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章惠康 著
Tag标签:无
前言
《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东汉史。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记载了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间的史事。 《后汉书》由本纪、列传、志三部分组成。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成于范晔(398—445年)之手,唐高宗第六子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年)等人作注。志的部分,范晔未及完成便被杀了。到南梁时,史学家刘昭(字宣卿)以范□《后汉书》只成纪、传而无志,就把西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司马彪(字绍统,约246—306年)所撰《续汉书》的志八篇抽出来,加以注释,析为十三卷,附在范书后面。至北宋真宗(赵恒,997—1022年在位)乾兴元年(1022年),经孙□(字宗古,962—1033年)的建议,才把两书刻在一起,成为一部书,至此始有完本。现在通行的本子(中华书局校勘本)就是合成后的《后汉书》,共计一百二十卷。 范□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字蔚宗,小字砖,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生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卒于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二年。他的家族世代为官。曾祖父范汪(301—365年),东晋时曾任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博学善文。祖父范宁(339—401年),东晋时曾任豫章太守,曾给《毂梁传》作注,以经学闻名于世。父亲范泰(355—428年),东晋时为太学博士,骠骑谘议参军,中书侍郎。人南朝宋,受任国子祭酒,后来又任侍中、左光禄大夫等职。、少帝(刘义符)时,加位特进,死后追封车骑将军。平生博览群书,好为文章,有文集流传于世。范□为范泰第四子。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称赞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他从小过继给堂伯父范弘之,因而袭封武兴县五等侯的爵位。十七岁以后,历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曾经掌管禁军,参与机要。元嘉二年(445年)被徐湛之告发,因参与孔熙先等人谋立宋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刘裕第四子)为帝之事,以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刑。年四十有八。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冬,范晔三十五岁做尚书吏部郎时,闯下大祸。当时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病死,范□因深夜在房中饮酒,开北窗听挽歌以取乐,被人告发,被贬为宣城太守。在任上郁郁不快的情况下,他开始“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发奋从事《后汉书》的撰写工作。他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在他看来,前人著述多不够理想,即使名家班固,他也认为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他收集从东汉到刘宋,各家编著的记载东汉一代历史的史书,共二十种,十八家,卷数多达一于零四十九卷,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博采群书,斟酌去取,删繁补略,经历十三年(432—445年),“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该书问世后,诸家汉史俱为所掩,黯然失色,逐渐被淘汰。特别是唐代李贤等人作注后,研究东汉历史的人大都阅读范书。世间曾有《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并提的“三史”之称,唐玄宗开元(713—741年)以后,“三史”就改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了,又加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四史”或“前四史”。唐代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非常称赏《后汉书》,他说:“范□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 《后汉书》有如下特色: 一、在体例方面:1.在本纪中,新增《皇后纪》。这与《史记》、《汉书》把这部分内容列入外戚不同。东汉时期皇帝年幼,朝政多由皇太后秉持。如临政者章德窦皇后、和熹邓皇后、安思阎皇后、顺烈梁皇后、桓思窦皇后、灵思何皇后。和帝册立,当时只有十岁,窦皇后(即章德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皇太后之兄窦宪辅政。