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叶檀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经济大变革始于今日。从长周期说,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变革始于一百多年前。当林则徐等先贤战战兢兢地提出师夷长技、翻译西方书报之时,现代化变革的基因已经潜藏在内。此后经过由上至下的改革,经过系统的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尝试,经过民间土生市场力量与外来市场力量的冲撞,表层的商业文明与内里的小农经济貌合神离,官方扶持的市场化实验与现代社会一起半途夭折。当下的中国,具有以往的中国现代改革史从来没有的经验——改革初始时期的上下合力利益均沾细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改革的目标必须进行二度校正;市场化改革从计划经济与国有体制颇具特色的货币与资本市场脱颖而出,国内市场并未开放,市场内生动力还没有发挥,市场主体的一只脚已经迈向了国际;国有企业仍然被赋予保值增值的历史使命,但人们有理由担心,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低效、贪腐噩梦是否会卷土重来。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世界经济在2007年年末再次发生强烈转向,世界金融中心地带发生强震,全球看着中国手中握有的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俯首倾听中国的声音。经济现代化之旅离不开基本健康的社会秩序的护佑,中国的现代化之旅总是被内战、外战撕成碎片,企业、民众在重税之下无法保持对未来的任何预期,而现在,强有力的统治足以让社会维持数十年的和平岁月,这是中国在追逐现代化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岁月,让人联想到中国抗战爆发之前的一段工商辉煌岁月。如果不趁此机会寻找到社会的转轨之机,历史机遇稍纵即逝,中国的现代化之梦还将延续百年时间。历史不会重演,这句话并不准确,历史的幽灵被驱赶出大门,又从后窗跳入内院。改头换面,其魂则一。

内容概要

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主义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处于转型时期的人,不得不在逻辑怪圈中挣扎:赞成自由市场,又看到自由市场的约束条件;不赞成政府过度介入微观市场,却时刻呼吁政府的自律与他律。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得不用一把失去准星的尺子度量各种产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我们不得不忍受因狂热购买、企业低效而产生的资源价格的上涨,一个失去准星与分配不均的发展模式很难让人长期忍受,目前的改革之路亟须找到新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

叶檀博士,财经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
  《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评论员,《南方周末》、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央视《今日观察》、第一财经特约评论员。
  信奉市场,强调本土;改良为上,尊重利益;历史眼光,经济视角。
  现居上海。

