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陈永灿 等编 页数:580 字数:871000
前言
第九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10月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组)主办,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承办。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组(原名为环境水力学学组)成立至今已经21年,伴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现有成员单位32个,成员52名,其中顾问7名,委员45名,涵盖了全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大部分单位。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组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重要阶段。从1989~2000年,在学组老一辈学者的大力倡导和组织下,分别在武汉、北京、西安举办了前三届学术研讨会,并在《水利学报》上出版了专刊;与此同时,学组还邀请著名学者来华讲座,组织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国际环境水力学会议等研讨会,大力培养青年科技英才;1999年,学组组织出版了李炜主编《环境水力学进展》,反映了中国环境水力学取得的最新成果。在这一时期,环境水力学的老一辈学者和专家为中国环境水力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以及学组的逐渐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环境水力学研讨会期间,学组完成了新老更替,一批中青年学者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制定了《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环境水力学学组章程》。这一时期,学组的活动逐渐规范,特色更加鲜明,学术研讨会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自2002年开始,学组坚持了两年一次的学术会议,正式出版了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在注重论文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论文体例与文集外观等总体风格不变,迄今为止已形成系列,独具特色。2006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拓展环境水力学的学科方向,在宜昌举行的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上,“环境水力学学组”更名为“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组”,并得到水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吸引了更多相关学者参加学组的活动;为了学科的长远发展,培养环境水力学的后备人才,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兴趣与学术水平。在四川大学的支持下,于2008年贵州会议上设立了学生论文奖,鼓励提高研究生的论文水平和质量。这些工作使得研讨会的影响和声誉日渐扩大,论文集的引用率越来越高。
内容概要
本书共收录论文80多篇,主要从水环境模拟与应用、水环境机理试验与评价方法、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生态调度与生态水力学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水力学领域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适合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建设等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水环境模拟与应用 明渠混合污染物侧向和垂向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河网模拟JPWSPC方法和分级解法的对比 深圳湾NH4-N输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长江河口南支太仓段三维水动力及水质数值模拟 基于River2D模式的鱼类急流浅滩栖息地变化研究 高寒地区电站下游水温及冰情的影响预测研究 基于环境湍流的显格式代数应力模型研究进展 一维恒定河流污染源识别反问题研究 东莞运河排涝对东莞水厂取水口水质影响 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规律初步分析 强紊动掺气水体的两相流数值模拟 EFDC模型温度分层流模拟及紊流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 浅水圆柱绕流流动模式探讨 强潮河口三维水沙输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工程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 CE-QUAL-W2模型对水动力及水质预测的应用 水电站鱼道二维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近岸海域温排水的三维数值模拟 基于Infoworks RS的三峡区间径流演进模拟 三峡库区重庆段一维水流模型糙率修正分析水环境机理试验与评价方法 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的水位及面积影响预测 感潮河口污水候潮排放方式的探讨 高透水混凝土对水体污染物降解试验研究 钱塘江水沙变异对河口健康的影响 大汶河和东平湖水环境质量比较分析与评价 发电取水对库区污染带的影响研究 河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影响研究 竖缝式鱼道结构及水力特性研究 Health Assessment of Yellow Rivet Delta wetland 四棘栅藻对汞和DBP协同作用的毒性研究 新邱露天矿区地下水环境现状及污染成因分析 人类重大工程对河口水动力及泥沙冲淤情况的影响 微絮凝砂滤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优化研究 三峡水库香溪河支流水域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初步观测研究 天然河道中鱼类对水深、流速选择特性的初步观测——以长江江口至流市段为例 间歇曝气、生物填料对人工湿地去污性能的影响 三湾水利枢纽鱼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微波一活性炭联用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和COD的同时去除研究 三峡水库支流库湾低流速条件下测流方法探讨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 湘江近年枯季低水位问题及解决对策 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 城市小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环境流量的简单设定方法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比率技术框架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的水环境问题探讨 城市化对河流湖泊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影响浅析 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控制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的思考 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基于基尼系数的额尔古纳河流域降水径流不均匀性分析 低等级公路灾后恢复重建水土保持研究 水库降等与报废的善后处理技术 利用自然资源产权理论对我国水权发展的研究 城市湿地保护研究——以三蝉湿地为例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值的确定 沧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整治探讨 湖泊使用功能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生态节水模式和实时灌溉预报研究 一种新型水力旋流器在合流制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过渡地带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研究生态调度与生态水力学 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体制及机制探讨——以湘江抗旱调度为例 三峡小江回水区藻类集群与主要环境要素的典范对应分析研究 影响潮间带湿地的环境水文因素——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为例 基于遥感数据的呼伦湖水面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于生态调度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钉螺适宜孳生地环境与水情变化响应关系研究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长江鱼类资源为例 水库生态调度研究综述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春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长江流域生态调度的实施条件及推进策略分析 中小河流生态径流计算研究 三峡库区嘉陵江优势藻类演替与生长性态研究 流域生态水文分区浅析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配合三峡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效果分析 环境流量研究方法及实践 水库生态调度及其实施步骤方法探讨 太子河流域本溪段水生态承载力研究 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华鲟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文状况适合度之间的关系 沼蛤的研究现状及控蛤措施综述 蓝藻去除与分离技术 浮床栽培小白菜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研究 三峡水库香溪河干支流2009年春季硅藻水华动态研究 2009年高岚河春季水华生消过程及藻类种源探讨 电站非恒定流对航运安全的影响研究 连续性冰盖对矩形渠道纵向离散特性的影响研究
章节摘录
插图:3.2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河流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富春江电站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0亿m2。河口两岸的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大多取自钱塘江,目前全年用水量为10亿~12亿m3。每年枯水大潮期间,江水含氯度常因超标而被迫停止供水,给两岸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盐水入侵强度与潮汐大小有关,潮汐大小常用七堡处的潮差来表示。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治江缩窄后七堡平均潮差比缩窄前主槽顺直时减小0.37~0.59m,削弱了盐水入侵强度。另外,新安江水库建成后,通过人为调节,增大了枯水大潮期的径流量,顶托咸水上溯。因此,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目前的取水保证率有了明显的提高。3.3 对岸线资源、航运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治江缩窄前,主槽不但摆动幅度大,并且摆动频繁,对岸线资源和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取水口、排放口、排涝闸常因主槽摆动离岸而影响发挥正常功能,甚至淤死。治江缩窄后,主槽稳定,为两岸的取排水口和排涝闸的布置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改善了排涝条件。同时,还改善了河口段码头建设和航运条件。但治江缩窄后,引起了杭州湾北岸深槽一定程度的淤积,对嘉兴港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4 对涌潮景观的影响钱塘江涌潮往往淘空沿江建筑物基础,使堤防失稳、毁坏,是钱塘江两岸毁堤成灾的主要祸根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涌潮具有两面性,钱塘江涌潮又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自然遗产。治江缩窄后,由于潮波变形更加急剧,涨潮历时缩短,潮差增大,导致涌潮加大。治江围涂后,由于河床下段淤高,沙坎顶点位置下移,因此涌潮起点由尖山附近下移至高阳山下游,同时最大涌潮点也有所下移。治江缩窄除影响涌潮强度外,还影响涌潮观赏点、时间及潮景。治江缩窄前,江道主槽大幅摆动,有时主槽走北,傍南岸为滩地,此时主槽长度较短,涌潮到达时刻较早;有时主槽走南,傍北岸为滩地,此时主槽长度较长,涌潮到达时刻较迟。如1968年主槽走南,北岸盐官发育大片滩地,出现无潮可观的现象。治江缩窄后仍保留了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等潮景。
编辑推荐
《中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2010》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