和帝死去,皇后邓氏(即和熹邓皇后)为皇太后,先立只有三个多月还在襁褓中的刘隆为帝,是为殇帝。殇帝夭折,再立十三岁的刘祜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听政,太后与其兄邓骘专权。安帝死去,皇后阎氏(即安思阎皇后)与其兄阎显定策扶立北乡侯刘懿为帝,是为少帝。阎太后临朝称制,太后之兄阎显执政。刘懿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就死去了。安帝之子、年仅十一岁的刘保继位,是为顺帝。顺帝死后,皇后梁氏(即顺烈梁皇后)与其兄梁冀选立不到两岁的太子刘炳嗣位,是为冲帝,不到半年死去。又立章帝的玄孙、年仅八岁的刘缵,是为质帝。质帝被“拔扈将军”梁冀毒死,又迎立十五岁的刘志为桓帝,梁氏兄妹专权朝廷。桓帝死后,窦皇后(即桓思窦皇后)成了皇太后,与其父窦武定策迎立十二岁的刘宏为灵帝,皇太后临朝称制,窦武执掌朝政。灵帝死后,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何太后(即灵思何皇后)临朝称制,其兄何进执掌朝政。一百年间,六位太后临朝。幼主在位,政由后出,所以增加《皇后纪》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皇后纪》分上下二卷。上卷记光武.、明、章、和帝的六位皇后、三位贵人。下卷记安、顺、桓、灵、献帝的九位皇后、二位母后、二位美人、一位夫人及弘农王唐姬。纪末又分载各皇女,计世祖五女、显宗十一女、肃宗三女、和帝四女、顺帝三女、桓帝三女、灵帝一女。这样东汉一代的宫阃之事就被记述得很详备了。2.对于幼帝,采取附记的写法。东汉时期皇帝幼小就即位,在位时间不久,事迹很少,就并人其他皇帝纪中。如殇帝刘隆,接位时只有三个多月,还在襁褓中,在位不足八个月,就归附在《和帝纪》中。冲帝刘炳,接位时年龄不到两岁,只做了不到半年的皇帝。质帝刘瓒,即位时年仅八岁,不到一年就成了梁氏集团的牺牲品。冲、质两帝归附在《顺帝纪》中。3.在列传中,根据东汉社会的实际情况,增创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和《列女传》。以上七个类传或揭露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两个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或写出宦官与党人两股势力的对立与消长,或记载中下层人士进入仕途的艰难以及他们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和抗争,或记述尚气节重操守的知识分子的言行和功绩,或记载遁世避祸、自命清高之士,或记载医巫卜筮、神仙怪异的方术之士,或表彰卓越女子的聪明才智、嘉言美德等。这些类传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东汉纷繁的社会面貌,体现了东汉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风尚,也较全面地表现出范晔在撰史方面的创新精神。所以清代学者邵晋涵(1743—1796年)说:“东汉尚气节,此书创为《独行》、《党锢》、《逸民》三传,表彰幽隐,搜罗殆尽。”又说:“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又说:“《儒林》考传经源流,能补前书所未备。” 二、在史料方面:保存了东汉这一时代的许多有关史料。《后汉书》引用第一手材料较多,有关重要奏疏、论文和诗赋,都收录在某些传中。如《桓谭传》(卷二十八上),载其《陈时政疏》和《言图谶疏》。《冯衍传》(卷二十八上下),载其《说廉丹》书、《说鲍永》书和《显志赋》。《班固传》(卷四十上下),载其《两都赋》、《明堂诗》、《辟雍诗》、《灵台诗》、《宝鼎诗》、《白雉诗》和《典引篇》。《王符传》(卷四十九),载其《潜夫论》中的五篇:《贵忠篇》、《浮侈篇》、《实贡篇》、《爱日篇》、《述赦篇》。《仲长统传》(卷四十九),载其《乐志论》及《昌言》中的三篇:《理乱篇》、《损益篇》、《法诫篇》。《崔定传》(卷五十二),载其《政论》。《张衡传》(卷五十九),载其《应间》、《上疏陈事》、《请禁图谶疏》和《思玄赋》。《蔡邕传》(卷六十下),载其《释海》和《条陈政要所当施行七事疏》。《左雄传》(卷六十一),载其《陈政事疏》。《荀爽传》(卷六十二),载其《对策书》。《苟悦传》(卷六十二),载其《申鉴》。《文苑传。·杜笃传》(卷八十上),载其《论都赋》。《文苑传·刘梁传》(卷八十下),载其《辩和同之论》。《文苑传·边让传》(卷八十下),载其《章华赋》,等等。这些奏疏、文章既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也为后人研究东汉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这些材料也全赖范哗《后汉书》的引用,才得以保存下来。 三、在编撰方法方面:循《史记》以类相从之法,立法偏重于类传。《后汉书》所记人物有五百多人,这比《史记》、《汉书》多得多。除单传外,更多的是用类传。类传是合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受时间先后的限制,把同一类人物,或社会身份、职业相同,或人品、事迹相近等归在同一类传中,除所增创的七个类传外。又如卷二十五卓茂、鲁恭、魏霸、刘宽都有宽仁恭爱之称,为政宽恕,有治绩,合为一卷。卷三十上下苏竟、杨厚、郎□、襄楷,都以谶纬术数之学条陈规劝时政,合为一卷。卷三十一郭□、杜诲。孔奋、张堪、廉范、王堂、苏章、羊续、贾琮、陆康,或为东汉初人,或为安帝时代人,或为灵帝时代人,都因在当时牧守刺史中治理政务成绩优异,所以编在同一卷。卷三十二樊宏及其子樊□、族曾孙樊准,阴识及其弟阴兴,都是外戚(樊宏为世祖光武帝刘秀之舅,阴识为光烈阴皇后之前母兄)而有功绩,所以不入外戚而另列一卷。