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作者:许言午 页数:296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看来,一个好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一次爱情;一个好的写作者,一生至少要写下一段描述爱情的文字。 2005年的秋天,我自认为已经是个好人,但还不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于是,我决定写一个爱情故事。翌年夏天,我自得其乐地想:现在,我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好的写作者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心灵自由的人才懂得爱情。而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是自由的。 与我的早期小说一样,这仍然是一个讲述逃避的故事,一个在空气稀薄处挣扎,试图尽情呼吸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其实与爱情无关。故事中的人物,还没来得及学会谈情说爱,就已尊严丧尽,未老先衰,一败涂地。 因此,我仍然不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仍然渴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写下一段描述爱情的文字,要写得轻快飞扬,甜言蜜语,花好月圆。 二十年前,我相信文学可以让现实变得不太糟糕。 现在,我相信一个好故事,至少可以让夜晚的梦境变得更有意味。 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是游子返乡,面对故人,艰难但温暖。其寻求出版的过程,则如同在一条平庸喧闹的大街上游荡,虚耗时光,徒增厌倦。 自2006年完稿后,这部书稿便开始了它的长夜行,辗转于多家杂志社、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期间遭遇了很多戏剧性的事件与变故。有争议,有好评,有批评,有嘲讽,有本书作者因对修改意见难以认同而任性轻狂的主动撤稿,也有出版合同即将落笔签订时出版方的幡然悔悟,还有更多的冷漠与无视,更多的废纸篓与零回复,林林总总,难以尽述。长达四年多的时间,已为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敷演出了另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世情故事。 直到2010年秋,书稿落到京华鸿越的编辑部,这个故事外的故事才得以终篇。为此,要向出版人季晟康先生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他的才华、真诚及温和简练的为人处世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没有他的大力相助,这部书稿仍在黑暗中漫游。 此外,也要特别感谢《收获》杂志的青年编辑走走女士。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密》经她之手发表前,已漂泊了七年之久。这部小说则因种种原因,一波三折,最终未能发表。对于一位至今还未曾见过面的作者的书稿,她却不愿就此放弃,长时间地为它向其他文学期刊及出版机构推荐,屡遭碰壁,其热情、无私和真挚,令我铭感于心。 还有本书的特约编辑郭建霞女士,为此书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耐心,诚恳,敬业。在此一并致谢! 一本书有自身的命运。 它所能承受的,远比作者更多,更持久。 时光流逝,岁月蹉跎,当年的写作者已渐感疲倦,书中的人物却依然年青、美丽,对爱情满怀热望,永远活在一个如此动人的故事里。 许言午 2011年1月
内容概要
她回报我一个微笑,走进来习惯性地轻跺一下脚,仿佛要抖落鞋上的灰尘,然后一言不发,眼角含笑,继续往楼上走去,像一位温情的女主人。不过在我眼里,此刻的她更像电影或梦境中的人物,一道幻影,一段故事,一个意象,激情洋溢,顾盼生辉,填满了所有的思绪,渗透进我浑身每一处渴望触摸的饥饿角落。
……
长篇言情小说《白如梅》讲述了一个22岁年轻男子与40岁女性之间的爱恋故事。
《白如梅》由许言午编著。
作者简介
许言午,本名许强,70年代人,自由作家,痴迷于讲故事,认为“现实纷扰,短暂易逝。唯有故事,地老天荒”。著有长篇小说《失密》,舞台剧本《你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时刻》以及当代艺术评论文章若干。
书籍目录
第一章·浓雾
第二章·冰冷的舞步
第三章·小畜生
第四章·仲夏日之梦
第五章·母亲
第六章·手影戏
第七章·1968
第八章·重逢
第九章·春天
后记
章节摘录
