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卡尔•伯恩斯坦 页数:350
Tag标签:无
前言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的言行不仅仅会影响到比尔和我的未来,也会影响到整个美周的未来。我的婚姻正摇摇欲坠,我不知道它的天平将要或应该向哪一边倾斜。——希拉里·克林顿《亲历历史》1999年2月12日中午,希拉里身着款式保守的裤子、简洁的上衣,脚穿平跟鞋,面带微笑,大踏步地走进了白宫会客厅。她接下来的举动将会改变她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将改变美国的历史。自从1970年她遇见克林顿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对他不离不弃,陪伴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其中包括那件让全世界一片哗然的。莱温斯基事件。从她和全美国人民听说这个名字的那天算起,一年多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她的生活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盛顿也是如此。现在,希拉里就要摆脱这一切了,不过,她不是要摆脱婚姻,不是要摆脱华盛顿,也不是要摆脱民众意志对她的约束。希拉里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她就要做出最后的决定,决定自己是否要在从未生活过的纽约州参加美国国会参议院议员的竞选,从而使自己从第一夫人成为一名真正的公职人员。楼下的总统办公室里,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身穿宽大的法官袍服,这身法官袍服是他自己设计的。衣袖绣着金边,只有在审理总统弹劾案时他才会穿上这身衣服,这无疑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在每位参议员面前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红色的皮制文件夹,里面有对总统作伪证、妨碍司法公正的正式书面指控,当然还有等待他们填写的选票。这次表决的结果完全在人们预料之中——必须有2/3的人投赞成票才能宣布总统有罪,而只有共和党人才会投赞成票。第一条罪名45票赞成,第二条罪名50票赞成。继1868年美国第17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之后,克林顿是第一个受到美国众议院弹劾的总统,而他即将被宣告无罪。
内容概要
在美国,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已经成为人们绕不开的话题。 她敢爱敢恨,面对丈夫的背叛,她著书放言,“我恨不得拧断比尔的脖子。”在美国政坛上,她能够呼风唤雨,振臂一呼,“我要竞选总统!”而在选情尚未明朗之时,她却能激流勇退,甘当绿叶,全力支持奥巴马!而后她成了美国又一位耀眼的女国务卿,完成了从前第一夫人到国务卿的巨大转变…… 人们惊呼:奥巴马-希拉里时代来临了! 有人说,她是一位会让美国更美丽的女人;也有人说,她是一位对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女人;还有人说,她始终摆脱不了她丈夫的影响…… 也许时空将会证明希拉里的真正本色。而我们在这本书,将为你诠释一个真实的希拉里。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调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花费6年时间,全面、客观、公正地记录了美国政坛上最耀眼、最具争议性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真实人生。 本书时空跨度极大,从希拉里童年和学生时代写起,到她与克林顿被人称作“天作之合”的婚姻,再到克林顿当选总统;从媒体曝光率较高的“赖斯案”、“白水案”、“莱温斯基绯闻”到希拉里的总统竞选之路…… 历史正在重新书写。希拉里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人物,一位集各种矛盾于一体的政治家,一位风光无限的国务卿。美国也将可能在她的带领下,沿着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希拉里式”道路前行。 有人说,希拉里天生是为政治而生;也有人说,希拉里和克林顿在美国人面前玩起了权力的跷跷板游戏。不管如何,人们对于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转型过程中怀有的种种心态备加关注了。也许,在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比尔•克林顿之后,这是希拉里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持续的满足、欣慰和成就感。现在,无论从婚姻,政治生涯还是个人价值观上,希拉里已然成为一个掌权的女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作者简介
