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王小斌 页数:273 字数:343000
前言
传统民居聚落是中国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古城镇的原生态,而皖、浙地区的传统建筑和聚落是在明、清时期崛起的江南民居类型。以水街民居和厅井式民居为其主要特征,浙东水乡民居和徽州的厅井式民居素有“东南邹鲁”之誉。片言只语显然难能尽叙,但聚落和民居作为物质空间载体,与其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与其所在地区的山水环境和生态资源,与乡民大众生活与生产功能的需要,包括他们精神生活的愿望与需求密切相关。不敢说江南聚落和民居是珠联璧合,至少也是和谐共生的。“器以载道”,“道器相生”,以皖、浙地区的传统聚落为例,是很合适的。 王小斌博士积多年之“修炼”、文献调查、实地考察与设计实践,特别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空间营建策略及其当代发展”为脉络,撰写了名为“演变与传承”一书,可谓十年磨一剑。在这本专著中以传统聚落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情态为基础,通过分析聚落空间形态及单体建筑的营建过程,总结出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本人认为这本专著的特色和意义在于:第一,它的内容跨越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试图在“变”与“不变”中寻觅借鉴。正因为民居和聚落最贴近最广大乡民的生活,因而它也最直接、最广泛地与时代有紧密的联系,所谓“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即是。这对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为何因人口增长、资源紧缺、产业转型和提升、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乃至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现代转型,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第二,它的撰写背后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由单向向互逆、由分解向综合来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比仅仅局限在事物本身的论述上更不容易,也更重要。当然,王小斌博士并非去写哲学论文,但哲学的思考与潜在支配是任何论述所逃脱不了的。综上所述,本书无论是规划和建筑设计专业人士,或是与传统聚落相关的文化与建设史学、村镇建设乃至乡村经济和旅游业人士,都值得一读。 本专著的主题和内容,是仍在发展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传统民居聚落正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冲击和洗礼。相信读者和我本人一样,是会带着某种不定和疑惑的心态来读它,也相信王小斌博士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会源源不断地跟踪、探索、深化、调整自己的理论研究,源源不断地获得成果。
内容概要
皖、浙地区的传统聚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是地区乡土聚落文化的宝贵财富。经过长期的演变与传承,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如何能将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进行借鉴和完善,对当代聚落空间的规划设计与营建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书力图吸取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中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情态视野,以聚落空间形态的营建为主线,通过解读与分析聚落空间营建机制,展开较深入的思考,结合聚落空间营建中主要关联因素的辨证分析,探讨传统聚落的空间营建策略的当代借鉴与发展。
作者简介
王小斌,民族:汉族;籍贯:安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北京建筑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徽派建筑研究所名誉所长。已经有多篇学术论文和作品发表,并有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竣工完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回望家园故里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对聚落空间营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上篇 演变:传统聚落空间主要营建策略的解读 第二章 聚落空间的生命机制:营建策略的分析 第一节 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分析的基本视角 第二节 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的初步分析 第三节 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人文情态与空间营建的相互作用 第五节 环境资源条件与技术手段对空间营建的作用 第六节 聚落建筑空间营建中的空间形态组织 第三章 剖析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的形成 第一节 生态环境观中的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生态环境观中艺术实践的启迪 第三节 传统农耕经济发展与空间营建的关联 第四节 交往方式及耕读文化对空间营建的作用 第四章 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中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策略 第一节 聚落空间营建中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聚落空间的主要营建策略 第三节 空间营建策略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下篇 承传:空问营建策略的当代借鉴及适宜途径探求 第五章 当代聚落空间营建的相关背景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当代聚落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聚落的经济发展与空间营建 第三节 当代聚落里人文情态相关问题的分析 第四节 聚落里生活方式与空间功能的转变 第五节 相关技术与建筑材料的改变 第六章 探求当代聚落与社区空间营建策略 第一节 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机,整体推进聚落空间的有序营建 第二节 促进当代聚落空间营建与规划设计的理念 第三节 当代聚落空间营建中的主要策略的确立 第四节 探求聚落空间营建策略和人居环境的完善 第七章 当代聚落空间营建与规划设计的适宜途径 第一节 结合地区生态环境的技术运用 第二节 空间形态原型的吸取与发展 第三节 面对实际,培养聚落建设人才 第四节 聚落场所精神的吸取与重塑 第五节 复合与新质——立足时代生活的聚落与住区空间营建 第八章 具体实践与感悟 第一节 滨湖山水聚落的规划与街区的更新改造 第二节 结合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弘扬地区文化的城郊住区规划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图片索引及资料来源致谢
章节摘录
上篇 演变:传统聚落空间主要营建策略的解读 第二章 聚落空问的生命机制营建策略的分析 第一节 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分析的基本视角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视角 在第一章绪论中论述了随着皖、浙地区的现实发展,对聚落空间营建策略进行探索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研究中存在着整体的观念,本书试图从一个相对系统和比较客观的学术视角,综合地探索空间营建策略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当代借鉴和完善的方法。如果只是停留在建筑空间本学科的研究,那么,对聚落尤其是传统聚落空问的营建策略所呈现的地区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深植乡土的平民性,以及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示的阶段性、不平衡性都是很难把握的。带着对这些层面问题的思考,结合皖、浙地区聚落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本书初步探索聚落空间在一定时空坐标下所形成的特色。 对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的组成进行分析时,梁思成先生对建筑的原创性作了这样精深的阐述,“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制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梁先生的论述,提示我们研究建筑的初始构成应该从自然的本源及其演化中寻找答案,聚落的空间营建策略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这也是造成地区差别的基本原因。同时,由于聚落的社会文化的相对完整性发展,它应该包含文化与精神的基本组成。这两个层面同空间形态有机融合,才能构成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以此为出发点,考察传统聚落的发展和演变,其主要立足点之一就是乡土聚落所赖以生存和演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