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信 作者:[美]迈克·华莱士 页数:255 译者:徐琳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个人回忆录。迈克•华莱士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持续了长达60多年的个人辉煌。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风起云涌的时期:二战结束,美国国内包括种族冲突、妇女解放运动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民权运动兴起,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华莱士幸运地旁观和记录了这些历史瞬间。面对那些改变和试图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人物之时,他冷静,甚至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发问,刺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追寻着事件的背后真相。 这是一本新闻实战手册。本书深度解读了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深度电视报道节目——《60分钟》制作过程,以及这位老牌记者如何选取报道题材和角度,在揭露和调查性报道时使用各种技巧,在采访中步步紧逼、直击事件核心的。 这更是一本了解当代西方媒体体制的参考案例。在美国当代社会,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公司商业利益、形形色色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这种冲突中,迈克•华莱士的职业良心和个人情感承受着来自公司体制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个人的妥协和抗争、他与“战友”之间或经历考验、或破裂的同志友情,真实地再现了这个以“无冕之王”和“正义之士”自诩的群体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作者简介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电视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辛辣而独到,是美国新闻界最富争议和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之一。中国文革结束后,华莱士代表CBS采访当时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政治大事件《人民日报》随后刊发部分内容,这是邓小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华莱士由此成为让西方世界了解“红色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人。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 第二章 美国的第一家庭 第三章 美国的种族问题 第四章 影响中东局势的风云人物 第五章 偶像和艺术家第六章 社会丑闻调查:恶棍和诈骗犯 第七章 将军和吹哨者 第八章 大众情人们 第九章 其他名人们尾声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约翰·F·肯尼迪 从地方台栏目跳到全美电视网的过程中,我和特德·耶茨决心保持《深夜追击》那种直率甚至挑衅的节目风格。然而,后来事实证明,做比说难得多。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深夜追击》已经丧失了在前一个秋季中那种令人惊奇的元素。我们的名气先于我们到达ABc,不少预期中的受访人开始担心在全国电视网上被一个叫迈克·华莱士的家伙严加盘问,苛刻的评论家给予此人一个诨名一“电视宗教审判所可怕的托尔克马达”。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地寻找能让全美观众感兴趣的人物。但是我高兴地说,在ABc的前几个月里,我们还能为《迈克·华莱士访谈》约到各色嘉宾,包括菲利普·怀利、玛格丽特·桑格、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样的社会精英,匪徒迈克·科恩、脱衣舞娘莉莉·圣西尔这样的底层人物,和一双好莱坞妖妇(杰恩·曼斯菲尔德和莎莎·嘉宝)。然而,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面对。我们不久就意识到,一旦踏上全美的广播电视平台,我们就进入了一块比第五频道更加变幻莫测的领域。既然我们面对的是全美观众,风险就要高得多,我们曾几次遭遇引起诽谤诉讼威胁的险境。其中一次纠纷是我们在采访华盛顿专栏作家、“扒粪者”德鲁·皮尔森时引起的。当时,辛迪加专栏作家在所有印刷媒体中是最有势力的。华盛顿的许多专栏作家把自己看做无所不知的人,总是喜欢武断地发表高论,却不作任何调查。但皮尔森是一个坚守新闻传统的记者,他擅长挖掘华府政界的丑闻,并因此被认为是华盛顿最可怕的记者。除了热衷揭丑外,他也以行事鲁莽出名。