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之路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王志浩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王志浩是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他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却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说他的名字响亮,一方面原因是这个名字非常中国化,具有与他同年龄的中国大陆青年人名字的普遍特点,另一方面原因是他关于中国经济的许多评论和报告常常引起中外财经媒体的密切关注和我们这些同行的认真注意,在圈子内外都很有影响力。数年以前,在各方面热烈讨论中国热钱流向和规模的时候,王志浩写了一篇报告,使用各国海关的数据相互比对,并经过合理的调整,以估算中国企业通过正常的货物进出口渠道的报价调整形成的资本流动规模和变化趋势。这一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相当广泛的注意,重要的原因在于:与当时许多报告过于宽泛的描述和大而化之的分析不同,他的报告具有大量扎实的数据和丰富的细节,具有密实的逻辑推演和合理的具体推断,从而明显深化和丰富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这就是他的风格:永远关注最受关注的问题,用数据说话,重视细节,以密实的经济逻辑来支撑分析过程,并谨慎和客观地得出结论。

内容概要

中国就像一面多棱镜。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五千年文明积淀和荣辱史造就的数不尽的符号,它们鲜活、灿烂,却充满迷思;在中国人眼中,伟大祖国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成为东方巨龙再次腾飞的标志。然而,新中国60年风雨兼程、30年改革奇迹的宏伟篇章,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如管中窥豹,又如身在庐山,只见一斑而难获全貌。    本书借助全世界名家关于中国最有深度的研究,结合作者多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实地走访和切身感受,探讨中国经济当前或未来几年最紧迫的问题。书中既有对上启两宋、中承明清、下迄当代的中国经济史的开阔叙述,又有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靠性、中国乡村贫困现状如何评估等具体问题的细致解剖;既有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和忧思,也有对中国参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客观评估和中肯建议,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本书既在庐山之内又在庐山之外描绘变化中的宏观中国和细节中国,让我们这些即便身处“庐山”的人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庐山”真面目。

作者简介

王志浩(Stephen Green),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蛰伏上海。至今仍在学中文,这是一场永无尽头的战争。王志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府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在复旦大学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作访学研究。加入渣打之前曾任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亚洲项目主管及《经济学人》旗下《The World in…》杂志编辑。曾在肯尼亚和莫桑比克乡村从事扶贫、发展援助和支教工作两年。已出版的英文专著包括China's StockMarket(Profile Books/The Economist,2003),以及Exit the Dragon:rivatization and State Control in China(Blackwell,2005)等。

