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张化桥 页数:210
Tag标签:无
前言
“直心不改”张化桥化桥是资深的银行家。之前,他因“看穿”中国经济的某些问题和揭露了一批有瑕疵的上市公司而成为市场公认的“最敢讲真话和最有良知的分析师”。在我看来,当今中国,发表鲜明的观点“警世济民”而且不图个人利益的经济界人士中,张化桥名列前茅,而且他至今“直心不改”。今天的中国处在2000年以来经济最为发达繁荣的盛世,但是也是社会思想和文化原则最为贫乏的年代。一切以经济为重的中国人民,无论在《宪法》、《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章》中,都把发展经济列为其要务。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快追上美国了,这是国人做梦也没想到的。从内心来说,我们感谢邓小平带领国人开创了这样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时代。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钱了,近14亿人民也太需要富起来了。人穷志不穷,说来好听,实际上痛苦又虚伪。我在农村生活的那段痛苦而贫困的经历至今仍激励着我神经病似的每一天都冲锋不止。化桥也一样。在人们都“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其实并不知道钱是什么,股市是什么,外汇是什么,投资是什么……最后,生活是什么。在人们轰轰隆隆地往前摸的队伍里,化桥像一个打着快板的宣传员。他会突然停一下,站在一边的高坡上,打着快板说一段。对也罢,错也罢;听也好,不听也行。化桥确实是个宣传员、警告员。他不和人家争论,他只告诉你,在哪里石头是摸不到的,外汇是纸的,甚至连纸都不如,炒股票是不能发财的,高收入者是穷的,一些金科玉律的东西是不能信的……有意思。在我想来,“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幸福和充实的。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之后,我们想想,我们到底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呢?只有思想文化的东西永不泯灭。谢谢化桥给了我们这些经济人和银行家们思想的火花和种子。让大家一起,建设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蔡洪平
内容概要
在人们都“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其实并不知道钱是什么,股市是什么,投资是什么……最后,生活是什么。在人们轰轰隆隆地往前摸的队伍里,张化桥像一个打着快板的宣传员。他会突然停一下,站在一边的高坡上,打着快板说一段。对也罢,错也罢;听也好,不听也行。 在这本小书里,他说:你越折腾亏损的概率越高,股票投资“越简单越粗犷越好”;不要妄图去作预测,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傻瓜;对于股市的未来,最好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可能大涨,而房地产股却往往充满陷阱…… 在这些真话背后,我们可以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作为普通股民,我们应该如何避开各类陷阱、如何挑选优质的投资对象、如何形成正确的投资习惯、良好的投资心态,做一个简单、幸福、跑赢大市的股民?
作者简介
张化桥:
1963年出生于湖北荆门,自称“湖北农民”。16岁迈入大学校门,23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随后砸碎“铁饭碗”转战证券市场,以“敢言”著称,自称“投资者的走狗”。现任瑞银中国投资银行部副主管和亚洲房地产部联席主管。
在
书籍目录
序“直心不改”张化桥自序投资靠知识,更靠心态和领悟第一篇 股民和基民的悲哀 股民和基民的悲哀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如何挑选~只股票 越简单粗犷越好 首先是不亏钱 历史书可以害你不浅 我的退休金全靠股市 叛逆者的宣言 第二篇 假如我是傻瓜, 我如何战胜市场? 买股票太麻烦吗? 买股票就相当于建合资企业 股民不要凑热闹 创业板:买的是大富大贵的可能性 用创业投资的眼光选股票 我对几个行业的看法 你的护城河有多宽? 高成长率与估值陷阱 买便宜货可以导致破产 如果你的股票突然跌了一半…… 假如我是傻瓜,我如何战胜市场? 第三篇 当地产公司成为“价值陷阱” 中国的地产泡沫何时破灭 房地产价格还可能大涨 高地价并不导致高房价? 