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国

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经济观察报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前言

  1977年至2007年,是一段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积极参与的历史,一个我们曾经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我们曾经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曾经备受挫折,心灰意冷。但是最终,我们没有迷失方向,我们勇敢地迈进了一个新的世纪。  这30年的中国历史,使众多预言家的盲目与肤浅暴露无遗。中国的复苏与开放如此充满戏剧意味,它在经济上的成就如此充满魅力,它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历代无双。但是,当我们试图对这个伟大的巅峰时代进行总结之际,却发现它面对的并非总是一片讴歌与赞美,而是不时在一些人群中呈现出令人沮丧的抑郁氛围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书。  这是一本亲历者讲述历史的书。  这是一本唤醒记忆并且重新认识所走道路的书。  本书通过对30个人或口述历史,或还原现场,或记录结果等等的方式,来回溯中国改革开放的种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推动力。

作者简介

经济观察报,创刊于2001年4月16日,因其内容高质、大胆、丰富、充满生机和设计精美,创刊不久便被列为中国三大经济类新闻出版物之一。它以中国社会拥有财富、拥有权力、拥有思想、拥有未来的实力阶层为读者对象,追求成为全球商业分析、资讯领域第一的华文媒体集团。目前是中国单期容量最大的报纸。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篇 一个国家的重新开始 1977:改变命运的开端 1978:我的一九七八 1979:可口可乐,开放的标签 1980:未完成的追问 1981: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1982:“大包干总进军” 1983:破裂的金字塔 1984:袁庚与蛇口 1985:来自南方的“代理市长”第二篇 暗潮涌动的转轨时分 1986:那一场诗的急风暴雨 1987:“快餐时代”的滥觞 1988:强国梦 1989:中国美术馆枪击事件里的爱情 1990:上交所开锣 1991:思想交锋的难忘之年 1992:惊心动魄的“证券大集” 1993:庄主禹作敏 1994:我知道的中国足球 1995:“刁民”的发端第三篇 从未断裂的改革道路 1996:互联网的张朝阳年份 1997:巨人的终点与史玉柱的起点 1998:《交锋》巨浪 1999:广信破产 2000: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千禧年 2001:银广夏惊梦 2002:蓝田神话破灭 2003:孙志刚案开启的公民权利道路 2004:桂希恩 2005:“超女”易慧的出路 2006:一次未完成的并购 2007:马云,跃上巅峰的鲇鱼后记

章节摘录

  1977:改变命运的开端  徐友渔/文  1977年是改变命运的开端,对国家如此,对个人也是如此。  严格说来,关键的变化发生在1976年的9月,随着元首和巨人的去世,历史应该翻到新的一页。但社会和思想的惰性是巨大的,阴影还长时间笼罩着大地,“按既定方针办”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口号还是照旧。像我这样远离政治中心、对上层斗争一无所知的人只能感到灰心失望,看不出人事变动与方针政策的变动有关系。当我感觉到变化正在酝酿、发生时,已经过了1977年的上半年。  恢复高考是弃旧图新的标志  不论