卡尔·伯恩斯坦,《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台华盛顿站资深记者及主管,《名利场》特约记者,曾为《时代周刊》、《今日美国》、《滚石》及《新共和》杂志撰写文章。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严苛的童年 在战后充满希望、欣欣向荣的环境中,罗德姆一家却像几只不合群的鸭子,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都是因为休•罗德姆古怪的性格。 第二章 独立生活 这个来自中西部的乡下女孩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受到相对周全的庇护,突然间,她来到了一群令她感到自惭形秽的优越年轻女孩中间。 第三章 耶鲁的爱情与战争 为了更好地追求他们超乎寻常的远大抱负,两个性格如此迥异的人居然能够紧密配合并且相互扶持。可能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连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找到一个如此理想的伴侣。 第四章 以阿肯色为家 在刚刚遇到比尔•克林顿的时候,希拉里就热忱地相信一个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在,她有些犹豫和迟疑了。 第五章 胜 利 早在克林顿之前,希拉里就相信他能够赢得1992年大选,甚至在老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接近90%的时候,她仍然坚信不疑。 第六章 过渡期的女人 大选结束几天后,迪克•莫里斯和希拉里就已经开始在电话上讨论她应该在新政府中担任什么职位了。 第七章 宣誓就职 在新政府的艰难诞生过程中,新政府以及克林顿夫妇的矛盾简直数不胜数。 第八章 白宫的新主人 再怎么形容克林顿上任后的前100天的混乱都不过分,许多错误在竞选胜利到宣誓就职之间的过渡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第九章 “时刻准备着” 这些高层官员看到了战斗状态中的希拉里,轻松、机智而且冷静。她审时度势,发出前进指令,并且时刻准备战斗。 第十章 下坡路 克林顿夫妇没有想到,见识过里根夫妇的好莱坞皇家风范和老布什夫妇的贵族气息的白宫,会不欢迎自己的阿肯色风格。 第十一章 处处碰壁 克林顿夫妇来到华盛顿是要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的,其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重塑社会价值 希拉里把1992年总统竞选的胜利看做是全美人民灵魂的一次净化,这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是精神的胜利。 第十三章 艰难时期 在希拉里看来,华盛顿本身的文化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切使得她对于克林顿的助手、国会民主党人和共和党反对派更加火冒三丈。 第十四章 既非骗子,亦非恶棍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希拉里在律师、朋友和一些实力派私人侦探的帮助下,一直在全力避免克林顿的性丑闻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 第十五章 事实还是妄断 独立检察官上任之后,克林顿政府俨然有了两个白宫机构。两者搅在一起,使白宫的正常行政难以为继。 第十六章 低调妥协 尽管希拉里搬出了西翼,不再公开参与决策,但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几乎天天咨询和指点她的律师团,从法律上掌控着局势。 第十七章 漫长的季节 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希拉里已经开始计划采取措施,保卫他们的执政地位。她知道,她将可能又一次成为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 第十八章 掌权的女人 希拉里竞选总统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由一个女人掌权,前总统丈夫幕后运筹的新的克氏政府将会如何统治这个国家。 致谢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严苛的童年希拉里·罗德姆小时候住在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的威斯纳街235号。这是一所位于郊区的房子,前门廊搭起了遮阳篷,正对着一片坡度平缓的草坪。但是,她的童年生活并不像她的居住环境那样具有宁静质朴的田园风味。在战后充满希望、欣欣向荣的环境中,罗德姆一家却像是几只不合群的鸭子,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也不跟邻居们交往,这都是因为希拉里的父亲休·罗德姆古怪的性格。