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作者:李力 页数:140
前言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与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即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最大不同,在于她自身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在亚洲大陆东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在长江和黄河两条母亲河的哺育下,一群黄皮肤的中国人代代相传,世世相袭,他们始终守护着同一条文化根系,承继着同一种文化传统。多少次改朝换代,这一文化传统不变;多少回异族入侵,最终都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以海洋般广阔的胸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吸纳扬吐,终于成就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体现之一便是那些保留至今、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古文明遗迹遗物,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物质文化的所有领域。在这里,我们将中国的文物分作两大类:一类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主要指地上地下的古遗迹,如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等;一类是可移动的文物,主要指古器物,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石雕、陶俑、佛教造像、金银器、瓷器、漆器、竹木牙角器、家具、书画及古文献等。本书的介绍以第二类古器物为主,间或涉及第一类中的某些内容。
内容概要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仍然保存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古代文明遗迹遗物。这些珍贵的文物,时代跨越了上下约7000年,集中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本书选择中国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类进行介绍,包括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雕塑、家具等。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铭刻下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个不可复制的瞬间。
作者简介
李力
1952年生于吉林省,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现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文物》月刊副编审。著有《华夏之美——中国艺术史图鉴》(合著)、《文武之道》(合著)、《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秦汉美术,《中国文化通志——魏晋南北朝文化志》(合著)、《文物与美术》(合著)等。
书籍目录
前言
彩陶
陶艺的产生
彩陶的发展
仰韶彩陶
其他史前文化彩陶
美玉
美石与玉
兴隆洼玉器与红山玉器
良渚玉器
商周玉雕
贵族墓葬中的“殓玉”
玉器的繁盛
青铜器
青铜工艺
青铜礼器
青铜纹饰和铭文
仿动物和人像造型的青铜器
青铜兵器和防护装具
瓷器
六朝青瓷
隋唐白瓷和釉下彩瓷
宋代名窑
元青花
明清彩瓷
雕塑
俑像雕塑
陵墓石刻
石窟寺和佛教造型艺术
绘画
绘画艺术的萌芽
汉晋绘画
隋唐画风
两宋画院
元明清文人画
家具
席地起居时代的家具
高足家具的传入与发展
经典之作:明式家具
明清住宅室内配置
工艺品
金银器
漆器
竹木牙角器
匏器
织绣
景泰蓝
紫砂壶
文物的收藏与保护
盛世收藏
乱世流散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章节摘录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绘画遗存算起,中国绘画迄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成就最大、对中国文化艺术影响最深远的是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按题材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技法可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在“国画”成熟以前,中国绘画还有岩画、帛画、壁画等形式。绘画艺术的萌芽 中国史前时期的彩陶图像,已经透露出原始绘画艺术的信息,其中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缸上彩绘的“鹳鱼石斧图”,已可被视为一幅史前绘画作品。商和西周时期的图绘遗迹,目前所知资料甚少。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中,曾发现过商代晚期建筑的白灰残块上,嵌有红色的花纹和黑色的圆点,组成对称的图案,表明当时建筑物上已有彩绘壁画。 到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其代表作品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两幅帛画。这是目前中国已知时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绘画。 两幅帛画的画面部均呈竖长方形,都以侧身面向左立的人物为主要摹写对象。其中一幅绘高冠佩剑的男子,双手执辔,御龙而行。男子头上绘有华盖,足下所踏长龙昂首翘尾,形似舟船,龙尾立一苍鹭,龙身下有云朵承托,并有一条向前游动的鲤鱼。华盖下的流苏,以及男子颏下的系带都向后飘拂,同时人体微向后仰,长辔紧紧绷直,整体呈现出向前疾进的态势,颇显生动。 另一幅帛画摹写的是一位长裙曳地的女子,发髻梳结在脑后,拱手胸前,细腰阔袖,衣裙上绘出模拟丝织品的华美纹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