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杨文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  母爱是什么?感谢中信出版社再版《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让我有机会对读者朋友们再次敞开心扉。我没有想到,我的一点教子体会,能得到那么多读者的认可和回应。我不记得这几年中回复了多少读者的来信,与多少位妈妈切磋交流,甚至不记得去过多少地方做了多少场的“教子报告”。而这一切,都是在我繁杂的学校管理事务之外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其实,对于一个两万五千人的民办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哪有什么“业余时间”可言?能够挤出的只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我愿意。我一辈子只从事过一种职业——“教育工作”。有时,我会反思自问:我是不是有“职业病”?我是不是“好为人师”?因为,每当我与朋友及其家人相处,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当看到某位朋友——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用我认为不正确的观念或方式对待孩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悄悄把他拉到一边,把我认为更恰当的教育方法告诉他。2003年,儿子夏杨刚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时,就有出版社想出一本“剑桥男孩——夏杨”的书,夏杨婉拒了。他说:“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没什么可写的。”我理解孩子,他不喜欢张扬。但却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样的话重复了许多遍,所以,当朋友麓雪请我在她的节目中谈谈孩子教育的方法时,我征求了夏杨的意见后,就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女性》节目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杨文教子》专栏。没想到,节目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来信、来电咨询并索要文字资料,我们就一起把录音整理成一本《杨文教子》,公开出版发行。后来,《中国妇女报》、《齐鲁晚报》等连续刊载了《杨文教子》的部分内容,读者反响也很热烈。省内外的很多家长把咨询电话打到报社,打到我们英才学院,为此,我们又设立了教子公益热线,在两年里义务接听了上千个电话……这上千个电话让我意识到:多少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心灵被禁锢了——一个五岁的男孩,被妈妈斥责为“光知道玩,就不知道学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日记被妈妈偷看,行动被妈妈监视,最后离家出走;一位妈妈曾经哭着对我说:“为了孩子,我把工作都放弃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可是为什么我总为他好,他就是不听话?”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在电话里对我说:“从小到大我妈妈没给我一点儿自由,连我学的专业,都是她选的,可我根本不喜欢……”一个八岁的孩子,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会,反复跟妈妈说:“记住了吗?妈妈,杨文阿姨说‘玩也是一种学习’。”我们英才学院的一名年轻员工,看到我有关孩子教育的“十大戒律”之后,摇着头唉声叹气,说:“这十条戒律,我小时候妈妈无一例外地触犯过,尽管我知道妈妈很爱我。”……我们的孩子在渴望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也更需要我们用科学、无私的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有教训,有遗憾,却也更让我用心体会,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快地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带入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大概念,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随机教育”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我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乎他具体做什么,而看重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让他终生受益的素质。每一个母亲都渴望把最真最浓的爱给孩子,可什么是最真最浓的“母爱”?母爱是温情,是智慧,是责任;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是为孩子做出的人生榜样。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但我不光是燃烧的蜡烛,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绚丽多彩。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热爱孩子的教育工作者。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教育夏杨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教育其他孩子,但我愿意把个人积累二十年的教子心得,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让大家分享和借鉴。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我们的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吧……

内容概要

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
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
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

作者简介

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
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现任全国妇联执委

书籍目录

序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序二 母爱是什么?
第一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二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三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第四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五章 父爱如山
 父子如哥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我眼中的杨文
后记

章节摘录

我为什么不生气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在我的记忆中,从儿子出生至今,我好像没有因为儿子有过特别生气的场景。我的亲人曾经跟我说:“我看你有时候,简直就是溺爱孩子。”我笑了。我承认,我是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很多妈妈,在“溺爱”着孩子——比如,小时候他把西红柿抓烂……比如,他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坏……比如,他拿着玩具汽车到处摔……比如,他在草地上翻滚着,把新衣服弄得全是泥巴……比如,他把家里的白墙涂鸦成大花脸,甚至在雪白的床单上,也留下他的“绘画作品”……比如,他不写已经会的作业,而交给我代写……比如,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他,在一片纸上,悄悄地反复写着一个女生的名字……也许您会问我:“这么出格的孩子,你为什么不生气?”我说:“我真的不生气。孩子一切都正常,为什么生气呢?因为有些是我故意让他那么做的,有些是我能理解他为什么那样做。”我在用我特别的关注,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试着从他的视野看他眼中的世界,理解在他那个年龄的背后,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我的一个观点是,做个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个性的快乐的教育者。有一位家庭问题专家说:“婚姻就是‘孩子哭,老婆叫,一把屎,一把尿’。”我承认,在家这个屋檐下,因为生活的琐碎,会产生很多的无奈。但如果一个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总是“孩子哭,老婆叫……”的话,那也真的是很糟糕的一种生活。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母亲塑造着孩子的灵魂。生气、空洞的威胁,吓不住那些聪明的孩子。开明的“家庭管理”,父母不会用专制的手段,去控制儿童行为的一切细节。他们会顺应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做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因如此,我在培养儿子夏杨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快乐而非烦恼。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水,那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在一家人的饭桌上,在周末清晨的卧谈中,在乡村的田野里,在公园的花草旁,在旅行的火车上……与儿子相处的一幕幕,那样清晰地映现在我的脑海中。夏杨从小到大,不管我们物质上富裕不富裕,生活简单还是工作压力大,我们一家三口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一家人在一块儿,怎么着都高兴。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受他的影响,我们家里总是有快乐的气氛。有一次,我和他正在家里的餐厅吃着饭的时候,他突然说:“看,夏杨走出来了。”我吓一跳,下意识地回头朝屋里看。他哈哈笑了。要知道那时夏杨才三个月大呢!听见我们的笑声,幼小的夏杨在屋里竟然也“啊啊”地叫起来了。夏杨大了后,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时,也喜欢开玩笑、看小品、听相声、讲幽默故事。偶尔因为某件事情不愉快,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开个玩笑,自我解嘲,或者克制一下,不愉快会很快过去。我有时会和孩子唱英语歌曲,唱歌会释放人的郁闷,让人的大脑渐渐兴奋,肺和腹也会得到运动。我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对生活增强信心,能够感觉到生活中不仅仅是有时单调有时快乐的学业,还有另外很多美好和令人快乐的东西。当年我看到一个理论,说是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东西就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面对他们的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有益的东西。从夏杨小时候开始,我一般不会太违逆孩子的意愿。顺应天性,尊重个性,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教育,这是我一直遵守的原则。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有哪个人的意愿被强行阻止时,是心甘情愿的呢?又有哪个人在动不动就被训斥教育时,会愉快地接纳对方的意见呢?大人、小孩都是一样的。创造愉快的家庭氛围,保持孩子快乐的情绪,不失时机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也是“寓教于乐”吧。人总是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因此,应该引起孩子的渴望,激发他的兴趣。对夏杨的教育,很多都是我们在对他兴趣的引导中进行的。在教给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先给他快乐和兴趣,接下来便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小的夏杨一起坐在长途汽车上,我用英语给他唱:“十个绿瓶子挂在墙上,一个掉下来还有九个……”唱着唱着我就把瓶子“bottle”,改成了屁股“bottom”,歌词就成了:“十个绿屁股挂在墙上,一个掉下来还有九个……”他听得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好玩、有趣,而我所注重的则是激起他对歌词的兴趣之后,对他英语词汇量的输入。一个幸运的孩子,拥有的应该是克制、有耐心、不断寻求教育方法并不懈努力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我和夏杨的爸爸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可能对孩子施加的不愉快影响。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在自己的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东西。不在孩子执著于自己的兴趣时,强迫他遵从大人的意见,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营造快乐、鼓励、赏识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庭中满足成就感和实现感。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豁达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更多的是缺点。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要学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他的教育信念是“要培养真正的人!”——拥有幸福与快乐,更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在对夏杨的教育中,不管是我们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对孩子实施道德管教的时候,我都遵循“快乐教育”的原则。我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会上进心十足、创造性十足、合作精神十足,他会不怕成长中的困难,他的人生应该是健康幸福的。

