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艾瑞里  页数:248  译者:赵德亮,夏蓓洁  
Tag标签:无  

前言

  解释非理性行为  梁小民  那是30多年前,我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我说:“咱们店里的白糖卖不出去,眼看快到夏天了,再卖不出去就变质了。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我知道,虽然当年物质短缺“要嘛没嘛”,但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然而当地人吃糖不多,糖并不紧缺。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写上“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告示贴上后不久白糖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求这位商店经理多批几斤。  读完《怪诞行为学》我才知道,其实我是进行了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在不缺白糖的情况下,夏天前买白糖并不理性。但在物质短缺的环境下,人们总喜欢储备物品(当时我管家,各种短缺的物品,如白糖、肥皂、洗衣粉等都有为数不少的储备)。讲自由购买,人们会觉得供给多,不购买;讲凭本限购,人们就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何况凭本购买是一种权利,放弃这种权利是一种损失。把滞销的东西作为限量购买的东西,人们就会有这种非理性的购买行为。本书也提到了类似的事例。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成本一收益原则来行事。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一个青年人原本希望三年内年薪能达到10万元,结果三年内年薪达到了30万,而当他知道他的同学年薪为31万时,为什么又对自己的年薪不满意了?一种无人过问的黑珍珠为什么与其他价格高昂的珠宝放在一起时,身价高出数十倍?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此花很大力气去疯抢或者排队?为什么人们对义务干活帮助他人感到很高兴,而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性兴奋时会选择一些极危险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言而无信”,做不到许多该做或承诺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为什么面临多种选择时,我们反而会迷失主要目标?相同的阿司匹林,为什么50美分的管用,5美分的就不管用?诸如此类。  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问题的。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它对人类各种行为的解释比传统经济学更微妙、更复杂,也更现实。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原理解释不了上述各种奇怪的现象,但行为经济学却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行为经济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因此又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对这门学科作出贡献的马修‘拉宾获得了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克拉克奖,而对这门学科作出开拓性贡献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已超过40岁以下者可获得克拉克奖的年龄限制)。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们的评价是“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现象,尤其在不确定的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更多。如股市的暴涨和暴跌,深圳房市的暴涨和暴跌,自杀人数的增多等。因此,行为经济学对转型中的中国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是,要让普通人去读卡尼曼和史密斯的原著和论文,还是太难了,甚至连中国学者写的介绍行为经济学的著作(例如,董志勇编著的《行为经济学》),也难以读下去。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读完本书。  本书书名的英文原文是“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直译出来是“可预期的非理性: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能更确切地反映出这本书的内容,当然改译之后也不失原意,且更能吸引眼球。这本书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它并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或学术著作,它从我们常见的一些现象入手来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与方法,读起来妙趣横生。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认知的新领域。它兼备了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译文也颇为准确、流畅。  许多人都喜欢在机场买一本闲书看。当然,你可以选择《驻京办主任》之类的反腐小说,也可以选择《鬼吹灯》之类的盗墓小说,还可以选择《暗算》之类的反特小说。现在,我要建议你选择一本《怪诞行为学》这样的经济学普及作品,你一定会收获更大,而且这本书读起来比那些书更有趣。

内容概要

我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是什么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经济看走了眼?是什么让人们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借贷?非理性是如何驱使我们作出决策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    本书是《怪诞行为学》的升级版。书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在增订部分中,针对非理性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政策,并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作者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可预测的非理性”提高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制定出摆脱当前经济危机的最佳政策。  学会驾驭非理性,才是理性的开始!

作者简介

丹·艾瑞里,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获得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曾发表在许多重要的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上,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科学人》杂志和《科学》期刊等。著作有《怪诞行为学》和《怪诞行为学2》。

书籍目录

推荐序作者序引  言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我们生活中的价格“诱饵” 巴黎和罗马,你选择去哪里度蜜月? 3个人中,你想跟哪一个约会? 富人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 打破相对论的怪圈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失衡 为什么珍珠无价? 黑珍珠如何从无人问津变为稀世珍宝? “幼鹅效应”与“锚定” “羊群效应”与星巴克咖啡 “任意的一致”与消费习惯 自由市场与宏观调控第三章  免费的代价 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 “零”的历史与传奇 免费的诱惑不可抵挡 我们为什么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买书免运费与免费换机油 政府可以尝试推出免费的政策 是什么导致结果大相径庭?第四章  社会规范的成本 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 你需要为了晚餐付费给你的岳母吗? 社会规范Vs.市场规范 不要向你的约会伴侣提钱 罚款对杜绝迟到有效吗? 极易被打破的微妙平衡 涨工资可以解决“血汗工厂”的痼疾吗? 金钱买不来优质的教育 “火人节”:纯社会规范的回归第五章  性兴奋的影响  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两个“我”:杰基尔博士与海德先生 “你只需说不”Vs.“没问题” 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的干预措施 了解情绪的两面性÷冷静与激情 性兴奋实验的问题清单第六章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 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 过度消费是明智之举吗? 设定自我控制的底线 让全身检查像买份麦当劳套餐一样简单 拥有“自我控制”功能的智能信用卡第七章  所有权的个性 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为什么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 人类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宜家效应与虚拟所有权 如何治疗所有权依恋症?第八章  多种选择的困境 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 留有余地的“傻瓜游戏” 新欢与旧爱,应该选择哪一个? 让每个人都疲于奔命的“三扇门” 果断地关上该关的门 饿死在谷堆间的驴子第九章  预期的效应 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 费城老鹰队Vs.纽约巨人队 添加香醋的百威啤酒 特制咖啡味道如何? 赝品也可以卖出名画的价钱 美食不如美器,预期改变品位 你更喜欢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 偏见与第三方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神奇的安慰疗法 价格越贵的药越有效吗? 安慰疗法的去与留 应该让烧伤病人穿紧身衣吗?第十一章  人性的弱点 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考试中你会作弊吗? 政府法令能杜绝不诚实吗? 道德准则和就职誓言的力量 各行各业中的“灰色地带” 谁是世界上最诚实的国家?第十二章  企业的特权 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可乐不见了,现金还在 非现金引发的作弊现象 诚实与不诚实的临界点 “最终解释权”也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吗? 现金时代的终结与舞弊行为的泛滥第十三章  啤酒与免费午餐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午餐? 个人需求与群体属性的矛盾 “免费午餐”是可以实现的附录1:关于正文部分章节的补充说明及趣闻逸事附录2: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致谢