休是个脾气暴躁、郁郁不得志的男人。他总是毫不留情地对孩子们冷嘲热讽、蓄意贬低他们,还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孩子们不得不默默忍受父亲经常让他们感到难堪的场面,而面对父亲对母亲的侮辱和谩骂,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尽管休·罗德姆苛刻、易怒还满口污言秽语,但他和妻子多萝西·豪厄尔仍然成功地培养了孩子们浓厚的家庭观念,创造出一家人团结互爱的传统。这一点对希拉里具有重大的意义。1975年,希拉里和比尔在阿卡普尔科度蜜月时,她的父母及两个兄弟——休吉和托尼,就跟新娘和新郎住在同一家宾馆里。去过罗德姆家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多萝西和休之间刻意的病态和压抑的紧张气氛。不过,他们夫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默契,两人都是专制的家长,想要在20世纪中叶向孩子们灌输老派价值观念和真理体系推崇的精神遗产。他们坚信,只要有纪律、勤奋,有适当的鼓励,再加上充分的家庭、学校和宗教教育,孩子就能够实现任何梦想。他们唯一的女儿希拉里出生于1947年10月26日,他们的教育理念在她身上取得了非比寻常的效果。她拥有两个弟弟都不具备的坚定信念和目标感,正是凭借着这些素质,她冲出了帕克里奇,闯入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家里,休具有绝对权威,他的父权统治让大家都感到不快乐,不过,他唯一开明的地方就是他坚信,不能因为希拉里是个女孩子就限制她把握机遇和掌握技艺的权利。休·罗德姆的父母是威尔士移民,休性格阴郁、秉性吝啬,处处与人唱反调,总是夸夸其谈地炫耀自己的成就。开崭新的林肯或凯迪拉克的排场对他很重要,而他往窗户外吐烟草渣时也是从来都不会犹豫的。他嗜嚼烟草块,总是毫不犹豫地投票支持共和党,他还有个可恶的毛病——不肯夸奖孩子们。“他比玉米棒子芯还粗野,脾气也坏得不能再坏。”一个熟人曾这么说他。抚养和夸奖孩子基本上都是他妻子的事,而他则总是耻笑妻子的智商和能力并以贬低温柔的她为乐。吃饭时,他妻子有时会气得说要离开饭桌,他则会说:“出去的时候可得小心别让门把手碰着你的屁股!”她其实从未真的离开,一些朋友和亲戚都感到很纳闷,她丈夫对她的虐待根本就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她怎么还那么死心塌地地继续跟他过下去呢?“多萝西永远都不会说'够了',我已经了解这一点了。”希拉里孩提时代最要好的朋友贝齐·埃布林说。她就曾经多次在罗德姆家的餐桌上目睹过不愉快的场面。有时候,休那通关于门把手的说辞也会打破僵局,大家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在希拉里十几岁的时候,她父亲的怪异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在他身上看不到哪怕一点点热情或者假装的轻松,他横行霸道、恃强凌弱,情绪极端恶劣,总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事实上,似乎抑郁症一直困扰着罗德姆家的男人。休的弟弟拉塞尔原本是个内科医生,是老休·罗德姆所养育的三个孩子中“最有出息的”的一个。1948年,拉塞尔患上了抑郁症,父母让休回到斯克兰顿的老家帮忙。在休回到家的几个小时后,拉塞尔就试图在阁楼里上吊自杀,休不得不砍断绳子把他救下来。后来,拉塞尔搬到了芝加哥市中心一套破败的、没有电梯的公寓,靠在酒吧做招待谋生,开始酗酒,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抑郁之中。1962年,一根点着的香烟引起火灾,而他不幸葬身火海。希拉里在一本书中写道:她能够深切体会到这场悲剧给她父亲带来的巨大痛苦。休的大哥威拉德是兄弟三个当中最外向、最爱取乐的一个。他从未离开过家,也没有结过婚,在斯克兰顿公共事业部工作。母亲去世后,威拉德就下定决心要给父亲养老送终,在以后的13年里,他都全身心地履行这项责任。1965年,86岁的父亲去世了,威拉德从此陷入了绝望之中。在父亲过世5周之后,威拉德也死了。验尸报告上说他是死于冠状动脉血栓,可希拉里的弟弟托尼却说:“他是因为孤独而死的。爷爷去世之后,威拉德伯伯就迷失了自我。”在父母兄弟相继去世之后,休·罗德姆变得心灰意冷,停掉了自己的生意,过起了退休的生活,还不到55岁的他变得越来越孤僻。后来,希拉里的两个弟弟在成年之后都被精神抑郁症所困扰,虽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希拉里的母亲具有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她的童年境遇十分恐怖,曾经被抛弃和虐待,而她则令人吃惊地走出了逆境。她的女儿也是如此。据一位亲戚说,多萝西坚持跟休-罗德姆约会了5年才决定嫁给他。在这期间,多萝西是休的秘书,而她怀疑休一直和另一个女人保持着暖昧关系。结婚后又过了5年,他们拥有了第一个孩子。(切尔西·克林顿也是在她父母婚后的第5年才出生的。)休对什么事情都不好奇也漠不关心,多萝西却思维活跃、思想开通。她乐于思索,他擅长发火。