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刘小枫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前言
十年前(1996年)北京三联书店刊行《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世纪已经翻了一页。这次重新续集,添上了近十年来的部分文字,无论新文旧文,都满纸陈旧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感觉,对我来说,就像怀里揣着的一张纸色已然发黄的老照片。 时代进步、感觉进步、学术进步,我的感觉却滞留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十年——那十年里,“我们几个人”老在想,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 “我们这一代”早就消散——也该消散了。我也想从这些没有任何济世效用的痴想中走出来,却始终迈不动步子……三十年前曾自题:“欲居人生无穷意,不敢妄自逐风流”——三十年过去了,无论文字还是生活感觉,依旧如此稚气,一心只争朝夕。 刘小枫 2006年5月
内容概要
这是刘小枫的小品文集。作为哲学和神学研究者的刘小枫认为思想和学术经常是片断性的,而小品文正是捕捉这些片断的最佳文体。
刘小枫是一位充满才情的思想者。深邃的思想在他笔下成了一种诗意的表达,空灵而回味无穷。一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浸透着他对个体自由和圣爱期盼的感情,由此也影响了好几代人。
书籍目录
前记
怕和爱
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苦难记忆
柏林墙的碎片
记恋冬妮娅
“作家”原义
愧对蓝色的死亡
缘分
我在的呢喃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
舍斯托夫与神学候补博士尼采
轻之沉重与沉重之轻
空山有人迹
“误解”因“瞬时的理解”而称义
“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
感念赫尔墨斯的中国传人
施特劳斯与基尔克果
六译圣人赞
雪泥鸿爪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
“道”与“言”的神学和文化社会学评注
金陵与神学
灵知主义与现代性
神义的千禧人义的激情
修院生活与爱欲神秘论
莫扎特与神学家
里尔克与个体信仰的现代可能性
自我的棱镜
代跋 我的学术与旧书买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些都不过是些空话、大话,无聊得很的问题。区区一介书生,怎能与历史相提并论。他们的精神和人格至多不过是历史的点缀,历史走自己的路,不会理睬一介书生们的意义追求,尽管糊涂书生也不知道这历史为何许人也。据说,只有那些主宰过几代人的命运,制造过无数人的悲欢离合的人,历史赐予他的身影才最庞大。 比起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来,宗白华教授留下的身影过于淡薄;比起其他著作等身、有鸿篇巨制留世的学者,他的著述明显过于零散,没有哪怕一部部头稍大的作品传世。在书籍淹没灵性的当今世界,诚挚、透明的心性可有一席之地? 宗白华教授留下的身影并不伟岸,对我来说,却非常亲切。宗白华先生已去世一年,他的风尘身影仍然时常倾近我,留伴在我身旁…… 一 我刚进北大就听说,宗白华教授喜爱散步,尤其喜爱漫步于啸林湖畔和文物古迹之林。随着清丽飘洒的《美学散步》问世,这位美学大师作为散步者的形象更活龙活现了,仿佛宗白华教授真是清林高士一类人物。 一天,我例行去见他,不巧未遇。宗师母告诉我,他上外面走走去了。我回转去,刚到未名湖,就看到宗老先生身着旧式对襟布衣,肩上搭着个小布袋,拐着手杖,正匆匆往家走。看上去,他显得十分疲累。尽管他对我说出去散了散步,我却看不出一点散步者的心态。 所谓“散步”,不管是从日常生活来讲,还是就隐喻而言,都具有轻松悠闲的意味。无论如何,《少年中国》时代的宗白华绝不是散步者的样子;游欧回国后的宗白华,也不是文物艺品之林的散步者。《少年中国》时代的宗白华对儒道哲学的尖锐抨击,在宗白华成熟后的思想中虽已销声匿迹,此后看到的大多是对孔、庄人格的赞美,这并不意味着他已改宗“散步”哲学。明则“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隐则“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少年中国》时代的宗白华对生活的充实和深挚的巨大热情,依然不减当年。 如果说,晚年宗白华的形象是“散步者”,那么,这种形象是否真实;如果这位曾立下夙愿要“研究人类社会黑暗的方面”的诗人和学者,在晚年改宗了“散步”哲学,那么,这种情形是如何发生的?这些,至今都仍是问题。
编辑推荐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增订版)》是作者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刘小枫是一位充满才情的思想者。深邃的思想在他笔下成了一种诗意的表达,空灵而回味无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