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张向东 著,林郁 摄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1. 2009年5月起,用1年时间,在3G门户网科技频道,以创业者的身份,担任对话主持,陆续采访了11位未上市、模式独特、市场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每期用时一小时,通过手机平台,图文、视频直播给用户。能在工作间隙,断断续续坚持做完,并结集成书,实属意外。简单10句作为自序,此为其一。2. 更意外的是,此事得益最大的,却是自己。一个人做事,很容易就聚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眼光局狭,心不旁骛,而11次对谈,让我抬头去看另外11个重要的市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鼠目有了“尺光”。3. 创业是孤独的旅行,谈论本身毫无意义。创业中的经验和教训、痛苦和畅快,非亲身感受而其他方式可以理解。据说此书会被建议归类到“成功”书架,请你一定相信,成功是一个乏味、无耻的词,千万不要以之为创业、做事的目标。4. 这一代创业者特质鲜明:承担高压、勤奋努力、有创造力、隐忍、善于学习、自信又谦虚、有公益心……他们是如此地健康明亮。5. 瞬息万变的世界,创业者的变化尤其戏剧化。从访谈开始到书即成,豆瓣、去哪儿、3G门户网再度融资,赵嘉敏离开译言网再创东西网……谁又能预测到明天呢?6. 信息革命给了这样一群人机会,到今天,这11家公司的市场估值,粗略算来可以到数10亿美金,但这些创始人并不是以财富新贵著称,而是他们所创造的服务,真真切切改变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7. 11次对话,是11次应和,也就多了11个好朋友。8. 除了王微、杨勃本人的照片外,本书的照片,均为林郁摄影。她从女性、视觉的角度来理解创业者。应该说,我很荣幸为她的照片配上文字。9. 这是我们小团队的小小成果。现在,它安静地待在电脑硬盘里,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文件夹,不会再有新的采访提纲、照片、修改、手记跑进来——“结果”都是生命的风干物,但,播种子、发小芽、开出花、长大……的那些过程,生机勃勃,回想起来就开心。10.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受到了来自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两次信息浪潮的洗礼,现在,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刚刚达到20%。2010年是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因为手机互联网的加入,中国互联网将以极快的速度,比电视和自来水更加普及。身处巨变时代,我乐于在做一个创造者的同时做一个观察者,我将继续类似主题的访问和思考。

内容概要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两年记者,两次创业,张向东以提问者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对话11位中国第二代互联网创业领袖。最初的创意、第一桶金、商业模式、管理困境……创业中的种种问题,在这里清晰展露。第二代互联网领袖创富秘密 11个创始人,解密第二代互联网热潮中的11种商业模式。  手机互联网、电子商务、视频分享、SNS、数字出版……他们汇集在一起,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现在和未来。  创业者的性情展示 他们是风云人物,他们是数字新贵,他们是财富英雄,但他们也是孤独的前行者,学习中的管理者,他们也有被忽略的另一面。

作者简介

张向东,3G门户网联合创始人,任总裁。
  1977年生于陕西,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新周刊》任职记者两年。
  热爱骑行,喜欢拍照、登山、阅读、写作。
  与人合著《我手机》。
  “东西文库”发起人之一。
  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10个不同系列类型的访谈,“创业者对话创业者”为第一个系列。

书籍目录

序言自序必有的雄心——对话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访谈印象自由的动力——对话G门户创始人邓裕强访谈印象 土豆的力量——对话土豆网总裁王微访谈印象左手找到右手——对话豆瓣总裁杨勃访谈印象当暴风袭来的时候——对话暴风影音总裁冯鑫访谈印象谁命名了迅雷——对话迅雷创始人程浩访谈印象一览知小的全球视野——对话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访谈印象明星符号or创业天才——对话泡泡网CEO李想访谈印象格局和位置——对话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访谈印象人脉的秘密——对话饭统网创始人臧力访谈印象谦谦君子几件小事——对话译言网创始人赵嘉敏访谈印象致谢