后记

代后记《杨文教子》专栏曾经使我的广播节目热线爆满,她的教子理念也使做母亲的我受益匪浅。我想把使我受益的理念用另一种方式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便有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的策划和出版。从2005年的《杨文教子》,到2007年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个丰富的充满爱的世界在我眼前打开。杨文女士的教子理念深深地影响、引领着我去探寻一种爱的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着做母亲的觉悟和智慧。更让我欣慰的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策划,杨文女士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同。《和儿子一起成长》至今已经十八次印刷,被评为2007年中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2007年中国教子类图书十大畅销书之一;当当网、新浪网、腾讯网、卓越网等数十家网站全面连载图书内容;全国各地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北京的妈妈,深圳的爸爸,贵州的老师,烟台的少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不知接过多少读者朋友的电话,回复过多少读者朋友的邮件,从中体会到了与读者共鸣的幸福和快乐。济南的一位小学生拿着《和儿子一起成长》,把其中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用红笔标注,请我和杨文女士写上几句话送给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一位妇科大夫给我们带来了她的一群女友,我们的“妈妈俱乐部”由此而生;天津的一位年轻妈妈哭着在电话里说:“我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书店看到这本书,一晚上的时间读完。心里很痛,没想到我的爱害了孩子。我想带孩子去济南,请你们帮我一起改正我对孩子犯下的错。”后来我们与这位妈妈成了好朋友,多次交流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彼此受益;更难忘,四川大地震后,我参加志愿救援队抵达成都,成都的读者妈妈带着女儿来看我,那个聪明的六岁女孩对我说:“我要谢谢杨文阿姨,她说‘玩也是学习’,我妈妈就让我玩了。”我笑了,很欣慰——为一本书对一个妈妈的改变,为一个女孩拥有的快乐而自由的童年……还有很多,点点滴滴,汇成我三年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自己的心愿能在他人的认同中达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想与更多的人分享杨文女士教育理念的心愿,在那么多读者朋友的认同中实现,让我心怀感恩。希望今日的再版,能让我们有缘结识更多的朋友。正如杨文女士在她的序中所说:“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感谢读者的信任。唯愿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比未读之前更多地了解和懂得孩子的世界;唯愿我们的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拥有更幸福和快乐的成长岁月和环境!麓雪 2010春天 于济南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07年中国教子类十大畅销书之一;《中国教育报》、新浪、搜狐、腾讯、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儿童网等平面、网络、广电媒体争相报道。 今日中国,问题妈妈比问题孩子多。杨文教子成功的秘诀不是因为她是留学归来的教授,而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了母亲的“上岗执照”。这本书的最高价值就是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著名亲自教育专家、畅销书作者孙云晓    因采访“杰出母亲”而结识杨文,我最在意的不是她培养出了多么成功的儿子,而是她缔造了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一家人开放、文明、欢快、坦率的相互关系。杨文说得对,做“母亲”是要学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做“健康的母亲”、“健全的女人”吧。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 张越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书看了很多,这本当之无愧是最好的一本!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少了功利性,而效果却是长久的。我已经推荐给了很多朋友看,作为家长,越早看到会越受益!——读者评论

编辑推荐

《和儿子一起成长(最新版)》畅销200,000册的中国亲子教育经典读本 全国近600所城市学校教师重点推荐、家长口口相传的育子范本2007年上市即成为亲子教育类畅销读物,持续加印达20次之多“顽皮男孩”到“剑桥博士”的零压力成长实录一位教育专家20年奉行不渝的家庭素质教育理念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倾情分享,触动万千教师、家长心灵的教子心得

名人推荐

看完杨文的《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同事向我索回的时候,似乎有些依依不舍,之所以留恋,不是想占为己有,而是自己总想对这本书做些总结和回顾,哪怕是随手捡起一段再次捧读,依然还是一番享受。从没有过的感觉,竟然会对一本看过的书如此不舍。感谢杨文,感谢她教于我做一位合格母亲的精髓所在:爱孩子需要耐心和艺术,教育孩子需要豁达的胸怀,适当地赏识,你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曾经觉得儿子是个问题孩子,曾经为儿子的问题而烦恼不已。现在看来,孩子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关键是你是如何处理问题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儿子相处的两个月里,儿子变得“乖巧”多了,语言暴力消失了。很多时候儿子变得言听计从,因为很多事情是在我们商量之后的决定,孩子自然信守诺言。更有意思的是,新学期开学了,虽然工作非常蘩忙。学生学习常规难免有些松散,但我不会向以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忙着找孩子做思想工作,而是一味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五年级的课堂好象是成了一年级的“蜜坛”,谁上课听得可认真了,谁的字写得很帅,谁的回答真精彩———孩子们还真的像吃了蜜糖,个个精神都抖擞起来了,我想这就是表扬的力量,谁不希望表扬呢?孩子犯错误了,我们只需心平气和地问清楚原因,帮助孩子理解错误、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本身就有说不出的负罪感,我们只能以心平气和换取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奇怪的是我把学生和儿子真正的融为了一体,我想做到的是怎样爱儿子就怎样爱学生,我甚至主动向家长推荐这本育儿书,很简单的理由是:我想和家长找到更多的共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儿子一起成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8条)

 
 

