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美】施特劳斯 著,伯纳德特 编 页数:409 译者:邱立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施特劳斯的学问以复兴苏格拉底问题为基本取向。倡导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教和学界的未来走向。“施特劳斯集”致力于涵括施特劳斯的所有已刊著述,并选译有学术水准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相信,按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培育自己,我们肯定不会轻易成为任何“主义”的教诲师,倒是难免走上艰难地思考中国文明传统的思想历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译者:邱立波 编者:(美国)伯纳德特(Seth Benardete) 丛书主编:刘小枫
书籍目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一 几点导引性的提示
二 场景
三 斐德若
四 泡赛尼阿斯(上)
五 泡赛尼阿斯(下)
六 厄里克希马库斯
七 阿里斯托芬
八 阿伽通
九 苏格拉底(上)
十 苏格拉底(中)
十一 苏格拉底(下)
十二 阿尔喀比亚德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119]接下来让我们转到阿里斯托芬讲辞和几句引语式议论。先回顾一下斐德若和泡赛尼阿斯的讲辞:人们绝不可从有情人——尤其是爱的受益者——的观点看爱欲,也不能从有情人的私利角度看爱欲——这样的有情人想利用他的爱欲学说贏得他的情伴,还不能从拥有一种techne[技艺]的拥有者的角度看爱欲——这样的人从高处对待爱欲并控制爱欲。有情人,感受到爱欲力量的人,必须充分表达自身经验。阿里斯托芬是个充满爱欲的人,他的爱欲不像泡赛尼阿斯对阿伽通那样,是为了这个或那个个人。用苏格拉底后来的话说:他的爱欲不杂任何小气(pettiness)。在苏格拉底看来,在这种本质上偶然的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小气,一种局限,而更完满意义上的爱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这跟我们的感觉相反,但我们必须看看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所有此前的讲者都关注爱欲之外的某种东西——获利、德性、技艺。我们在开头的177b已看到,阿里斯托芬关注的只有狄俄尼索斯和阿佛洛狄忒,前者是酒神兼戏剧神,后者是爱的女神。再说,难道狄俄尼索斯这位掌管戏剧尤其是谐剧的神,会让阿里斯托芬的讲辞走上偏道?还有,如我前面试图解释的,厄里克希马库斯似乎在暗示,快乐本身是低贱的。真正的音乐技艺调和了德性与快乐,但它把两者作为对立面加以调和;因此快乐是低贱的。这种低贱或丑陋是谐剧的主题。为嘲笑低贱者,诗人须表现低贱。但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种表现低贱的技艺与对爱欲的赞颂调和起来?阿里斯托芬面临着一个表面上难以完成的任务,即通过丑陋或低贱的元素赞颂爱欲。另外,厄里克希马库斯的技艺跟他自己的爱欲彼此矛盾。如果要保留男童恋,人们就必须放弃技艺。这也可说是阿里斯托芬得出的结论:他放弃了技艺。替代方案将是另一种技艺,诸如助产术和做媒,那是某个个人——苏格拉底——自夸的技艺。但那是后来的事。厄里克希马库斯与斐德若和泡塞尼阿斯截然不同,他只知道相互的爱,但他把爱欲从斐德若确曾提过的自然等级中分离出来。阿里斯托[120]芬将联结各种爱欲的等级,不是高贵爱欲与低贱爱欲的原始对立,而是一种结合人类的自然秩序的爱欲等级。我们看到,阿里斯托芬跟厄里克希马库斯换了位置,这意味着两人某种程度上可以互换。厄里克希马库斯是个医生,是个自然学家(physicist);而阿里斯托芬后来也证明自己是个古希腊文意义上的physiologist[论说自然者]——一个自然的研究者(astudcntofnaturc),但他的自然研究却导向了自然的等级制。阿里斯托芬与前面两个讲者——泡赛尼阿斯和厄里克希马库斯——截然不同,他将再次强调男子气,强调这种被软弱的泡赛尼阿斯和体弱的(valctudinanan)厄里克希马库斯彻底遗忘的德性。现在,让我们先看一下[从厄里克希马库斯讲辞]到阿里斯托芬讲辞的过渡。我以后会连起来讨论这些过渡环节。开始的讲辞都很顺畅,未遇任何中断,但现在却开始出现各种插曲。为何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后面会讨论。“接着,[阿里斯托得莫斯]①说,阿里斯托芬”从厄里克希马库斯那里“接过话头”。由此,阿里斯托芬的讲辞就跟厄里克希马库斯的讲辞接上了;厄里克希马库斯的讲辞在顺序上又接着泡赛尼阿斯。除这两条构造原则外,泡赛尼阿斯、厄里克希马库斯和阿里斯托芬还构成一个单元:他们都是男童恋的明确辩护者。泡赛尼阿斯提起的话题将在阿里斯托芬那里彻底完成。为何阿里斯托芬能完成该话题而泡赛尼阿斯和厄里克希马库斯不能?这某种程度上跟阿里斯托芬是个谐剧诗人有关。你们当中凡读过阿里斯托芬原文甚至译本的人都知道,他的剧作无以名状地有伤风化(indecent)。或许正是这种极端有伤风化的要素允许他完成了以任何其他方式都不能完成的事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施特劳斯能从表面看似琐屑的事物中洞悉最极致的意味,这种能力在解释《会饮》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施特劳斯教授无需偏离爱若斯的自然本性和经验,就有能力表明,政治哲学仍是充分理解爱欲的指南。 ——伯纳德特……实践的规则是“不要惹是生非”,不要破坏已经确立的东西,但理论事务的规则却是“偏要惹是生非”。因此,我们无法遵从先例,我们必须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尤其要学习柏拉图? ——施特劳斯
编辑推荐
《论柏拉图的》编辑推荐:施特劳斯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