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金盾 作者:翁维良 编 页数:270
内容概要
由翁维良主编的《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科学地阐述了临床常见的
40种疑难病与血瘀证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各种疑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以及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的医案等。其内容科学,实用性强,活血化瘀遣方用药有其独到之处。《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适合临床中医医师、中医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参考。
作者简介
翁维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中医基础研究(“973”)专家组成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健学会理事、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常委、北京疑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药物警戒杂志》副主编、《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委。
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临床药理基地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科研、教学及临床药理工作45年。出版《中药临床药理学》、《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等学术论著十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各级科研成果奖二十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节 冠心病心绞痛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第四节 心力衰竭
第五节 心律失常
第六节 心肌病
第七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二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脑出血
第二节 脑血栓形成
第三节 老年血管性痴呆症
第三章 周围血管疾病
第一节 大动脉炎
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三节 肢端静脉痉挛症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肾炎
第二节 IgA肾病
第三节 肾盂肾炎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
第五节 前列腺增生症
第五章 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
第二节 高脂血症
第三节 肥胖病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肝硬化
第二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第三节 慢性胆囊炎
第七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 带状疱疹
第二节 银屑病
第三节 结节性红斑
第四节 白癜风
第五节 黄褐斑
第六节 硬皮病
第八章 眼科疾病
第一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第二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第三节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第四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九章 其他疾病
第一节 偏头痛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五节 抑郁症
第六节 艾滋病
附 录
一、血瘀证诊断标准
二、血瘀证参考诊断标准
三、传统活血化瘀药物范围与分类
章节摘录
(二)病因病机 慢性肾衰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关格”、“肾劳”、“癃闭”、“溺毒”等病证的范畴。慢性肾衰病位在肾,因肾气劳伤、日久不愈所致,特别指出肾失分清泌浊的功能,使湿浊毒邪不能外出,潴留体内而变生诸症。脾肾虚损为本病之主因。因为肾衰竭肾失去分清泌浊的功能,使湿浊潴留于体内而引起本病。当然湿浊仅为本病之标,而脾肾虚损乃为本病之本。在其发病机制中以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关键。肾阳虚衰,土失温煦,则脾阳亦伤;脾阳虚衰,脾失健运,化源不足,肾失濡养,也可引起肾气不足,肾阳虚衰最后导致脾肾气虚或脾肾阳虚,乃至水湿不运,浊毒壅滞,气机逆乱,危象蜂生;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或阳虚日久,阳损及阴,阴阳俱虚,最后导致阴阳离决。在慢性肾衰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湿邪为患,湿浊阻滞,气机不畅,血运受阻而淤滞,况久病又加重其血瘀;湿郁化热,湿热蕴结,化为浊毒,伤及脏腑,耗损气血。总之,慢性肾衰属于正虚邪实证,正虚指脏腑气血虚弱,尤以脾肾虚衰为主,邪实指湿浊邪毒壅阻。早期多表现为虚证,或虽兼浊邪但不严重,到了慢性肾衰后期,多是虚实夹杂,脾肾更亏,浊邪壅盛,邪正相比,邪实常较为突出。 (三)与血瘀证的关系 慢性肾衰竭患者病程日久,病势缠绵,在病变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水肿、血尿、固定腰痛或如针刺、面色晦暗、舌质紫黯、肌肤甲错或有瘀点、瘀斑等瘀血表现。究其原因,或因虚致瘀,或水停致瘀,或湿毒致瘀等。 1.因虚致瘀慢性肾衰竭病程长,病情复杂,发展到后期,可出现阴阳气血俱虚之候。气虚血不行为瘀,阳虚血不温凝滞为瘀,阴虚血液涸着为瘀,血虚而不濡、不滑利为瘀。气虚致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而血滞,血滞则为瘀。如周学海《读医随笔》所述“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