书籍目录

推荐序:请看“叶女侠”出刀自序:经济变革大局势第一章 宏观经济闯关 国家经济主义发轫  如何解决终极失衡  国家经济主义效率令人生疑 改革瓶颈:公益与市场两难  国进民退与官员牺牲论  公共财政体制是公平的市场改革的基础  约束不足加剧财政不足 政策螺旋之一:国有还是民有?  央企“不差钱”  央企之低效率、高成本  民营企业走在国资与外资夹缝中  中国民营企业的新教伦理  小恩小惠不是制度性公平 政策螺旋之二:外资所有还是中资自有?  爱国还是卖国?  利益源源不断流向国际投资者  外资叫屈为哪般?  如何从制度上保护本国经济  内部竞争机制不全是廉价出售的根本原因 将央企改革进行到底  央企提高效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资本市场被央企改造  国资委的自改革  竞争体制是改革之本第二章 疯狂的资本市场 撕不掉的政策市标签  股改后隐形政策市依然存在  “半夜鸡叫”与维稳计划 倒逼出来的股改  逼不得已出台股改  股改差点夭折  压力之下的机会主义阴影  股改最大的成功是市场民主昙花初现 后股改时代:天哪,大小非!  承认大小非危害就是否定股改?  可怕的“大小非不可怕论”  同股同权烟幕弹  紧急弥补股改后遗症  政府应该干预市场 后股改时代改革  大家一起打新股  比大小非更可怕的大小限  机会主义应急救市法之一  机会主义应急救市法之二  撇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奢谈救市  需要进行二度股改第三章 疯狂的房地产市场!可怜的房地产市场! 洗不掉的“原罪”  1998年房改种下投机基因  歪打正着救急地方财政  密密麻麻的利益群体  裙带资本主义而非人民资本主义 半吊子的房地产市场化  两次市场化离初衷渐行渐远  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保障性住房被忽略到可怕的程度  政府与开发商终结蜜月期 继续双轨制之旅  房地产市场面临根本转变  消灭房地产市场投资者  开发商也要承担保障之责  地方政府托市、压市,干预无极限  借保障住房推出国有公司 房地产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土地市场决定伪房地产市场的命运  土地审批制度万改不离其宗  限制小产权房关上宅基地交易大门  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这两只蝙蝠 政府与商人的共同救赎  王石的柔性救赎与任志强的暴戾救赎  政府的投机性救赎  市场规律无法战胜第四章 贱卖的金融机构 纳税人为银行业改革支付巨额隐形代价  注资银行,代价沉重  不良资产回收率20%?  谁消化了沉没成本?  商业银行显露国有本质 金融机构改革之路就是贱卖之路?  定价标准拱手让人  贱卖之争不可能停止  可贵的反例  贱卖是对内资不够开放的必然结果 民间金融市场之殇  非法集资与民间融资  民间资金天生劣质?  不给民间金融控股权  市场不行,行政来 人民币国际化: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资金融机构抄底抄到半山腰  制造企业受升值与紧缩双重之害  人民币国际化等待市场认可第五章 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瓶颈 金融海啸后中国会出现“失落的10年”?  外向型经济失去支撑  提振居民消费效果如何?  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受制度掣肘 调整财富分配与产权结构  藏富于政府导致国弱民穷  税收,还是税收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仍需推进  从既得利益阶层手中拯救市场经济 用国有企业股权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减少经济压力是明智的选择  国有企业收益理应划拨给社保基金  医改不妨引入医疗券  给小产权房、集资建房生存空间缓解住房难  新弱势群体:农民工与无背景大学生后记: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市场化?

