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3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  页数:235  译者:潘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天,在美国长大的表姐走进了中国女孩梅琳的生活;不经意的对话,打开了梅琳的另一扇门: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的历史、命运、现状与未来……  随着发现之旅的层层展开,梅琳发现,自己原来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她,也因为这次开启而彻底改变……  我是谁?  我来自哪个国家?  我听过爷爷奶奶真实的故事吗?  我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吗?  对比大洋彼岸的美国,我是羡慕,还是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

作者简介

  多丽丝•奈斯比特,著名未来学家、时政经济观察家,著有畅销作品《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定见》、《对话:中国模式》,目前为天津财经大学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负责人、南开大学及云南大学客座教授。
  在多丽丝•奈斯比特的众多角色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是“埃森哲全球50位管理大师之一”、未来大师约翰.奈斯比特的妻子。每当纳斯比特先生提起妻子,总会骄傲地表示多丽丝的才华丝毫不亚于自己,她对时政有着独到、敏锐的见解。
  过去十几年间,多丽丝先后主持了《第五项修炼》( Fifth Discipline by Peter Senge)、《亚洲大趋势》(Megatrends Asia by John Naisb)、《维基经济学》(Wikinomics by Don Tapscott)等时政畅销书的出版工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梅琳第2章 为什么不同不一定意味着谁好谁坏第3章 因为奶奶为祖国奉献了一生,你才可以为自己而活第4章 一切变革始自思想的转第5章 美国!美国? 第6章 寻找新中国 第7章 梦想明天 第8章 美国是不一样还是更好 第9章 功夫熊猫精神 第10章 每个时代都面临着自己的挑战 第11章 为什么中国是这样,而美国是那样 第12章 功夫熊猫与美国精神 第13章 佛祖、孔子、基督和老子 第14章 中国不是只有一面 第15章 面馆的秘密第16章 按钮在哪儿 第17章 我们为什么像这样思考 第18章 怎样才能很特别 第19章 贫与富 第20章 海洋中的一滴水 

章节摘录

  第1章 梅琳  “两个不同的国家必须分个高下出来?但是两样东西不一样,不一定就得是一个好一个坏。想想不同的水果吧,它们从长相到味道都截然不同。比如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能说一个好另一个坏吗?”“美国和中国就像苹果和橘子一样不同,但是不能说哪个更好,因为它们只是不一样。再有,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在同一个时间成熟。”  “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在发展中国家,一切都变化得更快,每天都会蹦出来新的机遇。”  “这就是把事情想得非好即坏的陷阱。并不一定非得是好或者坏呀。对于美国人来说,大多数人已经拥有冰箱是件好事,但对于美国的冰箱生产厂家和销售商来说,同样的事情就不太好了。”  “没有哪个国家是凭空诞生的。每个国家都有历史,就像树都有根。有不一样的根,就会长出不一样的叶子和果实,国家呢,就会发展出不一样的社会和政治体系。”  “想过长大成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吗?我想说,并不是开心地发现自己终于到了15岁、16岁或18岁的年纪,也不是满意地发现自己可以跟朋友在外面玩的时间更长了,我关心的是能够理解随着年龄渐长,自己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不知道是否所有小姑娘和小伙子都像我最近这样思绪纷纷。我有那么多想去了解的事物,我开始怀疑一些事,同时对另一些事更加肯定。”  “中国的未来是由我们来创造的。说实话,你以前有过这样的想法吗:你就是塑造中国未来的人之一?这样的想法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我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这听起来很荒谬,我是谁呀,我怎么能够影响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啊?另一方面,如果13亿中国人都认为这跟自己没关系,那又跟谁有关系呢?你看!这里面大有文章。想一想构成海洋的无数水滴。喔,一个巨浪的力量有多么大啊!”  “我从未去过美国,却认为那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也许真是如此,也许根本就不是。也许因为许多人在美国读到关于中国的坏消息,他们才认为中国哪儿都不好。我认为美国了不起是因为别人都这么认为,也许倒过来也是一样。”  我端详着温迪的牛仔裤。信不信由你,温迪酷爱磨破、有洞的牛仔裤。她说她在美国的朋友都穿那样的裤子—而且还都很贵。想象一下:磨破、有洞的牛仔裤我在这边见过打着点补丁的牛仔裤。也不是真的打补丁,不是顾客自己缝的,是买来就缝过的。温迪说大家为那些洞付的钱比整条裤子的布付的钱都多。真是古怪。现在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有个姑娘从未听说过带洞的牛仔裤很时尚,她去店里,导购员拿一条这样的裤子给她看,她会叫“看哪,这儿有个洞”并要求换一条。但是,如果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很酷,其他人也就认为这样很酷了。  但是怎么才能让人们认为一样东西很酷呢?谁是第一个认为磨破的牛仔裤比没有洞的牛仔裤更时尚的呢?肯定不会是工人的妻子,她们只会想到把磨破的牛仔裤补好。  也许某个名人偶然把裤子弄了个洞,然后有人看见了,就觉得,哦天哪,这肯定是最新的风尚,我也得搞一条,事情就这样开了头。等我开创自己的时尚品牌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这个牢记心头。我得想出真正不同凡响的东西,让人们思想大转弯的那种东西,就像从“洞是坏的”转到“洞是好的”一样。不管有多么古怪,只要能把这个点子卖出去,就因为它看上去很酷。然后我得让某个真正的名人穿上它,其他人就会认为它很棒,也就想跟着穿了。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要好好学学这个。哪天我要是让齐老师相信带洞的裤子比不带洞的裤子更好,我就真是天才了。  “美国的人民也认为他们的生活每年都在改进吗?”我问温迪。也许在美国所有的人已经生活得不错了,我想。  “呃,”温迪说,“我不知道。前几年就不太好。但是吴叔叔说美国就像只猫,总能安全着陆的。他说尽管时常会遇到问题,美国总会克服。我们只需要求中国从我们那儿买更多的东西。”温迪咯咯笑起来。  “不,”我说,“情况正相反。海华(小说人物)会发明治疗肥胖的药丸,我(梅琳)会有著名的时装品牌,涛(小说人物)会在纳米技术上实现突破。然后所有美国人都想买我们生产的东西。”  ……