至少曾有过两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公开指控他是个惯常的撒谎者,但是,没有人会比田纳西州的参议员肯尼思。麦凯勒的措辞更严厉。在一次面向参议员的演讲中,肯尼思·麦凯勒公然抨击皮尔森“是个无知的撒谎者、懦弱的撒谎者、卑劣的撒谎者、成年后一直在撒谎的人、职业的撒谎者、白天和夜里都在撒谎的人”。在采访中,我自然会问皮尔森,他本人是否真如这些尖刻的形容词所描述的,他自然予以否认。然后,我们谈到政治和下一届的总统选举。我们俩都认为,尼克松有可能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接着,我们的话题转向预测谁有可能成为他的对手,我指出可能是“民主党的魅力男孩——杰克·肯尼迪参议员”。尽管,我对这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所知甚少,但对他却有某种情感上的认同,因为我们有相似的背景——都在波士顿郊外的布鲁克林区长大,住在同一个社区。在这里,我想花点时间详细说说这段渊源。多年来,我常把我青少年时期待过的布鲁克林区描述为“爱尔兰革命家和犹太老板的小镇”。我和肯尼迪的家庭就是两个典型案例。我是弗兰克·华莱士和吉娜·华莱士夫妇的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孩子,他们俩是19世纪从沙俄地区的犹太人聚居小镇逃到美国的犹太移民,比肯尼迪的先祖从爱尔兰来新大陆晚了80多年。我父亲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保险经纪人,到我1918年出生时,我们一家定居在布鲁克林区。这里是处于上升期的犹太人和天主教徒们的避难所,他们在民风傲慢的波士顿其他街区不受欢迎,这个城市素以在意社会等级的势利而臭名远扬。这些来自爱尔兰、意大利和东欧的移民家庭不想冲击这个傲慢的老贵族家族和美国新教徒的大本营,他们选择聚居在更具包容性的社区,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市郊的布鲁克林区。约瑟夫和罗丝·肯尼迪夫妇在1914年结婚后就搬到布鲁克林区,他们家离我们在奥斯伯思街的房子只隔一个街区。杰克·肯尼迪比我大一岁,我们上同一所社区小学。等我后来告诉别人,我和肯尼迪是“爱德华·德夫逊”(英语中,德夫逊意为“奉献”)小学的校友时,他们大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所天主教会学校,可见人们对布鲁克林区的光荣历史知道得有多么少!爱德华·德夫逊是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英雄。在那个晚上,保罗·里维尔骑马经过波士顿及邻近的小镇,而他的朋友兼战友、爱国志士德夫逊骑马飞奔传递警报,告诉当地百姓“英国人来了”,他经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布鲁克林。我自己猜想德夫逊骑马报警的故事不那么为人所知是因为朗费罗的缘故,因为,他多年后坐下创作他那首著名的叙事诗时,选择了里维尔作为他笔下使之永垂不朽的骑兵形象。几年前,我在一个社交场合碰到主动来与我攀谈的罗伯特·克拉夫特——颇有进取之心的“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老板,该队是21世纪赢得三次“超级杯”的第一支球队。我对他所知甚少,不知道他也来自布鲁克林区,所以当我得知他也在这个区长大、也是爱德华·德夫逊小学的学生时感到很吃惊,尽管他的年纪比我和肯尼迪要小得多。之后他问我近来是否回过母校,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值得拜访一下——学校把三位杰出校友的照片挂在了学校入口处,分别是克拉夫特、肯尼迪还有我。“我的照片挂在最上面。”他有些乐滋滋地声明,“因为我们三个中,我的学分是最高的。然后是你——你的学分是排在第二。你下面是肯尼迪。”我谢谢他与我分享来自故乡的消息,接着我说,这大概是肯尼迪一生中唯一一次排名老三,而且是最后一名。尽管我和肯尼迪年纪相仿,住同一个社区、上同一所小学,但我们俩的人生轨迹在布鲁克林区几乎从未相交过。我相信,他家如果没搬走,我可能有机会对他有更多了解。约瑟夫在投行和其他事业上发了大财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更令人兴奋的领域。1927年,当杰克·肯尼迪10岁、我9岁时,肯尼迪家族搬到了河谷地区,再后来住进了纽约城的高档社区。杰克·肯尼迪在那里走向辉煌的成就: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为英雄,1946年成功竞选上国会议员席位,6年之后赢得参议员席位,到1957年,他已是一颗迅速升起的政治明星了,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名单上。这也把我带回到我在该年12月对德鲁·皮尔森做的专访中。我把肯尼迪称之为他所在党派的“魅力男孩”,并谈到了参议员和他那位颇具争议性的父亲。华莱士:在10月27日的专栏文章中,你提到了肯尼迪参议员的父亲——我在这里引用你的原文——“信奉麦卡锡主义的百万富翁老爸,性格暴躁的老约瑟夫·P·肯尼迪把大笔钱花在宣传机器上为杰克造势。在美国的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总统竞选人像他那样在公关宣传上这么不惜血本。”你认为,除了约瑟夫想看到杰克当上美利坚的总统这个事实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皮尔森:在我的理解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无论为了谋取何种职位都不该像那样大肆造势宣传。