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张学俭,肖幼 主编 页数:433 字数:37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水土资源历来是兴国之宝,施政之本,是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恶化、土地退化的主要标志和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就进行了对水土流失规律的初步探索,为开展典型治理提供了依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经验。1991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依法防治的轨道。1998~2000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21世纪初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将其作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国债资金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如长江、黄河等上中游的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遏制沙漠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内容概要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土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多年来,围绕着水土流失与生态治理的重大课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淮河水利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从调查研究、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等方面系统总结出很多丰富的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调查论证 加快推进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确保淮河永久安澜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淮河中上游水土保持战略研究座谈会有关领导、专家讲话摘要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淮河流域土石山区考察成果摘编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专家考察报告 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遥感数据分析与评价 淮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调查报告规划设计 淮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规划(2005~2020年)摘编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2006~2015年)摘编探索与实践 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典型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试(重)点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实践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实践
章节摘录
调查论证 加快推进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确保淮河永久安澜和流域苟持续发展——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在我国七大江河水系中,淮河是一条非常特殊的河流,虽然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看它只能排在第6位,但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系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淮河蜿蜒1000km,流域面积达27万km2,跨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5省。这里生活着1.65亿人口,平均600多人/km2,其人口密度在我国各大流域中最高。这里生产出全国1/6的粮食,1/4的棉花、油料;煤炭探明储量高达700多亿t,产量占全国的1/8;京广、京九、京沪、陇海4条铁路大动脉贯穿其中。淮河安澜与否,关系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百姓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淮河治理放在全国水利建设的重要位置,治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淮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治理,特别是淮河中上游山丘区水土流失的治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潜在的威胁越来越大。从长远看,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而且会阻滞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令人不安的是,防洪工程体系中的水土保持还没有提到治淮工作的重要位置,防洪体系建设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如果现在不及早重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问题,不仅很难构建一个完整的淮河流域综合防治体系,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难以维系,而且等到将来水土流失造成更大的危害的时候再回头治理,治理的难度会比现在大的多,治理的成本也耍比现在成倍地增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