章节摘录

  “任意的一致”与消费习惯  我和德拉赞、乔治对“任意的一致”这个实验感到兴奋。于是,我们决定把构想再推进一步。这一次,我们转换了探索的方向。  你们还记得《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那个有名的片段吗——汤姆把粉刷波莉阿姨的篱笆变成一种特权活动来吸引他的小伙伴们?我知道你们肯定记得,汤姆津津有味地粉刷,装做非常喜欢干这活儿。“你们把这也叫做干活吗?”他对朋友们说,“哪个孩子能有机会天天刷篱笆?”在这一“信息”的武装下,孩子们发现了粉刷篱笆的乐趣。不久,汤姆的朋友们不但需要拿东西来交换这一特权,还从活动中得到了真正的乐趣——要是有双赢结果的话,这就算一个吧。  从我们看来,汤姆把负面体验转变成了正面的——把粉刷篱笆的性质由受惩罚做工改变成人们需要付出代价来参与的一种娱乐。我们也能做得到吗?好吧,那就试一下。  这当然就是锚了。然后,我请学生们为我的朗诵会门票出价。你觉得最初的锚会影响他们随之而来的出价吗?  在得到答案之前,你们首先要考虑两件事。第一,我朗诵诗歌的水平算不上一流,因此让学生付10美元听我朗诵10分钟相当于服一年刑。第二,尽管我问过学生是否愿意付钱买票参加我的朗诵会,但他们并非必须出钱。事实上,他们还可以反客为主,要求我付钱给他们。  现在我来宣布结果。被要求回答是否愿意付钱听我朗诵的那些学生果然愿意出价。他们的平均出价是,付我1美元左右听短诗朗诵,2美元左右听中等长度的,3美元左右听长篇的。不过,那些被锚定我付钱请他们听朗诵(而不是付钱给我)的人又怎样呢?正如你们预料的那样,他们果然向我开出了听我朗诵的价格:平均下来,他们要求l美元30美分听短诗朗诵,2美元70美分听中等长度的,4美元80美分来忍受长篇。(好坏姑且不论,除了学术研究我还可能靠朗诵谋生呢。)  与汤姆·索亚非常相似,我能够把一桩两可的体验(如果你们真的听过我的诗歌朗诵,就会明白这种体验是多么的两可)任意地转换成令人愉悦或者痛苦的体验。两组学生都不了解我的诗歌朗诵水平是否值得他们付钱来听,或者我付的钱是否值得让他们忍受这一体验(他们都不知道它能令人愉悦还是令人痛苦)。可是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他们出钱听还是我付钱请他们听),模具就已铸成,锚也已经设定。不但如此,一旦作出首次决定,以后的决定就会遵循一种似乎合乎逻辑、前后一致的方式。学生们不知道听我朗诵诗歌这一体验是好还是不好,但不管他们的第一决定是什么,他们就把它作为锚定值,依据它来作随后的决定,并为3种长度的诗歌朗诵提供一种一致的回答模式。  当然了,马克·吐温得出过同样的结论:“如果汤姆是一个聪明的哲人,如同那本书的作者一样,他此时就能悟出这个道理:‘工作’是一个人被迫做的事情,而‘玩耍’则不是他非做不可的事情。”马克‘吐温进而观察到,“英国一些阔绰的绅士夏季每天驾着四套马车沿大路跑上二三十英里,这样做会花掉不少钱;可如果付钱雇他们驾车载客,消遣变成了工作,他们是不愿干的。”  这些想法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首先,它们说明了我们所作的许多决定,不论是不经意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锚都在其中起作用:我们决定不买麦当劳巨无霸、抽烟、闯红灯、到巴塔哥尼亚度假、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辛苦准备博士论文、结婚、生孩子、住郊区、投共和党的票,诸如此类。根据经济学理论,我们作出上面的决定是基于自己的基本价值判断——喜欢或不喜欢。  其次,我们从这些实验中对一般生活得出哪些教训呢?我们自己仔细雕琢出的生活难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任意的一致”的产物吗?我们在过去的某一时间作出了任意决定(如同幼鹅把洛伦茨当成它们的父母),并且把我们以后的生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最初的决定是明智的且一直遵守,有这种可能吗?我们难道就是这样选择职业、配偶,决定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发型吗?归根结底,这些决定都是明智的吗?或者它们中有一部分只是我们追随最初印记的一时冲动?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但如果我们只不过是自己最初无知的任意行为的集合物,那会怎么样?  这些问题确实难以解答,但从自己的个人生活来说,我们有能力积极改进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从认识自己的脆弱开始。比如你打算买一个超薄手机(带300万像素、8倍变焦的数码摄像头),或者是每天一杯4美元的极品咖啡。你可以首先从质疑这种习惯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一下自己,你能从中获取多大的快感。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地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事实上,你做一切事情都应该进行自我训练,质疑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在手机问题上,你能否从超薄型后退一步,减少点花费,把一部分钱用在别的地方?说到咖啡——不要问今天你想喝哪种极品混合咖啡,自问一下,你真的应该养成动辄来杯高价咖啡的习惯吗?  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作的首次决定,它在日后能形成一长串的其他决定(关于衣服、食品等)。它表面上看来只是个一次性的决定,对后来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是事实上首次决定的威力可能如此巨大,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作的很多决定里。考虑到这一效应,首次决定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或许现在到了清点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印记和锚的时候了。即使它们在某一时间是完全合理的,现在仍然合理吗?一旦对旧的选择作了重新考虑,我们就向新的决定、新的一天、新的机会敞开大门。这似乎是有道理的。  关于锚和幼鹅的这一切,比消费者偏好有更加广阔的内涵。传统经济学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两股力量的平衡:每一个单位价格的产量(供给)和每一个单位价格的购买欲望(需求)。这两种力量交汇点的价格决定市场价格。  这是一种无比美妙的信念,但是它的核心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即上述两股力量是各自独立的,并且共同形成市场价格。本章里的实验结果(以及“任意的一致”这个概念本身)对此提出了挑战。首先,根据传统的经济架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大要素之一。但是如我们的实验所证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为不同商品和体验付出的价格。  其次,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学架构假定供给和需求两股力量是各自独立的;另一方面,我们上面见到的那种锚的控制作用却暗示它们事实上是互相依存的。在现实世界中,锚来自厂家的建议零售价格、广告价格、促销、产品推介等因素——所有这一切都是供方变量。因此,似乎不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市场价格,因果关系在此有些颠倒,是市场价格本身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表明事实上,需求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供给。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在“任意的一致”的架构里,我们看到的市场供求关系(酸奶打折人们就多买)不是基于偏好而是基于记忆!下面是对这一概念的说明。想想你现在对牛奶和酒类的消费情况。假设从明天起要实行两种新税,一种使酒价降低50%,另一种使奶价提高100%。你认为会发生什么?这种价格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消费,少喝点奶、少摄入点钙很多人不会感觉到什么。再假设一下,如果伴随新税而来的是人们对从前的奶价和酒价的遗忘,那会怎样?如果两种产品的价格同样变化,你却记不起这两种产品从前的价格了,那又会怎样?  我料想,如果人们记得住从前的价格并且注意到它的涨价幅度,价格变化就会对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人们记不住过去的价格,价格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即使有也会很小。如果人们根本不记得牛奶和酒类过去的价格,对奶和酒的消费就会保持基本不变,就像它们的价格没有变一样。换言之,我们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和我们想与过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根本不是我们真正偏好或需求大小的反映。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读起来妙趣横生,兼具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  这将是未来几年里最有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新颖的观点和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丹尼尔·麦克法登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本极具原创性的书。它找到了人们经常犯下愚蠢以及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根本原因。丹·艾瑞里不仅仅写了一本好书,他还让我们变得更明智。  ——乔治·阿克尔洛夫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必读书呈现了关于人类行为研究的新鲜观点。它透彻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完成预期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更可以让那些对人类行为和经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感兴趣的人大开眼界。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行为经济学家把新颖、精妙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公共政策领域。为什么很多人正冒着巨大的风险却浑然不觉?行为经济学家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听起来不无道理。  ——格林斯潘 美联储前主席

编辑推荐

  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偏离理性,远非你想象的那样完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推荐。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排行榜。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本书作者丹·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本书一语道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升级版)》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经济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  一起体会阅读的乐趣吧!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Predictably Irrational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怪诞行为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3条)

 
 