章节摘录

张向东:李想的名字很好记,而且也是80后创业者成功的符号。你好象在一些访谈中毫不避讳地提到过,80后创业者这一概念,其实源于你们内部的策划。李想:对。张向东:我来回顾一下你以前的提法:当时是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面,请到了几个人做了一个80后创业者的专题,后来被人感觉像符号一样广为传颂。你自己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或许成为自己过去创业当中重要的事情呢?李想:当时媒体选的都是白手起家的几个人,在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宣传目的。为什么?当然我们运气比较好,赶上这一拨。因为从1999年开始,大学生就业就比较成问题了,所以国家鼓励大家创业带动就业,这是一个国家长远的规划,否则像《中国企业家》,还有CCTV《对话》这种栏目,不可能让这些人上节目,因为上节目的都是大老板们。当时借助了这么一个契机,就一下子出来了。出来以后对我们而言更多是正面的帮助,因为我们开始是一个很小的公司,白手起家。但从2007年开始,我们整个业务,还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上,就有了一个大幅度提升,基本从2007年开始我们才上了正轨,之前有点像个人网站一样。张向东:这个标签你现在有点摘不下来了,你自己反感这个标签吗?李想:我觉得我自己要把这个事分开就行了。标签就是标签,标签其实就是一个工具,但你还是你,你该怎么经营怎么经营,该怎么做事就怎么做事,这是两码事。张向东:你怎么看80后创业者的特点?跟70后的创业者相比较有一些鲜明的不同吗?李想:还是有很多不同。初期阶段的不同会更多一些,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大家就越来越趋于相同了。80年代出生的这些人,一上学就跟电脑、互联网接触,获得了广泛信息。他有一个好处,上来先把事做好,不用考虑各种各样的政府关系或各种各样的其他外界因素,我就是一心想着把这个事做好,拉动足够多人做事。慢慢经营扩大后,就跟60后、70后的企业家一样,依然要涉及政府关系等。所以说,他们(80后)比之前的人有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起点。张向东:作为80后创业者的代表,李想没有读大学,起码在现代正统观念来看,不是一个正常的就业、创业的路径。你当时出来创业,是出于对教育的强烈不满,还是你那时候觉得有创业的机会,必须出来做,怕时机过去了就后悔了。李想: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教育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作为年轻人,尤其是我们获得的信息那么多,我们一定要尽早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我活在世上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张向东:你18岁就思考这个问题了吗?李想:我上完初中就思考了。高一到现在做的事都是一样的,都在一个轨道上做事情。张向东:怎么说呢?李想:我上高中以后,发现自己成绩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像数学、化学,我拼命学也学不好,我自己好象缺那根弦,我也想不明白有了计算机以后,复杂的数学对我有什么用。另外我也觉得我有很大的价值,那时候大家流行组装电脑,但是组装电脑很容易在经销商那里就被坑了,坑你四五千。我就自己组装,也帮朋友组装,后来周围的人都找我帮他们组装电脑,我就收钱,通过我帮他们组装的电脑,他们也觉得合适,而且只是赚他们几百块钱,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能力也有提升。那时候觉得自己有价值,可以靠这些知识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有收益,所以这个事很有意思,大家不会觉得这只是学习一般的学生,而是觉得在电脑这块是出类拔萃的。后来我觉得只帮他们装电脑还不够,我就开始写文章,给杂志、报纸投稿,告诉大家怎么选配件。张向东:那时候就发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需要通过这样正常的教育轨道走下去?李想:可以这么说。我就是帮助这些人用好电脑,后来包括手机,再往后汽车也是这样,因为大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而这方面的专家又没有很好的方法帮助这些人去消费,所以我比专家更懂消费者,我比消费者更像专家,借助这么一个点帮助大家。我高二的时候大概每个月收入有2 000块,就是写稿的稿费,之后也会放一些广告,一个月会有1万块钱的收入,那是高二。到高考之前我已经赚了10多万了,后来我就想拿这些钱做这个事。张向东:你做出决定不去高考,当时就没有参加高考?李想:没有参加高考。张向东:天啊,你父母真是开明。李想:我父母相对而言比较开明。张向东:你父母也是大学毕业?李想:是的。我父母和周围同学的父母相比,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上过大学,知道大学是怎么回事儿,一般80后的孩子家长可能很多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希望孩子也上大学。张向东:我记得你从石家庄搬来北京创立泡泡网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就20岁吧。