·1· 今天下午,我接到通知,明天可以走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获得自由了;或者说,新生了。我不知道这两种说法哪种更可靠。一切都静悄悄的,像住旅馆,赶在中午十二点前把账结掉就行了,然后一个人走出大门。很简单。我没想到会这么简单。 我开始收拾东西,虽说没什么可收拾的,但还是想为自己做点事情。牙刷、牙膏、杯子、毛巾,一叠信纸,一支圆珠笔,这些都不要了。两本翻烂的书,以及压在枕头下的几封信,我想带走。其他没什么了。在这里度过了三年零十六天,这些我都不要了。今天不算。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我会带走,和记忆一起,带回家,带人未来,带进坟墓。 已经入秋,室内仍很闷热。将近午夜时,才慢慢变得凉爽起来。透过窗户,能看到夜空中的一轮满月。月色皎洁,倾洒在树叶上。我仰头望着窗外,设想着明天的状况,心情有些复杂。 当你确切知道,很快就要从一口井里爬出去,即便心如止水,对人生悲观失望,仅仅因为能够看上一场电影,逛一次街,买条新款牛仔裤,听一听陌生女孩的笑声,疲惫的身体也会重新激发出想象力,让你充满幻觉,感到高兴。高墙,铁丝网,以及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手工劳动,将生存的渴望磨砺得更为尖锐。但这份渴望我不会带走了。 明天,会有谁站在井口边? 生命并不完整,不过是无数碎片在时间的河流上漂浮。当所有的碎片都沉寂之时,一切便结束了。二十岁时,我不相信这样的说法。现在我相信了。 现在,至少在这个夜晚,我仍然试图去拾捡一些曾经漂浮着的碎片,去回想一些曾经活着的人,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即便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仍不失为一种解脱,一个安慰,一幕鼓足勇气继续演下去的喜剧。 这个夜晚,我试图回想起的,仍然是那一双手。 这双手骨骼宽大,手指修长有力。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皮肤呈现出苍白色。当它浸泡在水中时,会变得明亮起来,在晦暗的房间里闪闪发光。这双手轻搭在我肩上,散发出一股草药的气味——根深蒂固的气味,仿佛已深嵌在皮肤里。这双手紧握住我的手,在温热的水中搓洗着,紧张、温柔,像濒死的人在触摸你。这样的触觉我从未体验过。这样的爱情我从未体验过。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晰无误地回想起这双手。我已不愿去回想她的脸,她的头发,她走路的样子,她的裙子和衣服,她的嘴唇和眼睛,甚至她的身体。但我还会想起这双手。 这双手出现在我三年零十六天的每个夜晚,像南方秋季荒野的雨水,冲刷着记忆。我抵御着它。今天不算。今天,这双手是真实的。它从黑暗中伸出来,朝着井底伸去,触摸着它愿意触摸的,却永远触摸不到的一切。 而这双手,从未真正触摸过我。如同我,从未对她说出过我的悔恨与厌倦,我的恐惧,以及幸福。 ·2· 她长了一双猫眼。两只眼珠很大,又圆又大,暗黄色的,眼白很少。据说,这样的眼睛能在黑暗中来去自如。 初次见到白如梅,我并没有看到她的眼睛。 1995年冬天的那个早晨,雾很重,空气潮湿,整座城市悄无声息,像沉没在水里。我和秦晓欣去跑步。我们是一对勤奋的恋人,喜欢凑在一起干些吃苦耐劳的事,除了不在一起睡觉。秦晓欣刚满二十岁,就已和我私订终身,打好了百年大计。秦晓欣说,我们会白头偕老,活到一百二十岁。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又黑又壮,精光四射,像古希腊的斯巴达战士,不停地跑呀跑,比肯尼亚人还擅跑。她这么说的时候,我就闷闷不乐地想,裙子都不让我撩,哪来的斯巴达战士?天上掉馅饼啊。 这天早晨雾很重。秦晓欣跑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我喜欢这样的节奏。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在跑了,不停地跑,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年代跑到另一个年代。我跟着父亲跑,我跟着母亲跑,现在我跟着秦晓欣跑。世界是个大操场,跑道有限,腿脚众多,勤快的狗才能捡到肉骨头。 我们跑到湖边。雾更浓了。我和秦晓欣相隔五米,看不到她的背影。我听着她的脚步声,用耳朵保持节奏,这对我来说早已驾轻就熟。她的步子突然慢下来。 “刚看到一个人,挺像我妈的。”她大声说。 “这么巧?” “我说也是。我妈从不跑步。刚才那人皮肤可真白,比我妈还白。” 那人就是白如梅。秦晓欣没看错,那人的确是她母亲白如梅。这天早晨雾很重。秦晓欣的母亲白如梅游荡在湖边,像一条鱼。 秦晓欣肤色很黑,黑得像块紫雪糕。她为此耿耿于怀,做梦都想漂白。她抱怨说,她一点都不像她母亲,她像她死去的父亲,她说要不是因为长得黑,就不会这么爱跑步了,简直像个受虐狂。我不明白跑步跟肤色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我时刻不忘向她表白,我就是喜欢她黑,在一个黄皮肤的人口大国里,黑得如此惊心动魄,不同凡响,像是非洲酋长的女儿天天与我厮混,大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我还给她写颂诗拍马屁,赞美她是女人堆里的马丁·路德·金,是一片红心里的黑心肝,是黑珍珠里的黑珍珠……可惜这些努力效果适得其反,害她始终下不了决心,到底要不要为我撩起裙子。 我们绕内湖一圈后又跑回来。由于雾大,比往常多用了三分钟。我们的计划是跑两圈。这次秦晓欣没有放慢脚步。她干什么都用心,不像我容易跑神。她说她这一点也像她父亲。她说她父亲活着时,为抢修家中那台破收音机,一整天没吃饭,还夸她母亲菜烧得好,像大科学家一样废寝忘食呢。