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罗纳德·芬德利,[美] 凯文·奥罗克 页数:584 字数:652000 译者:华建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要想理解今天的世界经济乃至整个世界,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那段历史。当今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体系,并非凭空而生;而是肇始于历时近千年且曲折动荡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而这一进程主要受制于世界各区域之间交往方式的不断变化,除了贸易、移民和投资外,还有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罗纳德·芬德利、凯文·奥罗克编著的《强权与富足:第二个千年的贸易战争和世界经济》的主旨就是要诠释过去一千年来世界各区域的贸易模式及其演进、全球范围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众多有关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历史著作相比,《强权与富足:第二个千年的贸易战争和世界经济》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突破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单位的传统方法,以世界七大区域为单元,概述它们在过去1000年间的政治经济状况、域际贸易流动及各区域内的大国兴衰。二是突出军事力量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无论是在零和博弈的重商主义时代,还是工业革命后的帝国主义时代,军事强权和国家富足都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三是强调地缘政治既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动因,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结果。
本书还利用当代经济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经验证据,系统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如黑死病、蒙古大征服、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了贸易、殖民地在西方世界的崛起及其现代经济增长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部跨越千年的经济史巨著,透过时光之门,探寻世界经济体系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印迹。
史料丰富、视角独特、观点独到、历史感厚重、现实感强烈,是当前危机时期反思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预判未来政治经济走势的难得佳作。
作者简介
罗纳德·芬德利(Ronald
Findlay),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专攻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政治学,在这些方面不少著作问世,包括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等一流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凯文·奥罗克(Kevin
H.O'Rourke),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经济学教授,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史计划”联合组织者,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成员。长期致力于全球化历史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西欧
东欧
北非和西南亚:伊斯兰世界
中亚(或内陆亚洲)
南亚
东南亚
东亚(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
第二章 第一个千年之交的世界经济
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代
中国:宋朝的经济奇迹
印度洋与东南亚贸易
皮雷纳命题
东欧:北欧海盗纽带
西欧经济
第三章 1000~1500年的世界贸易
地中海和黑海的贸易与战争,1000~1350年
印度洋和南中国海,1000~1350年
“蒙古强权下的世界和平”与陆上贸易,1000~1350年
黑死病前夕的欧亚大陆
黑死病
西欧和东欧之间的贸易,1350~1500年
1350~1500年的陆上贸易:“蒙古强权下的世界和平”的后续影响
俄罗斯的兴起
中东、地中海和国际贸易,1350~1500年
东南亚和中国,1350~1500年
对15世纪后期地中海香料贸易的定量分析
第四章 1500~1650年的世界贸易
葡萄牙、大西洋和印度洋
西班牙、葡萄牙和新大陆
太平洋和东亚
荷兰崛起为世界贸易的霸主
俄罗斯、瑞典和波罗的海,1500~1650年
商业时代的东南亚
好望角路线、威尼斯和中东
白银、丝绸和香料
第五章 1650~1780年的世界贸易
大英帝国的崛起:贸易、掠夺与殖民
重商主义、贸易竞争与英荷战争
英国、法国与荷兰共和国
英国与法国:贸易扩张与第二次百年战争
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与殖民统治的建立
东南亚与商业时代的终结
大清帝国
中国的海外贸易
中国与俄罗斯的陆上贸易
结论
第六章 贸易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
贸易、海外扩张和工业革命
为什么是英国?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亚洲?
结论
第七章 1780~1914年的世界贸易:大分工
战争与革命
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短期影响
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长期影响
工业革命和运输技术
大宗商品及赫克歇尔一俄林效应
19世纪的帝国主义
19世纪的贸易政策
商品市场一体化,1815~1914年
互补的要素流动和大边疆
贸易与全球劳动分工
贸易、热带边疆地区和大分化
贸易条件
结论
第八章 1914~1939年的世界贸易:反全球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后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商业政策
运输成本
世界贸易量
价格趋同和趋异
大萧条、世界贸易崩溃和发展中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覆亡
结论
第九章 重启全球化:历史视野下的20世纪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缘政治后果:共产主义、冷战和反殖民化
