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杨文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 母爱是什么?感谢中信出版社再版《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让我有机会对读者朋友们再次敞开心扉。我没有想到,我的一点教子体会,能得到那么多读者的认可和回应。我不记得这几年中回复了多少读者的来信,与多少位妈妈切磋交流,甚至不记得去过多少地方做了多少场的“教子报告”。而这一切,都是在我繁杂的学校管理事务之外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其实,对于一个两万五千人的民办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哪有什么“业余时间”可言?能够挤出的只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我愿意。我一辈子只从事过一种职业——“教育工作”。有时,我会反思自问:我是不是有“职业病”?我是不是“好为人师”?因为,每当我与朋友及其家人相处,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当看到某位朋友——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用我认为不正确的观念或方式对待孩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悄悄把他拉到一边,把我认为更恰当的教育方法告诉他。2003年,儿子夏杨刚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时,就有出版社想出一本“剑桥男孩——夏杨”的书,夏杨婉拒了。他说:“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没什么可写的。”我理解孩子,他不喜欢张扬。但却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样的话重复了许多遍,所以,当朋友麓雪请我在她的节目中谈谈孩子教育的方法时,我征求了夏杨的意见后,就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女性》节目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杨文教子》专栏。没想到,节目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来信、来电咨询并索要文字资料,我们就一起把录音整理成一本《杨文教子》,公开出版发行。后来,《中国妇女报》、《齐鲁晚报》等连续刊载了《杨文教子》的部分内容,读者反响也很热烈。省内外的很多家长把咨询电话打到报社,打到我们英才学院,为此,我们又设立了教子公益热线,在两年里义务接听了上千个电话……这上千个电话让我意识到:多少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心灵被禁锢了——一个五岁的男孩,被妈妈斥责为“光知道玩,就不知道学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日记被妈妈偷看,行动被妈妈监视,最后离家出走;一位妈妈曾经哭着对我说:“为了孩子,我把工作都放弃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可是为什么我总为他好,他就是不听话?”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在电话里对我说:“从小到大我妈妈没给我一点儿自由,连我学的专业,都是她选的,可我根本不喜欢……”一个八岁的孩子,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会,反复跟妈妈说:“记住了吗?妈妈,杨文阿姨说‘玩也是一种学习’。”我们英才学院的一名年轻员工,看到我有关孩子教育的“十大戒律”之后,摇着头唉声叹气,说:“这十条戒律,我小时候妈妈无一例外地触犯过,尽管我知道妈妈很爱我。”……我们的孩子在渴望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也更需要我们用科学、无私的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有教训,有遗憾,却也更让我用心体会,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快地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带入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大概念,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随机教育”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我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乎他具体做什么,而看重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让他终生受益的素质。每一个母亲都渴望把最真最浓的爱给孩子,可什么是最真最浓的“母爱”?母爱是温情,是智慧,是责任;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是为孩子做出的人生榜样。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但我不光是燃烧的蜡烛,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绚丽多彩。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热爱孩子的教育工作者。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教育夏杨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教育其他孩子,但我愿意把个人积累二十年的教子心得,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让大家分享和借鉴。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我们的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吧……
内容概要
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
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
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
作者简介
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
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现任全国妇联执委
书籍目录
序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序二 母爱是什么?