  •   多年前曾风靡过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那时候笔者身边正有一个待教的小小女孩,我和许多望女成凤的母亲一样,把这本《哈佛女孩》买了来并数夜狂读。然而读后的感想是,刘亦婷这样的家教我辈是绝对学不来的。因为我的女儿已经声明“我不是刘亦婷那样的‘乖孩子’,这样的‘素质教育’我不可忍受。”女儿在我的尊重中长大,她一直拥有一个真实而自由的成长空间。
    看到了《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作者头上刚带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耀眼光环,出于好奇,我又一气读了下来,颇有遇知音之感。第二天见到刚做了爸爸的侄子时,我递给了他这本新书,说:“和你媳妇好好读读这本书,这样的家教学得来......”
    2006年夏天,一个名叫夏杨的中国男孩,一手拿着剑桥大学世界顶级实验室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一手拿着国际著名跨国银行百万年薪的录用通知书,开始了他人生的新选择。这个在中学时就兴趣广泛、成绩优异的孩子,在2003年被英国的六所名校同时录取,他选择了剑桥大学最负盛名、最有实力的三一学院。而当别人问他的父母“孩子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好时”,得到的回答却分别是“不学”“不管”;孩子自己则说“我是在‘玩’中长大的孩子”。
    是玩笑,还是事实?《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快乐成长”和“优异学业”是可以兼得的。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一个女性自我奋斗的结晶,更是一本真正的素质教育纪实。
    书的作者杨文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她曾经是一名纺织女工。30年的岁月中,她用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一步步成长为一所有两万多学生的民办大学的创办者。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儿童英语教师学会会员。她主编的《杨文幼儿英语》已经连续10多年在全国的几百所幼儿园里使用;她独创的“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列入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她的专著《幼儿英语教学法》一书,填补了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法的空白,而由她主讲的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
    她说:“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不光是燃烧的蜡烛,而是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绚丽多彩。”
    看她教育儿子夏杨的过程,你除了感喟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认真,还佩服她教育孩子的智慧。她总结出了教育孩子的 “十大戒律”:
    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把大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管束;
    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调皮”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让孩子失去学会长大的机会;
    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做比较;
    不要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施以语言的暴力;
    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
    不要让课业负担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把考出高分当成孩子的唯一生活目标;
    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和嘴巴,让孩子这也不许看,那也不许说;
    不要捆上孩子的脚和手,让孩子这儿也不许去,那儿也不许摸。
    我认为,这是一个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爱。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但仅有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家庭教育中,无不凝聚着为父为母者的技巧和智慧。杨文是一个教育家,在外她掌领着一个万人学校,在家她孜孜不倦做母亲。读她的书,感觉不仅是一种教子方法的学习,更是一种教子理念的洗礼。
    这个母亲,首先向儿子树立的是自身的榜样力量。你从书的字里行间发现,成功儿子的背后是一个骨气奇高的母亲。一路沧海桑田走来,她在成功面前从不满足,困难面前从不退缩。这种精神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身边正成长着的儿子。家长人格的激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
    《和儿子一起成长》来自于生活中一个母亲的实践记录,一则则奇妙的家教方法融合在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中,读起来妙趣横生。而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她精心布置的场景,读者会心甘情愿走进她预先设置的“暗示”,自然而然地赞叹和接受她的诸多教育方法和理念。
    “父母应该是一个人格完整和在自我生命的过程中沉淀下精神财富的人。”封面上那个和蔼、优雅、有着睿智眼神的杨文,用科学而无私的爱,创造了自己和儿子灿烂的人生。读读她的书,就知道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空间!
  •   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孩子度过成长的岁月。一个柔韧的女子,用奋斗告诉我们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故事--做母亲做得有智慧,做妻子做得幸福,做事业做得成功。杨文--一位有着"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诸多荣誉的成功女性,用她"随机教育"、"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钦羡不已。此书内容充实生动,语言简洁、朴素、流畅,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母爱的激情,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健康的母亲"、"健全的女人":做母亲是要学的,需要上岗执照。封面上的杨文,和蔼、优雅,清澈的眼神中流露着睿智的光亮,爽朗又可亲。此书是她饱蘸着"爱"写成的。怀揣着对这位"杰出母亲"的些许惊呀和新奇,费了两个中午读完,感受它就是杨文与剑桥儿子共同成长的心灵对话录。成功的儿子背后是一个骨气奇高的母亲。在杨文的回忆中,我们看到的是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从纺织女工成长为一位大学生,其间经受的辛酸和苦楚何以称量,但她楞是以和声细雨般真切自然的文字,浅浅地描摹出自己年轻时深入骨髓的个中画面,在平和中给人韧性和力量,让人体味岁月的轻涛细浪。
  •   书的作者杨文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她曾经是一名纺织女工。30年的岁月中,她用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一步步成长为一所有两万多学生的民办大学的创办者。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儿童英语教师学会会员。她主编的《杨文幼儿英语》已经连续10多年在全国的几百所幼儿园里使用;她独创的“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列入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她的专著《幼儿英语教学法》一书,填补了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法的空白,而由她主讲的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而且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把儿子夏杨培养成为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综合素质强、学业优秀的剑桥博士。夏杨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个孩子的“快乐成长”和“优秀学业”是可以同时兼得的。
  •   “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但不是燃烧的蜡烛,而是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让自己的生命之光也更加绚丽多彩。”作者是现代女性的榜样。 一个大格局的母亲,一个大格局的女性。
    现在的贤妻良母应该有新的标准——孩子教育的好,家庭经营的好,自己发展的好。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如作者所说,女性要爱的能力,努力让自己有大爱的能力。这样的女性教育孩子不琐碎不唠叨不埋怨不自怜。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不应该只看到是否教给了你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而应该是大的教育观、大的学习观,是一种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学习。
    也许我们做不到杨文一家的成功,但他们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人生态度值得学习和领悟!我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的先生工作很忙,但我们一家和谐相处共同努力,虽然没有杨文一家那么成功,但人生的理念是相同的。我的小儿子两岁,我的大儿子十四岁,我读了这本书感觉心领神会。我没有按照某些教子书的小方法去培养我的儿子,但我用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儿子的成长,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从来不像很多妈妈那样追着孩子吃饭、写作业,我经常用类似杨文女士的“暗算”法来达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我和孩子之间像朋友。我们现在很多妈妈把孩子盯的太紧了,反而制约了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逆反,也把孩子自主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剥夺了。好孩子市教育出来的,但不是硬教育出来的。像作者说的我们父母是“提供者、示范者、教育者”三者合一,用“开放的爱、推出的爱、科学的爱”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但是大多数都只看到了眼前,而忽略了对孩子终生有益的品质。只看到结果,忽略了教育的过程。“一个母亲爱的能力,包括有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我推荐妈妈们用心去读读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话带着很深的哲理,虽然没有象某些书那样的具体,但真正有悟性的女性,都能体会到其中教子和对自己人生的启发意义!
    书是用来悟的,不是用来读的。我不喜欢用别人很具体的方法搬来教育我的孩子。正如作者所说“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学一种精神、态度、理念,面对自己的孩子时 ,就不会困惑,更不会从书上直接搬来用。
    我已经买了三本,各送给我的朋友,并在每本书的前面写上“做个有悟性有韧性有耐性有个性的妈妈。”我觉得这本本书能让我们学到这些。
  •   如今书市上充斥着许多关于家教的书,撰者多是有口无心,感觉隔靴搔痒。一句话,不甚过瘾。这几天读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作为孩子的家长,我非常看重“一起成长”四字,我感觉这是醒过来的母亲的真声音。
    你真得承认孩子的世界与你截然不同吗?你真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吗?你真得能容忍孩子对你的挑战吗?你真得能彻底放下你所谓的父母“尊严”吗?我之强调“真”,就是确确实实,搀不得半点虚假。好多的家长在面对上述问题时,都有肯定的回答,可是到了现实情景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自己高高在上的臭架子就摆出来了,“我养育了你,你还不听话”这样的腐儒之言于是乎就嘣出于口了。这样的一副讨厌嘴脸,在瞬间就显示出我们不具有做父母的资格。这样的父母需要醒过来。诚如鲁迅所言:“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可以说,杨文基本做到了,她做的也许不很完美,但她对准了完美这个方向,相比形形色色的专制家长而言,也就难能可贵。
    觉醒的父母,重要的是要“克己”,人无完人,人人身上都有缺点,彰显的,潜隐的,自觉的,不自觉的,都有。这些瑕疵,其实是发送给孩子的不良信息,更是伤害孩子的利刃,伤口不一定是流血的,而不流血的伤口对孩子的成长负面影响也许更大。在孩子在场并且兴高采烈的时候,杨文从不说出“烦透了,整天忙个不停”的话,总让儿子看到一个愉快的有活力的妈妈;在孩子做不出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时,杨文从不说“你怎么这么无能”的话,而是用肢体语言来鼓励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杨文克制了自己,不停发送给儿子的,就是积极的健康的信息。这些我就做不到。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就爱到家里发泄,而且不管场合,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而当孩子做不好自己的事情时,不分青红皂白,粗暴干涉孩子的一切,我是糊涂的,我给孩子发送的就是不很健康的信息,这说明我的“克己”之功还不到家。