卷三十五张纯、曹褒、郑玄,或为东汉人,或为章、和帝时代人,或为汉末人,都因博通经学,便合为一卷。卷三十八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或为东汉初人,或为东汉末人,都因为政严厉,能剿贼安民,所以列为一卷。卷三十九刘平、赵孝:淳于恭江革、刘般、周磐、赵咨,都有孝行,便编为一卷。卷四十四邓彪、张禹、徐防、张敏、胡广,都是笃厚有志节,人品相似,因而合为一卷。袁安、张□、韩棱、周荣,郭躬、陈宠,都因明了法律,决狱公平适当,编在四十五、四十六卷中。卷四十七班超、梁懂,都以立功于辽远的西域,便编为一卷。卷四十八杨终、李法、翟□、应奉和其子应劭及霍谓、爰延、徐璎,都有文才,或为名儒,或博通群书,或有著述,合在同一卷中。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或为东汉初人,或为东汉末人,三人都是东汉思想家,擅长著述,又淡漠功名利禄,便编在同一卷中。卷五十三周燮、黄宪、徐稚、姜肱、申屠蟠,都是志行高尚之士,因高隐不仕,故合为一卷。卷五十七杜根、栾巴、刘陶、李云、刘瑜、谢弼,都是坚持气节,能够直谏,不避死亡,便编为一卷。卷五十八虞诩、傅燮、盖勋、臧洪,都深明大义,直道而行,便编为一卷。卷六十六陈蕃、王允,都以为国除恶而死,合为一卷。卷六十八郭太、符融、许劭,都以清高有人伦之鉴而知名于世,便编为一卷。卷六十九窦武、何进,都为外戚,又因诛宦官不成而死,编为一卷。卷十一至十三记两汉之际起义领袖和割据领袖人物。卷十四、十五记光武帝时的宗室王侯。卷十六至二十二记中兴二十八将。卷七十六至八十四记循吏、酷吏、宦者、儒林、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九个类传。卷八十五至九十是记边疆兄弟民族的列传。 四、在观点方面:立论持平,褒贬允当。范□编篡历史有明确的目的,他说:“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他特别通过篇首的序、篇末的论、赞体现出来。他非常着意于序、论、赞的写作,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范哗自诩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昧,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又说:“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无怪乎后人称二十四史中的史评,首以《后汉书》为佳。范哗在《宦者列传》(卷七十八)的序中述说了宦官的由来,政治地位的发展变化及其败坏国家的情况。序文(大意)说:从汉明帝以后宦官的任用范围逐渐扩大,宦官得以手握封爵重权,口含王法诏命,以至于后来戴高冠佩长剑,腰系朱绶怀揣金印的宦官,布满宫廷……他们的官府,星罗棋布在大小城邑,子弟、宗族及依附者,分布在半数以上的郡国。他们剥削残害黎民百姓,诬蔑陷害忠良,专门树立党羽,互相提拔推举,败坏国家,祸患朝政,使国内怨声载道,志士无处安身,寇盗乘机而起。他们更大兴党锢之祸。受迫害者相互诬告株连。序文又说:宦官的举动可以排山倒海,他们的呼吸可以使严霜、露水发生变化,如果迎合他们的旨意就可以恩宠三族;如果违反他们的旨意,那么就诛灭五服以内的亲属(即上至高祖下及孙),汉朝的法度大乱了。范□在篇末评论说:自古葬送大业、断绝祖宗祭祀大事,其形成都是有缘由的。夏、商、周三代因喜欢女色而得祸,秦始皇因奢侈、暴虐而招致灾难,西汉因外戚专权而失国,东汉因宦官作乱而倾国。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这话确实说得不错。东汉宦官之所以受宠信,这与外戚当权形成的祸害有密切的关联。《皇后纪》(卷十)的序中说:“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按谓安、质、桓、灵),临朝者六后(按谓章德□皇后、和熹邓皇后、安思阎皇后、顺烈梁皇后、桓思窦皇后、灵思何皇后),莫不定策帷□,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身犯雾露于云台之上,家婴缧绁于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继路。而赴蹈不息,□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从东汉和帝开始,朝政由太后把持,太后援引自己的父兄掌权。太后和她的宗族为了长期把持政权,多立幼童当皇帝。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控制,就要寻求支持自己的政治力量,于是身边的宦官就成了皇帝唯一得力的助手。宦官在支持皇帝反对外戚专权的斗争中,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发展成了一种政治集团。但无论宦官专权或外戚当政,都造成了朝廷腐败,社会黑暗,平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列女传》(卷八十四)是范□首创的,这无疑肯定了妇女的历史地位。范□为“才行尤高秀”的十七位妇女立了传,如赞美鲍宣妻桓少君与夫同志,乐羊子妻劝夫成德,王霸妻为夫解惭,姜诗妻助夫尽孝,袁隗妻马伦不屈辨诘,程文矩妻李穆姜可为继母之法,吴许升妻吕荣义无离贰,皇甫规妻矢志不适董卓,盛道妻赵媛姜劝夫潜逃,周郁妻赵阿因夫自杀,叔先雄徇父沉水,庞□母杀仇自首,曹盱女娥永传孝女之名,曹世叔妻班昭学问广博、才识高深,董祀妻蔡琰博学有才等等。在序中说:“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范晔在《党锢传》(卷六十七一)中为刘淑、李膺、杜密、范滂、张俭等二十一人立了传,在序中叙述了党事的缘起及党祸的始末。