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亚洲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史蒂芬•罗奇  页数:344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以及历任多年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先生对亚洲的集中审视之中,充分反映了他的全球目光。本书的主题是“未来的亚洲”,焦点是“新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这些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分析和评论,实际是对这些国家提出的问题: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挑战。而亚洲国家对这些挑战的成功应对,又是对区域外国家的严峻考验。  有意思的是,罗奇先生对亚洲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始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此之前,他当然也研究亚洲,但可能更多地关心其他区域的经济情况。10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发生在本地区若干新兴经济体异军

内容概要

作为过去这十年中全球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亚洲各国已经步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代。但是我们看到发展中亚洲所享受到的新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牢固的根基。随着2008年进入尾声,这个区域中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有的甚至直接陷入了衰退。亚洲各国不仅不具备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疲软趋势“脱钩”的能力,反而由于其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变得比十年前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市场绑定在了一起。曾经一度光明灿烂的前景变得晦暗难测。投资者们、商人们、决策者们、以及政治家们都需要更深入的挖掘这个至关重要的区域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挑战、机遇、及风险。  在《未来的亚洲》一书中,摩根士丹利的亚洲区总裁史蒂芬•罗奇从本次金融危机入手,结合全球化论战的大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在平衡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同时分析了中美在贸易政策方面的矛盾。在全书中他还加入了对日本、印度、及韩国等国家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根据从既往的经验教训中获得的知识,作者在全书的总结性章节中,就实现所谓亚洲的世纪所要做出的努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揭示出进行宏观风险评估其实是理解未来亚洲发展的潜在推动力的核心方法。  对于那些希望加深对亚洲的了解,并在亚洲的转型时期把握住盈利机会的人而言,《未来的亚洲》不失为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指南。

作者简介

史蒂芬·罗奇过去的三十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尔街公认的思想领袖之一。他现任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他在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担当着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并领导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的经济学家团队。他的著述经常被国际金融报刊等媒体引用,他同时也经常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他于1982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在此之前,任职于Morgan Guaranty Trust Company,也曾在华盛顿特区的美联储任职。

书籍目录

序 导言第一章 陷入危机的世界  对全球经济的展望  转危为安  应对一次与众不同的衰退  2008达沃斯年会日记  双泡沫迷局  即使最坏的时期已过去——仍需要小心余震  后泡沫世界的陷阱  恐慌2008:不应再找替罪羊  全球危机的全球化解决方案  美联储政策职权的转变  奥巴马新官上任该烧的三把火  濒死的消费  后泡沫时代全球面临的难堪现实  后泡沫时代的全球商业周期  美国的日本综合症  资本主义何去何从?  在过度消费时代终结之后  老调重弹  大萧条的老路 第二章 全球化论战  开放式宏观经济  全球化的主战场  全球经济增量  乞丐无权挑食  另类全球化的危险  坏点子与构建新的全球政策结构  多哈回合谈判无足轻重  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陷阱  撞上金砖之墙   借力全球化东山再起——日本带头,德国跟上  劳动者与资本家之争  全球各国的经验教训  从全球化倒退到本地化  全球化把发达国家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货币汇率问题  全球储蓄构成的转变 第三章 中国的再平衡之路  中国的再平衡挑战  中国降低商品消耗  规模效应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重大矛盾  中国制造的软着陆?  关于中国企业利润率的论战  中国选择优质发展  一场再平衡的攻坚战  一石二鸟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中国的全球挑战  消费拉动的增长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中国的宏观任务  中国的悖论 第四章 泛亚区域面临的挑战  未来的亚洲  日本制造的再平衡?  从北京到迪拜  亚洲的两大经济体  金正日对全球化的助力  日本缺失的一环  印度开始上路  起重机林立的迪拜  亚洲“脱钩”之梦难以实现  韩国的考验  亚洲的政策陷阱  亚洲式的自满  开局的结束  亚洲的另一记警钟  印度的良性循环  亚洲重返跌势的危险 第五章 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  危险的滑坡  走上保护主义的不归路  关于美中贸易政策的论战  谁补贴了谁?  保护主义的威胁——过去和现在  保护主义幽魂再现  中国的步伐,美国的焦虑  贸易摩擦的政治博弈  对美国和中国的一记警钟:共生关系的考验 后记 资料来源 致谢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陷入危机的世界对全球经济的展望  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繁荣时期之后,全球经济将在未来面临严重的问题。这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投资者都可能会是一个令其十分吃惊的现象,因为他们都指望着经济繁荣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将面临又一次的后泡沫时代大调整。这一次,破灭的是美国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只不过是巨大的冰山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尖角,这座巨大的冰山就是全球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由依赖资产的美国消费者促成的消费狂潮。7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引发了商业资本投资的衰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从亚洲的视角审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其全景式的分析和卓有深度的见解,为关于亚洲未来发展前景的大讨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作为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且身为知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权威不容质疑。他不仅对亚洲有着深刻的洞察,同时对不同的行业都有深厚的了解,而且他还秉持了非常开放的思维。在本书中,史蒂芬生动地描述了亚洲的变迁,并深度挖掘了引发这些变迁的根本原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亚洲各国指明了在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强调了亚