第一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二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三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第四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五章 父爱如山
父子如哥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我眼中的杨文
后记
章节摘录
我为什么不生气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在我的记忆中,从儿子出生至今,我好像没有因为儿子有过特别生气的场景。我的亲人曾经跟我说:“我看你有时候,简直就是溺爱孩子。”我笑了。我承认,我是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很多妈妈,在“溺爱”着孩子——比如,小时候他把西红柿抓烂……比如,他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坏……比如,他拿着玩具汽车到处摔……比如,他在草地上翻滚着,把新衣服弄得全是泥巴……比如,他把家里的白墙涂鸦成大花脸,甚至在雪白的床单上,也留下他的“绘画作品”……比如,他不写已经会的作业,而交给我代写……比如,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他,在一片纸上,悄悄地反复写着一个女生的名字……也许您会问我:“这么出格的孩子,你为什么不生气?”我说:“我真的不生气。孩子一切都正常,为什么生气呢?因为有些是我故意让他那么做的,有些是我能理解他为什么那样做。”我在用我特别的关注,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试着从他的视野看他眼中的世界,理解在他那个年龄的背后,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我的一个观点是,做个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个性的快乐的教育者。有一位家庭问题专家说:“婚姻就是‘孩子哭,老婆叫,一把屎,一把尿’。”我承认,在家这个屋檐下,因为生活的琐碎,会产生很多的无奈。但如果一个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总是“孩子哭,老婆叫……”的话,那也真的是很糟糕的一种生活。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母亲塑造着孩子的灵魂。生气、空洞的威胁,吓不住那些聪明的孩子。开明的“家庭管理”,父母不会用专制的手段,去控制儿童行为的一切细节。他们会顺应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做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因如此,我在培养儿子夏杨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快乐而非烦恼。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水,那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在一家人的饭桌上,在周末清晨的卧谈中,在乡村的田野里,在公园的花草旁,在旅行的火车上……与儿子相处的一幕幕,那样清晰地映现在我的脑海中。夏杨从小到大,不管我们物质上富裕不富裕,生活简单还是工作压力大,我们一家三口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一家人在一块儿,怎么着都高兴。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受他的影响,我们家里总是有快乐的气氛。有一次,我和他正在家里的餐厅吃着饭的时候,他突然说:“看,夏杨走出来了。”我吓一跳,下意识地回头朝屋里看。他哈哈笑了。要知道那时夏杨才三个月大呢!听见我们的笑声,幼小的夏杨在屋里竟然也“啊啊”地叫起来了。夏杨大了后,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时,也喜欢开玩笑、看小品、听相声、讲幽默故事。偶尔因为某件事情不愉快,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开个玩笑,自我解嘲,或者克制一下,不愉快会很快过去。我有时会和孩子唱英语歌曲,唱歌会释放人的郁闷,让人的大脑渐渐兴奋,肺和腹也会得到运动。我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对生活增强信心,能够感觉到生活中不仅仅是有时单调有时快乐的学业,还有另外很多美好和令人快乐的东西。当年我看到一个理论,说是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东西就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面对他们的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有益的东西。从夏杨小时候开始,我一般不会太违逆孩子的意愿。顺应天性,尊重个性,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教育,这是我一直遵守的原则。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有哪个人的意愿被强行阻止时,是心甘情愿的呢?又有哪个人在动不动就被训斥教育时,会愉快地接纳对方的意见呢?大人、小孩都是一样的。创造愉快的家庭氛围,保持孩子快乐的情绪,不失时机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也是“寓教于乐”吧。人总是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因此,应该引起孩子的渴望,激发他的兴趣。对夏杨的教育,很多都是我们在对他兴趣的引导中进行的。在教给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先给他快乐和兴趣,接下来便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小的夏杨一起坐在长途汽车上,我用英语给他唱:“十个绿瓶子挂在墙上,一个掉下来还有九个……”唱着唱着我就把瓶子“bottle”,改成了屁股“bottom”,歌词就成了:“十个绿屁股挂在墙上,一个掉下来还有九个……”他听得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好玩、有趣,而我所注重的则是激起他对歌词的兴趣之后,对他英语词汇量的输入。一个幸运的孩子,拥有的应该是克制、有耐心、不断寻求教育方法并不懈努力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我和夏杨的爸爸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可能对孩子施加的不愉快影响。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在自己的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东西。不在孩子执著于自己的兴趣时,强迫他遵从大人的意见,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营造快乐、鼓励、赏识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庭中满足成就感和实现感。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豁达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更多的是缺点。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要学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他的教育信念是“要培养真正的人!”——拥有幸福与快乐,更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在对夏杨的教育中,不管是我们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对孩子实施道德管教的时候,我都遵循“快乐教育”的原则。我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会上进心十足、创造性十足、合作精神十足,他会不怕成长中的困难,他的人生应该是健康幸福的。