  •   怪诞行为学
    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就让我血脉喷张: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为什么珍珠无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做不到?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诚实?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这些问题每一天都在我身边,我却从来没有深入思考,想到过答案,甚至我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我生活的。从小到大的教育让我学习的都是理性的知识。比如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这一假定的含义是:我们能对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所有选择的价值进行计算和权衡,择其最优者而行之。一旦我们犯了错误,“市场的力量”会迅速把我们拉回正确理性的道路上去。
    如今,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生动的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看完这本书,反观我的日常生活,其中比较,头脑中锚定的价格和社会规范的使用对我是最有益处的研究,这三点也是我比较容易开始改变生活的起点。
    在我们的头脑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相对论的比较工作,而相对的一个侧面却总会给我们造成误解,我们总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比较,避免把不容易比较的事物作比较,这样就容易忽略比较中的“诱饵”。面对这种非理性,我们需要做的是控制自己比较的范围,打破固有的比较怪圈。比如这次我们家庭换车。我们的预算是在60万以内,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选择了两驱的车,做出这个决定真的很不容易,四驱的车动力是相当强劲的,尽管我们一年能开车到山区的机会可能只是一次。然后,我们拓宽了视野,把两驱和四驱的差价不用在汽车上,改用到其他的地方,比如旅游,这也是我们共同喜欢的项目,立刻就做出了只买两驱的决定。这样,我们把比较的范围做了调整,我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因为选择两驱而有所下降。
    在传统的经济架构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大要素之一。但是,丹﹒艾瑞里的实验证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为不同商品和体验付出的价格。在我们的头脑中会重复同一个行为,而这个行为就会将某种商品或体验锚定在头脑中,而这种锚的控制作用暗示了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选择未必能准确反映我们从这些产品中获得的使用价值与快感。这些非理性的消费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窘境。比如带有免费赠品的商品,即便是我们不需要的,我们也会跟着疯抢,网购中免运费将让我们不停地增加订单物品。价格零对于我们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很难让我们抗拒的。尤其是对于我,当我购买化妆品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赠品是什么,有的时候是包,有的时候是精油皂,有的时候是沙发靠包,有的时候是沙发用的小薄毯子等等,然后再决定买什么,而这个时候,往往忘记了家里最缺少的化妆品是什么。现在,我知道了零价格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致命的,我们都是没有理性的,那么在询问赠品之前,我需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缺少哪一款产品。这样就会让我理智地消费。
    最后,我们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由社会规范主导,一个是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相互之间的友好请求,也就是比较有人情味的一面。我们可以为事业拼尽全力,而不是为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当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而且很难重建。这也就是单纯涨工资并不能解决“血汗工厂”的顽症,金钱不能建立忠诚,却能消除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社会规范一旦建立就需要保持。这一点也很适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比如,我们与朋友小聚,到底是谁付费呢?AA制,比较公平,但是每个人吃饭之后都需要掏钱,也会产生一种负面的情绪,会容易进行比较,我吃了多少,他吃了多少;轮流付账就会免除这样的问题,更能延长友情,但也会遇到问题,这里面也就有社会规范的问题,如同,当朋友帮忙我之后,是直接付钱给他还是送个礼物给他?礼物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都是社会规范在起作用。
    看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再理智的人也会有非理性的行为,这就是人的本能,如果我们要创造更好的生活,那么首先就是要承认这种非理性的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质疑自己的重复性动作,来了解自己,改变自己。
    毫无疑问,人类行为是宇宙间最复杂,最诡异,最变化莫测的奇迹。
  •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本书作者丹·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本书一语道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经济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一起体会阅读的乐趣吧!
  •   《怪诞行为学》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经济学类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实在是没有看下去……我一开始不是很信服他说的人的非理性,最后我真是完全被他折服了。他其实是理性的。因为他客观的看待了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关系和地位,并没有特别突出自己的学科的作用,也很好的阐释了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开始我相信这其实更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其实那些社会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本来就是一体的吧~哎呀,我的专业似乎在闪闪发光了!
    他的每一章事实上都是着眼于人类本性当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用这样的方法来展现所谓“人性的弱点”,真的很新颖呢。
    正如他所说,虽然他说的有些缺点我们很难避免,很难纠正,但我们了解它,也对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定有一定的帮助。
    1.人类一大根本习性是攀比(比较)。
    要让自己幸福必须理解比较的本质,是否真的有意义。买东西、生活都是如此。
    很精辟的实验:关于A,-A,B的选择,多数人会选择A。
    2.人们的幼鹅效应、锚定效应以及“任意的一致性”要求我们质疑自己的习惯。慎重开始和决定一件事。
    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3.多数交易都有有利与不利的一面,但免费往往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
    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
    4.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是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
    一旦市场规范进入,社会规范随之而去。
    社会规范很难重建。
    将市场规范引入社会规范,会违反并伤害社会关系,社会关系难以恢复。
    市场的特点:自私、自立。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所以不要向你的朋友索求太多帮助,超过一定限度会给别人被利用的感觉。
    社会规范中,一方在需要时可以得到关怀和帮助。
    我们需要社会规范的回归。
    5.人们在冷静时与激情时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激情时的决定不可预测。
    6.拖沓是人们一个很普遍的恶习。要改变它可以通过专制和严格的命令(这是广大中国学校的做法),效果是最好的;以及自我控制(自由是前提,这是美国人提倡的)。很显然,前一种做法虽然效果最好,却是暂时的,不彻底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拖沓的恶习。后一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例子包括:我们总是逃避按时的体检。
    我们不愿定期做汽车保养,于是本田公司开发了汽车保养套餐。
    作者还有一个很美妙的“自我控制”功能信用卡。
    7.我们对已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我们总把注意力放在会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
    我们经常假设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生活中的例子包括:“30天不满意退款。”
    “免费试用3个月套餐”
    “虚拟所有权”是广告业的主要动因。
    以及一些旧的看法和观点根深蒂固,僵化顽固。
    8.人们总希望能留有余地,所有的门都开着。
    我们要把有些门自动关掉。
    要在有细微差别的事物间果断选择,犹疑不决的后果更严重。
    9.我们的预期和成见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世界上的暴力冲突、种族问题、两党相争的原因之一。)
    10.人们会受安慰的影响,这种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的安慰能够产生神奇的效果。
    价格越贵越有效也是如此。人们的这种“无意识”。
    安慰疗法的去与留。
    11.很精辟的一章:关于诚实。
    ①关于诚实。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人人都会作弊。但他们也不会在不诚实的道路上走太远。
    ②诚实的尺度只有在考虑中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否则往往只剩下成本-收益分析。(但对不诚实的行为并没有影响,人们就是会这么做。)
    ③诚实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被认为是高尚的美德。
    ④弗洛伊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社会美德内化了,这种内化使我们发展到超我境界。当我们的所作所为符合社会伦理,超我就会感到愉快,反之就会感到不快。
    ⑤强制推行诚实的外部措施会引发许多矛盾,很难真正清除腐败。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所以啊,不要总是抨击我们中国人多么不诚实,中国社会不是诚信社会啦。其实人都是这样的,别的地方也一样。不过我们这里的国民受到的教育还不够,国民素质更低一些罢了。这不是什么劣根性不劣根性的问题吧,因为如果说这是国人劣根性,那这也是全人类的劣根性。总归是有办法改善的,不要那么激进呀。)
    ⑥道德准则和就职誓言的力量。
    在受诱惑的瞬间得到有关道德的提醒,就可能保持诚实。
    ⑦诚实为什么重要?
    理由之一:美国占据经济强国地位,因为在企业管制标准上,它是世界上最诚实的国家之一。一个缺乏诚实的社会………………简直不堪入目。
    ⑧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点,就能在个人利益与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时,不向现实屈服。同时,我们可以多读读《圣经》之类的,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德。
    ⑨亚当.斯密:大自然在为社会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他两种本质欲望:一种是取悦他的同类。另一种是不愿意得罪他的同类。大自然教导他对同类的幸福感到愉悦,对同类的不幸感到痛苦。……凡事诚实未上在这种情况下千真万确。
    12.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
    我们做着不诚实的事,还自认为是谦谦君子,我们听任自己行窃,而良知却在睡大觉。
    必须唤醒人们认识非货币财务与自己作弊倾向的关系,因为现金时代就要结束了。
    13.传统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比较。
  •   为什么银行的大楼都豪华气派?不是他们喜欢奢侈,他们是为了打消人们担心携款逃跑的顾虑。为什么火车硬座那么简陋?不是他们不舍得花几个小钱,他们觉得搞太舒适了就没有人愿意坐卧铺了。为什么超市物品有豪华包装?不是他们不懂得节约的美德,是引诱好乱花钱的顾客自己跳出来。为什么手机资费套餐如此复杂?不是他们不晓得简化的好处,他们是想把你的脑子搞乱。为什么电影门票为老人小孩打折?不是他们心肠特别好,他们是为了把更多的人拉进电影院。为什么制造商把家用电器的功能搞得越来越齐全?不是他们心疼你为你省事,他们是要把价格卖得更高……
        这些有趣的问题,有趣的回答,是一些有趣的人提出的。这些有趣的人可不是小品演员,他们是正经八百的经济学家——当然都是些外国佬,有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还有澳大利亚的。我实在很仰慕这些外国佬,他们居然能把干巴巴的经济学讲得如此趣味盎然。看看他们为自己的书取的名字吧,你就知道他们多么有趣——《魔鬼经济学》《卧底经济学》《巧克力经济学》《怪诞行为学》……对了,还有一本叫《性越多越安全》。
        这些书的名字很花哨,但它们的主题却是很严肃——说的都是新经济学。新经济学究竟怎么个新法?温故而知新,让我们从旧的说起。
        据说,经济学最初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后来由于不知道效益最大化该怎么测量,又改为帮助社会最大化生产、最大化消费。时间一长,经济学在繁荣之外就带来了一种副产品:物质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这可不大对劲。正如一位经济学家说得那样:如果人均收入是最重要的,那么,家里母猪下一头小猪就比老婆生一个小孩更值得高兴。很显然,生产与消费并不是人类的全部活动,而且,人也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很理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是非同小可!要知道,从经济学的老祖宗亚当斯密那会儿起,经济学的前提就是这样一个重大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人类有完美的推理能力,可以对所有的选择进行精密计算,达到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传统经济学的宏伟大厦就建立在这个基石上。要想拆掉一座大厦最有效的办法是从它的基石下手——哦,他们正是这么干的。他们声称:人人都不理性,即使个人是理性的,也会造成社会总体的不理性。比如,买股票的人都是理性的,但股市一点也不理性。
        就我这样孤陋寡闻的人也知道,传统经济学可是一门显赫而辉煌的大学问,靠着它的指引,人类在短短的200年中创造了比过去200万年还多的财富!怎么?想在太岁头上动土?但外国人就是胆大。在他们那里,有这样一种习俗: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正确,只要它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必然就有人来唱反调。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不,反调又开始唱起来了。
        那么,他们是怎么唱反调的呢?
        他们可不想逞一时之勇,他们的策略很巧妙。他们独辟蹊径,先是假扮成卧底,侦探,寻宝人,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底部(哈福德自称自己“从头到尾做的都是侦探一样的工作”,他还把自己的书称为《卧底经济学》),从人类的日常琐事中寻找蛛丝马迹。他们不喜欢宏大叙事,他们不告诉你汇率,国民生产总值,只告诉你如何避免在超市里花太多的钱。哈福德自己就说,如果你问我股市的走势,你就问错了人。
        他们的方法也别具一格,他们依靠花样百出的实验,他们喜欢讲古里八怪的故事(在《魔鬼经济学》中,列维特至少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讲故事)。尽管他们都是很有趣的人,但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好玩,他们的野心很大,试图找出人类行为背后的理由,勾画社会实际运行的方式。他们认为,经济学的主题是人,而不是生产力、GDP;如果从飞机上鸟瞰经济,那么人只有蚂蚁那么大。;必须把宏观经济这个大哈哈镜打破,在家务、购物、婚姻、教育、健康、犯罪……等等五彩斑斓的碎片中寻找人类行为的动机。传统经济学讲人应该怎么做,他们的兴趣是人实际怎么做。
        人实际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日常生活的侦探们找到了哪些例证吧!
        同样的东西,我们喜欢更贵的。不管收入有多高,只要没有邻居的高我们就不高兴。只要是免费的,即使我们根本不需要也要排队抢购。只要贴上自然绿色的标签,我们就大买特买。尽管路越修越好,但买越野车的人还是越来越多。我们会从办公室顺手拿回一些别针之类的小东西根本不觉得难为情,但决不会从公家拿一毛钱回家。如果买一支钢笔,只要另外一个商店便宜10块钱,任何人都会去买便宜的;但如果买一套西服,即使有便宜10块钱,就没有人愿意再跑路。虽然节省下来同样是10块钱。
        这些古怪的事情怎么解释?他们自有办法。他们既不相信权威,也不相信常识。他们觉得,很多被我们认为是常识性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很多公论性的观点所传达的未必是真相。那么,他们相信什么呢?他们相信心理学。经济学家发现,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情如果从供需、成本、短缺、边际这些角度看,几乎无法解释。例如,刚才提到的买钢笔的例子,有便宜的就不去买贵的,这符合传统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但买一套西服,即使同样便宜10块钱,为什么就没有人愿意再跑路呢?这时候,用刚才说到的成本-效益理论就说不通。显然,人们经济行为中有一些原因不是经济的,而是有着其它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心理因素。还拿买西服的例子来说,10块钱对一支钢笔来说是很大一笔,但对一套上千块的西服而言就是零头了,也就是说,钱可以因为我们的心理状况不同变得可大可小。新经济学家新就新在这里——他们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
        他们说,之所以我们喜欢广告宣传过的东西,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善于做多项选择。一旦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头脑就会糊涂。当我们犯糊涂的时候,心理的机制就会起作用。例如,我们有一种“幼鹅心理”,就像刚出壳的小鹅一样喜欢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广告商正是利用我们天生对熟悉的东西有亲切感的心理,才那么猖狂地用广告来蛊惑我们。
        他们说,之所以只要是免费的东西即使我们根本不需要也要去排队抢购,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天生有自动化系统。我们的大脑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进行推理,为了节省资源,很多时候大脑启动自动化系统,让我们跟着感觉走。一条围巾从100块降到10块,哪怕节省90块如果不喜欢我们照样不会出手,但一瓶只值几块钱的牛奶,只要免费赠送,不管喜欢不喜欢喝我们都会要。因为我们的心理自动认为,免费的东西一定是划算的,不要白不要。
        他们还说,我们大买特买贴上自然绿色的标签的商品,我们不偷小钱只拿别针……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可以在我们的心理因素中轻易找到原因。他们说来说去,其实言下之意就是:伙计,你可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理性!
        他们问不一样的问题,说不一样的答案。你也看出来了,同一个行为,如果用心理原因来解释,答案将完全不同。难以否认的是:心理学的解释更微妙、更复杂,也更现实——心理学依据的可不是摇椅上的臆测。就这样,新经济学家们终于找到了攻击传统理论的突破口:人类的理性。新经济学家最大的新奇之处就是不太信任人的理性。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决定、选择,不一直都是理性的,并不时时刻刻都在计算收益成本,不是每一次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除了计算之外,我们还
  •   除了以德服人,我们经常在社会上看到很多骗子,用这样或那样的招事,引导人们进入了他们设定的非理性状态,然后,你的行为就成了怪诞状态,细读怪诞行为学一书,其实就是就是忽悠十二式,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学点,没坏处。



