感谢电视台的刘振海台长和赵维东副台长为我提供了这个舞台,还有那些辛勤的工作人员们。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无数观众可以坐在家里学到宏观经济知识,分享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也正是有了在电视讲稿基础上的修改与完善,才有了今天的《推开宏观之窗》。特别要感谢装帧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两年前,他首次踏足MBA领域,为我设计了《最后一击—MBA论文选题、写作与答辩》一书的封面与版式,获得了MBA学员广泛的好评。这次听说我要写作经济学系列丛书,他欣然接受,令我非常感动。见到他那新添的白发和忙碌的身影,我心中又多了一分敬意和谢意。大师的手笔,使经济学理论的书籍有了文学色彩的封面,给本书增添了独特的风采。更要感谢我的助手严雪刚,是他陪我走进演播室,策划了这部书稿。写作的全程是他陪我一起走过的,书中每一章的摘要都是他做的。我们挑灯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只是为了对读者有个交代。还要感谢他的妻子季成的理解,感谢他的父母帮他悉心照料幼儿海峻,让我们能开足马力,全力以赴。想起女儿盛楠,让我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有几分愧对。为了写书,我常常忘了她的存在,以至在她回国度假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时间陪她。尽管女儿在国外学业忙碌、艰辛,她仍然不忘关心我的书稿,经常打来越洋电话,与我一起推敲书名,帮我一起选择封面的设计。看我如此执著,有一天她竟然这样对我说:“妈,我一定要把你写的书翻译到国外去。”这真令我欣慰,看来女儿已经长大。这里,还有一个我一直想感谢的人,是我的先生盛斌。还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那时家穷,他就趴在缝纫机上写书。他早年与张维迎合作一本《经济增长的国王》,之后又与冯仑合作中国第一部《中国国情报告》,早在我心中树立了榜样。当年家里的小饭桌上常聚集着樊纲、冯仑、胡鞍钢、张维迎等一群热血青年,那时的我总是扎着围裙,忙着在厨房里做饭给他们吃,但他们热烈讨论经济学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他们已经分别走进了学界、商界、政界,去实践各自理想中的经济学,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今天依然是我的榜样。正是《宏观经济》电视节目的播出,让我与清华MBA的学生张益勇又恢复了联系。这位在经济日报社工作12年之久的资深编辑,当他得知我的《推开宏观之窗》即将完成之际,表示愿意在《经济日报》上连载本书的内容,随即又将书稿热情推荐给经济日报出版社。韩文高总编辑欣然接受了这部书稿,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与鼓励。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钱大川先生,这个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过很多精彩书籍的资深编辑看到这部书稿,和我产生了许多共鸣。和他交谈,犹如回到大学读书的年代,让我感到了亲切。正是他的理解与相知,才使本书能如此快地问世。他的废寝忘食,他的精益求精,他对书稿如此负责任的态度令我感动!书稿能否被读者接受,尚待时间的检验。让我没想到的是,一部书稿如今竟然能以图书、报纸连载、电视播放和光盘这四种方式,同步在市场推出,与观众和读者朋友们见面。更令我欣慰的是,在后记落笔之际,电视台的编导打电话告知,中共中央为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正在数个经济大省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这24集《宏观经济》电视节目已经荣幸地入选培训教材系列。我无言以对,我只有一个心愿,让宏观经济的普及教育在中国传播得越来越宽,越来越远。韩秀云2003年5月26日于中央党校家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但让多数人理解这种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书为普通大众打开了宏观经济这扇窗。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 宏观经济学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但把艰深难懂的理论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道出,实属不易。本书就属于实属不易的那种。一切想学宏观经济学,或想对宏观经济问题有所理解的人,都可从读此书开始。 ——樊纲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是经济原无论宏观微观,?斤都要计较;读此书却必须眼读心读,字字不能遗漏。 ——冯仑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生活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人们急需补充宏观经济知识。我相信此书能使读者大获裨益。 ——胡祖六 高盛大中华区前任主席、董事总经理
编辑推荐
《推开宏观之窗(第3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如果你对宏观经济不甚了解,但对企业和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却又日益旺盛,那么《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将用最浅显的方式,把您引入一个精彩而生动的宏观经济世界。”一本上至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下至职业经理人和普通百姓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观经济启蒙读物。
名人推荐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但让多数人理解这种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书为普通大众打开了宏观经济这扇窗。——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宏观经济学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但把艰深难懂的理论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道出,实属不易。本书就属于实属不易的那种。一切想学宏观经济学,或想对宏观经济问题有所理解的人,都可从读此书开始。——樊纲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是经济原无论宏观微观,斤斤都要计较;读此书却必须眼读心读,字字不能遗漏。——冯仑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生活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人们急需补充宏观经济知识。我相信此书能使读者大获裨益。——胡祖六 高盛大中华区前任主席、董事总经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