秦晓欣爱说话,说起话来又响又脆。但她很少说起她的母亲白如梅。即使在这个雾蒙蒙的早晨,母女俩擦肩而过,母亲白如梅仍然只是她谈论肤色的对照物,一个随手拈来的比喻词。 我们继续跑。秦晓欣在前,我在后。秦晓欣专心致志,我心猿意马。跑过湖边一棵柳树时,我斜眼看见一个模糊的白色人影,被我们一掠而过。我回头一瞥,发现真有一个女人走在柳树下,步态轻盈,身影虚幻。白茫茫的晨雾里,她看起来的确很白,白得像块冷冰冰的绸布。我心跳了一下。我不知道她就是秦晓欣的母亲白如梅。我真不知道。我既没有见过她死去的父亲,也没有见过她活着的母亲。 这天早晨雾很重,我其实什么也没看清。 后来,我把这一瞥当成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因为对白如梅最早的记忆,从此开始。后来,她对我说,一个人不能老是跑呀跑的,总该停下来看一眼的。那天早晨,在我跑动的一瞥中,她犹如一条飘落悬崖的丝巾,轻飘飘的没有质感,没有生命。我没有注意到,白如梅和她女儿不同。白如梅不仅有着雪白的皮肤,还有一双暗黄色的眼睛。 这双眼睛能够穿透浓雾,看着我。 P3-7
后记
在我看来,一个好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一次爱情;一个好的写作者,一生至少要写下一段描述爱情的文字。 2005年的秋天,我自认为已经是个好人,但还不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于是,我决定写一个爱情故事。翌年夏天,我自得其乐地想:现在,我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好的写作者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心灵自由的人才懂得爱情。而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是自由的。 与我的早期小说一样,这仍然是一个讲述逃避的故事,一个在空气稀薄处挣扎,试图尽情呼吸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其实与爱情无关。故事中的人物,还没来得及学会谈情说爱,就已尊严丧尽,未老先衰,一败涂地。 因此,我仍然不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仍然渴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写下一段描述爱情的文字,要写得轻快飞扬,甜言蜜语,花好月圆。 二十年前,我相信文学可以让现实变得不太糟糕。 现在,我相信一个好故事,至少可以让夜晚的梦境变得更有意味。 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是游子返乡,面对故人,艰难但温暖。其寻求出版的过程,则如同在一条平庸喧闹的大街上游荡,虚耗时光,徒增厌倦。 自2006年完稿后,这部书稿便开始了它的长夜行,辗转于多家杂志社、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期间遭遇了很多戏剧性的事件与变故。有争议,有好评,有批评,有嘲讽,有本书作者因对修改意见难以认同而任性轻狂的主动撤稿,也有出版合同即将落笔签订时出版方的幡然悔悟,还有更多的冷漠与无视,更多的废纸篓与零回复,林林总总,难以尽述。长达四年多的时间,已为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敷演出了另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世情故事。 直到2010年秋,书稿落到京华鸿越的编辑部,这个故事外的故事才得以终篇。为此,要向出版人季晟康先生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他的才华、真诚及温和简练的为人处世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没有他的大力相助,这部书稿仍在黑暗中漫游。 此外,也要特别感谢《收获》杂志的青年编辑走走女士。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密》经她之手发表前,已漂泊了七年之久。这部小说则因种种原因,一波三折,最终未能发表。对于一位至今还未曾见过面的作者的书稿,她却不愿就此放弃,长时间地为它向其他文学期刊及出版机构推荐,屡遭碰壁,其热情、无私和真挚,令我铭感于心。 还有本书的特约编辑郭建霞女士,为此书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耐心,诚恳,敬业。在此一并致谢! 一本书有自身的命运。 它所能承受的,远比作者更多,更持久。 时光流逝,岁月蹉跎,当年的写作者已渐感疲倦,书中的人物却依然年青、美丽,对爱情满怀热望,永远活在一个如此动人的故事里。 许言午 2011年1月
编辑推荐
许言午的《白如梅》讲述的是一场22岁年轻男子与40岁女性之间的爱恋。 22岁的大学肄业生周荣,开着一家小书店,与女友秦晓欣谈着不咸不淡的恋爱,生活平淡而平静,直到一个雾重潮湿的早晨,他与女友一同跑步时,一个模糊的白色人影一掠而过……这个人正是秦晓欣的母亲——白如梅!于是,一场有违世俗的恋爱在暗地里徐徐展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