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出版时间:2013-7  出版社:周幸来 金盾出版社 (2013-07出版)  作者:周幸来  

书籍目录

上篇中医舌诊概述 第一章中医舌诊基础知识 一、舌的形态、结构 (一)舌的形态特点 (二)舌的组织结构 (三)舌肌 (四)舌的血管与神经支配 二、舌诊原理 (一)舌与经络 (二)舌与脏腑 (三)舌与精、气、血、津液 三、舌诊的意义 (一)分辨体质禀赋 (二)判断正气的虚衰 (三)分析病位的深浅 (四)区别病邪的性质 (五)推断病势的进退 (六)揣测病情的预后 (七)指导处方遣药 四、舌诊方法简介 (一)最佳时间 (二)体位与姿势 (三)手段与顺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章辨舌象诊病 一、辨舌质诊病 (一)辨舌神诊病 (二)辨舌色诊病 (三)辨舌形诊病 (四)辨舌态诊病 (五)舌的其他病变 二、辨舌苔诊病 (一)辨苔质诊病 (二)辨苔色诊病 三、辨舌脉诊病 (一)观舌脉的内容 (二)舌脉的神、色、形分析 (三)观望舌脉变化是候气血津液盈亏瘀畅的敏感性指征 (四)观望舌脉对痰瘀同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四、辨舌纹诊病 (一)舌纹与色泽、色脉及舌质、舌苔的关系 (二)辨舌纹诊病的临床意义 (三)舌纹辨治 (四)舌纹与脏腑、三焦的关系 (五)五脏疾病的舌纹分布与规律 五、辨舌觉诊病 (一)舌味觉诊病 (二)舌感觉诊病 下篇辨舌诊病与用药 第三章温病、外感病证舌诊与用药 一、温病 (一)春温 (二)风温 (三)暑温 (四)湿温 (五)暑湿 (六)伏暑 (七)秋燥 (八)烂喉痧 (九)大头瘟 二、外感病证 (一)感冒 (二)外感发热 (三)湿阻 (四)中暑 (五)痢疾 (六)疟疾 第四章内伤杂病舌诊与用药 一、气血津液病证 (一)汗证 (二)痰饮 (三)血证 (四)积聚 (五)肥胖 (六)消渴 (七)厥证 (八)虚劳 (九)内伤发热 (十)郁证 二、心脑病证 (一)胸痹 (二)心悸 (三)狂证 (四)癫证 (五)痫证 (六)眩晕 (七)失眠 (八)健忘 (九)多寐 (十)中风 (十一)痴呆 三、肺系病证 (一)咳嗽 (二)哮证 (三)喘证 (四)肺痨 (五)肺痈 (六)肺胀 (七)肺痿 四、肝胆病证 (一)胁痛 (二)胆胀 (三)臌胀 (四)黄疸 五、脾胃病证 (一)腹痛 (二)胃痛 (三)噎嗝 (四)呃逆 (五)呕吐 (六)便秘 (七)泄泻 (八)痞满 六、肾系膀胱病证 (一)水肿 (二)淋证 (三)尿浊 (四)关格 (五)癃闭 (六)阳痿 (七)遗精 七、经络肢体病证 (一)痹证 (二)腰痛 (三)痉证 (四)痿证 (五)头痛 (六)颤震证 八、恶性肿瘤 (一)肺癌 (二)胃癌 (三)肝癌 (四)大肠癌 第五章妇科病证舌诊与用药 一、月经病 (一)崩漏 (二)月经先期 (三)月经后期 (四)月经先后无定期 (五)月经过多 (六)月经过少 (七)经行乳房胀痛 (八)痛经 (九)闭经 二、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三、妊娠病 (一)滑胎 (二)胎漏、胎动不安 (三)妊娠恶阻 (四)妊娠眩晕 (五)妊娠肿胀 四、产后病 (一)恶露不绝 (二)产后缺乳 (三)产后发热 五、妇科杂病 (一)急性盆腔炎 (二)慢性盆腔炎 (三)不孕症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癥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部分患者为急性起病。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恼怒,劳累等诱因。40岁以上者多发,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多见。本病以右胁胀痛为主,也可兼有刺痛、灼热痛,久病者也可表现为隐痛,常伴见脘腹胀满,恶心欲呕,口干口苦,时时嗳气,善太息等胆胃气逆之证;病情重者可伴见往来寒热,呕吐不止,右胁剧烈胀痛,痛引肩背等。临证舌象常见:舌苔白腻,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舌质红、苔黄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舌质红、苔少等。 1.舌质红、苔少 多为正气邪恋,肝肾阴虚所致。症见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干咽燥,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脉细而数。中药可选生地黄、北沙参、浙麦冬、当归身、枸杞子,以滋阴;炒川楝子,以疏肝理气镇痛。方用一贯煎。若心烦不寐者,可配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若兼灼痛者,可配加温郁金、生白芍、炙甘草;若急躁易怒者,可配加生栀子、小青皮、珍珠母;若胀痛者,可配加佛手片、香橼片。 2.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 多为瘀血积块,阻滞胆管所致。症见右胁刺痛较为剧烈,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脉弦细而涩。中药可选柴胡根、炒枳实、白芍药、炙甘草,以疏肝利胆,理气镇痛;炒五灵脂、生蒲黄,以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并可酌加温郁金、制延胡索、炒川楝子、制大黄,以增强行气、化瘀、镇痛之效。若口苦心烦者,可配加龙胆草、生黄芩;若脘腹胀甚者,可配加炒枳壳、广木香;若恶心呕吐者,司配加法半夏、淡竹茹。 3.舌质红、苔黄腻多为邪热外袭或湿热内侵,蕴结胆腑,气机郁滞,胆液通降失常所致。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不适,食滞纳呆,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心烦不安,大便黏性,或见黄疸,脉弦而滑。中药可选绵茵陈、生栀子、制大黄,以清热利湿,疏通胆腑,疏旰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可配加柴胡根、生黄芩、制半夏、温郁金,以疏利胆而镇痛;若有胆石者,可配加生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炮穿山甲,以利胆排石;若小便黄赤者,可配加滑石粉、车前子、苫通草段;若舌苔白腻而湿重者,可去制大黄、生栀子,配加白茯苓、白蔻仁、缩砂仁;若痛势较剧,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往来襄热者,可配加川黄连、金银花、蒲公英,重用制大黄的剂量。

编辑推荐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料,也可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没什么内容,跟中医诊断学里的内容几乎一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