书籍目录

序自序致谢第一篇 中国经济增长 第一章 叩问历史: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里?    宋朝:第一次经济转型    长期的土地斗争    明朝:浩大的工程,庞大的官僚体系,向锁国政策的巨大转变    清朝:第二次经济转型,深重的民族灾难    中国官僚体制的利与弊    民国时期:经济遭遇更多灾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快?    经济增长数据存在的问题    1998/1999年GDP数据争议    2004年经济普查修正后,争辩升温    官方数据的支持者    经济指标的局限性    当前经济实际状况    谨慎看待各类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    观察经济活动的新方法:渣打中国工业活动指数 第三章  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那么快?    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华盛顿共识”强有力的批评者,中国的铁杆粉丝    政府伸出能给企业以帮助的看得见的手    汇率的帮助之手    罗德里克世界观的另一问题:政府参与的弊端    最后,你的伙伴可能怒了 第四章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有问题吗?    生机勃勃的80年代    不一样的90年代    中国经济的背阴面    90年代真有那么糟糕吗?    未来30年第二篇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收入差距: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没有“过去的好日子”    巨变    灰色收入    如何准确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    当今最大的收入差距不在城乡之间,而在城市和乡村内部    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措施 第六章  中国乡村:一道难解的题    饥渴的村庄,谁来慰藉?    乡村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的原因    农村医保:沿着正确的方向逐步推进    改善农村公共财政    农村财政悬而未决的问题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    改进农村金融的几点建议 第七章 中国的含蓄过剩问题    对储蓄的理解    谁在储蓄?    为何储蓄?    如何降低储蓄率?应该降低储蓄率吗? 第八章 制度有多重要?    制度是什么,制度如何打造?    制度演进的中国样本    中国当前的经济制度处于何种水平?    更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九章 拯救中国?2009-2010年财政刺激计划    财政状况是否健康?    官方政府债务规模不大,但隐性债务规模可观    财政刺激计划:宏观    财政刺激计划:微观    城市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    投资项目资本金从哪来?    银行为何愿意放贷?    不良贷款风险会有多大?第三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 第十章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有多大?    看待贸易重要性的最佳方式    从净出口看贸易重要性存在的问题    亚洲:国内63%,国外37%    国内附加值    行业不同,附加值不同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多大冲击? 第十一章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    对华贸易让美国工人受伤?    经济学家怎么看待贸易?    贸易是否拖累了部分工人的工资?    一个贸易难题    细看美国工资    美国工资步履蹒跚的真正原因:国内政策    克鲁格曼教授和奥巴马总统为什么想实现全民医保?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第十二章 全球金融危机该赖中国吗?    布雷顿森林体系Ⅱ的形成    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无辜的旁观者、助推者还是始作俑者?    亚洲经济失衡的原因部分在于无可厚非的经济政策    未来:布雷顿森林体系Ⅱ正在变形 第十三章 人民币、美元的未来与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角色    中国在G20峰会上的目标    新一轮全球经济刺激计划?    创建新的国际金融架构    变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不会那么快    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篇中国经济增长第一章叩问历史: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里?宋朝:第一次经济转型华夏大地经历的第一次重要的经济转型发生在宋朝(960~1280午),之前各个王朝,尽管总的说来经济凋敝困顿,但为宋朝时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的第一次转型打下了基础。短暂的秦王朝统治残暴,秦始皇因实现中国统一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一笔,但鉴于这位帝王焚书坑儒的暴行,以及他治下民生困苦的情形,我实在没法把自己算作他的粉丝。汉朝一度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但仍然未能实现经济转型,并且最终陷入国家分裂。隋朝时期,中国重获统一,在全国推行均田法(将土地耕种自由还给农民)。但隋朝将有限的赋税收入用于开凿大运河和军事远征,因而这一增长模式未能持续。唐朝迎来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对外贸易取得很大发展。但是商业(包括盐业)仍然在国家专卖制度下鲜有发展,土地国有制度最终崩溃,相应的税基消失。我们在表1.3 中总结了各个朝代的经济状况。宋朝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跌跌撞撞中行走了千年。历史走进宋朝。以1127年金人攻占开封,宋王朝被迫南迁为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段时期。不论迁都之前还是之后,中国经济均达到了繁荣的程度。鉴于迁都的不菲代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宋朝时期,人均收入增长了30%,人口增长了1倍至接近1亿,与之前的一千年相比堪称革命性的变化。1127年,宋朝都城由开封迁至临安(今杭州),那时临安还只是个东部沿海的村庄。当时,大量人口为躲避金人统治而南迁。移民在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田活动,官府兴修了灌溉设施,并从越南引进早熟稻种占城稻,使得南宋经济持续繁荣。耕地不足迫使农民不断想办法开垦新的耕地,发明了著名的梯田。都城南迁后粮食运输可以借助大运河漕运,从而降低了粮食运输成本,这在此前各个朝代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可以说,这是经济繁荣的第一个理由,即农业生产力的繁荣以及耕地面积的扩大。由于当时中国是农业经济体,这一点很关键,但还不是全部。宋朝也是技术创新的繁荣时期。活字印刷技术带来了造纸业的兴旺,加速了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速度,因而也提高了社会流动性。我们将在第六章详细谈到,时至今日,教育仍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四川的商人中间开始流通起有金银铸币支撑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正如书名所示,本书描绘和分析了中国经济之“路”:从哪里来、现在何处、去向何方?对过去风雪与辉煌的回望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对脚下泥泞的关注也颇有独到见地,而对远方地平线的眺望则是开放的。乍看目录,你会为本书框架之宏大吃一惊,又不免担心:会否每个问题都只能点到为止?作者以严谨的实证方法,尽可能在有限的篇幅里给出了富有启示性的回答。另外,本书征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成果,让读者眼界大开。总之,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作者对中国经济的了解,与他的汉语水平同样值得称道!    ——胡舒立 《财经》总主编、中山大学传媒学院院长、著名新闻人   王志浩的新著绝对是珍品。他以简练、赏心悦目的文笔,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相关争论。通过这本书,即使普通读者也能解开中国改革、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等方面的种种疑惑。这是一本足以让其他经济学家艳羡不已的书中翘楚,恨不得是自己的创作。总之,王志浩为我们带来了极有分量的中国研究,堪称精彩绝伦!    ——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 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深入探讨了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诸多问题,是一本极富洞见的精华之作。作者王志浩向读者介绍了全球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其内容上至帝国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源泉,近至中国怎样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还有他本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都令人受益匪浅。                   ——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但要理解它绝非易事。即便在中国生活了20年,中国之于我,仍像俄罗斯之于丘吉尔,是“谜中之谜”。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系统梳理了全球一流学者的相关研究和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诸多言之有理的政策建议,不仅对其北京的决策者有参考意义,也适用于布鲁塞尔、华盛顿和其他地方的决策者。中国面临的挑战沉重且艰巨,其应对结果关乎全世界每一个人。严峻的挑战需要严肃的研究。请帮助你自己,买一本书,让自己知道更多。                ——伍德克(Joerg Wuttke)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