编辑推荐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中的1977-2007——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年代。  30年,30段巨细混杂的记忆,试图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变革力量,学习并继承改革的智慧和勇气。  30年前中国到处都是废墟,人民愚昧而贫穷。那个时候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  ——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月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从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放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三十年的记忆,是从1978年一个伟大的目标开始的。30年来,我们唱着“东方红”走进了“新时代”,而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三十年,所有的人与事都在里面装着,装不下的或者被人扔掉,或者自己走开。在奔跑的年代,怀念是件很艰难的事。时代变得越快,忘记和消失的就越多。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和没能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物,就是三十年来交给每个公民的一份答卷。逝者如斯夫。高歌猛进,推陈出新,是这个时代带给所有人的梦想。我相信未来的中国发展会更快、更高、更强。
  •   一个国家的三十年,一个不同寻常的三十年,经历了思想的交锋,经历了紧急模式的转变,在三十年的风雨中我们国家一直坚决前行,改革开放不平常的三十年,人的记忆可能会淡忘印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记永远会不会淡忘,风雨飘摇到坚决行走再到傲立世界,三十年让我们了解了世界,同时让我们为中国的成绩感到骄傲!!!
  •   因为一直是理科生,对政治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是所谓的80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之后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不很清楚;路过天津的大邱庄听着父辈们侃侃而谈,我却一头雾水;我说着超女超男,父母却一无所知。现在看到了这本书,并不是以很官方的版式,讲述了从上一辈人侃侃而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我们津津乐道的超女,以事件和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中国30年来的一路艰辛和路程,其中讲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思想的三次交锋”、“改革开放的路程”一切等等,对于逐渐长大的80后,我想是我们了解祖国成长的历程的时候了,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战胜了雪灾、挺过了5、12,把爱传递给了汶川,又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我们的祖国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那么,也让我们知道祖国是怎么从文革后成长起来的吧。强烈建议这本书。
  •   很好的书,通过很多的真人真事来叙述当年发生的那些事情,引人深思。不但有刚刚改革开放时候的故事,也有谈论超女的事情,很吸引人。
  •   我是经济观察报的忠实读者,是看了经济观察报才买这本书的。只有经济观察报才有这样的实力来写这本书。很喜欢。
  •   第一次在当当购物。而且是帮同事买的。实物和描述的一致使我们要买的书。还没看对书籍内容还不好评价,请理解
  •   经典书,第二次购买送给朋友了
  •   给朋友买的,很好的书
  •   这本书不怎么样,意思不大。
  •   在回济南的火车上看这本书,三个小时的路程,将这三十年又回顾了一遍,只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把记忆放在哪一年。这本叫做《开放中国》的书写的是过去的三十年,与一份叫做《经济观察报》的报纸有关。有段时间一直看《经济观察报》。从大学一直到现在,这份报纸竟然让我度过了五六年的阅读时光。这不由的让我现在感到奇怪,一个学中文的人,竟然能对一张经济类的报纸感兴趣。这些年来,能一直阅读的报纸并不多,两张而已。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人说这张橙色的报纸本身具有一种启蒙的精神。想想也是,能让一些二线城市媒体副主编去做一个普通记者的报纸的确不多,能让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许知远做主笔的报纸也不多。现在看来,这张报纸在几年就做到了。现在,各种关于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在大张旗鼓的开始进行之中,各种书籍也层出不穷。所以,我很佩服那些从去年或者更早就开始进行写作的人,就比如吴晓波。他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两册将这三十年以经济这根线把所有的事件都串联在了一起,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到了整个社会的变迁。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关于这三十年来的著作还几乎为零。也因为这一点,这本书一时间大卖。也很是奇怪,这本叫做《开放中国》的书竟然也是由吴晓波的蓝狮子财经创意中心出版的,在这一点上再次印证了吴晓波的眼光。我想,他看重的不仅仅是这三十年,而是这张报纸和这些作者们的影响力。大约是从去年开始,并没有有关部门的要求,这张报纸就开始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写作。只是与普通人的写作所不同的是,这些作者们选取某一年,然后用一两个版面的篇幅对这年的某些事件进行详尽的介绍。更为可贵的是,这些作者们不是后来所谓的时政或者经济类作家们,而是当事人。单从这一点上,这本书就足以作为一种史料或者回忆录来进行保留了。我相信,这过去的三十年将在今后的很多年里将一直被人们提及,而这些当事人的回忆至少在写论文的时候用的着。其实,这样的一本书更多的是一种选编的意识。该书编著者、《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孟雷如此表述:我们并不打算采用通常表述的1978年,那是国家改革的开始:这本书的初衷,是记录一个开放的中国,往前追溯的话,我认为1976年其实并不是“开始”,我宁愿把它看成是一个结束的年份,一个时代消散的终点,一个历史进程走到尽头,一些人消失,一种僵化的体制被人民抛弃;在“开放”这个意义上,1977年的高考,是整个社会的“流通渠道”,从这个事件开始,本来被固化、被安排的各个阶层出现了流动,人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改变自己既定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群知识分子的机会,这个流通渠道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是和全部的个体息息相关。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很时下许多用资料攒出来的书大不相同。每年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每年都会有很多记忆消失。能留下的,只不过是历史的记录者进行的写作而已。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如果置身其中并没有发觉他有多大的意义,更不会去为了这种意义而让这些事情发生。所以,最好的记忆是个人的,而不是作家。只是,我不知道该将自己的记忆放在哪一年。
  •   挺不错的勾起了我很多对往事的回忆我从小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我成长的30年也是改革开放30年有助于我们更了解中国
  •   总的来讲,很不错了。纪录了30年改革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基本上是以叙述和纪录事情的经过为主,分析的内容不多,也没有太深入的评论,但是对于了解30年的社会变化还是大有好处。
  •   以一种新闻的形式,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三十年,有心意。但本人觉得缺乏深度,而且范围不是很广,很难概括三十年来的情况!!
  •   对了解改革三十的历史有所帮助。。。
  •   本书记录的人物或事件的确反映了那一年的一面,对这三十年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进行了展现。但是还是有某些年的事件不是那么典型,有一些遗憾。
  •   在办公室一口气读完!读完此书,对过去中国的一步步进展有了连续的大概了解。不错的书!
  •   很好啊,对我来说很有用,到现在才回到现实当中来,以前一直活在脑海里。看了这本书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   春节期间一口气读完,总体来说很不错,但感觉有些事件选取的不是那么典型
  •   而且切意回避了某些东西!当然现实就是这样!
  •   每个年度的代表事件都比较有代表性,写得也生动可感,不错.
  •   比预先想象的要差,只能说一般吧
  •   有的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   好大的名字,可惜了,内容实在是对不起书名。三十年,翻天覆地,惊涛骇浪,有好多好多可选择的内容,那些让人荡气回肠的事情怎么没有?
  •   买了以后就伤心了,下回再也不买这种书了,文章写得太**了,白花冤枉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