现在你对自己的规划,就像你刚才说的,你虽然做的事情就是你高一时想清楚的事情,但是发展步骤是不是如你所想?李想:我当时没有想过怎么发展,就是想把眼前的事做得比别人好,就这么一个目标。从表面上看大家都是一步一步过来的,其实里面有好多细节。高三的时候大家都做个人网站,当时做个人网站的很多,尤其是跟我做相同类型的,大家都是睡醒觉有时间就更新,没时间就不更新。那时候我们上网很贵,大家一般都是早上上网,1块钱一小时。其他时间是6块钱一小时。为什么大家喜欢早上上网呢?因为早上速度快。一般这些人都是6点到7点之间上,我就5点起来更新内容,把这些人都留住。其他人就是想更新就更新,随心所欲。张向东:你那时候的创业心态如何?有没有想过最后要做多大的事业?有目标吗?李想:创业不要想着一下子要做成多大多大的企业,我觉得这事儿不是特别现实。因为要想做成一个百度、腾讯,坦白讲,这里边最重要的除了人以外,还有就是时机。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唯独天时是不具备可创造性的。张向东:地利是可以搬地方,从石家庄搬到北京。李想:对。所以说你要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希望未来不断地成长,你可以忘记这些时机的事情,你只要不断地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大的价值,就一定会变成一个不错的公司。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我觉得还是以兴趣为起点。张向东:创业不分时机和身份。李想:对。我们没有一个厅局级的爸爸,或者有几亿身价的爸爸,这个我们也比不了,所以我们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能有一个很好的三流模式的生意也不错。张向东:之后到北京,是不是觉得这个模式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公司才下这个决心?李想:当时没有想注册公司。在北京也没想过注册公司,但是没有办法开发票,比如广告费、服务费等都要开发票的,所以才注册公司的。为什么来北京呢?是因为在石家庄活不下去了。那个时候没有人傻乎乎投过去的那种广告了,没有广告了,就必须要拉客户。电脑配件的品牌都在北京、深圳和广州这样的城市。所以我们就一定要来北京,不来北京就饿死了。张向东:来北京的时候是单枪匹马吗?李想:来北京找了一个做销售的,一起做起来了。来北京的时候更惨了,因为在石家庄比较好租房子,我有一个朋友是科技大学的,科技大学有创业园,不需要太多钱就进去了,好多时候可以免房租。在北京一开始先租的民居,有了一些收入,但是很少,就想租写字楼,因为客户来了好谈事,不是看你一帮人住在家里乱七八糟的。那时候就一个一个找,太平洋、硅谷电脑城的房租也比较贵,当时和硅谷电脑城都谈好了,我们以为租这个跟租普通房子一样,结果人家是要先交6个月房租还要押一个月的。结果钱不够,还借了不少。张向东:那时候你不是有一些收入了吗?李想:但是花出去的更多。张向东:不客气地讲,泡泡网从模式上讲,不见得是以互联网技术带来巨大优势的公司,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实际的,比如说通过一些内容、服务去开始一点一点赚钱的形式。有次咱俩吃饭的时候还聊过,我印象特深,说有一流的生意、二流的生意和三流的生意之分。李想:我们是三流的生意。张向东:你和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不一样,不是在开始的时候设想有一个创新模式,然后吸引风险投资,再找商业模式实现赢利。李想:我本身是以自己兴趣为出发点才做的,开始就是赚钱的。后来发现这个模式确实是一个三流模式。我觉得一流的生意是腾讯、百度,这些是有平台价值的;二流的就是一些门户,有影响力价值的;三流的就是垂直领域的。坦白说,如果能有一个很好的三流模式的生意,好好赚钱也不错。张向东:泡泡网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赚钱呢?李想:出发点很简单,帮助用户选择和购买好产品,包括未来用好这些产品,所以模式就是能帮用户创造价值。上我们的网站都是消费者,跟门户网站的客户还不一样,纯粹的消费者,不买东西不来我们这里,因为我们这里看不到章子怡或者社会新闻。来我们这里的用户有非常强的消费能力,对经销商、厂家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收入就有两方面,一个就是品牌广告,一个就是像淘宝一样卖东西,其实我们比淘宝做得早,我们做的客户更多是实体的客户。张向东:相当于是专业客户。李想:他们在网上有一个定向的平台来向用户卖东西。张向东:你们也有延伸到电子商务?李想:当然有了。我觉得电子商务有很大的市场,做到淘宝可能会相当难。我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一定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地理非常复杂,过去的竞销模式是一层一层代理,到最后的时候利润全部被中间商给赚了,有了电子商务之后,中间少一层,利润就多一层。利润有两种,一个是自己获得,一种是让利给消费者。我们会一部分自己收益,一部分让利给消费者。还有,中国有巨大的劳动力解决物流问题,在美国没有这么便宜。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看到很多靠电子商务赚钱的,比如说化妆品,一套化妆品可能有四五百花在中间环节了,但是我这个化妆品只赚10块,我70块卖给消费者了,当然消费者愿意从你这儿买了。还有我们衣服、鞋也是一样,因为在商场好多钱要花在那里,但是通过这个,少了中间环节,一年也可以赚几百万。因为中间环节太多了。