编辑推荐

《大国经济之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什么是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国经济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王志浩是渣打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洋鬼子,他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令我们这些土鳖感到汗颜,中国土生土长的经济学家们擅长于逻辑分析和主观臆断,而王志浩则痴迷于图表和数据分析,其间难分高低,毕竟宏观经济是个十分庞杂的系统,若干因素共同作用,且各参与主体的反馈难以预料,测不准是必然,猜对了是偶然,因此用观点、预测与经济的实际运行结果相对照,来判别一位宏观经济学者的水平高低,不是一个理性的方法。窃以为,资金管理这也好,经济学家也罢,选用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追求精确地结果,对人对己都是更加重要的。
    具体到《大国经济之路》这本书,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上还是颇受启发的,例如中国的债务问题、四万亿刺激的前景分析、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但我觉得,王志浩在数据分析方面如果过分强调的话,可能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错误的将相关关系当做因果关系来运用,那么无论是政策决定者还是我等旁观者,在采纳其分析结论时就可能犯错误了。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是,王志浩的《大国经济之路》有别于同为外资大行首席经济学家的罗奇和陶冬,不是个人博客的汇编,而是的的确确的是就中国经济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这本书应能被视为观察中国经济的有益视角。
    推荐!
  •   本书作者是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的主管,但是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从历史和全球的大视野,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本书的问题是没有把参考文献以规范的方式列出来。
  •   写的挺好的,以一个外国人的思维评价中国的经济,相对客观。
  •   虽是外国人写的中国经济,但写的还不错。
  •   鬼佬王志浩确实很懂中国现实
  •   1、中国通;
    2、数据详实,西方人理性的写作思路。
  •   有时间多看书,这本书不错。很喜欢
  •   打开思路...值得推荐..
  •   功力的差别 没法比 类似于西学中用 空中楼阁
  •   印刷质量非常好。书中的观点多是作者对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的转述。但是通过作者的汇总,也还是让我对中国经济有了更好的认识。
  •   写的不错,能了解很多不同于中国经济学者的看法,但大多内容是分析其他许多海外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原创性不够
  •   从一个老外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经济,写的比较客观
    PS:此老外挺风趣的
  •   对经济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   Stephen Green 的原稿不知道是不是英文版的 不知翻译过程中有无偏差
  •   总的来说还不错,分析挺到位的。可是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要用中文写呢?就不能写个英文版的??
  •   首先作者是个英国人,取了个中文名,还和我本家,又请吃过饭,个人喜欢大历史,王写的不错,但看了一半后面的没看,没太大新意。
  •   图书馆借了,觉得不错才买下的。总体感觉老外写的东西数据处理和应用这块不错。可做参考和借鉴。
  •   鉴于知识面的关系,里面的有些内容不是很明白,无法判断对错,但从书的内容来说,值得一读!
  •   帮同事订的,据说不错
  •   通俗易懂,但内容与我想象的并我一样
  •   这是渣打中国区研究部主任的著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地位、现在的经济增长中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储蓄问题,农村问题,财政刺激计划存在的问题,还有中国崛起对发达国家的影响,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关系等,很多数据或着论述都是引用了相关领域行家的研究,比如黄亚生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克鲁格曼对贸易领域的论述等。应该说本书是一部对中国经济研究的集成,涉及到了不少重要的问题,对了解中国经济有不少参考意义。
  •   作为一个老外,研究中国经济到这个程度,不容易。但是感觉这本书更多像是一份宏观研究报告。可读性并不高
  •   “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你信吗 ?
  •   乍一看书名大的吓人,仔细读才知道很多关于我们平民百姓生活的问题,就连著名财经媒体人胡舒立都读了都大呼过瘾,称王志浩(Stephen Green)的对中国经济的了解如他的汉语一样值得称道!
  •   看了网易财经对作者的采访,所以想了解西方学者是如何解析中国经济的,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推荐。
  •   讲述比较泛,深度一般
  •   既有经济事实,也有经济理论。非常适合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人阅读!
  •   对于经济学 基本问题的分析,深入浅出,饶有趣味,特别适合经济专业学生、考研阅读
  •   看在胡小姐的评价上值得一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