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钮怿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并不曾指望一家销售香皂、牙膏、洗衣粉、茶包的公司能够讲出跌宕起伏的故事,尽管它在中国内地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80亿元。 我也不曾指望一家销售香皂、牙膏、洗衣粉、茶包的公司能够以一种独立而鲜明的姿态出现在中国30年变革的宏大叙事之中,尽管它在中国已经待了整整86年,生命力比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来得坚韧。 但最近一年撰写本书的经历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讲述“它”的故事,意义远不只是像对一段历史的记录那样简单。 它的名字叫联合利华,世界500强之一,在全球75个国家设有庞大的事业网络,拥有500家子公司
内容概要
这不只是一部公司史。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联合利华曾经小心翼翼地试探着中国的脾性,继而带着无限的梦想与憧憬开始征战中国这片广袤的市场,然而,中国毫不例外地给了联合利华这位狂想者“中国式的阵痛”: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不熟悉本土市场的惨痛教训、跨国公司信任危机、民族品牌阴谋论、“铁公鸡榜”……这一切,不只是联合利华(中国)的历史,更是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有所不同的是,在这些阵痛之外,联合利华的中国节拍和谐而响亮。到今天,它与宝洁几乎两分中国日化业市场,中国内地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80亿元人民币,“有家,就有联合利华”的广告语已经渗透进中国人的记忆。 作为联合利华第一位中国籍董事,曾锡文,这位亲历并始终站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潮头,从中南海走进联合利华并一路伴随联合利华在中国20多年成长的历史见证者,用中国人的视角、国际人的思维,记录并思考着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每一个脚步。本书以曾锡文的回忆为线索,记叙了联合利华甚至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与政府、市场、员工之间的磨合、双赢,展示了联合利华与中国一支节拍和谐的双人舞,同时记录了中国第一代白领的成长经验。
作者简介
钮怿,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汇报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等诸多奖项。著有《中国式创富》(合著)、《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合著)。钮怿作者圈地址:www.lanshizi.com。
书籍目录
前言一头欧洲大象的中国快步舞序曲回到中国(1986~1991年)第一站:熟悉而陌生的上海怀疑:多一家外资企业,多一分资本主义第一乐章 梦想中国(1992~1995年)牛气:和路雪PK北冰洋震撼:满城尽带和路雪狂想:200亿元销售额受挫:7000万美元打了水漂希望:第一代外企白领诞生了第二乐章 重构:向中国致敬(1996~1999年)抉择:弃官从商的“92派”回归:跨国公司不是“救世主”变革:当个“现代中国公民”独立:险些成为外资上市“第一股”定位:打假打出“中国制造”第
章节摘录
快不得也慢不得。这可不是一支容易跳的舞蹈,因为联合利华从回到中国的那一年——1986年开始,便知道这位领舞者的动作变化多端而快速。”直到今天,曾锡文仍然能清楚地描摹出逝去的那段时光。 1986年的中国是一炉烧得沸腾的水,翻滚浮沉的气泡,有的虽上下颠簸却始终颤巍巍、圆润润地立在那里,有的倏然裂开,但闹腾腾地弥漫了后来者的双眼,还留下了浅浅的暖意。此刻,倘认真地揉一揉眼睛,透过薄薄的雾气往回看上一眼——很有一些人和事值得后来者用心记一记、想一想。 那一年,国有工厂里很多闲置的机器设备被搬进了乡野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联合利华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面对同样不停转变、成长的中国政府、市场、员工,联合利华从陌生到熟悉,其一路的摸索、了解、适应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到今天,从“资本主义”到“现代中国公民”,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足以引为典范。在创造市场佳绩的同时,联合利华之于其他跨国公司的意义在于它用自己的切实经历描绘了一部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实用宝典;而它之于中国的意义更在于它引领了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理念,培养了一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兴人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