    觉醒的父母,需要克己,但更需要“真”。“克己”和“真”之间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因为“克己”,才展示出一个有修养的“真”;因为“真”,才能保证“克己”的水到渠成,自然而不做作,是出自本色,而不是装模做样。面对做作业孩子的愁眉苦脸,作为家长的杨文可以替他抄作业,但是更适时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这时母亲展示自己无可奈何的一面,展示的是对应试教育的真实看法,在孩子面前就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真来。面对丑恶,不回避,面对不完美,不回避;面对不合理,不回避,敢于表露自己的观点,不隐瞒,不诡辩,才能显露出真我。杨文认为,把孩子放在一个真空里,放在虚假的温馨里是最可怕的,家庭其实就是社会的一角,这一角恰恰是孩子出发的起点,这一角的含真量必须是高的。有了这一角的真,才能培养起孩子辨别他人的感觉,理解别人的需要,解读别人情感的能力,才能独立于父母而行走,而且走得自信、轻松、愉快。如果这一角是虚假的,则到社会上闯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觉得社会怎么是这个样子,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而要保证这一角的真,则需要逐渐放大这一角,杨文的经验是“与万人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杨文就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让他感受到来自不同亲属的爱,来自不同朋友的爱,让他接触亲人、熟人、陌生人和不同年龄的人,让这个“真”的半径扩大开来,这样就适应了社会之“真”,进而提高了适应能力。
    有克己之心,才有爱子之举;有真诚的面对,才有真诚的回应。杨文的教子之道大致若此。
    大多数人往往面对这样的困境:不会做家长的时候,孩子出生了,等会做家长了的时候,孩子又快做家长了。人生怎么是这个样子呢?做家长确实是需要学的,只有学,才能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才能从不合格,走向合格。而《与孩子一起成长》就是一本比较好的启蒙之书。
  •   你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而应该是大的教育观、大的学习观,是一种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学习。 也许我们做不到杨文一家的成功,但他们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人生态度值得学习和领悟!我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的先生工作很忙,但我们一家和谐相处共同努力,虽然没有杨文一家那么成功,但人生的理念是相同的。我的小儿子两岁,我的大儿子十四岁,我读了这本书感觉心领神会。我没有按照某些教子书的小方法去培养我的儿子,但我用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儿子的成长,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从来不像很多妈妈那样追着孩子吃饭、写作业,我经常用类似杨文女士的“暗算”法来达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我和孩子之间像朋友。我们现在很多妈妈把孩子盯的太紧了,反而制约了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逆反,也把孩子自主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剥夺了。好孩子市教育出来的,但不是硬教育出来的。像作者说的我们父母是“提供者、示范者、教育者”三者合一,用“开放的爱、推出的爱、科学的爱”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但是大多数都只看到了眼前,而忽略了对孩子终生有益的品质。只看到结果,忽略了教育的过程。“一个母亲爱的能力,包括有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   那一天我从朋友那儿一口气读完了此书,读到本书最后部分,读到了本书策划人麓雪为此书所作的精彩《访谈》、《后记》,更觉得亲切,原来麓雪也是山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当天就从当当网购买了两本,一本送给好朋友,一本留给自己,此书是一位杰出母亲的杰作!每一个做妈妈的都该静心读读此书--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从中受益。如果你按照杨文这位“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教子方法教育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会快乐成长,乐观向上,满怀满怀爱心满怀感恩地踏上人生的成功之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位妈妈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我给朋友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朋友给我推荐《和儿子一起成长》,乍看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通俗好操作,细度才觉得杨文写的内容是一种大教育观,没有琐碎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不能按照人家的方法去教。她让我们看到一种科学的教育观念,例如“生活即教育”、“木棉效应”、“播种在生命的春天”、“玩也是一种学习”、“让时间成为优质时间”等等,都是一种理念,包括书的名字“和儿子一起成长”也是一种理念,只要接纳了这些理念,面对每一个独特的孩子时,做妈妈的就会有很多好方法。是针对你的孩子独特个性的方法,我觉得这是真正的家庭素质教育,是快乐教育。建议更多的女性同胞读读这本书,好的教子方法就在你自己的手中。
  •   “杨文教子”不是一个母亲教子,而是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态”教育,对于孩子的一个教育观念。杨文自己开办了一个民办大学,儿子在英国剑桥大学上学,她是一个成功的母亲,有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也有教育孩子的成功。作为一位母亲如何在轻松当中;在随意教育当中教育一个孩子。有的母亲说,教育孩子太难了!我也多次听朋友说,教育孩子是一个头疼的事情,但是杨文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想,把教育孩子的过程变成一个很快乐的过程,而且不影响自己事业的追求和发展。她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剑桥,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当十大杰出母亲。不是这母子俩的名气让我给书打五星,而是这个家庭自由开放民主的教育理念让我叹服!杨文注重了教育过程的快乐输入,结果也是快乐的。“随机教育”,很好的观点。
  •   人说母亲是天底下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就我看来,仅仅是母亲远远不够,更重要是父母双方如何合作来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具有“爱的能力”的父母,充分利用“优质时间”,在“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对孩子进行及时的,科学的“随机教育”。 总结下来,也就是引号里面的四个词语,让我们来一一讨论一下。 现今社会,天生赋予了父母爱的权利,但这是不够的。父母不是保姆,不仅仅只是提供一日三餐和金钱,以及命令的人。也不仅满腔疼爱的人。杨老师提出的“爱的能力”,是包括有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孩子的教育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关系到父母的细心程度。细心包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在思想上细致入微地观察到孩子的每一个变化。举个例子,孩子们都喜欢吃一种事物叫“蛋黄派”,但有没有留心过上面的英文标签(custard)写的是什么?它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在书本或课堂上讲授,孩子们不容易记住。但是在他们吃到嘴里,问到香味,触摸到软软的小蛋糕的时候,他们的视觉,味觉,触觉全被调动了起来,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些生活小知识。瞧,很简单吧。 也许父母摊手说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这不是借口!正因为此,家长们要争取把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优质时间”。也就是说,“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段时间,变成愉快高效的有价值的时间,变成有利于随机教育的时间。” 带孩子去购物也是一件教学的乐事,可以教孩子心算价格,认识各种事物的特性,让他们自己去付账。好不容易带孩子出去野外,可以教给他们植物知识,地理知识,以及安全意识等。早上送孩子上学吧,请不要吝啬那一点睡觉时间。无论是走路还是开车(能走路尽量走路),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最近的所见所闻,听听听孩子的“幼稚”的思想。家长要随时“借题发挥”,并且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不断地说…… 杨文老师强调了“随机教育”中,它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大教育,是包括德育,智商,情商等的培养,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教育。我认为,综合教育就是要跳出学校课本知识的框框,与生活结合。少在路上车上要孩子抓紧时间背书,做题目,甚至是批评孩子的表现。这反而会引起孩子不愿意听下去的逆反心理。 当父母把教育当作一项自上而下的,必须要孩子硬性掌握的工作。这不是教育,也不可能进行得下去。何不看成是分享呢?和孩子分享事物的同时,分享了知识,也分享了快乐。
  •   “科学的爱,推出的爱,无私的爱。”“示范者、教育者、提供者。”“三个开放:向社会开放、向自然开放、向课外开放”。杨文女士的这三种角色三种爱三个开放,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能做好,那我们的孩子们就会获得真正的家庭素质教育。
    “我们每个人都会怀着本能的爱,做自然的母亲。但一种成熟的母爱,必须经过培育才能发展起来,而且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我们做妈妈的的都记住这段话啊。
  •   比起旧版新版的图片更传达出“成长”的含义。不是考上名校就是教育的成功,得看这个孩子上了名校后有什么样的学业和生活,看得出杨文的儿子确实是综合素质很强。这个母亲真是用科学的爱尽心尽力给了孩子好的教育。向她学习。
  •   这是一个成功妈妈对儿子成功培养的心得体会。读完这本书,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这本书不是提供给我们可拿来即用的培养孩子成功的捷径和办法,而是传递了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正如文中说的“你所收获的,正是你所给予的。”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妈妈(爸爸)作为家长不断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提升自我的发展历程,这也可能是杨文老师把书名定为《和儿子一起成长》的原因吧。
  •   一直非常关注杨文女士的教子书,之前读过《和儿子一起成长》,看到出了新版还是忍不住买了一本,虽然有些地方没做太大更改,但是看到了母亲的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无止境的,会继续支持
  •   书写的真好,看了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作者作为母亲的那种高贵的品格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足,应该调整好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孩子,抓住生活中的教育,进行随机教育,这需要家长具有足够的内涵,所以作为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建议:所有爱孩子的母亲,来读一读《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吧!