    忽悠第一式,相对论的骗局

    这招经常有人用,而且特别的简单,比如说你是商家,现在卖电扇,有三种规格,大、中、小,你打算多卖点大的电扇,这时,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小的电扇你卖100块,大的和中的你都卖150块,这招就能把所有想买大的或是中的,甚至是小的电扇的人都诱导过去,很简单吧!还有比如MM去相亲的时候,MM身边找两个长了比你差一点的MM作伴,招有点损,不过一般很好用。



    忽悠第二式,先入为主的定价模式

    这招商家用的特多,我记得去华尔街或者韦伯这种地方学外语,人家上来就和我说,比如:学一节课150块,一次性买100节就95折,一次性买500节就8折,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后我买的课时可能120块,我觉得很便宜了吧,其实我中了他的圈套了,他们就是用上来定价超高来先入为主给我的锚定价格,然后,一切都顺着他的节拍下去了。为什么必胜客每天一款半价后会大买,是它的皮萨一定比巴贝拉或萨莉亚好吗,更重要的是那已经形成了锚定的价格,一旦有半价,人们会被吸引,所谓的利益驱动。



    忽悠第三式,白吃午餐要不要

    商家经常会玩免费送的把戏,买车送保险,送购置税,买衣服满300递减100,刷新用卡得积分,反正总要让你得到点意外的好处,面对诱惑,白吃午餐真的白吃哇,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网游中这招用的更多,所谓注册就送价值3000块的虚拟物品,免费的一切对于人们诱惑太大,哪怕是要1元钱,人们就更会回归理性,但是只有让你失去理性,他们才会有机会。