编辑推荐

  经济危机、增长模式受阻、前景难测,亚洲——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为何频频显现发展的瓶劲?未来的亚洲将要面临怎样的机遇、挑战与风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未来的亚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史蒂芬罗奇与克鲁格曼激辩人民币汇率问题,实务界的经济学家和学院派经济学家的争论颇有看点。国内的媒体也一边倒的认为,美国是强盗逻辑,要谨防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经济手段,广场协议的前车之殷鉴尚不远……然而这里面有几个根本的问题,大家都没有仔细考虑清楚:人民币应不应该盯住美元?升值对美贸易赤字的解决无益,是否就应该人为的采取固定汇率?对美元的升值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利弊考量如何……
    罗奇的《未来的亚洲》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西方经济学者的视角,尤其是罗奇和拉赫曼的论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升值与否应该是一个成本收益的分析,升值对哪些行业有冲击,有多大的冲击,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有多大的好处,这是需要进行理性分析的,而不是情绪化的反是敌人减持的我们必须反对。就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讨论环境甚至还不如中苏论战时期,应该全面的将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刊发出来,以供讨论。像高层经济论坛更应该将克鲁格曼、拉赫曼他们请来,听听他们的观点,对于理性决策是很有帮助的。
    另一个考量的角度是政治考量,民主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中期选举的压力,因此不得不在今年对中国加大催促升值的压力,然而中国政府何尝不是面临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威胁社会稳定的压力呢,中西部各省发展规划之密集未尝不是因应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压力的举措。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多些大国的自信,听取不同观点,理性分析问题,才是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解决之道。
  •   全面解析了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也为中国和亚洲经济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可以称为中国通的史蒂芬罗奇先生,不是用美国人和大摩的眼光看中国和亚洲,而是把自己当做亚洲人、中国人,用自己对于中国的热情,写下这本书,也让读者全面而彻底的感受到了作者的中国心
  •   史蒂芬罗奇在中国可谓非常有名,因为他敢在美国无畏地为中国辩护。然而,他不是一个共产党分子,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学家。

    罗奇在书中罗列的药方,他对中国经济的诊断以及药方,早不是新鲜内容了。这些建议不复杂,可以说很简单,然而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几乎没有实行的土壤。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政治比美国还复杂,并且是无章可循。要想所有的人达成共识在当下的“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中国太期待一场残酷的经济危机了。只有危机,才能把这些纷纷扰扰的政治人物聚集在一起,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推行这些必要但是有些痛苦的政策。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
  •   关于未来的亚洲 会在全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 来读吧 关于亚洲未来的展望 很喜欢
  •   深入地分析亚洲的经济形势,很好的一本书。推荐!
  •   史蒂芬罗奇的观点很独立,他理解中国经济,有独到的看法。
  •   书中提及很多专业术语,虽然作者分析得很好,但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看起来比较吃力。
  •   罗奇先生知道怎么用数据
  •   可以当新闻看,但是如果想要从书中有所收获,需要一些经济学基础
  •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么?作者的猜测挺有意思
  •   还不错把。还不错把。还不错把。
  •   的确不错,大师的预见是那么的准确。没看完,有空继续研读。
  •   这是罗奇近年来发表的文章的结集,阐述了作者对中国、亚洲、全球化及中美关系等的宏观经济问题的看法。整本书作为文章结集虽然系统性不算很强,而且历年文章也有不少重复的地方,但很多宏观经济方面的论点很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对宏观经济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值得一睹。
    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近十年来高速的发展中国经济和以资产增值作为弥补收入增长不足支撑不断提高的消费的美国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两大主要表现,这是罗奇本书的核心观点。因此中国需要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转向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使经济从专注速度转向质量,以避免环境的恶化和不断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危机后外需增长的减弱对出口型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走的更远更健康的关键。美国则需要通过提高储蓄率,使消费在GDP的占比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债务和赤字,特别是美联储的调控的目标不仅限于消费价格指数,还要关注资产的泡沫程度。以中美两国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如此调整,才能解决存在的失衡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洲出口型的经济体收益匪浅,也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中国成为世界的装配工厂,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收入增长并未与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同步,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全球化参与了竞争,存在劳动套利和生产转移,因此发达国家劳动者收入占比下降,资本收入占比提高,但通过政治传导容易引起贸易保护主义和左倾力量抬头。
    金融危机后,罗奇所提到的失衡并未得到调整,短期行为和处于政治的需要很多调控措施只是为了应对现状,许小年、谢国忠等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有类似观念,中国经济发展能够持续多久,还看我们能够把目前失衡的状态调整到什么程度。
  •   应该不错吧,帮同事买的
  •   看了一遍,感到很一般~~~
  •   不过看过了,感觉是老生常谈。
  •   分析很透彻、全面,特别是讲述“中国”那一章节,阐述得十分全面。不过,世界总是在快速的变化,就目前的形式来读此书,意义已经不是很大。现在的欧元区动荡不安,而,亚洲,可能是欧元区的救助之神。谁知道呢?
  •   引用了大量数据阐述作者观点,很有见解。
    但是总体来说稍显啰嗦,前后有些重复,如果能再精炼一点就更好了
  •   没有预期那么好
  •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大家都了解的观点,味同嚼蜡。

    对中国的乐观到莫名其妙的程度,而事实证明,其期望的中国经济的转变一个都没有发生。

    看过不少美国经济学家写的书,很少看到这么烂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