  •   一本很好的育儿书。当一个有准备的妈妈,比一个富有的妈妈更重要。杨文老师的书,不说教,不教条,不刻板,就是充满了爱、方法和自我的上进。和宝宝一起学习、成长,帮助宝宝简历正确的行为意识和学习方法,训导他号的习惯,在刻意的教育中,运用大人的智慧尽量不被孩子发现。杨文老师的方法,是应该可以培养出一个好的,富有上进心、有学习能力的孩子。我们不一定要剑桥的博士,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自立、上进。这本书,值得买!!!谢谢杨文老师
  •   这是一本好书,精彩,耐人寻味。我看到有的读者觉得作者是在炫耀,个人觉得蛮可惜的。如果读者仅仅看表面,有所失望的话,那是没有看到,体会到读者的用心及深度。本书不仅教给我们如何去培养一个孩子,更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父母亲所要作的改变,学习。教育孩子是一天一天过去而无法重来的事情。教育孩子虽然要与孩子一起成长,但单单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不够的,是需要先学习知识。就如我们工作,我们先要上学一样。教育孩子要用心,这个用心不仅仅爱孩子,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个性,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引导。这是一本好书,绝不是一本炫耀的书。一起体会妈妈的用心良苦,而想要如书中那样一个善良,阳光,积极,富有同情心,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社会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并且有极其出色的成绩表现,就用心的看看,作者为了儿子作了什么?用学习的心去看此书,会有很大收获的。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智慧的父母,一个智慧的看管人。
  •   “母爱是温情是智慧是责任,是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杨文的教育方法不断随着孩子成长而变化,这是智慧母亲,是真爱。孩子都能自己吃饭了,妈妈还追着孩子喂饭;孩子都十八岁了,还不让儿子接触女同学,很多妈妈做不到和孩子一起真正成长。读读这本书吧,当你为孩子不吃饭着急时,当你为孩子恋爱生气时,这本书给你启发。这是我的收获。
  •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买下它,不是因为我有了儿子用来提点他的人生观点,而是在于我也是一个不成熟的男孩子,虽然我已经接近了30岁。
    读书,去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每天埋头苦读在题海中度过童年,拿第一名、参加竞赛;学更多的技能,在家长们虚荣心的攀比下报名到了更多的培训班,然后进入大学(而且最好是211,985)受所谓的高等教育,在一个模具里度过我们美好而珍贵的青春岁月。
    然后踏入社会,突然发现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要这么走过了自己的20多个年头?突然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它们真的有用吗?哪些有用?我想做的,我想学的我学到了吗?此时,又在爱情的打击面前发现自己又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不适应者,于是我在迷茫中无意间开始反思。叔本华,张德芬,弗洛伊德,荣格,梁漱溟。渐渐地,我体会到了人是社会性的,你失落时,你想进步时,你有苦恼需要解决时,你需要的是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老师,同学,哥们,姐妹,也可以是书籍和享受孤独的旅程。
    但其实,这些都需要你能够主动地去思考生活,而不是被动的被生活安排。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光一直被安排,一直这样无关痛痒地接受,或者不知所措没办法只能接受,这是为什么?现在想想,两个字“被动”。
    被动,停止主动思考,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主动思考。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的被动,那么现在还不晚,反思你一个人成长的开始,这本书可以带动你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不必觉得自己30多了,早已经成年了,放下虚荣的面子,那与你活出真实的自己相比,简直一文不值,而且甚至能把你拉下马,更可能想流沙和泥潭一样把你牢牢捆住一点点把你拖向心灵的死潭。
    做自己的母亲,书中所说的,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都是为了我们该如何生存,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如何能够活出真实的自我,做自己生活的“行动者”。
    在此再推荐几本书给大家,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还可以读一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费尔南多撒瓦特尔的《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芭芭拉安吉丽思的《活在当下》。
  •   这本书比那些空洞的成功学来得真实和亲切自然,淳淳的教导饱含一位大学教授的善心,难得杨文是那么大方和全国母亲分享多年来的成功教子秘方,一起和儿子成长真的非常好,记录了母亲首先作为一个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典范,然后冲出藩篱去创业,以身作则,给儿子一个很好的榜样,然后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精心引导其向善、积极创造和探索
  •   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这样一个境界,我虽然没有书中妈妈的育儿准备和成功经验,但是我真的体会到与儿子一起成长的快乐,同时伴随的成长困惑。我相信我们许多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都不同程度的付出,有一些相似的教育方法和心得,但没有和作者一样的成功孩子,区别在于在孩子长大的过程,我们逐渐没有同步去学习,也忽略孩子成长过程应该保持的行为习惯,所以我如饥似渴的读这本书,更多地是要在以后的日子更加进步的学习与儿子一起成长和收获,虽然感觉读这本书有点“相见恨晚”,但是我有信心陪伴我已15岁的儿子成长。
  •   虽然是书中儿子夏杨的成功让我开始关注这本书并阅读,但书中的作者杨文的本人身上所具备的那种母亲的精神却更加让我感动和佩服。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受着杨文女士身上那股强大的女性力量,除了母爱,更多的是她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时间的吝惜、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些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世界,让我向往。同时,作为女性,她也有其脆弱的一面。文中,她曾几次提到过在她出国前送夏杨到学校时的情景,那一刻,无论对任何一个有感情的人而言,都是痛苦的。杨文女士也不例外,虽然她看似是一个内心如此坚强的女性、母亲,但她也未能坦然处之。她身上有着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不仅仅是关于教子,而更多的却是她自己对于人生的领悟和理解。对于初为人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相当励志的书。强烈推荐大家看。
  •   这本书非常不错,写得很真切,很好。一读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有爱心,非常有思想、有智慧的好妈妈。但关于杨文和她的爱人具体怎么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儿子,我希望再多了解一些。因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方面太多了,如果多写一些她及爱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许多小事,它的始末,她和儿子是怎样对待的,如果好的话,她们是怎样;不好,她又是怎样处理,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有了一个对儿子,对家庭和睦都好的结果。这样可能对其他的家长有更直接的指导和帮助意义。当然,她作为一个有思想,有幼儿教育经验,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的老师,她本身始终在不断地追求更高境界,在创业过程中,为了能使更多像她的儿子一样的孩子能爱上英语,轻松学好英语她一直努力探索、思考和实践着,这本身对儿子就是一个无形的影响。再有,就是她的儿子在她们的影响下,天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   这本书我是两年前读到的,一直是我的床头书。收到新版觉得很好。向大家强烈推荐这本书。杨文是教育专家,儿子不仅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有很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兴趣广泛快乐成长,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就是让孩子快乐成长。杨文做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孩子不但快乐成长,而且成功。学习。
  •   这本书值得妈妈和爸爸一起阅读理解。尤其是杨文总结出了教育孩子的 “十大戒律”:
    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把大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管束;
    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调皮”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让孩子失去学会长大的机会;
    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做比较;
    不要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施以语言的暴力;
    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
    不要让课业负担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把考出高分当成孩子的唯一生活目标;
    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和嘴巴,让孩子这也不许看,那也不许说;
    不要捆上孩子的脚和手,让孩子这儿也不许去,那儿也不许摸。
    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爱。
  •   作者自身是为成功女性,在教子方面也很用心。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所说,教育孩子不在于付出的时间精力多少,而在于教育的艺术。本书作者显然是懂得并运用自如这种教育艺术的杰出母亲。诚意推荐为人父母尽量看看这本书,买也好、借也好,都会受益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成功的教育也就不远了。
  •   真是一本好书!作者不愧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书里提到的好多教育理念都让人耳目一新,又非常实用!比如:木棉效应、随机教育、让时间成为优秀的时间、三个开放、快乐教育-----等等。推荐给所有的妈妈们!越早阅读越早受益!
  •   伟大的母亲,造就了成功的儿子。杨文太能了,估计天下父母没有几个这么优秀的,但教育孩子的理念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会有用的。
  •   这是我在众多儿童教育的书中,看到的比较切实可行的书,我期待了很久,在特价的时候拍下的。