后记
代后记《杨文教子》专栏曾经使我的广播节目热线爆满,她的教子理念也使做母亲的我受益匪浅。我想把使我受益的理念用另一种方式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便有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的策划和出版。从2005年的《杨文教子》,到2007年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个丰富的充满爱的世界在我眼前打开。杨文女士的教子理念深深地影响、引领着我去探寻一种爱的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着做母亲的觉悟和智慧。更让我欣慰的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策划,杨文女士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同。《和儿子一起成长》至今已经十八次印刷,被评为2007年中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2007年中国教子类图书十大畅销书之一;当当网、新浪网、腾讯网、卓越网等数十家网站全面连载图书内容;全国各地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北京的妈妈,深圳的爸爸,贵州的老师,烟台的少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不知接过多少读者朋友的电话,回复过多少读者朋友的邮件,从中体会到了与读者共鸣的幸福和快乐。济南的一位小学生拿着《和儿子一起成长》,把其中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用红笔标注,请我和杨文女士写上几句话送给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一位妇科大夫给我们带来了她的一群女友,我们的“妈妈俱乐部”由此而生;天津的一位年轻妈妈哭着在电话里说:“我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书店看到这本书,一晚上的时间读完。心里很痛,没想到我的爱害了孩子。我想带孩子去济南,请你们帮我一起改正我对孩子犯下的错。”后来我们与这位妈妈成了好朋友,多次交流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彼此受益;更难忘,四川大地震后,我参加志愿救援队抵达成都,成都的读者妈妈带着女儿来看我,那个聪明的六岁女孩对我说:“我要谢谢杨文阿姨,她说‘玩也是学习’,我妈妈就让我玩了。”我笑了,很欣慰——为一本书对一个妈妈的改变,为一个女孩拥有的快乐而自由的童年……还有很多,点点滴滴,汇成我三年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自己的心愿能在他人的认同中达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想与更多的人分享杨文女士教育理念的心愿,在那么多读者朋友的认同中实现,让我心怀感恩。希望今日的再版,能让我们有缘结识更多的朋友。正如杨文女士在她的序中所说:“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感谢读者的信任。唯愿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比未读之前更多地了解和懂得孩子的世界;唯愿我们的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拥有更幸福和快乐的成长岁月和环境!麓雪 2010春天 于济南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07年中国教子类十大畅销书之一;《中国教育报》、新浪、搜狐、腾讯、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儿童网等平面、网络、广电媒体争相报道。 今日中国,问题妈妈比问题孩子多。杨文教子成功的秘诀不是因为她是留学归来的教授,而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了母亲的“上岗执照”。这本书的最高价值就是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著名亲自教育专家、畅销书作者孙云晓 因采访“杰出母亲”而结识杨文,我最在意的不是她培养出了多么成功的儿子,而是她缔造了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一家人开放、文明、欢快、坦率的相互关系。杨文说得对,做“母亲”是要学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做“健康的母亲”、“健全的女人”吧。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 张越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书看了很多,这本当之无愧是最好的一本!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少了功利性,而效果却是长久的。我已经推荐给了很多朋友看,作为家长,越早看到会越受益!——读者评论
编辑推荐
《和儿子一起成长(最新版)》畅销200,000册的中国亲子教育经典读本 全国近600所城市学校教师重点推荐、家长口口相传的育子范本2007年上市即成为亲子教育类畅销读物,持续加印达20次之多“顽皮男孩”到“剑桥博士”的零压力成长实录一位教育专家20年奉行不渝的家庭素质教育理念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倾情分享,触动万千教师、家长心灵的教子心得
名人推荐
看完杨文的《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同事向我索回的时候,似乎有些依依不舍,之所以留恋,不是想占为己有,而是自己总想对这本书做些总结和回顾,哪怕是随手捡起一段再次捧读,依然还是一番享受。从没有过的感觉,竟然会对一本看过的书如此不舍。感谢杨文,感谢她教于我做一位合格母亲的精髓所在:爱孩子需要耐心和艺术,教育孩子需要豁达的胸怀,适当地赏识,你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曾经觉得儿子是个问题孩子,曾经为儿子的问题而烦恼不已。现在看来,孩子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关键是你是如何处理问题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儿子相处的两个月里,儿子变得“乖巧”多了,语言暴力消失了。很多时候儿子变得言听计从,因为很多事情是在我们商量之后的决定,孩子自然信守诺言。更有意思的是,新学期开学了,虽然工作非常蘩忙。学生学习常规难免有些松散,但我不会向以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忙着找孩子做思想工作,而是一味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五年级的课堂好象是成了一年级的“蜜坛”,谁上课听得可认真了,谁的字写得很帅,谁的回答真精彩———孩子们还真的像吃了蜜糖,个个精神都抖擞起来了,我想这就是表扬的力量,谁不希望表扬呢?孩子犯错误了,我们只需心平气和地问清楚原因,帮助孩子理解错误、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本身就有说不出的负罪感,我们只能以心平气和换取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奇怪的是我把学生和儿子真正的融为了一体,我想做到的是怎样爱儿子就怎样爱学生,我甚至主动向家长推荐这本育儿书,很简单的理由是:我想和家长找到更多的共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