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家书法(行书共8卷)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李松晨  页数:321  字数:523000  

内容概要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没有草书那样潦草。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在“篆、隶、楷、行、草”五类书体中,行书应用最广。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中国历代名家书法》行书部分,选辑的是历代名家的行书名作,共八卷,一百九十七篇,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研习。但愿大家喜爱。

书籍目录

第一卷  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  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  王羲之《二谢帖》  王羲之《官奴帖》  王羲之《得长风帖》  王羲之《奉桔帖》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追寻帖》  王羲之《十月五日帖》  王羲之《极寒帖》  王羲之《转差帖》  王羲之《二月廿日帖》  王羲之《庚新妇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足下家帖》  王羲之《自慰帖》  王羲之《毒热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  王羲之《谢苑新妇帖》  王羲之《间者一两段帖》  王羲之《丧乱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鹅群帖》  王献之《地黄汤帖》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卜商帖》  欧阳询《张翰帖》  欧阳询《兰惹帖》  欧阳询《静思帖》  欧阳询《平安帖》  欧阳询《申屠嘉帖》  欧阳询《殷纣帖》  欧阳询《脚气帖》  欧阳询《梦奠帖》  欧阳询《度尚帖》  欧阳询《庾亮帖》  欧阳询《道失帖》  欧阳询《数日不拜帖》  欧阳询《投老帖》  欧阳询《薄冷帖》  欧阳询《由余帖》  虞世南《临兰亭序》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褚遂良《枯树赋》  褚遂良《临兰亭序》  褚遂良《黄绢本临兰亭序》  唐太宗《江叔帖》  唐太宗《两度帖》  唐太宗《怀让帖》  唐高宗《僻洛城帖》  唐高宗《过午帖》  李邕《叶有道碑》  李邕《李思训碑》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历代名家书法(行书共8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