    忽悠第四式,用所谓的社会责任感驱动

    甄子丹的关云长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关羽面对卞喜,卞喜和关羽说,你和我一样,杀人就是为了吃饭,而关羽告诉他,我和你不一样,我杀人不是为了吃饭。从日本的神风敢死队到希特勒的少年军,用民族的使命感,用人类的幸福,驱使着很多很多无知的人,他们以为自己是英雄,其实却是些蠢猪。我们不是说不要社会责任感,但是很多时候,人要理解自己真的很难,非理性的社会责任感,最容易被人所利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忽悠第五式,强化你心中的欲望

    年轻的人在两个方面的欲望是最为强烈的,一个是学习的欲望,另一个就是性。而欲望应该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让自己释放出来。但年轻人的自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吸毒的人不会不知道毒品的害处,酒驾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酒驾的危害,想想我们在寂寞和孤独时最需要些什么,如果被人引导,强化了我心中的欲望,比如,美女、金钱或是毒品,诱惑慢慢的、再慢慢的加强,我背后的那个自己还能保持理性吗?你确信我不行!



    忽悠第六式,目标很容易,但肯定不行

    新的一年开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一年都有很多的期待,也有很多的憧憬,无论是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都有很多目标。但到了年底,我蓦然回首,50%以上的目标如同泡影,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被人利用,把这些当做我获得年终奖或者是年底晋升的条件,我将会一无所有。其实这一切怪不了别人,因为人生如同一盘棋,我的每个目标仅仅是棋盘中的一个棋子,下棋不能只看一个棋子,要看整盘棋局,另外,当目标失去了计划,就缺少了可行性,就如同无法驯服的野马,如同曹操所说,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必杀之。



    忽悠第七式,太过珍惜眼前属于你的一切

    珍惜眼前属于你的一切对不对,肯定是对的。不过凡事都要有度,而砖家发现,人们对自己已有的一切会有很强烈的依赖感,经常会大大的高估了自己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比如,你的工作、你的房子或车子,很多东西,当我为之付出后,我就会对其产生巨大的感情,我肯定不愿意降低你的生活质量、不愿意失去我曾经拥有的物品或是权力,无法放开胸怀的我成为了生活的奴隶,就如同我们政府成为了GDP指标的奴隶一样,太过珍惜让我不能自拔。



    忽悠第八式,选择的陷阱

    以天平座为代表很多兄弟姐妹都有选择困难症的情况,但砖家有来说了,其实每个人都想保持自己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都不愿意放弃一切自己选择的空间,甚至说,这些选择明显是多余的,或者说是对你发展不利的。如同我们看到的,这个社会,砖家很多,而真正的专家却很少,没有给自己合理的定位会让如同顺风而飞的花种,命运将掌握在不可知、不受控的世界中,感情上需要选择、事业上也需要选择,生活中更需要选择。我相信,得失之间,要有得,必有失。



    忽悠第九式,不新鲜的事实

    很多事件,当它们尚未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猜测,当事件发生以后,周围的人会怎样,连锁的事件又会怎样,而这一切将多数会成为最终我眼里的“事实”。但这并不是我神机妙算,而是我眼中的“事实”是带有我感情(预期效应)加工过的事实,它未必变质,但必然不会很新鲜,这应该也是所谓的本位思想。当我和某人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时,我应该静下来想想,我是否被自己所谓的“事实”所蒙蔽,更有甚者,比如说故事背后的导演,还有就是利益的获取方。



    忽悠第十式,最贵的未必是最好的

    有句话叫做便宜没好货,但你觉得贵的东西就一定是好货哇,我们现在看到,达芬奇的家具,所谓的医生贵价新药,还有如同中石油的股票,反正很多很多,贵的未必最好,但贵的有时很有效,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爆炸,人们却不再花时间,学习知识,把大把的时间投入八卦事业中,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而往往在古代,一本春秋的书,关羽读了一辈子,有人学了半本论语就能治理天下,安慰疗法目前已经纳入了医学治疗的范畴,不过说实话,如果无法克服自己的心魔,用钱铺路也是一个好方法,至少它最“有效”。



    忽悠第十一式,我就骗你,怎样

    还是砖家说的,当人们失去了监控,放任他们的行为,靠他们的自觉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都是上帝的教徒,并且是最虔诚的那一类。这一点其实不应该纳入非理性的范畴,因为这一点真是运用了人们理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没有监控,我为了自身利益,欺骗你,我理所应当,这也是外国人最惧怕我们的地方,中国人,没有信仰。



    忽悠第十二式,礼物的假象

    这招还是蛮有用的,就是如果我有求于人,我是会给人家送一笔钱,还是送点卡,或者送点礼物,比如说手机、数码相机或者是笔记本,送钱最为实
  •   经常觉得我的确应该多学一点心理学,人都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对今后的人生会非常有帮助,无论是在自己做决策的时候,还是考虑甚至影响他人决策的时候。之前买到了一本《怪诞行为学》,上个周末读完了,感觉非常有收获,不愧是畅销书。其实多数出名的畅销书之所以畅销是有其理由的,读一下一般不会有什么损失,正所谓“开卷有益”吗。
    之前的课程上曾学过《组织行为学》,当时就觉得非常有用,老师也讲过“锚定”等概念,可惜那之后就都还给老师了,没什么更多的记忆。现在读了这本书,真的感觉温故而知新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大的轮廓,真的可以让人开阔视野,如果能经常思考并灵活运用的话,绝对会成为一个核心竞争力的。
    下面就大致总结一下作者所提到的各种人类决策中会发挥作用的非理性力量吧,给自己做个备忘。但详细的内容,各位还是买书回去看吧,绝对不会后悔的。
    1. 比较的力量(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2. 锚定的力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3. 免费的力量
    4.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绝对不要跟女朋友谈钱,不要跟父母谈钱,不要跟好友谈钱,多送礼物,但不能送钱,其实这章让我想起了大学时的一篇英语课文)
    5. 激情的力量(警惕你心中的要加薪)
    6. 拖拉的力量(短期满足与长期目标的斗争)
    7. 所有权的力量(孩子是自己的好)
    8. 多种选择的困境(不要做兴趣广泛,但一事无成的人)
    9. 预期的力量(流行,跟风,羊群效应,偏见,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好菜要好盘,好酒要好杯)
    10. 高价的力量(真的一分钱一分货吗?打折买到的东西,是不是总觉得不太好;安慰剂效应)
    11. 人们内心深处的诚实与占便宜的冲动,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12. 个人需求与群体属性的矛盾,“免费午餐”在哪里(只要别人不理性,真正理性的我们就有获得利益的机会,利用别人的不理性)