编辑推荐

  一本畅想中国未来的预言之书  一幅青少年认识国家与社会的完整地图  一张鲜活的家国历史卷轴  一个孩子眼中的中国与美国  课本上没写过、老师没讲过的缩微中国现代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与美国  享誉世界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夫妇继《大趋势》(全球销售1400万册)《世界大趋势》之后,多丽丝?奈斯比特写给孩子们的时代思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梅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海洋中的一滴水
    ——读《梅琳 我的中国》有感
    有多少滴水能够构成一个海洋。我们是一个海洋,每个中国人都是海洋中的一滴水。一滴水不能改变任何事,但聚在一起它们的威力无穷的。每一个青年都是塑造中国未来的一份子。
    ——题记
    一场夜雨吹散了夏日的酷暑,丝丝凉意浸润我的心脾。盛开的茉莉花绽放着它独特的芳香,我斜靠在床头享受着周末的惬意,手中的《梅琳 我的中国》让我的内心荡起阵阵涟漪。
    “我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诸如共产主义之类的事情。我光忙着考试、写作业、上补习班了。有时候上课,我们都觉得老师总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而政治家根本不了解我们的想法,就像我的长辈一样。但我一直没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还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从美国回来的温迪不仅带回了种种新鲜事物,也带来了迥异的思维方式,这让15岁的梅琳很困惑、很苦恼,本想反驳温迪观点的梅琳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国家。这种尴尬让梅琳急切地求助于爸爸,通过谈论过许多“严肃”的话题后,梅琳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生长的土地,这个国家的历史、命运、现状与未来。
    “美国和中国就像苹果和橘子一样不同,但是不能说哪个更好,因为它们只是不一样。再有,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在同一个时间成熟。”“国家,不是成熟起来的,而是发展起来的。中国和美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根,完全不同的历史。要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了解它的历史。”其实,中国和美国在很多地方没有可比性,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于美国,可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让中国天津拥有了是曼哈顿3倍之大的金融中心、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动车组,更何况美国的纽约还保持着100年前的古老地铁系统,就连肯尼迪和拉瓜迪亚机场都是又旧又破呢。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既要看到自己落后的一面,又要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
    “《功夫熊猫》里的阿宝要成为一名高手是因为他必须打败大龙,那我们要对抗的是什么呢?”值得庆幸的是梅琳的爸爸熟知孩子的心理,他担心过于深奥和知识化的语句会让梅琳感到厌烦和无法理解,他将历史和《哈利•波特》、《功夫熊猫》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让梅琳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中国精神。“你们是个人主义的社会,我们是集体主义的社会。”“在中国,我们宁愿让5个人让步——他们要从即将建机场的地方搬走,而1万人受益;但是你们美国却认为不能让5个人吃亏——尽管1万人都将受益。”面对温迪提出的人权和自由,梅琳做出的回答令我敬佩不已。
    书中提到温迪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他们历史课上的“复活历史”令梅琳羡慕不已,相比之下,她感到自己的历史课枯燥无味。对于历史,留给我的印象永远是“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尽管将那些背年代和条款烂记于心,可大都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考过也就忘完了,如此对比,我倒更希望我们的教育进行一下改革,让兴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不再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
    “一个中国人只是大河中的一滴水,一滴水不能冲走一块石头,但是汹涌的河流能够改变山脉。我们的高地:建设中国的明天。我的一部分梦想是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成为梦想成真的地方。”本以为涛的这番话会惹恼蛮横的温迪,谁知正是涛的这方辩论赢得了温迪的好感,也悄悄拨动了梅琳的芳心——因为她对温迪和涛的交往很“注意”。从涛身上反衬出中国女孩和美国女孩对衡量酷男孩标准的一致性。
    掩卷沉思,作为一名13岁男孩的母亲,给予儿子的更多的是爱抚和理解,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健康和成长,还有分数和名次,又给予了他们多少对于历史、对于国家、对于未来的思考呢?愿此书能像发现之旅一样为家庭教育作出榜样,亦能唤醒每个青少年内心深处对自身使命的认识、唤起他们对时代与国家的深刻认同,也为这次开启而彻底改变……正如文中所言“我将塑造自己的人生,如果我能取得一些真正特别伟大的成就,我也就从某种意义上顺便塑造了我的中国!”
    我思故我在,人生重在思考。其实地球上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圆,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并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对比大洋彼岸的美国,我们不应仅仅是羡慕,更多的应是对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天,骤然间放晴,在阳光的照射下,在茉莉花洁白的衬托下,绿叶晶莹剔透,愈发的充满生机。
      