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黑暗时代,激起了士大夫的强烈不满。他在文中指出:“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嫜直之风,于斯行矣。”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党人的事迹,歌颂他们在恶势力面前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精神。作者对东汉士人君子遭小人的毒害及受祸之惨,连声叹息痛恨。刘知几对范□的论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史家作论“大抵皆华多于实,理少于文,鼓其雄辞,夸其俪事。必择其善者,则干宝、范哗、裴子野是其最也”四。 此外,《后汉书》在写作上也具有特色。刘知几说,《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清代史学家赵翼(1727—1814年)说,《后汉书》“详简得宜,无复出叠见之弊者”。该书断限完整,结构严密,且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所以范晔曾自负地说:“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后汉书》具有以上特点,为后人所重视。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年)叹日:“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近代学者黄侃(1886—1935年)说:“吾读范汉书,虽欲罢而不能也。”可见《后汉书》无论从文字到内容,都是比较好的一部史学名著。所以,史学家刘节说,范哗“在文体技巧方面是不下于马、班的”。
内容概要
《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东汉史。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记载了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间的史事。
《后汉书》由本纪、列传、志三部分组成。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成于范晔(398—445年)之手,唐高宗第六子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年)等人作注。志的部分,范晔未及完成便被杀了。到南梁时,史学家刘昭(字宣卿)以范晔《后汉书》只成纪、传而无志,就把西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司马彪(字绍统,约246—306年)所撰《续汉书》的志八篇抽出来,加以注释,析为十三卷,附在范书后面。至北宋真宗(赵恒,997—1022年在位)乾兴元年(1022年),经孙奭(shì,字宗古,962—1033年)的建议,才把两书刻在一起,成为一部书,至此始有完本。现在通行的本子(中华书局校勘本)就是合成后的《后汉书》,共计一百二十卷。
作者简介
章惠康,1932年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50年2月起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工作,曾监印《毛泽东选集》并负责影印十九种革命期刊。195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曾任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教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和大学古典文学教学工作。1970年代参加《辞源》修订工作,为主要修订人员。1980年代参加《史记》、《汉书》的注译工作。1990年代主持注译《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志)今注今译》一书,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图书奖,该书1996年由台湾建安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又参与《中外散文辞典》的编撰工作,任副主编兼古代散文的主编。1990年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荣誉证书。
书籍目录
卷一 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卷一 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卷十 上皇后纪第十上
卷十 下皇后纪第十下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冯衍传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志第一 律历上
志第二 律历中
志第三 律历下
志第四 礼仪上
志第五 礼仪中
志第六 礼仪下
志第七 祭祀上
志第八 祭祀中
志第九 祭祀下
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
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国一
志第二十 郡国二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志第三十 舆服下