    总而言之,这的确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有时间的话还得多看几遍,并且写详细的心得体会才好。好像原作者还出了一本《怪诞行为学2》,回头有机会也要买回来读一下,嗯。
  •   很好的一本书,用很通俗的语言讲述经济学的奥秘,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固有的一些说法。正如书的导读说的那样,"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学会驾驭非理性,才是理性的开始。“
  •   在优米网看老罗视频以后才购买的,看完以后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艾瑞里教授吧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让我们理解了所谓商家的“奸诈”,其实是我们的非理性行为在作怪。
    但是作者又在告诉我们,我们隐形的非理性其实是可以预测的。
    所以,积极的人会收获很多,会让自己有很多的宽恕之心;
    消极的人同样也会收获很多,会让自己防止**。
    哈哈,皆,大欢喜!好书。
  •     
     相对论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将两件事和人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得到快乐和痛苦,但我们很少人能够逃避这一怪圈,好像无处不在,它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受和幸福度。如果能够灵活使用,即进行合理性比较,让天平靠近我们一方,是否我们就能够获得更获得快乐和幸福呢?
     供求关系,这是经济学里面最后总要的概念,它们决定市场。但似乎忽略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学是经济理论。一是交易双方所做的一些影响,交易平衡的行为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或许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消费,我们在非理性以及人性心理特征的驱使下遵从了对方的指使,这是最可怕的。
      印记,我是第一次听到、看到,幼鹅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它们就会追随,把它作为自己的“妈妈”。锚的重要性,每一件事情特别是衡量的时候都会设定一个锚点,正是这个锚知道我们是否采取行动,但这个锚又受到双方、自身记忆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很多时候,我们完全不会意识到,因为我们的经验和记忆的积累对我们重要性如此之大。但我仍认为这些事情是个别事件,也是个别人,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遵守这个那个,坚持自己的,不被别人利用,并且不时调整变化而不落入圈套。
      免费的确是商业发展的捷径,我们通过自己对免费的反应可知免费的重要性,对人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不能忽略,它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商业而言,应充分利用免费的力量。就这一章而言,比《免费:商业的未来》整本书都要好,如果这章再加上点儿网络案例,那么《免费》这本书就完蛋了,而且《免费》这本书里面有几个例子都和这本书里面的一样,可能是作者省事儿了,当然也可能这些例子都是美国那边熟识的例子。
      社会规范的重要性。通过对此研究反应,它不能存在很多方面,也极其容易被破坏,但如果善于利用,肯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钱,是总要的,但它同样破坏一些很好的东西,在不用钱能够办得更棒的地方,就不要胡乱使用。有时候也在想,在送礼的时候,我们是送给客户礼物呢,还是现金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但如果以前已经“坦诚”地协商过,就另当别论了,定好的现金就给现金,如果没有提过的话,那么送礼会更好一些,当然价值要差不多得到认可,这学问就很深了。
     在一种情绪状态下,观察另一种状态时困难的,也经常是错误的。想象、预测与实际往往存在很多偏差。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作者只讲了一种,没有将另一种喜新厌旧的人,那种人是大多数的。主要是哪些产品如作者所讲部分所有权和虚拟所有权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有些东西到手就想退,买了就后悔,而有些东西却失去就是损失。但这种东西并不多,大多数东西,我们都可以重新或者再次选择,甚至选择版本更高的、质量更好的,具有被其他产品替代的劣势,但又有一些如作者所言,比如高清晰电视收费,当我们喜欢和享受了高清,再回去欣赏模糊的画面,我们就很难忍受和接受了。
  •   看了前言,作者的实验精神很值得人敬佩。作者从很多实验来证明人们日常行为中有很多非理性行为,来反驳传统经济学都认为的人们都是理性的。全书有十三个章节,但有些章节的主旨有重复的嫌疑,里面的观点也正是我们生活中习惯动作,只是作者从科学实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对经济社会工作者应该更有作用一点,对我们上老百姓就阳春白雪了。
  •   正在看第四章了

    不枯燥 易懂 说理也透彻 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并

    因为案例和切入点都是人们的日常行为 边读内容边联想自己生活 经常会有“喔 原来是这样”“哈哈 还真是直指人心”的感想 会不由自主的笑起来 把书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分析也是读此书的乐趣之一

    读了此书 以后去商场超市买东西时 会变得理性一些呢~

    建议每天读一章 一口气读完虽然过瘾 但会有走马观花的遗憾 我每天读完一章后都会思考一会 想生活中的点滴 会悟出很有趣的结论

    要说缺点的话 我实在不太喜欢中文译本的名字《怪诞行为学》 现在市面上太多的怪诞XXX 搞得很烂俗 毕竟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比较精致的 我更喜欢《可预测的非理性》这个名字 不过这些不影响这本书的好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经济类科普读物 真心推荐
  •   算是学传统经济学出身的,但在这本书之后不得不仔细认真的回味一下现实与传统经济学理论间的差距是否可以由书中提及行为经济学来解释和填充?事实上还有很多本书尚未提及的有关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但本书也算是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角。人们并未是完全理智的,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非理性的时候更多。随性的人们觉得很多事无所谓的,跟着感觉走好了,于是乎,心理学占据了很大的理由空间,传统经济学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对商业及经济类各行业人士阅读。换一个角度看生活,原来生活如此不同。
  •   粑粑原来跟我说过一句话:“谁说感情不能控制,人长脑子干嘛使得?”我频频点头称是,当时老佩服粑粑了,觉着太特么有道理了。按照粑粑的理论,作为人,并且作为一个长着脑袋的、智商健全的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情感欲望各个方面都应该是收放自如,控制得当。
    只可惜,哪有那么简单呢?人可以理性,但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情感与动机摆布,更可悲的是,我们几乎意识不到感情力量的暗中作祟。这让从小受唯物教育长大的我开始质疑物质决定一切的哲学思想。明朝王守仁首开“天理即是人欲”的学说,奉行“知行合一”,让我对物质意识的关系更加迷惘。
    但无论如何,这本书让我对周围很多朋友的“胡作非为”找到了极为合理的解释。试问人在肾上腺素极度飙高的状态下怎嘛可能保持头脑冷静做出理智的判断与行为,那么种种莫名其妙的行为缺失其实一点儿也不难理解。
    还有,我们看似很多非常理性的行为只是非理性行为之后的蝴蝶效应。这真的不是一本经济学的书刊,明明是心理学好不好~
  •   丹·艾瑞里,18岁时的一场爆炸意外,让艾瑞里全身皮肤70%灼伤,住在烧伤病房达三年之久。身穿治疗用黑色弹性紧身衣、头戴面罩的他,自嘲为“蜘蛛侠”。但恰恰是在这段漫长、无聊,而又痛苦不堪的岁月里,那套奇异的“蜘蛛侠”服装拉开了他与外界的距离,使他可以以局外人的眼光重新看待身边的世界,从此有了探索人类行为与经济关系的兴趣。最终,他成为著名行为经济学家。 作者照片
  •   最近对一些经管类的书很着迷,特别是这本《怪诞行为学》,用一个个身边真实的案例讲解平时看起来深奥的经济学知识,对于行为经济学我个人感觉好有趣,发生在身边一个个非理性的决定中。我觉得受益匪浅。
  •   一本洞悉人类非理性行为因素通俗读物,弥补传统理性经济学的不足,解释生活中许多理性经济学无法诠释的生活现象,正如作者所言在传统经济学与非理性行为经济学对抗的时代,如若能让二者有机结合或许将促进我们生活的时代变得更加美好,但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   核心内容:
    chapter 1:相对论。缘由:人的认知规律: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事物以确定彼此关系,我们喜欢把事物与事物比较,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比较——避免把不容易比较的事物进行比较。
    引玉:尽快确立自己对各方面的客观标准并以此为相对固定比较基
    涉及认知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

    chapter 2:刻板印象,心理捷径,信念系统,团体意识,解释机制,强化机制。关键词:锚定,幼鹅效应,羊群效应,任意一致。在标准模糊区域,人容易接受他人的‘初值’,并以此为初步标准且有坚持及强化的趋势。
    引玉:对重复性行为进行反思,是否为被动赋初值后的一系列行为的集合,注意其强化资源的可持续性。注意虚拟需求层次,客观评价感受系数,主动变更环境选择客观‘锚定’

    chapter 3:免费效应。零成本在交易中让我们难以抗拒,它对我们的决策影响是独一无二的。
    引玉:商家以零成本为诱饵进行捆绑销售,遇到零成本时要全面权衡,难处在于延后的满足会造成及时的惩罚。
    涉及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chapter 4: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社会规范成本小且具有长远重大意义,包含热情,忠诚,创新等正面情绪。市场规范成本高且作用有限。社会规范需要长期维护,容易功亏一篑,当两者相遇时,社会规范容易首先主动退出竞争。
    引玉:要了解意识层与潜意识层,依次为标准确立好各种关系的界限
    涉及社会心理学

    chapter 5:人亢奋时的行为。人在冷静是的预期与亢奋时的行动有很大差别
    引玉:为何当局者迷?了解潜意识动机。何为一念之差。正确信仰的重要性。做好两手准备:意识与潜意识。
    涉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chapter 6:拖沓。人有拖沓的倾向。延后满足于即时满足的冲突。
    引玉:制定铁的规条并形成信念。让更高利益之事变得便捷。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chapter 7:所有权依恋。人有3大怪癖:1.对自己拥有的一切产生依恋并形成过高预期。
    2.人们总把注意力集中到会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
    3.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引玉:客观评估自己事物的市场价值。

    chapter 8:人有保留选择余地的倾向。并在维持这些余地中疲惫不堪。
    引玉:分清主次关系,引入权系数判定。

    chapter 9:预期效应。人的主观感觉总会向预期方向发展,由此产生偏见。
    引玉:注重第一影响,文化 背景,主动以沟通及暗示方式化解偏见,要见多方能识广。
    涉及nlp.

