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60年纪念文集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编  页数:536  字数:670000  

前言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开启了新中国治淮的伟大征程。60年来,勤劳智慧的淮河流域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指引下,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励精图治、开拓奋进,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开展规模空前的治淮建设,在古老的淮河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昔日灾难深重的淮河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全国江河治理的重点,摆在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先后12次召开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治淮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随着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全面建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枢纽工程和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共同组成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基本形成,淮河水系初步理顺,总体防洪标准明显提高;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建立,跨省、跨水系、跨流域水资源调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不断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深入推进,水污染联防成效明显。今天的淮河流域,以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日益发挥出显著的减灾兴利效益;今天的淮河两岸,处处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富庶安康的美好景象。淮河治理的伟大成就令人鼓舞,今后的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而艰巨。

内容概要

新中国治淮60年,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无私奉献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和梦想,见证着治淮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淮河大地的历史巨变。适逢治淮60周年之际,淮河水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这部《治淮60年纪念文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文集中欣喜地看到,一批治淮老领导、老专家,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关心治淮的社会各界人士,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倾心追寻新中国治淮的坚实足迹,深刻思考新时期治淮的重大问题,热情展望淮河未来的美好前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治淮壮丽画卷。这部文集的出版,对于深入研究淮河治理历史,全面总结治淮重大实践和经验认识,扩大治淮的社会影响,激发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治淮、支持治淮,凝聚起促进治淮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将为今后的淮河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书籍目录

谱写治淮事业发展的壮丽篇章
——《治淮60年纪念文集》序
特稿
坚持科学治水 实现淮河安澜
科学谋划 精心管理 盛世治淮成效显著
河南60年治淮成就辉煌 新时期再接再厉治淮任重而道远
推进治淮伟业 加快安徽崛起
——2003年以来安徽省治淮工作回眸
淮河安澜谱华章
——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治淮兴鲁再谱新篇
安徽治淮的回顾与思考
心系淮河 关爱民生
——曾庆红副主席视察淮河灾区和革命老区纪事
20世纪90年代治淮的几点回忆
新汴河纪事
辉煌成就
继往开来 凝聚力量 开启淮河治理新征程
河南治淮60年回顾与思考
成效显著 任重道远
——浅谈安徽治淮60年
科学的决策 伟大的实践
——江苏省治淮60年的回顾与展望
艰苦创业铸不朽丰碑 齐心协力谱和谐乐章
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佳绩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政工作回顾与展望
淮河防洪工作回顾与展望
治淮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新中国治淮历次规划与实施历程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正确认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成因 客观评价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成效
为了淮河的安澜
——信阳市辉煌治淮60周年
励精治水六十载沧桑巨变谱新篇
水惠毫州 润泽民生
加快治淮事业发展 促进淮北城市转型
——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
——宿州治淮60年
波澜壮阔的画卷 彪炳史册的丰碑
——阜阳市治淮60年光辉历程回眸
兴利除害造福人民
——蚌埠市治淮60年回顾与展望
风雨六十载 治淮铸辉煌
弘扬治淮精神 推进治淮大业
淮水安澜泽民生
盛世治淮六十年 惠泽扬州谱新篇
圣地治淮得安澜人水和谐谱新篇
建设完善的水利体系铸就临沂跨越发展的基石
大河变迁见证水利辉煌
宏伟的事业辉煌的成就
——治淮60年的回顾与反思
治淮史上的两座丰碑
从淮水北调、江水北调到南水北调
实现百年人海梦想 入选百项经典工程
——淮河入海水道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纪实
沂沭泗,行进在治水新思路上
与治淮60年同行
——记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历程
夯实人才基础 推进沂沭泗局水利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直管水利工程新世纪十年巨变
永恒的丰碑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综合治理开发纪实
十年磨一剑携手创辉煌
——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建设管理回顾与展望
水情传输技术60年之变迁
治淮60周年治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回顾与展望
防治水土流失打造淮河流域秀美山川
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努力再创治淮精品工程
——刘家道口枢纽工程建设纪实
成绩斐然任重道远
——记淮河专用通信网建设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科学调度 共保安澜
——感悟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入海水道三条人工河道的功效
精心绘制治淮蓝图打造工程设计精品
推进水利科技发展 服务治淮与安徽水利建设
——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发展回顾
贺治淮60周年辉煌成就
——回顾与展望
彪炳史册的辉煌
——山东省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60年
岁月沧桑勤奉献 鲁淮大地换新颜
——献给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治淮伟业千秋颂
板桥水库变迁见证治淮事业发展
大别山上的明珠
改天换地铸丰碑
——盐城水利事业60年发展纪实
洪泽湖60年发展记述
艰苦奋战60年 水保治淮添秀篇
——沂蒙山区沂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纪实
治淮策论
治淮永不能停
——再论治淮没有终极目标
耄耋之年话治淮
关于淮河流域退耕还河、退耕还湖的思考与建议
新世纪治淮要在修好上下工夫
关于淮北平原治涝的认识和建议
牢牢记取“75·8”特大水灾的教训
沂沭泗水系演变与治理
当前治淮几个问题的探讨
我国60年治淮工作成就与新举措展望
从流域防洪理念解析淮河治理方略
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
淮河治理,应由“修好”迈向“根治”
进一步治理淮河十分必要和紧迫
对淮河治理的思考
——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论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山东省治淮东调南下工程建设与洪水调度方案探讨
治淮纪事
难忘的十年治淮经历
——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淮岸辄印
——淮河青年考察队行记
我亲历的淮委改革开放两件事
1957年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及对山东治淮的影响
新濉河治理略忆
我经历了南四湖湖西平原的巨变
从治淮实践中成长和发展
三载锤炼与升华
“我是个爱事业的人”
——记治淮科研的开拓者、土力学专家聂守智
江淮明珠诞生记
工地四季随想
——荆山湖进洪闸建设回眸
梅山水库高速水流试验室的兴建与应用
科学的决策 历史的丰碑
我为温总理拍照片
风雨水利六十载
山东治淮第一闸
——江风口分洪闸建设纪事
茨淮新河纪事