章节摘录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与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坦言,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这前所未有的表态,是个明确的信号,预示市场30年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历数轮经济变革,产业领域市场化之船行到江心,却遭遇金融危机的狂风大浪。要保住新兴工业国的改革成果,中国有两场经济硬仗要打,产业结构必须调整,货币必须市场化。如果此战不赢,改革将倒退几十年。国家经济主义发轫200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在外界压力下,进入深度调整期。2003年加入WTO之后的红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而耗散,外贸依存度达到60%以上的经济体,一旦出口之闸堵塞,相当于市场血管二堵其一。如果以为经济领域的新变革起始于2008年则是大错特错,从2007年起,全球通胀的阴影就开始如影随形,对于通胀的警告、对通胀成因的分析见诸各个报端。起始于2005年的国有资产流失之争最早启动了分配体制的警讯,此后国有企业高管MBO(管理者收购)被指责为权贵们掠夺财富的分配工具,在国有企业领域暂告一个段落。环境污染、资源抢夺、现代奴工等极端现象的曝光,指向只有一个,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面临大变局。拉动内需被赋予承担中国下一个改革30年经济增长点的重任。没有人否认关键时刻拉动内需的重要性,但曾经拉动内需依靠居民消费的主要手段,如房地产市场化、教育市场化等,业已成为市场化的绊脚石,抑制内需的重要因素。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经济拯救运动,却变成了单纯靠投资拉动的似曾相识之路,居民消费欲振乏力。中国需要反省既有之路,思考撬动内需的真正力量到底来自于何处。内需经济意味着市场领域的深入改革,意味着资源配置与分配领域的彻底市场化,依靠财政部、国资委对央企的限薪行动,依靠政府补贴的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行动、依靠发放消费券,会取得弥补消费缺口的应急作用,取得短暂平衡,但只依靠政府的补贴,很快会面临更大的失衡。资源错配是有意为之,现在还在继续。令人担忧的是,资源错配在短期内会造成国有企业辉煌的错觉,认为不必依靠制度性改革在国有企业基础上就能形成新型工业帝国,由此形成路径依赖。目前已处于国家经济主义的全盛阶段,无论是官督商办的清末维新,还是民国时期将大型商业银行收归国有的历史阶段,就政府控制的经济总量而言,都无法与目前的资源控制程度相颃颉。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表面的混乱掩盖的是内在的国家主义的清晰逻辑。在当下的中国,让人印象深刻、心存畏惧(而不是敬仰)的企业是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工商银行,与美国曾经的垄断企业卡内基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一样,这些企业体量巨大,大到足以与20世纪的美国国有企业相提并论,大到市值超过了美国跨国公司,工、中、建、交四大国有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2008年年末占据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中的四席。这不仅是新兴经济体资本泡沫的常见胜利,更预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资本集聚效应,目前中国的经济是史上已有的国家主义的延伸,但在表象、技术手段、目标等方面已有本质区别。这让人联想到一个相似的时代——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与2l世纪头10年的中国,表面上如此神似。两个时代都是创造经济奇迹的时代。美国整个20世纪20年代,被评论家称为“新时代”,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在整个社会的上空。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0%以上,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比我国21世纪最初四五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2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年年都有预算盈余,以至于联邦债务减少了三分之一,而我国截止到2008年3 000亿的财政赤字与20万亿以上的居民存款、中央政府3.9万亿元的财政收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巨额的财富积聚让中国骤然变成世界经济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整个20年代,美国的失业率持续下跌最后降到3.2%的历史最好水平,而我国虽然就业压力巨大,但在上亿农民转移到城市的史诗长剧中,城镇4%左右的失业率令人印象深刻……两个时代同样以全民炒股的方式开启了全民资本时代的大门,全球货币掌控权出现微妙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国际货币控制权开始转移,是时作为老大的英帝国虽然试图挽回颓局,但控制权已无可奈何地转移到了新兴美利坚,四处弥漫的欧陆战争使美国成为欧洲债权国。美国政府发行的自由公债在20年代进入兑付期;稳定的收入、兑付的债券与借贷消费文化的兴起,让美国成为消费乐土。同时,美国摆脱对欧洲的资本依赖症,进入内需拉动时期。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收音机、汽车、住房、电影,各个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值占总产值的8%,恰与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相同。经济链条通过消费投资上下传导,举凡电力、钢铁、通讯,无不进入大发展时期,市场对大企业的需求,以及掌握资金链条的银行家对于垄断利润的觊觎,让大企业成为时代的宠儿,洛克菲勒、福特,从19世纪延续到黄金般的20世纪20年代。企业并购案随处可见,对资金的需求以及民众的投资需求,使信托、债券、股票等产品供不应求,银行的经纪零售业务、证券批量制造加上资金杠杆推波助澜,形成危险的倒金字塔负债结构。在一定历史阶段,大企业依赖症是必然的,在19世纪缘于重工业时期对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的需要,在20世纪冷战结束以后缘于全球化的需要。两个时代的重叠构筑了相隔70年的两个繁荣时代垄断企业齐放异彩的奇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犹如垄断资本主义的末代狂欢,起因于行政之手介入不足,或者说是行政权力有意识地充当了大资本的护航者,以增强美国的国家竞争力。