    chapter 10:信念在预期中的应用。
    引玉:注意第三变量。

    chapter 11:诚实的标准定义:1.社会诚实:理想主义和社会以自身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制定的的规条被遵守时称为诚实。
    2.个体诚实:个体根据自身的生存及发展需求有所选则的在社会规条中遵守一部分。
    好人与坏人的局部定义:好人:遵循社会的核心规条且此外遵循的其他规条越多则显得越好。

    chapter 12:诚实标准的具体应用。因为现金的流动性很大且定罪的依据也以其为衡量价值道德束缚中强调钱的重要性。

    chapter 13:了解并承认怪诞行为学的重要意义及市场价值并制定相应准则

    全文大多以叙事为主并告知具体实验方法及步骤,这给读者留下来很大的学习及思考空间,可见这是一本近似于白描的书,所需的最多的事思考及总结甚至自己的定义及理论系统,此书写作打破了传统现成理论灌输的模式,以讨论的姿态面向读者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
  •   看完了《怪诞行为学》和《下一个崩溃的十年》,了解经济类的图书非常有意思,毕竟经济活动是来源于生活,被生活所验证。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无论是冲动消费还是"厌消费"的行为,一个是当下的思想诱惑,一个是未来预期的不安因素,经济学对于市场是理性的假设显然有其不足之处。
  •   这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经济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
    一起体会阅读的乐趣吧!
  •   行为经济学里有很多案例,本书表面名字是怪诞却诠释着人类一些正常的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不同的另类角度给人以提示,去品味经济行为学的魅力,值得拥有!
  •   很不错的分析人类非理性行为学的书,很不错,有很多试验,内容不光局限于行为经济学,也有很多其他非理性行为的分析
  •   本书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读起来妙趣横生,兼具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 这将是未来几年里最有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
  •   超级推荐这本书,真的不错。从实验入手,给我们讲解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又不被我们自己深知的行为。太好了,受益匪浅,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真正的自我,然后纠正自我,提升自我。这套书的另一本《怪诞行为学 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也很不错,准备入手。
  •   一直在读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真的改变了我之前的许多观念,一语道破的行为分析,加上一系列的实验,对于学经济的我,真的受益匪浅!
  •   从中知道了什么是由情绪、相对论(锚定)等引起的非理性行为,特别是书中阐述的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在丰富了传统经济学的同时,对于转变管理理念很有帮助。通过看这本书,还知道了银行的信用卡等于是向穷人发高利贷,因为信用卡逾期是采取上期逾期不还,当期借款也要按照违约收取利息的方法,如果你上期没有及时还款的话,千万不要再使用同一张信用卡消费或者提取现金,否则等于是利滚利。
  •   从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背离经济学原理的例子出发,告诉我们生活中与经济相悖的非理性,感觉既白话又学术,很好!
  •   从心理层面剖析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案例有意思,叙述角度有意思,内容没有泡沫,很充实。书的质量非常棒。我买了《怪诞行为学》的两本,《怪诞行为学2》的质量内容已经超出我的想象,再加上这本,我对这个出版社的好感度再度提升!
  •   书里面讲的是行为经济学,平时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在书中给做出了剖析,值得学习。
  •   怪诞行为学,经济学的另类分支,行为经济学。只要你涉及经济学的行业,那就不必多言,看吧
  •   这本书的许多观点和传统经济学不太一样,但是又非常贴近生活,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告诉我们如何战胜非理性。
  •   这本书是对非理性经济行为的最好解析,对传统理性人的一个很好补充,书中内容生动幽默,就像读小说一样,值得推荐。
  •   因为老罗 买了这本书
    感觉其中的实验挺有趣的 但是实验的群体样本太小 得出的结论能不能相信呢?
    我不知道。。。。不过,作者根据实验结论得出人们非理性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这些结论还是能说的过去的。
    整个一本书 语言倒是十分的诙谐幽默 很少见了
    但是整个一本书的观点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人们有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双重标准,两者同时作用,左右人行为的理性与否。
    推荐此书,可以消磨时光,也可以细细研究~
  •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从生活小事开始的,解析你的日常行为,告诉你背后的经济学。我认为这种方式比国内某些专家要好接受和理解。
  •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行为经济学这一领域,解释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用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   简单说几点感受吧
    1.作者很擅长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挖掘出有趣的非理性现象。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笑着想:“哦,原来我也是这样!”
    2.作者写得幽默,翻译的也恰到好处,文笔流畅。
    3.另外,跟随着作者发现和验证经济行为中的非理性,也能引来我们对自己的思考,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消费”我想有心人能从中受益很多。
  •   对生活中一些行为进行探讨,以思考其中之心理学、经济学、行为学等的背景知识,较有乐趣且能收获知识。
  •   从非理性的角度解读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相比传统经济学理论,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本书语言平实且生动真实,阅读本书称得上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
  •   本来是买来随便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看了前几页,就被吸引住了。
    该书其实就是在分析我们平时的行为到底是出于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而且引用实例,一些自愿者的实验和一些商家的宣传手法,原来一切的一切,其实是基于我们非理性的思考。
    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来判定自己所做的事是理性的呢?其实基本上是基于先前的经验或者说是基于社会上的普遍意识,所以我们做出了判别,并认为这些行为是理性的,通过思路与判断的。
    然而,如果先前的经验是错误的呢?如果一开始接受的信号其实就是不准确的,而我们却仍然按照惯有的思路去做事,那么得出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自认为是理性的决定,却建立在了错误的经验上。
    生活中,我们会不会碰到这样非理性的消费呢?
    新的知名品牌酸奶上市,定价比普通品牌高出一层的价格,可能我们不会买,但是心理会想,这个酸奶可能口感更好,更浓绸,原料更纯正。。。
    过了两星期,酸奶促销了,比一开始打了9.5折,但是仍然高于其他的品牌,但是先前知道它原先定价的我们,可能就会豪不犹豫的出手购买,因为先前的高价格已经在我们心中形成了,这次的促销让我们觉得占了便宜,可能还会大量入货。
    但是,这种酸奶真正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呢?如果分析其成本原因,其价格应该与普通酸奶一样,我们为何会在促销时选择它呢?还是基于商家的小把戏,先前的定价误导了我们。
    生活中,我们是否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到这样的事呢?
    看了这样的书,对于自己的消费,做事,判断又有了新一步的提高。
  •   所有的古典经济学都有基本假设,其一就是人是完全理性的。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信息越是复杂,人的行为偏差也就越大。
    当然,这本书只是个普及读物,所以里面有各种有趣的小实验,没有复杂的逻辑推论以及经济公式,很值得一读。
  •   你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内,从这本书里,看到非理性的自己,然后尽量理性的生活。
  •   非常棒的一本书,初识什么叫行为经济学,读起来一点也不晦涩,非常生动有趣。书中有很多很有趣的例子以及实验,和现实生活也息息相关。
    建议像我这样消费不理性的人多读读这本书。。。。
  •   比起作品本身,作者用很浅显的说辞和极易明了的话题来解读了非理性经济学,让人感喟很深。
    毕竟所有人都有这样非理性消费的时候,把握住这个,比能做到如何理性挣钱更值得。
  •   确实很好看,教你如何看待非理性,因势利导来达到你的目的,就像本书中的很多案例,不仅仅是让你明白经济学原理,也能获得人与人交往中的经验。
  •   用了四天的时间看完,可惜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地方看得有点乱,估计得重看第二遍。
    但总的来说真的很赞,言语幽默,小实验也设计得相当有趣。
    指出人的很多决策存在着非理性,远非想象中那样完美。
    还针对这些非理性,制定应对之策。
    一句话总结:这书让人受益良多。
  •   这本书在经济学界内是颇有争议的
    个人认为作者抓住了“人终究是一种感性动物”的本真
    最初是从老罗演讲中的推荐得知此书,之后买来并仔细读之,生动而有趣
    门外汉也读来津津有味
    可以让人理性地分析下自己曾经的非理性行为
  •   怪诞行为学,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趣,实际上也确实是本很有趣的书,里面有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例子,一些非理性的选择~~
  •   本来是买给朋友看的,以为是营销类的,自己翻来看看发现很有意思,跟日常生活也很相关。作者把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现象、原理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展示出来,不管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商业行为里都非常实用,浅显易懂,很有趣!
  •   怪诞的行为经济学,值得一看。
  •   非理性的选择带给传统经济学的冲击,身处这个混沌的社会,必须要以科学知识武装一下
  •   全文讨论可预测的非理性行为,很多观点都值得思考,而且各种实验方法也很玩味。特别是在社会机制 与市场机制 这个问题上,让我感触良多,不禁联想到如今的社会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金钱奴隶性。
  •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告诉我们生活中一些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有趣且有意义,值得阅读。
  •   这里边所谈论的一些现象非常有意思,告诉我们人类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时可以预测的。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从日常的生活行为分析并联系解剖经济学的的案例,通俗易懂好上手。推荐!
  •   经济学的书籍很多,滥竽充数者不少,但是很明显怪诞行为学不属于这类,内容很有原创性,但是道理相对浅显,属于那种一个下午就能完全消化的书籍,比较适合于高中生阅读
  •   如同购买此书的其他人一样,有很多人都是听了老罗的推荐后才来买下这本书的,我也是。但我想说的是:没错,这本书非常不错。在读这本书的过