    书到了之后,便快速浏览一遍,感觉是我和作者在对话。

    这本书适合职业妈妈们看,从中可以学到家庭事业两不误的方法。我和作者一样是位职业女性,但常常在家庭与事业中徘徊,不知如何分配时间,如何权衡,看了之后,感觉作者如姐妹,不仅说出了我的困惑,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是这本书亮点之一。

    此外,这本书不仅在分享教子方法,而且也是自我反省的好书。让孩子做到的同时,我们做到了没有。身教胜于言教,我,做到了没有。

    让我印象深的是:夏杨为几何老师主动提供《几何画板》。。。别人没注意的情况下,抱起小女孩迈过高高的栏杆。。。。看到这里,我很感动,也很惭愧,这让我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情商教育方面,显然,我逊色很多,需要提高。

    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多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认为也是亮点之一。我很赞同,也将力行。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6位大人的精心呵护下慢慢在退化,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弱化、独立生活能力在弱化,那当他们长大,除了啃老,还能做什么呢?!

    总之,这本书我认为很值得一读。特价14.5元时候拍下,更是超值。
  •   之前看了大热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觉得受益匪浅。然后就开始关注各种家教育儿的书,感觉这本书最契合我的感受。首先本书作者的孩子是男孩。这和我家的一样。觉得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有很多不同,后期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社会期望也不太一样,所以男孩和女孩的教育绝对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本书的立意更高,不单提到了一些教育过程中的方法,更强调一种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觉得特别适用。书名也好《和儿子一起成长》,仔细体会下,说得太对了。强烈推荐。
  •   看完了才来写的评论,曾经写过一篇“和孩子一起成长”为题目的日记,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很佩服杨文教授能事业和教育都取得非凡的成绩,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这本书记录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不要指望一个经常喝酒打麻将的父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的优秀孩子,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自身也要成长,面对孩子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
    建议孩子小的父母也看一看,很好的一本书不要错过孩子最好的教育阶段。
  •   当母亲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如其他孩子优秀时,多想想,为什么自己没有其他母亲优秀。杨文的优秀之处除了自身有不竭的进取力之外,其尊重孩子的感觉是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他说哪怕家里弄得很脏,也不会去抹杀孩子涂鸦的兴趣和自信。其实夏杨也一定有不足之处,比如曾经他也是个体重超重的孩子,也是个很小就戴上眼镜的孩子,但是从来没有看到杨文沮丧过,焦虑过,因为他总是在不断放大孩子的优点,全是对孩子的欣赏,使孩子能不断的产生自信力!没有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在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时,请先问自己做到了吗?这是一本十分优秀的书,越早读到越好!
  •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事业和家庭成功兼顾的典型母亲。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对孩子的英文教育促进了母亲英语幼教事业的发展,到后来,当孩子长大后,母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了英才学校的校长和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而孩子成人后又反哺母亲,积极支持母亲的发展。让人感慨的是,作为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除了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毫无怨言地奉献爱心外,更多的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从小耳濡目染,这样的孩子不成材也难!
  •   我是读了杨文的《让我们做伟大母亲》后又买的这本《和儿子一起成长》,这两本书都是值得做妈妈的一读的书,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玩中学习。《和儿子一起成长》的书被邻居借去后做为床头读物,每天没事时就读上几页不再还我,呵,我只好又从当当网上买了升级版的来读。希望做了妈妈或要做妈妈的都能读下啊。
  •   妈妈说“今天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儿子在自然快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友服务社会的能力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教育的结果不一定非要培养出剑桥博士,只要他是一个快乐健康的人,一个贡献社会并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人生的人,这就是父母的欣慰!”这应该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吧?为人父母的好心态。我觉得不是因为她的儿子已经读了剑桥,应该是一个教育专家的观念,所以才有好结果。
  •   “我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恰恰来源于家里自由快乐、积极开朗的情感启蒙。父母对我的观念和尺度,也随着我的成长有所改变。很多次我暗自惊异,他们仿佛总是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便是现在,我也无法想象出任何方式可以对我更好。杨文的儿子说的这番话,真是父母的欣慰啊。可是,我们都做到让长大的孩子能够这样认为了吗?做父母的应该学习杨文的教育方式。
  •   冲着书名,我没有怎么考虑就买下了这一本育儿指导书了。

    把拿到手,感觉自己对书的装帧、纸张这些“硬件”都很满意,就差看内容了。终于抽到时间读这本书了。字号有点嫌小了,而且行距比较密,看起来感觉有点累(也许年纪大了,眼神不够好了,又或许看惯了字大的书),所以我看得比较慢。

    如果没有一路读到后面的话,觉得这本书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如果你只是直接就去读后面的指导性的内容的话,你也可能不会对作者所写的观点心悦诚服地去接受。所以真的很佩服作者写书的构思。

    我们的生活年代不同,所以,孩子所要面对的社会不同,诱惑也不同,所以,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会对我们没有帮助。但是,其实作者的所做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放到哪个年代都适用的东西来的,我们还是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永恒的道理,然后去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