当地产公司成为“价值陷阱” 如何分析地产公司的股票 第四篇 高收入的穷光蛋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执行力很重要 中国企业不做“细活” 中国企业整合难 中国企业成本优势不再 主营业务不是“宗教枷锁” 中国企业的冒险精神 三种企业三种命 高收入的穷光蛋 企业应该有烧钱的自由 第五篇 都是“圈钱”惹的祸 股市的噪音与基本面 股票市场的奇怪现象 都是“圈钱”惹的祸 证券分析师的局限 证券分析师的四部曲:抵赖、修正、 狡辩、再修正 看好农业,但别买农业股 “工厂类股票”陷阱 牛市和什么有关? 全球股市的大跃进 第六篇 股市的教训应该记取 中国股民为什么特别多? 中国人的胆怯与鲁莽 英国投资银行消亡的启示 摒弃股市中的意识形态 股市的教训应当记取 长痛不如短痛 拯救股市的最佳方案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股民和基民的悲哀股民和基民的悲哀我最近读了美国先锋500指数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的创始人约翰•伯格(John Bogle)的两本书,一本是他2007年写的《长赢投资:打败股票市场指数的简单方法》(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另一本是他2008年写的《够了》(Enough)。这两本书的共同主题十分鲜明,我把它记录在此,以警告我自己,也与读者分享。先说股民的悲哀。伯格说,你们瞎折腾个什么呢?每天忙忙碌碌,买卖频繁,只是帮了券商的忙,肥了税务局。可是作为一个群体,股民的回报只是等于大市的回报而已。这还没有扣除股民在瞎折腾过程中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调研成本、交易佣金和税收。从中长期来看,大市的回报在扣除货币贬值因素之后,无非也就是4%~6%,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费用的比重。扣除费用,股民作为一个群体,必然跑输大市。这是一个数学上无法挑战的定理或者不等式。在欧美100多年的股市历史上,不少智者也总结出过这个定理,可是股民们还是乐此不疲。为什么呢?为什么100次股灾也不足以教会股民呢?原因很简单,大多数股民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浅显的道理。也有不少人明白这个道理,但过于自信和贪心。他们认为,虽然股民作为一个群体,只能跑输大市,但自己有优越的智商、选股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必然能跑赢大市。我记得几年前某机构在美国作过一个样本很大的问卷调查,结果很有趣:19%的人确信自己属于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群体。我们经常听到张三、李四炒股赚钱的例子,可是当他们亏钱的时候,他们一般是轻描淡写或者讳莫如深的。从中长期来看,持续炒股而成功的人是极少见的,其概率就像中六合彩一样低。有人可能辩解说:“我过去三五年的投资回报真的很高。”可是伯格提醒我们,你真的跑赢大市了吗?特别是,把瞎折腾的费用扣除之后,你还能跑赢大市吗?最后一点,过去的三五年不能代表未来的三五年。统计学上的“均值回归”(Reversion to the Mean)让你不敢得意。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股民明白了自己的瞎折腾从中长期来看有多么愚蠢,于是共同基金行业越来越兴旺,共同基金占股市的交易和持股份额也越来越大。但是伯格认为,基民与散户相比,几乎同样愚蠢。基金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当然也只能跑输大市。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本身就是大市,它们怎能跑赢自己呢?除去买卖基金的费用,以及基金本身的各种费用,这个行业当然也只能跑输大市。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回报率下降的当今世界,每年1%或者2%的费用率简直是一个吃人的数字。伯格说,不管基民们是赚还是赔,费用可是刚性的,这不是很可笑吗?伯格说,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很敬业,智商高,也很诚实,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不创造社会价值,也不为基民们创造价值。伯格自己作了大量调研,也引用了大量权威机构和人士的研究。比如,他引用了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戴维•斯文森(David Swensen)的研究:在多如蚂蚁的基金中,只有约4%的基金在过去20年中扣除税收和费用之后能够跑赢大市,而且平均起来也只是比大市的回报率多了06%而已;而96%的基金跑输大市,而且输得很厉害:平均每年跑输48%。大家都知道基金经理和券商有发财的,可是发财的基民却很少听说过,伯格如是说。我突然想起一个例子,挖黄金的人不见得赚钱,但生产和销售铲子及铁锹的人可以大赚其钱。最近20年在美国还有一个很兴旺的行业就是投资顾问行业,投资顾问们帮基民们选择投资哪种基金,何时投入,何时退出,煞有介事。