多萝西在六十多岁时终于圆了自己一辈子的梦想,进入了大学,专修心理学。那是1987年他们夫妇搬到小石城跟女儿和外孙女共同生活之后的事了。和女儿一样,多萝西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尽管不和谐的家庭生活过得有些艰难,她总是为自己充沛的精力找到出口,心满意足地生活。罗德姆家的生活就像新兵训练,负责训练的长官目空一切又难以被取悦。二战期间,在海军陆战队的吉思·滕尼体能训练营中,休曾经作为海军军士长训练士兵。该训练营将冠军拳王滕尼的训练和防护手法同传统的教官训练技巧接合起来,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休因为膝盖受伤没有被派往海外服役,而是被派到了五大湖区海军站。他在自己家里复制了兵营式的管理,坐在客厅里的长沙发椅上厉声发号施令(除了吃晚饭,他很少站起来),诋毁和贬低孩子的进步,这让孩子们备感挫折,而他则将其称之为“挫折教育”。他要求在家中享有绝对权威,稍有抵抗,他就会暴跳如雷。如果希拉里或她的弟弟们不小心忘记拧上牙膏管的盖子,他会毫不客气地把牙膏盖子从浴室的窗口扔出去,然后命令孩子到前院的冬青树丛中把它捡回来,即使是外面下着大雪也绝不手软。不管冬天的芝加哥夜晚气温有多低,他都坚持晚上睡觉时要把暖气关掉,第二天早上才能打开。吃饭时,他会粗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容许别人发表异议,也绝少承认自己可能错了。不过,要是话题很实际而希拉里又感觉自己对了的话,她就会回敬她父亲几句。假如多萝西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一些与丈夫观点相左的论据,她丈夫就取笑她说:“你懂什么?”“你这些愚蠢的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女人!”“我父亲总喜欢与别人过不去,他就是那个样子。”休吉·罗德姆说。数十年后,希拉里和她的弟弟们对此的说法是,父亲的做法不过是一项伟大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目的是保证孩子们能够成为“竞争意识强、斗志旺盛的战士”,赋予他们力量,培养他们注重实效的竞争精神。这不是为了侮辱他们,而是为了激发生活方式中的“现实性”因素。不过,我们完全看不出希拉里和弟弟们当年也能够以如此感恩的态度来解释父亲的这些所谓的鼓励。希拉里说,通常父亲对她做出的成绩不冷不热,总会说她可以做得更好。当希拉里拿着除了一个B,其余各科成绩都是A的成绩单回家时,她父亲会说,试题出得太简单了,还会问她为什么没有拿到全A。希拉里非常努力地想从父亲那里得到明确的嘉许,但是却很难让父亲表达出自豪之情或者慈爱之心。休发火的时候非常恐怖,有时候这个家看上去就像是马上要爆炸了。贝齐·埃布林和其他为数不多的几个希拉里常带回家的女性朋友看得出,对希拉里的母亲来说,跟休·罗德姆生活就是要忍受无尽的痛苦和压抑。休发脾气的时候,希拉里害怕地瑟缩在角落里,而父亲的吝啬也常让她忍无可忍。有时他那慷慨激昂的冗长演说会从吃饭时间一直延续到夫妻俩进卧室休息的时候。每当这时,希拉里就会用双手捂住耳朵。但也正是这种经历帮助她提前做好了准备,迎接她和比尔·克林顿婚姻联盟过程中的种种斗智斗勇的较量,也对她日后适应政界的各种斗争有很大的帮助。贝齐·埃布林说:“我的父母总是欣赏我所做的一切,而希拉里得到的是另一种爱,必须努力争取才能得到。”希拉里后来说,孩提时代,父母之间常常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对她有很大的影响,而两个人的政治理念在她身上都有所体现。她说母亲其实是支持民主党的,不过,多萝西从来没有对丈夫或帕克里奇的任何一个人说起过这件事。休·罗德姆自认是个死硬的塔夫脱·戈德华特派保守的共和党分子,他蔑视工会,反对大部分的政府援助项目,强烈谴责高税收。1947年,他曾尝试步入政坛,作为亲民主党的无党派人士参加了芝加哥市议员的竞选。那时他极力迎合由年轻的理查德·戴利领导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民主党机器,甚至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他还充分利用了自己在商业区停车场投资这件事,然而民主党正规军的候选人在竞选中把他打了个落花流水。他的一些亲戚认为,正是因为这次经历,他后来一直尖刻地表达着对民主党的鄙视。他会要求孩子们收看四年一度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电视转播,而每当转播民主党会议时,他就会命令他们把电视机关上。尽管休拿到了大学文凭,可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休感到前途渺茫,心灰意冷。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和移民来美国的父亲一样进入了花边编织和装饰行业。不过,他也有一样了不起的本领,那就是跟希拉里后来要嫁的那个人一样——巧舌如簧。“父亲是世界上最棒的销售员。”托尼·罗德姆说,“没有他谈不成的生意,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终结者。”休很有生意头脑,企业也办得挺成功。