我觉得电子商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契机,选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多卖鞋的,就是过去很喜欢运动鞋;或者是打篮球的,喜欢收集鞋的,他自己就开一个淘宝店做这个生意,也是卖得很好。最现实的就是利益分享,大家一起分享。张向东:有用户问,你做网站的时候懂多少技术,还是说找其他人帮你搞技术?李想:坦白讲,我不懂技术。张向东:网页呢?自己写的吗?李想:网页不需要技术啊,这个我也能做。复杂点的就不行了,所以我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做技术的,就是现在我们的CTO。张向东:合作伙伴很重要。你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给你带来技术。你是怎么选择的?你知道我的合作伙伴很现成,都是同学,拉过来就做了。李想:我找合作伙伴目的性很强。我自己就是我刚才说的,我比专家更像消费者,比消费者更像专家。所以我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看怎么帮助他们选择产品、用好产品。但我也会有一些缺失。按照第一阶段来说,把网站建好,第一个肯定是要技术,所以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做技术的。第二个要会赚钱,我们俩都不会这个,所以第二个合作伙伴是做销售的。再往后我们需要一个结构性的变革,最开始我们就是纯粹媒体,我们需要大量的搜索等的架构,所以第三个合作伙伴就是做这种架构的。后来我们发现我们流量不小,但是我们知名度不够,于是我们就有了做市场的,也有了80后的做宣传。之后我们拿了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后来人家发现我们的财务管理是很中关村的做法,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财务,所以后来加入的合作伙伴就是专门做财务的。再往后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人是专门做管理的,就是真真正正在做管理的,而且在很多大型企业工作过的。张向东:你是用什么理由说服那些你所缺乏的人才,让他心甘情愿地跟你做这个事情?李想:最现实的就是利益分享,大家一起分享。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无数的创业者,它是这个世界最激动人心的事业。    ——田溯宁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创业者们走的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同行者间的交流、分享、鼓励、乃至警醒,尤其弥足珍贵;所以,《创业者对话创业者》值得每一个正在创业或着有心创业的人一读,最好再读。    ——熊晓鸽  IDG亚洲区总裁创业不是闭门造车,除了“Learning by doing”,榜样的力量也很重要。而向东对话的创业者,大都是是IT行业新一代本土创业者的代表。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从他们曲折的创业故事中吸收到不同的营养。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业者最理解创业者。创业精神最需要创业者来传播。在向东的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新一代创业者不同于前辈的勇气和创造力。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学习。    ——牛文文 《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编辑推荐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编辑推荐:在网络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一代网络精英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怀揣原创精神,在互联网世界中书写着不一样的创富人生。他们就是当下的力量,自由驰骋,挥洒激情。创意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用网络改变生活是他们不断实验的初衷。他们就是网络世界的“节点”,编织着虚拟世界的缤彩纷呈。 所幸的是,我们有张向东这位“线人”,他把这些貌似无联系的“节点”串连起来,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勇气、正直、睿智和火热的创业激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业者对话创业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通过近几年中国成功的创业者的述说,给想创业的人一个很好的指导。
  •   认识了中国互联网的企业家精神,创业家的困难之处,值得推荐
  •   这本书,非常不错,很好!值得想要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年轻人一读!
  •   创业,不容易,看看,给创业的朋友看看是最好的
  •   这本书的作者本身也是创业者,同时,在创业之前他也是一位做作,所以,从这两个方面,他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去对话别的创业者!