当然,这些人不是做义务劳动的,基金的买入和卖出也不是没有费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过去20年内,投资顾问们推荐的基金的回报率严重跑输基民们随心所欲所选的基金的回报率。过去20年里,千千万万的基金中,只有美盛集团(Legg Mason)的米勒先生(Bill Miller)的基金连续15年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但跑赢的幅度也不大,后来他的名气大了,基金的新钱也多了,他却越来越难跑赢了。最近两年,他严重跑输大市。米勒先生能因为跑赢大市而成为杰出英雄,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跑赢大市就好比中彩一样困难。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是现代证券分析行业的开山鼻祖。他到晚年(1976年)才开始对证券分析的作用产生极大的怀疑。他对记者们说:“我不再鼓励大家研究股票。40年前(即20世纪30年代),到处是便宜股票,因此,证券分析让人们大获其利。可今天,每只股票都被大量懂行的人反复研究过,不再值得费人力物力去研究。”啊哈!如果他今天还健在,不知他会对当今的证券分析行业(以及投资行业)作何评价。伯格引用这个故事不是说投资股市不能赚钱,而是说股民必然跑输大市。伯格说,基民们不要试图挑选好的基金,它们都是一回事。过去三年表现好,不代表未来三年表现也同样好。表现好坏只能事后才知道。与其说基金经理水平高,不如说他运气好,但是没有人能够总是碰上好运气。哈佛大学基金管理公司的前总裁杰克•米亚(Jack Meyer)在业内成绩骄人。他在2004年对美国《商业周刊》记者说:“整个投资行业就是一个大骗局。大多数人以为他们能找到高水平的基金经理来为他们理财,而我认为85%~90%的基金经理是跑输大市的。扣除费用之后,他们是摧毁基民财富的。”伯格给普罗大众的建议是买指数基金,永不出售,让企业的中长期增长带给你资本增值和分红。试图选择一个最佳切入点是蠢人玩的游戏。伯格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说明,从中长期来看,指数基金费用极低,让基民睡得踏实,而且回报不菲,超过绝大多数管理积极的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伯格在两本书里反复强调复合增长的巨大威力。1 000元投资如果每年回报6%,10年之后便是1 791元,20年之后便是3 207元。他还特别强调简单的东西往往比复杂的东西好得多。在欧美,这10年来指数基金开始受到欢迎。不仅是散户,而且很多养老金公司、工商企业以及大学的基金也开始把一部分投资放到指数基金。伯格建议大家投资于涵盖范围最广的指数基金,而且不要追逐带任何概念的指数基金,因为当一个概念开始走红的时候,往往也是价格偏高的时候,基民的进入正好中了埋伏。总之,股民和基民们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伯格在1975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指数基金——先锋基金,现在其个人财富在美国财富榜位列100位之内。他的书不是为了稿费而写,所以特别值得一读。他几十年前就已功成名就,现在75岁高龄还十分活跃。我很欣赏他书中的智慧。他的两本书文笔流畅优美,没有几个我不认识的字,于是我决定把它们当成我的英文课本典范。他个人有网站,只要你在搜索引擎上打出他的名字,网络就会把你带到他的网站,那里有朴素的智慧。伯格书中讲的全部是美国的情况,如果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那纯属巧合,请读者不要大开国骂。
媒体关注与评论
化桥确实是个宣传员、警告员。他不和人家争论,他只告诉你,在哪里石头是摸不到的,外汇是纸的,甚至纸也没有,炒股票是不能发财的,高收入者是穷的,一些金科玉律的东西是不能信的,政府为人民但实际上是为他们自己的…… 有意思。 ——蔡洪平 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前主席张化桥这类敢做敢言的分析员,在香港并不多见,他的分析和思考过程,正是笔者不断鼓吹的典范:提出问题,挑战既有思想,敢下判断。 ——香港,原复生,《原氏物语——原复生财经评论集1》张化桥有很多响当当的称号,包括“民企之父”、“最佳中国分析师”等。纵使他已由分析师转型为银行家,但在股民心目中,他仍被归类于擅于选股的一族,只怪他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香港《iMoney》杂志,2010张化桥自称是“投资者的走狗”,一直坚持到企业实地调研。正因如此,这位“湖北农民”及其团队击败了美林的薛澜、摩根大通的何启忠,连续两年在中国整体研究方面排名第一。 ——《新财富杂志》,2003
编辑推荐
《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是“最佳中国分析师”、“最敢讲真话的和有良知的分析员”张化桥的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