附录一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附录二 晋书?司马彪传
附录三 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
后记
章节摘录
王昌又名郎,是赵国邯郸人。他本是个以占卜看相为业的人,明了星象历法,常认为黄河之北有天子气。当时赵缪王的儿子刘林爱好星相卜祝之术,在赵、魏等地常行侠义之事,多与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的人交往,而王郎跟他亲近友好。当初,王莽篡位时,长安城里有个自称汉成帝的儿子子舆的人,王莽杀了他。王郎因此假称自己是真子舆,并说:“母亲本是成帝宫中唱歌的,有次下殿时突然僵倒,不久便有黄气缠绕她的上下,半天才解除,便怀了孕回住房。赵后飞燕要害死婴儿,她偷换了别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我因此才保全了生命。我十二岁时,有个知道天命的郎中李曼卿,带我一起到了巴蜀;十七岁到丹阳;二十岁,回到长安;又辗转到了中山,来往于燕赵之间,以等待天时。”刘林等人更加疑惑,便跟赵国的大豪强李育、张参等人一起策划,谋习。共立王郎为帝。恰恰这时人们传说赤眉军即将渡过黄河,刘林等人趁机宣传赤眉军一定会到,应立刘子舆为帝来观察人们的思想动向,百姓大多相信这种说法。
后记
本书的前身是1998年7月岳麓书社出版的《(后汉书)今注今译》,出版后社会反映较好。这次因为是文白对照本,删去了今注。我们按后出转精的要求,对译文进行了修饰加工。现在原文(左边)、译文(右边)相对照,阅读方便,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后汉书》是正史“四史”之一,历代评价颇高,从文字到内容,都是比较好的。它叙事清楚,剖析精微,议论纵放,文字精炼,文笔流畅,见解独到,结构严密,自具风格。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说:“《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精于《前汉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评论说:“简而且周,疏而不漏。”范晔在体例方面,创设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新的列传,特别是《列女》记述了卓越女子的“嘉言懿行”,这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意识形态下,是难能可贵的。 本书和《(三国志)文白对照》曾得到原电力部教育司司长许英才,前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原长沙电力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高进珊,前湖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原长沙电力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周绍文和原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沈其雍等诸位先生的关心、支持,我要深表感谢。我还要感谢原长沙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现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明教授的关心、支持。正因为各位的关心、支持,才不致使“前四史”中这两部书落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境地。 参加这部书的译者,大多数年过古稀,他们抱着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为中国文化承传做了有益的工作,令人敬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兆仁在《三国韬略学》一书的跋中说:“优秀的古典名著被整部整部地注释和翻译出来,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通过亲切流畅的现代汉语,进人千千万万人的心中,这对社会大众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养、启迪智慧是极其有利的,中国古代的浩瀚典籍只有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才有活力和价值。”这话说得极好。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粟石恒说:“当今学子对古文之深奥如人云雾,时下实用主义之风,造成对人文科学的轻薄,甚至学界也有远离古籍,数典忘祖的情况,令人堪忧。”前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主任周林先生说过,古籍今译是“看似轻易,实则艰巨”的任务,“没有对作品的深入、遁彻的研究,没有准确、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想做好今译是不可能的”。我们与这个要求的差距还很大,希望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前书撰写过序言或题签书名的学者或领导周林、王子野、王元化三位先生前后病故,为表示对他们的深深怀念,特以顾问的名义标出。 章惠康 1998年11月-2011年1月
编辑推荐
《后汉书(文白对照)(套装共5册)》是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