后记

写完此书,累得差点虚脱。不仅因为从专栏到成书需要重建结构,更因为时时刻刻处于精神矛盾之中——民族主义与市场的矛盾,国进民退与权贵阶层攫取财富的矛盾,时刻缠绕着我的头脑。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名词虽然不同,计划体制被宏观调控的字眼取代,对民营经济的蔑视甚至包装在消化产能、产业升级的糖衣下面,但内核一致。处于转型时期的人,不得不在逻辑怪圈中挣扎:赞成自由市场,又看到自由市场的约束条件;不赞成政府过度介入微观市场,却时刻呼吁政府的自律与他律。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例,俄罗斯覆辙在前,在缺乏刚性约束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私有化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权势阶层的分肥大餐。中国刚性约束更少,国有企业私有化盘剥弱势阶层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分肥征兆初显时,社会热情呼吁政府介入约束权贵,但政府介入的结果是将国有企业红利固定化、制度化,呼吁者因此成为自身观点的敌人。我们为什么不呼吁法律的约束?为什么不呼吁市场的法治精神?甚至包括笔者本人,天天关注财经动态、撰写财经评论、思考市场逻辑的人,都会在热情的冲动之下呼唤清官回归。面对收入分配等问题,我们呼吁政府,却不呼吁制度。因为,有一个潜意识挥之不去,法律制度脆如薄纸、危如累卵,自身难保。世界上没有非此即彼、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明确划分,真实的生活总是好坏参半,总是在矛盾的漩涡中找到平衡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几乎天天出现。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我经常拜读她的博客,感谢她贡献的知识营养。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做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形成了有独特视角的分析。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因为其持续跟踪和独特视角,自然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在充满着雄性和野心的财经领域,叶檀博士以女性的感性和悯恤记录着她对中国股市、房市和经济大变局的思考、愤怒和鞭挞,这种历史视角的片断记录值得我们注目并阅读。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她在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透视历史,更在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经济格局。叶檀的《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让我们这些研究经济的专业人士看到更多象牙塔背后的东西:那是一份剖析真相的社会责任和博爱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在当下的中国尤为可贵。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编辑推荐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国内最活跃、最具独立精神的经济“女侠”叶檀女士首部经济著作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钟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吴晓波联袂推荐。今天的中国经济,正面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未有的大变局如不积极谋变,将有可能急速倒退谋变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1条)

 
 