杰克·肯尼迪的确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形象也很好,但他并没有像宣传中吹得那么好,而且,据我所知,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靠捉笔带刀拿到普利策奖的人,这也说明了这些公关宣传有多么夸大其词。华莱士:那本书是谁替他写的呢?皮尔森:我现在一下子想不起这个名字。华莱士:德鲁,你肯定吗?皮尔森:我肯定。华莱士:你肯定《当仁不让》是有人替肯尼迪参议员代写的?皮尔森:我肯定。华莱士:作者真是另有其人?皮尔森:是的。华莱士:而他——肯尼迪却凭这个获得了普利策奖。皮尔森:的确如此。华莱士:他自己从没有公开承认过这个事实?皮尔森:是的。第二天,肯尼迪的办公室打来电话,向我们索要访谈记录。大约一天后,我的老板——ABC电视台总裁奥利弗·特雷兹在总裁办公室开了一个会,我没有被邀请参加,出席的有鲍勃·肯尼迪和华盛顿名律师克拉克·克利福德——他的尊贵客户名单上有一长串社会名流的名字,也包括肯尼迪家族。他们来见特雷兹的目的,是要求皮尔森和/或我就《当仁不让》著作权的言论在广播中作出公开道歉。在这期问,我极力劝说皮尔森说出替肯尼迪捉笔带刀人的名字。他和线人协商之后,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是一个名叫特德·索伦森的年轻人写的,他是参议员身边的工作人员。几年后,索伦森成为肯尼迪的高级顾问和首席演讲撰稿人,但在1957年时,他还只是个无名小辈,公众对他一无所知。肯尼迪在《当仁不让》一书的前言中提到他的名字,说他为书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价值无可估量的帮助”,那是肯尼迪承认别人功劳的极限了。皮尔森拒绝就此事道歉,我也一样,但广播公司的管理层却不愿支持我们。在诽谤诉讼的威胁下,特雷兹选择自己出面道歉,更为彻底的妥协是,他竟然同意由克利福德来决定道歉的内容。于是,在我们下次节目播出之前,ABc电视台的总裁出现在镜头前,他照本宣读由肯尼迪的律师撰写的道歉声明。此外,特雷兹还说:“对我们犯下的错误和由此给一位著名公务员、书的作者的名誉所带来的严重伤害,我们深表歉意。”看到我的老板对肯尼迪家族妥协到这个地步,我被激怒了。我知道,ABC的道歉声明对皮尔森而言是一种侮辱。尽管他一直以“放炮”出名,却是个老练的记者,对诉讼并不陌生。多年来,他遭遇过不少诽谤诉讼官司,但始终没有伤害到他的职业生涯。来自肯尼迪家族的所谓威胁,我相信不过是一种讹诈手段。 这起公案还有一段附笔。1991年春,我为《60分钟》采访克拉克·克利福德。他那时已经是84岁的老人了,曾经漫长而辉煌的事业已步人黄昏阶段。在他的鼎盛时期,克利福德曾是最有影响力的总统顾问之一,直通华盛顿的权力中心。我在那年春天采访他时,他刚刚写完自传《总统的辩护律师》。主要的采访内容集中在他和与他相交甚密的三位最具活力的民主党总统之间的关系上,哈里·杜鲁门、约翰·F·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但是,《60分钟》的观众没在节目中看到的,是我们就1957年德鲁·皮尔森事件的谈话。时隔34年后,克利福德向我透露肯尼迪家族当时有多么恼怒。我的电话响了,是肯尼迪参议员打来的。他说:“我必须立刻见你。”然后,他来我的办公室说:“我写了一本书,你知道,书名是《当仁不让》。德鲁·皮尔森说那不是我写的,这让我很不高兴。”这时,电话又响了,是他的父亲打给肯尼迪参议员的。参议员拿着话筒听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爸爸,我让克拉克来接电话。”我接过话筒,老肯尼迪说:“我是肯尼迪大使。”我说:“您好,大使先生。”然后他说:“向那群混账索赔5500万美元!”回忆这一切时,克拉克会心大笑。接着,他向这位前大使先生保证:“我们会处理好这件事”,但是,前大使先生还在不停地重复着——“向那群混账索赔5500万美元!”
后记
20世纪50年代,电视还处于黑白图像时代,人们只把它当做一种下班后闲聊之余再了解点新闻动向的时髦消遣方式。但是,我的同事特德·耶茨却冒出了一个新点子——在电视上作访谈,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时,我在纽约电视台第五频道主持11点档的新闻节目,特德是该节目的制片人。纽约电视台另外还有两位王牌节目主持人,厄尼·科瓦奇和索皮·塞尔。电视台的经理认为这是个值得一试的主意(回想起来,那时的人们似乎认为每个新想法都值得尝试一番)。1956年10月,我们结合新闻报道形式研制出一个新的电视试验品,冠之以《深夜追击》。栏目名出自耶茨的创意,创新的灵感也同样源自于他。特德是个瘦高个儿的男人,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全身上下散发着西部牛仔大胆无惧的气息。他还真是个西部牛仔。特德出生于怀俄明州,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夏延族印第安人聚集区度过,那里靠近拥有大片旷野和牛群的所谓美国西部。后来,特德一家搬到美国东部,他在纽约长大成人,再后来干上电视新闻报道这一行,而不是骑着马在群山峻岭中四处为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各国首脑,到艺术名流,再到流氓恶棍,无论是声明显赫之辈,还是臭名昭著之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密友。 ——迈克·华莱士
编辑推荐
《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