    虽然,我没有要跟作者一样,要成为名师的名师的远大理想,但是,我也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很多,还真的是成长了很多。但是,正如作者所言,要做一名优秀的或者合格的妈妈,也是要通过学习,获得上岗资格才能做好的。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自豪地说,我跟儿子一起成长了!然后可以写一本跟大家分享的书.....哈哈哈哈。
  •   读完整本书后得出一个结纶,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要具备天时,地利, 人和的。。像作者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理念下成长的孩子,想不成材都难。当然里面有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还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同时勉励自己也能做个合格的母亲,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   《和儿子一起成长》+《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完美组合
    看完了此书,我个人感觉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的升华版。尽管此书没有像《好...》和《我...》的实例多,杨文老师只是偶尔提及一下她具体的教育方法,但显然,她已经对教育孩子的方法弄得游刃有余了。她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总结一些教育的方向。
    挺有感觉的,至少,她促使我更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了解孩子,必须对孩子的心理有大概的了解,知道的越多,就越有把握“驾驭”孩子......
    anyway,谢谢杨文老师的文章。
  •   看了书,真让我这个当老师的受益啊。我们是同行,可是我没做到杨文的毅力。她获得名师奖缘于她的坚持和开放的教育理念,“推出的爱”,老师和父母都是弓箭手,看我们的爱能让孩子走多远!孩子们都能在自尊、自由的状态下发展成长,该是多么的幸福,快乐!
  •   看过很多教子书,感觉这本很独特,是真正的家庭素质教育。父母的三个角色:示范者、教育者、提供者。示范者是身教,教育者是言传,提供者提供孩子物质和精神的东西,这是杨文的父母角色定位,把父母的责任具体化。值得父母们反思!
  •   考上名校不一定是人生的成功,但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吧?什么哈弗女孩剑桥男孩,我不看重,我最欣赏的就是杨文对儿子的因材施教的宽松教育。我一点也不喜欢把自己孩子的方法说给大家,但我从洋文的书中却读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树叶”,还有“学习是个大概念”,都是很让我认同的。
  •   一直很困惑什么是素质教育,看了杨文书中写的“我所认同的素质教育就是经过沉淀所留下的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品质。”我觉得这个说法狠对。不仅仅是吹啦弹唱。我们家长往往关注了结果,但却忽略了过程。有因才有果,什么样的观念造就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建议父母们都读读改变观念。
  •   拿到书,一口气读了半本,深深的为这位妈妈打动、感动。觉着自己为孩子的教育付出的心血太少了。杨文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和她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还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给孩子学校里不可能教的尝试。
  •   夏杨简直是超级优秀,有这样的儿子我想都不敢想!但可以借鉴的是,杨文能有这样的优秀儿子,也绝不是偶然。首先,她和丈夫都聪明。遗传基因好。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庭氛围好,他们夫妇两人都对生活和工作有着无比的热情,这就帮助孩子的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两人不断的学习,奋斗。熏染着孩子也会有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所以,要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家长所提供给孩子的物质贫富,远没有精神财富总要。
  •   说实话初次看到这本书是看上了他的封面,简单温馨。初读也遇到了困难:不太喜欢这种开头。但是深入的读下去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很实用,而且文字起来也很舒畅,像拉家常,期间受益匪浅。教育孩子要讲究科学,学会去爱,这既是孩子,同样也是我们家长自己需要学习的。希望真的能跟书中所说: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   我的孩子今年要出国留学,我很舍不得很犹豫。杨文书里的一段话让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不再犹豫不决。“只要是对孩子的将来有好处的,做母亲的就不要考虑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推出的爱”吧?
    书里还有一段话让我很受启发:“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让孩子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万人谈。”现在,我很释然了。原来真爱应该是这样的。
  •   “做父母也要上岗证”。杨文在25年前就读了大量的能够找到的教育孩子专注,真难得!现在书多,那时候很少,也没有这个读书教子的观念啊。我就是稀里糊涂的让孩子长大了。我也是大学教授,但是没有主动学习教育孩子。现在要做奶奶了,儿媳送了我本书,说让我和孙子一起成长。
  •   别让孩子的快乐童年流失。优良学业和快乐成长兼得。孩子们的梦想,家长的希望。现实很让人无奈,杨文做到了。她有好方法也有好孩子,所以有好结果的。不过书很让人反省自己的做法。
  •   看到评论说好,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果然不错! 不时会读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书,一则充电,再则可以鞭策自己,为了孩子,不能懈怠!!!本书作者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而不是现在许多家长推崇的“成才教育”,对此我深表赞同。推荐各位家长阅读此书,为了孩子!!!
    快递很快,服务也好,谢谢!
  •   怀着很感动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书中妈妈对儿子的爱和对母亲这一身份的尊重让我钦佩。
    教育孩子是件任重道远的事。 善待自己,善待孩子,用适合他的方式教育他,尊重他。
  •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无知的家长。杨文老师说的真好,爱孩子是一种能力,家长也需要上岗证,真的希望更多地家长能早一天读到这本书,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悟出一点教子经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   女人的幸福在自己手里,事业生活教育孩子,都需要杨文女士的付出和胸怀。妈妈是好的人生示范者,是孩子无言的精神导师。不能忽略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孩子一起成长吧!!一起,一起!
  •   看了杨文教子,我首先感到很惭愧!儿子6岁了,刚出生把他当做手心里宝,可是从3岁上幼儿院时,就常常因为调皮挨骂或是挨打!而杨文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她的学习与成长总是儿子之前,她总是儿子需要什么!而对儿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玩中学习!我做的太不够了!个人感觉,孩子越小买这本书越好!我看过了,又给妹妹和几个朋友买了几本,她们的孩子都还小,希望对她们有用!
  •   表弟在她的学校上学,所以感兴趣买来看看。
    结果向其他类似励志妈妈的书一样,一个为儿子感到自豪的妈妈。
    类似的书看多了,越觉得人得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孩子的成功更是不可能按自己的安排成长。
    妈妈的责任并不是让孩子长大后多么的成功,妈妈的本职是给孩子爱,其次才是教育。
    只能说现在的妈妈都太拼了。
  •   以前总是觉得儿子和自己有代沟,现在发现原来是自己不够做一个好妈妈的标准,杨文女士说了,做妈妈也得学习。给孩子释放压力,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   作为一位母亲如何在轻松当中;在随意教育当中教育一个孩子。有的母亲说,教育孩子太难了,但杨文就做得很轻松
  •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一个女性自我奋斗的结晶,更是一本真正的素质教育纪实。
  •   这半年我越来越觉得,无论什么事情,不一定要成功,你努力了就好。这个放在亲子教育上最合适。其实啊,什么亲子教育,你对谁的爱不是一样呢。不要苛求和渴求你爱的人会成为多么优秀多么成功的人物,他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把你的爱附加了很多条件,那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无私,宽容,和博爱。当然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
  •   启发了我的思想的书。会输的孩子才会赢!挫折教育培养了坚强的儿子。“藏起一半爱”,在某些事情上不关心不爱护,原来杨文的教子真是很有目的性的。但是很自然。
  •   这个母亲是个有大爱的母亲,爱孩子不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而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很多母亲意识不到,还动不动说“因为我爱你。”爱是尊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是有的人不能领会,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不一样,每个孩子成功的方法也不一样,不可能生搬硬套,要自己去总结,孩子又不是机器,别人的方法只能参考。我的女儿十九岁了,她妈妈不许她谈恋爱,不许她报考外地的学校,连穿衣服都要经过她的“指教”,女儿开始很逆反,但现在我看她已经驯服了,她和她的母亲粘连的很,我在心里明白这样的结果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我无能为力,很痛苦。我无法改变妻子的观念,因为我常年在外出差,很少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孩子虽然听话乖顺,但没有自己的主见,什么事情都要问妈妈。这就是“教育”的结果。我把这本书给了我的妻子,虽然晚了,但愿对她还有意义。
  •   最近拜读了杨文老师的《和儿子一起成长》受益匪浅。推荐给老公也看看,这本书没有很多的育儿技巧与方法,但从作者的生活点滴描述中,能学习到一种教育的积极意识及教育的方向,渗入到生活中的素质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要和孩子一起成长,面对他不同的敏感期,做家长的要学习很多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这样才能保证他快乐完整的童年~~!而且孩子从父母身上所学来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把自己做好才能更好地教孩子~@
  •   杨文是真正的教育专家,她说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很让我感慨。做父母的该记住。
  •   在东方教育时报看到介绍的,马上买了。读完受益匪浅。里面很多细节让人感动。尽管做一个耐心的好妈妈很难,但我也学会尽量克制自己,和儿子一起成长。因为这个过程不可逆转,转瞬就逝。如果在孩子长大后,还能把妈妈当作可以倾吐烦恼的朋友,那么我这个妈妈就很成功。
  •   浅显易懂。家长看了会受益很多。推荐!
    杨文很了不起,事业、教育孩子两不误,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凝聚了家长无私的爱和付出,夏杨的成功源于有一对懂爱懂教育的父母
  •   太感人了,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同时深受教育和启发,要是十几年前读到此书,我和我的孩子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我向年轻的母亲们推荐此书,抽时间看看吧,你会受益匪浅的,会让你和你的孩子在共同成长的路上少一份烦恼,多一份轻松和快乐.好书就是好朋友,相见恨晚。
  •   和儿子一起成长,写得不错,把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写下来,如果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杰出的综合性人才,和爸爸妈妈的观念和心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看完后,买了几本送给身边有儿子的好朋友!
  •   5月20号到的,评论晚了,是因为我看了2天书,我不想看都不看就随便给个评论。
    我的儿子4岁,我和老公也是换着花样的训练和培养儿子,我也从网上查一些育儿的资料,买一些育儿的书籍,跟朋友交流育儿的经验,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一直在孩子的不同阶段,提前尽可能的做好准备工作。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我找到了共鸣。我正在做的事情,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我没想到的事情,作者已经都体验完了,总结出经验了。我找到捷径了,知道用怎样方法去教育儿子了。我好高兴。我有幸在儿子的关键期的时候买到了这本育儿经。希望更多的家长能看到这本书,我也会推荐给我身边的家长朋友们。
