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北京的古迹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五洲传播  作者:阿南史代  页数:330  字数:250000  译者:赵菲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京的文化遗产建筑在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上,在树、石和水的框架内看北京,乃是欣赏这座城市遗产的一种方式。在寻访北京古迹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的标记往往是一口井或一眼泉,几棵多节的松树,有时是一块石碑或一座废弃的石洞。它们传承了所在地的历史。     自然的这三个方面蕴藏着北京的往昔岁月。它们帮助我确定自己寻找的地点,并作出反应。它们往往保持着那些地方的气氖,虽然当地的宗教仪式早已不再。不仅如此,它们还带我认识了从名人到老百姓的许多北京人,他们欣然与我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历。

作者简介

Virginia Stibbs Anami,又名“吉霓”(Ginny),1944年生于美国,1970年获得日本国籍,改名为阿南史代。曾与身为外交官的丈夫阿南惟茂大使及两个孩子一起在美国、日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中国居住。
阿南史代求学时主修东亚历史地理,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作为教师讲授东亚历史、艺术史、佛教史、地理和社会学科课程。她著有《西町:文化的十字路口》(1982)一书,并持续为《中国国家地理》、《朝日晚间新闻-国际先驱论坛报》(日)、《法音》、《北京周刊》和《中国妇女》等报刊撰稿。
她用长达20年的时间研究北京的历史遗迹、古村落、古树和宗教圣地,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八次参加在中国和日本举办的摄影展,其中包括“千年古道:在今日北京寻找辽金遗迹”展览。
为了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历史,阿南史代曾与日本NHK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两部纪录片:《随历史学家阿南史代游千年北京,水与石之都》(2001)和《圆仁和尚:遣唐使的日记》(2002)。

书籍目录

序古树就是活的历史  引言  成双的树迎宾客  历史的孤独哨兵  北京最古老的树木  进香道旁的树  时代文物密藏器  御苑中的树  墓地的标志  树的昵称  装饰树  危难中的树  植树石头:历史的回声  引言  北京古老的石头村  幸存的石碑  石头和庙宇  石桥  石兽  石径  石佛  石头与环境滋养万物的水源  引言  龙与风水  周边的河  湖与皇家园林  几眼古井  令人心旷神怡的古泉  漫步古运河边  帝都水设施遗迹  珍贵的水源跋北京历史年表地名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古代遗留的树    在寻访北京地区历史古迹的过程中,我的最大收益之一就是见识了如此之多气势不凡的古树。它们大多存留在昔日的佛教寺院或帝王行宫里,千百年来受到了保护和敬重。在时光消磨和历史变迁中,往往只有这些树木存留了下来,标志着旧址的所在。当我在北京城乡寻访古庙时,总是这些树伫立在那里迎接我。一大片巍然挺立的松树,从远处深深的山谷里就能看到,所以即使那里其他东西都已荡然无存,人们也会知道,它们守护着关于一个特殊地点的记忆。    在整个北京地区,现存6000多株共29种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树。树龄最长的是一些常绿树木,如柏树和松树。落叶的银杏树、娑罗树和国槐也可以活到1000年以上。这些占树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颐,因为人们觉得它们身上具有某种精神品质。这些树种经常会被选来种植在寺院、皇宫建筑和皇帝的陵墓周围。相反,种在老百姓家里的树则一股是些开花的洋槐或者结果实的树,如枣树和柿树。    这些分布在北京城郊各地的参天大树。构成了一幅关于北京往昔的地图。我在造访这些地方的时候经常感到,如果这些树木能说话,它们定然会讲述许多关于北京历史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我愿意将我与其中一些树木邂逅的经过同大家分享,以此作为让它们歼口讲话和获得承认的一种方式。    譬如,中山公园里有两排粗壮的柏树,它们一路通向建于10世纪的辽代必国寺旧址。树围如此之粗的树木在市区内非常罕见。尽管公园现在游人如织,你仍然能通过树木辨别出这处寺庙遗址。它们强大的生命力令人敬畏。    地坛公园里也遍布古柏。人们晨练时,经常围住古树,从它们身上吸取能量。许多柏树的树干上有着磨得非常光滑的树节,这是经年累月的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人们在树节上摩擦后背和僵硬的颈部,把树节蹭成了金褐色。那些树一定也感受到了这种按摩,因而显得分外健壮。    北京的古树具有强烈的个性。无论在市内还是郊区,最古老的树木往往会得到皇帝或当地人的敬重,并得到一些昵称,如“帝王树”、“柏树王”、“拴马树”等。以此种方式向这些历史的活见证表达敬意,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些昵称通常描述树木的形态,例如,“卧龙松”的枝干全都横向伸展;“香炉柏”的两个枝条就像两个把手连着圆形的树干。劳动人民文化宫有一棵古柏,其虬曲的姿态会使人联想到“鹿回头”。    因为很多世纪以来北京一直都是首都,所以北京有许多种奇树,并引以为豪。在皇家园林以及大的寺庙,园丁们有意识地修剪树枝,塑造出美丽而独特的形状。还有其他品种的树木,其种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欣赏它们令人叫绝的树皮或者露在地面以上的树根。    P12-14插图

编辑推荐

北京的文化遗产建筑在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上,在树、石和水的框架内看北京,乃是欣赏这座城市遗产的一种方式。在寻访北京古迹的过程中,过去的标记往往是一口井或一眼泉,几棵多节的松树,有时是一块石碑或一座废弃的石洞。它们传承了所在地的历史。这种“知行合一”式的研究方法使得那些古老地点的历史变成了活生生的存在。本书涉及的故事或带来多种经历、引出首都多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沧桑留痕的内容。本书无意充当旅游指南,在这里着重讲述的是与各行各业的人的邂逅。比如那些并非聚焦于特定的树木、石头或水域的短文。它们同样是这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这些短文能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这座伟大的都城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古树带你回到过去。清泉继续滋养着这一方土地。开凿运河、解决首都供水问题的浩大工程依然令人赞叹。或者,只须走近胡同中石板上坐着的一位老人,你就能够听到一段长长的传奇;沿着桥上深深的车辙或进香的石板路走上一段,你就会嗅到历史的古老气息,触摸到历史的青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寻访北京的古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实在佩服本书作者,作为一个外籍人士,对北京的山山水水和文物古迹有这么深的感情,她的脚步可不是长城北海颐和园那样的泛泛一游,她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北京城郊的犄角旮旯,她所访察的古迹连北京土生土长的、甚至是爱好古迹的准专业人士都感到汗颜。那些深藏在城中村中的古碑、大山沟里的破庙、古槐还有人迹罕至的遗址,都诉说着如烟的往事。书里的照片精美、文字流畅(外国人写的已经很不错了),简直让人感到她比我们更熟悉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   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买了就为了收藏用的,找了好久,谢谢啦
  •   阿南史代的三部书籍之一,美中不足,三本书不是一个出版社,开数不一样。
  •   一个日本女性在华期间写的书,一共有三本。都买了。是以个人的视角来记录北京的角落的东西,这种观察事物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应该有一点精神追求,注意身边的历史。可惜,城市建设的浪潮席卷了一切。
  •   谁不爱自己的故乡,但是很多时候国人对自己生活的周遭可能关怀的不够细致,不够贴切。一些陪伴我们的寻常事物已经被生活的忙碌遗忘。每每看到自己的文化需要外国人来反哺。多少有些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