  •   在刚过去的2009年里,中国的财经传媒界实际是被女人所主宰的,所谓“北胡南叶”。作为北胡的胡舒立在新年的最后一天,接手《新世纪周刊》,而作为南叶的叶檀博士则在早些时候出版了《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作为一名勤奋的作者,叶檀博士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中国的财经事件以笔为旗口诛笔伐。也因此,她甚至被称作是女侠以及中国青年的领袖。在叶檀的评论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还是市场本身,在叶檀的评论中都有所涉及。看得出来,她的目的在于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甚至是寻找一剂良药。但问题是,如她新书所发问的那样,拿叶檀是否能拯救中国经济?
      仅拿房产来说。时下,中国经济基本为房地产所绑架。大家并非不知道房产泡沫的危险,但没有权力会去捅破这个泡沫,相反,他们会如同击鼓传花一样,力图这个泡沫不要破在自己的手里,如果能够顺利的传给别人,则善莫大焉。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所靠的很大一部分是土地,也正是这个原因,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手里,忽然没有了财政来源。所以,一边是评论家或者是学者的呼吁和批评,而另一方则照常我行我素。这甚至让我想起一个叫做“对牛弹琴”的词语。
      而同时,中国的媒体也几乎为经济势力所绑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成了左右媒体的那只看不见的收,广告投放在左右着媒体的言论。前些天,有位做记者的朋友告诉我,因为他们报纸报道了某著名家电连锁企业前掌门人案件的新进展,就被撤销了近百万的广告投放。在媒体间的潜规则是,广告客户的负面新闻一律不报。那么,对于商业的批评也就几乎没有。多的是商人的传奇故事,至于墙倒众人推,一般都是司法介入后的结果。所以,对于媒体间关于拯救经济的评论我向来是抱着看看的态度,而没有太多当真的。更何况,现今的评论太多也仅限于学理层次上进行的,在中国当下经不住现实的推究。
      但是,这并不是我在否认叶檀等的努力,至少他们的努力告诉读者一个为什么,虽然他们并不能改变某种状态。但叶檀们的写作告诉了读者,如何可以去改变诸种不合理甚至是有些畸形的经济现状。而这已经善莫大焉。
  •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这真的算是一个大问题。本书先从宏观方面概括了中国经济改革所面临的巨大问题与压力,然后解构了这些年来资本市场、房地产、金融机构等诸多领域改革的过程和改革过程中政策制定的不公平性,最后作者阐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发展瓶颈。总的来说,这本书系统的剖析了中国经济改革之问题所在,然而,这依旧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这条问题之路上,中国经济已经走的很远,积重难返——强者更强,弱者恒弱,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一切的口号在面对现实的利益格局时,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中国经济必须寻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可摸着石头这么些年之后,我们仍不知道怎样走才能到达河的彼岸。而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自己冒着风险得之不易那些利益。国家很难再像当年改革之初那样,在不损害既得利益的条件下,创造新的利益点来满足社会。拿什么来拯救中国经济?这个问题还在继续的延续,但愿哪位仁人志士能早些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而不是让问题变的越来越大。
  •   第一次认识叶檀大姐是在优米网。她对经济的把握是那么的深刻,不愧是经济评论的一支笔。
    很喜欢她的书,也很喜欢她的讲话方式。
  •   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能够写出这么深刻见解令人受益匪浅的书,相当的不容易,我认为作者本人是呕心沥血了。对于中国经济问题的阐述很到位,但是有一点我不是非常同意,就是分税制的问题。其实卖地财政不能全怪分税制。
  •   叶檀的观点一直很深刻,深刻到骨髓里,难得的是几乎所有的财经学者都是就事论事,只有叶檀从大历史的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谈一个问题,但叶檀的观点火药的味道也很浓,对政策的缺位,直言不讳,高层真应该听听……
  •   最初以为是叶檀博客文章的汇集整理,买了才知道是一本全新的著作,感觉不错。对中国经济的认识见解不凡!
  •   佩服叶女侠仗义直言,当今社会就缺这样的人,应该多几位这样的大侠,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   是一本好书,见解深明,视野敏锐,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好的建议,叶女士的博客是经常去的
  •   本书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的很透彻,是我对我国的经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   可以作为一个阶段的经济观察来看,见解很睿智。推荐。
  •   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受益匪浅
  •   对当下的经济热点一一梳理,优美细腻的文笔让阅读酣畅淋漓,内容很好,字小了点。
  •   这是一本很值得深入阅读的书,喜爱财经的朋友不妨买一本读一读。
  •   无怪乎人称女侠。叶檀的书,需要耐心地读,其知识含量很大,值得反复回味;表面上看,似乎逻辑性不太强,若再看,确让人不得不佩服。希望她多出书。
  •   绝对的好书!叶檀博士的书是必须要看的!
  •   大家与小家,统一集权与自由个体,国富与民强。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我们为之努力为之拼搏。
  •   好书,叶檀的书百分百推荐。
  •   很喜欢叶檀 女侠名不虚传 哈哈
  •   叶檀显然不擅长写书 观点很破碎~~但是确实是好书 得多读几遍 他的书小深奥
  •   叶檀是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这本书写得非常用心,忧国忧民的心情跃然纸上……唉
  •   叶檀的书,不用评论,文字、深度等等。受益匪浅。
  •   叶檀的书太犀利了,女侠的称号真不是白给的,针针见血。
  •   因为喜欢叶檀独立的思想,所以买了
  •   送货及时,质量很好,价格实惠!
  •   好,读后痛而快之。犀利而不偏激,透彻而不罗嗦,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书籍,而不是顶着某某机构的某某光环的利益集团喉舌们胡言乱语。
  •   虽然感觉像是报刊评论的文集,类似人民时评文集,不过还是相当不错,似乎只提出了问题,却没有解决的方法。文章紧限于几个敏感方面,对于一些非普遍问题没有阐述。还有就是提出的问题仅为一家之言。要辩证的接受和看待....个人观点。的确是一本好书。
  •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看这本书,我觉得在于采拮之后,自己的理解吸收,我个人比较喜欢,所以我觉得可以看一下,至于书中的观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时寒冰的书永远一针见血,真面问题的本质。
  •   刚开了个头,檀姐的书,5分,必须的
  •   很好的书 值得细细评读
  •   书的内容非常好,有点独到见解,值得读!!
  •   作者比较好
  •   我总共买了三本书,只有这本书被封了的,其它两本就像是旧货特别无语
  •   也许是我水平的原因,有点看不懂。
  •   速度真快,质量真不错哦
  •   送货很快,好书!
  •   不错!速度快 书也好!
  •   有人称为女侠,不错
  •   图书买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   好书,值得认真地读读。
  •   对于书,满意
    快递还有待于加强啊
  •   问题就是这样
  •   帮朋友买的 朋友说很好 跟书店一样 他很开心 我也很高心
  •   这书超好
  •   还行!值得一看。
  •   中间有缺页,其它还行。
  •   书拿到很久了 , 一直没有看 现在闲下来了 看看还是感觉不错的
  •   太棒了!