他生产遮光帘和蕾丝窗帘,客户主要是宾馆、办公场所、电影院以及航空公司。他会亲自印染、裁剪和缝纫布料,只雇了一名黑人男子。他投资有方,攒了很多钱,痴迷于各种生财之道,总想着如何让钱“生”钱,以及如何保住这些钱。希拉里3岁的时候,休在帕克里奇买了一幢房子,搬出了他和妻子自婚后一直居住的那套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居室。这所房子花了他35000美元,现款现付——他从来都不借钱消费。儿子们放学回家后,休就开始对他们下达各项指令——家务、学习、早点熄灯睡觉,这一切是他自己小时候在斯克兰顿的“必修课”。他没有雇人定期来修缮房屋,必要的时候,他会命令托尼和休吉干些修修补补的活。这样做的后果是,因为年久失修,房子的状况不断恶化。一位女房产经纪人帮他们出售这套房子时说,其破烂程度不亚于一片“废墟”。
后记
随着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一步步接近总统大选,人们开始对她对于政治转型所怀有的心态倍加关注了。也许,在做出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比尔·克林顿的决定之后,这是希拉里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持续的满足、欣慰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是她成年以后从来没有过的。其中的不同之处似乎在于,她现在确实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掌权的女人了——无论是在婚姻上、工作上还是在个人价值实现上,她都已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希拉里最亲密的朋友们注意到:“她现在已经能够代表自己讲话了。”德博拉·塞尔与希拉里已经相识了几十年,她说:“她不再为克林顿或她所代表的组织而感到困惑。曾几何时,她必须考虑自己第一夫人、州长夫人甚至是儿童保育基金负责人的身份。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由了……这就是希拉里目前真实的生活状态。”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希拉里已不再生活在克林顿的阴影之下,不再效命于他的政治需求和目的,不再一味迎合他巨大的政治胃口,不再屈尊将自己的政治生命奉献给他并忍受他的“摆布”。现在,希拉里已经声名远扬。这并不是由于克林顿或白宫的错误使她蒙羞,而是由于她走出了困境,由于她在参议院的仕途一帆风顺,以及她令人赞叹不已的掌握政治游戏规则的能力。她与克林顿的婚姻对她来说仍是一个支柱,只是他们婚姻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了转变。多丽斯-卡恩斯·古德温在10年前便预测,他们夫妇将上演一场跷跷板游戏。随着总统大选日益临近,政治专栏作家戴维-布罗德说:“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她的婚姻是她生命的核心,她与克林顿是难解难分的。没有了克林顿,她寸步难行,同样,没有了她,克林顿也成不了总统。如果她成为总统,克林顿将在她的任期内扮演核心角色,正如她在他的任期内一样。这是这个国家必须要考虑到的。”正如希拉里的一名竞选助理所说的:“傻瓜,别忘了他们是夫妇俩。”
媒体关注与评论
《希拉里传》是一部极其出色的人物传遍:记叙全面而深入、观点平各、视角独到……伯恩斯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三维式的人物素描——她既有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力量(坚忍、不屈不挠、虔诚的宗教信仰),也是虚弱的一面(善于遮掩、自以为是、妒忌别人)。在本书中,伯恩斯坦通过调查事实真相,把关于希拉里事实的细节告诉了我们。 ——《洛杉矶时报》 一部令人赞叹不已,真实而传神地记叙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传记。 ——《华尔街日报》
编辑推荐
《希拉里传:掌权美国的女人》从苦苦挣扎的“第一夫人”到实权在握的国务卿,她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她会掌控美国、影响世界?她集各种矛盾和争议于一身,几乎统御了整个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水门事件”报道记者全面讲述希拉里传奇人生。她是一位传奇女人,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在她的狂热追随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强人。而在她的政敌眼中,她则是一个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和惯施政治伎俩的女人。但是无论是她的政敌还是狂热追随者都不得不折服于她的公众影响力。她就是美国现任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