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科学管理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刘爱荣 等编著  页数:567  

前言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但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的制约,西部山区水资源短缺、中东部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城市及下游地区水污染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未来城市和产业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水资源压力,科学统筹当地水、黄河水、再生水和预期的南水北调中线外调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郑州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郑州市十分重视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2005年,郑州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六个试点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努力,郑州市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城乡联合循环型生态水系建设、城市计划用水、工业节水、现代高效农业节水、山区集雨利用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做法,探索了中部缺水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和建设途径。此外,河南省郑州市根据实践需要,围绕节水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和理论深化,不仅有利于郑州市下一步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同时也可为其他同类型地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此,组织技术力量编写《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科学管理》一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上篇试点建设和下篇专题研究两部分。上篇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指导下,结合郑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立足区域水资源特色,论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分析和总结了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创新实践及基本经验,展望了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方向。下篇专题研究部分,收录了2000~2009年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郑州开展的相关专题研究,包括定额研究、地下水功能区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节水管理体制、水权水市场等制度建设以及城市应急供水、雨水综合利用等10个专题研究成果。  本书强调理论实际相结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水利、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科研、管理人员使用和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试点建设 第1章 绪论  1.1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2 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1.3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与实践 第2章 试点区域背景  2.1 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2.2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合理配置  2.4 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 第3章 试点建设规划  3.1 规划总则  3.2 建设目标  3.3 主要任务  3.4 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 第4章 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4.1 建设适水型经济结构体系  4.2 完善节水管理体制  4.3 健全节水政策法规制度保障  4.4 推进水价改革引导经济节水  4.5 加强水环境水生态保护  4.6 倡导节水文化,推进公众参与 第5章 技术推广与工程示范  5.1 工业节水技术推广与工程示范  5.2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与工程示范  5.3 城市生活节水技术推广与工程示范  5.4 搞好信息化建设与工程示范,促进科技创新 第6章 建设展望  6.1 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  6.2 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总结  6.3 郑州市节水型社会未来建设方向下篇 专题研究 专题1 郑州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  1.1 郑州市城市供用水分析  1.2 郑州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及水平评价  1.3 郑州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体系编制方法  1.4 郑州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  1.5 未来郑州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趋势分析 专题2 郑州市节水潜力与对策研究  2.1 城市水资源与城市节水  2.2 城市工业节水分析  2.3 城市生活节水与工程技术节水分析  2.4 城市用水需求趋势分析  2.5 城市节水对策研究 专题3 郑州市工业用水定额编制研究  3.1 郑州城市工业用水定额研究目的与作用  3.2 编制原则与工作程序  3.3 郑州市工业用水及主要用水行业分类  3.4 我国工业现阶段用水水平与定额  3.5 郑州市城市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编制  3.6 城市工业用水管理若干建议 专题4 河南省节水管理体制研究  4.1 河南省现行节水管理体制及形成的历史背景  4.2 节水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原则和目标定位  4.3 节水体制改革完善的主要内容  4.4 改革完善中的协同管理问题  4.5 加快河南省节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的对策建议 专题5 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5.1 规划要求与任务  5.2 水资源及其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  ……

章节摘录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的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性。  (1)运动性。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了地球水圈的主体,也称为水圈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时刻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从而形成了自然界中陆一空一海之间水的大循环(这种运动也是水圈的主要运动形式)和陆一空一陆之间、海一空一海之间水的小循环。此外,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除本身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外,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补充和转化,也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运动性。因此,可以说水圈是一个运动圈,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  (2)系统性。各类水资源因在生成、聚集、赋存、运移、补给、排泄、转化、动态变化和时空分布等各环节上都有自己的不同因素和特点,从而使各类水资源均具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所谓水资源的系统性,指的就是这些特征和规律的完整性。在主要环节上具备某些因素和特点,符合某类水资源的特征和规律,即可确认为属于某类水资源系统。也就是说,水资源系统是按水资源本身的这些特征和规律来划分的。  (3)可恢复性。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运动由补给、径流、排泄三大要素组成。其中的补给就是再生、恢复的过程。不同的水资源系统的恢复能力可以有很大差异,除了补给量的差别外,系统本身对水的运移能力直接影响系统对补给水量的接受速率,即直接影响系统的恢复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水资源的再生、恢复能力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是有限的,一旦遭到重创就很难恢复,甚至于(相对几代人来说)失去恢复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科学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