    系统,条理,清晰.
  •   写得很好,看了有点心痛
  •   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违心之语,也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本书非常难能可贵。要是文笔再好一些就更好了。
  •   不错,分析的透彻
  •   挺好的!!!!!!值得一看
  •   读了一部分,讲的通俗易懂,较容易理解。
  •   书很专业,有作者独特的悲悯味道。数据详实,逻辑清晰,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看。
    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如果要完全理解细节,需要进行大量的扩展阅读。
    综合来讲,叶女侠尽力了,希望中国经济能被拯救,毕竟经济崩溃最可怜的是百姓。
  •   对拯救中国经济的独家简介
  •   还在读,本书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诠释。值得一看!
  •   这个书是奔着叶檀的名去的,内容还行,有思想,有依据,但是印刷差点劲,价格稍高.
  •   09年出版的书,内容不错,文章犀利,可惜没有对目前经济的点评,比较遗憾!
  •   这本书我正在认真阅读,还没读完,但对作者睿智的思维和对经济的独到的见解,令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确实是一本值得读者细细品位的好书,至少我把它作为领导学习参阅的必读书目,推荐给了领导。
  •   很喜欢叶檀的文章,总是一针见血,写得非常解气,但这本书突然让我感到有点像愤青。
  •   书的第一句话就很吸引人,绝对好书
  •   本书对当前人们最关注的国进民退、股市、楼市、金融话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很受启发。
  •   需要点耐心去看,逻辑清晰 ,观点独到,言语犀利!
  •   内容很深刻!
  •   有思想,有内容,有观点,但解决的办法写得太大概了!值得看!
  •   听说很红火
  •   a very useful book
  •   多行动,才可以,值得读
  •   些的单章不错,综合性到不是很强。
  •   作者很专业,但是稍微感觉不够平民化。要看懂本书需要有一些经济学基础。
  •   服务挺好,内容挺满意,速度挺快
  •   比较有见底
  •   虽然出版了一段时间,但仍有许多参考价值。推荐。
  •   这本书看了受益匪浅!
  •   此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就是内容略感驳杂,犹如树干上长出太多枝条,枝条上面还长着很多寄生。总体来说非常值得耐心地看一看。
  •   货刚收到,发货速度、服务不错。
  •   说老实话,自从得知叶檀出了这本书,就非常想早日看到。

    此前网上多次看到她的财经评论,颇有好感,常有启发。不过这次阅读很让人失望。

    从风格上讲,延续了她的尖锐、深刻,一针见血。一些观点很有价值。

    但从文章内容上看,不少是前好几年的旧文。汇集出版时未从文字上做说明处理,时过境迁的一些当时之论,让人看后摸不着头脑。

    从语音结构上则非常令人失望。语句冗长、重复、矛盾、词不达意、文理不通之处随处可见。读来十分费解。还拉来一些名人抬轿,什么陈志武居然称之“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也不知是否真的看了。说这话都不觉得脸红!连这样一点起码的实事求是态度都没,不知耶鲁大学那教授是怎么当的!叶博士也应当补补中文才好!在一年来看的一二十本经济学读物中,这是最差的一本了!

    中信出版社没有好编辑了?居然这样的书也敢出。害人害己。这样下去要关门的!