    这本书选择了对话11位中国第二代互联网创业领袖,解密第二代互联网热潮中的11种商业模式,告诉大家在电子商务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互联网进行创业!
    其实创业并不难,难得去项目和融资,通过11位成功创业者的指导,也许我们能更成功!
    这本书质量很好,价格合理,值得拥有!
  •   我是在网上视频看到李向东关于此书的对话节目,知道这本书的。当时李向东给我印象是文弱,不自信的样子,不像精明而能干的商人更不像强而有力的事业创始人,让人对他的从商之路产生担心和怀疑。但还是架不住他所采访的众人的诱惑,买了这本书。
    看后,还是比较意外的,比预计的要好。非常重要的是,李向东的态度:真诚,真实。他不会掩饰自己的自卑,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缺点,保持学习和思考的姿态,有着欣赏和探索的性格,这些都是让人产生信赖和亲切之感,这个有着商业和文学双重气质的年轻人就像自己身边的朋友,纯粹简单而没有因为利益世故而变得虚伪势利从而产生疏离,弥足可贵。
    其中最喜欢的是与3G门户邓裕强的对话,可能是李向东和邓裕强是共同的创业伙伴,相知多年,非常了解,所以在此基础上的对话相对其他人要更深入,更丰富,看的人心潮澎湃,感动流涕。邓裕强的智慧和胸怀,让人相信这位IT界新领袖的广阔未来。
    还有去哪儿的庄辰超也让人印象深刻,是个很聪明而又举重若轻的人。
    IT业做为最热门的行业,IT创业者做为最聪明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不同的经历,商业模式,文化和理想,耐人寻味。希望更多更好的思想更优秀的人能不断涌现和壮大。
    同时这是个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惨烈的时代,尤其是IT界,估计3-5年后书里有一半的人不再风光,有一半的公司将会被淘汰。不管如何,这都是发展和前进路上必须的过程和探索,让我们拭目以待,这时刻发生或消逝的精彩吧
  •   此书出版的时机非常好,对话的人士也比较受欢迎,我是冲着阿北而购买和阅读的此书。因为我想了解豆瓣,想了解阿北的大脑,他在思考什么问题。
      向东的文字表达能力非常强,双方交流基本上都显示出各自的内涵,文字很好,值得阅读。这些嘉宾大都背景很好,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草根,他们应该不在其列。创业难吗?我觉得不难。只要你想,只要你适合。基本上等于没说,想肯定可以确定。但什么是适合呢?也许那就是资源,自己的和能够利用的,现在的和潜在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尝试,只有真正去努力的做,才知道结果和答案。但做的人太少了。更多的时候,是合伙创业,都有搭档,团队创业是趋势。能够拉人下水,得到他人的认可,可行性会更大一些,机会也会更大一下。
      但深度不够,也许有人与我一样想找到一些商业价值内容,但几乎没有,还好,已经做好准备,形成文字,或者演播室录制的交谈与两个人私下里深度交谈,并且适当冲突是不同的。
      创业者,题目八个字里面包含两个创业者,而内容创业的味道和分析还差那么一点点儿,真的应该在深入一些,毕竟是创业者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其他类的访谈节目,要能够呈现别的访谈所不能企及的度,当然这要求有些高了,是因为想看的内容,在网上就可以找到,所以有些失望。这是我个人的问题(注意)。在有限的时间里,在限制的地点,进行这类活动,本来就存在难以冲破的问题。
      但如果阅读者不带着期望去阅读,相信会为文字和内容打动的,会认可的。
  •   贴近生活,鲜活直白,创业细节丰富,贴近现实,适合想创业的青年。
  •   是较早收藏的一本书 好像也没什么好的 就是一起买回来了
  •   挺有意思,但没深度
  •   行业集中在目前非常流行的行业,值得一看~
  •   去年在沃尔玛看到这本书,看到第一部分是讲当当网李国庆的,就把这本书收藏了,这次买回来看,感觉一般,可以看一下
  •   豆瓣、饭统、译言、土豆、泡泡网、盛大文学都在啊,我偏爱豆瓣,还知道了阿北的真面目,如果再加上开心、人人什么的就更全了
  •   此书错别字很多,正版应该不会这样!
  •   书刚刚到手,质量不错的,期待了很久。可能是平装的意思是没有包装的意思。个人没有理解好,以为是有独立包装的。书都没什么问题。不过,通路快递公司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差,居然让客人自己找货物。语气态度极其的恶劣!望AMAZON能对该公司提出整顿。
  •   张向东单独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记者都未必是最好的,但是两者的好处糅合到一起,反倒成了他的优势,一个会以创业者角度思考的记者,无疑是犀利的。
  •   他们可谓是新时代网络生活的推手现在的80后、90后,哪个不是每天泡在他们编制的互联网上网络与生活密不可分更值得借鉴的是作者以记者和创业者的双重视角来观察、启发和总结这些网络英雄的故事和思考,而且文风有趣,既有励志参考,可读性很强。
  •     还可以的书,毕竟是真实的采访
      字里行间也有着一些思考,和当事人真实的感悟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总的来说还可以
      
      可以引导创业初期的人们的思维和思考
      启发性
      
      但不至于到收藏它的感觉
      
      旅途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