大西洋经济的逐步复兴,1950~1970年
政策分化:1945~1980年
重启全球化:1980~2000年
国际运输费用
开放的趋势:数量和价格
解析大分工
20世纪后期的开放和一体化
结论
第十章 21世纪初的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未来:经济挑战
全球化的未来:政治挑战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当时,用大帆船将丝绸以及其他亚洲产品运往阿卡普尔科深港的需求很强劲。按照西班牙官方的规定,能在阿卡普尔科购买进口货的只有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居民。但事实表明,官方不可能阻止秘鲁总督辖区居民讲人阿卡普尔科;甚至在马尼拉也无法通过其代理来施行政令。在1600年前后,抵达阿卡普尔科的上等丝绸会被人从韦拉克鲁斯运到西班牙本士(Parry,1967,第209页),这是一种低廉高质的日用品,被视为非凡的贡品,尽管当时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已经连接在一起,但丝绸仍是富有竞争力的抢手货。前往墨西哥城和利马观光的欧洲久都很受震撼,他们看见当地人普遍披丝戴绸,其中包括混血儿甚或印第安人;而当地阔绰的西班牙人所展现的奢侈程度,已经超过在欧洲任一首府所能见到的浮华之风。 墨西哥丝绸业被中国丝绸打击得体无完肤,它通过使用进口的中国生丝才得以生存下去。阿特韦尔(1998,第409页)援引了一份资料,说从马尼拉进口的中国生丝养活了墨西哥城和普埃布拉的1.4万名纺织工人。而舒尔茨(第190页)的主张多少有点让人感到惊讶。他说大帆船贸易的利润率在100%~300%之间,而非略多于80%的官方限定水平。地方行政长官和总督之类的“知名人士”运用自己在稀有货舱空间方面的使用特权,牟取了巨额财富。舒尔茨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位16世纪著名的航海家。他一开始装载了价值200达克特的西班牙和佛兰德产品;接着在马尼拉,他用这些产品换取了价值1 400达克特的丝绸产品;最后,他在阿卡普尔科卖掉这些丝绸,所得净利润为2 500达克特。然而,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欧洲其他国家对中国丝绸的需求却压缩了大帆船贸易的利润空间;不过,大帆船贸易仍在继续,一直到1815年方才告终。 4荷兰崛起为世界贸易的霸主 16世纪最后10年的时代特征是,荷兰崛起为世界经济的霸主。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8世纪期间一直牢牢掌控着贸易霸权,直至最终被英国打败。独立前,荷兰境内包括西班牙领地在内,共有17个行省。,其中的7个北方行省因为无法忍受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苛政,在16世纪60年代末期发动了起义。他们在1579年组建了一个自卫性质的联盟——“乌得勒支同盟”,接着在1581年宣布独立,脱离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南部行省,包括高度发达的佛兰德和布拉班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比利时,则被西班牙和天主教派留在了西班牙王国内,但是在此之前相当多的富人和技术熟练的异教徒已经向外移民到北部行省。布拉班特的安特卫普自15世纪之前的某个时间开始,就一直是欧洲局部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可如今却基本毁于荷兰人的敌意以及对斯凯尔特河的长期封锁,后来没过多久就被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所占领,当时在七大联合行省中,阿姆斯特丹的人口最多,也最为富庶。该省人口在1600年约为5万人,到1620年就翻了一番,而截至1650年时已增至20万人。 荷兰共和国是商人寡头政权,有些像威尼斯,但远非简单的城邦制。其人口在100万~200万之间,大致上与葡萄牙相当;其内陆地貌变化多样,且富饶多产。新生国家的执政阶层大多来自奥兰治世家,是被视为“国父”的‘‘寡言威廉”(卒于1584年)的后裔。他们不仅掌握着荷兰、泽兰和乌得勒支行省的省长职位,而且还负责指挥荷兰的国家军队。该共和国的主要联邦机构就是国家议会(States General),议员聚集召开会议的地点则是海牙。这个新崛起的共和国的主要优势就是,其经济体制是当时欧洲最有生产力、最有效率的体制,意大利则在15世纪中期达到其巅峰。在农业方面,荷兰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如家畜饲养和乳品业,而非耕种庄稼;这为工业和服务业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今天的全球化经济源于千年以来欧、亚、非国家(以及后来加入的美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往来。不了解这一历史过程,则不可能正确理解今天的全球经济。本书由国际贸易学界的领军经济学家所著,跨越了经济学与史学之间的鸿沟,填补了世界贸易史文献的巨大空白,也让关心中国和全球经济、政治、商业、贸易、大国崛起(衰落)的读者大开眼界。 ——许成钢 香港大学国之基金经济学讲座教授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思维方式的精髓之一,是执两端守中庸。如果把经院经济学关于增长和贸易的理论当做一端,本书讲述的可谓是另一端。强权与暴力对市场拓展的决定性影响,在颠覆基于比较利益和自愿之贸易逻辑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史的理解。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广博厚重、立意高远、成就斐然。两位作者表明,国际贸易是我们全面理解上一千年世界经济史的指路明灯。 ——巴里·埃肯格林 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 贸易一直是国际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基础。但是,这本历史研究的前沿巨作指出,贸易也是国家之间竞争和军事冲突最常见的原因。在探讨贸易对国家富强和战争的作用方面,可谓无书能出其右。两位作者对文献的驾驭能力堪比当年大英帝国对全球的统治。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强权与富足》还利用当代经济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经验证据,系统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如黑死病、蒙古大征服、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了贸易、殖民地在西方世界的崛起及其现代经济增长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一部跨越千年的经济史巨著,透过时光之门,探寻世界经济体系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印迹。史料丰富、视角独特、观点独到、历史感厚重、现实感强烈,是当前危机时期反思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预判未来政治经济走势的难得佳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