    总的感觉不值,不买为妙!
  •   在“政治正确”已经成为中国经常学界迅速本士化的时候,作者横空出世。对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亮刀,且刀刀致命。不过,本书中,大多数在回顾历史,抱着批判的态度,建设性的东西少了点。
  •   总体感觉人和人对经济的评价相差很多,但是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不要过多去写,不然漏洞太多
  •   喜欢看叶檀的博客,几乎天天去
    但这本书和那本关于房地产的确实可读性差
    感觉没有一条主线,而只是把平时的一些评论湊在一起(尤其是房地产那本,很多是06、07年的评论)
    书中也没啥新思路,都是老调重弹
  •   叶檀毕竟是学历史的,这本书讲的事实多,但是却没能用经济学来进行深入的分析。
  •   作者挺敢说话的,不过敢说不等于说得对。

    对现状很多不满,但除了不满,却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   纸张还不错内容有待考量
  •   女性视角与思维,尽显细腻,但感觉不太系统,但这是评论,显然系统不是作者之追求。
  •   我敬重叶女士的良知和学识,可能这本书是叶女士的第一本书,本来怀着很大的希望来阅读次数,但是发现读起来很费劲,而且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并未很深奥,完全可以不用这种曲折难读问题,不过,我还是继续支持叶女士。
  •   或许有高明的观点,但通篇文章装模作样,主谓动宾乱置,造成文理不通,阅读起来痛苦不堪。复旦博士实在名不副实!
  •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卖弄,读起来很困难,头痛!
    还是我的中文水品太差,连基本的语句都觉得不通顺?严重怀疑自己!
  •   看本书,感觉是在网上看博客。可读性不大。
  •   一般情况下,我很少写书评,在当当购书500本,也书评的不过十多本。即使写也往好里写,我也是一个财经作者,也写书,甚至写书之不易。尤其是现在没有几个人看书,写书相当于YY,更别提投入产出了。我尊敬叶檀博士,也认为她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好人。但是,这本书我只能说写得实在太差!我主要谈三点:第一,可读性太差,味如嚼蜡,如果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可读性起码应该让人能读下去。要是专业一点,应该多点图表,这是起码的。可是叶博士只是自己先拟定的一个成见,然后随意的找一些数据来支撑她肤浅的看法。第二,整个书充满成见或者定见太重,就是市场就是好的,计划就一定是坏的;民营就是好的,国营就是坏的,不分青红皂白。例如,煤炭企业整合,国进民退完全正确,却被叶檀抹黑成否定市场经济。简单的说原来让私企进入这个行业的缺点已经暴露无遗,这个时候还死守自由市场,完全是一个书呆子了。且不说死人之类的,只谈论经济问题。比如我要想进入采煤行业怎么办呢?就是向政府交点钱,买一个煤矿开采。接下来由于煤炭价格远高于当初的预期,我就赚大钱了,而工人只得到一点点苦力钱,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接下来我要问:是因为你管理得到赚了钱吗?不是!是因为你发明了新的生产工艺,采煤成本更低赚的钱吗?不是!是因为你开采的更彻底,资源利用率高赚钱吗?也不是!哪你靠什么赚钱?靠拍买时大家没有预期到煤这么值钱。这个钱赚的应不应该呢?当然不应该,也不合理,私人的效率一点都没有提高。因为地下资源是公共的,少数人挖出来赚了大钱,而我们这样的资源十分有限。以今年开采30亿吨计算,我们地下的煤只能开采43年,就光了。我要告诉叶小姐,这个东西收回来纠正了过去的不公平,不合理。不要死咬着市场就好,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叶檀就是这个问题,还出来写书,那就有点害人了。第三,这本书显示出叶檀小姐功力浅薄,整个解决方案不过是“用市场来拯救中国经济”,但是什么是市场?自由放任的市场效果是什么?叶檀起码也应该知道啊。起码有点感性认识,可是叶檀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从西方经济学中了解一些粗浅的概念就借题发挥。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叶博士还是好心人,很反对贫富极端分化。但是,自由市场的经验证明,放任自由一定会产生严重的分化。