    程中你会充分的认识到,那些看似自己在一些情况下做出的非理性的选择的背后,原来有那么多的理性思维在左右着你的决定;我也充分的发现原来

    那么多的JS也正是利用了我们这些理性的常识使得我们做出来那么多非理性的选择。多学习一些身边的非理性,让你的生活和决策看起来理性一点吧

    ,不管别人看的是多么的非理性,最其码自己心里知道是多么的理性。
  •   作者用身边的实例给我们讲述了人们非理性行为的真正原因,了解这些,我们就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这些非理性行为。不管作为商家还是消费者,读这本书都非常有收获。
  •   虽然是经济学的书,但是对生活,对于人们的行为也很有帮助,特别是我们做电商的,要研究用户行为,以及用户购物心理什么的。很有帮助
  •   把心理学和经济学完美结合,体现了:日常行为无小事,注重小事者能成大事。
  •   这本书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一些看似理性,实为非理性的行为,有收获,挺好,
  •   这本书用很多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理性其实很怪诞的行为,看过之后能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通俗易懂,个人感觉很受益。
  •   从非理性角度讲经济学现象,精彩。
  •   预测非理性行为对我们了解经济生活非常有意义
  •   买之前以为只是针对诠释个人行为的不理性原因,没想到是关于行为经济学,不过也不错,感觉内容比较客观,不乏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具体内容怎么样还得看完才知道。
  •   很早就听说过的一本书,这次买到了,还是升级版的!粗略看了一些章节,见解独到,看了有一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生活中种种你觉得不可控制、不理性、不可捉摸的行为,得到了科学的心理学剖析,感觉真是奇特。
  •   里面存在一些对经济学的误解,对很多怪异的群体行为现象作出解释,值得阅读
  •   书中很多作者做过的调查实验,结合例子说明了一些非理性行为。对自己了解生活中的非理性有帮助。不错的一本书。
  •   我们日常生活的种种不理性现象,在作者笔下非常形象的展现出来。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惊叹,原来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不理智的行为和决策,而在做出这些决策以后我们自己尽然毫不知情。其次,哪些自我约束力强一点的人可以很好的反省自己,改善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最后,从学术方面而言,这样的经典著作确实能让很多国内的很多学者汗颜。
  •   一本很不错的课外读物,内容诙谐实在,很是启迪人的思维,特别是从心里学的角度透视非理性经济学的东西,和“牛奶了可乐经济学”相得益彰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   书里面很多有趣的现象。可以让我们看到里面的经济行为。非理性行为、。是老罗推荐的书,不容错过
  •   冲着名气买的....
    感觉这正标题是拿来衬的,副标题(可预测的非理性)才应该作为标题...
    很好看,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
    里面的案例和解释都很好懂
    相当有意思。希望看了怪诞心理学五个字就不想碰这本书的人找个在线的稍微看一下...
    然后...冲着这五个字来看的人可以找别的书了....
  •   以科学的方法分析了人的非理性,这才应该是老罗提到的《怪诞行为学》吧~
  •   看了怪诞经济学 再看看怪诞行为学 感觉是姐妹篇
  •   讲了很多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挺有意思的
  •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消费者的行为,例如赠品为什么让我们花费更多,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等等,值得一读。
  •   对非理性经济学解说的很好
  •   用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解释经济学中的难题,Good!
  •   书写的不错,书中介绍了大量的实验,讲了一些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却没有注意的非理性行为,引发个人思考,不错不错
  •   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非理性行为
  •   作者是个很坚强理性的人 分析的非理性行为很实用
  •   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非理性行为
  •   很有趣味性,内容挺丰富的,有很多生活中的事例来阐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让我们看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平常却又不寻常的东西
  •   我是学心理学的,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学的一些现象,非常生动,通俗易懂。而且里面的每个实验都非常新颖,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一气呵成!这些例子在生活中和学术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一读!
  •   谈到很多不能从经济学的基础分析的经济行为
  •   相对传统经济学提出的怪诞,对经济学人这一概念的颠覆吧。
  •   就算不知道什么专业知识,也能很容易想得通。 里面的例子很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在前言里面就说,要读一章,思考一会儿,再继续读。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的理性其实是被理性。应用范围很广,很难说他是心理学的读物还是经济学的。
  •   从行为学的角度解释了人们“怪诞行为”的合理性,诙谐幽默,浅显易懂
  •   这本书很好解释人类的非理性行为,经常犯下愚蠢的根本原因.
  •   本书几乎将人所有非理性的行为都说了,不得不说,看了以后受益匪浅。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学习和工作也是相当有帮忙,十分推荐!
  •   饶有兴趣地读完全书。对讨论的诸多非理性的行为,站在边上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很高兴地发现,这么多可预期的非理性,有些,是我已经看穿的,可以绕过的,呵呵!不过大多数时候,我的非理性也是可预期的。读完之后,但愿会让自己更理性,躲过狡猾商家的陷阱,同时战胜自己。
  •   以生活中例子来解读行为经济学~
  •   与经济人对抗的非理性行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分析
  •   幽默风趣的解说经济学中的行为,对于还没有学 经济学还有刚开始学习的孩子会很有帮助
  •   能帮我们发现我们现实生活很多的司空见惯的非理性行为,多培养一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本书主要讲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很适合经济类的学生看,可以找到用另一种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纯粹经济学所不能分析的现象
  •   这本书没有用高深的经济学的语言,没有经济学基础一样能读懂,还有各种实验作支持。分析的也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甚至你亲身体验过的行为和小事情,读着不晦涩,还觉得很有意思。
  •   趣味性强,可以了解很多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
  •   生活中一些看似正常的动作,其实仔细一想很怪诞,但是这些怪诞行为的背后又有着很合理的解释——这本书在分析人类相关行为的同时,对于完善自我行为有着很好的帮助!
  •   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一些经济中的非理性现象。很受启发
  •   能预见的非理性,人类的行为就是那么的奇怪,老罗推荐的,必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