  •   作为90后的一代很有必要读此书,虽然以前也经常思考一些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原因,但是没有像文章里梅琳和她爸爸聊的那么深。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良之处,但同时也不要过于悲观,我们要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在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的引领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相信未来会更好!
  •   这是一本我看过的关于写中国的一本特别好的书。。不像历史上写的那么枯燥。。内容吸引人。。尤其是道理讲的特别明白。。但是却不枯燥的只是说理
  •   是时候看看真正的中国和美国了……
  •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现代历史,既不用感到枯燥,又领略了知识,一举两得,值得一看,力推这本书!
  •   风格好,适合懵懵懂懂的孩子
  •   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让你更真是地看待中美关系,看待世界,看待中美差异。
  •   书很好看,纸张也不错
  •   帮同事小孩买的~很喜欢!以后买书都来这里啦!
  •   看品论买的,不错,适合小孩看
  •   很容易,有意思
  •   内容丰富小孩子喜欢,值得推荐。
  •   小学五年级共读书目。学生自主阅读时比较有效。
  •   还有插图 不错
  •   很适合年轻人看的一本书
  •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政治方面社会方面关注的很少。第一次在网上上看到关于这本书和《中国大趋势》的介绍,意识到作为即将成为社会脊梁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国家,关注世界。最初是想买《中国大趋势》的,但考虑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几近空白,而且作为一个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青年人可能一些名词和观点还难以理解,于是先买了这本给青少年读的《梅琳:我的中国》。
    寒假回家的这几天断断续续地在看,刚看就被这本书的写作形式吸引到了,可以说是羡慕梅琳刚刚15岁就认识了华裔美国朋友,以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从而对国家,对政治,对差异产生了如此多的好奇。更让我羡慕的是梅琳有一个如此负责任的父亲,能够将自己放低,与梅琳面对面的、平等的、直接的交谈。不知是不是因为作者是美国人,因为我身边像书中这种的父子或父女关系很少。我个人很羡慕。
    后来看到关于中美比较的问题,最初是觉得很多看法很笼统很中庸,并没有特别震撼。但越往后看,即看到这本书的中间部分,就越发的想:多么伟大的作者!多么伟大的一本书!历史的作用是多么神奇!它让我真真切切的回想:原来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件事,思考的每一种方法,都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为我们塑造的。尽管在这样一个人口巨多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为,但我们有共同的思考模式,正像梅琳最后感悟到的:我们是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家。
    读罢之后,还存有一份小小的感动就是:一位美国的女士,竟然可以花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心思,思考,整理有关中国的一切,让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青少年,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更加了解什么是“不同”,并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敬佩!
    很喜欢这本书,会在开学后继续读《中国大趋势》,希望能够读懂。
  •   鉴于现在的学生对中国的一些基本国情的一问三不知,又太过感情用事,在与其他国家对比时不能客观的评价,缺乏理性判断。这本书从15岁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中美两国的差异,便于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君子和而不同”。
  •   这本书好好看啊,增加了我对中国的了解··不错····而且封面好可爱···
  •   送孩子的礼物,孩子很喜欢
  •   客户推荐看的,就买了本看看,书还行!
  •   从质量到内容,总体满意。
  •   书本身不错,图片很多,就是字太少了。而且内容没有我想像的好,那个对话看到后面简直不想再看下去,那些关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别太浅了,我觉得小学生看看还差不多
  •   鲁迅在1925年写的散文,灯下漫笔,对赞美中国的老外有如下评论,“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
    希望本书作者能够听听先生的教诲。
  •   这是本让小孩子看了后了解中国的社会制度的书,用了比较通俗的手法来介绍一些深奥的东西。先给女儿备着,等她读小学了以后再看吧。
  •   我买来是写文用的,内容挺有感想的,对孩子教育有帮助吧!
  •   孩子上初中了,平时就爱看书,这本书对他来说不太适合
  •   看完了,感觉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在讲故事
  •   彩印的,其实感觉这类书不需要这么好的印刷。感觉有点像小孩子漫画书,内容挺不错,值得一看。
  •   看了对作者夫妻的电视访谈后买了这本书,有些失望。实质性内容太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