还举煤老板的例子,私人老板挣钱装兜里了,国营煤矿挣的钱,收入差距是有限的,这正是国营企业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它是一个更容易让社会公平的体制,而且现在的国企已经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国企了,大家为了保住位置,工作也是非常卖力的。国企的红利你不管是上交没有,还是国家的,还是全民的,就算腐败、贪污的钱,也远远比不上私有化“抢”的钱多啊,起码应该知道俄罗斯私有化的深刻教训吧!这个都不知道还出来瞎混。最后,我说如果是一个思想性的著作那就更谈不上了,整个书试图想论述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实际上一个问题都没有看清楚,就更别提解决方案了,那简直是瞎掰!再最后,我得说我的书评写的是有点损,但是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并且有点愤怒。虽然所理解写书不容易,非常辛苦,我只能在此表示抱歉了。
  •   只看了个宏观论一章,脑袋已被气炸。不客气的说,这是一本近年来最一无是处的一本书,价钱还卖那么贵,中信出版社有点不负责任。还不知道谁给封的叶女侠,从她的思维到行笔,远离侠义,看文字可以推想她就是一个爱找刺的思想有问题的人,这种性格你就是给她个天堂,她都得说天堂太亮!我真不知道她一天天写字到底对中国有多少了解,动不动就市场论,你知道市场是啥呀?念几天破外国经济理论就以为自己啥都看透了,啥都能搞定了,这种自信就根井底那蛙一样,以为啥都明白其实啥也不明白。经济从来没理论,保证经济运行的就是老百姓的日子和信心,其它都是扯皮。还动不动就美国咋咋地,美国好你上美国去,别在这瞎扯我们中国的事,国家这么大,有些问题是正常的,提不出来建设性的问题就老实的活你自己的,讲个一大堆,于实际一点作用没有。装出一副爱国样,你想没想过你些个挑毛捡刺的言论会给那些个不明就理的人们怎么想,我看你这纯属是想让中国乱套,这要是上纲上线的年代我必须申请祖国给我一把枪,灭了你。我最恨没啥瞎扯的人了,你要是能行你去做点实事,你要是干不了实事,还想写书,你写写那些个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中混起来的真人物传记,学学人家是怎么实事求事的做事的。气得我都快无语了。再次重申,有钱有时间也别看她的书,有那钱有那功夫,你吃点肉串喝点啤酒比浪费在这强,还能刺激消费,推动经济。一无是处!!一无是处!!一无是处!!!
  •   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印象深刻的是论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章节。但全书整体的结构散乱与逻辑混乱仍然暴露出叶女士对这么一个宏大主题的把握能力明显不足。相信叶女士一定是一直以来潜心观察到了很多现象,也努力开出应对的药方。但就像叶女士在本书后记中说的那样,专栏作家与一本书作者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本书一定要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前后相衔,互相印证,层层递推,直至最终结论。而叶女士显然需要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才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   刚在中大听完叶老师的课,还有幸跟叶老师吃了一顿饭,以前总在媒体上或者文章中感觉老师的犀利和敏锐,没想到叶老师那么平易近人,离别的时候还主动上前跟我握手。突然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回来后就决定买了她新出这两本书,强烈建议大家看她的书,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她的观点,喜欢不喜欢她,因为她确实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声。
  •   针对性很强,没有太多冗杂的专业术语,里面提出的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   严重支持叶女侠 每天必看她的博客 瑕疵是书有点贵
  •   性价比高,印刷还可以
  •   叶檀的分析挺好的,我一直喜欢看她学的文章。
  •   如果你看也谈得书,听她的评论,那么证明你太嫩了。他是被庄家收买的写手,评论员。 没有知识,没有见识。 大盘6000点的时候,她疯狂唱多。现在了,开始唱空。
  •   一直很喜欢叶檀的文字,她的书非常不错
  •   时老师的书值的一读,三剑客,我支持您!
  •   书中有我想获取的知识,内容涵盖很广,知识面很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