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祩宏 页数:全3册 字数:1600000 译者:张景岗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十四年,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四年至十八年(1482年)谨身殿大学士、成化十八年至二十三年(1487年)华盖殿大学士眉州(今眉山县)万安撰《开化寺碑记》,略云:“佛在枸尸,临灭,指嘱戒子娑伽曰:‘吾灭去七百年,尔往震旦,有山日雾中大光明山,实系古佛弥陀化道之场,累有国王兴建之所,寓彼,保护密严,迟后圣者来居。’自后,东汉明帝永平年,果应金人梦,派遣臣予蔡情,向西迎请,有摩腾、法兰二尊者,皆佛瞩也,厥后尊者并住斯山,特表申朝,敕建额日雾中普照寺?”
明嘉靖二年,雾中山接王亭僧宗经等撰、法海书《雾中山碑记》:先天太极而有雾中,既判两仪,独垂高广,派自昆仑,脉连灵鹫……生成福地,结就梵宫,光明山是阿弥陀佛化现之境,明月池乃娑袈龙王卫护之迹。
明释海空撰、正江书《雾中山普照寺乎治道路碑记》:“雾中大光明山者,大千界之中心,鹫岭山之分源也。峰峦插天,翠带紫围,鸟韵风清,前古圣与弥陀化导正法,后释迦嘱娑伽以坚持,”
上述三碑,一在开化寺大雄宝殿前,大部剥蚀,尚依稀可辨;一在接王亭侧,大部字迹,尚可辨认一在雾中山,全碑字迹,较前二碑完整,碑末补刻清同治十三年同修三十六字。据此可知,雾中山系弥陀道场之说,至迟在明代印有多通碑文记载其说。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场都是菩萨道场,而雾中山道场,则是佛道场。
(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任继愈教授主编的《宗教词典》303页记载。)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祩宏 注释 解说词:张景岗
书籍目录
●上册释经
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
附:戒疏发隐事义
菩萨戒问辩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附:疏钞事义
疏钞问辩
答净土四十八问
净土疑辩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中册辑古
诸经日诵集要
附:西方愿文解
具戒便蒙
沙弥律仪要略
沙弥尼比丘尼戒录要
半月诵戒仪式
禅关策进
僧训日纪
缁门崇行录
《华严经》感应略记
附:华严大经处会品目总要之图
往生集
附: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劝修净土代言
佛示念佛十种功德
皇明名僧辑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自知录
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补注
放生仪
戒杀放生文
●下册手著
楞严经摸象记
竹窗随笔
竹窗二笔
竹窗三笔
正讹集
直道录
山房杂录
云栖大师遗稿
云栖共住规约
云栖纪事
孝义无碍庵录
云栖大师塔铭偈赞
附录
章节摘录
【疏】初菩萨律仪,方便求受,其体则兴。若舍菩提愿,若增上烦恼犯十重,其体则废。若无此二缘,至佛乃废。定、道两戒,得定、得道为因。初念定、道,未与戒俱。具足前心为因,第二念心,方与戒俱,尔时是兴。出定、出道,最后一念,尔时即废。二言:入定、人道时,戒与心俱,是时名兴。出定、出道时,戒与故心俱谢,是时名废。俱称心俱戒也。三言:一发之后,出入恒有,后入胜定、胜道,随从胜受名,尔时恒兴。退定、退道、三藏尽寿、菩萨至菩提,尔时即废。摄善、摄生,与律仪同,随受则兴,二缘则废也。【发隐】承上戒体无作,而有兴废,其事多种。求受则兴,舍犯则废,此律仪戒体兴废之大端也。若据道、定两戒而论,得定、道后,戒俱名兴;出定、道后,戒不俱名废者,此以难兴难废论兴废也。入定、道,戒心即俱,名兴;出定、道,戒心即谢,名废者,此以易兴易废论兴废也。若夫一发之后,出入恒有,人定、道如是,出定、道亦如是,中间更无废缘,必退定、道,及声闻尽寿,菩萨成佛后废者,此以常兴鲜废论兴废也。又上且举摄律仪戒,若摄善、摄生,兴废亦同此例,如前求受则兴,舍犯二缘则废也。二“因”字者。上言定、道为戒因。下明所以为戒因者,以初念只是定、道,未与戒俱,今据初念,故日因也。△六、出三聚【疏】次三聚戒体者。律仪者,法戒仪则,规矩行人,令人道也。又云:律者,埒也。如世马埒,令马调直。律亦如是,调直行人,不令作恶。大士誓心,不过止恶兴善。若不动身口,即是止恶发戒,防动不动,即是律仪戒。若应动身口,即是兴善。今发此戒,防其不动。摄善、摄生,即是应动涉事,故开为两。取策励众善,依六度门,称“善法”。起心兼物,依四弘门,称“摄众生”。即是为人故动,下化众生,中修万善,上归佛果也。律仪多主内德,摄生外化,摄善兼于内外,故立三聚戒也。【发隐】承上论无作戒体,今正明三聚戒法。此中不动、应动,即止、行也。马埒者,短垣围马日埒,如戒律守护身心,令不放逸也。《风俗通》云:“虞舜造律。律训诠,训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雾中山是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也是佛祖贝叶经南传首地。 ——赵立明、肖明主编的《四川佛教文化·开化寺》记载(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莲池大师全集》编辑推荐:雾中山弥陀净土系列之一。莲池大师,名诛宏,中国净土宗第八祖。大师出家受戒后,北上参谒诸禅师,悟明心地。游五台访憨山大师,彼此相契甚欢。入云栖山苦修,一时僧众云集。大师察时鉴机,虽禅净并举,而独以念佛一法以教化众生,对净土宗教义的完备与普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中国佛教有四大菩萨应化的名山,即文殊菩萨应化五台山、观音菩萨应化普陀山、普贤菩萨应化峨眉山、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而根据佛典与文献记载,佛应化的名山只有一座,即阿弥陀佛应化的雾中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