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赵健 页数:241
内容概要
本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探寻中国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为货币政策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中国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给出了参考和指导。《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理论分析部分,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二是实证部分,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现实选择;三是结语部分,总结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简介
赵健,女,河南新野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系统科学与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近年来,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1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与金融决策。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文献评述
一、国外有关货币政策规则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有关货币政策规则的相关研究
三、行为经济学范式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主要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货币政策设计的一般性讨论
第一节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实践与理论分析
一、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在西方的实践
二、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不完全信息模型
二、粘性价格模型
三、粘性信息模型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最优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具有微观基础的粘性信息模型
第一节 粘性信息宏观经济模型
一、灵活信息下的自耕农经济
二、最优采样间隔
三、粘性信息宏观经济模型
第二节 粘性信息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
一、损失函数的近似方法
二、灵活信息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
三、粘性信息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
第三节 基于粘性信息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
第四节 粘性信息宏观经济模型在中国的检验
一、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基于SVAR模型
二、粘性信息模型结构参数的校准
三、粘性价格模型结构参数的校准
四、模型解释能力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操作规范在中国的现实选择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实践
一、1979~1983年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货币政策
二、1984~1992年经济高涨时的货币政策
三、1993~1997年繁荣时期的货币政策
四、1998~2002年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
五、2003年至今繁荣与危机并存时期的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对经济的影响
一、两种操作成分的分解
二、货币政策的效应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特征
一、两种成分对产出的冲击
二、两种成分对物价的冲击
第四节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在中国的现实选择
一、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转型的动态模拟
二、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现实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具规则在中国的现实选择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相关研究
一、弗里德曼固定货币规则
二、麦卡勒姆一梅尔泽基础货币规则
三、威克赛尔利率规则
四、泰勒规则
五、工具规则研究的新发展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实践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货币政策工具实践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货币政策操作变量实践
三、操作变量选择的国际经验与趋势
第三节 货币供应量作为操作变量的可行性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二、相关性分析
三、可控性分析
四、可测性分析
五、结论
第四节 利率规则(泰勒规则)在中国的检验及适用性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和估算
二、原始泰勒规则的检验——历史分析法
三、前瞻性泰勒规则的检验——政策反应函数法
四、泰勒规则的协整检验
五、泰勒规则检验的结论
六、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第五节 工具规则在中国的现实选择
一、货币规则——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当前选择
二、利率规则——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未来选择
三、创造利率规则使用的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目标规则(通胀目标制)在中国的现实选择
第一节 目标规则的相关研究
一、名义锚的相关研究
二、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三、名义GDP目标制
四、价格水平目标制
五、汇率目标制
第二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兴起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发展
三、通胀目标制产生的背景
四、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渊源
一、通胀目标制的理论渊源
二、两种通胀目标制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相关研究与国际经验
一、通胀目标制的相关研究
二、通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
三、通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总结
第五节 通胀目标制的经济绩效研究
一、通胀目标制经济绩效的相关研究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三、通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总体表现
四、基本DID模型的分析结果
五、扩展DID模型的分析结果
六、结论
第六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一、中国历年物价变化及治理
二、现有目标制存在的问题
三、通胀目标制实施的可能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粘性信息模型比较吻合中国实际,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应该以规则为主
三、M2作为操作变量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但仍是目前的合适选择
四、目前中国不适应采用泰勒规则和以利率作为操作变量,利率规则是未来选择
五、目前中国不适应采用通胀目标制,但改革现存名义锚势在必行,通胀目标制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第二节 过渡期中国货币政策建议
一、明确宣布货币政策是以规则为主
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操作变量,同时关注利率规则
三、灵活通胀目标制是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发展方向
四、工具规则和通胀目标制规则同时使用
五、相关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完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对相关性的考察,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简单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基础货币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关联性最强;M1和M2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关联性强度呈下降趋势,但M1的变化更不稳定,M2的变化却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相比较,作为操作变量,M2要优于M1。其次是单方程回归,结果显示信贷规模LOAN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利率传导机制受阻,M2能很好地刻画利率r、GPD之间的经济特征。再次,我们利用非结构模型的协整检验来进一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结果表明,M2、LOAN、GDP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最后,我们分析了GDP对于M2和LOAN的响应,结果表明,GDP对M2和LOAN的冲击都会有所响应,但对前者的响应力度要大于后者。总之,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虽然M2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下降,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与其他变量相比,从相关性角度来考虑,M2还是比较合适的。 对可控性的考察,也是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首先,采用一般方法,从目标值的实现情况来分析,发现央行对M1和M2的可控性都不是很高,但目标值的实现情况与央行的决策存在很大关系,所以不能因为偏离存在,就简单放弃选择该指标作为操作变量。其次,是对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考察,结果显示,中国货币的内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汇占款,二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而且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更大一些,同时,货币供应量是外生与基础货币的,这说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应重点放在对货币乘数的控制上来。再次,考察了货币流通速度,这是影响货币可控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分析结果来看,M1和M2的流通速度都有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市场扩张和居民预防性动机增强的双重原因导致的;相比较而言,M2流通速度变化比M1的速度变化要更稳定些,这说明M2的流通速度是可预测的,也即是可控的。最后,从货币乘数来看,M2的货币乘数内生性很强,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上一期乘数来预测下一期的乘数,对央行而言,货币乘数就是可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来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总之,虽然从目标的实现情况来看,央行对M2的可控性不强,但因为流通速度、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较强,实际上M2还是可控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