章节摘录

插图:新汴河自西向东,横穿皖东北大地,是一条平地人工开挖的大河,是沟通皖、苏两省的大型综合利用河道。由于河线临近古汴河故道而得名。新汴河自宿州市区西北五公里戚岭子截引沱河开始,穿过津浦铁路,再截引濉河,经灵璧县、泗县到江苏泗洪县,穿过溧河洼人洪泽湖,长达127.1 公里,加上引河部分,共长达135.8 公里。新汴河虽然只沟通皖苏两省,但水系却涉及豫、皖、苏三省15个县市。共截引沱河、濉河流域面积6562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3150平方公里,安徽省3334平方公里,江苏省78平方公里。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流量为50年一遇。新汴河工程于196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兴建。国务院要求新汴河上游的沱河治理工程同时开工。河南省负担沱河治理工程;安徽省宿县地区负担新汴河全部工程和引濉工程。当时宿县地区范围比较大,包括今宿州市4县1区、淮北市濉溪县以及蚌埠市怀远、固镇、五河等县。1966年11月新汴河正式开工。宿县地区全面动员,组织30多万人的挖河大军奔赴工地,其中6万多民工被派往江苏省泗洪县施工。河南省商丘地区动员民工10万多人,加深拓宽本省境内沱河长41.5 公里。地处下游的泗洪县人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让地拆房,清除障碍,主动承担许多处理工程,保证了新汴河的兴建。一时间,形成“三省共保”、团结治水的动人景象。而今矗立在泗洪县境内的“团结闸”,就是皖、苏两省人民团结治水的象征。富有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之优良传统的淮北人民,经过三冬四春的艰苦劳动,1970年5月全面完成新汴河开挖工程。接着又干一年,于1971年6月完成建筑物工程。新汴河工程浩大。共完成土方1.4 亿立方米、石方10万立方米、混凝土9.9 万立方米。建有3座由节制闸、船闸、翻水站组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地下涵3座,公路桥3座,新建和改建铁路桥各1座。施工最困难的是徐岗切岭一段,长6.7 公里,最深处切岭19.8 米,土质坚硬,用镐刨锹挖,效率极低。原泗县县长李第凯带领民工在这里施工。他和大家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编辑推荐

《治淮60年纪念文集》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治淮60年纪念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