  •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我觉得我都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而且在育儿方面真的很苦恼,和儿子一起成长是从生活中的点滴中教育孩子,让我学着给孩子更多的爱和鼓励。非常喜欢这本书。
  •   孩子的差别就是妈妈的差别吧?对自己没有要求的妈妈,孩子自然会少有顽强的向上努力精神。杨文为自己的儿子和家庭树立了榜样。正所谓“一个好女人幸福一家人”,很佩服。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努力爱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让自己成为“有爱的爱的能力的妈妈”。
  •   什么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培养?我觉得杨文对他儿子的教育就是这两方面的培养,特别是软实力,我好羡慕她教了这么棒的儿子。我要向她学习。《和儿子一起成长》确实是本好书,我还准备买本送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属于硬实力的培养。两本一起看,特到位!
  •   我看了《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前3节,觉得很受教育,非常值得一读。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魅力和韵味。比如:“我用三句话概括我对孩子"选择"的观念--给他广泛的机会;给出我们的建议;尊重他自己的选择。”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受益,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去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的能力。
  •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建议父母们都接受这样的观念:课内学业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与唯一。课外学习同样是学习,而且多是课内学习不能替代的。夏杨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得益于课外。如果看过这本书,家长们能认同这样的观念,将会很好地和学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有很多时候,我感觉和家长很难沟通,因为他们太希望孩子成龙,可忽略了他们的成人啊!
  •   以前也看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书,这本写的很好。尤其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就具有了这些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且积极的付诸实际,很是难得。书中作者透露出来的对于自己的人生,失业,家庭的感悟,也是很有意义的。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处处留心,家长多多用“心计”的过程,对于现在很多人的顺其自然法,我还是不太赞同,我认为顺其自然是说教育不留痕,不刻意,而不是放任自由不管不顾。刚好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家长用了“心计”的顺其自然法,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推荐家长阅读!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遇上这本书,感觉很幸运,教育需要智慧,这本书可操作性强,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提醒,建议家长和老师们都好好阅读,让孩子们在信任、真诚和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   杨文做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孩子不但快乐成长,而且成功
  •   生养孩子并不难,教育孩子也看似容易,但是在培养出一个剑桥高材生的同时,父母双方都将各自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却并不容易。协调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并让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艺术。
  •   这是我刚刚看完的一本。读得时候很轻松,仿佛融入到他们轻松愉快积极的家庭里去了,夏杨,你们一家真是好样的,光是外语就羡慕的我目瞪口呆了。孩子爱不爱学习不是教的,我们得自己做榜样,你认真学习了,生活积极了,感恩了,孩子也就跟着你认真学习,积极生活,学会感恩。我倒不是因为夏杨上了剑桥,杨文办了学校,在这瞎崇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啦。看过书的你会懂的。
  •   “杨文教子”不是一个母亲教子,而是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态”教育
  •   很喜欢这本书和杨文校长的教育方法。两个晚上看完它。但是毕竟她和他的爱人的学识和人格都在影响着他的儿子。我们是普通人,很难做到。不过我们也会努力的,爱孩子和放手让他去独立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待他。
  •   杨文作为妈妈,在儿子的教育上充分体现了言传身教。这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更多的是一本妈妈励志书
  •   一开始我是看了电子书才知道这本书的,一口气看完电子书我就决定买来收藏并不时翻阅,喜欢杨文的“随机教育”的理念,喜欢她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与万人谈”的育儿思想……强烈推荐,不光是生儿子的家长,生女儿的也可以看的哦,因为教育是相通的……
  •   看了大家的评论,我特意买了来细细读。两天的时间我看完这本书,我赞同大多数网友的评论,觉得开卷有益,是一本好书。一个女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儿子成才总有原因的,所谓“凡成功者必有成功之处。”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都太多关注怎样教育孩子,而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更是对孩子有示范的教育意义。作者怀着人生的幸福感来写自己和儿子走过的路,本身对我们就很有启发。不应该说什么“幸福秀+成功秀”。我还是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起码这是一本让我们励志的书,其中的很多教育观点也很有借鉴意义。应该细细体会和感悟,而不是仅仅去读表面的一些东西。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的,学到本质的,好方法自己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有了。
  •   孩子能成才家长是要下功夫的,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好的品质,通过这本书,看看一位成功女士成功妈妈的教育理念
  •   孩子在不断的长大中,作为家长,也应该要和孩子一起长大,一直都很关注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买到后,就开始了阅读,目前还没有读完,但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别人的办法不见得都能用,但多了解一些,以来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另外,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   这本书早就买了,但看还是最近的事,而且一看就无法放下,也许是我跟作者相似的阶段吧。
    教育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家长的自我教育问题。这在作者的身上处处体现出来。
    如果我们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同时教育好自己。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得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言传身教,身教的作用更大。作者用她自身的优秀,教育出来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作者学贯中西,完美的把现代先进的育儿理念和中国的现实完美的结合起来。
  •   因为家有顽童,时常让我哭笑不得,看到这本书名,尤其是看了这么多的读者评价,于是也想来看看别人是如何培养儿子的,而且还是个这么出色的儿子。书中很多观念看了很受启发,像“淡化缺点,强化优点”等等,虽然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但我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慢慢消化吸收。因为在我看来作者写这本书,不只简单地教我们如何培养孩子,更是传递了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一种人生的态度。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我反复研读,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确实每个孩子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但问题的根源我想还是在于父母平时是如何去引导的。
  •   作为一名学过四年教育基本理论的人,我是怀着一份十分崇敬的情绪细细品完这本书的。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浓缩和精华,但是对理论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又是非常简单的,而要将理论真正贯穿于身体力行的实践那是相当困难的,正所谓“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本书作者以一个个平实、细腻的小情节、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循循善诱的、因“材”施教的引导和培养。当然,儿童是千差万别的,鲜活的个案不一定可以简单的推及整体,用其中具体的教育细节对对待任何一个孩子是不理智的,相信作者作为一个深谙教育的人,亦不希望给是人造成误导。但是这本书却给我们提供了体会与领悟教育主旨要义的真实素材,启发父母与教师的教育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打下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因此,这是一本值得父母、教师们认真阅读的优秀教育读物!
  •   教育孩子不是家长花多长时间的问题,也不是家长性格的问题,也不是孩子智商有什么差别的问题,在100人的人群当中,1%是天才,1%是弱智,98%的人智商差不多,从0岁—18岁大家教育的不同,这跟家长没有时间没有关系,就是和家长的观念有问题,家长如果把观念转变就可能转变孩子的命运!杨文做到了,而且做的那么好。所以这本书就是教我们怎样转变观念
  •   对于我们80后做母亲的实在没有经验。这个本很好,告诉我们一些教育孩子的大理念,受益匪浅啊!每次看了之后我都爱不释手,经常晚上宝宝睡了后看到11:00,真是很吸引人哦!
    就是平时上班没有时间,要不可能已经看完多遍了。
  •   很用心地读完,获益匪浅!虽然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能生搬硬套,但是教育的理念值得借鉴与参考。谢谢作者的分享,让我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恰恰来源于家里的自由快乐、积极开明的情感启蒙"孩子的认同是最有说服力的!希望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当好妈妈的角色。
  •   杨文的教育理念在经典的教育专著中都能找到佐证。杨文实践得真好,有耐心!我看这本书值得中国的妈妈们认真读。我是老师,向我的学生们推荐了。
  •   读前面两章的时候觉得没有想看的东西,到后面再读下去,才觉得真是一本好书。是的,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长大,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需要家长的智慧,还有言传身教,还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做个认真生活,努力向上的父母,相信孩子会看到,会学到。
  •   读完此书感慨良多。如果每一个妈妈都跟杨文一样有着如此开明的教育理念,那么天底下还会有走上邪路的“坏”孩子吗?虽然不会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夏杨,但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有所不同。
    即将成为妈妈或者已经成为妈妈的人都来看一看,借鉴一下吧,虽然很多事情不能照搬,但哪怕有一点心灵的启发也是好的。
  •   写得好,不仅谈了自己教育儿子的体会,更多的是做人的理念。不仅孩子的母亲需要看,每个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人看了也会受益匪浅。
  •   这本书两年前出版时,就有朋友介绍给了我。虽然我还没有成为妈妈,但是书中那些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细节却深深打动了我。很高兴看到今年的新版出来,第一时间买几本送给几个已经成了妈妈和马上要成为妈妈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学习杨文的教子心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